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素質議論文
『壹』 如何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議論文
可以給你提供一個良好的思路。比如說你可以先寫出一個題目,就是我們現在這個社會需要一個良好的道德品質。然後在中間舉上那種良好品質說正確的一些例子,然後最後點題就可以了。
『貳』 以道德素質為題的作文題目
《厚德立身》
『叄』 以道德為主題的議論文
「道」是在昭示一切,「德」是在承載「道」的一切;「道」指的是道理,「德」指的是好的品行。「道」的道理,都出現在「德」的身上,「德」的「品行」都產生於在「道」。所以,沒有「道」,也就沒有「德」,沒有「德」,也就看不見「道」的存在。有道才有德,有德才有道,就是「道德」。自古以來,沒有那一位偉人是沒有「道德」的,也沒有一個壞人有「道德」。道德,然而,今天我卻看見了一件有損「道德」的事情。
雨初停,我去買一塊五的豬肝,然而,店主在秤豬肝的時候說一塊五的豬肝,卻給我一元錢的豬肝。我是第一次出去買東西,也不懂怎麼看夠不夠量,拿著豬肝就急匆匆地回家了。回到家,媽媽說我被騙了,我氣憤至極。難道,這就是中國人的道德?
道德,關乎人民的素質,民族的興榮。然而那家店主,卻損了中國人的素質。想想看,他們連中國人都騙,何況外國人?如果外國人來買東西,他們豈不是獅子大開口?他們連國人的五毛錢都要騙,何況外國人的幾塊錢,幾十塊錢,甚至幾百,幾千塊錢?為了利益,他們居然不惜丟掉我們的祖先辛辛苦苦換來的顏面!中國人的良好品德快被他們這種人給丟盡了!他們這是給我們中國,中國人民的臉上蒙黑!想想錢學森,鄧稼先這些的老一輩出色的科學家用生命,幸福,犧牲自我利益換來的中國人的顏面,中國人的尊嚴,即將要被類似店主這種人,為了那小小的利益的一個小小的舉動,「小小」的「騙術」,所丟盡,被外國人指著罵著我們中國人沒道德,不厚道,我就痛心。(
現在,已經有外國人在罵我們中國人了。看看。在美國珍珠港,可以看見只用中文寫著的「垃圾桶在此」;在泰國皇宮,可以看見只用中文寫著的「請便後沖水」;在巴黎聖母院,也可以看見只用中文寫著的「請保持安靜」。難道現在,還要外國人只用中文寫「請不要騙錢」嗎?醒醒吧,那些有損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道德的人。
所以,我們應該有一個好的道德,改變這一個局面。我們的「德」要體現在「道」的身上,讓外國人知道,我們是有「德」有「道」的人,中國不是那種素質低下的人!我們要繼承中國傳統文化道德,讓外國人時時刻刻豎起大拇指對著中國。「道德」關乎人民的素質,民族的興榮,沒有一個良好道德的民族,是不可能興旺起來的!中國人要想不被別人欺負,不被別人恥笑,國土不被別人蹂躪,就得有一個良好的道德!記住,你永遠不是代表著你自己,你而是在代表著整個中國,十三億的中國人民!你可以使外國人贊揚中國,但也可以使外國人恥笑中國。贊揚的條件與道路,永遠比恥笑的條件還要復雜與艱難。
『肆』 求 關於道德修養議論文
一、寬容是一種愛
有一首小詩這樣寫道:「學會寬容/也學會愛/不要聽信青蛙們嘲笑/蝌蚪/那又黑又長的尾巴……/允許蝌蚪的存在/才會有夏夜的蛙聲。」
寬容是一種愛。
在激烈的競爭社會,在唯利是圖的商業時代,寬容同忠厚一樣都成了無用的別名,讓位於針尖對麥芒的斤斤計較。但是,我還是要說:寬容是一種愛。
十八世紀的法國科學家普魯斯特和貝索勒是一對論敵,他們關於「定比」這一定律爭論了九年之久,各執一詞,誰也不讓誰。最後的結果,是以普魯斯特的勝利而告終,普魯斯特成為了「定比」這一科學定律的發明者。但他並未因此而得意忘形,據天功為己有。他真誠的對曾激烈反對過他的論敵貝索勒說:「要不是你一次次的質疑,我是很難把定比定律深入地研究下去的。」同時,他特別向公眾宣告,發現定比定律,貝索勒有一半的功勞。
這就是寬容。允許別人的反對,並不計較別人的態度,而充分看待別人的長處,並吸收其營養。這種寬容是一泓溫情而透明的湖,讓所有一切映在湖面上,天色雲影、落花流水。這種寬容讓人感動。
我們的生活日益紛繁復雜,頭頂的天空並不盡是凡·高塗抹的一片燦爛的金黃色,腳下的大地也不如天安門廣場一樣平坦。煩惱、憂愁、甚至能讓我們惱怒、無法容忍的事情,可能天天會摩肩接踵而來--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抽刀斷水水更流。我說的寬容,並不是讓你毫無原則的一味退讓。寬容的前提是對那些可寬容的人或事,寬容的核心是愛。寬容,不是去對付,去虛與委蛇,而是以心對心去包容,去化解,去讓這個越發世故、物化和勢利的粗糙世界變得濕潤一些。而不是什麼都要劍拔弩張,什麼都要斤斤計較,什麼都要你死我活,什麼都要勾心鬥角。即使我們一時難以做到如普魯斯特一樣成為一泓深邃的湖,我們起碼可以做到如一隻青蛙去寬容蝌蚪一樣,讓溫暖的夏夜充滿嘹亮的蛙鳴。我們面前的世界不也會多一份美好,自己的心裡不也多一些寬慰嗎?
