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普通法律的立法原則

普通法律的立法原則

發布時間: 2022-03-08 05:59:36

❶ 我國普通法律立法的基礎是什麼

我國普通法律立法的基礎規定見於憲法及立法法。
《憲法》第六十二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下列職權:(三)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普通法律,是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的法律。
《立法法》第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❷ 制定普通法律的根本依據是什麼

根本法,即憲法,是指在一個國家中,規定國家的最根本的經濟、政治和社會制度,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以及國家機構組織和活動的基本原則,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效力,制定修改需要經過特別的程序。普通法,其內容一般是調整某一或者某些社會關系,效力低於根本法,制定和修改必須符合根本法,程序較根本法簡單。關



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法與普通法律的主要區別




一、在規定的內容上與普通法律不同。

普通法律作為部門法,調整的只是國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社會關系,而作為根本法的憲法,它規定的是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問題。我國現行《憲法》在序言中就明確宣布:「本憲法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中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成果,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是國家的根本法。」

二、在法律效力上與普通法律不同。

由於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憲法所具有的就不僅是一般的法律效力,而是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法律效力的最高性表現在:

(1)憲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據和基礎;

(2)普通法律不得與憲法相抵觸;

(3)憲法是一切組織或者個人的根本活動准則。

三、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與普通法律不同。

由於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為了體現憲法的嚴肅性,保持憲法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多數國家對憲法的制定和修改都規定了不同於普通立法的特別程序。

❸ 英國普通法的基本原則

議會主權原則是在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實現政治解放的過程中逐步確立起來的。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議會制度的國家,有議會之母之稱,創建於13世紀,迄今有700多年的歷史。最早的議會只是國王的附庸品,直到1295年國王愛德華一世為籌集戰爭的經費,才召集各階層人士參加會議,這也成為了一種慣例。17世紀以前,英國沒有議會主權的概念,議會立法在當時的立法體系和法律淵源中,並不佔據突出地位。君主的敕令、法庭也認可習慣法及自然規則超越議會立法,在議會立法與上述法律淵源發生沖突時,議會立法往往被宣告無效。1688年的革命,使得議會在國王的斗爭中取勝,法庭也與其站到了一起,進而確定了議會的主權地位。1689年《權利法案》其中規定:非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停止法律的實施,無權廢除法律,無權征稅,無權在平時徵募或維持常備軍,並規定維護議員及議會的選舉權利、議會議事自由及免責原則等。議會政治上的主權地位由此確立。1688年後,普通法的法官便轉而服從於議會至上的權利。因此,議會是至上的立法淵源和法律意志必須被遵守的說法就成為了英國憲法的法律基石

❹ 立法原則包括哪些

我國的立法原則有哪些
(一)立法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
(二)立法應當依照法定的許可權和程序
(三)立法應當體現人民的意志
(四)立法應當從實際出發,科學合理地規定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由此可以認為當代中國立法的原則為法治原則、民主原則、科學原則。
1.法治原則
立法的法治原則要求一切立法活動都必須以憲法為依據,符合憲法的精神;立法活動都要有法律根據,立法主體、立法許可權、立法內容、立法程序都應符合法律的規定,立法機關必須嚴格按照法律規范的要求行使職權,履行職責。
2.民主原則
立法應當體現廣大人民的意志和要求,確認和保障人民的利益;應當通過法律規定,保障人民通過各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表達自己的意見;立法過程和立法程序應具有開放性、透明度,立法過程中要堅持群眾路線。
3.科學原則
立法應當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尊重社會的客觀實際狀況,根據客觀需要反映客觀規律的要求;要以理性的態度對待立法工作,注意總結立法現象背後的普遍聯系,揭示立法的內在規律;應十分重視立法的技術、方法,提高立法的質量。
立法原則的基本要求
1、科學性原則。法律作為國家意志的體現,它要為國家、社會以及普通公民確立一種合理的組織結構,一種規范的行為模式,一種正確的價值選擇,這就決定了法律必須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
2、適時性原則。即是指一個國家的法的創制,必須不斷地順應歷史發展和時代的變化,及時地、適時地根據這種變化,去創制出符合時代需要的法律。適時性原則建立的依據,是由法律本身的社會屬性所決定的。
3、民主化原則。在一個國家的法的創制中,貫徹民主化的原則具有非常廣泛和深刻的意義。它除了維護民主自身的價值外,還對其他的一些法的價值諸如平等、資源、自理、自由、契約乃至法治等都奠定一個基礎性的條件和保證。
4、合憲性原則,即是指在法的創制過程中,必須同憲法相符合,包括職權的合憲性,內容的合憲性,程序的合憲性等等。

