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社會與法治

社會與法治

發布時間: 2022-03-07 07:43:37

① 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的主要節目

中國中央電視台第十二套節目——「社會與法」頻道的成立,是中央為了落實「依法治國」、「以德治國」的治國方略和建立「和諧社會」的目標而採取的重大舉措。「社會與法」頻道以穩定社會發展、化解社會矛盾、構建和諧社會為己任,適應黨和國家建設與發展的需要、適應公民社會生活的需要。
「社會與法」頻道將努力做到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努力做到好看、有用。它將依託中央電視台長期積累的傳播資源,以社會、道德、法律等為主要內容,以新聞、專題、訪談、現場直播、電視劇等多樣的節目形態樹立頻道生動活躍的形象,保持頻道引人入勝的魅力。「公民、公正、公益」是社會與法頻道的核心理念和訴求。以社會、道德、法律等為主要內容,以新聞、專題、訪談、現場直播、電視劇等多樣的節目支持整個頻道。
暨2008年12月29日頻道第一次改版後,2011年4月18日,該頻道第二次進行改版,此次改版,新增了《見證》、《一線》、《熱線12》、《夜線》、《普法欄目劇》、《法律講堂(文史版)》、《平安365》、《小區大事》等節目。 《天網》欄目進一步提高社會紀實能力,強化案件的人文解讀和社會背景闡釋。
《道德觀察》欄目在保持已有品牌影響的基礎上,進一步貼近社會熱點,強化權威部門、權威專家的資源開掘。
《法律講堂》改名為《法律講堂(生活版)》,進一步關注百姓身邊的法律話題,普及百姓急需的法律知識
《懺悔錄》走出「高牆」限制,進一步提高節目的動作感與可視性。更增強節目現場的吸引力。
此外,頻道原有的《平安中國》大型媒體行動、《「12·4」法律服務你》、《綠書簽行動——「4·26」世界知識產權日宣傳周》、《「6·26」禁毒宣傳周》等頻道原有的大型特別節目在原有基礎上繼續播出,並逐步提升特別節目的收視影響力。

② 法治社會與法制社會的區別是什麼

兩個字的意思不一樣,整個詞彙的意思也不一樣,後者重在把法律制定全面,而前者強調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差不多後者可以包括前者

③ 什麼是社會治療法,有哪幾種具體方法

社會治療方法是指根據社會診斷的結果,制定切實可行的社會醫專療計劃、方法,進行社會治療。屬
社會治療法是醫療社會工作的方法之一,具體有以下方法:
1、支持性個案治療法。它是根據不同病人的實際情況,給予心理、精神上的支持,利用各方 面的社會資源協助病人解決因疾病而帶來的某些外在困難,以消除患者的顧慮,保持患者積極面對疾病的勇氣,預防其精神崩潰。
醫療社會工作者可以從三方面為病人提供社會支持:
(1) 疾病知識的支持;
(2)行動決心的支持;
(3)社會環境的支持。
2、開放性團體治療法。它是指醫療社會工作者協助組織同類病人同病房患者及家屬開展小團體活動,組成臨時或較穩固的小團體,促使病人 與病人及其家屬之間形成有利互動營造一個好的社會小團體氛圍,以利於疾病的治療。
醫療社會工作者應扮演好幾種角色:
(1) 團體的顧問;
(2)團體的指導者;
(3)團體的協調者。

④ 人治社會與法治社會哪個更適合中國社會發展

非洲部落也不用奴隸封建的按部就班。
還有美洲土著,他們只需要學習知識即可成為一個現代人。
知識是保護規則的手段,知識是人類思想的結晶總結,是用無數教訓和鮮血換來的,普世價值觀。

⑤ 依法治國與法治社會建設的關系

建設法治國家是建設法治政府的前提,建設法治政府是建設法治國家的關鍵
我們首先來討論建設法治國家和建設法治政府的關系。筆者認為,前者是後者的前提,後者是前者的關鍵。
為什麼說建設法治國家是建設法治政府的前提呢?道理有四:其一,法治政府必須是依法行政的政府,依法行政則必須有法可依。要保證政府行政有法可依,國家就必須有健全的立法機關,有保障立法機關正常運作,及時向政府提供所需法律的立法制度,而健全的立法機關和完善的法律制度乃是法治國家的必須的要件。其二,法治政府必須是依良法行政的政府, 而「良法」的產生取決於法治國家的建設,取決於法治國家的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的機制。沒有法治國家對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政府依良法行政是不可能有保障的。其三,法治政府必須是權力受監督制約的責任政府,而政府權力的監督制約不能只來自政府內部,更有效的監督制約應來自外部,這種獨立性的監督制約只有外部才能提供,如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司法機關的監督。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內容即在於完善這種外部監督機制,如人大的預決算審查制度、特定問題調查制度、質詢制度,行政訴訟制度、法院獨立審判制度等。 其四,中 國特 色社 會主義制度決定了中 國共 產 黨的領導在法治建設中的特殊作用。法治政府的依法行政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 國共 產 黨的依法執政,而中 國 共 產黨的領導必須堅持依法執政的原則(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必須依憲法和法律實施領導),依法執政乃是法治國家、法治社會的基本要素。據此,法治政府必須以法治國家為前提。沒有法治國家,不可能有法治政府。
那麼, 我們為什麼說建設法治政府是建設法治國家的關鍵呢?此一論點的論據有三:其一,政府,即行政機關,是國家機關中規模最大,公職人員最多,職權最廣泛,公民與之打交道最經常、最直接的機關。因此,法治政府建設的目標、任務實現了,法治國家建設的目標、任務也就絕大部分實現了。法治政府建設推進不了,法治國家建設就無從談起。其二,政府承擔著管理國家內政外交的職能,國家治理的法治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國家內政外交事務管理的法治化。而建設法治政府,則是實現國家內政外交事務管理法治化的別無選擇的途徑。其三,法治國家建設的目的、目標在很大程度上最終要落實在法治政府建設目標、任務的實現上。法治政府建設成功與否是衡量法治國家建設成功與否的最重要的指標。試想,國家即使通過民主立法、科學立法的途徑制定了很多「良法」,法院也能依「良法」獨立辦案,但各級政府卻我行我素,公職人員任意違法、濫權,腐敗,百姓怨聲載道,這樣的國家還能叫「法治國家」么?我們不能想像沒有法治國家的法治政府,同樣,我們也不能想像沒有法治政府的法治國家。

