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2015世界法治指數

2015世界法治指數

發布時間: 2022-03-10 20:53:03

1. 香港法制是怎樣的

政治制度
香港實施行政主導的管治模式,並制定由行政長官和行政會議領導的管治體制和代議政制架構。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首長是行政長官,由具有廣泛代表性的選舉委員會根據《基本法》選舉、並經中央人民政府委任產生。行政長官負責執行《基本法》、簽署法案和財政預算案、頒布法例、決定政府政策以及發布行政命令,並由行政會議協助制定政策。首任行政長官是董建華,現任行政長官是梁振英。[6]政府的主要施政和行政工作由12個決策局和61個部門和機構執行,日常執行的人就是為數約18萬人的香港公務員隊伍。香港政府本身也是香港最大的僱主。

政府部門
香港的政府部門包括「三司十二局」,是司長及決策局的非正式統稱,最早由傳媒使用。三司是政務司司長、財政司司長和律政司司長。十二個決策局分別是公務員事務局、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教育局、環境局、食物及衛生局、民政事務局、勞工及福利局、保安局、運輸及房屋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發展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
香港的政府部門通常稱為「署」或「處」(如衛生署、香港警務處),主管均為香港公務員,大部分向所屬的決策局局長負責,小部分直接向司長負責(如行政署向政務司司長負責),另外還有審計署直接向立法會報告;香港廉政公署和申訴專員公署直接向行政長官負責。

對外事務
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一切的外交事務均由中央人民政府負責。中央人民政府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自行處理有關的對外事務。香港可在經濟、貿易、金融、航運、通訊、旅遊、文化、體育等領域以「中國香港 」(Hong Kong, China)的名義,單獨地同世界各國、各地區及有關國際組織保持和發展關系,簽訂和履行有關協議。香港參與的國際組織包括有世界貿易組織、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亞洲開發銀行、國際結算銀行、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等共14個。當中有作為正式會員或創會會員(有部分組織早已在殖民地時期加入),亦有委派代表參與出席。

社會治安
香港治安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決策局之一的保安局負責,包括維持公共安全、出入境、海關、在囚人士管理及更生、提供消防、緊急醫療服務等等。保安局的首要任務,是確保香港繼續成為一個安穩太平的城市。保安局轄下部門當中,以香港警務處為首負責最大范疇上的保安事務。
根據香港大學於2011年進行的公眾意見調查結果顯示,分別95%和76%的受訪者認為香港的日間和夜間環境是安全的;以美國為基地的世界正義工程(WorldJusticeProject)於同年發表的法治指數(RuleofLawIndex)將香港的公共秩序和安全在全球66個國家或地區中排列首位。

