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中無為

道德經中無為

發布時間: 2022-03-07 09:27:56

『壹』 道德經中的「無為」要怎樣理解老子在道德經中多次提

道德經通行本全書共八十一章,約五千字,分為上道經,下德經兩篇。它是古代道家學派的主要經典,內容富贍,思想深邃,說理透徹,思想辯證,文字雋永堪稱為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在中國思想文化發展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形成和發展產生過極其深遠的影響。3
老子曾作過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書的官員),因此他有機會看到和有時間去看很多不同的書籍,而由於他一生並沒有做過什麼高官,都是人一些閑職,所以在官場上他是比較不得志的,另外他擔任「守藏室之官」這類型職位是一種比較清閑無爭的官職,因此這也導致他的思想比較無為。
但是老子的無為思想不是什麼都不做,不是一種消極的無為,而是一種積極的無為思想。而老子在道德經中的無為思想又分為兩種:一種是指政治上的無為思想道另一種是指道德上的做人中的無為思想。
政治上的無為思想:(第三十七章)常無為而無不為。候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朴,鎮之以無名之朴,夫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它的意思是道永遠是順任自然而無所作為的,卻又沒有什麼事情不是它所作為的。侯王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則為政治民,萬事萬物就會自我化育、自生自滅而得以充分發展。自生自長而產生貪欲時,我就要用「道」來鎮住它。用「道」的真朴來鎮服它,就不會產生貪欲之心了,萬事萬物沒有貪欲之心了,天下便自然而然達到穩定、安寧。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雲:"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它的意思是以無為、清靜之道去治理國家,以奇巧、詭秘的辦法去用兵,以下擾害人民而治理天下。我怎麼知道是這種情形呢?根據就在於此:天下的禁忌越多,而老百姓就越陷於貧窮;人民的銳利武器越多,國家就越陷於混亂;人們的技巧越多,邪風怪事就越鬧得厲害;法令越是森嚴,盜賊就越是不斷地增加。所以有道的聖人說,我無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靜,人民就自然富足;我無欲,而人民就自然淳樸。
以這兩章來講老子的無為思想,這兩章都是老子在治理國家上的無為之治。從這兩章中可以看出老子認為在治理國家上統治者應該要遵循「道「,而這個道在我看來則是自然界中萬物生長到死亡的規律。而同時統治者在治理國家中不應該管的太多,應該要還權於民,規定的越多,違反的就會越多,相信他們,他們就會自我教化。
在這兩章中我比較認同第三十七章的思想,不管是在哪個朝代,哪個國家,國家領導人在管理國家中必然要遵循一定的「道」(規律),而這里的道喔覺得除了自然界中萬物生長到死亡的規律外,更應該包括歷史社會發展的規律。這兩個規律都客觀存在的,我們要遵循它,而不能違背它。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什麼都不做,我們應該在尊重它,遵循它的基礎上能動的改變它。讓它更有利於現代社會的發展。
而對於第五十七章的思想我認為這只是一種理想的想法。而我覺得這種治理國家的方法只適合應用於兩個社會:一個是原始社會,在原始社會中人的人還處於一種混沌的狀態,並沒有過多的個人意識同時那是後每個人都在與強大的自然界做斗爭,他們當時只是在一種「生存」的狀態,目標是生存下去。而原始社會中也不存在所謂的統治階級,因此無所謂的有無或無為。因為在原始社會中的人,所知道的少以及所擁有的也少,所以慾望與貪念也少,因此這樣的社會可以做到無為而治,無為而民自化,民自正,民自富,民自朴。而事實是原始社會已是一個過去式。而另一個就是共產主義社會,因為共產主義社會是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條件下,在高度發達的社會生產力的基礎上,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原則的勞動者自由聯合的社會經濟形態。這樣的一個社會生產力高度發達,物質資源非常豐富,人們按需分配,素質非常高。因此就算不需要管理,人們都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達到了無為而治的境界。但是又有誰知道什麼時候能夠到達共產主義社會呢?
所以說第五十七章的這種思想在當今這個世界,這樣的一個社會是很難做到的。但是我覺得如果把這種思想發展成一種自治思想,我覺得比較實用於當今時代。以中國的民族自治制度為例,中央政府不過多的干涉少數民族的自治,在一定的限制下放權於他們,讓他們自己管理自己,這也是執政黨對少數民族地區的一種無為而治。我覺得要在當今社會要做到這樣的一種無為而治一定要做到兩點:第一讓民眾自己選舉當家人。第二則是在一定的標准下放權於民。但是要做到這兩點必定要有一定的社會基礎的,以中國的實際情況來說可以小范圍的試行,隨著時間的推行,無為而治能夠越做越好的。
而老子的無為思想中關於人的,主要是關於德方面,通過無為而做到德。
事實上老子的無為思想博大而深遠,細嚼慢咽會越來越有味道。但是不管是那一種思想我們都要辯證的去看待,要結合當代的時代背景,汲取其精華。

