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兩難判斷

道德兩難判斷

發布時間: 2022-03-10 17:54:05

A. 道德兩難法是教育學哪一章提出的

道德兩難法是教育學道德階段認知發展理論這一章提出的,指的是科爾伯格道德兩難故事,是他道德階段認知發展理論的基礎,講的是海因茨偷葯的故事。

科爾伯格把皮亞傑的研究方法改進為道德兩難故事法,他所設計的故事中包含著一個在道德價值上具有矛盾沖突的故事,讓被試聽完故事後對故事中人物的行為進行評價,他還設計了相當完備的評價標准體系,以此來測評被試道德發展的水平。

(1)道德兩難判斷擴展閱讀:

科爾伯格兩難故事測驗本來是美國發展心理學家科爾伯格(L.Kohlberg,1927—1987)研究兒童和青少年道德認知發展模式的一種研究方法,現在也被人力資源管理者在招聘選拔中用於對人才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評價。

科爾伯格兩難故事測驗採用9個道德價值上互有沖突的兩難故事,讓被試者在兩難推論中作出是非、善惡的判斷並說明理由,科爾伯格對被試的陳述進行了仔細的研究,分出30個不同的道德觀念維度,如是非觀念、權利義務觀念、責任觀念、賞罰觀念、道德動機與行為後果等等。

科爾伯格根據自己的大量研究,得出結論:0--9歲兒童屬前世俗水平;9--15歲,多屬習俗水平;16歲以後,一部分人向後習俗水平發展,但達到的人數很少。科爾伯格認為,這種發展的順序是由低級階段依次向高級階段發展的,這種順序既不會超越,更不會逆轉。個體在某個發展階段,主要使用某個階段的推理,而同時使用其他幾個階段的推理。

B. 道德兩難問題有哪些,要具體的分析案例

道德兩難問題在這個社會的各個角落都存在,我給你提供一個會計行業的僅供參考

變通與捍衛
一、基本案情
一陣急促尖銳的高跟鞋聲傳進我的辦公室,來人正是公司營銷部門高級經理,她帶著不甚愉快的音調對我說,「你的備用金保管人(財務總監秘書兼會計文員)不合作,不給我領取差旅預支費用,我的付款申請書已獲總經理批准,明天就要出差外地……」小A看了看她的付款申請金額,明白了為什麼小A的秘書即備用金保管人不同意支付的理由。因為她的預支金額已經超過公支取現金。作為主管部門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是天職,可惜這位營銷部門經理並不領情也不買賬,因為她認為有後台靠山,氣沖沖、帶著尖銳的高跟鞋聲走出了我的辦公室。
小A知道過一會兒外籍總經理將會駐足我的財務總監辦公室,於是我准備好有關資料,等待老總駕到。
果不出小A所料,十分鍾後總經理親自來到,小A禮貌地請老總坐下,老總手拿付款申請書質疑地說:為什麼我批準的差旅費預支申請表,備用金保管人拒絕支付?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有技巧。我回答:請總經理在該申請預支表上再簽一次名,小A就馬上支付,他老人家愣住了。他又質疑地問:為什麼?於是小A把早就准備好的「公司備用金操作規定及其實施程序」文件亮了出來,小A說:這個程序是我設計的,經過總經理您批准而實施,同時也通知了各部門,現在這張預支申請表雖經您批准,但已超過我們備用金規定的限額,如果我照付,則屬違反已批准實施的規定。不過,若您再簽一次名那就代表您「特批」,特別批准您自己批准事件的越權措施。事實上,我已經與營銷部經理解釋過同時也做好兩全的安排,但她不同意,其他部門主管都是按照這種規定執行。我認為還是按照您批準的規定執行,應該不能有所例外。
聽完這番話,明白事理的總經理同意小A的兩全安排,同時並沒有因為這事而有不高興的臉色,因為這是合情合理與合法的變通處理,在不影響基本原則(即內部控制制度)的前提下,要採取對方最能理解、最易接納的辦法實施。這就是工作的藝術,也是做人的方法。最後,我們的營銷經理也只得按規定辦事了。
從實例中我們可以體會出內部控制制度對於企業的重要性,尤其是對於財會部門或會計人員執行工作的准繩起了很大的明確作用,避免了人為因素的介入。因此,我們經常強調企業有一套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那麼會計人員就好落實工作;外審人員好查賬,同時降低審計風險;內審人員好績效,工作起來輕松。
二、案例評析
在會計工作中,會計人員經常會遇到一些處理起來感到「兩難」的事情,堅持按制度辦事會得罪上級或周圍的同事;反之,又會使工作喪失原則,使制度形同虛設。本案例告訴我們,在會計工作中也應該講究工作藝術,以達到最好的工作效果。本案例中財務總監對事務的處理方法,既體現了會計人員堅持准則的道德規范要求,也體現了會計人員參與管理的道德規范要求。當然對於工作中遇到的違法事項必須堅決抵制,決不能變通。