一國兩制
一國兩制是當年解決香港問題的創舉,也是香港持續繁榮的基石。香港擁有自己的標志,也就是區旗和區徽,同時香港也擁有與中國內地有別的社會形態和經濟模式。

2. 張保生的學術成果

譯著
1、《艾倫教授論證據法(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與王進喜等譯)。
2、《證據分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與朱婷、張月波等合譯)。
3、《社會交際心理學-人際行為》,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與李暉、樊傳明合譯)。
4、《證據法——文本、問題和案例》,羅納德.J.艾倫、理查德.B.庫恩斯、埃莉諾.斯威夫特著,張保生、王進喜、趙瀅譯,滿運龍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5、《世界貿易憲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版(與滿運龍合譯)。
6、《社會交際心理學-人際行為》,湖南出版社1992年7月版(與李暉合譯)。
著作
1、《證據法學》(教材第2版),中國政法大學2014年版(主編)。
2、《中國證據法治發展報告2012》,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與常林共同主編)。
3、《中國證據法治發展報告2011》,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與常林共同主編)。
4、《證據法學》(法碩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與王進喜、張中、吳丹紅、房保國合著)。
5、《中國證據法治發展報告2010》,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與常林共同主編)。
6、《中國證據法治發展報告2009》,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與常林共同主編)。
7、《中國證據法治發展報告1978-2008》,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與常林共同主編)。
8、《證據法學》(教材),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版(主編)。
9、《人民法院統一證據規定(司法解釋建議稿及論證)》,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主編)。
10、《法律推理的理論與方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4月版(獨著)。
11、《思維學引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8月版(與陳新夏、鄭維川合著)。
12、《管理哲學綱要》,紅旗出版社1987年10月版(與肖明等合著)。
論文
1、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需處理好十個關系,載《人民論壇》2014年11月上。
2、審判中心與證據裁判,載《光明日報》2014年11月5日理論版。
3、檢察業務考評與錯案責任追究機制的完善(與張晃榕合作),載《中國刑事法雜志》2014年第4期。
4、Reforming theCriminal Evidence System in China, Asian Criminology (2014)9:103-124, DOI10.1007/s11417-013-9179-x(Co-authored by: Fei Zheng).
5、《世界法治指數對中國法治評估的借鑒意義》,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13年第6期(與鄭飛合作)。
6、The Value Basis ofEvidence Rules, in Deshun Li editor, Values of Our Times, Springer the Languageand Science, pp.259-272,3-5-2013(Co-authored by: Chuanming Fan).
7、《刑事錯案及其糾錯制度的證據分析》,載《中國法學》2013年第1期,《新華文摘》2013年第13期全文轉載。
8、Applications andTrends of Digital/Electronic Evidence in Chinese Litigation, IUS GENTIUM,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ON LAW AND JUSTICE, VOLUME 15, SpringerScience+Business Media B.V. 2012, pp.305-323 (Co-authored by: Huangxun Chen).
9、《2010年中國證據法治前進的步伐》,載《證據科學》2012年第2期。
10、《證據制度建設是司法改革首要任務》,載《中國改革》2011年第9期。
11、Evidentiary Provisions of the People』s Courts andTransition of the Judges』 Role, SUPREME COURT LAW REVIEW (2010), 49 S.C.L.R.(2d), pp.491-509.
12、《證據法學篇》,《中國法治30年回顧與展望1978-2008》,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合作第一作者)。
13、《審判職能、說服責任與「案結事了」》,《證據科學》2009年第6期。
14、《推定是證明過程的中斷》,《法學研究》2009年第5期。
15、《論中國特色證據法學體系的建構》,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09年第6期。
16、《美國證據法的價值基礎——以<聯邦證據規則>為例的分析》,載《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09年第6期(與滿運龍、龍衛球合作)。
17、《證據規則的價值基礎和理論體系》,《法學研究》2008年第2期。
18、《WTO反歧視改革模式與歐盟對華貿易政策》,《國際貿易》2007年8月號。
19、《法律推理中的法律理由和正當理由》,《法學研究》2006年第6期。
20、《學術評價的性質和作用》,《學術研究》2006年第2期。
21、《人工智慧法律系統的法理學思考》,《法學評論》2001年第5期。
22、《法律推理中的基本矛盾》,《法理學論叢》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23、《論法律推理的本質特徵》,《吉林大學學報》1999年第6期。
24、《法律推理活動和學說的歷史考察》,《煙台大學學報》1999年第2期。
譯文
1、[美]羅納德·J·艾倫:「刑事訴訟的法理和政治基礎」,張保生、李哲、艾靜譯,載《證據科學》2007年12月,第15卷,第1、2期合刊。
2、[美]羅納德·J·艾倫:「相關性和可采性」,張保生、強卉譯,載《證據科學》,2010年第3期。
3、[美]羅納德·J·艾倫:「證據法的理論基礎和意義」,張保生、張月波譯,載《證據科學》,2010年第4期。
4、[美]羅納德·J·艾倫:「證據法、訴訟法和實體法的關系」,張保生、馮俊偉、汪諸豪譯,載《證據科學》,2010年第6期。
5、[美]戴維·伯格蘭:「證據法的價值分析」,張保生、鄭林濤譯,載《證據學論壇》第13期。
6、[美]羅納德·J.艾倫:「民事訴訟推定再思考」,張家驥譯,張保生校,載《證據科學》,2011年第4期。
7、[美]羅納德·J.艾倫:「證據與推論/概率與似真性」,張月波譯,張保生校,載《證據科學》,2011年第5期。
8、[美]羅納德·J. 艾倫:「排除規則的困難」,鄭飛、強卉譯,張保生校,載《證據科學》2012年第6期。
9、[美] 羅納德·J.艾倫:「證明責任」,蔣雨佳、強卉、張姝麗譯,張保生校對,載《證據科學》2011年第5期,第19卷。

