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曹禺以道德經

曹禺以道德經

發布時間: 2022-03-10 01:38:28

1. 1935年曹禺出版劇本什麼,既是他的代表作,又表現中國這一時期戲劇文學的最高成

《日出》1935年完成,1936年發表。
既是他的代表作,又表現中國這一時期戲劇文學的最高成就。
《日出》以抗戰前的天津社會為背景,以交際花陳白露為中心人物,以陳白露住的某大旅館(惠中飯店)華麗的休息室和三等妓院(寶和下處翠喜的房間)為活動地點,寫了黎明、黃昏、午夜、日出四幕,描寫了20世紀30年代初期受到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恐慌影響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都市裡,日出之前,代表腐朽勢力的上層社會在黑暗中「損不足以奉有餘」的種種活動,和下層社會的悲慘生活。該劇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生活強烈的愛憎和迫切期待東方紅日的心情。
曹禺先生筆下《日出》實為一部悲劇,然而若解讀為先生僅為寫 「苦」而作,亦不準確。唯有懷有極敏銳的感受、極深刻的愛戀的人才寫得出極悲傷而動人的作品。《日出》雖沉重悲哀,觀後如有巨石壓心,卻仍為觀者留下一簇微弱而持續的希望,乃是人性中嚮往光明之處,它隱約地出現在戲中。倘若觀者願意相信,便可以相信:紅日,總有一天會照進那見不得光的地方,使見光則死的獸與鬼們魂飛魄散,形神盡消,直到那時,人才可以磊落地做人,而世界,才會像一個生者的世界。

2. 曹禺的簡介與作品

曹禺(1910~1996)劇作家、戲劇教育家。本名萬家寶,字小石。祖籍湖北潛江。1910年9月24日生於天津。曹禺出身於封建官僚家庭。1922年入南開中學。1925年加入南開新劇團,成為骨幹。1928年入南開大學政治系,次年轉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36年8月始在國立戲劇專科學校教授戲劇。抗日戰爭開始後,他隨戲校遷至四川。1946年返回上海,後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講學,1947年1月回國,應聘於上海實驗戲劇學校。1949年初,曹禺接受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安排,由上海經香港抵達北平(今北京)。後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並參與籌備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1949年7月文代會召開,曹禺被選為主席團成員。1950年、1952年先後被任命為中央戲劇學院副院長和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文化大革命中,曹禺遭到迫害,被迫擱筆。1988年11月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五次代表大會上他被選為執行主席。曹禺是中國話劇史上繼往開來的作家。在他之前的話劇先驅者們,大都是以話劇作為宣傳鼓吹民主革命思想的工具,因此沒有機會更多推敲話劇的藝術問題。曹禺繼承了先驅者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同時廣泛借鑒和吸收了中國古典戲曲和歐洲近代戲劇的表現方法,把中國的話劇藝術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他的《雷雨》成為中國話劇藝術成熟的標志。其後的《日出》、《北京人》、《家》也都是傑出作品。曹禺的作品,對導演、表演藝術和舞台美術也發生了深刻的影響,使話劇成為真正的綜合性藝術,為話劇爭取了更多的觀眾,從而發展提高了劇場藝術。他的作品,特別是《雷雨》和《日出》,是50多年來演出場次最多的劇目,一直是劇團的保留劇目和院校的實驗演出劇目。同時被譯成多國文字在國外上演。曹禺的作品除《雷雨》(1933年)、《日出》(1935年)外,還有《原野》(1937年)蛻變》(1939年)、《北京人》(1941年)、《家》(1942年,根據巴金同名小說改編)、《艷陽天》(1947年,電影劇本)、《明朗的天》(1952年)、《膽劍篇》(1961年)、《王昭君》(1978年)。此外,曹禺還翻譯了英國劇作家W.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等。

3. 談論曹禺以及其作品

3000字。。。。。。。。
告訴你他的主要作品是雷雨,買一本去看看吧

4. 被稱為曹禺「生命三部曲」的作品是

被稱為曹禺「生命三部曲」的作品是《雷雨》、《日出》、《原野》。

《雷雨》是劇作家曹禺創作的一部話劇,發表於1934年7月《文學季刊》。

《原野》話劇改編自曹禺先生經典名著《原野》《原野》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大師曹禺先生的經典名著。這部創作於1937年的經典名著,是曹禺先生唯一一部描寫中國農村的作品,其風格顯然不同於他的其他代表作,如《雷雨》、《日出》、《北京人》。

