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立法的古代故事

立法的古代故事

發布時間: 2022-03-10 06:40:27

⑴ 中國古代依法治國成功的例子

中國古代法治切切的說是啟蒙於「禮崩樂壞」的春秋戰國時代。首先戰國時,韓國國相專申不害教韓昭侯「屬術治」,其時的「術治」即「法治」。韓非解說:「術者,因任而受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展示了「法治」實質為君主個人的集權統治,要求君主們要不擇手段,以法律的威嚴鎮壓群臣百姓,以達到鞏固王權統治,建立高度集中的封建集權國家的目的。其次在秦孝公時,商鞅攜《法經》入秦,受到秦王的重視,先後兩次在秦國主持變法。再次秦漢時期的黃老學一個主要特徵是「守法而無為」,所謂「無為」,不是毫無作為,也不是漫無邊際的放任,而是不超越既定的法律規定。「法」是「無為」的界限,而無為的「道」又是「法」的根源。所以,要求「法立而弗敢廢」,就是指立法之後不輕易變更,要「循守成法」。 漢初統治者堅持黃老之學「賞罰信」的思想,主張嚴格執法,即使皇帝也只有「執道生法」的權力,而不得犯法。漢文帝就是一位不以個人意志破壞法律規定而「循守成法」的皇帝。

⑵ 古代關於合規的故事

1.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蜀後主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馬謖主動請纓,立下軍令狀,表示如果不能完成任務,願依軍法治罪。然後,就帶兵去佔領軍事要塞街亭。

但馬謖剛愎自用、自作主張地將大軍部署在遠離水源的街亭山上。曹魏名將張郃揮兵切斷水源,掐斷糧道,將馬謖部隊圍困於山上,然後縱火燒山。蜀軍飢渴難忍,軍心渙散,不戰自亂。

馬謖被司馬懿奪了街亭,導致諸葛亮最有希望取勝的一次北伐完全失敗。班師回朝後,諸葛亮為明軍紀,將馬謖問斬。

而馬謖素來是諸葛亮看重的人才,在南征孟獲時出了很多有用的計策,並且兩人私交甚好,所以行刑時諸葛亮淚如雨下。之後諸葛亮上表要求降職處分自己,也承擔了部分北伐失敗的責任。

2.曾子殺豬。

一個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畢,換上一身干凈整潔的藍布新衣,准備去集市買一些東西。她出了家門沒走多遠,兒子就哭喊著從身後攆了上來,吵著鬧著要跟著去。孩子不大,集市離家又遠,帶著他很不方便。

因此曾子的妻子對兒子說:「你回去在家等著,我買了東西一會兒就回來。你不是愛吃醬汁燒的蹄子、豬腸燉的湯嗎?我回來以後殺了豬就給你做。」這話倒也靈驗。她兒子一聽,立即安靜下來,乖乖地望著媽媽一個人遠去。

曾子的妻子從集市回來時,還沒跨進家門就聽見院子里捉豬的聲音。她進門一看,原來是曾子正准備殺豬給兒子做好吃的東西。

她急忙上前攔住丈夫,說道:「家裡只養了這幾頭豬,都是逢年過節時才殺的。你怎麼拿我哄孩子的話當真呢?」

曾子說:「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謊的。他們年幼無知,經常從父母那裡學習知識,聽取教誨。如果我們現在說一些欺騙他的話,等於是教他今後去欺騙別人。雖然做母親的一時能哄得過孩子,但是過後他知道受了騙,就不會再相信媽媽的話。這樣一來,你就很難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

曾子的妻子覺得丈夫的話很有道理,於是心悅誠服地幫助曾子殺豬去毛、剔骨切肉。沒過多久,曾子的妻子就為兒子做好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3.曹操割發代首。

三國時期, 曹操發兵宛城時規定:「大小將校,凡過麥田,但有踐踏者,並皆斬首。」於是,騎馬的士卒都下馬,仔細地扶麥而過。

可是,曹操的馬卻因受驚而踐踏了麥田。他很嚴肅地讓執法的官員為自己定罪。執法官對照《 春秋》上的道理,認為不能處罰擔任尊貴職務的人。

曹操認為,自己制定法令,自己卻違反,怎麼取信於軍?即使我是全軍統帥,也應受到一定處罰。他拿起劍割發,傳示三軍:「丞相踏麥,本當斬首號令,今割發以代。」

現在的人覺得剪頭發是件很平常的事。可是,古人認為,頭發是從父母那裡繼承的,隨便割掉不僅大逆不道,而且是不孝的表現。曹操作為封建社會的政治家,能夠割發代首,嚴於律己,實屬難能可貴。

