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跟自私

道德跟自私

發布時間: 2022-03-07 09:42:44

㈠ 所謂的道德是什麼道德是自私普遍性的產物嗎拜託各位了 3Q

「道德究竟為何物?什麼是道?什麼是德? 道是宇宙整體自然的規則,自然的秩序,自然的綱領。舉例來說,我們人的身體,從母親生下來之後,整個身體器官就按一定的規則在運作,整個身體的運作規則,就是道。道不是誰設計的,自自然然就是道。如吃下的食物自然就能被消化吸收,走路時,各個部位的肌肉自然就能夠彼此協調運動。人在世間如能隨順自然的規則就是行道,這是多麼科學、多麼自在的生活! 行道有得於心,行道有得於身,謂之德,它是局部運作的原理原則。譬如我們眼睛是一個局部,眼能見,見就是眼之德。眼之德能見、耳之德能聽、鼻之德能嗅、舌之德能嘗,每個器官皆有它的特殊作用與規則,若規則錯亂,人就生病了。 天有天道,人有人道,人與自然環境相處也有其道。如果我們了解人道的內容,在人與人相處時,就自然能和諧有序,從而減輕現今人們所承受的來自人際關系緊張、人事沖突頻繁的精神壓力。如果我們掌握了人與自然環境相處之道,怎麼會遭受生態危機和自然災害的威脅?即便是君子愛財,也要取之有道。這種種人類生存之道就在傳統文化里。 現在我們通過人道倫常揭開傳統文化的一角: 古人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分為五倫:夫婦關系、父子關系、兄弟關系、君臣(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關系)、朋友關系。 相應的,人類道德倫常是:夫義婦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誠友信。在這種情況下,人際關系和諧,社會秩序井然,人們生活工作心情順暢,有安全感。 相反,人類若失去道德倫常,則表現為:家庭矛盾加劇,離婚率攀升;父母「孝養」孩子,自身卻老無所養的顛倒人倫,人喪失了做人的基礎;兄弟關系淡漠,甚而反目為仇;工作場上,上級欺壓下屬、下屬反叛上級或單位;人與人相互欺詐,沒有人情和信義。在這種情況下,從家至社會人際關系反常、緊張,社會缺乏信用和規則,沖突加劇,人們精神壓力大,內心痛苦,缺乏安全感。 道不是制度學說,而是自然的關系法則。道德也沒有古今、中外的界限。人行道,心有所得則生智慧,身有所得則健康長壽。道法自然,所以道德本身絕不是人為的框架,而是隨順自然的產物。」 由此可見,能夠實踐「五倫十義」的人就是一個有道德的人。

記得採納啊

㈡ 自私是不道德嗎

自私的定義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一個概念,那就是自私的定義是什麼,什麼才是自私的行為,自私的人是什麼樣的?這些都是我們要了解的前提。自私是什麼?利益是什麼?利己主義被分為心理學的利己主義和道德的利己主義。心理上的利己主義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自我服務的。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做一些不自私的事情。道德利己主義認為我們所做的事情應該是自我保護的。也就是說,我們不應該做一些不自私的事情。這兩者之間有矛盾。如果你接受前者,後者是毫無意義的。因為如果我們不能做那些不自私自利的事,我們就不需要談論自私的問題了。

你是一個自私的人嗎?

㈢ 請問老子《道德經》有一段自私和無私的論述,是哪一句話

自生故能長生;不自私故能成其私。

雖然自私是一種潛藏在心靈深處的人的本能慾望,但是生命不是用來自私的,不自私是做人的大境界。老子曾言: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天地長久,天地所以能夠長久,是因為它們的一切運作都不為自己,所以能夠長久。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退在後面,反而能贏得愛戴;把自己置於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不正是由於他不自私嗎?反而能成就自己。

每個人都是自私的。天地之所以能天長地久是因為其無私。為人處世要以無爭爭,以無私私,以無為為。所做的事如果有利於別人,也一定會有利於自己。利人和利己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利人往往能轉化為利己。聖人是處於最高地位的理想者,人道既要用於為政治世,又要用於修身養性,而且要切實效法天地的無私無為。對天地來說,「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對聖人來說,「不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這包含有辯證法的因素,不自生故能長生;不自私故能成其私。

㈣ 道德是無私的還是自私的

道德是無私的,但是每個人的性格和信奉都有所不同,所以有些人就算講道德也是自私的!

