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立法教授
1. 陳支平的科研成果
陳支平教授科研成果顯著,承擔省部級以上多項科研項目,發表論文60餘篇。主要專著有:《清代賦役制度演變新探》、《近500年來福建的家族社會與文化》(獲全國高校第二屆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三等獎)、《明史新編》(獲1995年國家教委第一屆社會科學二等獎)、《明清時代福建的土堡》、《福建宗教史》、《基督教與福建民間社會》、《福建族譜》、《客家源流新論》、《民間文書與明清賦以史研究》、《歷史學的困惑》、《透視中國東南》等,主編大型叢書《台灣文獻匯刊》100冊及《閩台民間族譜匯編》、《福建民間文書》等。目前正從事明清社會經濟史、福建社會文化史的研究。
陳支平教授在擔任廈門大學歷史系主任期間,加強學科建設,努力培養合理的學術梯隊,積極開展學術交流和合作,使歷史系的博士學位授予點增至三個,並成為國家教委首批批准建立的文科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之一,繼續保持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在學術界的領先地位。
一、著作
《清代賦役制度演變新探》,廈門大學出版社,1988年
《近500年來福建的家族社會與文化》,上海三聯書店,1991年
《明史新編》(合著),人民出版社,1993年
《福建宗教史》,1996年
《福建族譜》,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
《客家源流新論》,1997年
《福建六大民系》,2000年
《透視中國東南——文化與經濟的整合研究》(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3年
《五百年來福建的家族與社會》,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民間文書與明清賦役史研究》,黃山書社,2004年
《民間文書與台灣社會經濟史》,嶽麓書社,2004年
《歷史學的困惑》,中華書局,2004年
《中國通史教程(第三卷)》
二、主編
《台灣文獻匯刊》100冊
《台海研究叢書》
《中國經濟史研究叢書》
《閩南文化叢書》
三、論文
試論康熙初年東南諸省的「熟荒」,《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2年第2期
清代江西的糧食運銷,《江西社會科學》1983年第3期
試論康熙年間大陸與台灣統一的經濟必然性,《台灣研究集刊》1983年第2期
福建華安仙都的蓄奴制調查——明清福建社會制度調查報告之一,陳支平、林仁川,《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4年第1期
清初更名田立法考實,《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年第4期
明清時代福建的土堡,楊國楨、陳支平,《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5年第2期
明清福建社會經濟史料雜抄,傅衣凌、陳支平,《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6年第1期
明清福建社會經濟史料雜抄(續一),傅衣凌、陳支平,《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6年第2期
明清福建社會經濟史料雜抄(續二),傅衣凌、陳支平,《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6年第3期
明清福建社會經濟史料雜抄(續三),傅衣凌、陳支平,《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6年第4期
明清福建社會經濟史料雜抄(續四),傅衣凌、陳支平,《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7年第1期
明清福建社會經濟史料雜抄(續五),傅衣凌、陳支平,《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7年第2期
清代福建的蓄奴和佃仆制殘余,《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7年第2期
明清福建社會經濟史料雜抄(續六),傅衣凌、陳支平,《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7年第3期
明清福建社會經濟史料雜抄(續七),傅衣凌、陳支平,《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7年第4期
明清福建社會經濟史料雜抄(續八),傅衣凌、陳支平,《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8年第1期
清代閩西四堡族商研究,陳支平、鄭振滿,《中國經濟史研究》1988年第2期
明清福建社會經濟史料雜抄(續九),傅衣凌、陳支平,《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8年第2期
明清福建社會經濟史料雜抄(續十),傅衣凌、陳支平,《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8年第3期
清代前期福建的非正常米價,《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8年第3期
中國古代官方統計數字的價值——兼評《中國歷代戶口、田地、田賦統計》,《中國經濟史研究》1989年第1期
一部嘉惠學林的新書——讀王戎笙教授《台港清史研究文摘》,《台灣研究集刊》1989年第3期
明清福建家族與人口變遷,《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9年第3期
明清福建貨幣地租質論,《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0年第1期
明清經濟史與政治史滲透研究的新成果——評介《明清史辨析》、《明代政爭探原》,楊國楨、陳支平,《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0年第3期
明清福建的民間宗教信仰與鄉族組織,《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第1期
清代東南地區貨幣地租質論,《學術研究》1991年第3期
傅衣凌晚年中國社會經濟史學思想的發展,楊國楨、陳支平,《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1年第1期
《清人社會生活》評介,《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1年第2期
