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法學科前沿
A. 當前法律專業領域的前沿研究問題有哪些
1.迴避制度來的合理性。比較法自上英美法系是陪審團制度,而中國卻把迴避的決定權給了院長,審判委員會,審判長,容易形成自己做自己的法官
2.管轄權異議的分歧
3.特免權(這一點證據法上闡述都比較少),但絕對是法律專業的前沿領域。
4.商法的制度價值(和民法中法律行為的區別)
5.傳統物權法中關於不當得利的研究(可以參考王建英<不當得利>一書)
6.合同法的漏洞。
等等
B. 目前我國民法領域有哪些前沿問題
民法前沿問題
從各國和我國民法學研究的重點看,近年來民法學研究的重大問題主要包括:
一、公法與私法的關系
目前,我國已經有不少這方面的研究,其中包括公法學者的研究成果,也包括民法學者的研究成果,如環境權的公法與私法保護、公法上的請求權與私法上的請求權、人格權的公法淵源和私法淵源、法律行為中的國家強制與私法自治、物權法定原則中的強制與自由等。我國正處於改革時期,妥善處理公法與私法的關系顯得越來越重要。
公法與私法的劃分直接對應的是政治國家與市民社會的兩分模式。國家與社會最理想的狀態不是此消彼長,而是同生共長、相互促進的關系,最終促進國家的善治。任何一方的力量過小都可能引發重大的社會問題。這既是理論的邏輯,也是人類歷史展現的邏輯。在當今社會普遍存在公民政治冷漠、公共領域淡泊、公民與國家的距離越來越遠的情況下,尤其應注意這一問題。在我國,不能走強調私法自治而忽視國家作用的極端,也不能因為強調國家的推動作用和主動性而忽視了群眾的改革想像力和創造力。事實上,制度的形成總是社會自組織和國家推動合力的結果。中國的經驗也表明了這一點。如改革開放後,民間組織日趨壯大,吸納能力增強,這為解決中國的社會問題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在我國,雖然公法與私法的區分已經成為法學界的常識,但是,公法與私法關系的真正澄清和釐定,還有許多技術問題。民法學界有學者討論過德國法關於憲法對第三人的效力問題,很多學者也都注意到了「私法公法化」和「公法私法化」的傾向,但大多數議論以宏觀縱論居多,鞭辟入裡、細致精微的微觀問題分析較少。在一切部門法學中,民法學應是最擅長微觀分析的學科。在公法與私法的兩分已經達成共識的學術背景下,我們需要討論更為細致的公法與私法的關系問題。如我國國家賠償法規定的國家賠償與民法通則中規定的國家機關或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執行職務侵權行為之間是什麼樣的關系?某人被公安機關無端羈押,在決定賠償數額時,應適用何種法律?如果對這類侵權行為都適用國家賠償法,那麼國家減輕其責任的合法性是什麼?民法通則的規定還有什麼價值?
我國已經出現了一些典型的、引起公眾關注的公法、私法交融的案件,如山東的受教育權被侵害案。對於本案,公法學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而民法學界相對寂然得多。民法學家研究的是私法問題,是社會的秩序問題,但關注公眾事務,似乎也應該是我們的社會擔當,也是我們的職業(或許還是一種天職)。
二、大規模侵權、風險與賠償
在西方,因為技術的有限性和經濟效益的驅動,因為產品責任而造成的大規模侵權相當嚴重,勞動者和消費者遭受的損害也相當嚴重。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石棉造成的損害。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就確認石棉是一種致癌物質,但由於找不到更合適的替代材料,石棉在工業生產中仍然被廣泛使用。近年來最為突出的例子是,瑞士的ABB公司1990年收購了生產鍋爐的CE公司。這一收購將ABB公司帶到了虧損的邊緣。這是因為CE的鍋爐產品使用了含有致癌物質的石棉為隔熱材料,10萬名接觸過這種鍋爐的人(不包括CE員工)對ABB提起集體訴訟。過去10年,ABB為此先後支付了8.65億美元的賠償,官司卻仍未了斷。日本的一些健康專家預計,因石棉導致的癌症大潮還沒有正式到來,在未來的40年中,日本將有10萬人死於石棉引發的各類疾病。美國總統布希在2006年3月的電話講話中,甚至還專門提到「濫用石棉損害訴訟」,呼籲要改革石棉官司的司法程序。
因為科技、權利意識以及救濟技術等原因,中國的石棉損害還遠遠沒有引起索賠風潮。但我國仍是石棉生產國,石棉製品仍被廣泛應用。有專家指出,如不及時採取限制措施,石棉將成為我國公共衛生的極大隱患。目前,我國比較多發的是矽肺,這也是一種較為長期的損害。之所以如此,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矽肺的潛伏期不如石棉損害長。
