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提升人大立法

提升人大立法

發布時間: 2022-03-05 11:48:23

『壹』 張學博副教授建議加強人大主導立法體制建設是對的嗎

摘要 健全有立法權的人大主導立法的體制機制」。這是直面當前我國立法實踐中「行政主導」、「部門本位主義」的突出問題而作出的針對性要求。現代立法的本質要求是立法主體的民主性和人民性。由人民選出的代表所組成的代議機關來主導立法過程,是立法獲得正當性與公正性的基礎,亦是各國立法體制的精神內涵所在。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之下,善於運用民主法治思維推進立法工作,踐行以人為本、立法為民的理念,必須實現人大對於國家立法過程的主導。

『貳』 如何發揮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導作用 推動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精準立法

堅持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導地位,推動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精準立法,提高立法的針對性和精細化水平,是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的一個重要著力點,也是充分發揮立法引領和推動作用的必然要求。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關於地方人大立法的工作要求,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作為法定的立法機關和立法機構,在立法過程中應進一步明確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主體地位,彰顯主要的、導向性的主體功能,充分發揮人大及其常委會在地方立法中的主導作用。
一、要注重發揮人大在立法選項中的主導作用
法律法規立項工作是體現人大立法主導作用的關鍵,是立法主導性的第一道關口;制定立法規劃,選擇確定好立法項目,決定著地方立法的價值取向,關系著立法工作的成敗得失。一般法規立項要經過立法預測、立法徵集、調查研究、分析比較和科學論證。在立法選項階段,地方人大一定要牢牢把握主動權,不斷健全立法項目公開徵集制度,堅持立法公開、開門立法。首先要通過各種媒體,向社會廣泛徵求立法項目,積極引導公眾提出立法項目,廣納民聲民意,克服以往那種以行政部門申報為主、受制於行政部門立法積極性的不良現象。其次立法選項要體現人民意志。立法選項涉及具體應該立什麼法?需要立什麼法?要根據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需求,按照輕重緩急、成熟與否的原則進行逐項論證。應注意堅持問題導向,從服從服務於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考量、且急需解決的事項中選取立法項目,而對那些涉及有關行政執法方面的立法項目、或一些立法條件不成熟、條件不具備、需要不迫切的問題,堅持能不立就不立,能緩立的就緩立,要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把保障公民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保障公民人身權、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利,保障公民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利作為立法重點,實現公民權利保障法治化。再次要做好立法項目的統籌協調,做好立法選項的審查工作。一方面應積極探索立法協商的方式、方法和途徑,建立健全立法決策咨詢制度,加強人大及其常委會與政府的整體協調,通過召開立法徵集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充分聽取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對初選立法議題進行逐一篩選,從而使立法選項既能充分反映民意,又能體現各方利益平衡;另一方面立法計劃編制要注重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相結合,長遠規劃要進行預測和頂層設計,注重前瞻性、戰略性,注重法律法規體系的科學性和完整性。年度計劃要以問題為導向,注重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防止受部門提議立法權的誘導,努力改變「政府提什麼,人大立什麼」的傳統慣例,從而為立法決策更加充分體現各方面、各領域對立法引領和推動作用的呼聲和期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要注重發揮人大在立法起草中的主導作用