4.商鞅立法。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

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

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5.法當有常。

狄仁傑是唐朝有名的大臣,仕宦歷經高宗、武後兩朝。他做大理丞時,清理大量疑難積案,一年中判處有罪或無罪釋放的多至一萬七千人,沒有一個認為冤屈再要求申訴的。

有個武衛大將軍叫權善才的,因為誤砍了太宗昭陵上的柏樹,仁傑上奏罪該免職,高宗認為太輕了,叫馬上把他處死。仁傑又上奏說此人罪不當死。

高宗生氣了,板著臉說:「此人斫昭陵上的樹,是陷我於不孝,必須殺掉!」

旁邊的人示意仁傑趕快走開,仁傑不理睬,說:「我聽說違背聖意、做出背叛皇上事情的人,自古以來都要蒙受災難。

但是我不以為是這樣。如果處在桀紂時期,那就要蒙難了,但處在堯舜時期,就不會。臣等現在正處在堯舜時期,不怕還有像比干被殺那樣的事情。

陛下制定法律,公之於眾,無論徒刑、流放刑、死刑,都得按照罪行的大小輕重來判處,哪有所犯並非死罪,就叫判處死刑的?

刑法既無常規,教萬民何所措其手足?陛下一定要變通法律,就從今天開始吧。古人說,假如偷了長陵的一把土就把那人殺了,這怎麼能是一個好皇帝?

現在陛下為了昭陵的一株柏樹殺掉一位將軍。那千年以後,人們將把陛下看成是什麼樣的皇帝。這就是臣之所以不敢聽陛下的命令殺權善才,以陷陛下於無道啊!」高宗的態度緩和一些了,權善才因此得以免死。

⑶ 有關法律的古代故事

1、鍘美案

陳世美家境貧寒與妻子秦香蓮恩愛和諧,十年苦讀的陳世美進京趕考,中狀元後被宋仁宗招為駙馬。秦香蓮久無陳世美音訊,攜子上京尋夫,但陳世美不肯與其相認,並派韓琪半夜追殺。韓琪不忍下手只好自盡以求義,秦香蓮反被誤為兇手入獄。

在陳世美的授意下,秦香蓮被發配邊疆,半途中官差奉命殺她,幸為展昭所救。展昭至陳世美家鄉尋得人證祺家夫婦,半途上祺大娘死於殺手刀下,包拯找得人證物證,欲定駙馬之罪,公主與太後皆趕至阻擋,但包拯終將陳世美送上龍頭鍘。

2、鼠獄

張湯是杜縣人。他父親當長安縣丞,有一次出門去,張湯當時是小孩,父親就讓他在家看門。父親回家後,看到老鼠偷了肉,就對張湯發怒,用鞭子打了他。

張湯掘開鼠洞,找到偷肉的老鼠和沒吃完的肉,就舉告老鼠的罪行,加以拷打審問,記錄審問過程,反復審問,把判決的罪狀報告上級,並且把老鼠和剩肉取來,當堂最後定案,把老鼠分屍處死。

他父親看到這情景,又看到那判決辭就象老練的法官所寫,特別驚訝,於是就讓他學習斷案的文書。

(3)立法的古代故事擴展閱讀

不少人經過「考證」說陳世美其實是清朝順治年間的進士陳年穀(號熟美),是被冤枉的,還說陳年穀的兩位同學報復誣陷,把陳熟美編成了戲曲中的陳世美。說來也巧,陳熟美和劇中的陳世美都是「均州人氏」。

在清朝之前的明朝,萬曆年間有一位自稱錢塘散人的安遇時,留下了一本書叫《包公案百家公案》,那時的書里第26回《秦氏還魂配世美》就有了均州人陳世美中狀元不認妻子兒女的故事,和豫劇《包青天》劇情的前半截極為相似。