❺ 立法的基本要求

立法是指有法的創制權的國家機關或經授權的國家機關在法律規定的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定程序,制定、補充、修改和廢止法律和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以及認可法律的一項專門性活動。那麼,立法原則的基本要求是怎麼樣的呢?現由找法網小編為大家介紹。
一、立法原則的基本要求
1、科學性原則。法律作為國家意志的體現,它要為國家、社會以及普通公民確立一種合理的組織結構,一種規范的行為模式,一種正確的價值選擇,這就決定了法律必須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

2、適時性原則。即是指一個國家的法的創制,必須不斷地順應歷史發展和時代的變化,及時地、適時地根據這種變化,去創制出符合時代需要的法律。適時性原則建立的依據,是由法律本身的社會屬性所決定的。
3、民主化原則。在一個國家的法的創制中,貫徹民主化的原則具有非常廣泛和深刻的意義。它除了維護民主自身的價值外,還對其他的一些法的價值諸如平等、資源、自理、自由、契約乃至法治等都奠定一個基礎性的條件和保證。
4、合憲性原則,即是指在法的創制過程中,必須同憲法相符合,包括職權的合憲性,內容的合憲性,程序的合憲性等等。
二、立法法屬於憲法性法律嗎
立法法屬於憲法性法律。
憲法性法律有三個特點:它是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文件,不同於憲法慣例;它規定的內容是國家根本問題,但不是根本問題的全部,只是某一個或某一方面的根本問題;最後,它的法律效力低於憲法,其制定程序與憲法以外的其它法律相同,沒有特別要求。
三、什麼是立法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是為了規范立法活動,健全國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質量,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保障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根據憲法,制定的法律。

❻ 普通法律和憲法有什麼區別

(一)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

1、憲法的內容比普通法律要廣泛、全面、重大。

2、憲法的效力高於普通法律
(1)憲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據或立法基礎。

(2)普通法律與憲法不相抵觸的原則。
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不包括鄉規民約)

(3)一切憲法主體都必須以憲法為最根本的活動准則。

3、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嚴格、復雜 。
★在中國程序嚴格的表現是:
(1)提議修改的主體——
全國人大常委會

全國人大的五分之一以上的代表。

(2)修改憲法主體——全國人大。
全國人大須以全體代表的三分之二多數通過憲法的修正案。

(二)、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

(三)憲法是民主事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❼ 憲法為什麼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礎和依據

憲法與普通法律的關系
1、聯系:
(1)都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
(2)都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
(3)都主要取決於有利於統治階級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
2、區別:
(1)規定的內容不同。
憲法規定的是國家生活中的根本問題,如國家的性質、根本任務和根本制度的等等。而普通法律知識對刑事、民事、經濟、行政等國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規定。
(2)法律地位和效力不同。
憲法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所謂法律效力,是指法律的強制性和約束力)。表現在:
①憲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普通法律是根據憲法制定的,是憲法的具體化。人們通常把憲法與普通法律的關系稱為「母法」與「子法」的關系。
②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憲法在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權威,法律、行政法規的內容和精神都不得與憲法的原則和規定相違背,否則,就會因違憲而無效。《憲法》第5條第3款規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③憲法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准則。憲法》第5條第4款規定:「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3)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
憲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嚴格。其目的是保障憲法的權威性和穩定性,是國家長治久安,社會健康發展。
憲法制定時往往要成立一個專門機構,如制憲委員會、制憲議會或憲法起草委員會等。憲法的修改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和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國人大代表才有權提出並由全國人大全體代表的2/3以上多數通過。而普通法律的制定修改,則以全國人大全體代表的過半數通過。
總之,從內容上看,憲法規定了國家生活中的根本問題;從效力上看,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從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憲法比普通法律更嚴格。所以說,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

❽ 憲法建立在普通法律的基礎之上 是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據 這句話對嗎

1、不對
2、前半句錯誤:不能說憲法建立在普通法律的基礎之上;後半句正確。
3、正確的表述:憲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普通法律是根據憲法制定的,是憲法的具體化。
例如,民法通則第一條規定:「根據憲法和我國實際情況,總結民事活動的實踐經驗,制定本法。」這就是說,民法通則是根據憲法制定的,它是憲法中有關民事權利和義務內容的具體化。憲法與普通法律的這種關系,通常被稱為「母法」和「子法」的關系,即憲法為「母法」,普通法律為「子法」。