3. 同為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相比查韋斯到底差在哪裡

雖然同為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和查韋斯的差距是非常大的,他的個人魅力很低,遇事往往要抬出查韋斯才行;沒能很好處理黨內與黨外派系之間的關系;一味滿足民眾訴求而沒節制,使政府財政陷於困境。 馬杜羅為了繼續獲得底層群眾的支持,只能大量印鈔來維持社會福利。 他們的領導致使委內瑞拉成為世界最嚴重的通脹國家之一、最嚴重的暴力犯罪國家之一,法治指數最差國家之一,世界最危險的投資目的地之一。

對於目前為止的政治困境,馬杜羅執政之路充滿嚴峻挑戰 ,雖然馬杜羅反復呼籲反對黨停止破壞和顛覆活動並與政府對話,但都沒有得到積極回應 ,在查韋斯治理期間,國家拿到了稅收,貧民生活明顯改善,有工作的人拿到了加薪和福利,資本家借腐敗和逃稅拿到了利潤,軍隊則得到了足夠的軍費,大家都很滿意,馬杜羅為了繼續獲得底層群眾的支持,只能大量印鈔來維持社會福利。 坐擁世界第一石油儲量,卻連石油生產都沒搞好,實在令人為之嘆息。

4. 香港的治安很差嗎

香港多好的治安環境啊個個都是真警察還有佩槍啊,中國大陸就差極拉警察又少又沒有佩槍做事不盡職還有請了許多那些沒用的治安協管員,警察和協管員態度差極拉。

5. 中國需要什麼樣的法治指數體系

中國需要什麼樣的法治指數體系
2015-12-22 10:11:27 來源:《財經》

中國的制度設計和制度運作呈現出綜合治理的特徵,法律的適用也要考慮不同層面、不同維度的各種復雜因素,主要採取協調、擺平的方式,演化為一種調解藝術或者行政管理手段。綜合治理方式勢必傾向於功利主義,而不是個人權利的保障

□ 季衛東/文

2015年10月27日,在達沃斯論壇全球議程峰會的分組會上,世界正義工程(the World Justice Project,簡稱WJP)的執行主任波特羅(Juan C. Botero)把前些時公布的國際評估報告《WJP法治指數2015》贈送給筆者。

不出所料,對中國大陸地區法治水準的打分仍然很低,與2011年的結果相比甚至還有進一步下降之勢。

根據2015年法治指數評估結果,中國大陸整體得分48,在東亞和太平洋(601099,股吧)地區15個國家中排序第13位,在全球102個國家中排序第71位。與此形成對照的是中國香港特區整體得分76,在亞洲排第6、在全球排第17;以華人為主體的新加坡整體得分81,在亞洲排第1,在全球排第9。

中國正在強調依憲執政並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方針的落實,看到法治指數評估的如此結果,的確有一種諷刺意味,甚至令人感到難堪和愧疚,也有可能會在某些群體中激起抵觸情緒。

WJP法治指數的可操作性

不得不承認,世界正義工程的法治指標體系還是比較科學合理的。盡管「法治」的概念很難定義和測量,但這個指標體系經過研究、論證以及反復推敲,給出了一個具有可操作性的表述,即法治的四項基本原則。

(1)政府及其官員和代理者以及企業、公民個人都可以在法律體系之下問責;(2)法律是清晰的、公開的、穩定以及公正的並被平等適用,法律保障包括人身安全和財產在內的基本權利;(3)法律制定、運用以及執行的過程是准入的、公平的以及有效率的;(4)稱職的、有道德的和獨立的代理人或者中立機構達到充分的規模、具備足夠的資源、反映社會的需求從而能及時提供司法救濟。

