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美國公司立法競爭

美國公司立法競爭

發布時間: 2022-03-08 14:06:19

⑴ 美國派克公司競爭策略的失誤在哪裡

通過分析案例,我 們認為派克鋼筆全球一體化戰略失敗的主要原因在於,他們這一戰略忽視了各地細分市場的消費差異,忽略了地方宣傳的靈活性,在全球性銷售運動中要求一切都應有「統一模樣、統一聲響」,所有計劃都由總部制定,每一項同銷售有關的工作都要標准化,沒有根據各地市場的不同在實施一體化戰略的時候進行本土化改造,從而造成了他們的失敗。
從案例中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啟示:在市場營銷中,充分研究細分市場的特點,對公司統一戰略根據細分市場的特點進行本土化改造是非常必要的。特別是對跨國公司的經營顯得尤其重要,因為各國的跨文化差異是很大的。
美國營銷大師勞特明所創的4C理論指出,企業的產品定位和銷售應以消費者為導向,即市場營銷活動的初衷應是研究消費者的需求和欲求,考慮如何與消費者進行最好的溝通;企業產品的定位本身和顧客的認可。派克以不變的策略和定位去對待不同國家的市場顯然是有悖於此原理的。
市場營銷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參與營銷活動的人共同「協奏」,而派克的子公司和分銷商這兩個最貼近市場的成員都不同意總公司的營銷策略,派克全球化試驗怎能不失敗!
對市場分析的錯誤,或者說並沒有真正理解全球市場。盡管從八十年代開始,全球化浪潮就已展現苗頭,但是全球各地的市場仍然存在巨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並不是表面的使用書寫工具方面的差異,更多的是一種文化的差異。派克公司試圖用一種形象、一種聲音來重塑品牌形象,恰恰忽視了,世界各地因文化的差異,絕對不會對某種形象產生共同的認同。更何況全球各地消費者在使用習慣方面還未得到統一,不象今天的消費者對mp3、 mp4的使用一樣具有廣泛的共性。所以派克的這種無差異營銷的策略註定不能獲得成功。
習慣可以慢慢改變,但文化的融合卻可能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這一點,任何一家公司都無能為力,只能是適應這種環境因素的變化規律。
派克公司全球一體化戰略的失敗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它的生產出了問題,質量品質下降,徹底破壞了它固有高品質與高端產品的形象,這可能使它在它原有的市場上失去消費者的信任,從而給公司帶來災難。這對我們產生一個重要的啟示:即任何營銷戰略都必須建立在產品品質可靠的基礎上。

⑵ 美國競爭法的發展歷史。。鏈接就可以。。。在線等。。急···

南北戰爭前後,美國出現了經濟史上稱為產業革命的過程。產業革命產生的各種技術成果、社會成果,迅速地推進了經濟發展,使美國從一個農業國轉變為世界領先的工業國。產業革命『尤其是其中的交通運輸技術和通迅發展促進了美國統一的國內市場形成。不僅加劇了競爭,也使國內經濟危機的爆發頻繁起來。為了追逐利潤並在競爭中取勝,在經濟危機中生存,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和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美國接連出現了不同尋常的工業集中化。從最初的普爾形式到托拉斯協定,進而到復雜的聯合、合並(如控股公司),各種形式產生的工業集中把美國從自由競爭階段推向壟斷階段。在廣義上泛指各種大企業聯合的托拉斯,由於其形成的市場勢力和採用的競爭手段,一方面侵害了農民和工人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殘酷無情地擠垮了大量同業中的中小企業。對此,以美國西部的農民為中心,掀起了全國范圍的反托拉斯運動。迫於公眾壓力,美國國會接受了參議員謝爾曼的提案,l892年制定了《反對不法限制和壟斷,保護交易和通商的法律》,即所謂的《謝爾曼法》,並於1903年在司法部內設立了獨立的反托拉斯司。但由於該法規定的模糊性,政府和法院的消極態度,使《謝爾曼法》在初期的適用成為一紙空文,美國許多大工業托拉斯實際上正是在該法頒布以後發展起來的。在社會輿論的強大壓力下,為了彌補《謝爾曼法》的缺陷,1914年又頒布了《克萊頓法》和《聯邦貿易委員會法》。《克萊頓法》明確並增加了反托拉斯的規定,《聯邦貿易委員會法》則規定了不正當競爭為非法,設立聯邦貿易委員會來執行反托拉斯法。這兩項法律通過後,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和二十年代的繁榮,反托拉斯法在當時並未得到執行,一直到三十年代羅斯福新政時,在美國最高法院宣布促進壟斷和管理經濟的全國工業復興法違憲之後,政府才轉變態度,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的反托拉斯運動,1936年國會通過了《魯濱遜—帕特曼法》,擴大了《克萊頓法》列舉的不正當競爭的范圍。從此,美國反托拉斯法開始積極地執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更加緊了反托拉斯法的實施,1950年國會又通過了《賽勒-凱孚維爾法》,規定一家公司握有另一家公司的資產時,只要產生減弱競爭的影響,即視為非法,更加嚴格了反托拉斯的規定。隨著美國反壟斷法的發展,反壟斷法逐漸被確立為「經濟自由憲章」的地位。

