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的道德
㈠ 怎樣加強農村的道德教育
一是落實工作責任。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發動全縣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參與到活動中來。各鄉(鎮、街道)具體落實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項教育工作、各項教育活動,加強對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導,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切實做到守土有貴、守土盡責。村級組織把農村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重要任務,精心組織群眾參與各種活動。
二是抓好統籌協調。各級各部門切實加強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統籌指導,充分發揮電視、報紙、網路的作用,加大宣傳力度,形成有利於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濃厚輿論氛圍。鄉、村兩級採取召開群眾會、辦培訓班,開展讀書活動、辦道德講堂、製作宣傳欄、定村規民約、開展文藝活動、培樹先進典型等有效措施,扎實推進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借鑒學習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措施好辦法、好經驗,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到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項活動中。
三是注重有機結合。各級各部門堅持開展農村思想政治教育與農村建設的實際工作、實際問題緊密結合起來,與「新時代農民(市民)講習所」工作結合起來,思想政治教育與其他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檢查、同落實、同考核,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業務工作的始終,防止思想政治教育與實際工作脫節,注重從廣大群眾的所需所想所求出發,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方式,支持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凡是因群眾思想工作做得不認真、不細致,導致業務工作推不走,甚至引發群體性事件的部門,追究部門領導和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四是嚴格督查考核。定期不定期組織督促檢查,年終進行嚴格考核。考核結果作為評價各級領導班子履職盡責的重要依據,作為各級幹部和廣大基層幹部實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各鄉(鎮、街道)、各縣直有關單位對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具體安排,各項教育工作落到實處,各鄉(鎮、街道)每月將工作開展情況報縣委宣傳部。
㈡ 做為一名道德模範給鄉村能帶來什麼好處
作為一名道德模範,給鄉村主要是能夠帶來精神的鼓舞和精神的力量。
㈢ 城市生活與村生活的道德標准有什麼不同
城市也叫城市聚落,是以非農業產業和非農業人口集聚形成的較大居民點。人口較稠密的地區稱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區、工業區和商業區並且具備行政管轄功能。城市的行政管轄功能可能涉及較其本身更廣泛的區域,其中有居民區、街道、醫院、學校、寫字樓、商業賣場、廣場、公園等公共設施。
鄉村是指鄉村地區人類各種形式的居住場所(即村落或鄉村聚落),鄉村一般風景宜人,空氣清新,較適合人群居住,民風淳樸。
城鄉差距:
社會福利差距,經濟包括總GDP、人均GDP和產業結構的差距,受教育情況的差距,當地社會競爭的差距,機遇多少的差距,生活穩定性的差距等等等等。綜合調查顯示,城裡人的幸福指數不及農村人,而且越是發達的地區幸福指數越低。這是一個既奇怪又現實的現象。
區別:在城市生活社會福利較高,就業受教育社會保險方面的待遇較高,收入水平較高,但競爭壓力大,某些城市深受城市病的影響
在農村生活各方面的福利待遇,就業受教育機會和水平相比於城市來說較低,但是大部分鄉村環境質量高於城市,生活較為單一淳樸,發病幾率低
㈣ 鄉村習俗與法律道德的關系
鄉村習俗再大大不過法律,必須以不違反法律為前提,否則肯定會被廢除的
㈤ 如何樹立農村中學生正確的道德品質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中,一方面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學生自身也要逐步適應課堂教學帶來的學習方式的變化,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這里的習慣是指常常接觸某種新的情況而逐漸適應。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在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中逐步養成的,教師只有不斷地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嘗試新的學習方式,並且致力於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才能有效地落實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之化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地表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的應用,好像出自本能,一輩子受用不盡。」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本身就是品德與社會課的課程目標之一。加之教育與課程實施的本身就是學生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在課堂教學這一特定的學生親歷的生活情景中,提高學生適應和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任課教師必需長期關注,一而貫之的。
品德與社會課學生要養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多方面的,根據學科特點,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做的:
一、培養學生對生活觀察的習慣
品德與社會課教學是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的,課堂教學中離不開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只有通過對生活的觀察,才能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也只有通過對生活的觀察,才能擴大學生的生活體驗。,因此品德與社會課要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對生活觀察的學習習慣。
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對生活觀察的學習習慣要引導學生從觀察身邊的生活開始。「留心處處皆學問」,但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觀察角度往往會對身邊的現象「熟視無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從點點滴滴入手,幫助學生學做生活的有心人。
