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的地道
A. 老子講天道,孔子講人道,那麼誰講了「地道」
萬物之理,古人稱之為「道」,中國是一個「道」的國度,從春秋起,便為此爭論不休,老子講天道,孔子講人道,莊子則說盜亦有道…… 人在道中,而不知其存在,就如同魚在水中,不
B. 道德經中的道是指
道,有諸多錯誤理解。
——很多人把道理解成是規律,這是誤解道。規律是可以言說的,可以表述的。所以,規律不是老子所說的道。一切規律都是道發揮作用的表象,如天道,地道,人道,陰陽之道等等。把規律理解成道,必須先推翻老子說的「道恆無名」才可。這是不可能的。
——有人把道理解成「無」,如空、一、朴,等等,這也是誤解老子的道。
在老子體系中,一,無和有,都同出於道,由道而生。以為無就是道,以為空就是道,以為一就是道,這樣的理解,把老子修行層次給抹殺了。
——很多人從哲學意義上,為道做定義,這是不明智的,是不懂老子的。能定義的話,老子自己早便會說得明明白白,不會留下諾大疑問讓後人亂猜他一葆再葆的道。這樣對道的哲學定義乃至解釋,實際會妨礙人們對道的感悟,反使人們陷入思維議論道的泥潭。比如說,「道是體,德是用」,這樣說並沒錯。可沒悟道的讀者,會從日常哲學或生活含義上,把道錯誤理解成「本質」,「本體」,「本源」,這就大錯特錯了。再如,「一陰一陽之謂道」,這樣說也沒有錯,但沒有悟道的讀者,很容易把道的這些作用當成道去理解,這就是離道了。所以,老子對「道」不敢多說一字,因為他已經悟道,怕多說一字,人們從字意上誤解道。
道,只有悟,才知道;夢,只有醒,才知夢。道中演說什麼,都還在道中;夢中任何理論,都不能出夢。
所以說,道,需要「證悟」。
C. 老子的哲學大作《道德經》「道」到底說什麼《道德
道的含義很廣泛.
1)指道路,有土路,馬路,羊腸小路等等
2)方法.辦成某事的,或製作某物的手段和技術
3)規則.比如,道生一,二生三,不一定是數量變多,最主要是層次的增加,最頂級的規則,衍生出一級規則,一級規則衍生出二級規則,二級規則衍生出三級規則.「道」這一規則許可權最高,然後依次降低.
4)規律或本質.事物運行的規律,大自然的規律,社會的規律,人存在的規律,這些就是天道,地道和人道,各有各的道,相互之間的影響也是道,都是規律性的東西.這也從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運動是物質的本質這一特徵,只有運動著的事物,才能具備規律性的東西.
5)道與道是不同的,主要是指方法、規則和規律這三個概念的不同.方法是人認識到的解決矛盾促進事物發展變化的途徑.規則是人為促進同類事物變化發展或解決不同事物的同類矛盾而採取的總結出來的方法的集合.方法和規則都只有按照規律制定和採用,才會有效的起作用.
6)道固然很崇高,但道本身並不是物質.物質是客觀實在的,道是客觀實在的反映,道的存在,表明物質運動的方式和規律,而客觀實在是什麼呢,是宇宙、是地球、是太陽系以及人類社會,即自然(非生物、地理意義上的自然,而是指類似自動運行意義的自然).所以說道法自然.
7)道德經裡面,道也有不同含義.但其文言屬於先秦語言吧,咱們這些學問淺薄的讀起來有些費解,理解也不同.
D. 老子《道德經》中的道家思想包括些什麼(越全面越好)
無為是《道德經》中的核心思想。何為無為?無為的思想為什麼被眾多人關注?下面我從兩個方面談一下個人的理解,歡迎各位批評指正。
首先,無為就是遵道。即遵循事物的自然趨勢而為。
《道德經》一書被作為一部哲學著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究其原因是因為其探求的是萬事萬物的普遍規律,而不是就事論事地解決一個個具體的問題。道超乎萬事萬物之上,又存在於萬事萬物之中。用莊子的話說,就是道在螻蟻,道在稊稗,道在瓦甓,道在屎溺。而無為、自然、不爭又是道的本性,因而無為就必定是遵道之為。無為在治國方面,原指舜當政的時候,沿襲堯的主張,不做絲毫改變,順應自然變化,不妄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正因為大道歸一,天地人規律合一,所以不管你是治國,還是做其它工作都遵循同一個規律。
其次,無為就是用無。即用無的原則去為。只有能放得下,有所不為,才能集中精力有所作為,這也是道家的執一、抱一、守一的思想。我們知道「無」是道之體。當然,我們不但要認識「無」,更要懂得用「無」的原則來指導政治生活、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
《道德經》中關於用無的原則指導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有許多精彩的論述: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也。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取天下常以無事。
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言,我無欲而民自朴。
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愛民治國,能無知乎?
