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與本性

道德與本性

發布時間: 2022-03-08 06:19:28

道德和理性是不是人類本性

什麼是人類本性呢?
自性就是佛性,佛性就是如來本性。
自性、佛性、如來本性是佛學詞彙,是認識真如的三種不同表達法,其實不論是叫土豆、洋芋,還是馬鈴薯、山葯蛋,都是指那個能食用的東西。
茶水、綠豆湯、牛奶、咖啡、可口可樂、酒精、血液、針劑青黴素等等都有一個共同的東西,那就是水,這個水就是自性,就是佛性,就是如來本性,說「眾生都有佛性,」原理在此。
自性、佛性、如來本性是構成一個事物最初的原始元素,在原本的狀態上增加點什麼或減少點什麼,就呈現出了紛繁復雜千奇百怪形態各異的事物。不論是大象、螞蟻、兔子、駿馬、蝸牛、耕牛、人獸、佛魔、神妖等等,都有一個共同的東西,那就是性,這個性,就是如來本性,就是佛性,在這個如來本性上增加點什麼,或減少點什麼,不同的生命形態就誕生了。這猶如人,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其共同點就是人,不同點在於其結構上有所增刪從而有了男人和女人之區別。一間房子,不論門朝東、朝南、朝西、朝北,不論是鐵門、木門、塑料門、紙糊門,不論窗戶大小,不論屋頂材料,不論室內面積多大,它都叫房子。

任何一種生命都是一,所有生命都是一,這個一就是自性、佛性、如來本性,在這個意義上講,「眾生平等。」這個一上增加點羽毛翅膀,就成了飛蟲飛鳥;這個一上增加一雙手,就成了人;這個一上減少移動能力就成了樹木花草;這個一上增加點移動能力就成了動物。

——————《自性 佛性 如來本性 天性》

② 拋開道德,現在人性和本性的角度看出軌好像也挺正常

人的本性本來就是如此。只是受到了人為的道德制約。所以人類在初生的階段 ,還沒有道德的說法,也就沒有出軌的說法了。

③ 道德是人的本性嗎

是一切生命的本性,是一切物質的本性,,是維持自身存在 不消失的 前提條件。
道,天道,自然規律,
德,對天道的適應能力
道和德的目的,自身得到利益最大化。(和這個接近的詞彙,還有愛,愛的意思就是利益最大化)

比到德,不如犬,犬從來不吃桌子上的飯菜,
比奉獻,不如下蛋雞,,
比敦厚,不如老黃牛,
比順天道,不如蟑螂, 夾縫里也能繁衍不息。

④ 道德與人性

道德跟人性的定義是:
道德,指衡量行為正當與否的觀念標准。一個社會專一般有社會公認的道德規范。只屬涉及個人、個人之間、家庭等的私人關系的道德,稱私德;涉及社會公共部分的道德,稱為社會公德。
人性即人的本性。人性是真理性在人身上的自由表達。當人理智的釋放人性的自由時,自我的良心就給予意志上的平等,自我的慾望就回歸到美善的表達,愛的情感隨之產生,人就會在人格上得到某種滿足,身體上的滿足是快樂,心靈上的滿足是歡喜,這種人格(身心)上滿足就是幸福。
從定義上看,不用說也應該明白了。

⑤ 道德的本性是什麼

道德的本性就是自己不願遵守,卻希望他人可以做到的最高做人標准。

⑥ 這是我自己的發現(有可能錯):為什麼道德總是與我的本性相違背,即我需要逼著自己去遵守道德

道德是大部分人編制 的行為規范,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如果違背本性的道德,那應該就是不好的。我覺得人的本性應該都是好的,但是也有小朋友從小喜歡打貓打狗虐待小動物,這是上一輩子帶來的習氣,需要此生來修煉這破壞性的習氣。
人生,應該是不斷修正自己的過程吧。

⑦ 『道德』是不是壓抑人的本性

你覺得本性是什麼呢,本性是動物和人或一切生物遺傳所既有的特性。專一出生就具備的先天屬性。(如:餓了就要吃東西,想生存得更好,愛護幼代等。),後天形成的都不叫本性。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做人做事和成人成事的底線。它要求我們且幫助我們,並在生活中自覺自我地約束著我們。假如沒有道德或失去道德,人類就很難是美好的,甚至就是一個動物世界,人們也就無理性無智慧可言。
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道德的驅使才建立了人類的和諧社會;道德的要求才有了社會群眾團體組織;道德的體現,使人們自尊自重自愛;是道德的鞭策,營造人與人的生活空間。一個不懂得道德和沒有道德的人是可怕的。道德不像刀槍傷人肢體,它也能要人性命。在歷史和生活里,迫於道德壓力而「自殺」者並不少見。道德雖不是生活必需品,可它對人的修養和身心健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文明的人類是靠道德的建立來作保障的。

