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講故事說道德

講故事說道德

發布時間: 2022-03-07 10:28:33

⑴ 有關道德的故事

1、蘇武牧羊

這個故事講的是蘇武在天漢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今俄羅斯的貝加爾湖)邊牧羊,手持漢朝符節,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獲釋回漢。蘇武去世後,漢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節操。

2、戚繼光勇抗倭寇

戚繼光抗倭即民族英雄戚繼光抗擊日本海盜騷擾的斗爭。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很早以來,兩國人民就友好交往,但在明朝的時候,由於日本國內形勢的變化,便釀成了倭寇侵擾中國沿海地區的倭患,和以戚繼光為首的中國軍民抗擊倭寇的斗爭。

3、孔融讓梨

孔融,字文舉,東漢時期山東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高祖父孔尚當過鉅鹿太守,父親是泰山都尉孔宙 。孔融別傳記載:孔融四歲的時候,和哥哥吃梨,總是拿小的吃。有人問他為什麼這么做。他回答說:"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應該拿小的。「

4、司馬光砸缸

司馬光七歲的時候穩重的就像一個大人,聽到老師講解《左氏春秋》,非常喜愛,放學之後又為家人講他所學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內涵,從此手裡放不下書本,甚至到了忘記了飢渴,冷熱的程度。

有一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里玩耍,有個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放棄他都跑了,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擊去。水湧出來,小孩也得救了。

5、黃香溫席

漢朝的時候,有一個叫黃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內)人。年紀才九歲的時候,就已經懂得孝順長輩的道理。

每當炎炎的夏日到來時,(黃香)就用扇子對著父母的帳子扇風,讓枕頭和席子更清涼爽快,並使蚊蟲遠遠地避開(黃香雙親的帳子),讓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覺;到了寒冷的冬天,(黃香)就用自己的身體讓父母的被子變得溫暖,好讓父母睡起來時覺得暖和。因此,黃香的事跡流傳到了京城,號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⑵ 關於道德品質的故事

1 趙孝爭死

漢朝時候,有一個人姓趙,單名叫孝的,表字常平,和他的弟弟趙禮,很是友愛的。有一年,年成荒歉得很,一班強盜占據了宜秋山,把趙禮捉去了,並且要吃他。

趙孝就趕緊跑到了強盜那裡,求懇那班強盜們說道,趙禮是有病的人,並且他的身體又很瘦,是不好吃的。我的身體生得很胖,我情願來代替我的弟弟,給你們吃,請你們把我的弟弟放走了。

強盜還沒有開口說話,他那弟弟趙禮一定不肯答應。他說道,我被將軍們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註定的,哥哥有什麼罪呢。兩兄弟抱著,大哭了一番。

強盜也被他們感動了,就把他們兄弟倆都釋放了。這件事傳到了皇帝那裡,就下了詔書,給他們兄弟兩個都做了官。

2 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3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 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

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 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4為生命畫一片樹葉

只要心存相信,總有奇跡發生,希望雖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

美國作家歐;亨利在他的小說《最後一片葉子》里講了個故事:病房裡,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從房間里看見窗外的一棵樹,在秋風中一片片地掉落下來。病人望著眼前的蕭蕭落葉,身體也隨之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說:「當樹葉全部掉光時,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畫家得知後,用彩筆畫了一片葉脈青翠的樹葉掛在樹枝上。

最後一片葉子始終沒掉下來。只因為生命中的這片綠,病人竟奇跡般地活了下來。

溫馨提示:人生可以沒有很多東西,卻唯獨不能沒有希望。希望是人類生活的一項重要的價值。有希望之處,生命就生生不息!

5飛翔的蜘蛛

信念是一種無堅不催的力量,當你堅信自己能成功時,你必能成功。

一天,我發現,一隻黑蜘蛛在後院的兩檐之間結了一張很大的網。難道蜘蛛會飛?要不,從這個檐頭到那個檐頭,中間有一丈余寬,第一根線是怎麼拉過去的?後來,我發現蜘蛛走了許多彎路--從一個檐頭起,打結,順牆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翹起尾部,不讓絲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別的物體上,走過空地,再爬上對面的檐頭,高度差不多了,再把絲收緊,以後也是如此。

溫馨提示:蜘蛛不會飛翔,但它能夠把網凌結在半空中。它是勤奮、敏感、沉默而堅韌的昆蟲,它的網製得精巧而規矩,八卦形地張開,彷彿得到神助。這樣的成績,使人不由想起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於是,我記住了蜘蛛不會飛翔,但它照樣把網結在空中。奇跡是執著者造成的。

(2)講故事說道德擴展閱讀:

