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外交道德案例

外交道德案例

發布時間: 2022-03-08 03:46:45

A. 古今外交不辱使命實例200字

張騫出使西域:漢武帝建元元年( 前140),武帝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建元二年(約公元前138年)出隴西,經匈奴,被俘。後逃脫,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張騫在西域有威信,後來漢所遣使者多稱博望侯以取信於諸國。張騫對開辟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貢獻,至今舉世稱道。

B. 我國外交有哪些成功事例

中蘇建交,周總理萬隆之行提出和平共處5項原則,加入聯合國,中日恢復邦交,中美建交

C. 外交案例怎麼樣

這本書我差不多一天就讀完了。內容淺顯易懂,條理清晰。 該書共分為6大部分: 1、外交大智慧:歷史上中國人的外交。 2、逆境外交:化逆為順,化壓力為動力。 3、首腦外交:一種新型、新穎的外交方式,凸現當代外交的重要性以及各國領導人在國際交往中所能扮演的重要角色,應劃為官方外交的一類。 4、多邊外交:(背景: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與雙邊外交相對應,為當今一種流行而又重要的外交形式。基於多邊舞台,多邊場合,對象多,角色多,立場就不會完全一致,所以外交迴旋餘地更大,給外交的開展提供了求同存異、共促和平發展的機會。同時,又可以盡可能地爭取支持和中立力量,形成強大的規模力。 5、使館工作:國際與國內關系的紐帶和橋梁,在溝通協調國內外的關系中起重大作用。駐外使館也應明確定位,勇擔責任,把握時機,積極有效地完成各項使命和任務,做「天時地利人和」。 6、危機處理:我認為這部分應是本書最出彩的部分,和「逆境外交」部分遙相呼應,從而彰顯我國外交中的大戰略和大智慧,可惜篇幅略小,但內容還是精彩有趣的。當今的國際社會,戰爭的爆發頻率會有所下降,同時危機和逆境會相對增多,因為兩者所需國家付出的代價較低,成本相對戰爭較低,國家損耗也就減少了,從而在較大程度上達成國家目標,獲得國家利益。所以,在危機和逆境中開展外交活動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目的是化不利為有利,為我國的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機會。 我認為,本書中的亮點有兩個: 1、雙邊外交和多邊外交,政治外交和經濟外交,官方外交和民間外交相結合。我很喜歡這樣的說法,讀起來很帶感。有條理,有層次,能顯示出外交活動的重大意義,視野比較宏大。還要說的一點就是公共外交的產生和興起。這在書中略有突出,但不太明顯,可能與公共外交的新興性有關系。畢竟重要,一定要加深研究。 2、書中的啟示,是眾多外交案例經驗和規律的總結、概括,應多讀、多看。 通讀全書,有一個很大的感悟,實踐產生認識和經驗,外交活動也不例外。之所以吳建民能寫出這么優秀的一本書,與他的外交經歷是分不開的。要多多參加一些實踐活動,拓寬視野,加深認識,有效行事。 本書作為中國外交官方人物的著作和相關學科的教材,自然也有官方性、權威性,可各篇章中的「選擇」略顯多餘,亦沒有太大的意義,用較小篇幅即可。 此書是金燦榮老師所開研究生課程的必讀書目,可以定位為外交學必讀書目,有歷史,有文化,有現實,有手法,有經驗,有啟示,有事例,有意義。

D. 中國外交成功事例及原因

1、實現和鞏固了國家的獨立和外交上的自主,在國際舞台上贏得平等與尊嚴。

原因:新中國已成立就確立「為中國的獨立、民主、和平、統一和富強而奮斗」的外交目標,以及「為保障本國獨立、自由和領土完整,擁護國際持久和平和各國人民間的友好合作,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

2、1953年,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周恩來總理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原則。

原因: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中美關系的改善

(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訪華,與周恩來總理會談。

(2)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

(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意義:中美兩國對抗結束,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原因: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

4、1996年,中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五國元首在上海簽署關於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信任的協定。

原因:國際形勢的發展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迅速發展、綜合國力的提高。

5、2001年11月,在卡達多哈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第四次部長級會議上,審議通過了中國加入這個組織的決定。

原因:我國外交事業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成就,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E.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朱敏才的案例體現了什麼樣的教師職業道德

