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道德觀
『壹』 道德觀怎麼來的
道德觀是人們對自身,對他人,對世界所處關系的系統認識和看法。
道德首先是人自版身開始,所以道德觀權是自身對自身言行的評價開始。
有人說,符合道德說是對,就是善,就是好,不符合道德就是惡,就是錯,就是不好。
但從老子的道德經可以看到,人的言行符合道德是善,不符合道德是不善。善就是從不善來的,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實踐,人從不成熟到成熟,從不善到善。
如果自己沒有一個合理的道德觀,那就無法去評價別人的言行是否符合道德。
『貳』 傳統的儒家道德觀有哪些
道德觀包括仁、義、禮、智、信。行文准則有溫、良、恭、儉、讓。
其中核心是仁和義。《易經.系辭》里說: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仁與義」的精神貫穿了整個儒家學說。
儒家要求人們按照中庸之道行事做人,不偏不倚謂之中、平平常常為之庸。中庸之道的道德規范迄今為止仍然是中國人的為人處世的准則。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任能,各得其所,各盡其力是儒家的道德理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儒家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實現其天下為公的政治理想的基本途徑。
(2)中澳道德觀擴展閱讀:
儒家是中國古代在董仲舒「獨尊儒術」之後最有影響的學派。作為華夏固有價值系統的一種表現的儒家,並非通常意義上的學術或學派。一般來說,特別是先秦時,儒家是最有影響的學派之一。和墨家並稱顯學。
在秦始皇時"焚書坑儒"受到重創, 在漢武帝時,為維護專制統治"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施思想鉗制後興起。
儒家的「人治」主義,就是重視人的特殊化,重視人可能的道德發展,重視人的同情心,把人當作可以變化並可以有很復雜的選擇主動性和有倫理天性的「人」來管理統治的思想。從這一角度看,「德治」主義和「人治」主義有很大的聯系。
「德治」強調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則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種賢人政治。由於儒家相信「人格」有絕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礎上便發展為「為政在人」、「有治人,無治法」等極端的「人治」主義。
『叄』 中西道德觀之比較
作者指出:須要申明的是,筆者並非研究中西文化的專家,以下內容和觀點,僅為個人的思考和有限知識,定有偏差甚至謬誤。寫此文之目的,在於提醒同道們,應對中西文化有所研究和比較,對於在中國傳播福音,建造教會百利而無一害,因為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基督教仍是「洋教」。如何使「洋教」本土化?怎樣找到基督教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契合點?仍然是現實而又緊迫的課題。如果我們在努力傳播福音種子,大力引進基督教文化的同時,不考慮中西文化差異,不找到兩種不同文化的契合點,不顧及中國的國情,就無法使基督教信仰本土化,甚至鑄成大錯——
中西文化最大的區別在於思維方式的不同。這種差異自西方黑格爾哲學體系形成以後愈趨明顯,而不同的思維方式導致了不同的行為方式。
中西文化差異若用現代哲學「對立統一」規律來概括,中國人重「內」,西方人崇「外」。正因如此,使中國人文科學發達,而西方自然科學領先。但奇怪的是,人與自然一體的觀念,比人與自然對立的觀念明顯優質,而且更符合自然法則。中華文化這一接近事物本質的閃亮和合理的觀念,卻沒能促進中國自然科學的發展,此點尤應值得我們重視和研究。