簡單總結美國競爭法的歷史曲線,經歷了一種從建立反壟斷法-不積極執行-積極執行、確立反壟斷法為基本法律的地位的過程。美國競爭法以反壟斷論為中心的發展,是領先實現現代比的國家中競爭法的典型。在這里,競爭法的發展,是以美國發達的經濟水平和深厚的經濟實力為大背景的。

⑶ 為什麼美國等國要制定反壟斷法,壟斷的程度不是越高越好嗎

為什麼要出台《反壟斷法》?很多人對此依然抱有不解情緒,一些學者和媒體甚至也在說,《反壟斷法》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更有極端者認為「《反壟斷法》扭曲市場競爭,世上就不可能存在『完全競爭』」。還有一些人認為,反壟斷是市場經濟充分發育後的任務,而中國企業的規模還普遍偏小,因此應鼓勵企業集中,而不是要反壟斷。上述的各種認識,都是對反壟斷法認識不到位或者存在誤解所致。

《反壟斷法》素有「自由企業的大憲章」和「經濟憲法」之稱,其主要任務是確保市場競爭的自由和公平。在西方國家,反壟斷法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在沒有《反壟斷法》時的美國:一方面是大企業、大財團和大商人等經濟組織在社會上迅速崛起;另一方面是農民、小市民、小企業主飽受大公司、大企業的價格訛詐和盤剝,慘淡經營。經濟組織無限制的膨脹和集中起來的巨大的經濟權力使社會民眾與政府感到惶恐和焦慮,經濟權力的過度集中甚至威脅到政治民主,在這樣的情況下,出台一部限制企業規模的法律就成為必然選擇。可見,《反壟斷法》不僅關乎企業競爭,還關乎一國的百姓生計和政治穩定。

當然,各國的《反壟斷法》都要根據自身的國情來「量身訂造」。與西方國家不同的是,我國的壟斷企業中除了傳統意義上的那種外,大量的壟斷是行政壟斷,即承襲計劃經濟時代而來的國家壟斷行業及企業。由此產生的濫用行政權力以限制競爭,實現壟斷利益的現象目前依然嚴重。當壟斷者獲得壟斷利益時,消費者也就為之付出了犧牲,如今的石油、電力、通訊等行業,雖然經過拆分,但依然具有很強的壟斷性質,需要進一步打破,這正是廣大國民對於《反壟斷法》的期待所在。而隨著下一步中央企業改革的深入,企業兼並和並購規模都是空前的,怎麼防止新的壟斷,設置什麼樣的兼並標准,是《反壟斷法》必須謹慎解決的。