道德,是由思想行為所表現的,有一定標準的,社會、風俗,習慣。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德,古稱之為得;合起來解釋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會中的一切。丑德不稱其為德,所以,道德僅僅是一種表現形式,屬於中性。

道德是後天養成的合乎行為規范和准則的東西。它是社會生活環境中的意識形態之一,它是做人做事和成人成事的底線。它要求我們且幫助我們,並在生活中自覺自我地約束著我們。假如沒有道德或失去道德,人類就很難是美好的,甚至就是一個動物世界,人們也就無理性無智慧可言。

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道德的驅使才建立了人類的和諧社會;道德的要求才有了社會群眾團體組織;道德的體現,使人們自尊自重自愛;是道德的鞭策,營造人與人的生活空間。一個不懂得道德和沒有道德的人是可怕的。

道德不像刀槍傷人肢體,它也能要人性命。在歷史和生活里,迫於道德壓力而「自殺」者並不少見。道德雖不是生活必需品,可它對人的修養和身心健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文明的人類是靠道德的建立來作保障的。

道德的傳承也同樣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勞動和創造,以致分門別類地產生各自的要求和水準。——選自葉千華《心靈夜語》第348頁「淺說道德法律愛情」。

一切不侵犯非己自由的自由都應受到保護,也就是說不能刻意欺壓別人,也不能讓別人故意欺壓自己。

這條法則是自由主義者提出的檢驗一切道德規范的標准,不符合這條規則的道德就是不平等的、迫害弱者的奴隸道德。換句話說,只要是與他人無關亦未侵犯他人自由和利益的行為,不應該被認為是不道德的、邪惡的、可恥的,不應該受到任何暴力干涉或輿論譴責。

⑶ 道德故事演講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叫×××

我曾經無數次感動過,但似乎沒有哪一次像今天這樣感動。人們常說,愛是人類永恆的主題,而我要說:用生命書寫的愛,大愛無邊,這樣的生命才能永恆。今天我演講的題目就是:用生命書寫愛。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那是20XX年3月的最後一天,天氣晴朗,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城南小學組織學生外出觀看愛國影片。

過馬路時,殷雪梅老師站在馬路邊左右張望,確認路上沒有來往的車輛了,她先一個人走到斑馬線中央,然後招呼學生們一個一個走過去。

孩子們一個緊跟著一個,在殷老師的護送下,依次通過了馬路。突然,遠處一輛白色的桑塔納轎車飛馳而來。殷老師看見了,趕緊朝著汽車揮手,示意減速。可是,那輛車越來越近,卻絲毫沒有減速。

正走到路中央的幾名學生被這突如其來的危險嚇得呆住了。

殷老師急了,她來不及思考,不顧一切地沖過去,本能地張開雙手,一把將站在車前的六名學生猛地推到了路邊。

就在這一剎那,她被飛速沖來的汽車撞上了,飛落在了25米遠的地方。

所有的學生都安然無恙,可是,她卻倒在了血泊中。孩子們尖叫著、哭泣著,她卻什麼也聽不見了。

殷老師被緊急送往了醫院。消息傳開來,人們紛紛趕往醫院,默默祈禱殷老師能夠蘇醒過來。一個學生一邊哭,一邊喊:「殷老師,您快醒過來呀,快回來給我們上課呀!」

可是,天難遂人願。五天以後,殷老師停止了呼吸,永遠地離開了她心愛的學生們。噩耗傳來,孩子們的天似乎塌了,眼淚就像泄閘的洪水奔涌而出,家長們哭了,老師們哭了,自發前來悼念的人們也哭了。

多麼可敬的老師,面對生與死的命懸一線,她毅然選擇了永生!這就是「老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唯有這光輝的名字,才有著像大海一樣豐富、藍天一樣深湛的內涵!因為他們是在用生命書寫愛!

這是一種崇高的愛。在我們城關三小的校園里,同學們就天天被這種愛包圍著。我們敬愛的單校長,每天早上七點便早早地站在校門口,和藹可親地接待來校的師生及家長。放學了,校長又靜靜地立在校門口親切地目送我們回家。不管嚴寒酷暑,不管刮風下雨,我們每天都感受著他那讓人如沐春風的笑容,享受著他那細致入微的關懷。校長就是那根正直的標桿,就是一面折射人性光環的明鏡。

這是一種超越血緣的愛。學校里的周老師,為了給學生輔導,竟忘了還在幼兒園中的兒子。待她想起來,趕到幼兒園時,教室里只剩下孩子一個人孤單單地坐著牆角。看到媽媽來了,孩子一下子撲到媽媽懷里,學著媽媽常常教他的話說:「正正乖,正正會自己玩,不耽誤媽媽的工作。」無比內疚的媽媽緊緊地把孩子摟在懷里。這就是老師的愛,愛自己的孩子,但更愛普天下的孩子。