中國人喜歡從動態中觀察分析事物,西方人習慣從靜態中觀察分析事物。中國人善於把握整體,注重平衡,習慣從整體中看個體;西方人喜歡化整為零,注重分析,習慣從個體中看整體。此點也同樣促進西方自然科學的發展。另一方面,中國文化崇尚鬥智,因而棋術十分發達;西方文化崇尚斗勇,故而體育甚為突出。中國人歷來不重視體育,認為那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喜歡用靜坐練氣,疏通經脈,平衡心態來達到除病延壽之目的。在政治方面,中國人重視集體主義,先團體,後個人,故使中國人容易寬容與忍辱,也利團結合作,但卻容易滋生平均主義,公有思想。西方人喜愛競爭冒險,個人奮斗,注重功利,這是西方較早較快進入商業文明的原因,而有極易產生資本主義和烏托邦(空想社會主義)。中國人對家庭對社會是一種責任,西方人對家庭對社會是一種需要。
總之,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是立體型,向前看時往往還要顧後,看到勝利時還會回頭看看失敗,試圖從失敗中尋找出一些教訓來,所謂「失敗是成功之母」就是此種思維方式的表現。再觀西方人卻是一向勇往直前,不但不顧後面,連前面有多少障礙都很少顧及,所以說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是線型的,表層的。而此種思維方式的不同絕非地域差異和人種不同,是在於中國人和西方人的靈魂深處有其不同的宗教信仰,或者說是因為各自的宗教信仰不同,進而導致文化不同,從而決定思維方式不同。
二千多年前,釋迦牟尼對他的弟子說:「法在汝邊」,中國人老子亦說:「道不遠人」。中國唐朝文化當時稱雄世界,然而唐人還容納了外來的佛教文化。可以說,時至今日,中國的主流文化仍是以道家、儒家和佛家(教)文化的混合物。不知是佛教在中國找到了契合點,還是中國唐人找到了迎合佛教的契合點,而又為什麼中國明朝中葉的西方文化在中國沒有找到契合點?確實值得研究。再思西方文化,其根基是基督教的倫理道德原則,或者說是上帝的力量,此種信仰平衡了西方人的行為方式,使得他們和平相處。
應當注意,一個民族最大最具特色的優點,有時恰好是它最大最難克服的缺點(實際上,人又何嘗不是這樣),「對立物兩極相通」。比如,中國人重「恕道」,又能「忍辱負重」,推崇「大統一」,這是中華民族大家庭得以延續的主要原因。恰恰這一點,卻容忍和順從了封建君主集權制度,又使在西方無處落腳的「科學社會主義」(實質上仍是空想社會主義)在中國落地生根。有人說中國傳統文化是被統治階級利用的文化。依筆者之見,後者不用說,而前者如果將「迎合」改為「容忍」,似乎更為客觀。再觀西方人,好鬥、沖動,想征服世界,但世界並未被征服,而歐洲的版圖卻四分五裂,國小人稀至今。
須要申明的是,筆者並非研究中西文化的專家,以上內容和觀點,僅為個人的思考和有限知識,定有偏差甚至謬誤。寫此文之目的,在於提醒同道們,應對中西文化有所研究和比較,對於在中國傳播福音,建造教會百利而無一害,因為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基督教仍是「洋教」。如何使「洋教」本土化?怎樣找到基督教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契合點?仍然是現實而又緊迫的課題。如果我們在努力傳播福音種子,大力引進基督教文化的同時,不考慮中西文化差異,不找到兩種不同文化的契合點,不顧及中國的國情,就無法使基督教信仰本土化,甚至鑄成大錯。
最後,盼望同道們批評指正,並就本課題發表觀點。筆者先行致謝了。
『肆』 什麼是道德觀
先解釋一下什麼是道德.道德,是以意識形態為基礎的人們在共同生活中的行為准則內和規范.它不是鐵的教條容,而且沒有成文的條律來規范它.它一般是通過社會輿論或者某種階級性的意識形態宣傳來對人們的生活構成某種秩序,起約束作用.簡單的說,就是社會群體的不成文的規則.
那麼,道德觀就是你對這種意識形態規則的認識和立場.舉例來說明,婚前性生活是不道德的,這就表明了他對性持有的道德觀;而有人認為婚前性生活並非不道德,那麼他就與前者的道德觀不同.
總的來說,道德是社會群體的共識,道德觀在一定時期和一定范圍內是穩定的,」主流道德觀」是社會秩序的一個基礎.
『伍』 道德觀是什麼
先解釋一下什麼是道德.道德,是以意識形態為基礎的人們在共同生活中的行為內准則和規范容.它不是鐵的教條,而且沒有成文的條律來規范它.它一般是通過社會輿論或者某種階級性的意識形態宣傳來對人們的生活構成某種秩序,起約束作用.簡單的說,就是社會群體的不成文的規則.