『貳』 道德經中的無為是什麼意思呢

老子哲學的中心觀念是"道",他的整個哲學系統都是由他所預設的"道"
而展開的。形而上的"道"是我們人類的感覺知覺所不能直接接觸的。如果這
個形而上的"道"不與人生發生關系,那麼它只是一個掛空的概念而已。然而
老子的哲學形而上的色彩固然濃厚,但他最關心的仍是人生與政治的問題。因
此,"道"必然要向下落實到經驗界中,老子認為凡是自然、無為、柔弱等觀念
都是"道"所表現的基本特性和精神。其中,"無為"的觀念,成為《老子》一
書的中心思想,其他的重要觀念都是圍繞這個觀念展開的。
無為是道家思想,是老子提出來的。老子的"無為"並不是什麼都不做,並不是不為,而是含有不妄為、不亂
為、順應客觀態勢、尊重自然規律的意思。有人認為"無為"就是毫無作為、
消極等待,只是聽從命運的擺布,這實在是誤解了老子的本意。老子說過:"無
為而無不為"(四十八章〉意思是說:"不妄為,就沒有什麼事情作不成了。"這
里,"無為"乃是一種立身處世的態度和方法,"無不為"是指不妄為所產生的
效果。這和第三章所說的:"為無為,而無不治"的意思是相通的。"為無為,
而無不治"的意思是以"無為"的態度去對待社會人生,一切事情沒有不上軌
道的。萬事萬物均有自身的規律,我們只能順應規律,順應時代的潮流,促其
前進。不能違背規律,否則就是"有為"一一亂為、妄為。"為無為"是講從"無
為"的態度去"為"可見老子並不反對人類的努力,老子說:"萬物作而弗始,
生而弗有,為而弗持,功成而弗居。"(二章〉"生"、"為"、"功成"正是要人去
工作、去創造、去發揮主觀能動性,去貢獻自己的力量,去成就大眾的事業。
"弗有"、"弗持"、"弗居"即是要消除一己的佔有沖動。人類社會爭端的根源,
就在於人人擴張一己的私慾。②因而,老子又叫人不要妄為、不要貪、不要爭
奪、不要佔有、不違背規律.

『叄』 道德經 里的無為是什麼意思

「無為」是一個哲學概念,不能從字面去理解。
無,在哲學上表示無形、無名、虛無等,或指物版質的隱微狀態,意思是一種不顯形、不著痕跡的東西。如《老子》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意思是,天下的萬物產生於看得見的有形質,有形質又產生於不可見的無形質。可見,「無」不等於「沒有」。
為,指行為、作為。
無為,指一種「順應自然」的作為。經過有為的思考,以時勢、趨勢的判斷做出順勢而為的行為,即順應自然的變化規律,使事物保持其天然的本性而不人為做作,從而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
以書法藝術舉例。書法家畢生苦練,是「有為」。當他掌握了規律、藝術水準足以駕馭書法的時候,寫字時不再在「技法」上人為地刻意地「作為」,一切順乎「筆意」,其作品才算得上「自然天成」。
人們在改造自然、改變社會的「作為」中,同樣要順乎自然和社會的發展規律,主觀妄為、不該為而為之就會失敗。無權為是有為的否定,也是更高層次的有為。
無為與有為是對立統一關系,假如一味地強調無為,就會陷入虛無主義的消極泥坑。

