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情感
1. 道德的解釋和包容有什麼分別 在情感中
我看有人都解釋了 我就補充一點就是了 在情感方面,道德佔得分值要低於包容的內。
假如本來是容你的親人做了一件可大可小的【錯事】
站在道德的角度,你覺得他是錯的不道德的,如果簡單地原諒了他,自己的心裡又過不去。
站在包容的角度,你覺得他是有錯但是可以原諒,畢竟是自己的親人
這是道德與情感的矛盾所在
2. 道德情感包括哪些
道德情感是一種情感體驗。指個體對一定的社會存在和道德認識的主觀態度。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人們根據道德准則要求進行道德活動時所產生的愛慕、憎惡、信任、同情等比較持久而穩定的內心體驗。道德情感與道德信念、道德認識密切相關。它是道德意識的一個內容,具有社會歷史性與階級性。例如,愛國主義情感、國際主義情感、集體主義情感等反映著主體對社會客體的態度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有不同的內容。道德情感與道德判斷一致時,便出現積極穩定的內心體驗;兩者矛盾時,會產生消極的、不穩定的內心體驗。道德情感要在社會實踐和教育基礎上逐步形成。
陶冶道德情感是道德教育和道德修養的重要環節。它包括兩方面的任務:一方面是形成和增強同所獲得的道德認識相一致的道德情感;另一方面是改變那種與應有的道德認識相抵觸的道德情感。形成和增強健康的、正當的道德情感,不但要訴諸個人理智,訴諸個人對理想人格的追求,而且更需要個人在實踐中經受長期的甚至痛苦的磨練。
3. 如何看待情感與道德的關系400字
道德情感是伴隨著道德認識而產生的一種內心體驗。它既可以表現為個體根據道德觀念來評價他人或自己行為時產生的內心體驗,也可以表現為在道德觀念的支配下採取行動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內心體驗。道德情感滲透在人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中。作家楊大俠認為,道德與情感在相互依存中互相約束。
4. 關於道德與情感!~
情感不要超出道德的底線才是真情感,道德以人的情感為依託才是真道德.說白了就是一個限度的問題,辯論中無論占哪一方的觀點都要做到攻下對方的"限",保護自己的"限",那麼取勝就不難了.希望我的拙見對你有所幫助。
5. 道德情感
個人道德意識的構成因素。指人們依據一定的道德標准,對現實的道德關系和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為等所產生的愛憎好惡等心裡體驗。
在個人的道德品質構成中,道德情感具有 3種作用:①評價作用,即能以某種情緒狀態,表明某種道德關系和道德行為是否具有正當性和合宜性;②調節作用,即能以某種情緒傾向,強化或削弱個人對某種道德義務的認識和實踐;③信號作用,即能以特有的情緒形式如表情、動作,向他人傳遞其道德行為價值的信息,或從他人的某種情緒形式獲取自己道德行為價值的信息。個人一旦對某種義務和行為形成道德情感,就會積極地影響其道德選擇。某種道德情感一旦擴展為社會性的情感,也就會程度不同地影響社會道德風尚。
陶冶道德情感是道德教育和道德修養的重要環節。它包括兩方面的任務:一方面是形成和增強同所獲得的道德認識相一致的道德情感;另一方面是改變那種與應有的道德認識相抵觸的道德情感。形成和增強健康的、正當的道德情感,不但要訴諸個人理智,訴諸個人對理想人格的追求,而且更需要個人在實踐中經受長期的甚至痛苦的磨練。
