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開講人民大學法學院
1. 民法典經典語錄
馬克思曾經說過「人們創造自己的歷史,並不是隨心所欲的創造,而是在他們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造。」我國民法典的制定離不開對歷史上存在的相關法的繼承。同時,由於我們身處一個日趨「國際化」的以開放特徵的世界,我們周圍有許多比我們更為發達的國家,所以民法典的制定需要對域外法律的進行借鑒和移植。這些都已在法學界達成共識,而真正值得關注和研究的是怎樣繼承和移植,才能有利於制定一部符合我們國家實際情況,又能適應時代發展,與國際接軌的民法典。
自從19世紀初法國民法典開近代法典編纂之先河,一百年後德國民法典將法典編纂技術推向高峰,現在又過去了100年,為適應社會生活的變遷與發展,中國的法典的制定已成為法律界的關注焦點。我們希望,中國這個民法典能夠成為新世紀將要升起的太陽。
一、學習外國民法了解民法本該有的價值本旨
外國民法是民法本身,而我國現階段意義上的民法僅是民法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發展階段。
民法應該是什麼,民法本該有的價值本旨即典型國家的民法所體現出來的民法理念與民法價
值。我們可以認為典型國家的民法,即外國民法才是民法的應然狀態。
民法在其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法文化,形成了私權神聖、身份平
等、意思自治的民法理念。私權神聖要求民事權利受到法律的充分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非因公益和非經法定正當程序,不得限制和剝奪。身份平等,在法律上稱為權利能力平等,其實質是參與社會生活的機會平等。意思自治,是在私人生活中,當事人有權按照自己的意思管理決定自己
民法典的時代使命
張新寶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上傳時間:2003-6-19
九屆人大常委會在2002年的最後一次會議(第三十一次會議)上首次審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草案)》,這標志著多年來備受關注的民法典起草工作正式進入立法程序。可望十屆人大常委會將繼續這一立法工作,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完成草案的審議並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但是,一讀的草案畢竟是一個初步的草案,也許因為其太不成熟,有關部門甚至不願意公布這一草案。筆者認為,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已經進入十分重要的時刻,而正確認識制定民法典的時代使命,是關繫到這一『舉世關注的基本法律成敗的關鍵。
為什麼要制定民法典僅僅因為現在的民事立法過於分散、部分民事法律闕如就一定要制定一部民法典嗎這樣的答案顯然是沒有說服力的:英美法國家的民事法律規范更為分散,他們卻沒有制定民法典的需求:如果僅僅是缺乏某些民法制度(如物權法),最簡便的做法就是制定相關的單行法律,也不需要制定民法典。
2. 民法典的中國民法典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正確調整民事關系,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根據憲法和我國實際情況,總結民事活動的實踐經驗,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中國民法典草案(建議稿)》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法典立法研究課題組起草。課題組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北京大學法學院、清華大學法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煙台大學法學院、復旦大學法學院、山東大學法學院、北京化工大學法學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深圳大學法學院、中國建銀集團法律部等單位的26人組成。梁慧星學部委員擔任課題組負責人。該草案採用德國潘德克吞編制體例,分為總則、物權、債權總則、合同、侵權行為、親屬、繼承七編,共計1947條。
我國首部民法典編纂今年或啟動
2015年3月,張德江表示,將抓緊研究啟動民法典編纂工作。
民法典在國家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僅次於憲法。民法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為准則,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據。
中國曾於1954年、1962年、1979年三次啟動民法典的制定,均無果。2002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審議民法典草案,但最終由於內容復雜、體系龐大、學術觀點存在分歧等原因,最終未能實現。
現有民事立法存在主體多元化、法律淵源眾多等問題,並未形成系統。民法典有上千個條文,涉及的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多且復雜。如何將這些已有的法律法規串在一起,缺乏共識,需要處理好法典編纂和單行法的關系。此外,中國的民法典編纂,要借鑒國外有益的立法經驗,更要從中國實際出發,反映我國社會的政治經濟發展要求,在實踐中需要權衡。