這是一種安貧樂教的愛。上期,我的爺爺奶奶單位組織去北京一周遊,考慮到我沒人照顧,爺爺正想放棄。教師無意中了解到這個情況,把我接到家中,給我做好吃的,輔導我功課,陪我閱讀課外書籍,每當我熟睡後,他都要來給我蓋被子。

一個萬籟俱寂的午夜,老師又來給我蓋被子了,我再也忍不住了,從被窩里伸出小手,握住了老師那被凍得冰涼的手,帶著哭腔說:「夏老師,您晚上不要來照護我了,您不來,我睡得安穩的;您來了,我會流淚的……」一周後,奶奶為了感謝老師,送給他紅包,可老師卻把錢塞在信封里,捎給了奶奶。這就是老師的愛,即使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他們也永遠固守著自己的精神家園。

在「老師」這個家庭中,像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這些僅僅只是其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

老師啊,加減乘除,算不盡您作出的奉獻;詩辭歌賦,頌不完對您的崇敬。您用知識甘露,澆開我們理想的花朵;您用心靈的清泉,潤育我們情操的美果;您用生命書寫的愛,給了我們靈魂的洗禮!

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頭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老師,您的名字刻在我們心靈上,這才真正永存!

謝謝大家!

⑷ 誰有講道德的故事

童年喪父,老母命棄舉業學醫,謂可以養生,可以濟人,且習一藝以成名,爾父夙心也。後余在慈雲寺,遇一老者,修髯偉貌,飄飄若仙,余敬禮之。語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進學,何不讀書?」

余告以故,並叩老者姓氏里居。

曰:「吾姓孔,雲南人也。得邵子皇極數正傳,數該傳汝。」

余引歸,告母。

母曰:「善待之。」

試其數,纖悉皆驗。余遂啟讀書之念,謀之表兄沈稱,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開館,我送汝寄學甚便。」

余遂禮郁為師。

孔為余起數:縣考童生,當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學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處名數皆合。復為卜終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幾名,某年當補廩,某年當貢,貢後某年,當選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歸。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丑時,當終於正寢,惜無子。余備錄而謹記之。

自此以後,凡遇考校,其名數先後,皆不出孔公所懸定者。獨算餘食廩米九十一石五斗當出貢;及食米七十一石,屠宗師即批准補貢,余竊疑之。後果為署印楊公所駁,直至丁卯年(西元1567年),殷秋溟宗師見余場中備卷,嘆曰:「五策,即五篇奏議也,豈可使博洽淹貫之儒,老於窗下乎!」遂依縣申文准貢,連前食米計之,實九十一石五斗也。余因此益信進退有命,遲速有時,澹然無求矣。

貢入燕都,留京一年,終日靜坐,不閱文字。己巳(西元1569年)歸,游南雍,未入監,先訪雲谷會禪師於棲霞山中,對坐一室,凡三晝夜不瞑目。

雲谷問曰:「凡人所以不得作聖者,只為妄念相纏耳。汝坐三日,不見起一妄念,何也?」

余曰:「吾為孔先生算定,榮辱生死,皆有定數,即要妄想,亦無可妄想。」

雲谷笑曰:「我待汝是豪傑,原來只是凡夫。」

問其故?

曰:「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安得無數?但惟凡人有數;極善之人,

數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來,被他算定,不曾轉動一毫,豈非是凡夫?」

余問曰:「然則數可逃乎?」

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詩書所稱,的為明訓。我教典中說:『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夫妄語乃釋迦大戒,諸佛菩薩,豈誑語欺人?」

余進曰:「孟子言:『求則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義可以力求;功名富貴,如何求得?」

雲谷曰:「孟子之言不錯,汝自錯解耳。汝不見六祖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內外雙得,是求有益於得也。若不反躬內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

因問:「孔公算汝終身若何?」

余以實告。

雲谷曰:「汝自揣應得科第否?應生子否?」

余追省良久,曰:「不應也。科第中人,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積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煩劇,不能容人;時或以才智蓋人,直心直行,輕言妄談。凡此皆薄福之相也,豈宜科第哉。

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余好潔,宜無子者一;和氣能育萬物,余善怒,宜無子者二;愛為生生之本,忍為不育之根;余矜惜名節,常不能捨己救人,宜無子者三; 多言耗氣,宜無子者四;喜飲鑠精,宜無子者五; 好徹夜長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無子者六。其餘過惡尚多,不能悉數。」

雲谷曰:「豈惟科第哉。世間享千金之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產者,定是百金人物;應餓死者,定是餓死人物;天不過因材而篤,幾曾加纖毫意思。

