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自治州立法

自治州立法

發布時間: 2020-12-21 08:21:44

1. 自治州的人大常委會有沒有地方立法權,我說的不是民族立法權

有啊。
中國,不存在民族立法權。都是地方立法權。民族的立法權益是通過地方立法權體現的。

2. 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常務委員會能否制定地方法規

概念:

地方性法規,即地方立法機關制定或認可的,其效力不能及於全國,而只能在地方區域內發生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在當代中國,地方性法規是一種數量最大的法律淵源,包括一般地方性法規與特殊地方性法規。

具體內涵:

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由大會主席團或者常務委員會用公告公布施行的文件。地方性法規在本行政區域內有效,其效力低於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報省、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並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的規范性文件。這些地方性法規在本市范圍內有效,其效力低於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

法律依據:

《憲法》第100條規定:「省、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和它們的常務委員會,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地方性法規是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級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的、並不得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規范性文件,並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憲法》第116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或者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地方性法規大部分稱作條例,有的為法律在地方的實施細則,部分為具有法規屬性的文件,如決議、決定等。地方性法規是除憲法、法律、國務院行政法規外在地方具有最高法律屬性和國家約束力的行為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七十二條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法律對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須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報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應當對其合法性進行審查,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不抵觸的,應當在四個月內予以批准。

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對報請批準的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進行審查時,發現其同本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的規章相抵觸的,應當作出處理決定。

除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以外,其他設區的市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步驟和時間,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綜合考慮本省、自治區所轄的設區的市的人口數量、地域面積、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以及立法需求、立法能力等因素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依照本條第二款規定行使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職權。自治州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步驟和時間,依照前款規定確定。

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已經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涉及本條第二款規定事項范圍以外的,繼續有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七十四條規定:「經濟特區所在地的省、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授權決定,制定法規,在經濟特區范圍內實施。」


立法許可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七十三條規定:「 地方性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需要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作具體規定的事項;

(二)屬於地方性事務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

除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外,其他事項國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根據本地方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性法規。在國家制定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生效後,地方性法規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相抵觸的規定無效,制定機關應當及時予以修改或者廢止。

設區的市、自治州根據本條第一款、第二款制定地方性法規,限於本法第七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的事項。

制定地方性法規,對上位法已經明確規定的內容,一般不作重復性規定。」

《行政處罰法》第十一條規定: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銷企業營業執照以外的行政處罰。

3. 恩施自治州地方政府規定關於農民工工傷保險待遇賠償意見是法律條文嗎

恩施自治州地方政府規定關於農民工工傷保險待遇賠償意見不是法律條文。
根據《立法法》的規定,法律只有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才可以制定;國務院可以指定行政法規;各省、直轄市、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和單行條例;國務院各部委可以指定部門規章;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限於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規章。
恩施自治州地方政府規定關於農民工工傷保險待遇賠償意見,只是一個地方性政策。

《立法法》
第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第八十二條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
地方政府規章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規定需要制定規章的事項;
(二)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
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根據本條第一款、第二款制定地方政府規章,限於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已經制定的地方政府規章,涉及上述事項范圍以外的,繼續有效。
除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以外,其他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開始制定規章的時間,與本省、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確定的本市、自治州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時間同步。
應當制定地方性法規但條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政府規章。規章實施滿兩年需要繼續實施規章所規定的行政措施的,應當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
沒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依據,地方政府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

4. 省、直轄市的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規,要報( ) 備案。

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九十八條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應當在公布後的三十日內依照下列規定報有關機關備案:

(一)行政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三)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報送備案時,應當說明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出變通的情況;

(四)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報國務院備案;地方政府規章應當同時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應當同時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人民政府備案;

(五)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應當報授權決定規定的機關備案;經濟特區法規報送備案時,應當說明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出變通的情況。

(4)自治州立法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七十三條地方性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需要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作具體規定的事項;

