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可以教嗎

道德可以教嗎

發布時間: 2022-03-08 07:30:50

道德是否可教

道德觀念道德意識是在社會環境中養成的,教育和教化發揮著重要作用,發揮著引領作用,道德是可教 的。

❷ 如何理解道德是「可教」的

這個問題要用數學的極限法就很好理解了。
人生來可以說「沒有道德」,
到經過後天學習才出現了「道德問題」。
因此,道德是可教的。

❸ 你認為思想道德是可以「教」出來的嗎如果是則應該如何向學生教授商業道德

我們說教化,就是通過教育,使人慢慢的感化。如果我們把人的大腦當作一個容器,你教給他的東西,只要他能接受,自然就成了他思想意識中的東西啦。其實人後天的思想觀念,不就是通過灌輸的方式而形成的嗎?我們今天頭腦中固有的思想觀念,不也是長時間灌輸的結果嗎?可見教育有多重要。你教給他善的東西,那麼他頭腦中自然裝的就是善的意識,你教給他不善的東西,他頭腦中能產生出善的意識嗎?這不明擺著的嗎?這就是環境改變人的道理。

❹ 道德可教是誰的觀點

「道德可教」是蘇格拉底的觀點。

蘇格拉底認為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教人「怎樣做人」。他認為道德不是天生的,正確的行為基於正確的判斷,錯誤的行為基於錯誤的判斷,所以教人道德就是教人智慧,教人按照正確的判斷做事,智慧就是道德,因此道德是可教的。

蘇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蘇格拉底承認人的差異性,但更強調教育的意義。他認為不論天資聰穎的還是天資愚魯的人都可以通過教育的作用得到改進。並且他指出,越是天資聰穎的人越應該受到教育,否則好的稟賦會使人變得難以駕馭。

蘇格拉底認為那些不能模擬題結果的事情是由神來掌握的,而學習是可以由人的智力來掌握的,所以學習是可能也是必要的。

❺ 怎麼提升道德的可教性

「提升道德的可教性」就是讓人們喜聞樂見、心悅誠服地接受道德教育。
1、增強道德規范的科學性;
2、發揮道德楷模的示範性;
3、利用反面典型的警示性;
4、拓展教育形式的豐富性。

❻ 道德是可教的還是不可教的!

喜歡蘇格拉底,喜歡他那種淡定的意志;喜歡他承認自己「無知」的勇氣;喜歡他牛虻式的精神;當然也喜歡他的那句「德行是不可教的」。
想起這句「德行是不可教的」,是在地震之後社會上漫天飛舞的道德批判的時候,覺得有些自己的想法不得不吐。對「德行是不可教的」這句話有自己的理解:德行是道德和智慧的總稱。一直有這樣一種想法:知識是可以通過教育的手段來傳播的,但智慧是不能的。智慧顯然是凌駕於知識之上,是個人通過對知識的思索形成的一種個人對社會的價值體系。
一個人可以通過教育來獲得知識,但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有自己對社會,生活的考量,顯然每一個人通過思索達到知識升華的智慧都是不一致的,所以智慧顯然是不能形成一種集體體系的,因此,沒有個人能夠站著所謂智慧的高度對個人進行教誨,唯一的例外就是在智慧上對自己的反思。同樣道德是來自於社會倫理建構的社會對個人的一種非強制的規范,而這種規范顯然也是由特定的知識體系演化而來,只是加入了時間的成分,所以道德是一種具有即時性的社會產物。對於個人而言,生命的短暫導致個人是沒有辦法站上道德的高地,因此同樣也沒有個人能夠站著道德的高地對個人進行道德批判,同樣唯一的例外是自己對自己的道德批判。

❼ 道德能訓練嗎

大家都聽說過上樑不正下樑歪這句話吧,在道德方面父母就是孩子最初且是最好的老師。孩子生下來時除了一些遺傳上不可改變的東西以外其他的都可以從過教育形成。
不過我國現在的「德育」課程開的不夠好,或者說過多的強調了政治上因素,忽略了很多人性內心的關懷。