世界正義工程根據這樣的工作界定提出了由九大構成因素和47個次級因素組成的法治分析框架。

主要內容是限制政府權力(包括立法、司法、監察對權力的制約以及公務員紀律、民主監督、權力依法轉移等)、廉政(包括沒有行政官員以權謀私、司法腐敗、軍警貪瀆、立法不正等現象)、政府公開(包括公布法律和信息、知情權、公民參與、申訴機制四個次級因素)、基本權利(包括平等對待和無歧視、有效保障公民生命和安全、法的正當程序和被告權利保障、言論和表達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隱私權、集會和結社的自由、勞動權等主要憲法性權利)、秩序與安全(包括抑制犯罪、減少民事糾紛、私人排難解憂不訴諸暴力等方面)、規制執行(包括政府規章制度的有效實施、政府執法沒有不良影響、行政手續不被無理延宕、正當程序原則受到行政人員尊重、非經法定程序和充分補償不得徵收)、民事司法(包括民事訴訟的便民和廉價、杜絕歧視、廉潔、不受政府幹預、不無理延宕、裁決執行力、法院外解紛方式的便捷及公正有效)、刑事司法(包括偵查的效率、刑事審判及時而有效、矯正和減少犯罪、刑事系統的公正和廉潔以及避免政府不當干預、正當程序和被告權利保障)、非正式司法(包括及時而有效、公正而避免不當干預、尊重和保護基本權利)。

按照上述法治的概念框架,世界正義工程再通過十個步驟來設計問卷,進行電話調查、網路調查或面談調查並採集、分析數據。

2015年的法治指數報告對評估方法做了進一步改進,最突出的變化是擴大了政府公開的外延和內涵,把統計數據公開、信息質量、信息獲取、信息更新都納入視野之中;關於知情權的設問特別強調了獲準的時限、信息披露的充分性、手續費的合理性等因素;關於公民參與的設問涉及言論和表達的自由以及集會和結社的自由;導入申訴機制的范疇等等。這樣就使得打分標准變得更加清晰和確定,當然也排除了某些似是而非的評價。

相比之下,中國有的地方或者部門推出的法治(司法)指數體系的很多評估標准或者設問內容是多義的、曖昧不清的,導致問卷答案和測評結果難免主觀任意性較大。

社會環境影響制度運行

冷靜地對照法治指數的評估指標和中國大陸地區的現狀,可以說整體得分不高乃理所當然,根本就沒有必要刻意辯解或掩飾,更不可通過提高分值的方式來營造虛假的法治面子工程。相反,我們應該以這樣的低分為鞭策,有針對性地彌補短板,進一步加強法治國家建設。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世界正義工程的法治指數體系已經完美無缺,毫無可以詬病的地方。

實際上,通過國家之間的比較可以發現,中國有些法治指標得分過低,是有悖人們日常生活體驗的。這就表明,世界正義工程的測量標準的確也存在著某種程度上的主觀性或者視覺上的若干盲點。

一般而言,法治指標體系的設立很難考慮不同的社會結構特徵。然而社會環境勢必影響制度的設計和運行,又不容人們忽視。在這里,存在方法論上的困境。

中國及其他特別重視家族團結和人際關系的社會,都具有網路化的結構特徵。在網路社會,各種平面互動比較活潑、比較多樣化,並在縱橫交錯的各種通道中傳遞著復雜的漣漪效應,甚至還有可能誘發混沌現象,因而某個指令對行為的影響很難進行單一維度的、確定的預測。

因此,法律也就很難採取「君臨天下」的支配者姿態,而必須融化到日常生活的場景之中,在人們的互動關系中進行滲透,並逐漸影響人們的行為方式。這就會使得行政過程勢必嵌入很多政治化的契機,使得規范體系本身復合化、多元化,使得自組織機制發揮較大的作用,使得不同情境中的具體秩序互相交錯和競合,最後自然而然會演化出一個綜合治理、辯證協調的模式。

