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金融立法
⑴ 我國當前金融立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金融海嘯與救市成本 美國眾議院終於通過了7000億美元的救市方案,但這個方案已不是7000億美元了,而是加碼成了8500億美元。上星期眾議院第一次投票否決了7000億美元方案後,白宮將此方案作了修改,加碼1500億美元再送到參議院表決,獲得大比例通過後再送到眾議院表決,所增加的1500億美元是向老百姓派糖,果然獲得了參眾兩院的支持,因為7000億美元只是用來購買華爾街的不良資產,老百姓分不到甜頭,自然有部分議員不高興。現在爭取到的1500億美元派糖給選民,議員們就改變了初衷,投票贊成了。布希為什麼不早點想到「派糖」的方案,導致7000億美元的救市方案被眾議院否決,致使道指狂跌777點。 上周五8500億美元的救市方案通過前,道指回升了300多點,通過後,反而急轉直下,收市時下跌了157點,振幅近500點。 大家期待的救市方案獲得通過,美國股市反而大跌,這可理解為趁利好消息出貨,也可以解釋為市場擔心7000億美元的救市方案救不了市。 受美股下跌的影響,昨天亞太股市全面下跌且跌幅都很大,恆指跌了879點,跌幅約為5%。眾多下跌股市中也包括黃金周之後的內地股市,昨天上證指數跌了5%以上,跌幅超過港股,或許這是繼上周周邊股市大跌後的補跌。昨天內地股市在政府救市之後第一次大調整,政府是在上證指數最低跌至1802點時出手的,大盤很快反彈了近500點,昨天的下跌可看作是正常的調整。 7000億美元肯定不夠,但作用也不小,而且也可以說是對症下葯。目前全球金融海嘯,歸根尋源,是最原始的按揭抵押證券出了事,投資銀行將這些按揭抵押證券層層包裝,通過杠桿不斷放大,終於演變成金融海嘯。現在,7000億美元主要是用來購買這些按揭抵押證券,期望能使市場對這些按揭抵押證券所衍生的產品重樹信心。 此外,新方案將銀行存款的保險額由10萬美元提高到25萬美元,可以避免銀行出現擠兌現象。25萬美元不是小數目,可以保障絕大多數存戶的利益,令這些存戶不致一有風吹草動就到銀行排隊提款。救市方案通過後,美國財長還得進一步制訂收購這些不良資產的方法和價格,這才是關鍵所在。價格太低,銀行只能得到一些殘渣;價格太高,7000億美元肯定不夠用。--由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考驗著全球經濟,也考驗著中國PE的發展。業內人士在日前舉行的「PE北京論壇」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PE市場發展前景依然廣闊,在國際市場不好的時候,可能正是我國PE快速發展的時機,要抓住金融動盪中的機會。 發展方興未艾 北京PE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北京產權交易所總裁熊焰指出,近年來,中國經濟保持平穩增長,中國市場的高成長吸引了大批外國股權投資基金來中國投資,中國已成為全球股權投資基金增速最快的國家。同時,隨著中國民間資本的成長和政策法規環境的不斷完善,人民幣股權投資基金也蓬勃發展起來。推薦閱讀
⑵ 如何理解在我國金融立法權上中央和地方的關系
首先、要減少政府採取干預政策時獲得的收益。在中央政府層面:建議完善地方政府財權和事權相匹配的制度減少政府因財力不足而干預金融的情況,通過立法進一步明確中央和地方的關系,劃清中央與地方以及地方各級政府間的事權財權,做到財權與事權,權利與義務的對等;建議國家應允許條件較為成熟的地區,放行地方政府債券,為地方政府開辟合法的融資渠道,滿足基礎設施建設的龐大資金需求;建議解決我國司法獨立方面存在的問題,防止地方政府權力過大,責任不足造成的過度干預司法的行為,同時提高金融機構通過法律程序追回不良貸款的效率。金融機構方面:強化自身造血功能,完善內部控制及糾錯機制,提高抗干擾能力,確保系統規范、順暢和高效運轉。地方政府方面:改變官員政績考核機制,由原先的單一的以GDP增長為基礎的晉升激勵轉向對社會公正、民眾福利、環境保護等綜合指標考核的激勵機制,如將創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作為政府工作重點之一,列入政績考核指標。
其次、要減少不良貸款損失。在中央政府層面:應建設和完善以政府誠信為核心,面向企業、個人、覆蓋社會經濟生活各方面的社會誠信體系;應完善以投資擔保公司為主體的信用擔保體系。地方政府方面:要憑借天然公權力,藉助當地的公檢法體系,支持金融機構依法維護金融債權工作,加大對金融機構在債權保全、資產接收、資產處置等環節的政策支持,敦促有關部門簡化手續,減免稅率,積極支持金融機構盤活不良貸款,減輕其在追債過程中耗費的時間和人力成本;要加強對融資平台公司管理,杜絕地方政府自身違規或變相提供擔保、幫助企業逃廢債務等行為。金融機構方面:應積極引入社會信用體系及定期維護,引入信息挖掘技術,擴大信貸徵信系統信用信息范圍和含量,進一步提升系統的信用預警作用,為銀行防範信貸風險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應積極探索小額貸款管理辦法;行業協會應定期組織信貸風險評價經驗交流,通過相互交流信貸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和趨勢,從信貸全過程監控角度探討降低不良貸款率的方法。