3. 中國民法典的中國民法典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正在編纂中。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內大會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容法的民事權益,正確調整民事關系,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根據憲法和我國實際情況,總結民事活動的實踐經驗,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中國民法典草案(建議稿)》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法典立法研究課題組起草。課題組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北京大學法學院、清華大學法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煙台大學法學院、復旦大學法學院、山東大學法學院、北京化工大學法學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深圳大學法學院、中國建銀集團法律部等單位的26人組成。梁慧星學部委員擔任課題組負責人。該草案採用德國潘德克吞編制體例,分為總則、物權、債權總則、合同、侵權行為、親屬、繼承七編,共計1947條。
4. 鍾秀勇提到的中國大陸民法學的最好的王毅是誰
一、鍾秀勇提到的中國大陸民法學的最好的是王軼教授,是梁慧星最為出色的學生。王軼,河南鎮平人,民法學博士、教授 、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中國人民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副院長,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
二、主要著作有:
1、《物權變動論》,王軼,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2、《民法原理與民法學方法》,王軼,法律出版社,2009年11月版。
3、《新合同法原理與案例評釋》,王軼(副主編),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4、《合同法新論·分則》,郭明瑞、王軼,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5、《租賃合同·融資租賃合同》,王軼,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4)民法典開講人民大學法學院擴展閱讀
一、鍾秀勇,國家司法考試業內名師,中國人民大學民商法學博士,主編《民法》系列教材,2016成立北京瑞達成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是北京瑞達成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獨家簽約主講教師。著有《三校名師講義》等法考培訓教材。
二、我國迄今為止的民法學研究,在總體上呈現出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過分側重製度性研究,並且在進行制度性研究的過程中過分依賴法律的邏輯分析方法,由此導致了以下兩個典型的缺陷:第一個典型缺陷是「自說自話」;第二個典型缺陷是「自我封閉」。
三、民法學界必須要致力於建構以下兩個學術平台:其一,民法學界應當致力於建構中國民法學內部的學術平台,民法學者對相關問題所進行的討論,能夠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能夠進行有效的批評和檢證。其二,民法學界應該建構起民法學與民法學以外的其他法學學科,與社會科學乃至自然科學進行良性溝通和交流的學術平台。
5. 民法典第1012條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來和國民源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二條是:自然人享有姓名權,有權依法決定、使用、變更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姓名權的具體分為:
1、姓名決定權
姓名決定權是自然人決定自己姓名的權利。
2、姓名使用權
姓名使用權是自然人使用自己的姓名或不使用自己姓名而不受他人干涉的權利。
3、姓名變更權
姓名變更權是自然人依照有關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而不受他人干涉的權利。
(5)民法典開講人民大學法學院擴展閱讀:
自然人應當隨父姓或者母姓,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選取姓氏:
1、選取其他直系長輩血親的姓氏;
2、因由法定扶養人以外的人扶養而選取扶養人姓氏;
3、有不違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當理由。
少數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從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
