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電子證據法學

電子證據法學

發布時間: 2022-03-04 12:03:04

『壹』 電子證據的真實性有怎麼的法律規定

修改《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決定於2019年10月14通過,第1777次會議通過,自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九十三條 人民法院對於電子數據的真實性,應當結合下列因素綜合判斷:

(一)電子數據的生成、存儲、傳輸所依賴的計算機系統的硬體、軟體環境是否完整、可靠;

(二)電子數據的生成、存儲、傳輸所依賴的計算機系統的硬體、軟體環境是否處於正常運行狀態,或者不處於正常運行狀態時對電子數據的生成、存儲、傳輸是否有影響;

(三)電子數據的生成、存儲、傳輸所依賴的計算機系統的硬體、軟體環境是否具備有效的防止出錯的監測、核查手段;

(四)電子數據是否被完整地保存、傳輸、提取,保存、傳輸、提取的方法是否可靠;

(五)電子數據是否在正常的往來活動中形成和存儲;

(六)保存、傳輸、提取電子數據的主體是否適當;

(七)影響電子數據完整性和可靠性的其他因素。

人民法院認為有必要的,可以通過鑒定或者勘驗等方法,審查判斷電子數據的真實性。

第九十四條 電子數據存在下列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確認其真實性,但有足以反駁的相反證據的除外:

(一)由當事人提交或者保管的於己不利的電子數據;

(二)由記錄和保存電子數據的中立第三方平台提供或者確認的;

(三)在正常業務活動中形成的;

(四)以檔案管理方式保管的;

(五)以當事人約定的方式保存、傳輸、提取的。

電子數據的內容經公證機關公證的,人民法院應當確認其真實性,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

作為被提及的第三方平台,我們始終將電子合同法律效力作為企業合規運營中最重要的一環。

目前,我們主要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電子數據分布式存證領域,包括合同存證、郵件存證、文件存證、結構化數據存證等。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電子合同已被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中,同時,以電子合同為證據的司法判例也在不斷涌現,在此背景下,我們要做的就是堅以更完善、更優質的服務,做好互聯網時代下契約精神的守護者。