(二)屬於地方性事務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

除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外,其他事項國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根據本地方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性法規。在國家制定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生效後,地方性法規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相抵觸的規定無效,制定機關應當及時予以修改或者廢止。

設區的市、自治州根據本條第一款、第二款制定地方性法規,限於本法第七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的事項。

5. 自治州人民政府是否享有立法權,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是否享有立法權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有特定的立法主體,它是有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所進回行的立法不包括自治答地方的人民政府和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少數民族自治機關包括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的人民代表大會和政府,但不是所有的民族自治機關都是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主體,只有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才是立法主體即(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所以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是有立法權的,自治州人民政府不是享有立法權的主體,但享有制定地方政府規章的權力。希望可以幫到你。

6. 我國的自治州有立法權嗎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依法制定和變通制定效力及於本民族自治地方的地方法規的權力。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可分為制定權和變通權,制定權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變通權是指上級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適合民族自治地方實際情況的,自治機關可以報經該上級國家機關批准,變通執行或者停止執行,而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據此制定的變通執行和停止執行的原則和條件以及內容和程序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是特定的立法權,它屬於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范疇,它是民族自治地方各項自治權中最基本的權力。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的法律淵源

法律淵源是法律產生的根據和表現形式。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的產生首先來源於憲法授權。我國憲法第一百一十六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旗)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或者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這是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最根本的法律淵源。其次,我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第十九條規定了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會有立法權,第二十條規定了自治機關享有變通權,這兩條規定是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的直接法律淵源。所以,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不僅有憲法依據,而且有民族區域自治法具體執行依據。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的特徵

1.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有特定的區域,它存在於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地方,是根據當地民族關系、經濟社會發展等條件,並參酌歷史情況,所建立的以一個或幾個少數民族聚居區為基礎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在地理范圍上有大小之別,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有權立法,而一般地方並不都有立法權。行使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所產生的法,適用於各相關民族自治地方。

2.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有特定的立法主體,它是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所進行的立法,而不包括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和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主體,是我國憲法、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和立法法確定的特定的民族自治機關。民族自治機關,指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的人民代表大會和政府。不是所有民族自治機關都是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主體,只有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才是立法主體,即少數民族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人民代表大會享有立法權,而在一般地方縣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一般地市級人民代表大會都不享有立法權。

3.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有特定的表現形式,它限於制定和變通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均屬地方法規的表現形式。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會除有權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外,有的民族自治地方如自治區、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和政府以及自治區、自治州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和政府,還可以制定其它形式的地方性法規、以及地方政府規章。作為同一般地方立法相對應的特殊地方立法,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表現形式主要是制定和變通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4.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層次結構的顯著特點在於,凡實行民族自治的地方,無論其行政區劃是大是小,都行使地方立法權。現行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層次結構有兩點不同於一般地方立法。其一,自治縣(旗)都有立法權,而一般地方的縣沒有立法權;其二,相當於下設區、縣的市的自治州都有地方立法權,而一般地方不是所有下設區、縣的市都有地方立法權。這種區別反映了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國策的要求,有利於自治地方的少數民族平等地參與國事和維護自身利益。

5.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的行使不同於一般地方立法。首先,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有權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根據相應的隸屬關系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者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憲法和立法法對此未做出不得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限制。其次,根據立法法第六十六條第二款規定,只要不違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不得對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專門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規定做出變通規定外,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以依照當地民族的特點,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做出變通規定。這種變通權以及與中央法律、法規的關系,一般地方性法規是不存在的。這些情況使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在從屬性和自主性方面,與一般地方立法迥然有別。

7. 中國地方政府有立法權嗎

地方政府沒有立法權,但是地方人大有立法權。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內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容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和頒布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備案。
1979年頒布的地方組織法和1982年制定的憲法,以憲法和國家基本法的形式設定了地方立法權,這是我國立法體制的重大改革。從憲法和法律有關條文的具體表述來理解,地方立法權是一種附有必要條件和明確限定的職權。憲法和地方組織法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和頒布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備案。我們不妨「咬文嚼字」,對這一規定中幾組重要的用語作一番剖解和領會