⑥ 劃分人治社會和法治社會的標志是什麼

人治是建立在專政的基礎上的,特點是君主專政,體現的原則是個人主義.法治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礎上的,具有民主的特點,體現的是大眾意志,少數服從多數!

⑦ 社會與法的宗旨

《社會與法》頻道宗旨:宣傳「依法治國」、「以德治國」的治國方略。
傳播法的精神,普及法律知識,提高國民法律素質。
充分滿足社會民眾與公檢法司行業之間的溝通需要。
弘揚正義,增強公民對法制社會的信心。

⑧ 法制與法治的區別

法制和法治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兩個概念,不容混淆。二者的主要區別在於:

  1.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屬於制度的范疇,是一種實際存在的東西。

  2. 而法治是法律統治的簡稱,是一種治國原則和方法,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是對法制這種實際存在東西的完善和改造。

  3. 法制的產生和發展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系,在任何國家都存在法制。

  4. 而法治的產生和發展卻不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系,只在民主制國家才存在法治。

  5. 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項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6. 而法治的基本要求是嚴格依法辦事,法律在各種社會調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權威性和強制性,不是當權者的任性。

  7. 實行法制的主要標志,是一個國家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監督等方面,都有比較完備的法律和制度。

  8. 而實行法治的主要標志,是一個國家的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包括國家最高領導人在內,都嚴格遵守法律和依法辦事。

拓展內容:

法制:

「法制」我國古代已有之,在現代,人們對於法制概念的理解和使用是不一樣的。

  1. 其一,狹義的法制,認為法制即法律制度。詳細來說,是指掌握政權的社會集團按照自己的意志、通過國家政權建立起來的法律和制度。

  2. 其二,廣義的法制,是指一切社會關系的參加者嚴格地、平等地執行和遵守法律,依法辦事的原則和制度。

  3. 其三,法制是一個多層次的概念,它不僅包括法律制度,而且包括法律實施和法律監督等一系列活動過程。

  4. 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總稱。統治階級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式管理國家事務,並且嚴格依法辦事的原則,也是統治階級按照自己的意志通過國家權力建立的用以維護本階級專政的法律和制度。

  5. 任何國家都有法,但並非有法制。法制在不同國家其內容和形式不同。在君主制國家,君主之言即為法。

法治:

  1. 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基本框架。大到國家的政體,小到個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運行。

  2. 對於現代中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才是真正的法治。

  3. 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才是真正的依法;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才是真正的法治。

  4. 無論是經濟改革還是政治改革,法治都可謂先行者,對於法治的重要性,可以說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5. 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既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客觀要求,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⑨ 公民與法治的關系是什麼

法治意識就是依法行事的意識。

嚴格依照法定程序行事,是法治;版恣意而為、目權無法紀,是人治。「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至上」、「一切以法律為准繩」、「依法而治」是法治意識;「權大於法」、「人情大於法」、「以言代法」、「恣意而治」是人治意識。

法治意識是一國公民的理性品質,構成法治社會、法治國家的精神底蘊。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法治」是社會層面的一個價值取向,但在個人層面,每一個公民都要有法治意識,只有這樣,真正的法治社會、法治國家才能建成。

相信法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捍衛法律權威,是法治意識的題中應有之義。

「一些未成年人不懂法、不守法,導致違法犯罪、危害社會。」所以,光有法治意識還不夠,還必須知法、懂法。

法治是國家富強、社會和諧的保證。

建立法治社會、法治國家,並非易事,得靠廣大人民的理解和接受,才能把法治延續下去。面對社會不公和違法行為時,我們不能匍匐於違法之人的淫威之下,不能沉寂在無可奈何的焦慮之中,要敢於用法律武器同違法行為作堅決的斗爭,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當上級、下級或身邊的其他人違法時,要出聲提醒、敢於抵制、及時舉報。

熱點內容
天津法官套改 發布:2024-11-20 17:29:29 瀏覽:655
大學經濟法破產法案例分析題 發布:2024-11-20 16:56:12 瀏覽:992
公司法法定人數 發布:2024-11-20 16:37:30 瀏覽:55
蒼南龍港法院 發布:2024-11-20 16:35:52 瀏覽:527
法律碩士報考時分方向嗎 發布:2024-11-20 16:32:13 瀏覽:586
司法系統平台 發布:2024-11-20 15:52:49 瀏覽:502
在線司法咨詢 發布:2024-11-20 15:47:48 瀏覽:345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母愛成仇 發布:2024-11-20 15:10:18 瀏覽:995
沙縣人民法院網 發布:2024-11-20 14:58:15 瀏覽:97
華東政法學報 發布:2024-11-20 14:47:15 瀏覽: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