大家只要網路一下《包公案百家公案》,就能看到這本明朝的書。只是這部書里沒寫鍘陳世美,是發配陳世美,包公戲曲受《三俠五義》影響改成鍘陳世美。

⑷ 因守規矩而成功的古代例子

因為守規矩而成功的故事有以下幾篇:

篇一:《程門立雪》

遠在北宋時期,福建將東縣有個叫楊時的進士,他特別喜好鑽研學問,到處尋師訪友,曾就學於洛陽著名學者程顥門下。程顥死後,又將楊時 推薦到其弟程頤門下,在洛陽伊川所建的伊川書院中求學。 楊時那時已四十多歲,學問也相當高,但他仍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尊師敬友,深得程頤的喜愛,被程頤視為得意門生,得其真傳。

一天,楊時同一起學習的游酢向程頤請求學問,卻不巧趕上老師正在屋中打盹兒。楊時便勸告游酢不要驚醒老師,於是兩人靜立門口,等老師 醒來。一會兒,天飄起鵝毛大雪,越下越急,楊時和游酢卻還立在雪中,游酢實在凍的受不了,幾次想叫醒程頤,都被楊時阻攔住了。 直到程頤一覺醒來,才赫然發現門外的兩個雪人!從此,程頤深受感動,更加盡心盡力教楊時,楊時不負重望,終於學到了老師的全部學問。

之後,楊時回到南方傳播程氏理學,且形成獨家學派,世稱「龜山先生」。 後人便用「程門立雪」這個典故,來贊揚那些求學師門,誠心專志,尊師重道的學子。

篇二:《商鞅立法》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

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篇三:《季布一諾》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

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4)立法的古代故事擴展閱讀:

楊時(1053—1135)字中立,號龜山,祖籍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東),南劍西鏞州龍池團(今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城北龍池村)人。北宋哲學家、文學家、官吏。熙寧九年進士,歷官瀏陽、餘杭、蕭山知縣,荊州教授、工部侍郎、以龍圖閣直學士專事著述講學。先後學於程顥、程頤,同游酢、呂大臨、謝良佐並稱程門四大弟子。又與羅從彥、李侗並稱為「南劍三先生」。晚年隱居龜山,學者稱龜山先生。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梁庄鎮)人,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 。

季布(生卒年不詳),楚地人,曾效力於西楚霸王項羽,多次擊敗劉邦軍隊。項羽敗亡後,被漢高祖劉邦懸賞緝拿。後在夏侯嬰說情下,劉邦饒赦了他,並拜他為郎中。漢惠帝時,官至中郎將。漢文帝時,任河東郡守。季布為人仗義,好打抱不平,以信守諾言、講信用而著稱。所以楚國人中廣泛流傳著「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的諺語。「一諾千金」這個成語也是從這兒來的。

參考資料:季布-網路商鞅-網路楊時-網路

民法典故是什麼

民法典是指在採用成文法的國家中,用以規范平等主體之間私法關系的法典。民法典是以條文的方式,以抽象的規則來規范各式法律行為、身份行為。有的民法典會酌采習慣法作為補充規范的方式,此外也多半規定以當事人間私法自治的方式彌補各種法規的不足。
民法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組織之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
民法既包括形式上的民法(即民法典),也包括單行的民事法律和其他法律、法規中的民事法律規范。民法的范圍要比民法典大。
2019年12月23日,「完整版」民法典草案首次亮相。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現場,一本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擺放在與會人員面前,提請會議審議。
民法典各分編草案與民法總則「合體」,成為過去一年來國家立法工作中耀眼的一道印記。
從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編纂民法典這一重大立法任務,到 「兩步走」:第一步出台民法總則,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民法典立法之路蹄疾步穩。
2019年,民法典各分編草案的拆分審議密集進行。明確禁止高利放貸、進一步完善防止性騷擾有關規定、合理確定無效婚姻的情形、完善高空拋物墜物責任規則……努力傾聽人民心聲、聚焦社會熱點問題,積極回應社會訴求、滿足新時代人民法治需求、全方位保護人民民事權利,讓立法的每一個環節都凝聚社會生活規則的最大共識。