8.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需要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才生效嗎

根據《憲法》第116條和《立法法》第89條的規定,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和自治縣的人大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所在省或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批准後生效,並由省或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省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只需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解析: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應當在公布後的30日內依照下列規定報有關機關備案:
(1)行政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2)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3) 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報送備案時,應當說明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出變通的情況;
(4) 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報國務院備案;地方政府規章應當同時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應當同時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人民政府備案;
(5) 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應當報授權決定規定的機關備案;經濟特區法規報送備案時,應當說明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出變通的情況。

9. 自治州自治縣的單行條例能否設定行政許可求答案

《行政許可法》規定了地方性法規的行政許可設定權,對自治州、自治縣的單行條例是否可以設定行政許可事項未作規定。有人認為,自治州、自治縣可以參照《行政許可法》關於地方性法規的有關規定設定行政許可;而反對者認為,法律既然未明確授權,設定行政許可就顯得依據不充分。 [代表連線]設定行政許可是實踐發展的需要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黔南州人大常委會 袁承東 實行民族區域自治,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地區、本民族內部事務的權力,體現了堅持實行各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的原則。 法律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根據本地方的情況,在不違背憲法和法律的原則下,有權採取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經濟、文化事業的發展。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以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只是不得違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不得對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專門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 然而,部分法律未依法賦予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一些基本的職能。例如,《行政許可法》規定,法律可以設定行政許可;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許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許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該法第十七條規定,除本法第十四條、第十五條規定以外,其他規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設定行政許可。據此,很容易片面基於狹義的地方性法規概念,認為自治州、自治縣的單行條例不得設定行政許可。 《行政處罰法》也存在這方面的問題。該法規定,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處罰;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銷企業營業執照以外的行政處罰;國務院部、委員會制定的規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作出具體規定。我認為,上述規定忽視了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依據《立法法》、《民族區域自治法》而享有寬松立法權和法定變通權的自治州、自治縣的單行條例,卻不能規定行政處罰,顯然與實際不符。事實上,截至2004年底,民族自治地方共制定自治條例133個、單行條例384個,民族自治地方根據本地的實際,對婚姻法、繼承法、選舉法、土地法、草原法等法律的變通和補充規定有68件。其中,絕大多數都設定或規定了行政處罰,且至今沒有一件被上級糾正。 綜上所述,我認為,自治州、自治縣的單行條例應當有權設定行政許可。當然,目前需要對有關法律中的「地方性法規」作擴張性解釋;同時,適時對有關法律法規作出相應的完善也十分必要。 [專家觀點]「下放」行政許可設定權有違法之嫌 國家行政學院法學部教授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楊小軍 我認為,自治州、自治縣的單行條例沒有行政許可設定權。主要理由如下: 其一,根據憲法和立法法的規定,單行條例是依照當地政治、經濟、文化特點而制定的。正是因為當地具有民族特點,才在法律上規定了單行條例可以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這種變通規定是對已經制定的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變通。