大規模侵權涉及現代社會的風險分配問題。其各項法律制度的設計也是一個風險分配問題。德國社會學家貝克指出,晚期工業社會則主要通過反思現代化、技術民主化、全球風險控制體系來控制。經濟制度、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不僅捲入了風險製造,而且還參與了掩蓋風險真相的活動。風險分配的利益平衡必須考慮以下問題:第一,潛在損害發生之前,有關損害的知識幾乎都為廠商所掌握,消費者和勞動者可能一無所知。吉登斯依據其對現代國家變遷中知識/符號系統功能的考察,指出在風險社會中,社會成員對符號系統和專家系統的依賴程度越來越深,無法獨立做出風險判斷。但是,在損害發生後,消費者和勞動者則可能獲得關於因果關系的知識。這樣,讓廠商承擔責任就在雙方的信息獲取能力上達成了一定的平衡。第二,廠商往往因風險而獲得巨大的利益,他們已被豁免了與技術有限性有關的責任,再免除其潛在損害的責任,社會政策上未免失衡。在市場經濟建設初期,由於技術的有限性、勞動力的過剩、國家執法能力與風險管理和控制水平的不足,我國的產品市場、勞動市場幾乎還處於「失范」狀態,在這種情況下,讓消費者和勞動者承擔經濟發展的成本,在社會資源的分配上,無疑是不公平的:可能是很多人付出各種代價,成就了一個企業。第三,如果廠商不承擔潛在損害的賠償,可能會造成敗德行為,尤其是在市場經濟初期信用失范的時期。廠商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則至少可間接促進各種社會保障法以及產品責任法的適用。
大規模侵權還涉及許多問題,如公益訴訟的啟動、訴訟時效、損害賠償額的確定等,這些問題需要結合其他相關學科來研究,目前美國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已經相當深入,我國的研究還剛剛起步。
C. 請闡述學科前沿和行業前沿確定方法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22
D. 法學的前景如何法學專業畢業生在考公務員時有沒有優勢
就目抄前的社會大環境來看,法學專業的畢業生就業似乎比較困難,許多人(包括一部分專家)不看好這個專業。但這是人們對法學專業在認識上普遍存在的一個誤區。的確,現實中確實存在部分法學專業學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就業比較困難的現象,但不能由此而認為整個法學專業就業前景就是這樣。法學專業「不好就業」的根本原因不是法學專業本身出了問題,更不是社會法律人才需求飽和的問題,而是在於部分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可能出現了問題,使得所培養的學生在素質和能力上存在缺陷而不能更好地符合社會的實際需要。此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國家司法考試——要想進入司法系統工作或者從事律師等職業必須通過國家司法考試,如果不能通過,自然就不能順利就業了。
法學專業畢業生在考公務員時除了可以選擇的職位相對多一些,其它並有沒有特殊優勢。
E. 法學理論的研究領域
其中,前五個研究方向始終站在學科前沿,在國內具有明顯的學術特色和優勢:
(1)法理學。學術帶頭人為張文顯教授、姚建宗教授。本方向近20年多來一直居於國內學術發展的最前沿,始終是我國法學理論發展的引領者和推動者,提出並論證了許多在國內外學術界具有原創性的學術理論觀點。
(2)西方法哲學。學術帶頭人為鄧正來教授。本方向是國內高校同類研究方向中起步較早、影響最大的兩個單位之一,在推動國內法學界對本領域的研究方面做出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3)法律社會學。學術帶頭人為馬新福教授。本方向在國內起步較早,並以理論法社會學研究和法律發展研究為基本特色。
(4)法律文化學。學術帶頭人為霍存福教授。本方向以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研究為重點,並引入文化學、語言學、符號學和社會學等的理論與方法,實現了從單純的歷史研究範式向綜合的多維視角研究範式的轉換。
(5)法律經濟學。學術帶頭人為張文顯教授、徐衛東教授。本方向在國內發展較早,在法律經濟學基本理論、知識經濟與法制創新、現代企業制度的法理研究走在國內前列。
作為國家重點學科和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本學科點通過承擔和組織重大科研項目,產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推動了中國法學理論的創新和發展(吉林大學國家重點學科「法學理論」)。
除上述五個研究方向,還有以下若干研究方向:人權理論與人權法、比較法學、部門法哲學、立法學、司法學、現代法理學、西方法理學、法文化研究、應用法理學、行為法學研究、法經濟學、法政治學、法學方法論、法哲學、法律語言與邏輯、法治文化、法律邏輯、法律語言學、法治與文學、法治新聞、傳播法與傳播倫理、法律與經濟學、法律與公共政策、法與社會科學、人權理論與制度、法律方法論、絲綢之路經濟帶法治研究等
F. 我想考法學專業研究生,有哪些方向啊比如民法,刑法什麼的
法學理論專業
主要研究方向:法理學、法治理論研究、法社會學。