『肆』 請問道德經中,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是什麼意思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摘自《老子·德經·第六十三章》

解釋:以無為的態度去有所作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處理事物,以恬淡無味當作有味。人活一輩子,就活一顆心,心好了,一切就都好了,心強大了,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

人的心,雖然只有拳頭般大小,當它強大的時候,其力量是無窮無盡的,可以戰勝一切,當它脆弱的時候,特別容易受傷,容易多愁善感。

心,是我們的根,是我們的本,我們要努力修煉自己的心,讓它變得越來越強大,因為只有內心強大,方可治癒一切。

沒有強大的敵人,只有不夠強大的自己

人生,是一場自己和自己的較量,說到底,是自己與心的較量。如果你能夠打開自己的內心,積極樂觀的去生活,你會發現,生活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糟糕。

面對不容易的生活,我們要不斷強大自己的內心,沒人扶的時候,一定要靠自己站穩了,只要你站穩了,生活就無法將你撂倒。

人活著要明白,這個世界,沒有強大的敵人,只有不夠強大的自己,如果你對現在的生活不滿意,千萬別抱怨,努力強大自己的內心,才是我們唯一的出路。

只要你內心足夠強大,人生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人生路上,坎坎坷坷,磕磕絆絆,如果你內心不夠強大,那這些坎坎坷坷,磕磕絆絆,都會成為你人生路上,一道道過不去的坎,你會走得異常艱難。

人生的坎,不好過,特別是心坎,最

『伍』 道德經中無為而為是什麼不幹嗎

「無為」是老子思想中一個重要的理念,有人認為老子的思想比較消極,不如孔子積極,就是因為對老子的「無為」二字理解錯誤所造成的。 「無為」二字不是不作為,而是不妄為,不違反自然規律而為。「無為」的這個含義在春秋戰國時代的其他經典中也有表述。比如:老子提出「無為」不是叫人不作為,也不是自己不作為。對於該做的事情,老子是主張要做的。
老子中的的無為而為更有針對當時統治者(即帝王)和百姓之間的管理及關系.而更多的是提示人們的內心不要過於貪婪,要懂得取捨,不妄為其實也就是不要人心不足蛇吞象,而"無為而為"的為是告訴大家人應該怎麼去做而不是什麼也不做. 當然老子的道德經博大精深,不是現在廣為流傳的廣大理解就能分析透徹的,還需要大家共同探討發現老子道德經中許多還不為人參象的奧秘. 現在網上流傳一個經典的道德經新解,各人認為很值得相信.歷史是個謎,因為歷史經過上下幾千年的流傳中許多人為的改變有太多以致後人無法真切了解真相體會真相,需要後人真心地去挖掘.

『陸』 老子道德經裡面的「無為」是什麼意思呢

老子的無為是在有作為之時,必須遵循自然原則,而不妄為。法天地的無私,法大版自然,如江水大海的不權爭、善下。他說:「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老子善於使用柔性的方式去改變社會,以無為為手段,達成無不為的目的
不過,老子的無為思想,常受到人們的誤解與引用錯誤,如潘清芳所說:「回歸原典!」,唯有從原典深入的了解聖賢的思想,才能了解聖賢的真義所在,所以我們就能知道無為是順道而行的不敢為,體天地無私的無以為及各遂其生,各得其所的無不為。

老子的無為,基本上還是有為的,只是聖賢不私為,只為天下而有為。

『柒』 老子《道德經》中的「無為」,應該怎樣理解

道德經是講道的,道是什麼?就是能生萬法的實體。道的特徵就是無我而無不為。無為就是講道本身不發生任何變化,它是不生不滅的。但是萬法由道產生,所以道又是無不為的。

『捌』 道德經中的無為是什麼意思各位智者解釋一下,謝謝!