我們對於《反壟斷法》的期待,另一個重要理由是,個人創業的自由將受到保護。壟斷企業不得以自己的壟斷地位排擠小企業和新生企業。這就保障了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權。這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加里·貝克所說的:「控制壟斷的更有效的辦法是鼓勵競爭者進入行業,包括國外的競爭者。」 在一個國家的某一階段內,中小企業的產生數量和活躍度本身就是經濟活力的表徵。我們培養民族品牌,要從愛護和保護中小企業做起,《反壟斷法》將是一個有力武器。(

⑷ 為什麼美國的反壟斷法可以通過

可以理解為一種保險調節。 美國總統肯尼迪說過「如果自由社會不能幫助眾多的窮人,就不能保全少數富人。」《反壟斷法》主要任務是確保市場競爭的自由和公平。在沒有《反壟斷法》時的美國:一方面是大企業、大財團和大商人等經濟組織在社會上迅速崛起;另一方面是農民、小市民、小企業主飽受大公司、大企業的價格訛詐和盤剝,慘淡經營。經濟組織無限制的膨脹和集中起來的巨大的經濟權力使社會民眾與政府感到惶恐和焦慮,經濟權力的過度集中甚至威脅到政治民主,在這樣的情況下,出台一部限制企業規模的法律就成為必然選擇。可見,《反壟斷法》不僅關乎企業競爭,還關乎一國的百姓生計和政治穩定。同理舉個例子,如巴菲特等120位美國富豪反對取消遺產稅,也是出於此目的。

⑸ 各國公司法發展情況

一.美國的公司立法
1.美國各州的公司法
按照美國憲法規定,有關公司的立法屬於各州的許可權范圍,所以各州各自分別立法,每個州都有自己的公司法,而沒有聯邦統一的公司法。美國的公司法以成文法為主,成文法又以州法為主。當然,美國各州以及聯邦法院在解釋成文法的過程中,又分別積累了大量的案例,形成了各州及聯邦法院的"案例法"。
現在美國各州有關公司的立法雖然不完全統一,但差別不是很大。由於特拉華州公司法(Delaware Corporate Law)規定比較靈活,設立程序簡單方便,很多州外的公司以及外國的公司往往選用該州的公司法登記注冊。據統計,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中有1/3以上是在特拉華州注冊的,所以該州享有美國的"公司天堂"的美譽,其立法機構和最高法院也就成為了美國現代公司法的主要來源和權威。現在,紐約州的最高法院和州公司法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2.聯邦公司成文法
美國聯邦沒有統一的公司法,而只是由國會通過的有關公司的成文法,主要是兩個方面:
一是反托拉斯法和反不公平競爭法。托拉斯(trust)原意是指信託,通俗地說,信託就是將財產交給別人代管。19世紀末,信託被一些大財團用來作為實行壟斷的工具。例如,1879年,洛克非勒成立的"標准石油"(standard oil)公司,為了擠垮競爭對手,用各種手段把美國90%的煉油實施集中於一個由9個受託人組成的信託,形成了美國石油工業的托拉斯。各種大企業聯合的托拉斯,由於其形成的市場勢力和採用的競爭手段,一方面侵害了農民和工人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殘酷無情地擠垮了大量同業中的中小企業。對此,以美國西部的農民為中心,掀起了全國范圍的反托拉斯運動。迫於公眾壓力,美國國會接受了參議員謝爾曼的提案,l890年制定了《反對不法限制和壟斷,保護交易和通商的法律》,即所謂的《謝爾曼法》,並於1903年在司法部內設立了獨立的反托拉斯司。但由於該法規定的模糊性,政府和法院的消極態度,使《謝爾曼法》在初期的適用成為一紙空文,美國許多大工業托拉斯實際上正是在該法頒布以後發展起來的。 在社會輿論的強大壓力下,為了彌補《謝爾曼法》的缺陷,1914年又頒布了《克萊頓法》和《聯邦貿易委員會法》。《克萊頓法》明確並增加了反托拉斯的規定,《聯邦貿易委員會法》則規定了不正當競爭為非法,設立聯邦貿易委員會來執行反托拉斯法。這兩項法律通過後,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和二十年代經濟一度的繁榮,反托拉斯法在當時並未得到執行,一直到三十年代羅斯福新政時,在美國最高法院宣布促進壟斷和管理經濟的全國工業復興法違憲之後,政府才轉變態度,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的反托拉斯運動。
二是證券發行和交易法。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危機造成許多公司和金融機構倒閉,導致美國金融和證券市場陷入混亂。為了整頓股票市場,美國聯邦政府通過了"1933年證券法"和"1934年證券交易法"。

