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價值觀道德觀

價值觀道德觀

發布時間: 2022-03-07 06:01:09

⑴ 什麼叫價值觀和道德

價值觀 是社會成員用來評價行為、事物以及從各種可能的目標中選擇專自己合意目標的准則。屬價值觀通過人們的行為取向及對事物的評價、態度反映出來,是世界觀的核心,是驅使人們行為的內部動力。它支配和調節一切社會行為,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先解釋一下什麼是道德.道德,是以意識形態為基礎的人們在共同生活中的行為准則和規范.它不是鐵的教條,而且沒有成文的條律來規范它.它一般是通過社會輿論或者某種階級性的意識形態宣傳來對人們的生活構成某種秩序,起約束作用.簡單的說,就是社會群體的不成文的規則.
那麼,道德觀就是你對這種意識形態規則的認識和立場.舉例來說明,婚前性生活是不道德的,這就表明了他對性持有的道德觀;而有人認為婚前性生活並非不道德,那麼他就與前者的道德觀不同.
總的來說,道德是社會群體的共識,道德觀在一定時期和一定范圍內是穩定的,」主流道德觀」是社會秩序的一個基礎.

⑵ 人生觀 道德觀 價值觀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人生觀,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於人生目的和意義,對人生道路、生活方式的內總的看法和容根本觀點,它決定著人們實踐活動的目標、人生道路的方向,也決定著人們行為選擇的價值取向和對待生活的態度。
人生觀是世界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世界觀的制約。人生觀主要是通過人生目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價值三個方面體現出來的。
每個人的人生觀在不同時期會發生變化,這種變化的外因是日益瘋狂的世界,導致很多人的直覺和感受發生變化,產生人生觀錯位等,也許這是人類世界發展所帶來的不可避免的問題。
在自然界中,人生觀無可厚非,生存第一,生存至上;在階級社會里和制度下,人生觀有進步和落後之分,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人生觀。
道德觀是道德意識和道德水平的統一體,集中表現為個人處理與他人、集體和社會的關系的准則。人的道德觀都以個人利益在其行為中所佔的地位為核心。它包括以下兩個方面,即道德意識和道德活動。

⑶ 什麼是人生的價值道德觀價值觀

價值觀代表一個人對周圍事物的是非、善惡和重要性的評價。人們對各種事物的評價,如對自由、幸福、自尊、誠實、服從、平等等,在心中有輕重主次之分。這種主次的排列,構成了個人的價值體系價值觀和價值體系是決定人們期望、態度和行為的心理基礎。在同一的客觀條件下,具有不同價值觀的人會產生不同的行為。比如在同一環境,有的人對地位看得很重,有人看得較輕而注重工作成就,這就是因為價值觀不同所致。
人的價值觀決定於世界觀,是從出生起,在家庭和社會中積累形成的。事物的廣泛聯系體現在人的身上就是人與各種事物相互影響。種種直接、間接的聯系以及回饋就成為價值觀來源。雖然個人的價值觀和價值體系是隨著生活的變遷而發生變化的,例如幼年認為珍貴的東西,到老年卻不喜愛了;但是有些基本的觀念,往往相對穩定,它們對行為長期起著指導作用。
人們的生活和教育經歷互不相同,因此價值觀也多種多樣。行為科學家格雷夫斯為了把錯綜復雜的價值觀進行歸類,曾對企業組織內各式人物做了大量調查,就他們的價值觀和生活作風進行分析,最後概括出以下七個等級:
第一級,反應型:這種類型的人並不意識自己和周圍的人類是作為人類而存在的。他們可是照著自己基本的生理需要做出反應,而不顧其他任何條件。這種人非常少見,實際等於嬰兒。
第二級,部落型:這種類型的人依賴成性,服從於傳統習慣和權勢。
第三級,自我中心型:這種類型的人信仰冷酷的個人主義,自私和愛挑釁,主要服從於權力。
第四級,堅持己見型:這種類型的人對模稜兩可的意見不能容忍,難於接受不同的價值觀,希望別人接受他們的價值觀。
第五級,玩弄權術型:這種類型的人通過擺弄別人,篡改事實,以達到個人目的,非常現實,積極爭取地位和社會影響。
第六級,社交中心型:這種類型的人把被人喜愛和與人善處看作重於自己的發展,受現實主義、權力主義和堅持己見者的排斥。
第七級,存在主義型:這種類型的人能高度容忍模糊不清的意見和不同的觀點,對制度和方針的僵化、空掛的職位、權力的強制使用,敢於直言。
這個等級分類發表以後管理學家邁爾斯等人在1974年就美國企業的現狀進行了對照研究。他們認為,一般企業人員的價值觀分布於第二級和第七級之間。就管理人員來說,過去大多屬於第四級和第五級,現在情況在變化,這兩個等級的人漸被第六、七級的人取代。
價值觀的最終點就是理想,價值觀與興趣有關,但它強調生活的方式與生活的目標,牽涉到更廣泛、更長期的行為。有人認為「人生以服務為目的」,有人以追求真理為目標,有人則重視物質享受。
史布蘭格認為在美國社會被重視的中心價值有六種:
⑴以知識真理為中心的理論性價值
⑵以形式與調和為中心的美的價值
⑶以權力地位為中心的政治性價值
⑷以群體他人為中心的社會性價值
⑸以有效實惠為中心的經濟性價值
⑹以信仰為中心的宗教性價值