立法的起草工作直接關繫到法律的質量,也決定著立法工作的成敗。因此,立法計劃由誰來編制? 法規草案由誰來起草? 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立法的質量和水平。目前,關鍵是加強人大的主導作用,明確立法權力邊界,切實改變過去那種法律法規草案文本由政府部門起草、再提交人大審查,向社會徵求意見提請人大審議通過的錯誤做法,從體制機制和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部門利益和地方保護主義法律化。地方人大在具體的立法實踐中,不能當「甩手掌櫃」,要敢於勇於挑起立法計劃編制和主導法規草案起草的重擔,推進立法主體多元化,一些立法事項,既可以聘請相關法律顧問、由人大專門委員會或常委會相關工作機構負責起草法規草案,也可以委託大專院校、專家學者、社會團體、科研機構或者公民起草,還可委託市轄區(縣、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在廣泛徵集民意、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地方性法規草案的建議稿。對綜合性、全局性、基礎性等重要法律草案,應當成立由人大及其常委會有關專門(工作)委員會牽頭、政府法制辦和有關部門、人大代表及專家學者共同組成的專項立法起草小組,積極探索立法機關主導、社會各方有序參與的立法途徑和方式,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充分汲取各方智慧,廣泛凝聚社會共識;對部門間爭議較大的重要立法事項,由決策機關引入第三方評估,通過座談、咨詢和分析論證,並將法規規章草案向社會公開,充分聽取各方意見,最後協調決定。同時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集中起草制度,積極探索開放式、多元性的起草機制,建立健全立法專家顧問制度、徵求人大代表意見制度、向下級人大征詢立法意見機制、社會公眾溝通機制,發揮好人大在立法起草過程中的統籌協調作用。
三、要注重發揮人大在立法審議中的主導作用
立法審議是立法的重要環節,法律法規草案的審議工作也是立法工作的最後一道關口,必須精雕細琢,細之又細,充分發揮常委會組成人員、人大代表的作用。首先,要嚴格遵守立法程序,依法行使立法權。立法審議法規草案是一項政治性、法律性、程序性很強的工作,決不能簡單省事走過場,必須嚴格按照法定的立法程序進行。提交人大審議的法規草案應有提案人、依法向本級人大提出法規案,先由專門委員會對法規草案進行審查,並向大會作出說明;列入大會議程的法規案印發會議,由人大及其常委會組織進行討論,提出修改意見,法規案在審議中有重大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可授權常委會相關機構根據代表的意見做出修改,提請下一次會議進一步審議;對法規草案涉及的一些重要問題意見分岐較大、爭執不下時,可暫緩審議。這里需要說明和強調的是審議法規案,應盡量採用「二審三表決」(即經過兩次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後不提交第二次會議表決,在召開第三次人大常委會會議時不再進行審議,直接提交第三次會議表決)或「三審」(即經過三次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後提交第三次會議表決)的審議模式。目前最常用的「二審」(即經過二次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後提交第二次會議表決)方式,普遍存在以下缺憾:草案在第二次會議期間審議提出來的許多意見,由於馬上要提交表決,時間緊迫,人大法制機構來不及仔細推敲,難於充分研究吸收。「二審三表決」的審議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第二次和第三次人大常委會會議間隔的兩個月時間,解決以上缺憾。其次要保證充分的審議時間,充分汲取各方智慧。一方面,要克服直到人大常委會會議召開前一天才拿到法律法規草案的現象,敦促有關議案提前提交並送到審議者--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和有關人大代表手上,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審議前的研究、分析和論證,這是決定草案審議工作質量的前提。另一方面,在人大常委會會議期間,審議時間也要給足,讓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有充足的時間逐條甚至逐句審議草案條文,同時也給人大法制機構留足時間研究吸收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在審議中提出的修改意見。對立法中的重大問題和分歧意見,需要在深入調研基礎上,把握好各方利益訴求,平衡好各種利益關系,防止部門利益法制化,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第三,要明確各審次的審議重心,提高表決程序科學性和民主化水平。一審著重審議草案的體例、框架、結構和重點、焦點問題。二審要對草案的條文進行逐條逐句審議;三審重點看吸納公眾意見進行立法修改情況。同時應探索法規草案條文單獨表決機制,對經過修改後仍有重大分歧的個別條款,先實行單獨表決,然後才進行整體表決,從而真實反映審議者的意見。對涉及面廣、綜合性強,事關區域改革發展穩定和人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作出規定的法規草案,建議事先進行立法評估,進行科學論證分析,提請人代會審議通過,發揮好人民代表大會的立法功能作用,從而使地方立法上合國家法律政策規定,下合人民群眾的心願和要求,真正實現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精準立法,推動全面實施依法治國的進程。