寬容是一種愛,要相信,斤斤計較的人、工於心計的人、心胸狹窄的人、心狠手辣的人……可能一時會佔得許多便宜,或陰謀得逞,或飛黃騰達,或春光占盡,或獨占鰲頭……但不要對寬容的力量喪失信心。用寬容所付出的愛,在以後的日子裡總有一天一定會得到回報,也許來自你的朋友,也許來自你的對手,也許來自你的上司,也許更來自時間的檢驗。
寬容,是我們自己一幅健康的心電圖,是這個世界一張美好的通行證!
『伍』 建立社會公德,提高個人素質為話題的作文
談談個人修養,談談對環境保護的認識)
從誕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進入了這個絢麗多彩的世界,這也意味著我們將不再孤單.
(為了更好的融入這個社會,處理好人際關系,我們必須遵守社會公德.什麼是社會公德那?我認為,社會公德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者一個群體,在歷史長河中,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積淀下來的道德准則,文化觀念和思想傳統.社會公德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約束著我們的行為.只有遵守社會公德的人,才會被人們所尊重.那些違反社會公德人,將被人們所不齒.社會公德的內容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歷史的演變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為了更好的融入這個社會,處理好人際關系,我們必須具有良好的個人修養.什麼是個人修養呢?我認為,個人修養就是個體在心靈深處進行的自我認識,自我解剖,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個人修養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約束著我們的行為.只有具有良好的個人修養的人,才會被人們所尊重.當然,個人修養的內容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實踐活動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關於個人修養的討論和研究,從很早的時候就開始了.古人曾經提出過「修身養性」,現在我國也把思想品德作為學生的必修課.)
尊老愛幼,助人為樂,拾金不昧等這些傳統美德深深的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當然,我們也應當用與時俱進的眼光來看待社會公德,比如在當今社會,保護環境就應當成為每一個人的必修課.
環境保護並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是現如今卻成為我們國家的頭等大事.不可否認,環境保護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性的工程,關系著千千萬萬人的命運,所以,這也需要所有人的配合與努力.我們知道,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地球已經存在了幾十億年,但是它非常脆弱,現在更是受到各種災難的威脅:水污染、空氣污染、江河斷流等等.看看98年的洪水和去年的海嘯吧,我們就會知道,地球其實已經千瘡百孔.如果有那麼一天,地球不堪重負,我們的命運又將何去何從呢?毫無疑問,我們別無選擇,只有死路一條.所以,作為地球上的一員,我們不能僅僅擔憂和抱怨,而必須加緊行動,像愛護我們的眼睛一樣愛護我們的地球.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我們應該盡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的用品: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牙刷等等.雖然這些物品給我們帶來了短暫的便利,卻使生態環境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其次,我們應當節約資源,減少污染.具體來說就是,節約用水,節約用電,不亂扔垃圾,同時注意回收和循環再利用等等.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透支我們有限的資源,才不會給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後代留下遺憾.