道德情感是人類獨具的高級社會性情感,又是與人的非理性因素之——情感機制——結合最牢的一種道德意識。盡管人們實際上總是把這樣那樣的道德情感帶進自己的生活和勞動中,但遠不是所有人都自覺意識到道德情感的存在,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正確理解道德情感的功能和作用。對道德情感功用的低估、無視,甚至否定,是當今社會一部分人產生「情感冷漠」、「情感壓抑」、「情感枯竭」、「情感危機」的主觀認識根源之一。而對道德情感功用的高估或誇大,又導致一部分人產生「情感濫用」、「情感泛濫」、「情感至上」、「情感主義」行為。所以,全面、深入地考察並科學地闡明道德情感的功能和作用,就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人不僅是自然存在物和社會存在物,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而且是有意識的存在物,具有精神屬性。「有意識的生命活動,把人踉動物的生命活動直接區別開來」。①人的精神屬性包括理性和非理性兩大部分。理性指人們認識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抽象思維形式和思維能力。人類理性的作用極其巨大:客觀規律的發現,對自然的改造和利用,社會進步的實現,都依靠理性的力量。非理性指不屬於理性范圍的直覺、靈感、無意識、情感、意志、慾望等認識形式和心理因素的總和。
什麼是道德情感呢?道德情感是人對道德原則、規范在情緒上的認同、共鳴,又是人對道德理想、道德建構的嚮往之情。它們可能表現為積極的、肯定性的情緒反應,如:道德自豪感、尊嚴感,利他行為後的愉悅感,也可以表現為否定性的,但同樣是積極的情緒反應,如:羞愧感、內疚感等。但無論哪一咱情緒反應都以當下或者未來出現滿足、愉快、安心、尊嚴等自我肯定的情緒體驗力精神報償。
」道德情感是從社會形成的道德出發,用道德原則的觀點感知各種現實的觀點時,人所體驗的所有情感.」<馬克思恩格斯全集>見論文P10
這樣給道德情感下定義會把道德教育引向唯認知主義的道路.近來許多有關情感的研究對這儀定義提出了質疑.道德情感不是依附於道德認知的產物.它有它自己的特點和獨特的運行機制.有著道德認知不可取代的作用和地位.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情感發生的過程包括情緒激活,認知評估,情緒體驗三個相互關聯,過渡的環節.道德情感既是人對道德的認知,評價的結果,也是人對道德的感受,體驗的結果.它可以不藉助於理論,觀念等手段,不通過邏輯思維而直接通過感覺,知覺,想像,依靠情緒記憶中的生活積累進行道德判斷.道德情感的發生即包含了人的邏輯思維形式,又包含了人的感覺知覺形式.在道德情感中既有清楚的道德的」自我意識」,又有個體的強大的下意識的東西.在道德情感中,人的意志能力不是懾於外在的強制的約束,而是出於情感體驗所轉換成的個體的需要和願望.其情感是理性中的情感;其理性是有情感滲透的理性.在道德情感里理性,意志,情感水乳交融,對道德的形成起著巨大的作用.
道德情感在道德的形成和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
許多人對道德情感教育重視不夠,在進行道德教育是片面強調道德認知的教育,注重提高學生的道德判斷和推理能力,而忽視了道德情感教育.這樣,德育的收效就不理想.
道德認知不一定能導致道德行為,其中介是以道德情感為核心的意向系統.一種道德行為的發生,除了取決於道德認知外,還取決於個體對道德認知在情感上的共鳴.一個人如果僅僅只有道德認知能力,而無情感上的需要,那麼他和外部所建立的道德關系只能是一種被動的反映和被反映的關系,個體很難產生強烈的道德動機,形成正確的道德態度,主動地進行道德活動。
1)休謨認為"理性,由於冷漠而又超然,因而不是行為的動機,它僅僅通過給我們指明到達幸福或避免痛苦的手段而引起我們出自慾望或愛好的沖動。而情感,由於它產生快樂或痛苦並由此構成幸福和苦難,因而就能變成行動的動機,是慾望和意欲的第一源泉和動力。"(《道德原則研究》,論文P12)
2)列寧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對真理的追求。」(《列寧全集》見論文P12)
3) 朱小蔓說「關注人的情感發展是教育中的一個本源性,根基性的問題。因為只有情感才是真正屬於個人的,它是內在的,獨特的,視人類真實意向的表達。從這個意義上說,人的本質正是其情感的質量及其表達。我們確信一個人的認同、遵循某種價值,乃至於形成人格,雖然需要以一定的認知為條件,但根本上是一個人情感變化、發展,包括內在情感品質與外在情感能力提升和增長的過程。」(《兒童情感發展與教育》見論文P12)
道德情感在道德形成中的作用