價值觀不但影響個人行為,還影響群體行為和整個組織行為,進而還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
企業成員在參加企業之前都有著各自的經歷,都帶了形形色色的價值觀進入企業。在同一個客觀條件下,對於同一個事物,由於人們的價值觀不同,就會產生出不同的行為。同一個規章制度,認為其合理的人就會認真貫徹執行;認為其錯誤的人就會拒不執行。而這兩種截然相反的行為,將對組織目標的實現起著完全不同的作用。因此,人們往往需要通過了解他們的價值觀,才能解釋他們的行為,並作為進行思想工作的依據。同時,為了獲得好的經濟效益,企業領導人在選擇企業目標時,就要考慮到與企業有關的各種人員和群體的價值觀,只有在平衡各方面的基礎上才能選擇出合理的組織目標。
美國許多經營得好的公司的成功經驗之一,就是有明確的價值觀,有共同的信念,並嚴守這個信念。一個企業在其生命過程中,為了適應不斷改變的環境,必須准備改變自己的一切,但不能改變自己的信念。祝你好運!

⑷ 道德觀和價值觀有哪些關系

總體上價值觀決定道德觀。價值觀就是公務員關於事物存在意義的觀點。既然價值觀是對事物存在「意義」的觀點,那麼就意味著價值觀有三個明顯特點:其一,它是在事物間的相互關系中把握某一特定事物的,否則就無所謂「意義」;其二,它具有對被反映事物進行評價的特點,因而它是以一定規范為前提並對事物作出的價值評價性反映;其三,所有價值評價性反映都以人為中心,因為離開了人就不存在「意義」。

公務員的價值評價性反映對象,包括自然、社會歷史與人生。

道德觀作為人們對世界的特殊把握方式,從根本上說屬於社會意識形態,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但是這種對存在的反映屬於價值評價性反映,即它並不是對存在的事實性描述,而是在「實然」與「虛然」的連接中,以「應然」的方式反映人的社會存在,因而道德觀在本質上就是一種價值觀,即對人的活動的一定社會存在意義的觀點。

從總體上說,有什麼樣的價值觀就有什麼樣的道德觀。人類應當怎樣對待自然?在人與自然關系之背後應當有什麼樣的人與人的關系?人應當怎樣看待社會歷史,用什麼尺度去評價社會歷史?人類又應當怎樣去創造社會歷史?對這樣一些價值問題的不同回答,會在根本上決定人們對社會歷史現象的道德評價,決定人們對現實社會關系的道德認識,從而在根本上決定人們道德觀的形成和發展。