再次、要減少政府在改善金融環境上的投資並提高通過金融生態環境給金融機構帶來的收益。值得注意的是,此處的減少並非指純粹的投資額度上的減少,而是「同時」,即改善金融環境應注重效率,由麥金農提出的金融抑制理論,緩解金融抑制的基礎是政府首先需要有穩定的財政能力,由於政府本身資金並不充裕,因此改善金融環境的資金並非越多越好,而應注重效率,因此地方政府需要:加強政府與金融機構間的溝通走訪,促進信息交換,改善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從而提高投資效率;政府應多引進金融咨詢服務業,了解如何有效率的改善金融生態環境,滿足金融機構的長期經營發展需求;改善金融環境,吸引轄區外金融資源進入轄區投資,促進金融集聚區的形成。金融機構方面:加大對地方政府中心工作和經濟工作的研究的投入,創新金融產品,提高金融服務效率;加強行業分類管理,防止同質化惡性競爭。
最後、提高地方政府以及金融機構均採取合作策略時獲得的超額收益。中央政府方面:應放寬地方金融准入控制權,調動地方政府發展金融的積極性,更好地滿足中小企業以及地方性金融機構的發展要求,從而形成良性互動。地方政府方面:提高政府行政運作透明度,完善市場公平競爭制度建設;強化政府的服務功能,通過調查了解當地優勢產業發展情況以及發展需求,有針對地推出相關政策,加強產業、研究所、高校、金融機構間的聯系,培育市場為主體的金融資本配置制度,從而提高信息披露程度和降低信息搜集成本;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共同培育符合我國經濟轉型產業結構調整的多元化金融市場,擴寬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的渠道,減少地方政府改革壓力和成本,同時也讓民間資本有償承擔金融風險,從而建立起多元化的經濟結構相適應的金融組織結構。金融機構方面:積極主動支持地方經濟建設,創新重大項目的信貸方式和管理方法,實行跟蹤管理,根據項目進展情況及時提供有效服務;提高金融企業經營狀況信息透明度,善於引用研究所、高校對當地產業和全國各地經濟發展研究成果,更好的契合當地產業、企業的需求,服務於當地實體經濟發展。
⑶ 金融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五個
金融法原則:
(一)統一管理金融、實行管理和經營分離、加強和完善國家金融宏觀調控職能的原則 統一管理金融是指國家對金融事業實行統一的政策和法律、法令管理,由人民銀行統管全局,制定統一的貨幣金融政策,對各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外資銀行和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設置、審批、業務開展以及金融市場實行嚴格的監管,不受其他政府機關、經濟組織和個人的非法干涉。 管理金融和經營金融業務分離的原則,是政企職責分開在金融領域內的具體化。其內容是指人民銀行不再一身兼有管理金融和從事一般金融業務(商業性金融業務)的雙重職能,而改由人民銀行制定統一的貨幣政策、方針和金融規章,執行金融監管的國家機關的職能。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在法律、法規和統一的金融方針政策允許范圍內開展金融業務活動,享有經營自主權,而不再行使金融管理方面的職能。 加強和完善國家金融宏觀調整職能的原則,要求明確人民銀行的法律地位、增強其權威性。同時,要改善人民銀行貨幣調控手段,盡量少用或不用行政辦法,而用間接的、經濟的、法律的方法(如存款准備金率、再貼現率等)來調控金融,以實現宏觀管理的目的。
(二)在穩定幣值的基礎上促進經濟增長的原則 經濟增長、幣值穩定是市場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標志,是一國貨幣政策的主要目標。我國中央銀行法也把「保持貨幣幣值的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明定為我國的貨幣政策目標,從而使其成為我國金融法的重要原則。 要穩定幣值,就必須貫徹貨幣制度獨立、統一的方針,執行經濟發行的原則。貨幣制度的獨立是指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實施要與其他政策相對獨立,貨幣的發行必須與財政發行、政府信用分開,即財政部門不得向人民銀行透支,人民銀行不得直接認購、包銷國債和其他政府債券,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級政府部門提供貸款。統一是指貨幣的發行與管理要統一由人民銀行負責,其他銀行非依法律規定或特別批准不得發行任何形式的銀行券。穩定貨幣是與經濟發行相聯系的,是指貨幣的發行只能是滿足生產和流通的正常需要,使貨幣的總供給與總需求保持平衡,從而保證貨幣幣值的穩定,防止通貨膨脹。 促進經濟增長,要求貨幣的發行、金融活動的開展、金融監管與調控的進行要有利於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使之保持較快的、平穩的發展勢頭。 這個原則,歸根到底是要保持貨幣的穩定,是在穩定幣值的基礎上促進經濟增長,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