為無為。
道常無為。
吾始知無為之有益。
不言之教,無為之政,天下希及之。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可見,老子的無為不是一無所為,而是遵道而為,是有若無、實若虛、退為進、守為攻、弱為強,是善於用無的原則去為。用這個原則可以治國、也可以修身、齊家,是「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因而得到眾人的推崇和關注。
E. 《道德經》裡面的道和德分別指的是什麼
《道德經》裡面的道和德分別指的是什麼?
道德經的道和德分別是什麼意思兼論武全先生對道德的見解有待商榷
耿閣(鳴天士君)著
題記:
錄武全先生對道與德
的個人見解的原文原貌: 回答 武全2345LV.172018-04-08
「道」是老子勉強對宇宙最本質的一種稱呼,有點像是一種源動力和法則。「德」是老子把這種法則運用到人類身上的規則,人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通常「德」會跟「道」一起使用,就是宇宙的法則需要我們必須做的事情,合稱為「道德」。
附:【耿閣:語】:
老子的「道」是什麼?答曰:「老子之「道」就是「無之宇宙之無極」。或之曰:「就是「無之無極之宇宙」。或之曰:「就是「無之無極之宇宙的之其宇宙道德」。這是鐵律定論。老子的「德」是什麼?答曰:「德也者唯道是從」。「德者也道之居所」。老子的道與德之間的關系是什麼?答曰:「答曰:道與德之間的關系是:「道德整體道德無間」之「整體無間無間整體」。「道人德身之道身德影」。「道長啥樣德啥樣之德長啥樣道啥樣」。(世界上所有的比喻都是有缺陷的,美中不足是趨向於無限之美的。不平衡到或然平衡至達平衡是整個宇宙物質運動運行始終行為的並之是整個人類事物發展變化始終因果的總規律總道理總天理的之其道理·是其宇宙的真諦·是其宇宙的法則·是其宇宙的實質·之是其宇宙的本質·是其宇宙的本來面目」。!!!!!)
本文正文:
老子先生和世俗對道的認識認知認為認定境界狀態:
(一):「從來都是清晰無比的」。!!!!!
(二):「始終都是堅定不移的」。!!!!!
(三):「絕然都是斬釘截鐵的」。!!!!!
(四):「本然都是毫不含糊的」。!!!!!
(五):「斷然都是精確至極的」。!!!!!
(六):「常然都是沒有勉強的」。!!!!!
(七):「綜然都是論欠徹悟的」。!!!!!
(八):「總然都是解老有誤的」。!!!!!
(九):「定然都是聖言自謙的」。!!!!!
(十):「鑒然都是不能亂來的」。!!!!!
耿閣:著於2019年9月6日早上7點16分。關於對老子先生對道的認知的問題,有史以來總有那麼一小部分的世俗論道者們轉了九百九十九個狗尾巴圈都得回到那個誤解了老子先生數千年的那個什麼總認為老子先生自謙式所說的那種:「吾也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名之曰大」的話語的意思中總是傾向於誤認為的老子先生是勉強曰道,也有的人認為老子先生真的不知道道是啥?道名是啥?道諦是啥?也有人認為老子先生沒有把道解釋清楚等等的那些個怪誕不經的荒謬無際的甘願自丑式的淺識陋知式的那種見識低劣的鬼域魔圈之中·好像永遠永遠的都不能自拔超越似的,好像永遠永遠的都不能正解正悟似的」;其實人家老子先對道是啥?德是啥?名是啥?天道地道人道聖道萬事萬物萬情萬理的所有的規律是啥是什麼意思的道理都講完了並都徹底的講清楚講透徹了!老子先生他自己所著寫的《道德經》他還能不知道「道」是什麼嗎?他所說的:「吾也不知其名」的「自謙自譏」式的自應反詰之語只不過是為了更貼切更自然更有力更順心更有序的論證自己的思想理論觀點而已罷了。!他絕對不是不知其名,而是精準精確到了無以復加的那種知其所以然·知其所必然·知其所定然的那種層次層級的之其境界境態了」。!!!!!我耿閣所著寫的:「文章三千詩萬首」的千萬言的文字中有很多的篇幅是在論知老子先生的《道德經》的有關問題的之其問題的」。意思?分別指的是什麼?