道德觀在總體上為價值觀所決定,這並不否定道德觀對價值觀的影響與作用。人們的善惡正邪觀念、責任義務意識等,會指導人們通過對人與自然、人與人關系的透視,而確立起人與自然之間的應有關系,並對現實的人與自然關系作出道德價值評價,從而形成其特定的自然價值觀;同樣也會指導人們通過對社會歷史及其發展的善惡評價,及自身對社會責任的意識,確立社會歷史價值觀,並指導人們通過對人生意義及實現途徑的認識,形成不同的人生觀。

總之,道德觀可以對價值觀的每一個具體方面的基本傾向與主要內容發生重要影響,在總體上左右著價值觀。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道德觀是價值觀形成、發展及其內容的核心所在。

⑸ 思想觀 價值觀 道德觀 還有什麼觀

人生價值觀,顧名思義,就是關於人生價值的各種觀點和觀念。自有人類的文明史以來,人類社會曾流行過,奉行過多種人生價值觀,然而,這種人生價值觀,說到底都是關於「過一種什麼樣的生活」和「生活的意義到底是什麼」的觀念,即關於人生是什麼和應該是什麼的觀念。因此,人生價值觀,本質上是一種價值尺度,是以基本評價標准為中心的價值信念,並為一定的人生哲學或人生哲學思想所統攝。值觀,顧名思義,就是關於人生價值的各種觀點和觀念。自有人類的文明史以來,人類社會曾流行過,奉行過多種人生價值觀,然而,這種人生價值觀,說到底都是關於「過一種什麼樣的生活」和「生活的意義到底是什麼」的觀念,即關於人生是什麼和應該是什麼的觀念。因此,人生價值觀,本質上是一種價值尺度,是以基本評價標准為中心的價值信念,並為一定的人生哲學或人生哲學思想所統攝。人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價值觀的追求,在同一個歷史時期每個人與每個人之間價值觀也不盡相同,其原因多樣化很復雜,各種人生價值觀,可依據其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以及對利益問題的不同回答,劃分為不同類型有三種:第一種是社會本位論的人生價值觀,它強調社會本位,以社會共同利益為最高價值取向,這在中國古代,它是聖人的或志士仁人的人生價值觀,在我們稱之為「一心為公」,「毫不利已」的精神境界;第二種是個人本位論的人生價值觀,它強調個人利益至上,提倡個人為中心論,它以「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為」、「合理利已主義」,「主觀為自己,客觀為他人」等為表現形式。我們平常所說的意志主義、享樂主義、實用主義等價值觀都屬於這一類;第三種是消極虛無和悲觀厭世的人生觀,它對待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都是以一種消極無為的態度來處置。也正因為人與社會處於辯證統一的關系中,所以,人生價值也包含了多方面的豐富內容:人有社會價值觀和自我價值觀。社會價值觀即個體的人生對他人和社會的意義,自我價值即個人對自己生命存在的肯定,對自己的接受和尊重以及個人的自我完善等等;有外在價值和內在價值,外在價值即個人對社會和他人的貢獻或有益行為,內在價值即個人德性、知識、能力等創造社會價值的潛在力量;人有現在價值和應有價值,它是包括在現在人生中的,預示著人生未來的,潛在的尚未實現的價值。人應該活得有價值,應該追求和實現自身的價值。因此,每個人都應當正確解決價值取向問題,確定人生應有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樹立科學的、高尚的人生價值觀並付諸實踐。價值取向問題是解決人生的價值目標問題即確立什麼人生價值生活才有意義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就得解決什麼價值目標,什麼人生價值觀是可取的,是使我們人生高尚和有意義的?人生價值目標是人生奮斗的根本目標,是人生的生命線。所以人的價值觀與社會的政治,人的學位,地位,智商都有直接的影響和關聯,但都離不開自我價值,淺析幾種人的價值取向;1;追求仕途的人從古到今都死死盯著權位和金錢,並且為了達到自己所追求的地位施展一切手段去為自己的目標而奮斗,為了達到目的喪勁良心道德。王權貴族的父子之間,兄弟之間,叔侄之間,相互殘殺,當今的爬官者者通過幾千年的品種進化智慧和手段更高的難以揣測,買官賣官明碼標價的狂妄至及了。這種人把自己的價值觀走火入魔似的就定位在權位上,有的能夠如願以常,有的身敗名裂,其實不必這樣,價值觀念是可以改變的,在同一個歷史時期,一個人的價值觀完全是可以改變和選擇的,2;追求物質的人,這類人錢迷心竅,為了得到物質和金錢,冒著生命危險貪污,受賄搜刮民財,有的去盜竊,搶劫,有的出賣肉體,這些讓人憤恨和惡心的現象是價值觀造成的嗎?不是的,你追求官位沒有錯,但要靠自身的能力和機遇來爭取,當政治黑暗官運不育的時候要調整自己的價值觀,是金子到那裡都發光的,再者就是你想得到物質的滿足要靠智慧和勞動取得,古人雲;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追求人生價值觀的同時也要保持人生的道德觀,總之人活在世上必須有價值觀的追求,給自己定好位,追求什麼樣價值觀,必須首先確定自己道德觀,只有這樣活著才充實,生命才有意義。