(三)政策性金融業務與商業性金融業務相分離,專業銀行商業化,開展適度的金融競爭的原則 銀行是經營貨幣業務的特種企業,它也應以盈利為目的,按照效益性、安全性、流動性的經營原則進行商業化經營,這樣,才能做到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我約束。但我國的國有專業銀行長期以來肩負著政策性銀行和商業性銀行的雙重任務,而且業務分工嚴密,缺乏競爭機制,致使貨幣資金使用效益低下,政策性業務和商業性業務的經營目標都很難真正實現。雖然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四大專業銀行的業務范圍分工有所突破和交叉,但專業銀行運營機制並未徹底改觀。因此,我國的金融立法要完善財政投融資體制,創建和完善政策性銀行及其他政策性金融機構,專營政策性金融業務。各國有專業銀行在政策性銀行業務分離出去之後,要明晰產權,業務交叉,綜合發展,開展適度金融業務競爭,以實現商業化經營的目標。
(四)完善金融市場,提高資金運營效益,保護投資者(債權人)合法權益的原則 金融市場是融通資金、買賣有價證券的場所。金融市場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多種分類,但一般分為貨幣市場(包括同業拆借市場、票據貼現市場、回購市場和短期外匯市場等)、資本市場(長期信用工具的發行市場與流通市場,如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基金市場、期貨市場和長期外匯市場)等。只有通過金融立法建立起規范有序的金融市場,使貨幣的收付、匯兌、結算、信貸等活動迅速、及時、准確,才能加速資金的橫向流動和循環,提高融資的可選擇性和有效性。同時,也只有建立起完善的金融市場,公開信息披露,防止內幕交易、欺詐等不法行為,廣大投資者(債權人)的利益才能得到切實的保障。
(五)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原則 金融業是從事貨幣資金融通的特種行業,是時刻面臨多種類型風險威脅的高風險行業。
⑷ 當今世界各國金融立法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金融衍生工具在亞洲金融危機中所扮演的角色
金融體系的內在脆弱性構成金融不穩定的必要條件,但它往往要在外部沖擊的作用下才會顯示出來。金融衍生工具不斷創新與發展,國際游資與對沖基金正在尋找投資與投機的機會,對沖基金與國際游資的狙擊是金融危機爆發的外因。
從1996年起,泰銖開始搖搖欲墜。由於房地產業的過度投機,造成許多金融機構面臨破產的危險。泰國的房地產和股票價格已開始暴跌,經濟的基本面迅速惡化,增加了市場對釘住匯率制能否維持的擔心。泰國對於本幣泰銖的出境幾乎不加限制,曼谷國際銀行業務設施的疏漏也為投機者提供了便利,而對於非居民在泰國開立的泰銖賬戶也基本處於放任自流狀態。1997年1月下旬和2月初,泰銖再次受到影響。1997年3月4日,泰國中央銀行宣布國內9家財務公司和1家住房貸款公司的資產質量有問題,資本金不足,要求增加資本金和提高呆賬備付金率從100%提高到115%-l20%,並命令金 融系統在未來兩年內將備付金增加到500億泰銖。盡管泰國中央銀行的初衷是穩定金融市場,增強人們的信心。但是結果產生了負面效應,人們擔心中央銀行的這一措施出台將使財務公司和金融機構的資金周轉更困難,投資者推測泰國的金融體系可能出現了更深層次問題的預兆,從而引發擠兌風潮和證券市場的價格劇烈波動。
對沖基金發動對泰銖的狙擊戰,首先要囤積大量的泰銖可供拋售,因此,對沖基金的基金經理必須暗中購買、囤積大量的泰銖。泰銖囤積的主要來源渠道有:從當地銀行貸款;從離岸金融市場融資;出售當地資產;從當地的股票託管機構借人股票並賣空,以換取泰銖等。由於泰國中央銀行的貨幣監控系統落後,致使泰國政府無法及時了解泰銖交易中出現的異常現象。對沖基金除了購買泰銖之外,在狙擊過程中,還通過泰國銀行在海外金融市場的分支行和曼谷國際銀行業務,以及泰國境內的非居民賬戶 借人大量泰銖,其中包括一些杠桿率很低的遠期合約,來自上述各方面的泰銖即構成了對沖基金發動狙擊的武器。當完成囤積了大量泰銖時,便向外匯現貨市場迅速高價大量拋售,換購美元。 由於對信息不充分的和缺乏了解的條件下,投資者很難對市場未來的不確定性作出合理的預期,往往是通過觀察周圍人群的行為而提取信息,在這種信息的不斷傳遞中,許多人的信息將大致相同且彼此強化,從而產生從眾行為,即所謂「羊群效應」(Herd Effect)。「羊群效應」是由個人理性行為導致的集體的非理性行為的一種非線性機制。 由於「羊群效應」,泰國的企業、外資機構和中小投資者會紛紛效仿,加之對沖基金在泰國國內市場和離岸市場藉助現貨交易與遠期交易陸續拋出泰銖,泰銖勢必會大幅貶值。待狙擊見效,泰銖市場匯率劇烈下跌後,對沖基金再以美元等外幣以低價位買入泰銖歸還貸款,買人股票歸還股票託管機構。在經濟不佳的情況下,這種排山倒海的拋售引起市場恐慌,帶動眾多中小散戶加入拋售行列,加劇了泰銖匯率猛烈向下波動。