『貳』 電子證據的法律地位

《中國刑事訴訟法》電子證據可以作為訴訟證據
電子證據是存儲於磁性介質之中,以電子數據形式存在的訴訟證據。反對電子證據作為訴訟證據的人認為,電子證據可能由於人為因素以及網路環境和技術限制等原因無法反映客觀真實情況。但是其他傳統類型的證據在真實性、可靠性方面也不是沒有弊端的。例如,中國《刑事訴訟法》規定,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依據
《民事訴訟法》規定:一切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成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行政訴訟法》規定:一切證據必須經法庭審查屬實,才能成為定案的根據。這些規定表明任何證據都有其脆弱性,因此需要「查證屬實」。依此邏輯,電子證據只要「查證屬實」,就可以與其他證據一樣成為訴訟證據。
二、電子證據不同於傳統的書證
傳統的書證是有形物,除可長期保存外,還具有直觀性、不易更改性等特徵,如合同書、票據、信函、證照等。而電子證據往往儲存於計算機硬碟或其他類似載體內,它是無形的,以電子數據的形式存在,呈現出與傳統書證不同的特徵。
首先,電子證據保存的長期性、安全性面臨考驗,計算機和網路中的電子數據可能會遭到病毒、黑客的侵襲、誤操作也可能輕易將其毀損、消除,傳統的書證沒有這些問題的困擾;其次,電子證據無法直接閱讀,其存取和傳輸依賴於現代信息技術服務體系的支撐,如果沒有相應的信息技術設備,就難以看到證據所反映出來的事實,提取電子證據的復雜程度遠遠高於傳統書證;再次,雖然傳統書證所記載的內容也容易被改變,在司法實踐中亦曾發生過當事人從利己主義考慮,擅自更改、添加書證內容的現象,但是作為電子證據的電子數據因為儲存在計算機中,致使各種數據信息的修正、更改或補充變得更加方便,即便經過加密的數據信息亦有解密的可能。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對電子證據可靠性的查證難度是傳統書證無法比擬的。
三、電子證據 不宜歸入視聽材料的范疇
訴訟法學界相當一部分學者從電子證據的可視性、可讀性出發,對視聽材料作出了擴大解釋,突破了視聽材料關於錄音帶、錄像帶之類證據的局限,把電腦儲存的數據和資料歸於視聽材料的范疇。但是,視聽材料在證據法中的地位是有限的,它充其量是印證當事人陳述、書證、物證等其它證據的有力工具;也就是說,視聽材料能否作為定案證據,還必須結合其它證據來考察。正如《民事訴訟法》第66條規定,人民法院對視聽材料,應當辨別真偽,並結合本案的其他證據,審查確定能否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把電子證據歸於視聽材料的人認為,這是電子證據易於被偽造、篡改、拼接,且難以被覺察和發現的特點所決定的。事實上,電子證據與其他證據相互印證的可操作性在司法實踐領域值得探討。
四、正確認識與電子證據有關的全球化解決方案
聯合國貿法會採用了功能等價方法,以使電子證據符合「書面形式的要求」,並且對「原件」作了擴大解釋,主要考慮到英美法系國家的傳聞規則與最佳證據規則會制約電子證據的可接受性;事實上,英美等國為了適應計算機技術廣泛應用的現實,也已突破了傳統證據法的限制。而大陸法系國家,多是允許自由提出所有有關證據(如德、奧、瑞典等國)或是開列一份可接受的證據清單(如中國),因此在對電子證據的接納上看並不存在實質性障礙。
五、《新刑事訟訴法》中已將「電子數據」列為證據種類之一
新刑事訴訟法第48條第2款規定,證據包括:(一)物證;(二)書證;(三)證人證言;(四)被害人陳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六)鑒定意見;(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
新刑事訟訴法於2013年1月1日起實施。

『叄』 電子證據在證據法上屬於何種類型的證據其法律效力如何

以前屬於視聽資料,現在屬於獨立證據,與其他證據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肆』 什麼樣的電子證據可以得到司法認定,電子證據又該如何有效存證該如何選擇證據管理的產品,比如鐵證

e簽寶的證據保全產品應用場景包括電子合同存證

『伍』 電子文件的法律證據地位主要有哪幾種觀點 書證說

您好,從我國目前情況看,在電子證據的可采性認定方面,缺乏較健全的法內律支持。目前我國容規定電子證據收集、認證等方面內容的大多是司法解釋,其內容零散不成體系,缺乏剛性條款,沒有較健全的法律支持。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1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22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48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63條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偵查機關偵查工作貫徹刑訴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三部分第5條等部分法律條文涉及到訴訟中的電子證據問題,建議盡快完善我國的電子證據立法,對電子證據的適用范圍、採納條件、可采性原則等作出明確規定,以滿足社會需要。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該《規定》第22條:「調查人員調查收集計算機數據或者錄音、錄像等試聽資料的應當要求被調查人提供有關資料的原始載體」,可見現行證據法規是把計算機證據作為試聽資料證據的一種予以明確的。
近年來,理論界對於電子文件證據的種類歸屬一直存在不同看法。有的學者認為,應將電子文件證據劃入書證;也有很多學者的觀點與《規定》一致,將電子文件證據歸為視聽資料。

『陸』 最高人民法院電子證據有關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為規范電子數據的收集提取和審查判斷,提高刑事案件辦理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等有關法律規定,結合司法實際,制定最高人民法院電子證據。
一、一般規定