退休的外交官夫婦朱敏才、孫麗娜並沒有選擇在北京的安逸生活,而是來到貴州偏遠山區義務支教。
他們將義務支教作為新生活的支點,也是圓了自己未圓的夢--1965年從貴州大學英語系畢業時,朱敏才填寫的志願是到貴州山區當一名英語老師,而國家的統一分配讓他成了一名外交官。本來是小學教師的孫麗娜,因為跟隨丈夫常駐外國使館而不得不放棄心愛的工作,她總覺得當老師還沒當夠。
把光鮮靚麗的西裝和禮服留在北京,背上簡單的行囊,他們來到了偏僻的尖山苗寨。寨里有200多個孩子,在他們之前,這兒只有一名代課老師。
盡管做好了吃苦的准備,但條件之艱苦還是超出了他們的預料。他們的卧室跟男廁所共用一面牆,夏天臭氣熏天,孫麗娜晚上要戴著兩層口罩才能睡覺。高原強烈的紫外線照射讓孫麗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視力只剩下0.03。朱敏才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暫停綜合征等危險疾病,山區濕冷的氣候又讓他得上了風濕病。這里缺醫少葯,朱敏才乾脆硬扛著。為省下錢購買教學器材和孩子的學慣用品,那條大窟窿連著小窟窿的秋褲,他們都不捨得扔,縫縫補補接著穿。
這些年,夫婦倆行了上萬公里,支教了5所鄉村小學,不僅為學校新開設了外語、音樂、體育、美術等課程,還募集善款350多萬元,為孩子們建了電腦教室和學生食堂。偏遠的山寨因為他們的出現而看到了希望,他們也因為孩子們的面貌一新而感到莫大滿足,整個寨子都飄著他們朗讀的讀書聲,那聲音太美了。

F. 中外歷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外交失誤故事

辛丑條約、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哪一個不是我國歷史上的外交恥辱。

G. 中國外交的成功實例

1、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953年12月31日周恩來總理在接見印度政府代表團時,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互相尊重領土主權(在亞非會議上改為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惠(在中印、中緬聯合聲明中改為平等互利)和和平共處,得到了印方的贊同,

並寫入了1954年4月29日簽訂的《關於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和交通協定》。

2、萬隆會議:

新中國成立後著名的萬隆會議於1955年4月18日在印度尼西亞舉行,這次會議是亞非之間獨立舉行的第一次會議,會議期間提出了關於國際關系的十項原則。這十項原則體現了亞州和非洲的人民反對帝國殖民主義、努力爭取民族獨立、掙脫枷鎖,提倡世界和平的團結友好、共同抗爭的思想。

3、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並立即把國民黨集團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是中國外交工作的一次重大突破。

是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和主持正義的國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具有極為深遠的意義。



4、八一七公報:

1982年8月,中美「八一七公報」發表。中國政府重申「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美國政府重申「無意侵犯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無意干涉中國的內政,也無意執行『兩個中國』和『一中一台』的政策」。

5、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2001年11月11日晚,時任中國代表團團長、原外經貿部部長石廣生向時任世貿組織總幹事邁克爾·穆爾遞交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批准書。根據規定,遞交批准書30日後,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中國改革開放的嶄新一頁就此掀開。

H. 春秋戰國時期通過外交的事例

戰國時期,鬼穀子開創了縱橫家學說,認為在國際競爭中,戰略謀劃是決定國家成敗的關鍵因素,從而形成了現實主義的外交謀略學派。外交謀略學派的代表人物就是鬼穀子的學生張儀和蘇秦,二人採取了相互對立的連橫合縱外交。「張儀、蘇秦家無常居,身無定君,約從衡之事,為傾覆之謀,濁亂天下,撓滑諸侯,使百姓不遑啟居,或從或橫,或合縱弱,或輔富強」。
鬼穀子指出,謀略是成功的關鍵,通過觀察事物的變化及其發展規律,了解人類思維習慣,從而能夠預測事物的發展方向,以達到控制的目的。鬼穀子反復說明了理性決策的模式。首先,他要求決策的之前一定要分析事物的發展規律,有一定的理論指導;其次,要善於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尤其是反面意見,多方面了解情況,知己知彼,尤其是要先了解自己;第三,要計算雙方的綜合實力對比;最後,鬼穀子明確指出,國家之間的關系是一種零和博弈,一方之所得就是另一方所失;決策者必須權衡利弊,綜合各方面得失做出選擇,可以「從」,也可以「橫」。
張儀繼承了鬼穀子關於綜合實力的思想,進一步指出,國家綜合實力不僅指軍事實力,還包括國家的政治制度、糧食儲備、國土面積、人心向背和統治者的策略等方面。張儀嚴厲指責了秦國在春秋時期奉行仁義道德,曾三次失去了稱霸的機會。第一次是秦楚之戰,擊敗了楚國,卻根據仁義原則,遵守周禮秩序,接受了楚國的求和,放棄佔領楚國,從而失去了一次極好的稱霸機會。第二是放棄佔領魏國,第三次是秦國派兵出國協助他國作戰。秦國不僅沒有抓住這三次有利時機稱霸,反而消耗了自己的實力。蘇秦批評儒家的仁義外交,指出仁義教化不僅沒有使得國家之間親善起來,反而擾亂了決策者的判斷,延誤了各大國稱帝的時機。
張儀和蘇秦分別強調連橫和合縱的外交戰略。張儀搞「連橫」是為了拆散山東六國的抗秦聯盟,最終目的是為了取得霸權繼而吞並六國。蘇秦等人搞「合縱」的直接目的確實是為了維護山東六國的生存,及其與秦國之間均勢,但上段說過,縱橫家們的政治理想不是均勢,而是霸權。