本專業為法學基礎理論學科,著重於現實法理論研究。我校法理學的教師都是法理學博士科班出身,所招的學生素質高、有潛質。
法理學研究方向,通過對法的概念、法的要素、法的效力、法律關系、法律責任等法本身的問題的解析,使學生掌握科學的法學方法。法治理論研究方向,通過對自然法學派、社會法學派、規范法學派和歷史法學派的介紹與評價,以及對公平、正義、自由、秩序、效率等法律價值的分析,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法律世界觀。法社會學研究方向,通過對法與風俗習慣、道德、宗教等社會規范的關系的闡釋,使學生了解法在社會中的實際作用方式和狀態,擴大學生的法學視野。
法律史專業
主要研究方向:中國法制史、中國法律思想史、中西法律文化比較、外國法制史
法制史學是法學的二級學科之一,由原來的法律制度史和法律思想史兩個學科合並而成,屬理論法學的范疇。它以中西法律制度史和法律思想史為研究對象,在法學學科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本專業主要培養具有較深法律素養和扎實的法律知識的理論研究人員和教學人員為主。我校法律史學師資隊伍力量強,有較高的研究水平和鮮明的研究特色,每個導師都具有穩定的研究方向,承擔著各類研究課題,並出版發表有相應的研究成果,在國內法律史學界佔有重要學術地位。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專業
主要研究方向:公法理論、行政訴訟的理論與實踐、比較憲法與行政法
憲法學和行政法學是法學學科的二級學科點之一,是由原來的憲法學和行政法學兩個學科點合並而來。憲法學和行政法學以中外憲法及憲法性法律,中外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及相關法律為研究對象,屬公法學范疇,其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憲法學和行政法學研究及其成果,對我國民主法制建設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我校憲法學和行政法學師資隊伍,是一支由中青年教師組成的有朝氣的隊伍。每位教師都有各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其中多數教師的研究論文和專著,在本學科領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刑法學專業
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刑法理論與實務、外國刑法理論
刑法學碩士點2006年開始招生,現有教師四人,教師均具有法學博士學位。目前共有兩個研究方向:
(一)中國刑法理論與實務。本方向突出基礎理論和實踐問題並重,既研究刑法的基礎理論,也研究我國刑事立法與司法中的重大理論合實際問題,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隨著社會轉型,我國的犯罪狀況發生了重大變化,刑事立法和司法都面臨許多重要的實際問題急需解決。本研究方向針對這一現狀,對中國刑法的法哲學觀念、犯罪成立要件理論、犯罪形態理論、刑罰改革、單位犯罪、經濟犯罪、職務犯罪等問題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為國家刑法改革和刑事司法水平提升提供理論支持。
(二) 外國刑法理論。本方向立足我國的需要,對日本、德國等大陸法系國家的刑法學說發展的歷史、
基礎刑法原理、以及在懲治經濟犯罪、職務犯罪、單位犯罪、黑社會犯罪、恐怖犯罪、邪教犯罪方面的法律經驗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本方向突出中外比較的方法,強調洋為中用。與英美刑法相比,大陸法系刑法與我國刑法更具相似性。本方向將選擇對中國立法、司法具有重大理論與實際意義的問題進行中外比較研究,通過比較,發現外國的先進之處,提出改革、完善我國立法和司法的理論建議。
民商法專業
主要研究方向:知識產權法、民法、商法。
民商法是我國法律體系中極為重要的基本法,與社會生活、經濟發展的聯系最為密切。本學科旨在培養在民商法領域中潛心研究,有真知灼見和較高理論水平的研究型人才,以及能夠熟練運用法律規則解決實際問題的實務型人才。在教學中,教師將講授和研討相結合,使學生能夠了解最新的學術、司法動態和前沿課題,特別注重對學生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為學生創造出國學習、考察訪問的機會,使其開闊視野。
本專業教師近年來已經完成和正在完成的國家、天津市社科規劃重點項目、司法部、教育部等科研項目多項,出版、發表了大量的學術著作和論文。科研成果中,知識產權法、房地產法、日本民商法等方面較為突出。
訴訟法學專業
主要研究方向:訴訟原理與相關新型訴訟、刑事訴訟、民事訴訟、行政訴訟。
訴訟法學是最具有法律特色的法學分支學科之一,以培養具有良好法學素養並兼具嫻熟專業技能的高級法律專業人才為目標.並一直以學術傳統源遠流長,內涵博大精深與強烈的實踐功能兼備而保持著對法學學子的特殊吸引力和挑戰性。