1993年年底,泰國金融市場的期權、期貨的日交易額就達6億美元,隨著通信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泰國的金融衍生工具發展迅速,至1996年底,泰國金融市場已有包括貨幣期權、貨幣期貨、國債期權、國債期貨、利率期權等在內的多種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其日交易額高達20億美元。一定程度上為對沖基金在泰國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進行狙擊戰提供了市場條件。
對沖基金發動對泰銖的狙擊戰的另一策略是,在遠期外匯市場利用遠期合約藉助於銀行製造泰銖貶值的壓力。對沖基金與銀行簽訂大量的遠期合約,賣出泰銖。銀行接到賣出的泰銖遠期合約時,為了規避匯率風險,銀行通常採取對沖保值措施,立即出售泰銖現貨來兌換美元,貨幣市場中的供求關系的改變造成泰銖出現貶值的壓力。待泰銖貶值後,對沖基金的基金經理可以在空頭遠期合約到期前在簽訂一個到期日相同、金額相同、方向相反的多頭遠期合約作對沖。或者按照空頭遠期合約交割,對沖基金則利用空頭泰銖遠期合約、看跌期權等金融衍生工具獲得中間的匯率差。
1997年5月,對沖基金和其他國際游資利用大量短期貨幣資本在泰國進行套利,泰國泰銖被大量沽空,泰銖受到強大的貶值壓力,泰國中央銀行為了控制資本的恐慌性外流,使金融市場恢復均衡,採取了多項抵禦措施:一是實施資本和匯兌管制,泰國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拋出外匯儲備中的美元,大量購進泰銖,以保持泰銖與美元的固定匯率。控制向外國投機者的信貸提供(Credit ProVision); 二是採取利率防衛(Interest Rate Defense),大幅度調高了隔夜拆借利率(0ver Night Rate),通過提高交易成本打擊對沖基金及其他投機者的籌資成本與交易成本,抑制投機者的攻擊,進而抑制對本國資產的恐慌性拋售投機者的空頭倉位,三是對即期和遠期市場進行大量干預,以緩解泰銖的貶值壓力。然而這些應急措施均奏效甚微。
泰國中央銀行動用外匯儲備干預市場,干預市場使泰國的外匯儲備從1996年末的377億美元降到1997年5月的333億美元,而在333億美元中,234億美元是泰國央行在保衛泰銖中買進的在未來12個月要支付的遠期合約。實際上,泰國的外匯儲備已不足100億美元,而對沖基金和國際游資則利用外匯遠期市場的杠桿效應和交割滯後的特點,迫使泰國中央銀行無力實施市場干預。
據估計1997年5月的攻擊中,投機者至少投入了1 700億泰銖,從而形成了巨大的拋售壓力。受泰國中央銀行的外匯儲備的限制,泰國中央銀行的外匯儲備規模與對沖基金和其他游資規模相比可謂是杯水車薪。干預造成泰國外匯儲備的大量損失,泰國當局在外匯儲備幾乎枯竭的情況下,於1997年7月2日,宣布泰銖被迫放棄自1984年以來已實行了14年之久的泰銖與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o 1998年1月12日,泰銖對美元已貶值至56.5泰銖兌1美元,貶值幅度深達約55%左右。
採用提高短期利率,收緊銀根的措施也未能湊效。利率防衛同時將使業已脆弱的泰國國內經濟不堪重負,造成的負面效應極大。由於利率預期的作用,理性的投資者往往認為過高的利率水平可能是權宜之計,不可能維持太久,使中央銀行的政策干預的可信度下降,並且會誘發股市和股指期貨的投機性沖擊 泰國當局試圖通過「分割」(Split)國內貨幣市場的方法創造出一種「雙層體系」(TWO-tier System),以保護非投機性的信貸需求,這使離岸市場利率發生暴漲,最高上升到1 300%(1MF,1998)o但境內利率(0n-shore Rate)與離岸利率(Off-shore rate)之間的巨大差異導致了套利活動的源源不斷。此外,利率的升高造成股票市場的大幅下跌,而對沖基金此前早巳將股票拋空,對沖基金可以利用利率的上升做互換交易,並在股市中投機獲利。
對沖基金和投機者可能把在股市和股指期貨上的獲利的資金在兌換成外匯,進一步加大泰銖貶值的壓力。同時在泰銖大幅貶值後,對沖基金的基金經理可以趁低價以美元購回泰銖,用來歸 還泰銖借款和利息。 莫頓•米勒尤其反對使用提高短期利率,收緊銀根的措施,並認為是泰國央行無法防衛泰銖的第一個失誤:「企圖通過提高利率和緊縮市場流動腳來打擊國際投機。他們想當然地認為這是吸引外資(尤其是美元),打擊國際投機勢力的最有效方法。因為,炒家通常借人當地貨幣賣空,如果利率提高的話,那些炒家的成本就會提高。有時利率提高1倍甚至10倍,看上去他們的投機成本高得可怕。但事實上,只要貨幣稍微一貶值,賣空者就大有賺頭。如果貨幣貶值50%甚至60%的話,賣空者的利潤會更加豐厚。由此看來,提高利率非但不能打擊投機勢力,而且會讓遠期貨幣交易市場上賣空者盈利頗豐。同時,提高利率帶來的貨幣貶值對本國居民的打擊更大。在危機不斷惡化之時,泰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牽頭,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以及7個國家和地區提供了172億美元的緊急貸款,但其附帶條件是泰國政府必須實施一系列經濟改革計劃。經濟改革計劃的主要內容包括:利用中期援助貸款充實外匯儲備;削減整體經濟的開支(包括公共部分與私人部分的開支),縮小經常項目赤字;重組金融體系,清理有問題貸款和私營部分的巨額債務;推行開發政策,引進並利用外資以解決財務問題」.