F. 《道德經》最正宗的版本是哪個
沒有這么一說吧?
最早的實物是馬王堆帛書甲、乙版。
國內外研究都參考的王弼注本。
清代黃元吉注本
當代道協任法融道長注本。
中外注釋《道德經》的不下千本,各有千秋。
G. 道德經的真正含義
無為而無不為:出自《道德經》四十三章 科學與哲學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為學:向外追求學問,通過學習獲得科學技術知識。日益:一天比一天增加。為道:向內追求智慧,通過默修開啟潛意識。日損:一天比一天減少。不斷地學習研究外在的科學技術知識,人類的科學技術知識就會一天比一天增加。不停地修煉道德功,開發潛在的智慧,自我主觀意識就會一天比一天減少,減少再減少,直至自我意識完全符合客觀規律。自我意識完全符合了客觀規律,自我也就取得了無所不為的大智大慧。 「為學」能夠直接地給人類帶來顯而易見的實實在在的利益。現代教育的內容就屬於「為學」的范疇。而老子的「為道」即道學則是現代教育還沒有真正涉及到的內容。老子的「道」既是智慧的大廈,又是通向智慧大廈的道路。「為道」就是追求智慧的道路,從這一點來說,道學就是哲學,因為它們的目的都是相同的。但是,傳統哲學的課題是建立在單純地對概念的分析研究基礎上的,而不像道學是建立在默修實踐基礎上的,這是傳統哲學的最大弊端。也正是這一弊端,導致了哲學至今處於困境之中。我們知道,「道」首先是一種境界,而這一境界是跳出了自我的圈子,跳出了有形世界的圈子所進入的客觀存在的忘我的、無形的心靈的境界。要想進入這一境界,只對概念作深入細致的邏輯分析是永遠無法實現的。但是要達到哲學的目的,獲得大智大慧,非得進入這一境界不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只在現象世界中摸索,是不會認識自我、認識世界的真面目的。所以,哲學只有統一到老子的道學上來,才能成為真正的名副其實的哲學。關於智慧,蘇格拉底認為,智慧是神才具有的,他所說的神其實就是人的心靈。我們注意到,在《道德經》中,老子把一個人分成「吾」和「我」,「吾」指代自我,「我」代表真我。智屬於自我,是顯意識、個體意識。智,知於表面現象,形成於後天。用自我之智看問題,只能是以物觀物。以物觀物則流於主觀片面;慧屬於心靈,是潛意識、集體意識。慧,明於道,形成於先天,但需要後天之智去開啟、凝聚。用心靈之慧看問題,則以道觀物。以道觀物則客觀全面。未體道之人,靈受制於魂,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慧就不能形成。智知於現象,慧明於大道,只有魂與靈和,智慧才能形成。如果說,自我只是大自然的半成品,並非完人,那麼,道學就是指導自我由半成品向成品過渡的學問。超越自我,解放心靈,開發潛意識,使認識的主體由自我變為心靈,這就是道學的根本目的。也只有超越自我,人才能成為大自然的真正強者。關於哲學的方法,傳統哲學的方法是懷疑法、邏輯分析法、歸納推理法等等,而老子哲學的方法是「損」。損就是破除自我主觀意識,也就是佛家所說的「破我執」。損是揚棄,揚棄那些不符合客觀規律的意識,使主觀反映客觀。「損之又損」,就是否定之否定。損的過程是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端正意識、肯定真理的過程,同時也是強身健體的過程,因為,德是否正確,是依靠身體的健康狀況來檢驗的,如果在練功實踐過程中,身體得不到健康反而走火入魔,以致於出現自殺、殺人等現象,這就證明已經走到邪路上去了。另外,「損」是認識和實踐的統一。不過這里的認識是對自我的認識,實踐也是自我的默修實踐。自我既是認識的主體,同時又是認識的客體,只有首先認識自我,才能把握真理,認識世界。認識的正確與否,又必須通過默修實踐所帶來的身心健康狀況去檢驗。正確的認識對練功實踐具有指導作用,否則,就會給身體帶來災難。「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就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以至無窮,直至坐入道境,獲得真正的解脫。一切學問必須一定於我有益才是真正的學問。科學能給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物質利益,解決現實的諸多實際問題。哲學則必須首先給我們帶來身心健康。倘若一個哲學工作者,不能使身心健康,反而頭痛感冒、大病小災的不斷,那麼,智慧也就無從說起。
H. 道德經的問題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道就是社會文化(人的生存、生活等文化)
地道就是地理文化(傳統中的金內木水火土文化,五容行文化)
天道就是宇宙文化(生發萬物,管理萬物,運化萬物的文化)
自然就是這些文化的總源頭,總文化.