『叄』 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說明怎樣才能提高人大的立法質量

去「行政化」,回歸到人大立法的主導地位。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健全有立法權的人大主導立法工作的體制機制。我國的立法很大程度上是政府主導型,原動力來自於政府及其部門,從某種情況來講,可以說是按長官意志在立法、修法、廢法,人大難以影響立法的實質性內容,導致了法律制定中的錯位。政府制定規則,借法固權、以法擴權、憑法爭權難以避免,一定程度上損害了立法公正。要使法律准確反映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更好協調利益關系,必須去立法上的行政化,要回歸到人大立法的主導地位上來。一是在黨的領導下,充分發揮作為國家權力機關在立法中的主導作用,不斷完善立法重大事項向黨委請示報告制度,立法規劃的編制和重要立法項目的制定報黨委討論決定;健全完善立項論證制度,尤其對立項的現實必要性、緊迫性和要解決的問題等逐項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討論,真正做到慎用立法資源。二是在立法許可權上處理好人大與政府的關系,進一步明晰法律與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與政府規章的界限,改變由政府主導決定立法的狀況。比如,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對那些授權立法的事項,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已經成熟的,應當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及時制定法律。三是要始終把民主立法貫穿於立法工作的全過程,把調查研究作為立法工作的第一切入點,深度整合資源充分發揮各方力量,除重視政府及部門對立法的基礎支撐作用外,要重點發揮好專家學者、基層人大在法律立項、論證、調研、起草等方面的參謀智囊作用,不斷增強立法的民主性、科學性,確保制定的法規符合國情省情民意,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並自覺遵守執行。

去「地方化」,始終堅持做到法制統一。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從立法體制角度來講需要地方立法。按照立法法規定,地方性法規不得與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但是由於主、客觀原因,中央與地方的立法沖突歷來存在,中央與地方的立法權劃分一直隨著中央與地方的利益劃分狀況而變化,地方化現象較為普遍,地方立法之間差異較大,分散的地方保護的法規帶來的副作用也不小,為執法和公民守法帶來困難。法制統一是維護國家統一、政治安定、社會穩定,促進經濟協調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基礎,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保障。要去立法上的地方化,始終做到既要突出地方特色,更要做到法制統一。一方面,堅持以憲法為依據,深入貫徹立法法,正視我國目前地區間發展不平衡,經濟成分、利益主體等日趨多樣化的實際,按照法制統一的要求,在制定好實施性法規的同時,加強創制性立法,正確處理好堅持法制統一與突出地方特色的關系,切實做到所制定的法規符合實際,管用好用;另一方面,要牢牢把握地方立法的「不抵觸原則」,使每一部法規既不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的具體規定直接抵觸,也不與其所確立的基本原則和法律制度間接抵觸。

去「部門化」,正確處理好公共利益與部門利益的關系。立法成為一些部門佔有權力資源的方式和分配既得利益的手段,通過行政立法,借法擴權,與民爭利,為本部門的行政行為尋求合法外衣,導致了立法行為部門化,部門立法利益化,部門利益合法化。去立法上的部門化,依法合理地規范部門行為,防止利用法規不適當地強化部門利益而損害人民群眾的利益,保證法規的公正性和嚴肅性。一是人大要發揮統籌協調作用,主動介入,加強與政府的整體協調,推動政府加強對相關部門立法工作的統籌,界定好行政權的范圍,要從強化公民義務和政府權力向強化公民權利和政府職能轉變,既要考慮到執法部門應有的許可權和利益,更要考慮到涉及全體人民的公共利益。二是要正確處理好權力與權利、權力與責任的關系,堅持職權法定、程序法定、監督有效,做到權力與部門的責任緊密掛鉤、權力與部門的利益徹底脫鉤。三是要處理好有關部門之間的職責劃分,凡涉及其他部門職權的,要進行充分協商,力求達成一致,防止「部門利益法制化」,維護立法的嚴肅性。