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孫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孫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孫保之;其斬焉無後者,德至薄也。

汝今既知非。將向來不發科第,及不生子之相,盡情改刷;務要積德,務要包荒,務要和愛,務要惜精神。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此義理再生之身。

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數;義理之身,豈不能格天。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詩雲:『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猶可得而違;汝今擴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積陰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

易為君子謀,趨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趨,凶何可避?開章第一義,便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汝信得及否?」

余信其言,拜而受教。因將往日之罪,佛前盡情發露,為疏一通,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條,以報天地祖宗之德。

雲谷出功過格示余,令所行之事,逐日登記;善則記數,惡則退除,且教持准提咒,以期必驗。

語余曰:「符錄家有雲:『不會書符,被鬼神笑。』此有秘傳,只是不動念也。執筆書符,先把萬緣放下,一塵不起。從此念頭不動處,下一點,謂之混沌開基。由此而一筆揮成,更無思慮,此符便靈。凡祈天立命,都要從無思無慮處感格。

孟子論立命之學,而曰:『夭壽不貳。』夫夭壽,至貳者也。當其不動念時,孰為夭,孰為壽?細分之,豐歉不貳,然後可立貧富之命;窮通不貳,然後可立貴賤之命;夭壽不貳,然後可立生死之命。人生世間,惟死生為重,曰夭壽,則一切順逆皆該之矣。

至修身以俟之,乃積德祈天之事。曰修,則身有過惡,皆當治而去之;曰俟,則一毫覬覦,一毫將迎,皆當斬絕之矣。到此地位,直造先天之境,即此便是實學。

汝未能無心,但能持准提咒,無記無數,不令間斷,持得純熟,於持中不持,於不持中持。到得念頭不動,則靈驗矣。」

余初號學海,是日改號了凡;蓋悟立命之說,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從此而後,終日兢兢,便覺與前不同。前日只是悠悠放任,到此自有戰兢惕厲景象,在暗室屋漏中,常恐得罪天地鬼神;遇人憎我毀我,自能恬然容受。

到明年(西元1570年)禮部考科舉,孔先生算該第三,忽考第一;其言不驗,而秋闈中式矣。然行義未純,檢身多誤;或見善而行之不勇,或救人而心常自疑;或身勉為善,而口有過言;或醒時操持,而醉後放逸;以過折功,日常虛度。自己巳歲(西元1569年)發願,直至己卯歲(西元1579年),歷十餘年,而三千善行始完。

時方從李漸庵入關,未及迴向。庚辰(西元1580年)南還。始請性空,慧空諸上人,就東塔禪堂迴向。遂起求子願,亦許行三千善事。辛巳(西元1581年),生男天啟。

余行一事,隨以筆記;汝母不能書,每行一事,輒用鵝毛管,印一朱圈於歷 日之上。或施食貧人,或放生命,一日有多至十餘者。至癸未(西元1583年)八月,三千之數已滿。復請性空輩,就家庭迴向。九月十三日,復起求中進士願, 許行善事一萬條,丙戌(西元1586年)登第,授寶坻知縣。

余置空格一冊,名曰治心篇。晨起坐堂,家人攜付門役,置案上,所行善惡, 纖悉必記。夜則設桌於庭,效趙閱道焚香告帝。

汝母見所行不多,輒顰蹙曰:「我前在家,相助為善,故三千之數得完;今許一萬,衙中無事可行,何時得圓滿乎?」

夜間偶夢見一神人,余言善事難完之故。神曰:「只減糧一節,萬行俱完矣。」蓋寶坻之田,每畝二分三厘七毫。余為區處,減至一分四厘六毫,委有此事,心頗驚疑。適幻余禪師自五台來,余以夢告之,且問此事宜信否?

師曰:「善心真切,即一行可當萬善,況合縣減糧,萬民受福乎?」

吾即捐俸銀,請其就五台山齋僧一萬而迴向之。

孔公算予五十三歲有厄,余未嘗祈壽,是歲竟無恙,今六十九矣。書曰:「天難諶,命靡常。」又雲:「惟命不於常」,皆非誑語。吾於是而知,凡稱禍福自己求之者,乃聖賢之言。若謂禍福惟天所命,則世俗之論矣。

汝之命,未知若何?即命當榮顯,常作落寞想;即時當順利,常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貧窶想;即人相愛敬,常作恐懼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學問頗優,常作淺陋想。

遠思揚德,近思蓋父母之愆;上思報國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濟人之急,內思閑己之邪。

務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 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天下聰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業不加廣者,只為因循二字,耽閣一生。