3.示範商業公司法(model business corporation act)
為了使各州相同對象的立法能夠統一,美國的一些法律機構擬訂了相關方面的示範法供各州議會參考。如果有若干州採用,就改為統一法,如統一商法典、統一合夥法等。美國全國律師委員會1950年起草,並於1984年修訂了美國《示範商業公司法》(下稱《示範公司法》),它本身沒有法律約束力,但它對各州《公司法》的制定影響很大。
二.英國的公司法
英國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最早的國家,也是股份公司出現最早的國家之一。1600年成立的英國東印度公司就是股份公司的典型代表。英國的公司法主要採取了成文法的形式,同時輔之以判例原則。英國最早的公司立法可以追溯到1835年頒布的《貿易公司法)(The Trading companies Act of 1835);1844年英國頒布了《合股公司法}(The Joint stock companies Act 1844);1855年為了刺激私人投資,制定了《有限責任法》(The Limited Liability Act 1855)。1862年英國又制定了新《公司法》(The company Act),1908年制定了統一的《公司法)。英國的公司法經常修改,新公司法通過後,原有的公司法就失效了。英國最有影響的是1948年頒布的《公司法》,1961年、1967年、1970年、1976年和1980年分別通過了對1948年公司法的修正案,1989年又對公司法作了最新的修改。
此外,1963年頒布的《股份轉讓法》、1958年通過的《防止欺詐(投資)法)、1949年頒布的《公司清理規則》以及其他法律中有關公司的規定。1890年通過的《合夥法》和 1907年通過的《有限合夥法》主要是調整普通合夥和有限合夥,即大陸法系國家公司法調整的無限公司和兩合公司。
英國公司法的特點之一是英國公司法主要調整有限責任公司與股份有限公司,調整的范圍較廣泛包括證券及破產等內容;特點之二是比較靈活、自由。英國的公司法沒有規定公司資本的最低限額,沒有規定法定公積金制度等;特點之三是具有多邊性,公司法隨著經濟的發展需要而不斷修改,特別是現在進一步修改而與歐盟大陸法系國家的公司制度相統一。
三.法國的公司法
法國1807年的商法典第一編第三章設有關於公司的規定,其中分為人的公司和物的公司。後者因經濟發展的影響而作了較多的修改,並頒布了單行法作為補充。最重要的是1866年公司立法,對股份有限公司的法規大幅修改。1966年戴高樂執政時,法國從新制定了一部全面規定各種公司形式的完整的、統一的公司法,即《商事公司法》。
四.德國的公司法
德國是民商分立制的國家,關於商事組織的規范分別集中《德國民法典》和《德國商法典》中。民法中調整的是社團和合夥的標准模式;商法中調整的是民事合夥的變體,即普通商事合夥(無限公司)、有限合夥(兩合公司)、隱名合夥(隱名公司)、股份公司和股份兩合公司。繼1892年德國頒布了有限責任公司單行法後,商法典中的股份有限公司和股份兩合公司的內容也從商法中分離出來,頒布了《股份及股份兩合公司法》(下稱《股份公司法》)。
五.日本的公司法
在企業組織形式上,日本主要是公司制。公司主要有四種類型:股份有限公司、無限公司、兩合公司、有限責任公司。日本稱股份有限公司為株式會社,把有限責任公司稱為有限會社。關於公司的組織和活動的法律規范最重要的《商法》第2編。戰後,日本受美國的影響,對商法公司篇及有限公司法作了多次修改。但是日本既沒有像法國那樣將公司法從商法分離出來,也沒有像德國那樣將股份法從商法中分離出來,而拘泥於商法的體系與條文,所以商法公司篇的條數和內容都比較凌亂。此外,日本還公布實施了《有限公司法》、《商法特例法》、《商業登記法》、《附擔保公司債信託法》、《公司更生法》等。
六.我國的公司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於1993年12月29日八屆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並於1994年7月1日正式施行。這標志我國企業立法體系打破舊體制下按所有制和行業立法的傳統模式,注重市場經濟發展中所有制主體多元化的現實,借鑒國際規范,建立起按企業的組織形式和法律形態立法的新體系。
《公司法》共有十一章230條條文,分別是第一章總則,第二章有限責任公司的設立和組織機構,第三章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和組織機構,第四章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發行和轉讓,第五章公司債券,第六章公司財務、會計,第七章公司合並、分立,第八章公司破產、解散和清算,第九章外國公司的分支機構,第十章法律責任,第十一章附則。在公司法中有限責任公司與股份有限公司兩種公司分別規范,實際上其中較多條款是重復的。本教材中沒有分開討論兩種公司的形式。
《公司法》從法律上確立了我國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框架,明確產權界定,強調公司經營自主,企業擺脫政府行政部門的干預,國家只對企業進行宏觀調控和監督。該法還明確規定公司內部建立責任、權力分明的激勵和約束相結合的機制,即建立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監事會這種現代公司治理結構;另外還有關於發行股票和公司債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的、公司解散和結算等規定。其中也有根據我國長期以來國有企業佔主導地位而制定的國有獨資有限責任公司的特別規定。
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形成,《公司法》的部分條款已不能適應新的情況。1999年12月25日召開的九屆人大十三次會議對《公司法》進行了第一次修改,但由於當時條件所限,僅是局部微調。這次修改主要涉及兩個方面:增加了國有獨資公司設立監事會的規定;增加了支持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近來,《公司法》的進一步修改正在醞釀之中。