⑹ 道德觀價值觀

"金錢萬能,有錢就有一切。"

堅持這種觀點的人說:"有了錢,穿的是名牌時裝;吃的是山珍海味;住的是洋房別墅;坐的是豪華轎車;……沒有錢呢,整天為柴米油鹽操心,吃了上頓操下頓,連幾毛錢的開支都得精打細算,勒緊褲帶過日子。""沒有錢的日子裡,我的心裡總是下著雨……。"

有了錢,就不愁買不到任何一件自己喜歡的東西。有了錢,就可為所欲為。總之,萬物乃金錢至高無上,至深無下。憑著"有錢能使鬼推磨",就能打通任何一個關節。

當然,對於這些,我們不能給予全盤的否定:錢固然有著它可愛的一面。但是,我還是講一句:錢,並非萬能也。如果你--一個七、八歲的孩子,擁有著幾十萬的美金。可以僱傭保姆、管家以及上百的僕人,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逍遙生活。可以到最美最美的地方去旅遊,開小車、乘飛機……愛怎麼過就怎麼過。可又仔細想想那又會怎麼著:金錢畢竟買不來友情,難得有知心朋友來與你聊聊天,說悄悄話。你玩不了"老鷹捉小雞"的游戲,你捉不了迷藏。錢買不來同齡人所應享受到的快樂。

信奉"金錢萬能"的唯錢是求、利慾熏心的人,只是昧著良心去拚命賺錢,他們擁有的確是很多,可又好象什麼也沒擁有--他們"窮得只剩下錢"了。豐厚的金錢和富有隻是無形的枷鎖、桎梏,它把人的精神與思想囚禁於籠中。金錢、物質的富有,只是暫時的有限的,精神知識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是錢買不到的。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句話講得好。時光總在你不經意的時侯悄悄滑過。昨天,已成為歷史,成為過去,你想挽回,是不可能的。歲月催人老,難道金錢能買回青春,能買回年輕嗎?

金錢這東西有它可愛的一面,社會進步,人生溫飽都少不了它。但,只有誠實勞動,合法經營,換來的才是可貴的。如果你為了錢,昧著良心去偷、去搶,只會致使你走向罪惡的深淵。

最後,我要講一句:沒錢萬萬不能,但,金錢並不是萬能的。錢能買到房屋,但買不到家; 錢能買到葯物,但買不到健康; 錢能買到美食,但買不到食慾; 錢能買到床,但買不到睡眠; 錢能買到珍珠,但買不到美; 錢能買到娛樂,但買不到愉快; 錢能買到書籍,但買不到智慧; 錢能買到諂媚,但買不到尊敬; 錢能買到夥伴,但買不到朋友; 錢能買到奢侈品,但買不到文化; 錢能買到權勢,但買不到威望; 錢能買到服從,但買不到忠誠; 錢能買到軀殼,但買不到靈魂; 錢能買到虛名,但買不到實學; 錢能買到小人的心,但買不到君子的志;錢能買到一切,但買不到快樂。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
所以錢不是萬能的。---小小助理!