雲谷禪師所授立命之說,乃至精至邃,至真至正之理,其熟玩而勉行之,毋自曠也。

⑸ 講述一個關於職業道德的小故事

王萬君是安陽實驗小學一個寄宿班的班主任。講起當"孩子王"的感受,他笑眯眯地說:"煩瑣的事不少,有意思的事也不少。"
剛上一年級的新生有一種普遍現象,老想著要回家,要找媽媽,動不動就哭,一般需要兩周的適應期,可王老師有幾位沉重一個月都適應不過來。一次上課,一名學生突然放聲大哭,擦著眼淚嚷著要回家。王老師知道後立刻跑出辦公室,領出這名學生,拉著她的手,抹去她的眼淚,帶她到操場上散步,想辦法分散她的注意力。每次學生出現這種狀況,王老師都得像幼兒園阿姨一樣,耐心地哄他們,使勁壓低嗓子,輕輕地說話。這時萬萬不能發火,還要時刻准備應付他們打破沙鍋問到底的耐心。這對於一位血氣方剛的年輕男老師還真有點難度,但王老師總是說:"誰叫我選擇了這個職業呢?"
剛上講台,初當寄宿班的班主任,王老師的心總是沉甸甸,怕出什麼事。盡管學生的起居由專門的生活老師負責,他還是經常到學生的寢室里走走看看,了解他們的動態。一次晚上熄燈時,生活老師發現他們班有位沉重不在寢室里。王老師知道後,從自己的寢室里跑了出來,找遍了操場、教學樓,還是找不到。其他住校教師知道後,也幫忙分頭尋找,最後在廁所里找到了該生。在當寄宿班班主任開始的一年裡,王老師幾乎每天吃住在學校,每晚待學生入睡後,才安心睡覺。
待學生適應穩定後,王老師開始在教學方面下工夫。一、二年級的小學生思想容易開小差,一般學生的識字鞏固率很低。針對這種情況,王老師建立班級圖書庫,請學生隔半個月帶一本課外書來。圖書庫建好後,王老師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看課外書。一個學期下來,學生的說寫能力還真有了提高。盡管王老師每天很忙,但他說,和其他老師相比,他還是比較空閑的,有的老師又要工作,又要忙人生大事,連結婚也只請兩三天的假。
或許正是有那麼多像王老師這樣,在自己崗位上兢兢業業、辛勤工作的園丁,才使祖國的花朵們茁壯地成長。

⑹ 講一個道德故事

春秋時期,魯國制定了一道法律,如果魯國人在外國看見同胞被賣為奴婢,只要他們肯出錢把人贖回來,那麼回到魯國後,國家就會給他們以賠償和獎勵。這道法律執行了很多年,很多流落他鄉的魯國人因此得救,因此得以重返故國。」 「後來孔子有一個學生叫子貢,他是一個很有錢的商人,他從國外贖回來了很多魯國人,但卻拒絕了國家的賠償,因為他自認為不需要這筆錢,情願為國分擔贖人的負累。」 「但孔子卻大罵子貢不止,說子貢此舉傷天害理。禍害了無數落難的魯國同胞。」 孔子說:世上萬事,不過義、利二字而已,魯國原先的法律,所求的不過是人們心中的一個『義』字,只要大家看見落難的同胞時能生出側隱之心、只要他肯不怕麻煩去贖這個人、去把同胞帶回國,那他就可以完成一件善舉。事後國家會給他補嘗和獎勵。讓這個行善舉的人不會受到損失,而且得到大家的贊揚,長此以往,願意做善事的人就會越來越多。所以這條法律是善法。」 「孔子還說,子貢的所作所為,固然讓他為自己贏得了更高的贊揚,但是同時也拔高了大家對 『義』的要求。往後那些贖人之後去向國家要錢的人,不但可能再也得不到大家的稱贊,甚至可能會被國人嘲笑,責問他們為什麼不能像子貢一樣為國分憂。聖人說,子貢此舉是把 『義』和『利』對立起來了,所以不但不是善事,反倒是最為可惡的惡行。」 自子貢之後,很多人就會對落難的同胞裝做看不見了。因為他們不像子貢那麼有錢,而且如果他們求國家給一點點補償的話反而被人唾罵。很多魯國人因此而不能返回故土。