⑹ 反壟斷法和托拉斯巨頭之爭,美國政府怎樣拆解了壟斷企業

對於美國企業來說,最擔心觸碰到的紅線是什麼?那毫無疑問絕對是反托拉斯法。在三十多年前,英特爾幾乎獨佔了晶元市場的時候,英特爾的高層反而擔心要觸發反托拉斯法的調查,最終決定將相關專利授權給了AMD,養活了一個對手才逃過一劫。

而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紀,也幾乎沒有任何一家美國互聯網公司可以算得上“壟斷”,就算真的快壟斷市場了,還得學著英特爾扶持個同領域對手才行。

為什麼美國企業那麼擔心反壟斷法的調查呢?因為美國的反壟斷法要麼不出手,但只要發起調查了,基本上距離企業被拆分的命運就不遠了,沒有任何一個美國企業敢試探反壟斷法的紅線。

美國政府是如何擁有拆分托拉斯巨頭的權力的?接下來我們來聊聊美國政府和托拉斯企業間的斗爭。

1,托拉斯巨頭的成長

十九世紀的世界屬於歐洲,但當進入二十世紀後,這就是屬於美國的世紀。在經過南北戰爭、西進運動後,美國進入了資本的快速發展時期,而後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中,美國成為趕超了整個歐洲,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

工業和資本的發展,讓美國快速的富裕了起來。但吃到了美國經濟發展紅利最大蛋糕的,不是普通的美國工人或廣大的中產階級,而是占據美國頂層的一小撮人。

美國高速發展的經濟紅利,並沒有惠及到普通的老百姓,但反倒是高漲的物價倒是普及到了社會每個階層。

以世界上第一個,乃至人類史上第一個壟斷集團——標准石油公司為例。標准石油掌控了全美國超過80%的石油開發到運輸,當時的標准石油集團的掌門人可以驕傲的說一句,美國賣出的八盞油燈中有七盞是來自標准石油。