本已經在特定領域形成相對學術優勢。其訴訟原理與相關新型訴訟方向,是在總結我國三大訴訟法理論與實踐基礎上,較全面考察借鑒國外與國際法中相關理論制度成果和經驗,又經過較深層次的傳統學科與諸多新興學科的交叉整合而開辟出的一個新興研究領域,主要包括訴訟原理與人權訴訟、公益訴訟和信息訴訟等新型課程與研究課題,具有一定學術創新性。有關訴權與判例;人權與信息權的司法保護等系列研究成果居於國內前沿,具有一定學術影響。該專業現有教師4名,碩士研究生導師3名。
經濟法學專業
主要研究方向:證券期貨法、公司治理法律制度、財稅金融法律制度、房地產與建築法、競爭發與反壟斷法。
經濟法是國家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培養經濟法碩士研究生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在國家宏觀調控、市場規則、國家投資等領域有較高理論水平和創造精神的法律專門人才。
本專業是一門新興的專業,在理論上有很多未開墾的處女地,在實際上有很多尚未很好的解決問題,這為學習和研究創造了廣闊的天地。本專業有較強的師資力量,在教學中,教師非常重視啟發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評判能力,擴大學生眼界,提倡研究現實問題。教師把研討式(Seminary)作為重要的教學手段,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本專業的資料充足,圖書豐富,設備現代,為學生學習提供了較好的條件。
資源與環境保護法專業
主要研究方向: 1.中國環境與自然資源保護法學 2.國際環境法學
環境法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型學科,與傳統法學學科相比,它與環境科學、生物學等自然科學聯系緊密。此外,國際環境法學同時屬於國際法學的一個分支,與國際法關系密切。
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戰略目標是21世紀人類社會所面臨的嚴峻挑戰。隨著決策者對環境問題認識的不斷深化和公眾意識的覺醒,對環境法治建設的要求也不斷提高,相信環境法學將是本世紀最有生命力和發展前景的學科之一。
我校環境法學師資隊伍,是一支由中青年教師組成的跨學科的隊伍。每位教師都有各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尤其在生物多樣性、循環經濟等方面的法學研究獨具特色,目前承擔國家、省部級多項科研課題,並出版了數項科研成果,在本學科領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國際法學專業
主要研究方向:國際貿易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
國際法碩士點是在我國著名法學家高爾森先生率領下在國內較早建立的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學科。國際法專業師資力量雄厚,科研、教學成果顯著。其中尤以國際經濟法方向最為突出。
1995年我院國際經濟法研究所成立,是國內最早成立的專業研究所之一,建所以來,共承擔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10多項,出版本專業學術專著30餘部,學術論文100餘篇,其中國內著名法學家高爾森教授主編的《國際經濟法通論》《南開國際經濟法通論文集》等,在國內外產生重要影響。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形成了以國際經濟法各個分支學科為龍頭的導師隊伍。幾年來,培養近百名碩士生,畢業後分別在國家部委、金融機構、司法部門、外資企業等從事國際法專業的實務與理論研究工作。
G. 知識產權法前沿問題研究的內容簡介
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是科學技術和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在當代,隨著以網路、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的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增強,知識產權保護變得越來越重要。立足於知識產權保護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在人類進入21世紀的今天將在鼓勵知識創造和促進知識、信息的廣泛傳播,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科技與文化進步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我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是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開展而逐步建立與完善的。