⑺ 古人講道德的故事

古人講道德的故事:
1.程母嚴格教子
北宋時期的程顥、程頤都是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他們又是同胞兄弟,因同是理學奠基人,被人們稱為「二程」。「二程」的母親侯氏,一共生過六個男孩子,只剩下程顥、程頤二人,其他都夭折了。侯氏自然非常疼愛兄弟倆,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他哥倆身上。但是她深深懂得「慈母敗子」的道理,從不嬌慣溺愛。程顥、程頤兄弟二人只相差1歲,在他們蹣跚學步的時候,常常摔倒在地,乳母要上前扶報,侯氏勸阻說:「不要管他們,讓他們自己站起來。」然後,又對孩子說:「你們走路時,慢一點就不會摔跟頭了,你們試試看。」吃飯的時候,孩子愛挑吃挑喝,乳母就想由著他們的性子來,專門給他們愛吃的飯菜,侯氏制止道:「對小孩子不能慣,你慣什麼毛病就會有什麼毛病。小時候養成挑吃挑喝的毛病,長大後怎麼辦?」在母親的嚴格教育培養下,「二程「從小就養成了很好的習慣。
2. 司馬光教子節儉
司馬光系北宋大臣、史學家,他的一生不僅自己生活十分儉朴,更把儉朴作為教子成才的重要內容。他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謹身節用。他常說:「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卻「不敢服垢弊以矯俗於名」。他教育兒子說,食豐而生奢,闊盛而生侈。為了使兒子認識崇尚儉朴的重要,他以家書的體裁寫了一篇論儉約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強烈反對生活奢糜,極力提倡節儉朴實,並明確指出:古人以儉約為美德,今人以儉約而遭譏笑,實在是要不得的。他告誡兒子:「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司馬光還不斷告誡孩子說:讀書要認真,工作要踏實,生活要儉朴,具備這些道德品質,才能修身、齊家,乃至治國、平天下。在他的教育下,兒子司馬康從小就懂得儉朴的重要性,並以儉朴自律。他歷任校書郎、著作郎兼任侍講,也以博古通今,為人廉潔和生活儉朴而稱謄於後世。
3.成吉思汗母親教子團結
成吉思汗是古代蒙古首領、軍事家和政治家。他父親也是一個部落的首領,在一次部落紛爭中被人殺害了。成吉思汗的母親只好帶著幾個年幼的孩子,流浪在芒芒草原上,忍飢挨餓,備受煎熬。她把美好的希望寄託在兒子成吉思汗身上。 成吉思汗的母親訶額侖夫人為了教育年幼的幾個孩子,經常講自己母親教育孩子們要團結的故事。她說:「記得有一天,你們的外婆阿蘭阿豁看到五個兒子不團結,便拿出五支箭,讓五個兒子分別去折,他們很容易就折斷了。後來,她又拿了五支箭,捆成一束,讓他們折,結果誰也折不斷。這時,外婆就對她五個兒子說:「要知道最好的摔跤手,敵不過人多;最好的馬,也經不起百條鞭子抽打。只有團結起來,握成一個拳頭,才有力量,才能戰勝敵人!」 在母親的教育下,成吉思汗茁壯成長,後來成了「一代天驕」。