I. 外交保護的經典案例有哪些啊

四.在我國憲法中明確規定公民的環境權借鑒國際重要法律文件和外國憲法中與有關環境權的規定,在我國憲法中明確規定公民的環境權,在憲法中明確規定環境權很有必要。至於是在憲法中增加一條關於環境權的規定,還是在憲法原有關環境的規定增加環境權的規定呢。筆者認為還是後者為妥,因為前後兩者聯系緊密,又不增加憲法條款。可以在憲法第26條「國家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後增加一款:「公民享有在良好(或適宜或健康)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的權利,有權獲得環境狀況的信息,有權參與環境保護活動,有權在與其生活有關的環境遭到破壞受到財產上的損失或健康上的損害有權獲得賠或提起訴訟。」「公民有權對政府部門、單位、個人有關破壞環境的活動進行檢舉控告,並提起訴訟。」「公民有保護和改善環境,珍惜自然資源,愛護大自然的義務。凡實施破壞資源和環境的行為造成損害的個人或單位有賠償的義務。」

J. 古今中外外交家機智的小故事

1、周恩來

一個西方記者說:「請問,中國人民銀行有多少資金?」周恩來委婉地說:「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資金嘛?有18元8角8分。」

當他看到眾人不解的樣子。「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面額為10元、5元、2元、 1元、5角、2角、 l角、5分、2分、1分的10種主輔人民幣。合計為18元8角8分。中國人民銀行有全國人民作後盾,信用卓著,實力雄厚,人民幣是世界上最有信譽的一種貨幣。」

話音剛落,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總理有意迴避問題的實質,以「總面額」替代「總金額」,於是堵了外國記者的口,又不損害招待會和諧的氣氛。運用曲解,使語言犀利而風趣,充分表現出他過人的應變能力和高超的語言藝術。

2、晏子使楚

晏子名嬰,春秋後期齊國的國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一次,晏子出使到楚國去,楚國國王知道晏子的個子很矮,就想捉弄他。楚王命人在城牆的大門旁邊又開了個小門,請晏子從小門進去。

晏子知道楚王要戲弄他,嚴詞加以拒絕。他說,「到了狗國,才走狗洞,我現在是出使楚國,不應該走狗門。」

招待晏子的官員聽他這么一說,只好請子從大門進去。晏子進去以後,就拜見楚王。楚王故意問:「是因為齊國再沒有別人,才派你來的嗎?」

晏子回答說:「齊國的人多極了,僅都城就有上百條街道,人們把衣袖舉起來,就可以遮住太陽;人們甩掉汗水就象下雨一樣。大街上人們肩靠肩,很擁擠,怎麼說齊國沒人呢?」

楚王接著問:「既然如此,那麼為什麼派你出訪呢?」

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們齊國派使節出訪很有講究,對那些精明能乾的的人,就派遣他們出使那些道德高尚的國家;對那些愚蠢無能的使臣,就派他們出使那些不成器的國家。我是使臣中最愚蠢、最無能的人,所以就派我出使楚國來了。」

晏子的話使本打算要戲弄他的楚國君臣們面面相覷,半天說不出話來。

3、藺相如完璧歸趙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者帶著國書去見趙惠文王,說秦王情願讓出十五座城來換趙國收藏的一塊珍貴的「和氏璧」,希望趙王答應。趙王就找來藺相如,要他出使秦國。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到了咸陽。秦昭襄王得意地在別宮里接見他。藺相如把和氏璧獻上去。

秦昭襄王接過璧,看了看,挺高興。他把壁遞給美人和左右侍臣,讓大夥兒傳著看。大臣們都向秦昭襄王慶賀。藺相如等了半天也不見秦王提換城的事。他知道秦昭襄王不是真心拿城來換璧。可是璧已落到別人手裡,怎麼才能拿回來呢?