C. 道德兩難的看法

平常心 不要帶有嫌棄的眼神 語氣溫和 拿出自己的耐心

D. 什麼是道德兩難問題

關於「道德兩難問題」
歷史上存在著許多所謂的「道德兩難問題」,即假想在一個場景之下人必須做出他的道德選擇,但是做出任何一個選擇似乎都是道德的,也似乎都是不道德的一類問題。
例:假設你與一群村民藏在地下室之內,敵人當時正在地下室上面的房間進行搜查,一個嬰兒突然啼哭起來,問如果為了不讓敵人發現村民的下落以保全村民的性命而殺死嬰兒是否合乎道德。如果我們殺死嬰兒,我們就殺了人,但是卻保全了村民的性命;如果我們不殺死嬰兒,我們就害死了所有村民,但是我們沒有殺人。兩種選擇似乎都是符合道德又不符合道德,道德被夾在一個矛盾的境地。

E. 如何理解思想道德上的兩難問題

作品原文:桃應①問曰:「舜為天子,皋陶為士,瞽瞍殺人,則如之何?」
孟子曰:「執之而已矣。」
「然則舜不禁與?」
曰:「夫舜惡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
「然則舜如之何?」
曰:「舜視棄天下猶棄敝展②也。竊負而逃,通海濱而處,終身沂然③,樂而忘天下。」
讀解賞析:這是典型的道德兩難問題,就像我們今天有人問:「母親和妻子同時掉進水裡,你先救哪一個?」或者問:「妻子難產,母親和孩子只能保住一個,你保哪一個?」
一方面,「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王父犯法也應與庶民同罪。所以孟子回答說:「執之而已矣。」
但另一方面。眼看父親出事而坐視不救,又不符合孝道。對一般人來說,這個道德難題叫做「忠孝不能兩全」,對舜來說,這個道德難題叫做「公(或法)孝不能兩全」。怎麼辦呢?
孟子的解決動作可就大了,「舜視棄天下猶棄敝屣」,連天子之位都不要做了,棄官救父,隱居海濱。這不就為了父親而改變了自己一生的道路了嗎?
但在孟子看來,的確只有這樣做才能做到公孝兩全:一方面,作為天子,在天子之位上,只能發令讓司法官去逮捕作為罪犯的瞽瞍;另一方面,拋棄天子之位,便作為兒子,錠而走險,冒死救出父親,隱居海濱,奉養父親,不以失去天子之位而遺憾。
這個兩難問題,在我們今天來回答可就不一樣。因為,我們今天在很大程度上已把個體行為的「孝」歸結為私人問題了(雖然在總體上說「孝」還是一個社會問題),所以,「公孝不能兩全」就成了「公私不能兩全」,既然如此,那也就不難解決了。雖然在情感上仍然難,但至少在理論上是不難的了。
何況,我們今天的人,有幾個會為了父親而「棄天下」呢?莫說「棄天下」,就是棄一局長處長的官位也會捨不得的啊,多半隻有為了自己的前程而棄父親的。更何況,即便不為前程,僅為父親低微,父親窮酸而棄之的,也有人在呢。在這種清況下,也就沒有什麼「兩難」了罷。
回到孟子的原文,應該一提的是,所謂「瞽瞍殺人」雲雲,當然只是一種假設,就像我們今天的法律知識竟賽假設一些案例一樣,並非在舜做天子的時候他父親真的殺了人,他也並沒有因此而偷偷背負父親而逃,像一個被通緝的犯人一樣隱居海濱。如果真有這樣的事,那我們倒應該特別欣賞舜的氣度了,什麼氣度?進為天子,退為逃犯,隱居海濱而「終身欣然,樂而忘天下。」這種能進能退,「視棄天下猶棄敝屣」的氣度,尤其是,終身「欣然」,「樂」而忘天下的樂觀通達,真是非等閑之輩所能的特殊稟賦。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舜作為聖賢是一點都不為過的。
當然,孟子「言必稱堯舜」,而孟子所稱的堯舜難免沒有理想化的色彩,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F. 道德兩難的故事最先由誰提出來的