自然人決定、變更姓名,或者法人、非法人組織決定、變更、轉讓名稱的,應當依法向有關機關辦理登記手續,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6. 想考人民大學的民商法碩士
我是人大的。希望幫到樓主。
民商法要有前景還是讀到博士,似乎除了人大沒什麼更好選擇了吧。
的確最近人大的某些法學學科倒退了,管理上要求也不嚴格。
但畢竟師資在那裡,或者說,別的學校,更差。。。
7. 《民法典(草案)》出台,對我們的生活將產生哪些影響
作為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草案)》已經得到正式通過會議表決通過,這就意味著,繼1954年、19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後4次啟動民法典制定工作之後,如今《民法典》正式製作成功,並成功通過決議,即將從2021年1月1日開始生效,也就是說中國公民的社會生活網路全書至今已經正式誕生。值得一提的是,《民法典(草案)》的出台,意味著《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婚姻法》、《收養法》、《繼承法》和《侵權責任法》9部法律全部廢止,那這部《民法典(草案)》究竟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哪些影響呢?今天筆者就給大家挑幾個比較有意思的案例,來拋磚引玉地講一下。
8. 法學專家解讀:民法典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
【導讀】在電子商務和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科技和產業革命不斷升級的當下,新生事物蓬勃發展。法律能否認可虛擬財產?作為身份代表的網名是否能得到法律保護?基因編輯胚胎是否應承擔法律責任?作為一部信息時代的生活指南,民法典草案對這些時代之問給予了明確回應。
草案亮點
●數據和網路虛擬財產,被列為新的財產類型;
●明確電子合同的訂立、履行規則,對信息網路環境下的交易予以規范;
●個人信息保護被列入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回應互聯網時代的迫切需要。
專家解讀
處處滲透著人文關懷的理念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成員、秘書長王軼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介紹,我國民法典編纂於人類從工業文明邁向信息文明的重要轉換階段。
民法典草案的編纂堅持以人為本。在草案總則部分,對胎兒利益給予了特殊保護,只要胎兒出生時為活體,在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方面便視為具有了民事權利能力;對於逝者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等權利,草案也予以保護,處處滲透著人文關懷的理念。
立法活動要結合時代需要。在信息文明時代,電子合同是人們社會交往的重要類型和表徵。草案合同編立足於時代的新問題、新要求,將電子合同放到了核心和關鍵的位置。
很多新生事物被寫入草案。如社會識別度較高的網名,作為姓名權受到保護。對數據和網路虛擬財產的法律客體地位,草案予以認可。
針對關注社會熱點。比如「霸座」行為,草案強調,旅客應該按有效客票記載的時間、班次和座位號承運,如果「霸座」,則構成違約行為,應當承擔相應責任。草案特別為人體基因、人體胚胎等相關醫學、科研活動劃出法律紅線:不得危害人體健康,不得違背倫理道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
9. 有目前在人民大學法學院讀在職研究生嗎我想去蹭課聽,最好是民商法和知識產權法。跪求~
同學,聽課要聽課證的!
10. 民法典聚焦|新規破解表決難,公共維修資金不再「沉睡」
對於公共維修資金使用,民法典降低了通過這一事項的表決要求,只要「雙過半數」業主同意,就可以啟動公共維修資金。業內稱,此舉有利於讓公共維修資金不再「沉睡」。
近年來,關於小區業主權益的糾紛屢屢發生,主要為業主委員會選舉難、公共維修資金啟動難等,這些現實問題一直備受各界期待和關注。
5月28日下午3時許,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的民法典,在現行物權法規定的基礎上,適當降低了業主共同決定事項的表決要求,並且新增了緊急情況下可通過特別程序使用維修資金的規定。
業內人士表示,民法典進一步明確了法律程序,降低了相關門檻,有利於提高公共維修資金利用率,更及時地維護業主的合法權益。
表決難、耗時長,舊規程序備受爭議
如今,越來越多的小區已經出現老化,一些小區的基礎設施開始出現問題,諸如牆皮開始脫落、電梯老化等,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安全事故。但是,這些問題往往涉及小區業主的整體利益,通常需要相關業主的表決後方可啟用公共維修資金進行解決。而在具體實踐中,在有限的時間內,業主們往往難以達成一致。
2005年,方女士購買了東城區某樓盤。2018年,該小區外立面牆磚開始出現脫落,部分業主多次向相關部門反映,請求盡快修復,消除安全隱患。