⑺ 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是什麼,怎麼理解

三者是相互相存的,缺一不可;但最為重要的是道德觀,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再高,而一個人沒有高尚的道德觀的也是不會得到社會歡迎的。價值觀影響著人生觀和道德觀,屬於更根本的東西。人生觀(life,outlook of): 關於人生目的、態度、價值和理想的根本觀點。它主要回答什麼是人生、人生的意義、怎樣實現人生的價值等問題。其具體表現為苦樂觀、榮辱觀、生死觀等。人生觀是一定社會或階級的意識形態,是一定社會歷史條件和社會關系的產物。人生觀的形成是在人們實際生活過程中逐步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受人們世界觀的制約。不同社會或階級的人們有著不同的人生觀。 在人類歷史上曾出現過以下幾種有代表性的人生觀:①享樂主義人生觀。它從人的生物本能出發,將人的生活歸結為滿足人的生理需要的過程,提出追求感官快樂,最大限度地滿足物質生活享受是人生的唯一目的。②厭世主義人生觀。宗教的厭世主義認為,人生是苦難的深淵,充滿各種煩惱與痛苦,唯有脫俗滅欲,才能真正解脫。③禁慾主義人生觀。它將人的慾望特別是肉體的慾望看作一切罪惡的根源,主張滅絕人慾,實行苦行主義。④幸福主義人生觀。一種觀點是強調個人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價值;另一種觀點是在強調個人幸福的同時,也強調他人幸福和社會公共幸福,認為追求公共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價值所在。⑤樂觀主義人生觀。它認為社會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人生的目的在於追求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在於追求真理,對人生抱著積極樂觀的態度。⑥共產主義人生觀。它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人生觀。它把人的生命活動歷程看作是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 ,把消滅資本主義,實現共產主義,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看作是人生的崇高目的和最大幸福。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在於對社會所盡的責任和所作的貢獻,人生的最大價值和意義,在於努力為人民服務,無私地把自己的一切精力貢獻給共產主義事業。 什麼是人生觀? 答:人生觀是指人們對人生的根本態度和看法,包括對人生價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義的基本看法和態度。它是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生觀主要回答人為什麼活著,人生的意義、價值、目的、理想、信念、追求等問題。人生觀的基本內容包括幸福觀、苦樂觀、榮辱觀、生死觀、友誼觀、道德觀、審美觀、公私觀、戀愛觀等等。由於人們所處的社會地位、生活環境和文化素養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觀。我們必須提倡和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用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的原則戰勝形形色色的個人主義,把自己鍛煉成為一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脫離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什麼是價值觀? 價值觀是指一個人對周圍的客觀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義、重要性的總評價和總看法。像這種對諸事物的看法和評價在心目中的主次、輕重的排列次序,就是價值觀體系。價值觀和價值觀體系是決定人的行為的心理基礎。 價值觀的特點 價值觀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持久性。在特定的時間、地點、條件下,人們的價值觀總是相對穩定和持久的。比如,對某種事物的好壞總有一個看法和評價,在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這種看法不會改變。但是,隨著人們的經濟地位的改變,以及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改變,這種價值觀也會隨之改變。這就是說價值觀也處於發展變化之中。 價值觀取決於人生觀和世界觀 價值觀取決於人生觀和世界觀。一個人的價值觀是從出生開始,在家庭和社會的影響下,逐步形成的。一個人所處的社會生產方式及其所處的經濟地位,對其價值觀的形成有決定性的影響。當然,報刊、電視和廣播等宣傳的觀點以及父母、老師、朋友和公眾名人的觀點與行為,對一個人的價值觀也有不可忽視的 價值觀的影響效應 價值觀不僅影響個人的行為,還影響著群體行為和整個組織行為。在同一客觀條件下,對於同一個事物,由於人們的價值觀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行為。在同一個單位中,有人注重工作成就,有人看重金錢報酬,也有人重視地位權力,這就是因為他們的價值觀不同。同一個規章制度,如果兩個人的價值觀相反,那麼就會採取完全相反的行為,將對組織目標的實現起著完全不同的作用。 價值觀的類型 1、理性價值觀 它是以知識和真理為中心的價值觀。具有理性價值的人把追求真理看的高於一切。 2、美的價值觀 它是以外形協調和勻稱為中心的價值觀,他們把美和協調看的比什麼都重要。 3、政治性價值觀 它是以權力地位為中心的價值觀,這一類型的人把權力和地位看的最有價值。 4、社會性價值觀 它是以群體和他人為中心的價值觀,把為群體、他人服務認為是最有價值的。 5、經濟性價值觀 它以有效和實惠為中心的價值觀。認為世界上的一切,實惠的就是最有價值的。 6、宗教性價值觀,它以信仰為中心的價值觀。認為信仰是人生最有價值的。世界觀也稱宇宙觀,是人門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世界觀是人人都有的,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在生活實踐中,人們為了自己的需要,每時每刻都同周圍的事物打交道,力求認識並按照自己的需要改造它們。開始時,接觸到的只是個別事物和現象,形成對各種具體事物和現象的看法。隨著人們在實踐中接觸的事物日益增多、眼界日益擴大,就由認識個別事物和現象深入到認識事物一般的或共同的本質,逐漸形成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根本的觀點,即世界觀或宇宙觀。世界觀形成以後,對人們的言行起著指導作用。不過,這些世界觀一般是樸素的、零散的、不系統的,缺乏理論論證和嚴密的邏輯。