⑸ 中國哪一年是金融立法年,為什麼被稱為金融立法年
您好,1995年是金融立法年。
理由:1995年,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先後頒布了「五法一內決定」:《中國人民銀行法》、《容商業銀行法》、《擔保法》、《票據法》、《保險法》以及《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懲治破壞金融秩序犯罪的決定》五部金融方面的、成文配套的法律,因而1995年被稱為「金融立法年」。
⑹ 什麼是金融法金融又包括哪些法律
金融法是調整金融關系的法律總稱。
在我國沒有以「金融法」來命名的內單獨的某個法律容。涉及金融類的具體法律,通常用它涉及的金融行業的名稱來命名。例如,中國人民銀行法和商業銀行法等。目前,我國已經頒布的金融法律與法規相當多,截止到2000年底,由全國人大頒布的金融法律有1部,即中國人民銀行法。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的金融法律8部,包括商業銀行法、證券法、保險法、票據法、擔保法等。由國務院頒布的金融法規142部。由國務院各機構頒布的金融類規章3523部。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金融類司法解釋39部,最高人民檢察院的8部。上述總計3721部。上述的金融法律、法規等都是具體的規范,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它們都直接調整金融關系。
⑺ 北京地方金融監管條例要來了嗎
備受關注的地方金融監管立法工作,在北京方面有了新的動向。據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官網近日披露,為做好制定《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管條例》的立項論證工作,北京市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財經辦副主任成燕紅帶隊赴朝陽區開展調研。據悉,與會的多方代表,圍繞市和區監管許可權以及責任劃分等項重點內容,進行了座談交流。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財經辦副主任路海濱、市金融監管局副局長郝剛、市人大常委會財經辦經濟處、法制辦法規四處、朝陽區金融服務辦公室、部分典當行、小貸公司的代表,參加了本次於10月24日舉辦的多方調研座談會。
成燕紅指出,財經辦目前根據北京市政府報送的立項報告,開展立項論證相關調研及徵求意見工作,重點將對地方立法的適用范圍、目標要求、監管框架等進行論證,對不同監管主體權責、賦予金融監管手段、提高監管能力、明確風險防範處置措施、維護金融穩定等重點問題進一步開展深入研究,抓緊推進立項論證的各項工作。
座談中,相關企業代表介紹了本行業業務開展主要情況,重點結合本領域經營活動和金融風險特點,對需要通過地方立法解決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建議。
朝陽區金融辦匯報了轄區金融行業發展現狀,金融監管和風險處置基本情況,以及對地方立法的相關意見建議。
據了解,與會人員圍繞監管部門在防範風險、處置責任、凈化市場等方面的有效措施和手段;加強和改進金融管理服務;市和區監管許可權以及責任劃分等重點內容進行了現場交流。
雖然《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管條例》目前尚未正式出台,但是,相關部門的推進工作一直在進行中。
2018年12月5日,北京市副市長殷勇在「2018北京金融安全論壇」上,就下一步履行好地方金融監管主體責任、加大重要領域風險整治力度,提出了五點要求。其中,殷勇強調,要加快地方金融監管立法,夯實地方金融監管法律基礎,將處置金融風險過程中好的經驗與做法,及時加以固化。
據《法制日報》報道,今年3月,北京市人大財經辦、法制辦赴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進行調研,按照2019年北京市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計劃對制定《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立項論證。
其他省市方面,2019年一年之內已有兩省市的地方金融監管條例正式落地,分別為《四川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天津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這兩部地方金融監管條例,均已於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其中,根據《天津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的規定,違規機構不僅面對地方金融監管部門開出的最高近百萬元罰單,嚴重者還將被依法取締。
關於地方金融條例,頒布施行最早的省份當數山東省。2016年3月30日,《山東省地方金融條例》經山東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通過,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已施行3年有餘。
⑻ 金融監管「央地協同」格局加速形成
地方金融監管再強化。近日,上海、廣東、陝西、四川、內蒙古、江蘇、江西等地相繼宣布成立金融委辦公室地方協調機制,進一步加強中央和地方在金融監管、風險處置、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協作。《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這一機制還將陸續在其他省份落地,下一步,監管部門將抓緊建立健全協調機制的各項細化措施,一系列配套制度醞釀出台。
業內人士表示,協調機制的建立,將增強中央和地方金融監管一致性,助推金融防風險和深化金融改革等工作更好地落實。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過程中,協調機制的建立有助於加強央地政策合力,全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隨著央地金融監管協調性增強,地方金融監管自身體制機制建設也在不斷完善。目前,多地已頒布地方金融監管條例,更多地方金融監管立法正加快推進。
地方協調機制密集落地
3月12日,上海、江西、陝西、四川宣布成立金融委辦公室地方協調機制。此前,這一機制已在內蒙古、江蘇、廣東等地陸續建立。據悉,其他省份的協調機制也在規劃建設中。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協調機制定位於指導和協調,主要通過加強統籌協調,推動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金融委有關部署。社科院金融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說,疫情暴發後,需要各地集中力量辦大事,協調處理各種問題,在此背景下,建立金融委辦公室地方協調機制意義更為重大。