是科爾伯抄格
科爾伯格1958年在芝加哥大學拿到了博士學位,1959年去耶魯大學任助教,1962——1968年任教於芝加哥大學;從1968起轉任哈佛大學教授、哈佛大學道德發展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他是認知結構主義學派代表人物,他提出:學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學生道德判斷能力的發展.他根據兒童道德認知發展的階段性提出了「道德兩難法」,在兒童思想道德教育中產生了很大影響.「道德兩難法」即道德兩難故事問答討論法,就是在道德兩難故事討論中,啟發兒童積極思考道德問題,從道德沖突中尋找正確的答案,以有效地發展兒童的道德判斷力.

G. 生活中人們常常遭遇思想道德上的「兩難選擇」,需要我們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在社

①科學文化修養與思想道德修養是相互促進的,因此我們要不斷提高科學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不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②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規范。③不斷改造主觀世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④在加強自身修養的過程中,要腳踏實地、不尚空談、重在行動,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

H. 科爾伯德的道德兩難

柯爾伯格採用道德兩難故事,與10~16歲兒童進行道德談話。兩難故事創設了一種道版德兩難情境權,要求兒童作出選擇。人的行動是應該遵從規則和權威,還是應該遵從與此相沖突的他人的需要與利益?經典的兩難故事為:一個名叫海因茨的人,需要一種昂貴的特效葯來挽救生命垂危的妻子。他向發明並控制這種葯的葯劑師提出先付一半的錢,另一半以後再付,卻遭到葯劑師的拒絕。海因茨為挽救妻子,若偷取葯品就違背了社會「不許偷盜」的規則;若遵守社會規則,就使妻子等死。柯爾伯格依據兒童對遵從規則還是服從需要的行為選擇,將兒童的道德發展劃分為三種水平、六個階段。水平一,稱為「前習俗水平」,行為受逃避懲罰和獲得獎賞的需要驅使,兒童主要著眼於自身的具體結果,還沒有發生社會規范的內化。水平二,稱為「習俗水平」,兒童認同於父母,並遵從父母的道德判斷標准,兒童主要滿足社會期望,這時社會規范已開始內化。水平三,稱為「後習俗水平」,兒童主要履行自己選擇的道德准則。此時社會規范已完成內化。

熱點內容
連雲港司法拍賣公告 發布:2024-11-20 01:34:54 瀏覽:417
餐飲部服務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20 00:38:31 瀏覽:46
王優銀律師 發布:2024-11-20 00:07:08 瀏覽:7
勞動合同法上班期限 發布:2024-11-20 00:00:45 瀏覽:470
下列屬於旅遊法律責任特點的有 發布:2024-11-19 23:29:54 瀏覽:28
周末條例 發布:2024-11-19 22:50:11 瀏覽:312
紅章對賬單彩色列印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9 22:37:40 瀏覽:450
膠權認購承諾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22:35:50 瀏覽:602
公證全國統一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21:43:05 瀏覽:263
在新婚姻法之前結婚證嗎 發布:2024-11-19 21:28:30 瀏覽: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