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4

道德經4

發布時間: 2020-12-21 08:48:29

① 《道德經》最受用終生的四個字,是哪四個字

“功成身退”四字。中國人自古有一句處社會的名言,叫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說得就是,懂得隨機而動,適可而止的做一個明白人。

② 無源的道德經第四章

老子曰: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③ 道德經第四章給人以揭示了什麼道理

這一章主要是老子描述他心中的「道」,道是虛空的,唯其虛空,所以能包含萬物。

④ 道德經第四一章翻譯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上士一次一齊了;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中下版多聞,多不信;權
【下士聞道,大笑之】因何信不及,只為太分明。
【不笑不足以為道】大迷之下,必有大悟。
【故,建言有之】才開兩片,露出肝腸,
【明道若昧】含華隱曜;
【進道若退】瞻前顧後;
【夷道若類】和光同塵;
【上德若谷】虛以受人;
【大白若辱】卑以自牧,
【廣德若不足】滿而不溢;
【建德若偷】偷,音俞。外渝。密而不露;
【質真若渝】應變無方;
【大方無隅】不露圭角;
【大器晚成】不有其功;
【大音希聲】叩之即應;
【大象無形】莫見乎隱;
【道隱無名】莫顯乎微。
【夫唯道,善貸且成】忠恕而已。

上四十一章,上章雲有無相生,非高上之士不容無疑。故次之以上士聞道,夫道若昧,若退,若類,若偷,若渝,不可得而見聞,可笑之由。惟高上之士稟性沖虛,故能超然直入不言而信,無為而成之也。中人以下未免半疑半信,下愚不肖者,不惟不信,又且笑而侮之也。善貸且成者,貸下士笑侮之過,而成上士勤而行之功也。雖下愚不肖,一覺其初便可反善,人之不善何棄之有?

頌曰
至道元容易,人心自謂難,中人猶擬議,下士轉。莫,呈在秤兮物在盤。

(道德會元)

⑤ 曾仕強道德經奧秘4,主要內容!!!

曾仕強,沒接觸過,不好意思。

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五章 講老子親證的境界,「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有一東西混然而成,在宇宙形成以前就已存在,無聲無息無形無相,任何東西都無法影響它,循環往復而永不衰竭,可把它當作萬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強把它稱為「道」,勉強把叫做「大」,大就是無邊無際。

這是老子認識到宇宙的本體,老子又把它稱為「無極」,無極就是沒有上下、前後、左右之分,也沒有過去、現在、未來之分,自己與整個法界融為一體,證得法身成就。無極就是《波羅蜜多心經》的「諸法空相……」,就是《金剛經》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因此,後人稱老子得道了。得的什麼道?道就是人的本體,萬物的本體,也叫本性、自性、真如、實相、空相、如來、上帝、正遍知、佛、世尊……等等,這些詞都可以描述道。

《道德經》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說「道」不是常人理解的道,說「名可名,非常名」,也不是普通一個名稱而已,不可以執著名相。開篇就講道無法描述。道只能自己去實證、親證才能體會,語言文字不足以表達「道」內涵。
同樣,佛經中描述,比如上面講的《心經、金剛經》普通人很難懂,只有親證道的人,一看就明白。

⑥ 老子道德經的四字成語

【玄之又玄】

原文

《老子》第一章:「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功成不居】

原文

《老子》第二專章:「生屬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和光同塵】

原文

《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塵.」
【天長地久】

原文

《老子》第七章:「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功成身退】

原文

《老子》第九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金玉滿堂】

原文

《老子》第九章:「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⑦ 智商是個好東西,老子《道德經》四個字透露什麼

你能問出這個問題,說明你根本沒讀過老子的《道德經》建議你回去讀一讀,讀內完你容會發現「老子」和「北大博士」,一個是天一個是地,無可比性 再說現在的北大,清華博士也沒有幾個是搞正事的都在追求名,利,權,錢。只要追求這些東西,就永遠不能達到老子的高度 給你推薦一本書《老子注釋及評介》(註:《道德經》又名《老子》)著者:陳鼓應 出版社:中華書局這本書有助你更好的理解《道德經》