⑻ 什麼是道德價值觀

「劃一根數軸,男人就正一百,女人就是負一百,那女人都出軌了」是偽命題。

參考網上: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文明發展歷程中,孕育形成了傳統道德及其價值觀。善、孝、禮、勤、新,業已積淀成為中國人的文化道德基因,成為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基本精神及核心價值觀。

「善」的追求與實踐是人道之本

在中國傳統價值理念中,善的崇尚、追求、實踐是一以貫之的主線。首先,善是人性之本。「人之初,性本善」成為中國人啟蒙教育及做人的信條。其次,善是立身之基。《中庸》言:「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亦是皆以修身為本」。修身的核心在養善。最後,善是宇宙之理。「黃天無親,唯德是輔」。人秉善而行,即秉天道的規律而行事。在這個意義上,中國人的天道觀即是良心觀,天人合一是在這一價值層面得到普遍的認同與實踐的。

中國傳統道德要求必須將善在個體及群體的現實生活中全面推進,以實現人道之本。在個體層面,善是愛人和利人的修為和行動。首先要學會自律,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其次要利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善與愛相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要「泛愛眾」;再進一步便是「民胞物與」。善與愛的情懷在人類社會的實踐推進就是追求大同社會的實現,「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這是個體社會價值觀的最高追求,也是鼓勵無數志士仁人不斷為之奮斗的目標。

在群體層面,善的追求是將個體與他人、家庭、群體聯系起來,並在其中有所奉獻的價值實踐過程,其導向歸之於以群體(集體)為本。在群體中,善的實現是以仁愛為根本的。所以,仁愛主義是群體主義的基礎。同時,善利群體的價值追求在於以鄰為善,互利共生,這構成了群體與群體交往的和平主義的價值理念。群體主義、仁愛主義及和平主義的實現,是中國傳統道德價值觀所謀求的人類共同生存的道德理想。