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對生活觀察的學習習慣,首先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細節展開。由於學生的年齡特徵,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往往容易忽視細節。而細微的生活細節正是有實效的道德教育展開的「生長點」。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逐步培養學生不放過生活細節的觀察生活的習慣。
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對生活觀察的學習習慣,還要讓學生學會從多角度觀察生活。觀察總會遵循一定的角度,這樣又容易造成主觀觀察與現實生活的落差,因此,學會從多角度觀察生活、全面地觀察、帶著思考的觀察是良好的對生活觀察習慣的重要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通過交流不斷豐富學生觀察生活的視角。
二、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習慣
信息社會是建立在合作基礎上的,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與他人溝通、交流是信息社會對社會成員的要求。品德與社會課是為了促進學生社會性發展,這種發展必須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得以實現,就如在岸上是教不會游泳一樣。交往離不開合作,這就需要學生養成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品德與社會課程是綜合的活動型課程,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活動成為主體,否則學生個體是無法逐一落實的,只有實現合作的學習才能更好地適應課堂形態的轉變。有研究表明,「合作取向」的學習優於「個人取向」的學習和「競爭取向」的學習。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提供豐富的有利於開展合作學習的學習空間,培養學生養成與他人合作的習慣。
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習慣要鼓勵學生學習與他人交往。獨生子女往往表現出交往能力的缺乏,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更多地提供條件幫助學生建立「有困難,找人幫」的群體意識,讓學生體驗合作的價值。引導學生樂於交往,進而善於交往。
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習慣還要學會傾聽。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常常能以自我為中心,表達自己的意見、想法。但對於他人的意見、觀點則表現出不耐煩,甚至拒絕。因此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發現,經常提醒,逐步幫助學生養成謙虛的傾聽的習慣。
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習慣還要學會一些基本的方法。比如學習小組的合理建構。合作學習的基本形式:逐個操練、爭相發言、共同討論、互幫互學、小組競賽……學生一旦掌握了一些合作學習的基本方法後,他們的合作學習就能有效地展開,反過來又能進一步提高他們合作學習的技能,有助於合作學習習慣的養成。
三、培養學生積極的參與的習慣
參與本身就是一種態度,品德與社會課就是要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積極的參與態度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成為有良好行為習慣的人。課堂教學中我們越來越多的需要學生參與,在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活動進行得是否圓滿,更為重要的是,教師要關注學生良好的參與習慣的養成。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的參與,就要與學生展開「對話」。這里的對話不是教師替代學生思考,更不是教師把自己的思考強加於學生,而是交流,引導學生多問、多想、多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不斷地質疑與反思,體驗與感悟,進而獲得真實的感受。這樣學生參與的習慣將會伴隨著活動的始終。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有一個重要環節即評價,在評價時,教師要注意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參與的程度,這樣有助於學生完成參與活動的全過程。同時,我們也要理解被評價者,使之在充滿人性關懷、同情與理解的氛圍中享受到參與的樂趣。
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日之功;糾正一個不良習慣更不是短時間能辦到的事。好習慣只有在長期反復的教育中才能養成,只要我們老師堅持不懈,我們的學生一定會從細節開始,逐漸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㈥ 農村人的道德底線很低嗎
人是不分什麼高低貴賤的,無論你是農村人還是城裡人,去評價一個人的道德底線,高低不會看他的出身是哪裡?而是這個人也許受過高等的的教育,那麼他就會懂得許多道理,道德底線也許就會很高,但不一定說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出身低微的人,他的道德底線就很低。
但是在他們都懂得學過知識的情況下,他們的道德底線是決定於一個人的本性的,並不是出身
㈦ 農村思想道德建設的實例
泌陽縣:大力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
道德規范進萬家 中國·駐馬店網( 2005-6-9 8:43:17)
來源:泌陽宣
近年來,農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他們的精神面貌和整個農村社會風尚較改革開放前已經發生了可喜變化。但是,廣大農村仍然存在著不孝敬老人,不贍養老人等不良現象。為此泌陽縣採取多種形式大力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提高群眾講道德、講文明、講科學的思想素質,為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加強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構建文化網路體系。做到縣城有圖書文化館,鄉鎮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定期舉辦「送科技下鄉」活動,舉辦各類養殖、栽培等科技培訓,引導農民走科技致富之路。農閑時節舉辦群眾拔河比賽,燈彩表演等群眾性活動以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組織舞龍隊、龍舟隊、秧歌隊、老年人文藝隊、說唱隊等群眾文藝團體100餘個,編排喜聞樂見的節目,進村入戶演出,用寓教於樂的方法宣傳黨的富農政策,對群眾進行道德教育。 並制定通俗易懂、操作性強的村規民約、村民守則,引導廣大農民崇尚健康向上、科學文明生活方式。開展「遵紀守法光榮戶」五好文明家庭」、「科技示範戶」等創建活動,樹立典型,做到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目前,全縣「遵紀守法光榮戶」達5萬戶,農業科技示範戶3000餘戶、「五好文明家庭」3萬戶。
㈧ 鄉村旅遊講解員應該具備怎樣的道德素質
道德素質就是整個人一定要非常的有文化,有內涵,要用最好的語言把我們最美的鄉村介紹給別人。
㈨ 農村思想道德建設的介紹
農村思想道德建設是指在農村思想領域進行觀念更新,消除小農思想、封建殘余和回舊風陋習,使農答民理解、掌握黨的方針、政策,團結奮斗,充分發揮生產和建設的積極性,為農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提供動力的道德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