⑻ 關於道德修養的小故事

細節
在深圳赴朋友之約,於一酒家見面。其時正值盛夏,走進清涼世界,頓覺爽快無比。但幾位女士卻連呼太冷吃不消。服務員恰到好處地為每位女士送上了一款披肩,女士們稱贊酒店的服務到位。
返滬不久,我去東方醫院看望病人,正巧碰到一位護士拿著指甲鉗,在一張張病床前詢問誰要剪指甲。這令我想起一件往事,也是在一家醫院,有位老人想剪指甲,因所有病友都未帶指甲鉗,最後只能作罷。沒想到,東方醫院卻有這么一個服務項目。
細節鑄就完美。一個單位如此,一個人當也如此。日前去上海瑪亞克集團采訪徐理福董事長和夫人鄒莉,他們熱心關注貧困家庭學子的細節,讓我縈懷。那是一次按慣例的介紹,主持者讓學子匯報各自家庭的困難情況,徐理福夫婦當即阻止,他們不願意看到資助對象由此產生自卑心理,覺得不能再往他們的傷口上撒鹽。他們說,助學並不是憐憫,也不是施捨,而是出於自己的真心,再三勸慰學生不要有感恩心理,認為這是應有的社會公德。(摘自2005年2月21日《新民晚報》,作者尹學堯)
[點擊]
細節往往容易被人忽略,但一個不經意的細節,則能反映出一個人深層次的修養,它能代替財富,彌補缺陷,提升你的競爭力。通過細節來評價一個人,不失為一種切實有效的方法。
[適用話題]
細節與完美、保留他人的尊嚴、關愛、感動……
流傳百年的契約
一個富甲一方的農場主深愛著他的兒子。然而,一次意外中,他的兒子墜崖而亡。農場主傷心欲絕。為了能夠天天「看見」兒子,他在庄園里壘了一個小墳冢。這一年是公元1797年。
幾年後,他家道中落,不得不轉賣自己的庄園。出於對兒子的愛,他對承買人提出了一個要求:我兒子的墳墓必須作為土地的一部分,永遠不要毀掉。並且,將這一要求鄭重地寫進了契約。
多少年過去了,土地的主人換了一茬又一茬,孩子的名字都流失了。但是,這個無名孩子的墳墓在一張又一張契約的保護下完好無損。
一百年後,這塊風水寶地被政府圈定為格蘭特將軍的陵園。紐約市政府遵守關於墓地的契約,把這個無名孩子的墳墓保留下來。格蘭特將軍就安置在這個無名孩子墓旁。1997年,時任紐約市市長的朱利·安尼來到格蘭特將軍陵園,隆重紀念格蘭特將軍逝世一百年。與此同時,市長作為土地主人的代表親自簽約,承諾讓無名孩子墓永遠存續下去。(摘自《黃種人》2005年第1期,作者陳志宏)
[點擊]
墓地上的百年契約應作為一方神位牌,樹立在每一個丟失誠信的人的心裡,時刻鞭策,一生警醒。
[適用話題]
誠信、出人意料與情理之中、細節、人性的美好……
失禮,沒有理由
在查爾斯小的時候,他常在父親開的雜貨鋪里幫忙。雜貨鋪里有一個不怎麼受歡迎的人,大家都知道他對妻子不忠的事;從道德上來講,他絕對不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
查爾斯對這個人的人品也有所耳聞,所以與其他孩子一樣,對他很不尊重。孩子們稱呼其他成年男性都是「某某先生」,而對於這人他們卻只願意稱他為「喬」。
查爾斯的父親有一天聽到了兒子與「喬」的對話,於是便把兒子叫到了辦公室里。兒子向父親解釋,「先生」一詞是留給值得尊敬的人的,而那個傢伙他不配!
「他配不配是他的事,而你這樣對待他是你的問題,現在失禮的是你,年輕人!」父親說,「對另一個人有看法不是你失禮的借口!」(摘自2005年2月28日《環球時報》,作者魯貝爾·謝利,劉俊成編譯)
[點擊]
失禮時展示的更多的是我們自己,而不是我們所憎恨的人。
[適用話題]
禮節、素養、沒有理由……
拿生命為他人一搏
曾經看過一篇小說,是說一個酷愛打籃球的德國納粹軍官,對一群戰俘說:只要能把籃球投進籃內,就饒其一命,反之,立刻就地槍決。
戰俘群中剛好有一名籃球運動員,他目睹前面不少人悲慘地死去後,很鎮定而迅速地把籃球投進籃內。
德國軍官又想出新花樣。他說:「你可以走了;但留在這里的還有十餘人,你可代他們一一投籃。如全部命中,他們也可獲釋放,但如有一次不中,那你們都得……」
運動員堅毅的臉上肌肉抽動了一下,就點頭同意了。當然,人群幾乎都望著他那雙手。但是他一眼也不望別人,一下一下地,把籃球全部投進籃里。只在最後一次,籃球在鐵圈的邊上晃動了幾下,人群中發出絕望的叫聲,但籃球終於還是滾進圈中去了。
他望望自己的手——手在發抖。
人們獲救了,都敬重地望著他。(摘自2005年3月24日《今晚報》,作者潘淦君)
[點擊]
不是人人都肯這樣拿自己的生命去為別人做賭注的。
為了旁人,為了一群與你毫不相乾的人,你會拿自己的生命去搏一搏嗎?
[適用話題]
無私奉獻、勇氣、搏、為他人著想、心靈的選擇……
感謝那隻手
感恩節前夕,美國芝加哥的一家報社向一位小學女教師約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貧寒的孩子畫的圖畫,圖畫的內容是他想感謝的東西。
孩子們高興地在白紙上畫了起來。女教師猜想這些貧民區的孩子們想要感謝的東西很少,可能大多數孩子會畫餐桌上的火雞或冰淇淋吧。
當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畫時,她吃了一驚:他畫的是一隻手。
這是誰的手?這個抽象的表現,使她迷惑不解。孩子們也紛紛猜測,這個說:「這準是上帝的手。」那個說:「是農夫的手,因為農夫喂養了火雞。」