我國知識產權制度的完善也為知識產權法學的研究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近些年來,學者們在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很多方面都做了積極的探討,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入世」之後,我國的知識產權制度已經納入全球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這一大環境下,加強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研究更是適應時代的需要。越來越多的高校成立了知識產權教學研究機構,有的還成立了知識產權學院,這為知識產權高級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也為知識產權法學的學術研究提供了良好條件。
知識產權法學研究具有豐富的內容,除涉及制度規范、司法實務、國際保護等問題外,對這門學科進行理論化、系統化的梳理,進而形成哲理性認識也變得越來越重要。這種哲理性探討在很大程度上涉及知識產權法學的一些基本理論問題,並且在很大程度上構成了知識產權法學研究的一些前沿性問題。為此,我們特別選擇了知識產權法學的幾個專題開展研究,具體包括知識產權法的利益平衡原理、知識產權法的利益平衡機制的建構、以利益平衡為視角的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研究、知識產權權利沖突及其協調、著作權制度的經濟學分析,以及專利等同侵權認定的理論分析等內容。這些專題的研究具有前瞻性、開拓性、理論性、實踐性等特點,並且引證資料新穎、翔實,理論闡述深入淺出。
本書是研究知識產權法理論的重要讀物,適合高校法律院系師生、律師、司法人員、知識產權管理人員以及對知識產權問題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H. 什麼是法學理論
一級學科:0301法學 二級學科:030101法學理論 國家重點學科:吉林大學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南京師范大學
研究領域
「法學理論」[1]學科已形成了法理學、西方法哲學、法律社會學、法律文化學、法律經濟學、人權理論與人權法、比較法學、部門法哲學、立法學、司法學等10個比較穩定的研究方向。其中,前五個研究方向始終站在學科前沿,在國內具有明顯的學術特色和優勢: (1)法理學。學術帶頭人為張文顯教授、姚建宗教授。本方向近20年多來一直居於國內學術發展的最前沿,始終是我國法學理論發展的引領者和推動者,提出並論證了許多在國內外學術界具有原創性的學術理論觀點。 (2)西方法哲學。學術帶頭人為鄧正來教授。本方向是國內高校同類研究方向中起步較早、影響最大的兩個單位之一,在推動國內法學界對本領域的研究方面做出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3)法律社會學。學術帶頭人為馬新福教授。本方向在國內起步較早,並以理論法社會學研究和法律發展研究為基本特色。 (4)法律文化學。學術帶頭人為霍存福教授。本方向以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研究為重點,並引入文化學、語言學、符號學和社會學等的理論與方法,實現了從單純的歷史研究範式向綜合的多維視角研究範式的轉換。 (5)法律經濟學。學術帶頭人為張文顯教授、徐衛東教授。本方向在國內發展較早,在法律經濟學基本理論、知識經濟與法制創新、現代企業制度的法理研究走在國內前列。 作為國家重點學科和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本學科點通過承擔和組織重大科研項目,產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推動了中國法學理論的創新和發展(吉林大學國家重點學科「法學理論」)。
I. 法學專業的主修課程有哪些
主幹課程:
法理學、中國法制史、外國法制史、邏輯學、憲法、行政專法與行政訴訟法、民法總屬論、民法分論、商法、知識產權法、經濟法、刑法總論、刑法分論、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環境資源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法律英語、公文寫作與處理。