「正在申請使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同時,因擔心重新貼牆磚,以後還會面臨脫落的問題,所以考慮換成塗料。」2018年11月,該小區物業工作人員稱,主管部門要求物業徵求業主的意見,需60%以上的業主同意,才能執行,物業已經徵求了約100戶業主的意見,其中已有90%的人同意換成塗料。小區有1200戶業主,按60%這個標准,至少還要徵求五六百戶的意見,對於事情的進展,他們也很無奈。
時至今日,方女士等多位業主告訴新京報記者,牆皮依舊時不時脫落,由於業主們未達成統一意見,外牆面一直沒有進行修復。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此前的物權法規定,公共維修資金的使用分為一般情況和緊急情況兩種。一般情況下,由相關業主、業主大會或物業公司等作為主體提出使用建議,業主大會或占總人數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討論通過;如果出現應急情況的,則不需要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通過,由物業公司提出申請,業委會審核同意後,報住建局或房管局備案辦理。
對此,多位業內人士及小區業主均表示,符合上述規定的緊急情況通常極少出現,按上述程序,很多小區維修問題不僅難解決,而且耗時很長;現實中,公共維修資金利用率很低。
新規降低使用門檻,「雙過半數」業主同意即可
針對近年來群眾普遍反映業主大會成立難、公共維修資金使用難等問題,5月28日下午表決通過的民法典,在現行物權法規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業主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制度。
對於公共維修資金使用,民法典進一步完善了決策程序,降低通過這一事項的表決要求,將原草案第七十三條規定的「應當經參與表決專有部分面積四分之三以上的業主,且參與表決人數四分之三以上的業主同意」修改為「雙過半數」,比此前物權法規定的「三分之二」比例也有明顯下降。
此外,民法典還增加了一條規定,「緊急情況下需要維修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業主大會或者業主委員會可以依法申請使用維修資金。」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按照規定, 這筆維修資金屬於業主共有,經業主共同決定,可以用於電梯、屋頂、外牆、無障礙設施等共有部分的維修、更新和改造;維修資金的籌集、使用情況也應當公布。
「如果超過半數的業主同意即可使用,的確降低了公共維修資金的使用門檻,同時又能避免被濫用。」北京法學會不動產法研究會理事王玉臣律師向記者介紹,「現實生活中,按照物權法的要求取得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同意操作起來確實比較麻煩。我代理過很多案件,諸如,作為公共部位的樓頂漏水了,直接受害者是居住在頂層的業主,對下面樓層的住戶影響不大,樓下住戶多數持『事不關已』的態度,不願意拿錢去做這些事。」
針對上述民法典內容,新京報記者還采訪到了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立法專家委員會立法專家楊立新,他不僅是民法總則制定時的參與人,也是制定民法各單行法、民法典各分編草案的主要參與人。
楊立新表示,「由於過去啟動門檻太高,導致很多公共維修資金放在原處而毫無用處。程序問題只是一方面,群眾生活得更好更安全才是最主要的,所有緊急情況下,都可以採取特殊程序啟用相關款項,民法典上述規定有利於提高公共維修資金的利用率。」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王利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此前的規定要求較高,實踐中易造成業主開會難、議事難、表決難等問題,給居民的日常生活帶來極大不便。民法典將這一事項的表決要求降至面積和人數的「半數」,有利於讓公共維修資金不再「沉睡」。
居民委員會將協助小區成立自治性組織
除了公共維修資金的問題外,業主委員會選舉難,也是此前很多小區亟待解決的難題。
「十多年了,我們小區的業委會就一直未能成立,總是會被一些人找出『問題』。」北京某小區業主告訴記者,「不僅程序難達到完美,而且耗時長,最後好不容易成立了,還得經歷好幾審訴訟程序,我們太難了!」
對此,民法典出台了「新辦法」,今後居民委員會應當對設立業主大會和選舉業主委員會給予指導和協助。
楊立新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居民委員會是群眾自治性組織,具有特別法人資格,上接政府下靠居民。民法典增加了居民委員會在設立業主大會和選舉業主委員會中的職能,有利於業主保護自己的權利。
「在基層實踐中,沒有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業主就像一盤散沙。聘請物業服務公司、處理和居民委員會的關系以及保護業主的權益,都很難展開。」據媒體報道,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殷一璀在分組審議草案時呼籲,除了加強政府指導,還應給設立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提供更多法律支撐。
對於上述即將施行的新規,北京一物業公司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這樣進一步明確法律程序,降低了相關門檻,不僅降低了地方政府的工作難度,物業公司開展工作也變得更加順暢,最重要的是能更及時地維護業主的合法權益,從而能有效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