他急中生智,上前對秦昭襄王說:「這塊璧雖說挺名貴,可是也有點小毛病,不容易瞧出來,讓我來指給大王看。」秦昭襄王信以為真,就吩咐侍從把和氏璧遞給藺相如。

藺相如一拿到璧,往後退了幾步,靠著宮殿上的一根大柱子,瞪著眼睛,怒氣沖沖地說:「大王派使者到趙國來,說是情願用十五座城來換趙國的璧。趙王誠心誠意派我把璧送來。可是,大王並沒有交換的誠意。如今璧在我手裡。大王要是逼我的話,我寧可把我的腦袋和這塊璧在這柱子上一同砸碎!」

秦昭襄王怕他真的砸壞了璧,連忙向他賠不是,說:「先生別誤會,我哪兒能說了不算呢?」他就命令大臣拿上地圖來,並且把准備換給趙國的十五座城指給藺相如看。

藺相如說:「趙王送璧到秦國來之前,齋戒了五天,還在朝堂上舉行了一個很隆重的儀式。大王如果誠意換璧,也應當齋戒五天,然後再舉行一個接受璧的儀式,我才敢把璧奉上。」

秦昭襄王想,反正你也跑不了,就說:「好,就這么辦吧。」他吩咐人把藺相如送到賓館去歇息。藺相如回到賓館,叫一個隨從的人打扮成買賣人的模樣,把璧貼身藏著,偷偷地從小道跑回趙國去了。

過了五天,秦昭襄王召集大臣們和別國在咸陽的使臣,在朝堂舉行接受和氏璧的儀式,叫藺相如上朝。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上殿去,向秦昭襄王行了禮.秦昭襄王說:「我已經齋戒五天,現在你把璧拿出來吧。」

藺相如說:「秦國自秦穆公以來,前後二十幾位君主,沒有一個講信義的。我怕受欺騙,丟了壁,對不起趙王,所以把壁送回趙國去了。請大王治我的罪吧。」秦昭襄王聽到這里,大發雷霆。說:「是你欺騙了我,還是我欺騙你?」

藺相如鎮靜地說:「請大王別發怒,讓我把話說完。天下諸侯都知道秦是強國,趙是弱國。天下只有強國欺負弱國,決沒有弱國欺壓強國的道理。大王真要那塊璧的話,請先把那十五座城割讓給趙國,然後打發使者跟我一起到趙國去取壁。趙國得到了十五座城以後,決不敢不把璧交出來。"

秦昭襄王聽藺相如說得振振有辭,不好翻臉,只得說:「一塊璧不過是一塊璧,不應該為這件事傷了兩家的和氣。」結果,還是讓藺相如回趙國去了。

4、周總理妙語斥對手

有一次周總理應邀訪問蘇聯。在同赫魯曉夫會晤時,批評他在全面推行修正主義政策。狡猾的赫魯曉夫卻不正面回答,而是就當時敏感的階級出身問題對周總理進行刺激,他說:「你批評的很好,但是你應該同意,出身於工人階級的是我,而你卻是出身於資產階級。」

言外之意是指總理站在資產階級立場說話。周總理只是停了一會兒,然後平靜地回答:「是的,赫魯曉夫同志,但至少我們兩個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我們都背叛了我們各自的階級。」出其不意地將赫魯曉夫射出的毒箭掉轉方向,朝赫本人射去。據說,此言一出,立即在各共產黨國家傳為美談。

5、對!牛彈琴

有一次,周恩來總理同國民黨政府談判。在我方義正詞嚴面前,對方不但不接受,反而說同我方談判是「對牛彈琴」!周恩來總理當即靈機一動,利用對方拋來的詞語,將計就計,巧妙地回敬了對方:「對!牛彈琴!」

在這里,周恩來總理把對方拋來的」對牛彈琴」這個成語巧妙地進行了結構上的調整,變成了一個內涵豐富的「對!牛彈琴!」,從而既擺脫了困難,又迫使對方陷入無地自容的窘境。

熱點內容
法官老婆 發布:2024-11-20 13:11:51 瀏覽:125
保全的司法解釋 發布:2024-11-20 13:10:29 瀏覽:676
道德的性指 發布:2024-11-20 12:53:44 瀏覽:866
法律和行政法規適用 發布:2024-11-20 12:01:39 瀏覽:902
榮成法院王 發布:2024-11-20 11:38:27 瀏覽:759
法律援助經濟困難 發布:2024-11-20 10:58:15 瀏覽:889
基層法律服務所變更流程圖 發布:2024-11-20 10:33:50 瀏覽:444
婚姻法2018年2月新規定 發布:2024-11-20 10:15:30 瀏覽:580
交通協議書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20 10:04:34 瀏覽:575
聯邦法院的管轄權 發布:2024-11-20 09:19:04 瀏覽: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