玲 發表於 2007-3-24 10:36:00
1. 它是道德行為的動力
人類先天具有趨向積極情感體驗和迴避消極情感體驗的傾向.這種傾向使得情感具有調節人的行為的功能,決定著人對某種情境是迴避還是接近,是喜歡還是厭惡,從而決定人採取何種行為方式. 斯賓諾沙認為 "愛不是別的,乃是為一個外在的原因的觀念所伴隨著的快樂.恨不是別的,乃是為一個外在的原因的觀念所伴隨著的痛苦.凡我們想像著能足以增進快樂的東西,我們將努力實現它;反之,凡我們想像著違反快樂或者足以引起痛苦的東西,我們將努力祛除它或消滅它."<倫理學>見論文P13
2. 它影響道德認知的選擇
道德情感制約著個體對道德認知對象的選擇,規定著道德認知的重點,影響道德認知的速度和走向,因為人的情感具有強化定勢的機能.過去在生活實踐中所產生的道德情感體驗,會儲存在我們的記憶中,構成橫常的心理背景.在我們遇到新的問題時,他它會對當前的信息加工進行協調。積極健康的情感能是道德認知充滿活力;消極的,不健康的情感回壓抑人的道德認知能力,或將道德認知引想歧途.
3. 使個體情感內容泛化."愛屋及烏"
道德情感不但會指向道德情感客體本身,還會擴展到與該客體相關的一切方面,出現擴散、泛化現象。假如我們發現某人對我們所愛之物感覺快樂,則我們將對他有一種愛的感覺;反之,如果我們發現某人對我們所愛之物感覺痛苦,則我們將對他有一種恨的感覺。比如:母親因為愛其子女,可能會愛喜歡他孩子的老師。愛國主義不僅僅表現為對祖國的熱愛,而且會因為這種情感而萌發愛一切為國作出貢獻的人,憎恨一切背叛祖國的敵人。.斯賓諾沙認為「假如我們想像某物具有與平常引起心靈快樂或痛苦的對象相似的性質,雖然某物不是這些情感的致動因,我們仍然會僅僅因為這些相似之處,而對那事物發生愛或恨的情感。」《倫理學》見論文P13
道德情感的生成
玲 發表於 2007-3-25 10:26:00
道德情感:個體與外部進行具有道德的性質的活動所產生的心理上的情緒反應和內心感受。它要以一定的道德認知,道德判斷和推理為基礎,兒童沒有道德情感。隨著他的成長,個體與外界交往增多,個體需要與社會需要的矛盾和沖突著增加,個體的體驗和感受不斷豐富,就逐漸形成了相對穩定的有社會含義的道德情感。有的人能養成社會所希望的道德情感而有的人卻不能。原因很多:自身的認知,個性差異,環境,教育,安全感,歸宿感,敬畏感,自尊感等一些紮根於人類本性的、自然的,對道德情感的發生發展具有驅動和保證作用的情感。
皮亞傑認為:「有三種情緒或情感能夠影響兒童的道德生活:1)愛的需要,它以各種形式在人叢嬰兒到青少年期的發展中起主要的作用;2)兒童對比他自己強大的人有一種畏懼感,這在他的服從和信奉行為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3)混合感情,同時由愛和恐懼構成,這是所有倫理家所著重強調的重要情感。」《皮亞傑教育論著選》見論文P14。
6. 什麼是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個人道德意識的構成因素。指人們依據一定的道德標准,內對現實的道德關系和自己或容他人的道德行為等所產生的愛憎好惡等心裡體驗。
道德情感是一種情感體驗。指個體對一定的社會存在和道德認識的主觀態度。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人們根據道德准則要求進行道德活動時所產生的愛慕、憎惡、信任、同情等比較持久而穩定的內心體驗。道德情感與道德信念、道德認識密切相關。它是道德意識的一個內容,具有社會歷史性與階級性。例如,愛國主義情感、國際主義情感、集體主義情感等反映著主體對社會客體的態度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有不同的內容。道德情感與道德判斷一致時,便出現積極穩定的內心體驗;兩者矛盾時,會產生消極的、不穩定的內心體驗。道德情感要在社會實踐和教育基礎上逐步形成。
7. 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怎樣區分
道德認識,指對道德這方面的認識,認識到道德是怎麼回事兒,社會普遍怎麼認為有道德和沒道德以及怎麼評價。