第一條 電子數據是案件發生過程中形成的,以數字化形式存儲、處理、傳輸的,能夠證明案件事實的數據。
電子數據包括但不限於下列信息、電子文件:
(一)網頁、博客、微博客、朋友圈、貼吧、網盤等網路平台發布的信息;
(二)手機簡訊、電子郵件、即時通信、通訊群組等網路應用服務的通信信息;
(三)用戶注冊信息、身份認證信息、電子交易記錄、通信記錄、登錄日誌等信息;
(四)文檔、圖片、音視頻、數字證書、計算機程序等電子文件。
以數字化形式記載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等證據,不屬於電子數據。確有必要的,對相關證據的收集、提取、移送、審查,可以參照適用本規定。

第二條 偵查機關應當遵守法定程序,遵循有關技術標准,全面、客觀、及時地收集、提取電子數據;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圍繞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審查判斷電子數據。

第三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有權依法向有關單位和個人收集、調取電子數據。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

第四條 電子數據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應當保密。

第五條 對作為證據使用的電子數據,應當採取以下一種或者幾種方法保護電子數據的完整性:
(一)扣押、封存電子數據原始存儲介質;
(二)計算電子數據完整性校驗值;
(三)製作、封存電子數據備份;
(四)凍結電子數據;
(五)對收集、提取電子數據的相關活動進行錄像;
(六)其他保護電子數據完整性的方法。

第六條 初查過程中收集、提取的電子數據,以及通過網路在線提取的電子數據,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柒』 刑事訴訟法電子證據的法律規定是怎樣的

一、電子證據的定義

電子證據本質上是可以證明案件事實的電子數據。狹義的電子證據,是指在計算機或計算機系統運行過程中產生的、以其記錄的內容來證明案件事實的電磁記錄物[1];廣義的電子證據,指以電子形式存在的,能夠作為證據使用的一切材料及其派生物[2],應該包括有證據價值或偵查作用的電子信息及派生物,電子信息是以程序、文本、聲音、影像、圖像等電子形式存的數據;派生物是由電子信息而形成的附屬材料,包括記錄在紙上的用戶名、密碼、列印材料等。因此電子證據可以表述為:一切以電子信息技術形成的、用以證明案件事實的電子數據。

電子證據一般存在於計算機系統內、網路內及其他存儲介質中。在計算機系統內的電子證據一般表現為系統日誌文件、備份介質、入侵者殘留物(如程序、腳本、進程、內存印象)、交換區文件、臨時文件、硬碟未分配的空間(一些剛剛被刪除的文件可以在這里找到)、系統緩沖區等。在網路中電子證據一般表現為防火牆日誌、IDS日誌、其他網路工具所產生的記錄和日誌等。在其他存儲介質內的電子證據一般表現為移動存儲器、記憶卡、各類可移動的擴展存儲卡等。

二、電子證據與易混淆證據種類的區分

(一)與視聽資料的區分

電子證據在新刑訴法修訂之前被大多數理論歸入視聽資料一類。持有這種觀點的理論認為,視聽資料一般指可視、可聽的錄音、錄像製品,是以電磁或其他形式儲存在非紙質的介質上,電子證據也屬於可視的音像製品,存在形式與視聽資料有類似之處,同時也可以實現電子證據自身價值。但是,視聽資料定義的口袋過大,使得新的證據類型有可能沒有經過認真分析就輕易地劃入這一證據種類中。有學者指出,「視聽資料這個名稱並不嚴謹,因為它同其他證據種類的劃分標準是不一致的。其他證據種類均是以證據的存在和表現形式作為其命名的根據,而視聽資料卻是以人們對這類證據的感受方式而命名的。如果從人們對證據的感受方式來看,幾乎所有的證據都可以稱為視聽資料,所以有些學者認為,視聽資料以稱為『音像資料』或『音像證據』為宜[3]。」

視聽資料和電子證據之間存在明顯的分界點,即視聽資料或者音像資料強調的是以聲音和圖像證明案件事實,它一般只包括錄音資料、錄像資料和其他音像資料,而無法涵蓋電子證據的全部電子形式。電子證據的涵蓋內容極其廣泛,例如當事人的電子聊天記錄顯然無法劃入一般以連續的聲像來發揮證明作用的音像資料。

