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衛生法立法宗旨
1. 精神衛生法草案誰去修改一下今天法辦徵集修改個案
隨著《精神衛生法》草案的公開,相應意見和建議爭議也逐漸升溫。
「在防止所謂的『被精神病』的同時,要注意公眾的權益,因為精神障礙者經常會出現侵害他人的行為。」 北京大學第六人民醫院副院長唐宏宇稱。
「但在非自願住院治療上,一定要釐清范圍和程序,否則所謂『病人』很可能是創造出來的。」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副教授劉瑞爽表示。
6月18日,在《中國醫院院長》組織召開的《精神衛生法(草案)》法制建設研討會上,精神病學家和法律界、人文學者就立法宗旨及具體細節展開了激烈爭論。
在「被精神病」案例不斷引發爭議之際,《精神衛生法(草案)》於6月10日公開徵求意見。
這份醞釀26年未出的法規,能否解決困擾多年的問題,引發了爭議。如能否達到規范精神障礙治療,包括「被精神病」等社會問題?診斷是醫療前置,還是司法前置更好?監護人順序如何釐定?
前置程序是司法還是醫療?
草案「剛性」內容,集中在第三章「精神障礙的診斷和治療」的26個條文中。起始的第二十一和二十二條,規定了開展精神診療的條件和應當遵循的原則。
「從這兩個條文的規定中可以看到,我們的立法仍將精神障礙的診治歸於醫學范疇。」作為從1999年起就一直參與精神衛生法論證和編制的唐宏宇如是理解。
唐宏宇所謂的醫學前置是指,「精神障礙」的診斷,應由「醫療」部門給出。這也是醫學家和法學界反復爭議的內容之一。因為,在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精神障礙的診療被納入了社會或司法范疇。尤其是美國,美國一些州的法律當中規定了精神障礙診療的司法前置程序,即是否入院治療必須要通過法庭裁決。
司法前置的「好處」是,對「非自願住院醫療」有了一道司法程序護欄。但從中國立法者看來,司法前置不符合中國國情。
「如果我們要採納這種法律前置程序,還有考慮到目前司法機關是否能夠承受這么多的工作量。」中南大學湘雅二院精神衛生研究所副所長郝偉表示。
除了中國司法體系的資源配置還不成熟,單就司法前置本身而言,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如在司法前置的程序中,美國有「危險性標准」,即針對非自願醫療的標准設定為「已經或馬上將要發生對自身或他人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下,法院才能裁定醫院收治精神病患者。
「但近些年關於危害標準的問題,歐美國家出現了一些爭議,甚至還引起了公眾比較強烈的反應。」唐宏宇表示,原因是這一前置程序導致了對真正精神病患者診療的延誤。
盡管唐宏宇如是理解醫學前置的內涵,但令他困惑的是,草案第二十七條與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有存在矛盾。
「『不能辨認和不能控制』是法官的事,傷害自身是公安的事,但又把診斷治療賦予了醫學的定義。」唐認為,必須把這些釐清,否則在實踐中仍會出現混亂。
誰有資格送人到精神病院?
由於和身體患病不一樣,「精神障礙」患者經常出現不承認得病,不願意治療的情況,一般會由監護人或某些組織「送到」醫院,而誰有這樣的權利,成為精神衛生法立法的焦點。
按目前草案內容看,送到精神病院的權利按照不同的情形交到了不同的人手中。
草案第二十四條規定,疑似精神病患者的監護人、近親屬,沒有監護人或近親屬的,則是民政部門可以將其送到醫療機構進行精神障礙診治。草案二十六條則規定,危害公共安全或者擾亂公共秩序的情況下,公安機關可以制止其行為,並送至醫療機構進行診療。
二十七條規定,精神障礙的住院治療由患者自主決定。只有精神障礙患者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且有傷害自身、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擾亂公共秩序危險的,才能對患者實施非自願住院醫療。
「對此,以前立法時也討論了很多。這次明確用『危害層次』來界定不同的主體,是一個突破。」唐宏宇稱。
但有學者提出了自己的擔憂與質疑。
「實踐中,如何定義『擾亂公共秩序』?」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副教授劉瑞爽表示,這個詞的含義太過寬泛,如果沒有明確的含義,其實就意味每個人都面臨著「風險」。
「如果一個人被配偶送到醫院,但其父母堅稱自己的孩子沒病,非要領走,怎麼辦?」《精神衛生法》專家組成員、北京市陳志華律師事務所律師陳志華,把「監護人的順序」問題拋給了唐宏宇。而這也是醫療機構經常會面臨指責,甚至訴訟的地方。
2. 《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禁毒法》的立法宗旨
《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的立法宗旨是為了預防和懲治毒品違法犯罪行為,保護公民身心健康,維護社會秩序。
《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
第一條為了預防和懲治毒品違法犯罪行為,保護公民身心健康,維護社會秩序,制定本法。
3. 《工會法》的立法宗旨是什麼
《工會法》的來立法宗旨有三點:1、保源障工會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2、確定工會的權利與義務;3、發揮工會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的作用。
法條鏈接:〈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第一條
為保障工會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確定工會的權利與義務,發揮工會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的作用,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4. 屬於衛生法律的有哪些
衛生法律法規主要包括:
1.