最終這種非法搶占市場的行為觸怒了美國政府,AT&T通訊公司觸發了反壟斷調查,最終到了1982年這個壟斷了接近整個美國通訊市場的巨頭,也難逃被拆解的命運。

但需要注意的是,美國政府對於反托拉斯法的定義同樣有著一套“雙標”的定義。

當像AT&T通訊公司以及標准石油這類以非法的形式壟斷了整個市場,幾乎沒有給民眾半點選擇,並且妨礙社會發展的托拉斯公司,對付它們的從來都是反托拉斯的鐵拳。但像波音公司這種能和歐洲的空客公司形成良性競爭,能推進相關產業進步的公司甚至會加以鼓勵。

像波音和麥道的並購案,如果按照美國反托拉斯法的標准,不僅應該阻止還應該拆解波音公司才對。但你意想不到的是,美國政府為了推進相關產業的發展,提升和歐洲空客的競爭力,反而在其中促成了波音和麥道的並購案,奠定了波音公司的壟斷基礎。

從這個角度來看,就算是反托拉斯法美國也有著兩套標准,如果能促進行業發展提升美國整體競爭力的,不僅不會阻止反而會暗中促成。但類似標准石油這種,想要躺著賺錢的托拉斯企業,則逃避不了反托拉斯法的制裁。但無論如何,在反托拉斯壟斷的道路上,美國應該是世界上做的最好的一個了。

⑺ 美國公司稅將從35%調整到20%,這種做法對世界各國會產生什麼影響

美國公司稅將從35%調整到20%,這種做法對世界各國會產生影響,對於不同的國家的影響自然程度也是不一樣的,美國減稅後,相比於其他國家,美國將具有巨大的優勢,會吸引全世界的公司進入美國,這會讓其他國家的競爭力越來越弱。


美國減稅對歐洲和日本影響可能相當小一點,因為他們以高端製造業為主,創新能力強,盈利能力強,也需要各自的國家提供人才,所以不會為了減稅而搬遷,難受的是一些低端製造業國家,這里所說的低端是指單純從事加工製造而不是創新,減稅對他們有巨大的吸引力,企業搬遷後,會導致大量的員工失業。

美國減稅,自然是考慮美國的利益來的,只會有利於他自己的國家而不利於其他國家的發展。

⑻ 美國<<反托拉斯法>>任何限制大財團的

1914年的克萊頓法和聯邦貿易委員會為了加強謝爾曼法和澄清「合理的准則」,制定了兩個法案,1914年的克萊頓法禁止許多非常特殊的活動。首先,它認為附帶條件的合同是非法的,這樣一種合同限定消費者必須購買一種產品才能得到另一種產品。其次,它限制「本質上削弱競爭或傾向於產生壟斷」的合並。第三,它禁止價格歧視,即由於除了成本變化或同競爭對手的價格對抗之外的各種原因,對不同的消費者收取不同的價格。

為了調查從事州際商業的公司的「組織、企業行為,經營和管理」,聯邦貿易委員會(FTC)獲得廣泛的權力。同時,建立聯邦貿易委員會的法案又增加了另外的措辭含糊的禁止條文:「商業上不公正的競爭方式是非法的。」但是,什麼構成「不公正」行為只有由委員會來決定。法案還賦予聯邦貿易委員會在發現違法行為的地方發布「停止命令」的權力。

然而,1914年立法的重點集中在行為上,因此,在法院上所有反托拉斯行為的中心仍然是「合理的准則」。

⑼ 美國的<反壟斷法>主要從哪些方面對壟斷行為進行限制

主要是:禁止壟斷協議和獨占行為;限制市場集中度、企業兼並等行為;消費者權益保護和禁止不正當競爭行為等
以下是引用:
「美國的反壟斷法由三部法律組成,分別是1890年頒布的《謝爾曼反托拉斯法》、1914年頒布的《聯邦貿易委員會法》和《克萊頓法》。