(二)與書證的區分

電子證據與書證易混淆的地方在於,有觀點認為:普通的書證是將某一內容以文字元號等方式記錄在紙張上,電子證據只是以不同的方式(電磁、光等物理方式)將同樣的內容記載在非紙質的存儲介質上,兩者的記錄方式不同、記載內容的介質不同,但卻具有相同的功能,即均能記錄完全相同的內容;而且電子證據通常也是以其代表的內容來說明案件的某一問題,往往需要輸出、列印到紙上,形成計算機列印材料之類的書面材料後,才能被人們利用,因而具有書證的特點[4]。但是,書面形式和書證難以劃上等號,一項證據具備書面形式不能導出其必然是書證的結論,如證人證言、視聽資料有些時候也可以具備書面形式,但顯然和書證屬於不同的證據種類;而電子證據的顯示方式和電子證據本身的證據屬性是兩個范疇,不能混淆。

三、法律關於證據的規定

第四十八條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

證據包括:

(一)物證;

(二)書證;

(三)證人證言;

(四)被害人陳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六)鑒定意見;

(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

(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

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第四十九條公訴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由人民檢察院承擔,自訴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由自訴人承擔。

第五十條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必須保證一切與案件有關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觀地充分地提供證據的條件,除特殊情況外,可以吸收他們協助調查。

第五十一條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人民檢察院起訴書、人民法院判決書,必須忠實於事實真象。故意隱瞞事實真象的,應當追究責任。

第五十二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收集、調取證據。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證據。

行政機關在行政執法和查辦案件過程中收集的物證、書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等證據材料,在刑事訴訟中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

凡是偽造證據、隱匿證據或者毀滅證據的,無論屬於何方,必須受法律追究。

第五十三條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

(二)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

(三)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第五十四條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時發現有應當排除的證據的,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為起訴意見、起訴決定和判決的依據。

第五十五條人民檢察院接到報案、控告、舉報或者發現偵查人員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的,應當進行調查核實。對於確有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應當提出糾正意見;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六條法庭審理過程中,審判人員認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法庭調查。

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有權申請人民法院對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依法予以排除。申請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的,應當提供相關線索或者材料。

第五十七條在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法庭調查的過程中,人民檢察院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證明。

現有證據材料不能證明證據收集的合法性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提請人民法院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也可以要求出庭說明情況。經人民法院通知,有關人員應當出庭。

第五十八條對於經過法庭審理,確認或者不能排除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對有關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第五十九條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質證並且查實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法庭查明證人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的時候,應當依法處理。

第六十條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第六十一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

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六十二條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採取以下一項或者多項保護措施:

(一)不公開真實姓名、住址和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

(二)採取不暴露外貌、真實聲音等出庭作證措施;

(三)禁止特定的人員接觸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及其近親屬;

(四)對人身和住宅採取專門性保護措施;

青島律師網頁鏈接

(五)其他必要的保護措施。

證人、鑒定人、被害人認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請求予以保護。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依法採取保護措施,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

熱點內容
運用公共法律服務網的情況匯報 發布:2024-11-21 01:16:51 瀏覽:772
道德講堂誠信ppt 發布:2024-11-21 01:10:45 瀏覽:212
電梯處罰條例 發布:2024-11-21 00:48:25 瀏覽:569
京東白條打電話說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21 00:47:34 瀏覽:185
打官司要賄賂法官嗎 發布:2024-11-20 23:33:21 瀏覽:60
本佳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4-11-20 23:28:10 瀏覽:560
關於法律援助工作站規范化建設 發布:2024-11-20 22:31:22 瀏覽:203
濟南企業法律顧問哪家專業 發布:2024-11-20 22:22:11 瀏覽:92
賓陽縣司法 發布:2024-11-20 22:04:55 瀏覽:399
在職法律碩士jm 發布:2024-11-20 21:27:33 瀏覽: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