然後,我們應當學會保護動物,保護植物,與其他生物和平相處.因為,其他生物也是地球上巨大生物鏈上的一個重要環節,缺少了它們,我們的生活也將受到影響!
所以,在這里,我要呼籲,愛護地球,愛護環境吧.這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而且也應該是社會公德或者個人修養的必修課.只有愛護環境,才會被人們所尊重;否則就會被人們所唾棄,成為歷史的罪人!
社會公德是人們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應遵循的基本道德,亦稱「公共道德」或「公德」,也即列寧所說的「起碼的公共生活規則」(《列寧選集》第3卷第247頁).它是人們為了維護公共生活、調節人們之間的關系而形成的道德行為准則和起碼的公共生活准則.社會公德是社會存在的反映,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根據生活實踐和共同生活的客觀需要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社會公德同個人私德相對,前者指同集體、組織、階級以至整個社會、民族、國家有關的道德;後者則指個人私生活中處理愛情、婚姻、家庭問題的道德以及個人的品德、作風、習慣等.兩者雖有區別,但不是絕對的,而是有緊密的聯系,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在無階級的社會里,社會公德為人們所公認,並通過社會輿論、風俗習慣來維護和調整.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人民內部沒有根本對立的利益沖突,社會公德有可能成為全社會統一的道德規范,並為全體人民所接受.在我國,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是基本的社會公德.我國憲法還明確規定,遵守社會公德是一切公民的義務,違反社會公德,輕的要進行批評教育;重的如破壞公共秩序、擾亂社會治安的要繩之以法.
『陸』 關於道德修養啲議論文
公民思想道德修養重在實踐
中共中央印發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公民道德建設的過程,是教育和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以活動為載體,吸引群眾普遍參與,是新形勢下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途徑。」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一靠教育,二靠實踐。積極開展群眾性道德實踐活動,在道德實踐中突出思想內涵,強化道德要求,將使人民群眾在自覺參與中陶冶情操,為道德建設奠定堅實可靠的基礎。
道德實踐是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途徑。道德實踐是道德形成、發展的基本前提,也是構建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的內在要求。人們道德理想的樹立和道德信念的鞏固,離不開豐富多採的道德實踐。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必須高度重視道德實踐的作用,把道德實踐滲透到道德建設的全過程。
其一,道德實踐是吸引群眾參與道德建設的有效載體。作為道德建設的主體,人民群眾既是道德建設的實踐者,也是道德建設的受益者,人民群眾中蘊藏著巨大的道德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根本上說,道德建設是與人民群眾生活、工作息息相關的,它集中體現著人民群眾的利益。道德建設搞得好,人們思想道德水平高尚,社會風氣優良,百姓安居樂業,人民群眾的實際利益便能得到切實保障;反之,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
其二,道德實踐是提升公民道德境界的重要保證。道德實踐屬於養成教育,是知行統一的過程。公民道德境界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等各個方面,其中,道德行為是衡量人們道德境界高低的重要標准。在從道德認識到道德行為的演變過程中,道德實踐發揮著關鍵作用。一方面,實踐是認識的源泉,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只有在道德實踐中親身體驗和感悟道德的力量,才能逐步提高對道德的認知程度,進而支配各自的道德行為;另一方面,實踐是認識的目的,是道德形成和發展的前提,道德認識的正確與否,依賴道德實踐的檢驗,通過生動具體的道德實踐,道德認識才能逐步升華為相對穩定的道德行為,達到知行統一的目的。有效克服當前道德建設過程中存在的理論與實踐相背離、知與行相脫節的現象,根本途徑也在於引導人們積極投身道德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強化道德修養,提升道德境界。
其三,道德實踐是落實基本道德規范的具體措施。《綱要》首次鮮明地提出了「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20字公民基本道德規范。這些道德規范涵蓋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現代文明相融合的結晶。把這些基本道德規范變成人民群眾的自覺意識和行動,同樣離不開道德實踐的支撐。一方面,落實20字基本道德規范,需要教育與實踐兩者協調一致、共同推進;另一方面,將20字基本道德規范融入道德實踐,能夠與廣大群眾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產生強烈共鳴,增強道德實踐的吸引力、感召力。
道德實踐是落實《綱要》的關鍵環節,是重在建設、以人為本原則的具體體現。在開展群眾性道德實踐活動中,必須始終注意正確把握以下三個方面的關系。