「孝」的培育與推進是和諧之始

中國傳統道德價值觀培育與實踐的重要場所之一在家庭,其核心價值理念為孝。家的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

中國傳統道德認為維系家的核心在孝。「自天子至於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孝首先是熱愛自己的生命並能發展延續生命。其次,孝是對父母、先祖的愛、養、畏、敬。孝的基礎在愛,即「父子有親」;孝的實踐在贍養父母;孝的升華在敬畏;孝的終極關懷在慎終追遠;孝的最高價值追求在有所成就。中國孝道的特殊性在於:孝與個人在社會上的成就作為相聯系,與忠君愛國相聯系。這是孝的家庭價值觀與忠的社會價值觀內在合一性的體現,是個人、家庭、社會和諧穩定的價值維系。

孝的價值觀的本質在和諧。首先,孝是德之本。孔子言:「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孝道的實踐與人性、人情、人道的培育其本質合一。其次,孝是教之源。立教在孝,現實地實現著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和諧統一。教育貫穿著感恩、為他、奉獻、責任、有所成就等基本理念。最後,孝是天之道。中國傳統道德將孝同天理、天道相聯系,使中國人孝道德觀同天人合一宇宙觀、價值觀相合一。這既體現了中國人宗教性的終極追求,又將和諧的價值理念貫穿於宇宙人生,植根於每一個人的心中。

「禮」的普及與踐行是治理之道

中國傳統道德價值觀的外在維系核心在「禮」。對個體而言,「禮」是立身達人之本。對群體而言,「禮」是交往之道、秩序之源、道義之樞、天地之理。禮儀對個人的實踐重在冠、昏、喪、祭、朝、聘等人生的重要環節和重大場合。應該說,中國古人的一生都在學習禮儀、踐行禮儀、維護禮儀。人的文明化、社會化的標志就是禮儀化。

在群體社會生活層面,禮在士相見禮、鄉飲酒禮、鄉射禮、賀慶之禮、飲食之禮、養老禮、喪禮、祭禮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進行規范,使群體生活的每一位成員均了解在社會生活中的角色定位。禮業已成為中國人生活的文化符號,成為鄉規民俗的基本准則和理念。

中國傳統禮儀同社會制度的結合,使「禮制」成為中國傳統社會政治制度的基本價值追求。「禁於將然之前」的道德教化與「禁於已然之後」的法制規范在「禮制」的具體推進實踐之中緊密結合起來。當然,其中的遵從、固化等級制的部分是我們今天要堅決剔除的。
「禮」上升到社會普遍價值觀層面,則是別、讓、敬、同、和。「禮」的核心是實現人與動物的區別。在禮的實踐中,中國人首先要培養敬畏的心理與意識,即敬畏天地、敬畏規律、規則。其次,禮培育了中國人的「誠」。「心誠則靈」是中國人的普遍行禮准則。最後,禮使中國人走向和平。「禮之用,和為貴」。禮使中國道德價值觀的和平、友好進入到人際交往之中,進入到與群體、自然的友善相處之中,使中華民族走向「禮儀之邦」。

「勤」的固化與應用是存續之則

中國傳統道德價值觀在中國人生產、生活和發展方面的核心理念是勤。

中華民族在道德價值上第一是生存。而生存的第一要務是勤勞。《左傳》言:「民生在勤,勤則不匱。」首先,在榜樣的樹立、輿論的導引上進行推動。其次,在天道的理念性上進行導引。《周易》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人應法天,要努力奮斗。於是,中國人的理念就是「天道酬勤。」最後,在價值觀念的確立上堅持不懈。「賴其力者生,不賴其力者不生。」在教育中,生存觀也是首要的。《中庸》言:「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這是中國「重生」文化的價值觀基礎。