據央行成都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嚴寶玉介紹,四川協調機制將著力加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完善配套政策方案,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上海方面表示,將充分發揮協調機製作用,重點促進落實中央部門關於強化金融支持疫情防控的相關通知,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和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金融服務保障。
國務院金融委辦公室今年年初發文稱,將在各省(區、市)建立金融委辦公室地方協調機制,加強中央和地方在金融監管、風險處置、信息共享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協作。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提升央地監管協調性,一直是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重要著力點。201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決定成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主要解決金融監管的橫向協調,彌補分業監管的不足。但我國尚未建立縱向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中央與地方在實踐中易出現兩相割裂的監管空間,並可能導致監管政策落實難、服務地方協同難等問題。隨著協調機制落地,這一問題有望逐步得到解決。
金融監管協同不斷強化
業內人士表示,金融委辦公室地方協調機制的建立,是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的客觀需要,將進一步壓實地方風險處置責任,防範轄內重大金融風險生成。
「近年來,出於有效應對地方金融快速擴張和金融風險漸進暴露局面的考慮,我國逐漸將地方金融監管職能及風險處置責任交由地方政府承擔。」董希淼表示,201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指出,地方政府要在堅持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權的前提下,按照中央統一規則,強化屬地風險處置責任。2018年開始,部分地方政府將金融辦(局)升格為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我國地方政府金融管理模式初具雛形。
今年以來,多個金融監管部門密集部署,進一步加強地方金融風險防範。2020年央行工作會議提出,堅決打贏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壓實地方政府屬地風險處置責任和維穩第一責任。銀保監會2020年全國工作會議表示,將繼續努力配合地方政府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重組,化解隱性債務風險。
尹振濤指出,目前來看,地方金融監管的短板突出表現在監管能力較弱和監管經驗不足。地方金融監管的職能較為復雜,所監管的機構體量較小且較為分散,也給地方防風險工作帶來了較大挑戰。協調機制的建立,將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的協調和分工,幫助地方提升金融風險防範能力。
隨著協調機制落地,地方層面下一步將著力提升協調監管能力,防範轄內重大金融風險生成。上海提出,協調機制將重點構建市重大金融風險排查常態化工作機制,加強對上海地區金融風險及處置情況的監測、跟蹤和摸排。江蘇提出,將集中力量處置個別中小金融機構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央地雙層金融監管協同不斷強化,地方金融監管自身體制機制也在不斷完善。目前,山東、河北、四川、天津等地已頒布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北京、上海等更多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也在醞釀中。業內指出,地方金融監管立法的推進,對於防範區域性金融風險乃至系統性金融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配套制度醞釀出台
業內專家指出,金融委辦公室地方協調機制是全新的金融監管機制設計,未來還需逐步健全相關配套制度,細化工作措施,才能發揮協調機制的更大價值。
董希淼表示,不少地方政府已有金融工作議事協調機制,金融委辦公室地方協調機制與省級政府金融工作議事協調機制如何互相支持配合,未來是一個挑戰。在同一個行政區域內,金融工作同時存在兩套協調機制,可能導致協調機制不「協調」。建議盡快統一到金融委辦公室地方協調機制上來,以真正實現央地協調、部門協作「1+1>2」的效應。
尹振濤指出,金融委屬於一個頂層的金融穩定機制,這種機制如何貫徹到地方,還需要繼續明確相關日常管理制度。具體而言,制度化表現在要有固定的部門、人員以及完善的規章制度、問責機制和考核機制等。
央行表示,下一步,金融委辦公室地方協調機制將從實際出發,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完善,充分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共同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
陝西提出,監管協調機制的建立和正式運行,為各監管單位加強協調、凝聚合力搭建了平台,在出台工作規則的基礎上,將進一步建立會議制度、信息共享制度、聯絡員制度等工作制度。上海也表示,將抓緊建立健全協調機制的相關配套制度。
⑼ 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法的金融法的主要內容
(一)金融監管法的主要內容
1、關於金融市場准入問題
政府金融主管部門規定設立金融機構的標准,也稱為金融市場的准入資格。由於金融市場風險較大,而且屬於系統性風險,各國政府對金融市場准入資格,都進行嚴格審查,都規定了較高的准入資格。
我國的金融市場准入資格,與國際平均水平相比又是比較高的。例如,設立商業銀行的條件有5項:有符合商業銀行法和公司法規定的章程;有符合商業銀行法規定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有具備任職專業知識和業務工作經驗的董事(行長)、總經理和其他高級管理人員;有健全的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有符合要求的營業場所、安全防範措施和與業務有關的其他設施。其中,注冊資本要求的最低限額為10億元人民幣。城市合作商業銀行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1億元人民幣。相比之下,外國商業銀行注冊資本最低要求是我國規定的40%或者更低。