那麼,道德觀就是你對這種意識形態規則的認識和立場.舉例來說明,婚前性生活是不道德的,這就表明了他對性持有的道德觀;而有人認為婚前性生活並非不道德,那麼他就與前者的道德觀不同.
總的來說,道德是社會群體的共識,道德觀在一定時期和一定范圍內是穩定的,」主流道德觀」是社會秩序的一個基礎.
『陸』 道德觀 什麼意思
先解釋一下什麼是道德.道德,是以意識形態為基礎的人們在共同生活中的行為准內則和規范.它不是鐵的容教條,而且沒有成文的條律來規范它.它一般是通過社會輿論或者某種階級性的意識形態宣傳來對人們的生活構成某種秩序,起約束作用.簡單的說,就是社會群體的不成文的規則.
那麼,道德觀就是你對這種意識形態規則的認識和立場.舉例來說明,婚前性生活是不道德的,這就表明了他對性持有的道德觀;而有人認為婚前性生活並非不道德,那麼他就與前者的道德觀不同.
總的來說,道德是社會群體的共識,道德觀在一定時期和一定范圍內是穩定的,」主流道德觀」是社會秩序的一個基礎.
『柒』 中澳育兒道德觀比較,說出有那些區別
中澳育兒道德觀比較由哪些對比肯定是一般情況下國內都是那種嗯攥在手心裡怕丟含在嘴裡怕化的那種 但是國外可能都是散養的比較多 。
『捌』 道德觀有哪些基本內涵
道德觀是人們對社會道德現象的系統性觀點,是人們在特定社會生活內條件中,依據特定社會容立場和價值觀,對社會道德現象觀察、認識的結果,其核心是善惡觀,主要內容涉及正義、義務、良心、榮譽、人格、幸福等觀念。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不同的利益集團都會有不同的道德觀。
道德觀是我們每個公務員意識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的所有追求是利益,面對利益,道德觀決定了我們每個公務員應該干什麼和不應該干什麼。
道德觀是在道德認識基礎上所形成的對道德的一般觀點。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道德與道德觀分別是道德活動主體的認識對象與認識結果。道德現象是道德觀形成的客觀事實,道德觀是對客觀道德現象的主觀反映。
既然道德觀是對道德現象的主觀認識或反映,那麼,就必然引發出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不同的認識主體,由於不同的原因,或者是出於不同利益集團對於既有利益損益的不同態度,或者是出於認識能力的缺憾及認識的偏頗,對同一道德現象往往會產生不同的道德認識與不同的道德觀;由於人們對社會同一道德現象所關注的側重點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道德觀。
『玖』 商業道德的四種道德觀是哪些它們各自的基本觀點是什麼
(1)道德的功利觀
(2)道德的權利觀
(3)公平理論道德觀
(4)綜合社會契約理論觀
(1)道德的功利觀
這種道德觀對效率和生產率有促進作用,並符合利潤最大化的目標,但它會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尤其是在那些受決策影響的人沒有參與決策的情況下,同時,它也會導致一些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s)的權利受到忽視。
(2)道德的權利觀
這種道德觀積極的一面是它保護了個人的自由和隱私。但它也有消極的一面(主要是針對組織而言),即接受這種觀點的管理者把對個人權利的保護看得比工作的完成更加重要,從而在組織中會產生對生產率和效率有不利影響的工作氛圍。
(3)公平理論道德觀
這種道德觀有利於保護那些未被充分代表的或缺乏權力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但不利於培養員工的風險意識和創新精神。
(4)綜合社會契約理論觀
這種商業道德觀與其他三種的區別在於它要求管理者考察各行業和各公司中的現有道德准則,以決定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拾』 道德觀分為哪幾種
中國的教育機構先從中小學生進行道德理念。高中的時候進行人生觀 大學的時候進行價值觀 社會觀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