有關醫護人員的法律法規:如執業醫師法、護士條例等。
2.
有關醫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如葯品管理法、中醫葯條例等。
3.
有關精神衛生方面的法律法規:如精神衛生法等。
4.
有關醫療和疾病控制的法律法規:如傳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條例等。
5.
有關醫療糾紛處理的法律法規:如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侵權責任法等。
5. 《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宗旨和立法目的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目的是為了維護道路交通秩序,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保護人身安全,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財產安全及其他合法權益,提高通行效率,而制定的。
總則
第一條為了維護道路交通秩序,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保護人身安全,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財產安全及其他合法權益,提高通行效率,制定本法。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車輛駕駛人、行人、乘車人以及與道路交通活動有關的單位和個人,都應當遵守本法。
第三條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應當遵循依法管理、方便群眾的原則,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暢通。
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適應。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適應道路交通發展的需要,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政策,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劃,並組織實施。
第五條國務院公安部門負責全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交通、建設管理部門依據各自職責,負責有關的道路交通工作。
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經常進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識。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及其交通警察執行職務時,應當加強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宣傳,並模範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
機關、部隊、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其他組織,應當對本單位的人員進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納入法制教育的內容。
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有關單位,有進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義務。
第七條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應當加強科學研究,推廣、使用先進的管理方法、技術、設備。
6. 《消防法》的立法宗旨是什麼
《消防法》的立法宗旨是:
一、預防和減少火災危害。
「火災」,是指在時間或空間上失去控制的燃燒所造成的災害。在各種災害中,火災是最經常、最普遍地威脅公眾安全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災害之一。人類能夠對火進行利用和控制,是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火,給人類帶來文明進步、光明和溫暖。但是,失去控制的火,就會給人類造成災難。所以說人類使用火的歷史與同火災作斗爭的歷史是相伴相生的,人們在用火的同時,不斷總結火災發生的規律,盡可能地減少火災及其對人類造成的危害。對於火災,在我國古代,人們就總結出「防為上,救次之,戒為下」的經驗。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在社會財富日益增多的同時,導致發生火災的危險性也在增多,火災的危害性也越來越大。據統計,我國70年代火災年平均損失不到2.5億元,80年代火災年平均損失不到3.2億元。進入90年代,特別是1993年以來,火災造成的直接財產損失上升到年均十幾億元,年均死亡2000多人。實踐證明,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就越來越突出。「預防火災和減少火災的危害」是對消防立法意義的總體概括,包括了兩層含義:一是做好預防火災的各項工作,防止發生火災;二是火災絕對不發生是不可能的,而一旦發生火災,就應當及時、有效地進行撲救,減少火災的危害。
二、保護公民人身、公共財產和公民財產的安全,維護公共安全。
「公民人身」安全,是指公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公共財產」,是指屬於國家的、集體的財產。「公民財產」,即公民的個人財產,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儲蓄、生活用品、文物、圖書資料、林木、牲畜等等。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是受火災直接危害的兩個方面,甚至會造成無法彌補和不可估量的損失。
三、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我國憲法確定的今後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國家的根本任務。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正確方針、路線的指引下,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國家日益繁榮昌盛,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與此同時,隨著經濟和社會的迅速發展,各種新項目、新材料、新工藝的大量開發和應用,用火、用電、用氣范圍的日益擴大,導致可能發生火災的因素越來越多。特別是近幾年來,一些惡性火災時有發生,造成人員傷亡慘重、財產損失巨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所以,消防工作直接關繫到經濟建設能否順利進行,是一項關系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安全保障工作,必須大力加強,才能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7.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的立法宗旨是什麼
1、預來防和減少突發事件的發生
2、控制自、減輕和消除突發事件引起的嚴重社會危害
3、規范突發事件應對活動
4、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的立法宗旨是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的發生、控制、減輕和消除突發事件引起的嚴重社會危害、規范突發事件應對活動、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為了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的發生,控制、減輕和消除突發事件引起的嚴重社會危害,規范突發事件應對活動,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環境安全和社會秩序,制定本法。