另外:
一、憲法與普通法律規定的內容不同
憲法規定的是國家生活中的根本問題,如:國家的性質、國家的根本制度、國家的根本任務、國家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關的組織和職權、國家標志等。而普通法律規定的只是國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問題,如:刑法只規定犯罪和刑罰等方面的問題,民法只規定公民之間發生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等方面的問題。
二、憲法與普通法律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不同
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憲法第五條第三款規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憲法在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權威,任何法律、行政法規的內容和精神都不得與憲法的原則和規定相違背,否則,就會因違憲而無效。
憲法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准則。憲法第五條第四款規定:「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❾ 制定法律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法律制定,又稱法律創制,法律創立,最通常的稱之為「立法」。它是指有法的創制權的國家機關或經授權的國家機關在法律規定的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定程序,制定、補充、修改和廢止法律和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以及認可法律的一項專門性活動。一般也簡稱為法律的訂、修、廢活動。這種活動,是將一定的階級(階層或階級聯盟)的主張上升為國家的意志,成為規范性法律文件。

其基本原則有:

1、科學性原則。法律作為國家意志的體現,它要為國家、社會以及普通公民確立一種合理的組織結構,一種規范的行為模式,一種正確的價值選擇,這就決定了法律必須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

立法的科學性原則,首先表現為它的理性化方面。法律是一種有確定性、明確性、普遍性的行為規范,它的制定是建立在人類能夠鑒別、判斷、評價和認識客觀事物真理基礎之上的一種高度自覺性的行為。

立法的科學性原則的第二個體現是合理化。同理性化相比,合理化則更進一步地體現了科學性原則,合理性是對事物之間相互關系的恰當界定。立法的科學性原則的第三個體現,就是主觀符合客觀,法律既不是一種純粹主觀的現象,也不是一種純粹客觀的事物。是一種主觀同客觀、理性和經驗相結合的產物。

立法的科學性原則的第三個體現是主觀符合客觀。這一特徵同前兩者有密切聯系。法律既不是一種純粹主觀的現象,也不是一種純粹客觀的事物,如同它既不是單一的經驗產物或單一的理性結果一樣,法律是一種主觀同客觀、理性和經驗相結合的產物。

2、適時性原則,即是指一個國家的法的創制,必須不斷地順應歷史發展和時代的變化,及時地、適時地根據這種變化,去創制出符合時代需要的法律。適時性原則建立的依據,是由法律本身的社會屬性所決定的。

3、民主化原則。在一個國家的法的創制中,貫徹民主化的原則具有非常廣泛和深刻的意義。它除了維護民主自身的價值外,還對其他的一些法的價值諸如平等、資源、自理、自由、契約乃至法治等都奠定一個基礎性的條件和保證。

4、合憲性原則,即是指在法的創制過程中,必須同憲法相符合,包括職權的合憲性,內容的合憲性,程序的合憲性等等。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三條 【立法原則】立法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堅持改革開放。

第四條 【法制原則】立法應當依照法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第五條 【民主原則】立法應當體現人民的意志,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

第六條 【實際與科學原則】立法應當從實際出發,科學合理地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

❿ 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法律制定的原則是指立法者在法的制定過程中,應該遵循的基本准則,它是立法的指導思想在法的制定過程中的具體化。我國現階段立法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

一、科學性和民主性原則

(一)科學性原則

立法首先應體現科學性原則。法律作為國家意志的體現,它要為國家、社會以及普通公民確立一種合理的組織結構,一種規范的行為模式,一種正確的價值選擇,這就決定了法律必須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

立法的科學性原則,首先表現為它的理性化方面。法律是一種有確定性、明確性、普遍性的行為規范,它的制定是建立在人類能夠鑒別、判斷、評價和認識客觀事物真理基礎之上的一種高度自覺性的行為。

立法的科學性原則的第二個體現是合理化。同理性化相比,合理化則更進一步地體現了科學性原則,合理性是對事物之間相互關系的恰當界定。立法的科學性原則的第三個體現,就是主觀符合客觀,法律既不是一種純粹主觀的現象,也不是一種純粹客觀的事物。是一種主觀同客觀、理性和經驗相結合的產物。

熱點內容
法官老婆 發布:2024-11-20 13:11:51 瀏覽:125
保全的司法解釋 發布:2024-11-20 13:10:29 瀏覽:676
道德的性指 發布:2024-11-20 12:53:44 瀏覽:866
法律和行政法規適用 發布:2024-11-20 12:01:39 瀏覽:902
榮成法院王 發布:2024-11-20 11:38:27 瀏覽:759
法律援助經濟困難 發布:2024-11-20 10:58:15 瀏覽:889
基層法律服務所變更流程圖 發布:2024-11-20 10:33:50 瀏覽:444
婚姻法2018年2月新規定 發布:2024-11-20 10:15:30 瀏覽:580
交通協議書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20 10:04:34 瀏覽:575
聯邦法院的管轄權 發布:2024-11-20 09:19:04 瀏覽: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