《謝爾曼反托拉斯法》是世界反壟斷法的開山鼻祖,主要內容是禁止壟斷協議和獨占行為,此後制定的另兩部法律則是對這一法律的補充和完善。《克萊頓法》的主要內容是限制集中、合並等行為。《聯邦貿易委員會法》則增加了消費者權益保護和禁止不正當競爭行為等內容。該法還建立了聯邦貿易委員會。

美國出台反壟斷法有其特定時代背景,主要是源於19世紀末的反托拉斯運動,其根本目的在於保護消費者利益、促進市場競爭。根據美國反壟斷法,一旦企業被裁定有壟斷嫌疑,將可能面臨罰款、監禁、賠償、民事制裁、強制解散、拆分等多種懲罰。而且,由於美國實行懲罰性罰款,一旦企業被認定違犯反壟斷法,罰款金額將三倍於損害金額。

在具體司法操作上,美國奉行訴訟「多軌制」。其中,司法部可直接對涉嫌壟斷的企業提起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美國許多經典案例都是在司法部訴訟下得以完成的。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也可以直接進行裁決或提起民事訴訟。此外,受損企業或普通消費者也可直接對涉嫌壟斷的企業提起民事訴訟,並要求三倍的損失賠償。

在100多年的司法實踐中,美國在反壟斷裁決上產生了一系列對美國乃至世界經濟有深遠影響的著名案例。比如,曾一統天下的美國洛克菲勒標准石油公司1911年被肢解為34個獨立石油公司;曾壟斷美國電話市場的美國電報電話公司於1984年被分拆成專營長途電話業務的電報電話公司和7個地區性電話公司。

最新的一個著名案例則是微軟壟斷案。美國司法部於上世紀90年代對微軟公司提出起訴,稱其通過視窗操作系統捆綁銷售其他軟體的行為構成了市場壟斷,微軟因此一度面臨被一分為二的危險。經過漫長的法律訴訟,微軟雖然逃脫了被解體的命運,但同時不得不向競爭對手支付7.5億美元的巨額賠償。」