(7)精神衛生法立法宗旨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第五條: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預防與應急相結合的原則。國家建立重大突發事件風險評估體系,對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進行綜合性評估,減少重大突發事件的發生,最大限度地減輕重大突發事件的影響。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第六條:國家建立有效的社會動員機制,增強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範風險的意識,提高全社會的避險救助能力。
8. 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立法宗旨是什麼
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條對立法宗旨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主要包括3個方面的內容:
1.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未成年人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猶如成長時期的幼苗,其身心發育正處在由不成熟向成熟過渡,從未成年向成年過渡的時期。在這一時期,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是非觀、價值觀等思想體系正處在形成過程中,極不完善。並且在這一時期,未成年人對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極為強烈,同時又極易受到各種各樣的不良的物質因素和精神因素的侵襲。因此,非常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和國家在各個方面給予他們的特別的關心、愛護,特別的引導和幫助。從近年來未成年人的保護工作的實踐來看,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保護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並且未成年人在其成長的過程中需要的保護是多種多樣的,不可能用一部法律解決所有的問題,而且從目前來講,對未成年人實施全面的保護尚不具備充分的物質條件。所以《未成年人保護法》把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列為首要的、第一位的宗旨來規定是極為必要的。
2.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未成年人由於身心發育程度所限,多數不具備其自身成長發展所必需的自我生存和自我保護能力。對於國家法律賦予他們的各種權益,他們當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只具有權利能力,而不具備行為能力,即使是某些年齡稍大的未成年人具備了一定的行為能力,這種行為能力也必須與他的年齡相適應並且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和影響。這說明他們還不能完全依靠自己的意志和行為來實現和保護自身的權益。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實現和保護,大多是依靠其監護人、法定代理人或指定代理人完成的。這就使得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極易受到侵害。當然,我們不否認大多數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法定代理人或指定代理人是能夠認真地保護其監護對象或者代理對象的合法權益的。但我們在現實中也看到,近年來社會上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事件時有發生,如迫使其子女輟學、體罰學生、虐待子女、棄嬰、僱用童工以及拐賣兒童現象大量存在。所以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是《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另一個重要的立法宗旨。
3.促進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的全面發展,把他們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
從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來講,約占我國人口1/3的未成年人中,代表著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能否健康地成長直接關繫到國家的興衰,關繫到我國社會主義事業能否後繼有人,關繫到中華民族能否長久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特別是國際上的敵對勢力對社會主義國家的和平演變的現實危險性,他們的具體目標寄託在社會主義國家的第三代、第四代身上,這對我們未成年人保護和培養工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目前帝國主義國家的和平演變不僅依然如故,而且在不少的國家已經成為現實。我們必須從保證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事業的後繼有人的高度來認識和對待未成年人的保護問題,從反和平演變的高度來認識和對待這個問題。因此《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根本宗旨還在於對未成年人的培養、教育,促使他們成為四有新人和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
9. 人民警察法立法宗旨是什麼
保障人民警察依法行使職權、保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順利進行、提內高人民警察的素質、保容護公民的合法權益。
為了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治安秩序,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加強人民警察的隊伍建設,從嚴治警,提高人民警察的素質,保障人民警察依法行使職權,保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9)精神衛生法立法宗旨擴展閱讀:
人民警察必須依靠人民的支持,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聯系,傾聽人民的意見和建議,接受人民的監督,維護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因履行職責的緊急需要、經出示相應證件,可以優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遇交通阻礙時,優先通行。
公安機關因偵查犯罪的需要,必要時,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優先使用機關、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和個人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場地和建築物,用後應當及時歸還,並支付適當費用;造成損失的,應當賠償。
10. 傳染病防治法的立法宗旨。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立法宗旨: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保障人體健康和公共衛生,制定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