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歧視立法
1. 地域歧視應不應該立法
其一,地域歧視可以是源於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差距。地區差距是客觀存在的,地區之間因為資源的爭奪而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各種利益矛盾。地區差距和地區利益矛盾的存在,必然反映在社會心理方面,形成優勢地區人群的優越感。這種優越感如果不加節制而過度膨脹,對落後地區和弱勢群體的歧視就難以避免了。
2. 差生歧視觸犯哪條法律
中華人民共來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十自八條 學校應當尊重未成年學生受教育的權利,關心、愛護學生,對品行有缺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當耐心教育、幫助,不得歧視,不得違反法律和國家規定開除未成年學生。
第二十一條 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的教職員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第二十九條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當平等對待學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充分發展。
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第八條 教師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四) 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3. 美國加州立法禁止發型歧視,你有沒有遇到過發型歧視
雖然我是不喜歡那種半禿的地中海,但也不至於歧視啊,原來還有發型歧視這一說。外國的很多法律都還挺逗的,簡直事無巨細,不過仔細想想其實也挺好,有法可依了才能保證受到侵害的人能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畢竟被嘲笑和歧視發型,也很傷人的。
4. 地域歧視犯法嗎
地域歧視不犯法。
地域歧視與種族歧視不同,地域歧視是一個的「區別對待」,與人種沒有任何關聯。
地域歧視就是基於地域差異而形成的一種「區別對待」。
是由地域文化差異、經濟發展不平衡、人類心理活動等因素引發的。
地域歧視是「社會刻板印象」的一種體現,地域歧視是從眾心理和集體無意識的結果。
地域歧視不利於建設公平、正義的和諧社會。地域歧視違背了公平、正義的基本准則,對被歧視者是不公平的,是缺乏正義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這為反對地域歧視、實現平等權利提供了最基本的法律依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製造民族分裂的行為。
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第三十三條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第五十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第五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的義務。
5. 中國有哪些法律法規是有關性別歧視、民族歧視、種族歧視、地區歧視的能詳細的復制過來嗎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第1條規定:「『對婦女的歧視』一詞指基於性別而作的任何區別,排斥或限制,其影響或其目的均足以妨礙或否認婦女不論已婚未婚在男女平等的基礎上認識、享有或行使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公民或任何其它方面的人權和基本自由。」以該公約的標准審視我國勞動法中的條款,發現我國對退休年齡的規定和女職工禁忌工作范圍的規定並沒有起到保護婦女作用,反而成了對婦女的制度性的歧視。
一、法定退休年齡
法定的退休年齡是指《國務院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和《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國發[1978]104號文件」)所規定的退休年齡。勞動和社會保障部1999年3月9日發布了《關於制止和糾正違反國家規定辦理企業職工提前退休有關問題的通知》進一步規定:國家法定的企業職工退休年齡是男年滿60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從事井下、高溫、高空、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的,退休年齡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因病或非因工緻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退休年齡為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這些構成了我國男女不同年齡退休制度的法律依據。《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規定「男、女公務員的法定退休年齡分別是60周歲和55周歲。」
男女不同年齡退休的法律制定的原目的在於保護婦女,但實踐中,這種本意不但沒有得到體現,反而構成了「逆反差別」。 「國發[1978]104號文件」規定女幹部可以55歲退休,在實踐執行中,「可以」變成了「應當」。 此外,隨著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增加,女性開始就業的時間普遍推遲。依現在的退休年齡,女性參加社會勞動的時間比男性勞動者要短很多年。這就造成人才的浪費。
男女不同年齡退休制度,主要涉及的是女性勞動平等權,是婦女勞動權和婦女平等權的疊加。我國《憲法》中明確規定男女平等。《勞動法》第13條規定「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原則。」《婦女權益保護法》第22條規定「國家保障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勞動權利和社會保障權利。」第24條規定「婦女在享受福利待遇方面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權利。」這些法律的立法目的在於對女性的特別保護採取的差別對待。這種差別對待是合理的,但是規定男女不同年齡退休,在實踐中已經難以實現保護女性的立法目的,而造成了一種不平等。同時,這些規定在法律位階上也低於法律,是與法律相悖的,而不能作為特別法。
所以這種關於男女不同年齡退休的規定應當及時予以更改,按照「嚴格合理性審查基準」,順應時代的要求,提高女性退休年齡並採用柔性的規定,讓女性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自願選擇是否提前退休,是女性的權益真正得到保護。
二、職業禁忌條款
我國《勞動法》、《礦山安全法》、《婦女權益保障法》都規定了禁止安排女職工從事礦山井下、國家規定的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其他禁忌從事的勞動。《女職工勞動保護條例》也保留了《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中的職業禁忌條款。我國加入的1935年《婦女井下作業公約》也規定了「凡女性不論其年齡如何,概不得使用於任何礦場的井下勞動」。 不管是法律法規還是國際條約,其目都的在於對女職工的關心給予特別勞動保護。但是這種職業禁忌條款隨著社會的發展,其初衷並沒有得到體現,而是客觀上剝奪了女性對這些工作的選擇權。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第1條對「婦女的歧視」做出了明確的解釋。而我國法律法規中關於禁忌條款的規定,習慣性的將女性作為保護的對象,而忽略了女性的個體差異和自主選擇權利,導致了女性從業范圍的減小,這屬於從立法上的歧視。
6. 對於地域歧視現象,我國有沒有相關立法和案例
憲法 第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製造民族分裂的行為。
第三十三條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第三十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7. 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罪法律規定
刑法規定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罪侵犯的客體是民族平等,一般表現為散發、公開陳列、張貼、放映或以其他方式鼓吹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的行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五條
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第二百四十九條
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8. 美國防止種族歧視法律有哪些
美國防止種族歧視的法律分別有《民權法案》以及奧巴馬於2016年簽署的法律條案。
9. 歧視違反了哪條法律
歧視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歧視是不同利益群體間發生的一種情感反應及行為,歧視一般由歧視方和被歧視方兩個利益群體構成。一般情況下,歧視方由於擔憂被歧視方對自己的地位,權利,利益,習慣,文化等造成威脅或挑戰,而在言論或行為上對被歧視方,進行醜化,中傷,隔離,甚至傷害。
歧視實際上是歧視方在尋找說不出口的理由,使不合理不合法不公平不正義的事情維持下去,達到維護歧視方的地位,權利,利益,習慣,文化的目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第三十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第三十三條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第二十六條 用人單位招用人員、職業中介機構從事職業中介活動,應當向勞動者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和公平的就業條件,不得實施就業歧視。
第二十八條 各民族勞動者享有平等的勞動權利。
用人單位招用人員,應當依法對少數民族勞動者給予適當照顧。
第三十一條 農村勞動者進城就業享有與城鎮勞動者平等的勞動權利,不得對農村勞動者進城就業設置歧視性限制。
10. 中國是否有廣義上的反歧視法規
法律中沒有明確規定反向歧視。目前,這只是一個理論概念,表現為對特定群體的特殊保護、照顧和優惠措施。隨著公民權利意識的增強和社會精神的現代化,現實生活中這種明顯的、直接的歧視和不平等現象正在減少,而各種表面上平等、實質上歧視的情況非常普遍,這就是所謂的反歧視。
即使是一件衣服,一個無意識的姿勢,頭發的長度也會不可避免地改變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看法,更不用說種族之間更大的差異了。如果受歧視的人強迫每個人從內心真誠地接受他們,就會導致這樣的悖論。受歧視的人要求別人容忍你的膚色、種族、風俗習慣和你認為理所當然的一切,但他們自己不能容忍別人。這也是一種歧視,歧視任何不同意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