《道德經》: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你如果能夠靜到致虛極,相當於禪宗的明心見性,道家的煉神還虛時,才能開始認識這些。
這種認識有三個層次,《道德經》:惚兮恍兮,其中有物,這時可以感受到道的真實存在,但是不能看到。
恍兮惚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這時可以看到道的真實存在。
。。。。。。。。。。。。。。。。
道是虛無,但有生命的真實的存在,是自然的。
當然,只有聖人,或者說真人才能認識到,常人就是認識非常道的認識。這也是《道德經》:學不學復從人之所過。這個不是一般的知道或者說書本可以認識的,只有用正確的方法修煉才能達到,也就是學「不學」,就是修煉。
I. 道德經在國際上的地位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世界文化名著總銷量除了《聖經》以外就是《道德經》。
在西方《道德經》的銷量已經超越了《聖經》,躍居所有經典之上,現已榮登世界書籍排行榜榜首之位。在中國,《論語》比《道德經》影響大;在國外,《道德經》比《論語》影響大;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各國經典名著中,《道德經》是被翻譯成最多種語言、發行量最大的傳世經典。
《道德經》的外文譯本總數近500種,《道德經》的德文譯本多達82種,研究老子思想的專著也高達700多種。
老子是2500年中國歷代君王的導師,影響中國2500年的歷史。德國電視台的一項調查表明,老子還是德國人心中「最知名的中國人」,每四個德國人家裡就藏有一本《道德經》。
當代管理巨著《第五項修煉》風靡全球,他的作者「學習型組織」的創始人彼得•聖吉最推崇老子的管理思想。
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最推崇老子的管理哲學。在松下公司花園里有一尊老子的銅像,下面石座上刻著中文:道可道,非常道。
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在任時,曾在電視講話中呼籲,每個德國家庭買一本《道德經》,可幫助人們解決思想上的困惑。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在2008國際論壇說:「俄羅斯應該用中國老子的智慧走出經濟危機。」
美國總統里根把《道德經》奉為寶典,在第二次總統就職演說中,引用了老子的名言「治大國若烹小鮮」來闡釋他的治國理念。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茲最初正是根據伏羲黃老的陰陽學說提出了二進制思想。
黑格爾師承康德,把老子學說看成是真正的哲學,將老子所說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發揮得淋漓盡致,使其哲學邏輯合理,充滿生氣,理論新奇,論述動人。黑格爾研究每一個命題,都完全按照太極圖的正(陽)反(陰)合(中)的三維形式,創立了三段式解讀法。
哲學家海德格爾更把老子的「道」視為人們思維得以推進的淵源。海德格爾認為老子與自己的思想很吻合,他將老子「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的字句掛於牆,懸於壁,是老子忠實信徒。
尼采說《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入汲桶,垂手可得。
日本學者湯川秀樹說:「早在兩千多年前,老子就已預見到了未來人類文明所達到的狀況。」
美國學者卡普拉驚奇地發現了道家哲理與高能物理現象的吻合,他在《物理學之道》中說:「中國的哲學思想,提供了能夠適應現代物理學新理論的一個哲學框架,中國哲學思想的『道』暗示著『場』的概念,『氣』的概念與量子『場』的概念也有驚人的類似。」
足球皇帝貝肯鮑爾欣賞老子,「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成了當時他最喜愛的格言。
道祖老子在短短的五千言中,以其精煉的語言和深邃的智慧,探究了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深刻揭示了宇宙生命發生發展和人類社會發展變化的真諦。
參考鏈接搜狐客戶端:http://www.sohu.com/a/114862265_488530
參考鏈接騰訊:http://news.qq.com/a/20070510/001383.htm
參考鏈接中國網—國際道德經論壇:
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gjddjlt/node_7017047.htm
J. 正中地道
1:老子:古代文學筆名(人名) 2:老子 指的是 沒禮貌的 自己的意思 1:地道 人可以在裡面 或可以放東西的地方 2:地道 在這里講的是 正宗的東北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