「無為」是一個哲學概念,不能從字面去理解。
無,在哲學上表示無形、無名、虛無等,或指物質的隱微狀態,意思是一種不顯形、不著痕跡的東西。如《老子》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意思是,天下的萬物產生於看得見的有形質,有形質又產生於不可見的無形質。可見,「無」不等於「沒有」。
為,指行為、作為。
無為,指一種「順應自然」的作為。經過有為的思考,以時勢、趨勢的判斷做出順勢而為的行為,即順應自然的變化規律,使事物保持其天然的本性而不人為做作,從而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
以書法藝術舉例。書法家畢生苦練,是「有為」。當他掌握了規律、藝術水準足以駕馭書法的時候,寫字時不再在「技法」上人為地刻意地「作為」,一切順乎「筆意」,其作品才算得上「自然天成」。
人們在改造自然、改變社會的「作為」中,同樣要順乎自然和社會的發展規律,主觀妄為、不該為而為之就會失敗。無為是有為的否定,也是更高層次的有為。
無為與有為是對立統一關系,假如一味地強調無為,就會陷入虛無主義的消極泥坑。

『玖』 道德經中的「無為」究竟怎樣解釋

幾千年來,無為而治堪稱中國古代文化之精髓,幾多先人試釋詮無為。何為無為?為何無為?如何無為?老子說: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何為無為?
吾不論他人何論無為,但吾持實踐為檢驗真理唯一之標准,相信中國文化有無為,也相信西方文化有無為,只是名可名,非常名。
無為,大多理解為不作為或沒作為,不用作為或作為無用。無為而治,大多理解為,吾不用作任何事,就能達到天下太平。吾認為這些言語有誤,經不得推敲,經不起實踐的檢驗。
近代馬克思先生提出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學說,吾亦自稱為無產階級,但吾知吾擁有一點點資產,吾祖輩、父輩亦擁有一點點資產,猶如:四季衣服、廚房炊俱、足月之糧米。馬克思先生亦不會劃吾歸資產階級同類。可見無產階級可定義為有一點點資產,少的可憐的資產,可忽略不計為無產階級。這里的無不表示為零。
吾輩常咒某不稱職領導為無能之輩。人皆有能力,亦能力有大小。無能之輩大多為能力不足之輩,能力較少之輩,其因能力不足而無法完成規定之任務。天下絕無能力為零之輩。可見這里的無亦不表示為零。
吾生病常感無力,此無力系無法完成平常之任務,走路慢而不如平時,但喝水吃飯仍可自立。
歸納以上三點,知無非零,大於零,但很小,小的可憐罷了。
從上可推理知,無為非不作為,而是有作為,只是動作很小、力量很小罷了,小得可以忽略不計。
用很小的力量完成很大的任務,完全符合人的本性:西方文化謂之為費力最小原則,東方文化謂無為而治。
吾輩為人處世中也常出現:事半功倍、四兩撥千斤、以柔克剛等無為之舉。
西方人阿基米德發明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
用吾之言可解釋為:吾使用杠桿,可用很小、非常小之力量來搬動一個很大物體,吾出力之小可忽略不計。杠桿與無為異曲同工。可見,東方人知無為,西方人知杠桿。

熱點內容
大學經濟法破產法案例分析題 發布:2024-11-20 16:56:12 瀏覽:992
公司法法定人數 發布:2024-11-20 16:37:30 瀏覽:55
蒼南龍港法院 發布:2024-11-20 16:35:52 瀏覽:527
法律碩士報考時分方向嗎 發布:2024-11-20 16:32:13 瀏覽:586
司法系統平台 發布:2024-11-20 15:52:49 瀏覽:502
在線司法咨詢 發布:2024-11-20 15:47:48 瀏覽:345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母愛成仇 發布:2024-11-20 15:10:18 瀏覽:995
沙縣人民法院網 發布:2024-11-20 14:58:15 瀏覽:97
華東政法學報 發布:2024-11-20 14:47:15 瀏覽:256
石獅法院網 發布:2024-11-20 14:04:16 瀏覽: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