⑧ 《老子道德經》第四章

[原文]

道沖①,而用之有弗盈也②。淵呵③!似萬物之宗④。銼其兌⑤,解其紛⑥,和其光⑦,同其塵⑧。湛呵⑨!似或存⑩。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⑾。

[譯文]

大「道」空虛開形,但它的作用又是無窮無盡。深遠啊!它好象萬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鋒銳,消除它的紛擾,調和它的光輝,混同於塵垢。隱沒不見啊,又好象實際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誰的後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注釋]

①沖:通盅(chong ),器物虛空,比喻空虛。

②有弗盈:有,通又。盈:滿,引申為盡。

③淵:深遠。呵(a):語助詞,表示停頓。

④宗:祖宗,祖先。

⑤銼其兌:銼(cuo ):消磨,折去。兌( rui):通銳,銳利、鋒利。銼其銳:消磨掉它的銳氣。

⑥ 解其紛:消解掉它的糾紛。

⑦和其光 :調和隱蔽它的光芒。

⑧同其塵:把自己混同於塵俗。以上四個「其」字,都是說的道本身的屬性。

⑨湛(zhan):沉沒,引申為隱約的意思。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說,古書中「浮沉」的「沉」多寫作「湛」。「湛」、「沉」古代讀音相同。這里用來形容「道」隱沒於冥暗之中,不見形跡。

⑩似或存:似乎存在。連同上文「湛呵」,形容「道」若無若存。參見第十四章「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等句,理解其意。

⑾象:似。

[引語]

在本章里,老子仍然在論述「道」的內涵。他認為,「道」是虛體的,無形無象,人們視而不見,觸而不著,只能依賴於意識去感知它。雖然「道」是虛體的,但它並非一無所有,而是蘊含著物質世界的創造性因素。這種因素極為豐富,極其久遠,存在於天帝產生之先。因而,創造宇宙天地萬物自然界的是「道」,而不是天帝。這樣,老子從物質方面再次解釋了「道」的屬性。

承接第一章內容「無形」,老子稱頌「道」雖然虛不見形,但不是空無所有,從「橫」的角度談,「道」而是無限博大,用之不盡;再從「縱」的角度談;「道」又是無限深遠,無以追溯其來歷,它好象是自然萬物的祖宗,又好象是天帝(上帝)的祖先。從此說來,不是上帝(天帝)造物,而是「道」生上帝(天帝),繼生萬物。「道」的作用是宇宙至高無上的主宰。

[評析]

在本章里,老子通過形容和比喻,給「道」具體作以描述。本來老子認為「道」是不可以名狀的,實際上「道可道,非常道」就是「道」的一種寫狀,這里又接著描寫「道」的形象。

老子說,道是空虛無形的,但它所能發揮的作用卻是無法限量的,是無窮無盡而且永遠不會枯竭。它是萬事萬物的宗主,支配著一切事物,是宇宙天地存在和發展變化必須依賴的力量。在這里,老子自問:「道」是從哪裡產生出來的呢?他沒有作出正面回答,而是說它存在於天帝現相之前。既然在天帝產生以前,那麼天帝也就無疑是由「道」產生出來的。由此,研究者們得出結論,認為老子確實提出了無神論的思想。

也有的學者把老子的「道」與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的「邏各斯」相提並論,認為這兩個范疇的內涵非常接近。赫拉克利特的「邏各斯」是永恆的存在,萬事萬物皆依「邏各斯」而產生。但它不是任何神或者任何人所創造的,而是創造世界的種子,是一種「以太」的物體。「邏各斯」無時無處不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但人們卻不能感覺到它的存在,然而它的存在是確實的。(可參閱《古希臘羅馬哲學》第17—26頁)老子的「道」同樣具有「羅各斯」的這些屬性和職能,二者的形象十分近似。