法學專業,曾一度被人們公認為是捧著「鐵飯碗」的好專業,但是隨著公檢法單位人員的飽和、法學畢業生人數暴增等,法學就業的寒冰期已到來。這種現象已經不僅僅存在於一般本科生就業的情況中,而且一些知名的法學院校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武漢大學爆出300名碩士生就業難的問題。
(9)公法學科前沿擴展閱讀
法學專業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法學各學科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
2、掌握法學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術;
3、了解法學的理論前沿和法制建設的趨勢;
4、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
5、具有運用法學知識去認識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的能力。
J. 法學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扎實的法學理論基礎知識,系統掌握法學專業知識和法律制度,能夠較熟練地應用相關理論和制度,處理各類法律事務,解決各類法律糾紛,並具有執法嚴明公正的職業道德的高級專業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要求學生掌握法學及其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與知識;了解法學的理論前沿、法制建設的趨勢和最新研究成果及發展動態;熟悉我國法律、法規和黨的相關方針、政策,掌握法學的基本分析方法、技術和技能;具有創新意識和合作精神,以及執法嚴明、公正無私的職業道德、高尚的人格和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具有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以及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能夠運用法學知識去認識問題和處理問題;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和計算機應用技能。
主要專業課程:法理學、憲法、中國法制史、外國法制史、行政與行政訴訟法、民法、民事訴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經濟法、商法、知識產權法、合同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證據法、律師與公證實務、環境資源法等等。
就業方向:律師、法院、檢察院、高校及研究機構以及企事業單位,法務專員。
以上都是官方的話。
我就是法科出身的。首先我要說的是,如果不是真心喜歡法學,請不要報法學專業。社會輿論好象說什麼法律是熱門專業,以後需要多少多少法律人才等等----請不要受這些社會輿論誤導。現在每年畢業的法律本科生在10萬以上,注意這10萬只說的是普通高校的法律本科生,還不包括什麼自考、成人、函授等,也不包括法學研究生,如果都加上的話,那個數字是很可怕的。那社會對法律人才的需求有多少呢,極少。現在法學專業畢業生相當大部分找不到法律方面的工作,而被迫從事與法律無關的工作,也就是說,大部分的法科學生被迫放棄法律專業而從事其他工作。
其次,再說說法律方面的工作。如果你有「背景」的話,進法院、檢察院,確實不錯,但是你必須通過司法考試(也不容易)。如果你沒有「背景」的話,那就不好辦了,本來法院、檢察院招人就少,加上-----,除非你特別的優秀、能力特別的強,讓人家覺得如果把你排除的話實在說不過去。否則----
有人說,可以當律師嘛,不錯,可是首先你必須通過比較難考的司法考試。這還在其次。說到律師,這可是個典型的「養老不養小」的行業。一些執業經驗豐富的老律師,由於經驗豐富、業務能力強、有知名度,人脈廣,當然各方面都很可觀嘍。相反,剛獲得律師資格的年輕律師,沒經驗,業務能力待提高,沒有知名度,人脈不廣,有幾個打官司的會找他呢?在全國法律環境較好的北京,20%的律師擁有80%的案源,而80%的律師在爭搶20%的案源;一些有經驗的、優秀的律師他們年收入在一千萬以上,而大量剛獲得律師資格的年輕律師連老婆(女朋友)都養活不起(要知道律師每年的注冊費也得好幾千,即使你一年都沒接案),沒辦法、幹了兩三年後又被迫改行的有的是。這好比醫生,病人看病都喜歡找老專家老醫生而不願意找年輕醫生一樣的道理。年輕律師三年能夠混出來算不錯的了,所以還要有持久戰的心理准備。
還可以進企業做法務專員,但是企業一般都要求過司法考試或者要求有經驗。
做法律是很榮耀的職業,但是需要付出很多----
最後我要說的是,我並不是反對你學法律,我只是讓你慎重的選擇。如果你很的喜歡法律,在了解法律工作的基礎上感覺自己確實適合做法律工作,有自信、有意志;那我就堅決支持你學法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