去「短期化」,正確處理好法規的現實性與前瞻性的關系。由於社會實踐的快速發展,立法所賴以存在的經濟基礎和社會生活處於急速的變化之中,立法者更多考慮的是現實的格局,而考慮正義的原則、考慮法律的內在理性不夠,同時由於立法者不願意去觸及深層次的問題,導致立法的前瞻性和現實性兼顧不夠,立法中的戰略考量做得不好,立法中的定的功能體現不充分,修法過於頻繁,損害了法律的嚴肅性。要去立法中的短期化現象,必須正確處理好法規的現實性與前瞻性的關系,一方面要及時把改革發展中成功的經驗用法規形式固定下來,用以解決改革和建設中的現實問題,為改革發展提供可靠的法制保障;另一方面要增強法規的前瞻性,注意為深化改革留有空間和餘地,把法規的「定」和改革的「變」有機結合起來,使法規內容科學規范,相互協調。

『肆』 黨提建議,人大立法,政府調整方案順序

凡立法涉及重大體制和重大政策調整的,必須報黨中央討論決定。黨中央向全國人大提出憲法修改建議,依照憲法規定的程序進行憲法修改。

『伍』 公民向立法機關(人大)提立法建議,可以通過哪些渠道

如果是城市,可以直接向市政府的人大代表反映(可以寫信),或者打電話向市政府反映,家有電腦的還可以上政府網反映情況,

『陸』 如何向人大提出立法建議

弱國無外交,首先你要「強」大。

『柒』 中國地方人大立法中有沒有快速立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省、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但必須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捌』 高中政治人大如何立法

人大是我國的權力機關,
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是我國的立法機關。
人大應該堅持科學立法,
民主立法和
依法立法。
希望能採納一下。

『玖』 如何加強人大對立法工作的組織協調

一是注重發揮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重要法律由全國人大有關版委員會牽頭起草權。二是堅持立改廢釋並舉。統籌考慮立新廢舊、法律間協調完善和銜接等問題。加強法律解釋工作,審議通過關於刑法、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的7個法律解釋,就民法通則、婚姻法有關公民姓名權的規定作出解釋。三是完善立法工作方式。完善法律草案出台前評估工作,加強立法項目論證,健全常委會立法工作機構聯系人大代表機制,邀請代表參加立法調研、審議等工作。認真研究和吸收公眾意見建議,並及時作出情況說明和反饋。

『拾』 如何發揮全國人大在立法的主導作用

一是加強全國人大復常委會對立法工作制的統籌協調。草案增加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應當加強對立法工作的組織協調;通過每屆任期的立法規劃、年度立法計劃等形式,加強對立法工作的統籌安排;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民主法治建設的需要確立立法項目,提高立法的針對性、及時性和系統性。
二是充分發揮全國人大代表在立法中的作用。草案增加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法律案,應當通過多種形式徵求全國人大代表的意見;確定立法項目,應當認真研究代表議案和建議。
三是發揮立法在推進改革和發展中的作用。按照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的要求,在立法宗旨中增加規定,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並結合近年來的做法,規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可以根據改革發展的需要作出決定,就特定事項在部分地方暫停適用法律的部分規定。

熱點內容
2014年勞動合同法下載 發布:2024-11-20 21:17:10 瀏覽:924
合同法屬於程序法 發布:2024-11-20 21:17:06 瀏覽:520
教師資格證政策法規 發布:2024-11-20 20:08:19 瀏覽:168
法治培訓題 發布:2024-11-20 20:02:21 瀏覽:458
南京法官南通人 發布:2024-11-20 19:50:46 瀏覽:862
電商法假貨 發布:2024-11-20 19:49:28 瀏覽:362
廣東高級人民法院酒店 發布:2024-11-20 19:48:24 瀏覽:706
非訴律師的職業規劃 發布:2024-11-20 19:23:55 瀏覽:326
塔吊坍塌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20 19:17:01 瀏覽:673
崑山人民法院執行法官 發布:2024-11-20 18:44:06 瀏覽: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