在前四章里,老子集中提出了「道」是宇宙的本原,而且先於天帝而存在;事物都是互相矛盾而存在的,並且處於變化發展之中等觀點。此外,老子還提出了他自己對社會政治和人生處世的某些基本觀點。這些學說無不充滿智慧的蘊含。

[解讀] 思想的放盪

把「道」喻為一隻肚內空虛的容器,是對其神秘性、不可觸摸性和無限作用的最直觀和最形象的譬喻。哲理的揭示,只有紮根於形象,才會使蘊含的豐富性、概括性、抽象性和外延性得到能動和富於想像力的發揮,老子對道的這種不拘常規的描述方式,給予後來道家人物自由放盪的思想和行為以先導和啟迪意義。

最引人深思的例子,是對莊子作品中深邃的哲理發揮和藝術形象想像力的極度誇張的影響。《莊子·德充符》寫了好幾個奇醜無比的得道之士,如斷腳的叔山無趾,生著瘤子的瓮大癭,彎腰駝背又沒有嘴唇的支離無胯,等等。可這樣的人,偏偏國君看其順眼,男人們樂於相處,女人們甚至爭著相嫁。究其緣由,就因為這些人悟道天然,形顯而德美,內在的道德美勝過了外在的形體丑。《莊子》一書中,像這樣用放盪的思維和古怪的事例來闡說道理的篇章,可謂比比皆是。他說厲鬼與西施「道通為一」,說中央之帝渾地被人為鑿出「七竅「而丟了命,諸如此類,都體現出這種特徵。

這種超常規的思維方式,對於後來魏晉時期玄學的自由發揮,也有其直接的承襲關系。玄學在殘酷的政治高壓下,以真對世俗禮教的束縛,主張人性的解放、服膺於自然為其宗旨。號稱付林七賢的劉伶,佯狂縱酒,放盪形骸。一次,他飲酒大醉,脫衣裸形在屋裡。有人因此而嘲笑他,劉伶卻回答說:「我把天地當作房屋,房屋當作衣褲,你又為什麼走到我的褲子中來呢?」這種看似怪誕的言行,卻真實反映了清談人物對人與自然關系、以及對道的特性的理解。老子說:「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思想主張人與自然關系的諧合,追求個人的生活方式、思想、道德和行為准則與道、自然、天地相契合的最高境界。劉伶的這種驚世駭俗的言行,正是對世俗和禮教的唾棄,正是把自己的精神、肉體融合到自然廣大深厚懷抱里的一種實踐。

「越名教而任自然」,這是魏晉名士的名言。對現實禮教的鄙棄,對自然天性的追求,使得思想放盪、性格不羈的他們,在世俗的眼中總是顯得那麼奇異怪誕、格格不入。那個臨刑前還要彈奏一曲《廣陵散》的嵇康,就是一個敢於懷疑和批判的思想放盪者。他竟然對一向被視為「凶逆」的管叔、蔡叔給予新評價,認為其「未為不賢」,只是「不達聖權」而已;不僅如此,他還無法無天的『非湯武而薄周孔。』諸如此類,他都表現出一種獨立不羈的人格精神,千載而後,仍讓人不能不感嘆敬佩。

⑨ 道德經屬於四書五經系列嗎

不屬於
道德經是道教經典,而四書五經是儒家經典

熱點內容
法官老婆 發布:2024-11-20 13:11:51 瀏覽:125
保全的司法解釋 發布:2024-11-20 13:10:29 瀏覽:676
道德的性指 發布:2024-11-20 12:53:44 瀏覽:866
法律和行政法規適用 發布:2024-11-20 12:01:39 瀏覽:902
榮成法院王 發布:2024-11-20 11:38:27 瀏覽:759
法律援助經濟困難 發布:2024-11-20 10:58:15 瀏覽:889
基層法律服務所變更流程圖 發布:2024-11-20 10:33:50 瀏覽:444
婚姻法2018年2月新規定 發布:2024-11-20 10:15:30 瀏覽:580
交通協議書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20 10:04:34 瀏覽:575
聯邦法院的管轄權 發布:2024-11-20 09:19:04 瀏覽: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