依據《行政許可法》的規定,地方性法規設定行政許可的立法前提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由此可見,如果已經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規,該法律或者行政法規中沒有設定行政許可,那麼地方性法規就成為了執行性質的地方性法規,無權設定行政許可。單行條例雖然是變通規定,但是,這種變通是在執行性質下的變通,而不是在沒有法律、行政法規存在情況下的自主創設。 其二,自治州、自治縣的單行條例的法律地位不足以使其享有行政許可設定權。雖然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單行條例最終也是由省、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批准生效的,但其立法主體並不是省、自治區人大常委會,而仍然是自治州、自治縣人大。根據立法法的規定,法律規范的位階和效力,是由制定機關和頒布機關的地位決定的,不是或不再是由批准機關的地位決定。所以,經過省級人大常委會批準的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單行條例,並不屬於省級人大的立法,而屬於州級、縣級人大的立法。按照《行政許可法》的規定,州級、縣級人大是沒有行政許可設定權的。 其三,把行政許可設定權「下放」給自治州、自治縣的單行條例,不符合我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精神,也不符合《行政許可法》減少和規范行政許可設定權的立法精神。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行政許可法》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減少和規范行政許可,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中,無論是民族自治地方還是非民族自治地方,都一律要貫徹和推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放鬆對經濟的過度干預和管制。我認為,將行政許可設定權「下放」給自治州、自治縣的單行條例,有違背《行政許可法》基本原則的嫌疑。 [讀者發言]可以設定行政許可 朱明飛(山東微山) 討論自治州、自治縣的單行條例能否設定行政許可,不能單看我國《行政許可法》條文的規定,還應從我國憲法和法律的精神出發來考慮。因為在上位法有明確規定的時候,下位法就沒有必要再重復。民族區域自治立法作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作為我國地方立法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具有不同於其他地方立法類型的特徵。《立法法》規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依法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出變通規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適用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規定。當然,憲法和法律在賦予了民族自治地方在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時更多的靈活性、自主性的同時,相應的監督力度也變大了。 肖中偉(重慶渝北)《憲法》和《立法法》都規定了自治州、自治縣的立法權。根據《立法法》的規定,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單行條例。從這一點來看,自治州、自治縣完全可以根據本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立法,也可以根據本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設立行政許可。 楊曉東(江西瑞金) 《行政許可法》雖未直接規定自治州、自治縣的單行條例是否可以設定行政許可事項,但我們可以從憲法的立法本意和法律的邏輯性來推斷。憲法設立民族區域自治的目的是鼓勵民族地方按照當地特點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並且,按照法律規定,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單行條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這樣產生的單行條例同樣代表的是省、自治區、直轄市等地方性法規的制定主體的意志。 不能設立行政許可 沐子(網友) 從現有法律規定看,自治州和自治縣的單行條例設定行政許可沒有法律依據。單行條例同地方性法規在立法依據、程序、層次和構成方面,在與憲法和其他法的關系方面,均有不同,因而不能簡單地歸入地方性法規。法律沒有規定自治州和自治縣的單行條例可以設定行政許可,自治州和自治縣的單行條例就不能設定行政許可。 劉家華(湖南郴州) 第一,自治州、自治縣的單行條例不屬於地方性法規的范疇;第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並沒有規定自治州、自治縣的單行條例可以設定行政許可;第三,根據《行政許可法》規定的設定行政許可的合法原則,自治州、自治縣的單行條例無權參照《行政許可法》關於地方性法規許可權的有關規定設定行政許可。 朱凱(河南永城) 能否設定行政許可,是個法律問題,關鍵是要有法律上的依據。從行政許可法上考查,自治州、自治縣是沒有設定權的;而且,在法理上也缺乏依據,根據法理,任何權力都應當貫徹權力限制原則,沒有被限制的權力,容易導致被濫用,自治權也不能例外。綜上兩點,自治州、自治縣的單行條例不能設定行政許可。

10.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立法問題

沒有的,因為這些地市不屬於民族自治地方。

熱點內容
法官老婆 發布:2024-11-20 13:11:51 瀏覽:125
保全的司法解釋 發布:2024-11-20 13:10:29 瀏覽:676
道德的性指 發布:2024-11-20 12:53:44 瀏覽:866
法律和行政法規適用 發布:2024-11-20 12:01:39 瀏覽:902
榮成法院王 發布:2024-11-20 11:38:27 瀏覽:759
法律援助經濟困難 發布:2024-11-20 10:58:15 瀏覽:889
基層法律服務所變更流程圖 發布:2024-11-20 10:33:50 瀏覽:444
婚姻法2018年2月新規定 發布:2024-11-20 10:15:30 瀏覽:580
交通協議書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20 10:04:34 瀏覽:575
聯邦法院的管轄權 發布:2024-11-20 09:19:04 瀏覽: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