《日出》是近代劇作家曹禺創作的戲劇,該劇1936年6月在《文學季刊》第一期開始連載,同年10月首次出版。

(4)曹禺以道德經擴展閱讀:

曹禺在把歐洲近代戲劇的寫作技巧運用於中國的話劇創作,表現中國社會現實方面;在塑造鮮明獨特的人物形象,特別是女性形象方面;

在使劇本富於激情和詩意,特別是悲劇藝術的建樹方面;在把生活中的口語加工成文學語言,使對話藝術趨向完美方面,以及在使劇本同時具有可讀性和可演性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他的《雷雨》的出現昭示著中國有了第一部可與外國經典戲劇比肩的作品。

5. 曹禺作品有哪些

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膽劍篇》、《王昭君》。

1、《雷雨》

《雷雨》是劇作家曹禺創作的一部話劇,發表於1934年7月《文學季刊》。

此劇以1925年前後的中國社會為背景,描寫了一個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資產階級家庭的悲劇。劇中以兩個家庭、八個人物、三十年的恩怨為主線,偽善的資本家大家長周朴園,受新思想影響的單純的少年周沖,被冷漠的家庭逼瘋了和被愛情傷得體無完膚的女人蘩漪。

對過去所作所為充滿了罪惡感、企圖逃離的周萍,還有意外歸來的魯媽,單純著愛與被愛的四鳳,受壓迫的工人魯大海,貪得無厭的管家等。

不論是家庭秘密還是身世秘密,所有的矛盾都在雷雨之夜爆發,在敘述家庭矛盾糾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頑固的同時,反映了更為深層的社會及時代問題。

該劇情節扣人心弦、語言精煉含蓄,人物各具特色,是「中國話劇現實主義的基石」,中國現代話劇成熟的里程碑。

2、《膽劍篇》

《膽劍篇》的是曹禺、梅阡、於是之同志合著。是歷史劇創作的一部好的作品。《膽劍篇》(與於是之、梅阡合作)取材於2400多年前越王勾踐「卧薪嘗膽」的歷史故事。

但作者真正的用意卻不在重新演繹這個關於復國的故事。1960年代初期,我國由於天災人禍使國民經濟處於暫時困難時期。為了鼓舞人民的鬥志,曹禺執筆創作了這部五幕歷史劇。

3、《日出》

《日出》是近代劇作家曹禺創作的戲劇,該劇1936年6月在《文學季刊》第一期開始連載,同年10月首次出版。

《日出》以抗戰前的天津社會為背景,以交際花陳白露為中心人物,以陳白露住的某大旅館(惠中飯店)華麗的休息室和三等妓院(寶和下處翠喜的房間)為活動地點,寫了黎明、黃昏、午夜、日出四幕。

描寫了20世紀30年代初期受到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恐慌影響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都市裡,日出之前,代表腐朽勢力的上層社會在黑暗中「損不足以奉有餘」的種種活動,和下層社會的悲慘生活。該劇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生活強烈的愛憎和迫切期待東方紅日的心情。

4、《原野》

《原野》話劇改編自曹禺先生經典名著《原野》《原野》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大師曹禺先生的經典名著。這部創作於1937年的經典名著,是曹禺先生唯一一部描寫中國農村的作品,其風格顯然不同於他的其他代表作。

如《雷雨》、《日出》、《北京人》。這部作品已經和現實主義有了區別。這個冤冤相報、看似簡單的復仇故事,蘊涵著闊大淵深的人物情感並展現出復雜鮮明的人物性格:它不僅僅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表現被壓迫、被摧殘的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還更深地發掘了人性的復雜多面性。

5、《北京人》

三幕劇《北京人》以一個典型的沒落士大夫家庭曾家的經濟衰落為全局矛盾沖突的線索於戲劇沖突發生的具體背景,以曾家三代人為主人公,展開家庭中善良與丑惡,新生與腐朽,光明與黑暗的沖突。

通過這些沖突,深入封建家庭這一軀體深處,著力反映出封建主義精神統治對人的吞噬,人們在這種精神統治下對人生的追求,以及這種精神統治必然破產的結果。

劇本作者曹禺談到寫作動機時說道:「當時我有一種願望,人應當像人一樣活著,不能像當時許多人一樣活著,必須在黑暗中找出一條路子來。」

6. 曹禺創作的根據巴金小說改編的話劇是是什麼

由曹禺創作,根據巴金的同名小說改編,以覺新、瑞珏、梅表姐、鳴鳳為主角,描寫了舊禮教對青春愛情的摧毀的話劇是《家》。

全新上演的《家》由導演李六乙執導。主要講述故事發生於「五四」前後,當時中國社會正處於一個風起雲涌、激烈動盪的歷史轉折時期,集中展現了封建大家族生活的典型形態。

(6)曹禺以道德經擴展閱讀:

賞析:

出於中國人特殊的「家國同構」觀念,巴金小說和曹禺戲劇所描繪的「家」的場景,已遠遠超出了家庭的概念,而成為當時專制、封閉、陳腐社會的一個縮影,成為戕害人、特別是青年人心性和靈魂的地方。而那個時代青年人走向革命,都是以對家的背叛為前提的。

當然,在革命的推動下,歷史現代化的進程啟動,今天的社會與那個時代已經有了許多的不同。多元、開放、寬容……但是,追本溯源,還是不能忘記那個「家」曾經有過的黑暗與苦難。

以覺新、瑞珏、梅表姐三個人物之間的關系作為劇本的主要線索一貫到底,以鳴鳳和覺慧的愛情悲劇穿插其間。覺新和瑞珏在洞房內的心理角力、鳴鳳和覺慧在荷塘邊的情感傾訴,以及覺新和梅芬分手一刻的不舍與無奈……都在情節的進展和場景的鋪排中得到了准確地呈現。

瑞珏那面對尷尬而心存善良的豐富、細膩的心理活動,偽善人馮樂山從不把鳴鳳、婉兒等下人當人看的陰險可怖,在慈愛與威嚴中行使家長權威的高老太爺的自覺與不自覺,也都在眾位藝術家的創造性詮釋中得到了豐富和發展。

這次復排最為成功的地方,是創作者們通過對覺新這一人物形象的准確把握,完滿地傳達出了原作者對於現代人所應該具有的獨立意志和健全精神的深切呼喚。

這種呼喚,體現在高覺新這個人物的塑造上。通過這一形象,巴金和曹禺發現了一種帶有普遍性的精神病象,或者說精神弱點,這是他們對中國藝術最獨特的貢獻,也是《家》近一個世紀以來長演不衰的原因。

7. 以老子《道德經》中「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作題記的作品是( )。

出自老子《道德經》

原七十七章 天之道
天之道,其猶張弓歟?
 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可參見http://www.hispeed.com.cn/Forum/ReadPost.asp?PostID=917574)

8. 關於曹禺先生<日出>中的問題

1、陳白露是個聰明、美麗的年輕女人。由於家庭的破落,她一個人單槍匹馬出來,曾憑著她的美麗而成為明星。她追求愛情,曾與一位詩人結合,但終於痛苦地分手。明星與紅舞女的生活,既給她帶來金錢和虛榮,但也有被出賣的隱痛。她在大飯店裡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使她既享受著這生活,又被這生活所腐蝕。直到曾摯戀過她的方達生的到來,才使她有機會得以審視自身,質問自己的靈魂。她並非一個全然墮落的女人,當她發現一個被黑社會的頭子金八看中的女孩「小東西」,被打得遍體鱗傷,即將被他們糟蹋時她挺身而出,然而,她眼看著「小東西」難逃一死,這使她看到自己既無力改變現實,也改變不了自己「永遠賣給這個地方」的命運。
方達生指引的人生之路,她已無力前行,繼續沉淪下去,又因與她廝混的銀行經理潘月亭的垮台,而喪去了現實的可能,而實質是,她那清醒的認識與不泯的理智,已讓她看到自己的悲劇的不可避免性,決然以一死告別痛苦的人生。

2、應該是一個非常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對自己和周圍有著清醒的認識,但在面對誘惑時卻無力反抗的人。

3、清醒的糊塗人:指能夠看透世情,卻又無法靠自身力量脫身的人。具體到陳白露,她厭倦上流社會勾心鬥角、爾虞我詐、醉生夢死的糜爛生活,但又無法抵禦這種生活對她的腐蝕;她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對自己殘酷的折磨,但又無法自拔;她不想這樣生活下去,但又離不開這個丑惡的地方;她雖然不能自拔,卻還想救人。她承認太陽要出來了,但太陽不屬於她,她只能沉沒在黑暗中。