由於網路社會存在很多結構上的空洞,需要藉助權力來搭橋、整合,所以法律對權力的限制就變得比較困難。

網路社會很容易引起法律秩序的碎片化、特殊化,變成多層多樣的,因此是集中而強大的國家權力、而不是統一的規則體系成為主要的整合機制。關系網造成的相對性、不確定性還會使得承包責任制以及對結果責任的嚴格追究成為最基本的秩序原理。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制度設計和制度運作呈現出綜合治理的特徵,法律的適用也要考慮不同層面、不同維度的各種復雜因素,主要採取協調、擺平的方式,演化為一種調解藝術或者行政管理手段。

綜合治理方式勢必傾向於功利主義,而不是個人權利的保障。因此,嚴格適用規則的要求不得不放緩,「適當均衡原則」成為法律秩序的基調。法律實效也主要靠追蹤性監控的方式來保障。這種狀況設定使得透明化往往被理解為監控的可追蹤性,民主參與也往往被理解為決策者對民意的觀察、提前反應以及臨機應變的調整。

中國的法治指標體系

因為世界正義工程的法治指數沒有、也不可能考慮到上述特殊的社會結構對法律運作機制的重要影響,所以測量出來的某些數值難免顯得有些失真,與人們的感性認識不太一致。

由此可見,我們在解讀這些調查資料時有必要把這些相關因素都考慮進去進行權衡,或者適當修改法治的概念框架和設問內容。

即使純粹從技術的角度來看,世界正義工程的法治指數體系也並非無懈可擊。

例如僅就個人權利的司法保障而言,行政訴訟的原告申訴率和撤訴率、民事侵權訴訟的懲罰性賠償和行政罰款之間的比例之類的客觀數據對法治水準的評價是很重要的,應該適當納入問卷調查之中。

在這個意義上,對法治指標體系進行適當的合理化改進,以使評估結果更准確地反映法律秩序的實際情況並能有效促進改革,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現實可行性。

在中國,各種計劃指標和詳細的績效考核指標已經存在幾十年,成為具有特色的治理手段;有些指標體系在不斷改變實務狀況,也在相當程度上扭曲了人們的行為方式——例如刑事案件破案率、公訴案件起訴准確率、上訴改判率、調解結案率等使得司法過程中的制衡機制在不經意間蛻變成了互相庇護、推卸責任的誘因。

一般而言,中國既有的法治指標分別發揮著設定管理的目標值、落實承包責任的抓手、對績效進行考核和監測的工具性框架、對職能部門及其人員獎懲的具體依據等功能。

在法治指數體系方面,比較著名的有浙江省的餘杭法治指數和司法透明指數(由錢弘道、齊奇、王朝霞等提出)以及2015年推出的司法文明指數(由張保生、張中、吳洪淇等提出)。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司法文明指數體系有意識地借鑒了世界正義項目法治指標的概念框架和評估方法,由10個維度(一級指標)、50個命題(二級指標)、97個賦值問卷題目以及190個變數組成。

仔細斟酌已經存在的各種中國法治(司法)指數體系的概念框架和調查方法,可以發現,在問題的清晰性、客觀性以及關系合理性等方面還有不少有待改進之處。

也許我們需要在深入分析和整合的基礎上加強與世界正義項目的交流與合作,一方面可以改進法治中國的目標管理和地方政府法治的績效考核指標,另一方面也使中國的實際情況能更全面准確地反映到法治的國際評價之中。