一是道德教育與道德實踐的關系。道德教育和道德實踐在公民道德建設中相互聯系、不可分割,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一方面,要把道德教育貫穿於道德實踐的全過程。注重發揮道德實踐的教育功能,圍繞道德教育主題組織實踐活動,使人們明確實踐的意義和要求,增強參與道德實踐的主動性、自覺性。另一方面,在道德教育中引入道德實踐。只有與道德實踐相結合,圍繞公民道德生活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深入開展道德實踐活動,道德教育才有時代感和感染力,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二是繼承與創新的關系。道德實踐必須堅持與時俱進,繼承傳統,勇於創新。要繼承中華民族幾千年形成的傳統美德,發揚黨領導人民在長期革命斗爭與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道德,借鑒世界各國道德建設的成功經驗和先進文明成果。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道德的要求越來越高,道德建設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因此,要根據新的形勢和任務,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創造新載體,充實新內容,有針對性地將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內容細化、分解,把道德實踐活動往深里做,往實里做,不斷開辟道德實踐活動的新領域,增強道德實踐活動的實效性。
三是道德實踐與法治實踐的關系。良好道德風尚的形成、鞏固和發展,既要靠道德實踐,也要靠法治約束。道德建設屬於「德治」的范疇,但又離不開「法治」的密切配合,需要道德「自律」與「他律」的有機統一。在公民道德建設中,強調道德實踐,就是重視道德本身的作用,通過道德的自我完善,使人們從內心裡自覺地服從道德評價,接受道德約束,達到平衡自身、穩定社會的目的;強調法治實踐,就是要從立法的角度,強制性地對不道德行為或習慣進行評判或制裁,使違背道德的東西無立足之地。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自律」與「他律」的作用,把內在自醒與外在約束有機結合起來,協調一致地促進公民道德建設向更高水平邁進。
回
『柒』 中學生應具備怎樣的道德素質為話題1000字作文
當今社會是一個繽紛而又繁雜的生活空間,在優秀文化日益占據主流地位的同時,社會中的不良誘惑及「黑色」思想也紛至沓來。備受關注的青少年群體也因此沾染了不良惡習,盲目崇洋,摒棄傳統,思想道德修養不盡人意。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中的強國,在國際事務上也佔有一席之地,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在經濟、政治、文化穩步發展的同時,國家對中國學生的教育問題也十分重視。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政府不斷加強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但不可否認,在一系列措施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落後、腐朽的思想依舊存在。當代的青少年受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對國外的文化逐步加大了解,也正因此,中國青少年多了許多「哈韓一族」、「追星一族」,這個被全國人民寄予厚望的群體也早已背離了「謙謙君子」、「窈窕淑女」的良好中國傳統形象,取而代之的是染有七彩頭發,身著極為光鮮奇特服飾的「新新人類」。人們也很難聽到他們說淳樸的中國話,而被其它語言所代替。我曾親眼目睹一個染紫色頭發,手夾香煙的男子撞到了一個花甲老人,但令人發指的是,他若無其事的拍拍衣服,不屑地對老人說了聲「sorry」,轉身離開。而那個在中國歷史中艱難行走了大半個世紀的老人無助地站在原地,眼中一片迷茫。他是聽不懂那句「sorry」,還是為青年的無力而感到無奈?我想都有吧。是啊,一個淳樸的的中國心怎能理解那個無知、魯莽的行為呢?而現在這種現象並不少見,反而還有增加的趨勢,不禁令人痛心、不解。阻礙社會發展的思想為何會如此猖獗而沒有絲毫收斂呢?是國家的建設力度不夠嗎?其實不然。的確,社會主義社會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社會,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輔相承,協調發展的社會。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精神文明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奮,各項事業就會全面興盛。因此,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質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務,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這也是我們發展先進文化的根本目標。其次,教育也是提高青少年到的修養的重要手段,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縱觀青少年群體,思想道德素質有待提高,但相信通過國家、社會、集體和個人的共同努力,青少年一代定會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擔,為祖國宏偉藍圖上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捌』 寫一篇關於大學生如何加強道德修養的議論文,字數800