4、按照世俗的眼光,陳白露似乎是傷風敗俗、罪孽深重的;然而作家卻從已經墮落而又不甘沉淪的內心矛盾中,發現了她靈魂深處頑強掙扎的生命力及其反封建叛逆精神。從生活出發,以誇張、強調甚至變形的方法,賦予她以鮮明、獨特的性格與行動。陳白露內在深處那頑強的、不屈的人性美,是透過她那日益墮落而又不甘沉淪的矛盾痛苦的心理活動渲染出來的。正是在緊張、劇烈,不斷深化的靈魂自我搏鬥中,她那奮力掙扎的個性意識戰勝墮落性而升華到一種詩意的境界:與其屈辱、痛苦的在鬼魅世界中廝混,不如一死求得靈魂的安寧。陳白露這個不能自拔的墮落者的自殺,之所以成為震撼人心的悲劇,就因為作家以誇張、變形的方式,從她那矛盾、痛苦的靈魂深處發掘出了渴望「太陽」、「春日」和「美好生活」的人性之光。「太陽升起來了,黑暗留在後面。但是太陽不是我們的,我們要睡了。」透過這支希望與絕望劇烈交戰的凄惻感人的心靈迴旋曲,我們依稀地聽到行將涅磐的人性對「太陽」、對「光明」的餘音裊裊的呼喚。所有這些描寫,都是反封建叛逆精神已經覺醒的個性意識最富於詩意的表現方式,是作家對黑暗現實的強烈感受和激情凝結,是謳歌被踐踏的婦女和勞動人民的人性美,揭露舊社會舊制度的黑暗與罪惡,抒發作者沉鬱、激盪的詩意激情、最獨特、最有效、最震撼人心的藝術表現途徑。

5、曹禺在《日出》的開頭引述了老子《道德經》里的一段話:「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日出》以交際花陳白露和方達生為串線人物,一方面聯系著黑勢力的代表金八、大豐銀行的經理潘月亭、富孀顧八奶奶等這些「有餘者」;一方面聯系著小東西、黃省三、翠喜等這些社會的「不足者」。這樣便把「有餘」與「不足」兩個世界的景象都展現在觀眾面前,讓人們看到了一幅半殖民地都市社會的里外兩面。上層社會的花天酒地、紙醉金迷;下層人民的食不果腹、賣身賣命的悲慘生活。

9. 曹禺的作品有哪些

1933年創作了處女作四幕劇《雷雨》,暴露了具有濃厚封建性的資產階級家庭的腐朽和罪惡,揭示了舊制度必將滅亡的歷史趨勢,以高度的藝術成就和現實主義的藝術力量震動了當時的戲劇界,標志著中國話劇藝術開始走向成熟.
1935年寫成劇本《日出》,深刻解剖了30年代中國的都市生活,批判了那個「損不足以奉有餘」的罪惡社會,曾獲《大公報》文藝獎。它與《雷雨》前後輝映於劇壇,奠定了曹禹在中國話劇史上的地位。
1936年曹禹任教於南京戲劇專科學校,寫了他唯一的涉及農村階級斗爭的劇作《原野》。
抗日戰爭爆發後,曹禺隨校遷至四川,編輯戲劇刊物,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和電影廠編劇等職。著有《全民總動員》(合寫)、《正在想》、《蛻變》、《鍍金》等劇本,創作有淳厚清新、深沉動人的優秀劇作《北京人》,並將巴金的小說《家》改編成劇本,還譯有《羅密歐與朱麗葉》等。
1946年赴美國講學,翌年初回國,任上海文華影業公司編導,發表劇本《橋》,寫了電影劇本《艷陽天》,由他導演攝成影片上映。
他創作了話劇《明朗的天》(獲全國第一屆話劇觀摩演出劇本1等獎)、歷史劇《膽劍篇》(執筆)、《王昭君》,出版有散文集《迎春集》及《曹禹選集》、《曹禹論創作》、《曹禹戲劇集》等。

熱點內容
啟東法律咨詢 發布:2024-11-20 04:23:17 瀏覽:702
民法學包括哪些內容 發布:2024-11-20 04:07:19 瀏覽:902
河南律師查詢 發布:2024-11-20 04:00:46 瀏覽:360
青海省法律援助個人工作總結 發布:2024-11-20 03:42:46 瀏覽:271
連雲港司法拍賣公告 發布:2024-11-20 01:34:54 瀏覽:417
餐飲部服務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20 00:38:31 瀏覽:46
王優銀律師 發布:2024-11-20 00:07:08 瀏覽:7
勞動合同法上班期限 發布:2024-11-20 00:00:45 瀏覽:470
下列屬於旅遊法律責任特點的有 發布:2024-11-19 23:29:54 瀏覽:28
周末條例 發布:2024-11-19 22:50:11 瀏覽: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