在我國,設立證券公司必須經國務院證券監管機構審查批准,設立綜合類證券公司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5億元人民幣,設立經紀類證券公司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5000萬元人民幣。
在我國,設立證券登記結算機構必須經國務院證券監管機構批准,它的自有資金應該不少於2億元人民幣。在我國,設立保險公司需要經國務院主管部門批准,保險公司的注冊資本的最低額為人民幣2億元。
如果將上述條件與其他非金融公司相比,其他公司設立條件要低得多。例如,在我國設立有限責任公司,只需要2人以上50人以下的股東參加,最低注冊資本,根據公司經營行業不同,分別為(咨詢、服務業)10萬元、(商業零售業)30萬元和(生產經營業)50萬元不等。還沒有超過100萬的要求,但是,金融機構最低限額也要5000萬或者1億元人民幣,可見兩類公司准入條件差別之大。
我國的市場准入對外資金融機構還有特殊規定:在我國設立外資銀行、合資銀行需要經過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其最低注冊資本額為3億元人民幣等值的自由兌換貨幣。外資財務公司、合資財務公司的最低注冊資本為2億元人民幣等值的自由兌換貨幣;外國銀行在我國設立分行時,也要經過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該外國總行在提出申請前1年年末的總資產不得少於200億美元,同時,它要無償撥給不少於1億元人民幣等值的自由兌換貨幣,作為設在中國境內分行的營運資金。
除了上述注冊資本要求之外,准入審查還包括,審查申請設立金融機構者的產權結構、經營計劃、經營制度、內部組織結構、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申請設立金融機構者的財務狀況與經營前景預測、審查申請人關聯公司情況以及業務並表情況。在批准設立金融機構後,還要審查金融機構的經營范圍、股權轉讓情況、重大投資與收購情況等。
不但我國金融主管機構嚴格審查准入資格,而且,歐洲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建立的國際銀行監管機構「巴塞爾協會」也在其《核心原則》(1997年9月)中,提出了相似的審查要求。
2、金融機構經營范圍問題
金融機構允許在什麼范圍內開展業務也是法律要規定的一個重要問題。如果規定的經營范圍越大,金融機構獲利的機會就越大,同時,風險也越大。反之,金融經營的范圍越窄,金融機構獲利的機會也越小,風險也相應減少。
國際金融領域,一直有「分業經營」與「混業經營」兩種模式。歐洲大陸國家的金融機構,多採取混業經營模式。美國從1933年格拉斯.迪格爾法案頒布後,採取分業經營模式。根據我國商業銀行法和證券法的規定,我國採取分業經營的模式。
1986年,英國開始金融體制改革,將金融監管機構合並為一個機構,金融機構業務可以混業經營。
1996年日本效仿英國,提出了日本版本的金融體制改革,其中也包括混業經營的改革。日本金融改革法案,在2000年1月1日開始陸續施行。
1999年11月,美國柯林頓總統簽署《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將實行了66年之久的格拉斯.迪格爾法廢除。新法案放棄了分業經營限制,允許金融業的混業經營。
我國目前還是採取金融業分業經營的國家。例如,我國商業銀行經營范圍還限於傳統業務,而不允許經營證券投資與信託業務。我國對經營范圍的限制是非常嚴格的:「商業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得從事信託投資和股票業務,不得投資於非自用的不動產。商業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得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
同樣,證券公司的經營范圍也是按照分業經營來制定的。我國證券公司分為綜合類證券公司和經紀類證券公司。前者的業務范圍比較寬,可經營證券經紀業務、證券自營業務、證券承銷業務等。經紀類證券公司只允許專門從事證券經紀業務,不能做自營業務。為了防止其他資金流入證券市場,法律還禁止「銀行資金違規流入股市」,同時,法律還規定了「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控股的企業,不得炒作上市交易的股票」。
目前,國務院證券監管機構在具體實踐中,進行了一些證券市場資金渠道多元化探索,採取了放寬的政策。現在,政府允許保險資金通過證券投資基金的形式,間接進入股市,也允許銀行資金通過股票抵押方式,對證券公司提供融資。還允許包括國有企業和國家控股企業的資金,通過投資基金的方式,間接進行證券投資。
「分業經營」與「混業經營」反映出金融業發展的不同階段,也反映出各國政府對金融風險的不同處理哲學:分業經營的哲學是避免風險,而混業經營的哲學是管理風險。如何對待風險,除了政府之外,還要依靠金融機構的自律機制,金融機構監管人員的監管經驗,金融市場投資者的理性與成熟程度。分業經營對金融機構的自律機制、監管人員經驗、投資者理性程度的要求低一些。而後者的要求條件似乎更高。
我國金融業將來是否能夠搞「混業經營」,要看條件是否具備?條件成熟時,再提出改革並不晚。
3、金融機構自律問題
金融資產大部分是以負債形式取得的,在債權意義上金融資產是屬於「別人的錢」;這個行業的風險非常大,而且屬於系統性的風險,一家金融機構出現問題後,容易引起連鎖反應,導致整個金融系統出現危機。所以,金融機構的自律機制是非常必要的。
自律機製表現為三個層次:第一是金融機構內部的自律機制;第二是金融同業之間的自律機制;第三是金融市場中的客戶對金融機構的監督機制。
我國商業銀行「應當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的規定,制定本行的業務規則,建立、健全本行的業務管理、現金管理和安全防範制度」。同時,「商業銀行應當建立、健全本行對存款、貸款、結算、呆帳等各項情況的稽核、檢查制度。商業銀行對分支機構應當進行經常性的稽核和檢查監督」。
我國證券業組成同業協會,它的職責包括:協助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教育和組織會員執行證券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會員應遵守的規則;監督、檢查會員行為,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協會章程的,按照規定給予紀律處分等。
我國商業銀行的同業協會是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批准成立的。證券公司的同業協會、保險業的同業協會也已依法成立。