中國人是以家庭為本位的。所以,勤在家庭的實踐一是開源,即勞作、奮斗;二是節流,即節儉戒奢。《尚書》言:「克勤於邦,克儉於家」。

在創建事功上,中國文化既倡導「夙夜在公」的勤勞公忠價值觀;又將「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的周公式勤政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式為民作為楷模,全面培育「勤之勤之,至道非彌」的理念及實踐觀。可見,勤已成為指導中國人的存續法則和生生不息的價值圭臬。

「新」的締造與日進是超越之源

在中國傳統道德價值觀中,「新」與中國人的理想、夢想與超越境界的追求與實現相聯系。

《周易》是對上古文化價值的總結和對後世中華文明價值奠基的巨著,「新」是其中的核心理念之一。首先,《周易》強調「日新」。其次,強調要「與時偕行」。最後,要謀求變化和發展。《周易》奠基的「新」的理念及儒家、道教、法家等為代表的中國文化的共同弘揚及實踐,使創新成為中國傳統道德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傳統「新」的價值觀在社會實踐層面的運用也處處體現。人的德和行的要求均在「日新」。在處事安身上,強調「敬其在己」;在立業上,追求「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這種求「新」的精神,在中國古代儒商的開拓實踐中,在科技的進步上,在文學的創作上,甚至在中醫理論及實踐中等諸多方面均能夠實現不斷發展與突破。中國文化中的求新求變與不斷創新使中華文明不斷進步。

中國傳統道德價值觀「新」的本質在於追求超越。其核心理念認為:人是理想的存在者,人是在追求超越中才能真正實現對生命尊嚴和生命價值的肯定的。這種超越的特點在於:其一,在肯定主體的存在,在肯定現實、現世的存在中實現人的超越。其二,在每一件事情之中追求超越,「在事上磨煉」。其三,在群體之中追求超越。中國文化強調「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有所「立」是中國傳統價值理念在人的終極追求上的價值導引,強調在群體中實現理想、夢想。這種倡導現實超越性及在群體中追求實現理想的價值理念使中國傳統道德價值觀具有了穿越時空的永恆的價值與意義。

⑼ 人的道德觀、價值觀是什麼如何表達自己品德價值觀

道德是社會中自然而形成的一個行為規范,獲得別人信任的一個標准。有些人以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很難,其實只要你去做了就會發現,其實也很簡單,道德就是誠實守信用,不貪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道德就是在別人遇到困難時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幫助他渡過難關。任何時代只要具備了高尚的道德,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也會使人產生無盡的力量,能夠創造無盡的財富。每個人的價值觀都存在著差異,我認為並不存在著對錯之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想法,自己的觀點並且通過各種方式表現出來。

⑽ 個人價值觀如何影響道德觀念

個人價值觀是個人對客觀世界的基本判斷和認知,是一切行為的主觀基礎和思想標准。
個人道德觀是個人在其自己的價值觀基礎上,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形成的基本穩定的行為規則,是一種基於個人的方法論。
個人價值觀中,個人對客觀世界、社會歷史的認識程度,對自我角色的定位角度等,從根本上確立了道德觀中的行為角色、行為定義,確立了規則的建立角度。
個人道德觀的變化,首先是個人經驗的變化,逐漸改變個人認知,並形成新的個人價值觀,最終確立新的個人道德觀念。

熱點內容
大學經濟法破產法案例分析題 發布:2024-11-20 16:56:12 瀏覽:992
公司法法定人數 發布:2024-11-20 16:37:30 瀏覽:55
蒼南龍港法院 發布:2024-11-20 16:35:52 瀏覽:527
法律碩士報考時分方向嗎 發布:2024-11-20 16:32:13 瀏覽:586
司法系統平台 發布:2024-11-20 15:52:49 瀏覽:502
在線司法咨詢 發布:2024-11-20 15:47:48 瀏覽:345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母愛成仇 發布:2024-11-20 15:10:18 瀏覽:995
沙縣人民法院網 發布:2024-11-20 14:58:15 瀏覽:97
華東政法學報 發布:2024-11-20 14:47:15 瀏覽:256
石獅法院網 發布:2024-11-20 14:04:16 瀏覽: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