⑧ 我想人是有道德底線的,是不是有些的本性邪惡

人的本性是什麼?這個問題已經被人們探討了幾千年了,但是終究沒有一個統一的定論。比如,孟子的人性本善說,荀子提出來的人性本惡觀念,還有老子無知無欲的說法。確實,這是一個很復雜且具有爭論性的問題。
人從出生到死亡是一個很漫長也很短暫的過程。痛苦而消極的人生會讓人覺得很漫長,相反愉快而積極的人生會讓人覺得很充實。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落差呢?那是因為人們生存的環境不一樣。比如說,人們所受的教育,周圍事物對他的影響。人的性格原本就是多重性的,有陽光面,也有陰暗側。正常情況下,理智往往起決定性作用。 但是我們所能看到的是後天性的,它都是經過無數的人生經歷加工形成的。而對於人本身最原始的性質,我們卻無從得知。
上次從圖書館一本佛洛伊德的《夢的解析》,看了之後我覺得很有感觸,原來人隱藏的本性許多都在我們的夢里一一反應,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得到滿足的東西,往往會通過夢的形式來表達以滿足我們內心的慾望。只不過這種形式存在我們的無意識中,是屬於我們的潛意識行為。也就是說,當一個人處於正常的狀態下,比較難以窺見自己的潛意識的運作,這時,夢是最好的觀察潛意識活動的管道。
人格是可以劃分為三個部分,依次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而潛意識屬於「本我」, 「本我」是人性最原始的本能,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動物性的本能沖動,特別是性沖動。它是混亂的、毫無理性的,它無條件地按照"快樂原則"行動,沒有道德是非和時空限制,無所顧忌地尋求本能需要的最大限度的滿足和心理刺激的徹底消除。所以我們夢里展現都是最原始的自己。那種自私和現實生活中的道德倫理也就是「超我」時常會沖突,所以一般的人很難接受,或者根本不願意承認。
「本我」「自我」和「超我」這三者無時無刻都存在我們的精神里,我們一直都在這三者之間進行平衡。很多時候,超我與本我之間,本我與自我之間,經常會有矛盾和沖突,這時人就會感到痛苦和焦慮,而後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覺之中,以某種方式,調整一個沖突雙方的關系,使超我的監察可以接受,同時自我的慾望又可以得到某種形式的滿足,從而緩和焦慮,消除痛苦,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禦機制,它包括壓抑、否認、退化、隔離、反向形成等各種形式。如果某一天這三者之間,我們不能進行平衡不了,這時候就會出現現在所謂的精神分裂或者變態了。
從古至今,人類一直把自己奉為世界上甚至整個宇宙最高尚的生物。因為人的智慧和潛力比我們所接觸到的任何生物都高,於是人類理所當然的認為自己是主宰宇宙萬物的生靈。其實這都是人類自己把自己高尚化了,那是因為我們還沒認識到人的本性。其實,人和動物一樣,本性都是貪婪的,自私的。
人本來就是由動物進化而來, 所以動物界里的弱肉強食、亂倫、生存競爭的基因始終殘留在細胞里。只不過人類憑借自身的智慧通過後天的學習,而逐漸把「本我」隱藏起來,但是如果一旦生存條件重返險惡環境,惡的本性即會顯露無遺,求生的本能將導致向惡方向發展。
雖然說人的本性是一樣的,即貪婪和自私。但是由於每個人的遺傳是不一樣的,人的生理機構是大同小異的。有些人某些生理激素分泌比較旺盛,他那方面的表現出來的東西可能比別人更激烈。比如說,有些人更容易生氣,容易激動,或者性慾比較強。但是這種天生的東西可以通過後天的因素改變的。