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 其社會道德能力的培養事關國家未來。 而我們面對的是大學生對社會道德認知不足, 社會道德感情缺陷和社會道德意志薄弱等問題顯得愈加嚴重。 因此, 對大學生進行社會道德能力培養, 必須堅持在以人為本, 內功培養與外功訓練相結合。注重實踐三條原則的指導下, 著力構建大學生社會道德能力培養的社會綜合體系, 創新大學生社會道德能力培養的機制, 強化社會道德能力養成的實踐環節。 關鍵詞: 大學生 道德教育 社會道德能力 在信息化、 全球化的條件下, 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 社會生活領域中政治、 思想、 文化等方面也將隨著發生變化, 東西方在意識形態方面的相互交流和交融日 益增多, 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必將隨之轉變, 以適應社會生活的不斷變化。 大學生是青少年中的重要群體, 是青少年中接受和處理各種信息量最大, 思想觀念最為活躍的部分, 其道德素質的形成和提高, 是一個復雜的過程, 而其狀況如何, 對整個民族的影響又尤為深遠。 通過對培養大學生社會道德能力的研究, 進一步揭示青少年社會道德能力形成的規律和培養途徑, 著重探討我國當前情況下, 高校如何更有效地培養大學生的社會道德能力, 以促進學校、 家庭、 社會有目 的、 有計劃地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社會道德能力,這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 領社會風尚,提高全社會道德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社會道德能力是指道德主體在面臨社會道德問題時能夠鑒別是非善惡, 作出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選擇並付諸行動的能力, 也就是在社會生活中遵循社會價值觀或原則處理社會道德問題的能力。 社會道德能力是人的一種本質能力, 又是人成功地完成社會道德行為所必需的心理特徵。 社會道德能力的基本要素包括社會道德認知、 道德感情、 道德意志等。 社會道德認知、 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三種因素相互聯系、 相互依賴、 相互作用和相互補充。 社會道德能力是人的生存能力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 社會道德能力培養的特徵, 就是將外在的知識, 包括社會道德知識、 社會道德觀念通過受教育者的社會道德認知, 內化為道德信念,經過社會道德實踐再將內在道德信念轉化為穩定的社會道德判斷能力、 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 社會道德能力培養以社會道德知識為重點,同時十分注意其他科學知識對社會道德能力的影響和作用, 把社會道德知識與其他科學知識緊密地聯系起來進行教育, 從而從更高的水平上提高道德素質。 社會道德能力培養要十分注重社會道德實踐, 注重在社會實踐中培養分辨社會道德問題的能力、 培養深厚的道德感情、磨練頑強的道德意志、 養成正確的社會道德行為。 社會道德能力培養的過程是一種終身教育過程, 是一種呈螺旋式上升的教育與再教育過程, 是一種在不斷地由社會認知一社會踐行一自 我反思的循環中從量變到質變的教育過程。 中國大學生是中國未來的建設者, 是中國未來各項事業的重要骨 乾和接班人, 代表著中華民族的未來。 培養大學生的社會道德能力,不僅是大學生個人全面發展的需要, 而且是提高全民族社會道德水平的需要, 是國家和民族應對社會道德新挑戰的需要,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 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社會道德能力培養過程應該是一個需要學生理性和思維參與的過程, 藉助學生自 己的智慧作出自 主判斷和決策的過程。 要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道德能力, 必須著力培養他們的社會道德思維能力、 社會道德判斷推理能力、 社會道德決策能力、社會道德選擇能力等, 從而使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道德思維方式, 能夠自 覺地運用已知去對付未知, 處理生活中面臨的具體社會道德問題。 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 培養大學生的社會道德能力, 面臨著科技和社會發展帶來的重要挑戰。 首先是網路文化的挑戰, 包括信息傳播方式轉變形成的挑戰、 教育方式改變的挑戰。 其次是市場經濟的挑戰,包括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生的價值觀沖突、 價值觀的困惑、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價值觀的調整。 再次是知識經濟的挑戰, 包括知識經濟對教育主體的影響、 對教育客體的影響、 對教育介體(教育目 的、 內容、方法和組織形式) 的影響、 對教育環體(社會組織和社會活動) 的影響等。 第四是對外開放的挑戰, 包括道德文化復雜和多元性的挑戰、 道德文化變動和異化性的挑戰、 道德文化虛浮與躁動性的挑戰、 道德文化世俗與實用性的挑戰等。 只有成功應對這些挑戰, 大學生的社會道德培養才可能取得實際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