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的在前
『壹』 道德經和易經哪個年代更早
《易經》是一本揭示變化的書(一本通過揭示變化規律,指導世人趨吉避凶的書),由太極陰陽圖和八卦及六十四卦構成《易經》典籍之內容。是中華文化之源、哲學之根。不僅道家的「道法自然」和儒家的「中庸之道」都根源於此,而且早在6000年前《易經》的規律就已經包涵了黑格爾辯證法思想中的三個基本規律(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是華夏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道德經》,又名《老子》,由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來源請求],記錄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學說。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德經》在前是謂先修自身心意,後《道經》是謂以身心精進,在體悟道之所傳。
區別是:《易經》里多是唯心的東西,《道德經》多是唯實的東西,這也是它們最大的區別。
『貳』 道德經和周易誰在前
樓上說的不來是太准確,因為《周自易》有狹義和廣義兩種提法。狹義的《周易》指的是《周易古經》,廣義的《周易》則包括《周易古經》和《周易大傳》
據史書記載《易經》有《連山易》、《歸藏易》、《周易》。由於《連山易》、《歸藏易》已經失傳。具體內容無法查考,流傳下來的只有《周易》,因此人們常說的《易經》實際上指的就是《周易》。《易經》內容包括六十四卦、卦名、卦辭、三百八十四爻、爻題、爻辭等。古時傳說伏羲畫八卦,周文王演六十四卦並作卦辭,周公旦作爻辭,說法不一。
《易經》成書於商末周初,但是後來分孔說與非孔說。長期以來,圍繞著《周易》究竟是孔說還是非孔說這一問題爭論時間最長且十分激烈。一派認定,一部《周易》非孔子他人莫屬;另一派則斷言:《周易》與孔子毫不相干。
道德經是老子李耳著於春秋時期
《周易》早
『叄』 道德經前面的幾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肆』 《道德經》是什麼時候寫的。當時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
春秋戰國時期,周朝勢專微,各諸侯為了爭奪屬霸主地位,戰爭不斷。嚴酷的動亂與變遷,讓老子目睹到民間疾苦,作為周朝的守藏史,於是他提出了治國安民的一系列主張。
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體驗和以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為鑒,溯其源,著上、下兩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經》。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伍』 關於《道德經》章節順序的疑問。
現在通行版《道德經》是,道經在前,德經在後。
但馬王堆出土的《道德經》卻是德經在前,道經在後。而且內容也有不同,例如通行版的「道可道,非常道」在馬王堆版卻是「道可道也,非恆道也。」
相對來講,馬王堆版比通行版多了些語氣詞。
現在也有說通行版是經過前人改編的,馬王堆版才是正版。
『陸』 易經,道德經,黃帝內經哪部成書在前陰陰,八卦,五行,辯證的思想誰先提出
《易經》創作時間不確定,可能成於周初,戰國或西漢;《道德經》作於春秋時期;《黃帝內經》創作時間不確定,可能成於先秦、戰國或西漢。陰陽、八卦、五行、辯證的思想不是在同一時期產生的。
『柒』 [原創]<<道德經>>為何道在前,德在後
我也說下我的想法老子是否有此想法不得而知,所謂順口反倒是現代人的想法,因為古漢語裡面是沒有或者說很少有雙音節詞的,基本都是單音節詞表意。道德一詞卻是現代漢語形成的固定搭配。從理論和實踐的關系來看,最初的理論可以說都是來源於對自然世界的觀察。比如伏羲仰觀天,俯察地,始畫八卦,最初可能是對自然世界的描摹,慢慢地發現可以指導人的生產活動……同時人有模仿的本能,這可能也是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產生的根源,而基礎就是對自然世界的深刻觀察和精確描述。而《道德經》自始至終都在讓人不要違反天之道。至於老子,連史上是否確有其人也尚未有定論(詳見錢穆《庄老通辯》),他當時的想法更難以確定了。人們後來有意識地用得出的結論指導實踐,所以後世推導理論的過程或多或少地都帶有了目的性。如果錢穆先生考證的結論,即道德經是莊子之後諸人所集編,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編書的目的就已經含在文章的謀篇布局之中了,否則一部濫文是無法被人認可的。我也不贊成想當然的認為歷史上是什麼什麼樣的,但是我也認為在有根據地還原歷史的基礎上大膽假設,並能得出和事實接近的結論的方法是可取的!一家之言,見笑於方家,歡迎討論!
:handshake
剛才不小心點到媛媛原帖的編輯上了,不好意思
『捌』 老子出生在孔子之前還是之後
後.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
老子(傳說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
老子(傳說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漢族,楚國苦縣(今河南周口鹿邑縣)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傳他一生下來就是白眉毛白鬍子,所以被稱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時期,曾在東周國都洛邑(今河南洛陽)任守藏史(相當於國家圖書館館長)。他博學多才,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到洛陽向老子問禮。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並在函谷關(位於今河南靈寶)前寫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經》(又名《老子》),最後不知所終。《道德經》含有豐富的辯證法思想,老子哲學與古希臘哲學一起構成了人類哲學的兩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學思想而被尊為「中國哲學之父」。老子的思想被莊子所傳承,並與儒家和後來的佛家思想一起構成了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內核。道教出現後,老子被尊為「太上老君」;從《列仙傳》開始,老子就被尊為神仙。從漢代起,歷代帝王就開始到河南鹿邑去祭拜老子。《道德經》的國外版本有一千多種,是被翻譯語言最多的中國書籍。
『玖』 道德經前三句
答:道德經前三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譯文 :
「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語來表述的,它並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辭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說明的,它並非普通的「名」)。「無」可以用來表述天地渾沌未開之際的狀況;而「有」,則是宇宙萬物產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從「無」中去觀察領悟「道」的奧妙;要常從「有」中去觀察體會「道」的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