女教師走近小道格拉斯——這個皮膚棕黑、又瘦又小、頭發曲卷的孩子面前,低聲問他:「能告訴我你畫的是誰的手嗎?」
「這是你的手,老師。」孩子小聲地回答。
她這才想起,在放學後,她常常拉著孩子們黏乎乎的小手,送他們走一段路。小道格拉斯的家很窮,他破舊的衣服總是臟兮兮的。老師這只手對小道格拉斯來說有著非凡的意義。他要感謝它。(摘自《西郊人月刊》2005年第2期,作者佚名)
[點擊]
關愛、信任和鼓勵——對很多人來說,也許這種給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卻常常難以估量。
[適用話題]
愛的力量、播種美好、回報、童心、師生之間……
愛心增長課
有個醫生,到英國南部一所小學去拜訪老同學。剛走進校園,她就看見一個拄著拐杖的男孩,一瘸一拐地從面前走過。不一會兒,又見一個眼睛上纏著紗布的女孩,被一個比她小三四歲的男孩攙扶著,小心謹慎地走進教室。
醫生帶著一臉的驚訝,問老同學:「怎麼你們這里有這么多殘疾兒童?」老同學笑著解釋:「這是我們學校的愛心增長課。為了使這些幼稚的心靈真正能夠理解和同情別人的疾苦與不幸,我們要求所有學生,在一個學期當中,每個人都要過一個盲日、一個病日、一個聾日、一個殘疾日和一個啞日。例如在盲日這天,他們的眼睛就要被包起來,什麼都不能看。然後我們再分派別的孩子去幫助他們。這就會使盲者和幫助他們的人都從中受到教益。」
於是醫生來到一個蒙著眼睛的小女孩面前,親切地問:「你看不見東西,不覺得難受嗎?」「不,開始的時候,是有些難受,但想想那些終生都看不見東西的人,自己就覺得太幸運了。」接著,小女孩又興致勃勃地說:「自從過了盲日、病日、啞日和殘疾日之後,我的愛心增長了10倍。因為給需要幫助者獻上愛心,也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摘自2005年1月29日《團結報》,作者汪金友)
[點擊]
人的仁愛之心,在三種情況下最容易激發出來。一是對別人的艱難和困苦,能夠充分地理解和同情的時候;再是個人的關愛和救助活動,能夠得到他人乃至社會肯定的時候;還有是把自己幫助他人,真正當成是一種快樂的時候。而「愛心增長課」恰恰起到了這樣三方面的作用。感受痛苦才能理解痛苦,需要幫助才能願意幫助,讓別人快樂才能自己快樂。
[適用話題]
愛心、體驗與理解、高明的教育、珍惜、感受快樂、人生教益……
最後的衛生紙
一次我在寺院進香時,突然感到肚子非常難受。我急忙沖到離我最近的衛生間,可是在這樣一個熱鬧的日子裡,哪裡還會有衛生紙剩下呢。於是我強撐著找到了另一個偏僻衛生間,人很少,我開始逐個隔間查看是否還有剩下的衛生紙。萬幸的是,在這里我居然找到了一小卷,薄薄的只有幾層。此時,急迫的我有一種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它全都扯下來用掉的沖動。但是我轉念一想,如果哪個與我面臨同樣困境的可憐傢伙再跑到這里怎麼辦?出於對上一位把紙留給我的人的感激,我只使用了那些衛生紙的一小半,把其餘的留給了下一個使用者。
大約兩小時之後,我的肚子又開始難受起來!與上次一樣,我先跑到了離我最近的那個衛生間。可它的衛生紙還沒有補充進來。我只好懷著近乎絕望的心情又來到了原先那個偏僻人少的衛生間,我甚至確信,這里已經不會再有衛生紙剩下了。令我驚訝的是,在我上一次使用的隔間里,上一次我所留下的衛生紙居然都還在那兒。本來我想做點好事,把衛生紙留給別人,可那個人居然是我自己!我成了那「下一個使用者」!猜猜我是怎麼做的?出於對上一位把紙留給我的人的感激,雖然我知道他就是我自己,我還是盡量只使用了剩下的衛生紙的一半。(摘自2005年4月1日《環球時報》,劉俊成編譯)
[點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關愛他人,就是關愛自己。
[適用話題]
公德、助人即自助、「愛出者愛反,福往者福來」、感激恩德……

⑼ 道德故事演講稿2~3分鍾

子路借米
中國有句古復語:「百善孝為制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熱點內容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母愛成仇 發布:2024-11-20 15:10:18 瀏覽:995
沙縣人民法院網 發布:2024-11-20 14:58:15 瀏覽:97
華東政法學報 發布:2024-11-20 14:47:15 瀏覽:256
石獅法院網 發布:2024-11-20 14:04:16 瀏覽:586
法網狙擊法官 發布:2024-11-20 13:35:47 瀏覽:726
法官老婆 發布:2024-11-20 13:11:51 瀏覽:125
保全的司法解釋 發布:2024-11-20 13:10:29 瀏覽:676
道德的性指 發布:2024-11-20 12:53:44 瀏覽:866
法律和行政法規適用 發布:2024-11-20 12:01:39 瀏覽:902
榮成法院王 發布:2024-11-20 11:38:27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