⑽ 美國反壟斷法的主要內容

美國的反壟斷法由三部法律組成,分別是1890年頒布的《謝爾曼反托拉斯法》、1914年頒布的《聯邦貿易委員會法》和《克萊頓法》。
《謝爾曼反托拉斯法》是世界反壟斷法的開山鼻祖,主要內容是禁止壟斷協議和獨占行為,此後制定的另兩部法律則是對這一法律的補充和完善。《克萊頓法》的主要內容是限制集中、合並等行為。《聯邦貿易委員會法》則增加了消費者權益保護和禁止不正當競爭行為等內容。該法還建立了聯邦貿易委員會。
美國出台反壟斷法有其特定時代背景,主要是源於19世紀末的反托拉斯運動,其根本目的在於保護消費者利益、促進市場競爭。根據美國反壟斷法,一旦企業被裁定有壟斷嫌疑,將可能面臨罰款、監禁、賠償、民事制裁、強制解散、拆分等多種懲罰。而且,由於美國實行懲罰性罰款,一旦企業被認定違犯反壟斷法,罰款金額將三倍於損害金額。
在具體司法操作上,美國奉行訴訟「多軌制」。其中,司法部可直接對涉嫌壟斷的企業提起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美國許多經典案例都是在司法部訴訟下得以完成的。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也可以直接進行裁決或提起民事訴訟。此外,受損企業或普通消費者也可直接對涉嫌壟斷的企業提起民事訴訟,並要求三倍的損失賠償。
1890年的《謝爾曼法》是美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反托拉斯法。當時,美國在工業革命熱潮中出現了托拉斯組織,比如美孚石油公司,已控制了全國90%的煉油業。大把撈錢的托拉斯遭到普遍反對,輿論要求政府採取行動,由此催生了《謝爾曼法》。1914年通過的《克萊頓反托拉斯法》實際上是《謝爾曼法》的修正案,對有關條款進行了修訂與說明;同年還出台了《聯邦貿易委員會法》。這三部法律三足鼎立,構成了美國反壟斷法律法規的主體。
在反托拉斯法制定之初,美國對壟斷的界定,主要根據企業規模和產品的市場份額來判斷。企業規模過大,產品在全國市場上佔有份額過大(如80%),就可能被判定是妨礙競爭和貿易的壟斷企業。在美國早期的幾個反托拉斯案例中,如1911年的美孚石油公司案和1983年的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案,被告均是因為企業規模過大,妨礙或限制了競爭和貿易,而被判違反美國反托拉斯法並被分解公司的。
隨著美國自由競爭經濟的日益發展,企業規模也越來越大。特別是隨著企業兼並風潮和全球化勢頭的加強,企業規模和市場份額似乎不能再成為判定壟斷的指標。美國反托拉斯焦點也轉向濫用已形成的壟斷地位,非法進行不正當競爭。近年的美國政府狀告軟體業巨頭微軟公司的反壟斷訴訟,是表明這種轉變的典型案例。
1998年5月,美國司法部與20個州分別把微軟公司告上了法庭。這樁反托拉斯案的起因之一是「微軟將IE瀏覽器與視窗操作系統捆綁銷售」。原告認為,「捆綁銷售」是微軟在瀏覽器競爭中獲勝的原因,微軟公司因此被指控不公平地限制了競爭對手的瀏覽器軟體,如網景公司的NN瀏覽器軟體。原告認為,微軟公司濫用壟斷力量,進行了不正當競爭。
2000年,微軟公司被美國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地區法院初審裁定違反《謝爾曼法》,並處罰微軟將其一分為二。後微軟提出上訴,美國司法部和微軟公司於2001年11月達成庭外和解協議,微軟得以免遭分解。
有學者指出,微軟案表明,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在信息產業迅猛發展的過程中,一些大企業所佔市場份額,及其客觀上形成的壟斷已無法遏止,如果企業不濫用這種壟斷地位和力量,也可相安無事。這說明美國的反壟斷矛頭,已轉向濫用壟斷地位與實力。
美國經濟學家認為,今後美國的反壟斷實踐,可能將聚焦保障公平競爭、推動技術創新,因為只有創新才能最終保障消費者福利,公平競爭則更有可能帶來創新。
1914年, 美國國會制定了第二部重要的反托拉斯立法《克萊頓反托拉斯法》,作為對《謝爾曼反托拉斯法》的補充。該法明確規定了17種非法壟斷行為,其中包括價格歧視、搭賣合同等。根據《克萊頓反托拉斯法》,以下行為均屬非法:
1、「可能在實質上削弱競爭或趨向於建立壟斷」的商業活動。
2、價格歧視,即同一種商品以不同價格賣給不同買主從而排擠競爭對手的行為。
3、搭賣合同,即廠商在供應一種主要貨物時堅持要買方必須同時購買搭賣品的行為。
4、在競爭性廠商之間建立連鎖董事會,即幾家從事州際商業的公司互任董事的行為。
5、在能夠導致削弱競爭後果的情況下購買和控制其他廠商的股票。
《克萊頓反托拉斯法》的主要目的是制止反競爭性的企業兼並以及資本和經濟力量的集中。關於非法兼並和合法兼並的確認原則是在該法實施過程中不斷完善的。此外,由於工人運動的發展,它規定:工會及農民組織不受《謝爾曼反托拉斯法》的限制

熱點內容
榮成法院王 發布:2024-11-20 11:38:27 瀏覽:759
法律援助經濟困難 發布:2024-11-20 10:58:15 瀏覽:889
基層法律服務所變更流程圖 發布:2024-11-20 10:33:50 瀏覽:444
婚姻法2018年2月新規定 發布:2024-11-20 10:15:30 瀏覽:580
交通協議書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20 10:04:34 瀏覽:575
聯邦法院的管轄權 發布:2024-11-20 09:19:04 瀏覽:807
簡述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20 09:01:22 瀏覽:77
偽造處罰單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20 08:45:10 瀏覽:534
法院傳票委託 發布:2024-11-20 08:27:38 瀏覽:88
關於娛樂場所的使用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20 08:17:17 瀏覽: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