各種金融機構的同業協會在法律的基礎上,制定更為嚴格的行為守則,並對本行業的營業者的日常經營行為進行監管,以便維護在行業市場上的公平競爭和市場秩序。
4、存款人和大眾投資者保護問題
在金融法律調整的金融交易關系中,法律更多地關注保護存款人或投資人的利益。這是金融法與普通合同法的不同。金融機構更多的是利用「別人的錢」在經營。如果經營失敗,而存款人或基金的投資人又沒有參與經營,讓存款人和基金的投資人再承擔責任,顯然是過重了。所以,金融法更多地保護存款人和基金投資人。具體表現在:
(1)商業銀行法設專章對存款人進行保護。保護的內容主要是:其一,遵循存款自願、取款自由、存款有息、為存款人保密的原則;其二,拒絕法律授權以外對個人儲蓄存款查詢、凍結、扣劃;其三,拒絕法律和法規授權以外,對單位存款查詢、凍結、扣劃;其四,保證存款本金與利息的支付,不得拖延、拒絕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其五,為了保護存款人的利益,商業銀行還要向中國人民銀行交存存款准備金,留足備付金;其六,按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利率上下限,確定存款利率,並且公告。
(2)證券法也對投資人的利益進行保護。主要內容分為兩類,其一,是對證券發行要求信息充分披露與政府主管部門核准及發行後的持續披露。其二,是規定禁止交易行為,保護證券市場上的公平交易。例如,禁止內幕交易行為,禁止通過單獨或利用信息優勢聯合或者連續買賣,或操縱證券交易價格;禁止與他人串通,事先約定的時間、價格和方式互相進行證券交易或者互相買賣並不持有的證券,影響證券交易價格或者證券交易量;以自己為交易對像,進行不轉移所有權的自買自賣,影響證券交易價格或者證券交易量。禁止國家工作人員、新聞媒體從業人員等編造並傳播虛假信息、嚴重影響證券交易;禁止證券交易及中介結構從業人員,在證券交易中做出虛假陳述或信息誤導;禁止證券公司及從業人員從事法律認定的各種欺詐客戶利益的行為等。(二)金融交易法的主要內容
金融市場發展,主要體現在金融交易發展上。金融交易關系從形式上看,屬於合同關系的一種。由於這種合同涉及的內容是金融交易,所以,金融法調整金融交易關系的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
1、對金融市場的宏觀調控
金融交易合同,無論是貸款合同,還是證券交易合同,從合同法的角度來看,都是當事人雙方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但是,從金融法的角度來看,金融交易合同不僅是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合同,而且,還是受到政府宏觀調控的合同。
我們可以舉目前正在流行的「個人住房擔保貸款」為例子(以下簡稱「個貸」),來說明政府宏觀調控的情況。從1998年開始,我國商業銀行開始舉辦「個人住房擔保貸款」。到2000年底,全國商業銀行發放的城鎮居民住房貸款達3991億元人民幣,占今年新增貸款的40%。
上述表面看,「個貸」是借款人與銀行之間的借貸合同關系。但是,這種借貸關系從產生、發展到最終結束,都將受到政府的宏觀調控。這種調控在金融法及有關法規中都有規定。
對「個貸」宏觀調控開始於1997年,首先是政府轉變觀念,城市居民住房從非商品化轉變為商品化。然後,政府金融主管機關批准商業銀行在個別城市,進行「個貸」業務試點。接著,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這項貸款業務,整個房地產市場與金融貸款市場開始被調理好轉。全國城市空置5000多萬平米房產,以及被房產占壓銀行大約幾千億元貸款資金,重新流動起來。又間接帶動了大約40多個相關行業發展,解決了一批城市下崗職工再就業,還為部分農村剩餘勞動力提供新的就業機會。從「個貸」例子中,可以看到政府宏觀調控對金融業和與金融有關的其他行業的影響之大。
2、維護金融市場秩序
由於我國處於資金供不應求的情況,所以,在金融法制允許的范圍之外,不時會出現金融市場禁止的情況,例如,在銀行領域,出現的資金「體外循環」,「亂集資」,「高息攬存」,「資金地方保護主義」和「抵押執行難」,「暴力搶劫銀行現金」,「傷害銀行工作人員和保安人員」,「非法製造、販運假鈔假幣」,「非法設立假銀行」,「偽造銀行匯票和印鋻」,「製造假存單」,「偽造信用卡」,等等情況。在外匯管理領域,出現的「外匯黑市」;在證券市場出現的「非法設立證券交易場所進行私下交易」和「證券市場內幕交易」等情況;在保險市場出現的「保險詐騙」等情況。所以,必須加強金融法制建設,降低與預防上述金融領域的違法犯罪現像。為此:一,在金融立法時,就要考慮針對該領域犯罪的解決方案;二,在金融市場各種交易中,事先進行規范性程序設計,採用規范程序與制度建設,輔助技術措施,預防違法與犯罪;三,對金融從業人員,特別是高級管理人員進行金融法制教育,增強金融法制觀念與金融職業操守的自律。
3、建立金融信用機制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以信用為基礎,信用依靠交易記錄來積累與評價。個人在金融支付與結算中的記錄,早在100多年前的美國與歐洲的金融市場上,就被業內管理系統作為信用記錄與評價的參考因素。在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建立完善的金融信用制度十分重要。這種信用關系需要金融法來建立,並加以維護。
4、規范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
在世界貿易組織(WTO)一攬子框架協議中,有服務貿易的一攬子協議(GATS)。服務貿易協議框架中,包括了金融服務貿易協議(FSA)。該協議已於1997年12月13日簽署,1999年1月1日生效。現有102個WTO成員國,作出了開放本國金融市場的承諾。
我國在加入WTO後,也面臨是否承諾接受金融服務貿易協議以及開放本國金融服務市場的時間問題。我國金融法律界要加緊研究有關法律文件,比較我國金融業發展情況,預先作好立法准備工作。
我們還面臨金融革命的另一挑戰,這就是金融電子化與信息化。金融電子化與信息化將對我國傳統金融業形成另一沖擊。在國際上,金融業電子化與信息化,正在改變著金融機構外在的形式和內在的內容。銀行營業門市數量正在減少,取而代之的是自動提款機(ATM),甚至是安裝在筆記本電腦中的網路銀行服務系統(ONLINE-BANKING)。
證券交易的網上運行,將股票交易大廳變成了新股上市的儀式場所,實際交易完全可採用「無場所化」運作。「將大戶室搬到家裡」和使用電話委託買賣證券,基本實現股票交易「無紙化」和「無場所化」。這種電子化與信息科技在金融市場中運用,將金融交易正在轉化成為金融信息數據處理。未來的金融機構將演變成為金融數據信息處理與服務公司。
諸如這些變化,必將產生新的法律問題,對我國現有的金融法提出難題。由於我國金融法立法中積累的經驗,主要是在「有紙化」和「有場化」金融交易與監管基礎上形成的。對於金融電子化與信息化還有待於實踐,它將給金融立法帶來什麼問題,現在還看不清,但是,金融法律界的研究人員應該從現在起,迅速開展研究,准備新的立法設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