客家人由非客家人分支而來之舉證,《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2年第4期
由客家分支而成為非客家人,《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4年第4期
閩江上下游經濟的傾斜性聯系,《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5年第2期
清代閩西商綱零拾,《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6年第2期
推進區域社會經濟史的比較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1996年第2期
中國社會經濟史學理論的重新思考,《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8年第1期
福建漢人民系的相互交融,《廈門博物館建館十周年成果文集》,1998年6月
福州人——福建漢族民系研究之一,《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2期
閩南人——福建漢族民系研究之二,《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3期
興化人──福建漢族民系研究之三,《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4期
明清時期外省人口向福建的遷移,《第七屆明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1999年5月
社會調查與史學研究,《東南學術》1999年第4期
從契約文書看清代工商業合股委託經營方式的轉變,陳支平、盧增榮,《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0年第2期
清末民初台北蘆洲民間醫書試析,《台灣研究集刊》2001年第2期
從契約文書看清代泉州黃宗漢家族的工商業興衰,《中國經濟史研究》2001年第3期
清代台北蘆洲的土地賦稅關系,《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1年第3期
20世紀中國歷史學的三大情結,《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4期
從契約文書看日據時期台北蘆洲的土地賦稅關系,《台灣研究集刊》2002年第2期
漢人南來與閩北的開拓,《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2年8月
閩南文化三論,《閩南文化研究——第二屆閩南文化研討會論文集(上)》,2003年9月
從碑刻、民間文書等資料看福建與台灣的鄉族關系,《台灣研究集刊》2004年第1期
福建向台灣移民的家族外植與聯系,《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4年第2期
清代泉州黃氏郊商與鄉族特徵,《中國經濟史研究》2004年第2期
論明末清初民間戶糧推收之虛實——以休寧程氏《置產簿》為中心的分析,林楓陳支平,《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3期
清代泉州黃氏郊商與鄉族特徵,區域社會史比較研究中青年學者學術討論會論文集,2004年8月
論傅衣凌先生與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理論的研究,陳支平徐曉望,《明史研究論叢》(第六輯),2004年8月
客家地區教育的時空差異——以科舉及第人數為例,周雪香陳支平,《客家文化研究》(下),2004年12月
讀史為文廿余載——陳支平教授訪談錄,陳支平張先清,《歷史教學》2005年第7期
客觀與現實的背離——鄭和下西洋的從舊思考,第十一屆明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2005年8月
清末閩南民間抗糧與鄉族勢力,《近代中國的城市·鄉村·民間文化——首屆中國近代社會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5年8月
努力開拓民間文書研究的新局面,《史學月刊》2005年第12期
區域研究的兩難抉擇,《中國史研究》2005年第S1期
唯物史觀與明清農業經濟史研究的一個悖論,《史學集刊》2006年第1期
清末民間抗糧與鄉族勢力,《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期
理論探索、宏觀研究與舊事重提,《中國經濟史研究》2006年第1期
清代閩東畲族社會經濟的一個個案分析,《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6年第1期
從新發現的《鄭氏族譜》看明末鄭芝龍家族的海上活動及其與廣東澳門的關系,《明史研究》(第10輯),2007年8月1日
清末民初台北蘆洲民間醫書試析,《閩台中醫葯文化研究論文集下冊(1995~2007)》,2007年10月1日
略論台灣楊氏族商的經營方式,《中國經濟史研究》2007年第4期
跨越時空論「封建」,《歷史教學(高校版)》2007年第12期
明代後期社會經濟變遷的歷史思考,《河北學刊》2008年第1期
清代泉州晉江沿海商人的鄉族特徵,《清史研究》2008年第1期
傅衣凌與中國社會經濟史學,《大連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
《傅衣凌著作集》與中國社會經濟史學派,《史學集刊》2008年第4期
傅衣凌與中國社會經濟史學派,《光明日報》2008年8月10日
清代閩台商人間經濟糾紛的案例分析,《中國經濟史研究》2008年第3期
宗教與風俗史的細部考察與多角度審視——評朱海濱的《祭祀政策與民間信仰變遷》,《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9年第1期
探尋傅衣凌先生開創中國社會經濟史學之路——記《傅衣凌著作集》出版懇談會,《中國經濟史研究》2009年第1期
福建民間族譜中所見南明史料輯述,《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2期
清道光二十九年財政歲入歲出數字釐正,《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9年第2期
中國商人歷史研究中的制度與文化:一個新的路徑,《學術月刊》2009年第4期
追尋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的治史路徑——陳支平教授訪談,陳支平佳宏偉,《學術月刊》2009年第4期
明清族商研究的倡言與思考,《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4期
從世界發展史的視野重新認識明代歷史,《學術月刊》201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