㈤ 修養 做人 為人 自私不自私 品德 都和什麼有關 除了讀書身邊人的影響

修養 做人 為人 自私不自私 品德 這些都是人的品德問題
除了讀書身邊人的影響,還有就是多向那些成功人學習,因為別人就是我們自己榜樣

㈥ 自私是不道德嗎

自私不是不道德。

自私是:

1.只為自己打算;只圖個人的利益。

2.謂歸個人私有。

3.偏私。

出處

晉・潘尼《安身論》:「憂患之接,必生於自私而興於有欲。自私者,不能成其私,有欲者,不能濟其欲,理之至也。」

《宋書·孝義傳·蔣恭》:「禮讓者以義為先,自厚者以利為上,末世俗薄,靡不自私。」

清・朱梅崖《樂閑圖序》:「天子以為可休,斯可休矣,故筋力得以自私,若是者,乃先生之所謂樂,先生之所謂閑也。」

宋・歐陽修《正統論》上:「蓋於其可疑之際,又挾自私之心,而溺於非聖之學也。」

㈦ 道德對其它物種而言是自私的嗎比如說動物!

雖然沒有分數,但是您的題目很好。我回答一下。
物種不同,道德不同。這是小道德。但是說到大道德,那就是一樣的。天下眾生皆有道德。
人類的道德是以人為本,道德本身就是自私的。比如,為了敬己,必先敬人。為了取,必先予;但是這個自私如果成為了大私,那麼就會出現否極泰來的局面,私的發生了質的變化,成為大公。這就是規范。我沒有去到過外國,就中國而說中國吧!
中國的儒釋道三家之道德,成了中國的大道德。如果按照這個標准而言,如果人類真的能按照這個大道德去做事情,為人,處事,那麼,這個道德對於動物而言就不是自私的了。 不要求殺生的,殺生是有罪的,有罪是有報應的。不再今世就在來世。
中國人如果是因為飢餓而去捕殺一個動物,殺動物的人在肚子飽了之後,會這樣說:虧了這個動物,要不然我會餓死。他的心裡對動物是心懷感激的。而動物因此也轉生人道或者天道。人類的這個為了飢餓而去捕殺的行為,說的實在一點,是真正的動物行為。那麼既然這是動物行為,那麼這個動物行為下的道德就不存在人類對於動物的自私與否了。
反過來說,不餓也去捕殺,就是殺戮。殺戮不存在道德,就是道德的極其敗壞。現在的生活社會就存在殺戮的現象。道德因為這些人類的私心而蒙羞。道德是好的,只有不遵守道德的壞人。道德是大公於天下的。

㈧ 結合道德的起源和本質,思考人的本質是自私的嗎

從哲學角度來說,人的本質屬性是自私的,這種觀點是錯誤的,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屬性是社會性沒有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惡之分。

㈨ 如何正確理解人生的價值 自私是人價值所在嗎 在滿足自我的前提下違背一些社會道德算自私嗎

以下內容不算是回答,咱們討論一下吧。
什麼算是社會道德?現實生活中關於社會道德的解釋很多,筆者認為,所謂社會道德首先是廣大社會成員應該共同遵守的,大家共同的行為底線。違反了它,不一定會受到法律的制裁,但一定會受到社會道德的譴責。
什麼是自私?在現實生活中,它往往被認為是一個貶義詞。其實筆者認為,它也存在一定的積極意義。比如說,有人在害怕自己或家人受到譴責時而遵守了社會道德,這到底算自私,還是算遵守了社會道德呢?(這是一種很多的社會現象,例子太多了)從事實上講,他(她)遵守了社會道德,從主觀上講,是出於上述的原因。因此,筆者以為,自私與自私是不同的,自私是大部分人都有的個性,在不違背社會公共道德的前提下,自私是允許的。

㈩ 一個人太具奉獻精神和道德感的益和弊,所謂「自私」和爭取自身利益對成長和成功的需要怎區分,怎樣做

無視傳統道德理念,但有自己的原則 不被條條框框所束縛,但要保持距離,不超過限度 你要做個別人眼裡的好人,要做一個有道德觀念的壞人 最後說一句 兄弟,哥們也是創業路上的人,而且至今已經三起三落了 成功是我們的目標,但是並不是我們的唯一 我用自己的血淚證明了,事實上有很多東西都是值得你去珍惜的,只要你還沒忘記自己的理想,還沒停下前進的腳步,你就還是創業者 至於偶爾的牽絆和停頓,那不叫私慾,那叫活著

熱點內容
天津法官套改 發布:2024-11-20 17:29:29 瀏覽:655
大學經濟法破產法案例分析題 發布:2024-11-20 16:56:12 瀏覽:992
公司法法定人數 發布:2024-11-20 16:37:30 瀏覽:55
蒼南龍港法院 發布:2024-11-20 16:35:52 瀏覽:527
法律碩士報考時分方向嗎 發布:2024-11-20 16:32:13 瀏覽:586
司法系統平台 發布:2024-11-20 15:52:49 瀏覽:502
在線司法咨詢 發布:2024-11-20 15:47:48 瀏覽:345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母愛成仇 發布:2024-11-20 15:10:18 瀏覽:995
沙縣人民法院網 發布:2024-11-20 14:58:15 瀏覽:97
華東政法學報 發布:2024-11-20 14:47:15 瀏覽: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