⑹ 最早立法典故或成語,來表述中國古代法律的來源,

我這里有兩個典故:1、《列子》中記載鄭國大夫子產用《竹形》,《竹刑》由鄧析寫成;2、知名古人趙氏孤兒趙武的孫子趙殃鑄造刑鼎,上刻律法,被孔子反對過。

⑺ 中國古代歷史表現嚴明法治的事例

明朝君主主張嚴刑峻法,對貪污受賄、坐下犯亂處以嚴刑。尤其是在明朝開國初年版表現的最突出,朱元璋十分厭權惡貪污受賄,一旦貪污超過50兩被發現就會被殺頭。同時,朱元璋對任何威脅其統治者絕不姑息,僅胡惟庸案,朱元璋就下令殺掉了一半的開國元勛。這些是明朝嚴刑立法的表現

⑻ 中國古代依法治國的典型事例

1、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一次較為徹底的封建化變法改革運動,順應了封建歷史發展的潮流,推動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轉型,符合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大大推動了社會進步和歷史的發展。通過改革,秦國廢除了舊的制度,創立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制度。

改革推動了秦國社會的進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同時,壯大了國力,實現了富國強兵。為以後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申不害提出,韓非加以發展的「術治」

術治的中心思想是「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韓非子·定法》)。他們認為「法」是公開的,「術」則是藏在君主心中、暗自運用的,君主掌握這種統治術,就可使「群臣守職,百官有常」,鞏固統治階級內部的秩序。這是保證「法」的實施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3、道家思想的「無為而治」

無為而治是道家的治國策略,所以治國是無為而治的第一應用。為了貫徹無為而治的方針 ,各級政府官員既要拋棄各種政績主義和形式主義,也要拋棄「為人民謀幸福「、「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等仁政理念。

寬刑簡政、輕徭薄賦、與民休戚,盡量靠萬民的自為無為無不為,靠萬民的自治無治無不治,自己做好必要的服務工作即可;同時有所為有所不為,充分信任和依靠下屬,讓下屬去完成各項工作,自已主要做好識人用人的工作。

(8)立法的古代故事擴展閱讀:

早在公元前七世紀左右,管仲為齊國相,提出了「以法治國」的主張,他說:「威不兩錯,政不二門,以法治國,則舉措而已。」字里行間充滿了對法治的信心。他憑借「以法治國」的治國方略,使齊國大治,「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管仲不僅強調「以法治國」,同時也注意建設道德體系,使法治與道德教化相結合。他以「禮義廉恥」為最基本的道德規范體系,並且上升到關系國家存亡的地位,他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從管仲起,到韓非綜合法家思想提出「法、術、勢」相結合的理論,歷時已數百年。在這期間,法家的思想不斷得到充實和發展,成為先秦最具代表性的法理學。

網路-商鞅變法

網路-無為而治

網路-術治

⑼ 中國古代有關韓非子立法的典故

董閼於任趙上地的地方長官。他去的石邑山那個地方,有深澗,有高山。澗深百丈,山高峭如壁。因此他向左右鄉人發問,有人嘗試著來這里游嗎?答復沒有。又 問,嬰兒、傻子、聾子、狂人等有掉入這澗中沒有?答復沒有。再問,牛、馬、狗、豬等有掉到山洞中沒有?答復仍然沒有。董閼於嘆息著說:「我有辦法治理這個 地方了,假如我嚴格地實行法治,如入深澗必死那樣的嚴格,人們就不敢觸犯法律,這還有不治一說嗎?」

⑽ 商鞅立法的故事發生在什麼朝

戰國時期的秦國。朝代上講是東周。

熱點內容
民法學包括哪些內容 發布:2024-11-20 04:07:19 瀏覽:902
河南律師查詢 發布:2024-11-20 04:00:46 瀏覽:360
青海省法律援助個人工作總結 發布:2024-11-20 03:42:46 瀏覽:271
連雲港司法拍賣公告 發布:2024-11-20 01:34:54 瀏覽:417
餐飲部服務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20 00:38:31 瀏覽:46
王優銀律師 發布:2024-11-20 00:07:08 瀏覽:7
勞動合同法上班期限 發布:2024-11-20 00:00:45 瀏覽:470
下列屬於旅遊法律責任特點的有 發布:2024-11-19 23:29:54 瀏覽:28
周末條例 發布:2024-11-19 22:50:11 瀏覽:312
紅章對賬單彩色列印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9 22:37:40 瀏覽: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