⑨ 本性與本能有什麼不同

單純地講人的本性: 人之出性本「惡」——因為人要生存就要「破壞」。「破壞」植物、動物及大自然。。。隨著進化和社會的發展,人的「破壞力」也隨著增長。。。目前有很多動植物被人為的滅絕,大自然的資源也被人為的減少,氣候也主因人為原因而改變,人類無疑加劇了地球的毀滅。
。。現在人類開始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關注這個問題並開始研究和改善這個問題。。。 從哲學意義上講,人的本性就是人類社會的根本屬性。 按照古人的說法:食色性也。就是說吃飯和性活動是人類的本性,也是人類生存的基本要求。
不吃飯會餓死,不生育就無法延續種族。 我個人認為,人的本性就是世界發展運動中自然屬性和生命原動力。只不過在人類社會化的發展過程中,人們忽略了人的自然本性而過於強調了人的社會屬性。
很多的說法說詞誤導了人群,其實人之本性就四種,是四種人之本質需求或內在驅動力 如:權力(這類人的優點是高效率,理性,有遠見,雷厲風行,負責任等,缺點是自私,沒感情,武斷,我行我素等) 親密(優點:無私富愛心,傳統守道德,樂於付出,心思細膩,完美主義富有創造力,專一等;缺點:過於在意細節,愛胡思亂想猜疑不止,愛報復等) 和平(優點:和睦,富有愛心,親和隨和,忍耐力超好等,缺點:做事易半途而廢沒有多少魄力,懶惰沒有太強的危機意識等) 樂趣(優點:是社會群里的開心果潤滑劑,樂觀主義派,浪漫等;缺點:中心點只是自己,不負責任,無上進心等)。

⑩ 道德有哪些基本特性

(一)調節手段的特殊性:道德的調節作用不是通過國家強行制訂和強制推行的,而是依靠社會輿論、教育、習俗以及人們內心信念的力量,自覺約束、自我節制、自我規范自己的行為。道德的調節作用雖然不需要強制執行機構,但道德評價卻貫穿於道德作用的全過程。

道德評價是通過善與惡、正義與非正義、公正與偏私、誠實與虛偽等道德觀念評價自己或他人的行為,從而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促進個人良心道德品質和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

道德的調節作用也具有精神上強制性的一面,但它同法律規范、管理規范等硬性規范的強制性是不同的。不道德行為要受到社會輿論的壓力、群眾的批評、良心的責備,形成一種強大的意識力量的壓力,要人們悔過自新,棄惡從善,從而符合整個社會的行動規范。

(二)道德作用的廣泛性:道德作為調節人與人、個人與社會的各種利益關系的行為規范,其作用貫穿於人類的各個社會形態,廣泛地存在於社會關系的各個領域。道德作為獨立的意識形態,所涉及的范圍比政治、法律、宗教等更為廣泛。道德作用的廣泛性,要求人人都要講道德,自覺遵守道德的規范。

(三)道德規范的多層次性:歷史上各個時代的道德都有其層次和序列性,不論哪個階級的道德規范體系,都體現出多層次性的特點。

這是由於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處於各種關系之中。在一個階級內部、一個單位、一個家庭,人們之間的關系是多種層次的,社會關系的多樣性和層次性決定了道德規范的層次性。為此,我們應根據道德規范多層次性這個特點,對不同對象提出不同的道德要求。

(四)道德內容的階級性:在階級社會里,由於人們所處的經濟地位不同,階級利益也必然不同。這就形成了不同的甚至完全對立的道德觀念、道德原則和規范,以及不同的道德評價標准等。

在階級社會中,道德內容的階級性主要表現在:階級社會的一切道德,都是不同階級根本利益的反映,都是為一定階級的利益服務的;一切階級都是從自身的階級利益出發,確定本階級的道德原則、道德規范和道德評價標准;不同階級的道德,體現不同階級的意志和要求。總之,一切階級的道德,無不是該階級的一種特殊思想工具。

(五)道德形態的繼承性:道德作為一種相對獨立的意識形態,有著自身的發展過程。人類對於道德准則的認識,經歷了曲折的前進過程。階級社會中各階級的道德除了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內容之外,還有某些一致及相似之處,即人們必須普遍遵循的共同行為准則。

所以,堅持道德的階級性,並不排除道德的繼承性。當然,這種繼承性是在對前人道德遺產予以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批判地繼承,即吸取道德的優秀成果部分,剔除其糟粕的部分。

道德的以上特性,特別是道德的階級性和歷史繼承性啟迪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繼承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積極思想和規范,用以豐富和完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也包括我們公務員的道德體系,同時還要抵禦和消除腐朽道德觀念對我們公務員的進攻和腐蝕。

熱點內容
法網狙擊法官 發布:2024-11-20 13:35:47 瀏覽:726
法官老婆 發布:2024-11-20 13:11:51 瀏覽:125
保全的司法解釋 發布:2024-11-20 13:10:29 瀏覽:676
道德的性指 發布:2024-11-20 12:53:44 瀏覽:866
法律和行政法規適用 發布:2024-11-20 12:01:39 瀏覽:902
榮成法院王 發布:2024-11-20 11:38:27 瀏覽:759
法律援助經濟困難 發布:2024-11-20 10:58:15 瀏覽:889
基層法律服務所變更流程圖 發布:2024-11-20 10:33:50 瀏覽:444
婚姻法2018年2月新規定 發布:2024-11-20 10:15:30 瀏覽:580
交通協議書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20 10:04:34 瀏覽: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