❽ 道德可教嗎

——讀上海圖書館館藏拂塵·老課本有感 在教育理論界,關於道德是否可教的問題,一直存在著兩種不同的看法。贊成者認為,道德就是「教」出來的,君不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五講四美三熱愛」,哪一個孩子不是背著它、唱著它而逐漸成長的。反對者則對此現象深感憂慮,因為道德口號的泛濫早已使幼小的孩童分不清哪是作為一個新中國的兒童所必須從小養成的道德行為和習慣,哪是成人世界才需追求的意識形態和道德思想。持這一觀點的人甚至還認為,現今學校道德教育的政治化和成人化,已使正常的道德教育失去了其應有的魅力,而說教式的道德模式及光教不練的口號式道德觀念,亦使知情分離、意行割裂。 作為一個教育理論工作者,筆者也曾深感困惑。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領域對青少年一代道德品質的培養也不可謂不重視,但遺憾的就是成效甚微。這里固然有社會的因素,如因追逐功利而導致社會風氣每況愈下的問題,但學校內唯知論的盛行,道德教育與道德實踐嚴重脫離的現象則也是造成學生道德素養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道德品質和道德觀念的形成固然不是靠學校老師「教」出來的,它應靠的是學生的內心體驗和潛移默化的道德熏陶和影響;但中小學學生的活動范圍主要在學校,加之他們的身心均處在未定型的成長階段,因而適當的引導及符合兒童身心特點的道德教育顯然還是必須的,所謂「寓教於樂、寓教於各科教學之中」即是學校德育的重要原則之一。問題是如何使枯燥的道德教育不成為單純的道德口號,以及又怎樣使道德理念能有機地融入各科教學,而使其變成學生樂於接受、易於體驗的生動活潑的現實生活?這里的重要一環就是要徹底摒棄成人式的說教,轉而把看似高深的道德理念轉化為中小學生所喜聞樂見,且淺顯易懂的生動範例。 正當人們在為上述這些顯而易見而又明白無誤的道理苦苦尋找實施的途徑和改革的突破口時,一套由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圖書館館藏拂塵·老課本」的書籍忽然展現眼前。如其中《開明國語課本》一套,近七十年前由葉聖陶先生主編的小學國語老課本,讀之竟篇篇言簡意賅、淺顯易懂;尤其是豐子愷先生還為每篇課文都精心配畫,其起到的亦是圖文並茂、寓教於樂的作用。而其更大的意義還在於:它為幼童們的思維創造了無限想像的空間。 最令筆者感到贊賞的是,該書中的每篇課文並無一句口號式的大道理,同時也幾乎找不到一句成人式的說教。但平實無華、娓娓道來的或闡述道德風尚(如「歡迎新朋友」),或訓練道德習慣(如「先生早」),或說明道德規范(如「坐下來吃飯」)的課文內容,卻又幾乎每篇都與孩子的日常生活有關,每課都與孩子的童年世界密切相聯。誠如葉聖陶先生當年在編撰這套教科書時所雲:「給孩子們編寫語文課本,當然要著眼於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因而教材必須符合語文訓練的規律和程序,但這還不夠。小學生既然是兒童,他們的語文課本還必須是兒童文學,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使他們樂於閱讀,從而發展他們多方面的智慧」。葉先生不愧是一位教育大家,他深諳兒童的心理,那就是寓教於樂,寓教於兒童的生活。葉先生的上述話語雖然講的是關於知識的培養,但筆者以為道德的熏陶又何其不是如此。由此回到本文開頭的問題,道德應該是可「教」的,但關鍵是要教得得法、教得入味。如今的一些教科書要麼故弄玄虛、故作深奧;要麼離學生的實際生活遠隔千里、隔靴搔癢。這套老課本,它留給我們的啟示將不僅僅是教科書內容的編排問題,而整個的就是一個如何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童年世界的大問題。(吳遵民)

❾ 道德可以教嗎

道德當然是可以教的,主要就是一些身體力行的影響,還有就是一些基礎性知識的培養,並且要長期進行環境的引導,才可以提高整體的道德素養素質。

❿ 如何理解道德是「可教」的

這個問題要用數學的極限法就很好理解了。 人生來可以說「沒有道德」, 到經過後天學習才出現了「道德問題」。 因此,道德是可教的。

熱點內容
法律援助經濟困難 發布:2024-11-20 10:58:15 瀏覽:889
基層法律服務所變更流程圖 發布:2024-11-20 10:33:50 瀏覽:444
婚姻法2018年2月新規定 發布:2024-11-20 10:15:30 瀏覽:580
交通協議書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20 10:04:34 瀏覽:575
聯邦法院的管轄權 發布:2024-11-20 09:19:04 瀏覽:807
簡述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20 09:01:22 瀏覽:77
偽造處罰單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20 08:45:10 瀏覽:534
法院傳票委託 發布:2024-11-20 08:27:38 瀏覽:88
關於娛樂場所的使用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20 08:17:17 瀏覽:297
農村土地管理條例 發布:2024-11-20 08:03:31 瀏覽: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