道德信念,說的是認識了道德自後形成的自己的關於道德的觀念,自己怎麼認識道德,自己人么認為有道德和沒道德,以及怎麼評價。
道德意志,是指堅持自己的道德意志的那種情感力量。
掌握道德概念能使人們較好地把握一定的道德關系和道德行為本質,懂得應該怎樣做以及為何這樣做,同時也可對社會行為進行道德評價,它使人們自覺地把理智和情感結合起來、道德判斷能力的提高和道德感情的陶冶。
按一定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去行動對客觀存在的道德關系以及處理這種關系的原則和規范的認識。
理解和把握一定的道德原則和規范,道德概念的掌握和道德判斷能力的提高,加以內化,是道德認識的重要階段;認識的作用下。道德認識是形成道德品質的基本條件,並用於指導和支配自己的行為。
(7)道德與情感擴展閱讀:
這三個詞在程度上是逐漸加深的,道德認識可以理解為對一些道德事件的看法。道德意志中的意志就像大家說的意志力強不強,它比認識的程度深,但會在面對誘惑的情況下會發生動搖的;道德信念是堅定不可動搖的。
因此包括道德概念的形成,並逐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質。人正是在頭腦中"內隱道德",從而提高自己形成一定道德品質的自覺性。
道德判斷能力的提高可以促進個體比較全面認識和評價自己的道德行為。道德認識是在人們的道德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和加深的,道德認識在人的品德形成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表現出相應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
8. 淺談道德理性及與道德情感的關系
道德理性主義者認為道德的基礎是道德理性,道德情感只是一種本能沖動,需用理性對其進行約束;道德情感主義者則認為道德的基礎是道德感性,道德理性並不能解決道德上的善惡,只有情感才能彰顯人的感性生命與自由本性。
(8)道德與情感擴展閱讀:
在個人的道德品質構成中,道德情感具有3種作用:
1、評價作用,即能以某種情緒狀態,表明某種道德關系和道德行為是否具有正當性和合宜性;
2、調節作用,即能以某種情緒傾向,強化或削弱個人對某種道德義務的認識和實踐;
3、信號作用,即能以特有的情緒形式如表情、動作,向他人傳遞其道德行為價值的信息,或從他人的某種情緒形式獲取自己道德行為價值的信息。
9. 情感與道德
把你真實的想法告訴她啊,不要對她有任何的回應。大不了不幹了,你又不是不在她那工作就會餓死,總有一天她會感謝你的。
10. 道德與情感的底線是什麼
無論道德、情感,抑或社會規則、法律層面,底線都是最低標准,是最起碼要遵循的規則,是逾越之後需付出巨大代價的最後屏障。如果不是到了關鍵時刻,應該很少有人會去討論「底線」問題。然而不幸的是,近年來,這兩個字卻頻頻出現在公眾視野,當眾生喧囂幾乎遮蔽兇手連捅受害者八刀的殘暴,當留日學子將屠刀揮向自己的母親,當瘦肉精和染色饅頭大行其道,中國社會儼然已經迎來了必須深刻反思的「底線時分」
究竟道德的底線是多少,無論誰都沒有辦法衡量,學者,思想家.老人家,沒有人可以越過一個道德的底線,正因如此,人無完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無法控制自己的慾望,金錢,權利,還有人們不可獲缺的虛榮心,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隱隱的發酵著,隱藏著. 而大學生就像沒有免疫力的一種細胞,最易被感染.在學校中都在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言,每個學校的漂亮女生一定不會有男朋友,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他們虛榮,他們都有一個有錢的男人來包養,也正因在每個大學生心理,這件事是理所當然的,這種風氣就日益嚴重,也日益名正言順起來.
道德與情感的底線沒有標准,只能用自己的心去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