至少,需要學者、法律實務部門以及整個社會更加認真地對待法治指數,加強跨學科的研究和對話,並且努力克服一知半解、華而不實、急功近利等流弊。

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院長

6. 張保生的學術觀點

(1)主張事實是證據法的邏輯起點,並論述了事實的三性。
傳統的證據法學通常將證據作為證據法的邏輯起點,張保生教授提出「事實是證據法的邏輯起點」,進一步拓寬了證據法的研究視野。在此基礎上,張教授論述了事實的三性,也就是真實性、經驗性和可陳述性。
(2)論述了證據法的四個價值支柱。
在前人研究基礎上,論述了證據法的四個價值支柱:准確價值、公正價值、和諧價值與效率價值。其中,和諧價值是張保生教授在總結作證特免權規則、不得用以證明過錯和責任的證據規則等的基礎上提出的,具有一定創新性。
(3)提出了「證據之鏡」原理。
證據是事實認定的必要條件;證據提出者用證據所證明的是各自的事實主張;因此,事實認定者對證據提出者所主張事實( 「鏡中花」 )之存在可能性,通過經驗推論作出的事實認定或查明的事實真相,是一個「思想產品」或概率真理。
(4)探索了「一二三四」的證據法理論體系,即一條邏輯主線:相關性;證明責任和證明標準是證明過程的兩個埠;事實認定過程的三個法定階段即舉證、質證和認證過程;准確、公正、和諧與效率是證據法的四個價值支柱。
(5)提出證據制度建設是司法改革首要任務。
張教授認為,中國目前的司法改革存在忽視證據制度建設的問題,日趨嚴重的司法行政化和自由裁量權的濫用 也對證據裁判原則形成沖擊,這是造成司法不公、不廉的真正根源。證據制度是整個司法制度的基礎,目前中國證據制度還很不完善,存在著體系不全、理念缺失、 內容重復、邏輯混亂和適用不統一等問題。因此,應該將證據制度建設作為司法改革的首要任務。
(6)提出推定是證明過程的中斷的觀點。
張教授提出,推定是標志基礎事實與假定事實之間法律關系的證據法范疇,是法律基於某些社會政策而創設,是一種暫時性假定。無論是運用可反駁的還是不可反駁的推定來認定案件事實,都會造成證明過程的中斷。由於推定在價值追求上偏重政策和效率價值,而對事實認定的准確性有所忽視,故應對其在刑事訴訟中的應用進行嚴格限制。
(7)提倡在最高法院司法解釋的層面編纂「統一證據規定」。
張教授從理論上分析了中國證據立法當中經常遇到的兩大難題,一是大陸法系傳統沒有獨立的證據法典,二是三大訴訟的特殊性問題,他運用艾倫教授等提出的證據法是法治的基石、證據法具有普適性的觀點,通過統計現行訴訟法和司法解釋中證據規則的大量重復,從必要性、可行性和經濟性的角度論證了制定統一證據規則的正當性。他認為,證據制度不健全,以審判為中心就會變成一句空話。從司法實踐的需要來看,由最高法院以司法解釋的形式制定一部適用於三大訴訟的證據規定,實現「三證合一」,有利於建立完善的證據法律體系,「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這種採取「軟體升級」方式的證據規則系統編纂,當然要建構體系以解決理念缺失的問題,合並同類項以解決重復問題,但當務之急是正本清源以消除一些明顯的原理性錯誤和法律沖突。
(8)他提出了廣義證據科學和狹義證據科學的區分,特別是提出狹義證據科學等於「證據法學+法庭科學」的觀點,倡導開展證據法學與法庭科學的跨學科研究。不僅著力構建證據科學的理論體系,而且還帶領中國政法大學證據科學研究院團隊開展一系列學科建設、課程體系開發工作,形成了證據科學的實踐學派。他作為項目負責人開展了管理決策和法庭決策中的證據評價問題研究。主張證據法學家與哲學家、歷史學家、心理學家、語言學家等開展對話。

(9)法律推理領域。
張教授認為,法律推理是為法律結論提供法律理由和正當理由的活動;既是一種法律思維活動,又是一種制度實踐,建立法律推理的審判制度是實現法治的必由之路。法律推理包括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兩部分,事實認定是以相關性為邏輯線索的經驗推論過程,是發現法律推理小前提的操作。法律解釋是法律推理的一個環節,只有把法律解釋納入法律推理的軌道,它才能服務於法治的目的。
(10)開發了司法文明指數作為一種法治評估工具。
張教授帶領的課題組借鑒WJP世界法治指數的評估方法,設計了一套由10個一級指標36個二級指標組成的司法文明指數指標體系,設計了兩套調查問卷(公眾卷和專業卷),通過對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實踐的實際測量,可以體現人民群眾對司法工作的滿意程度,反映各地司法文明建設的全景或全貌、強項和弱項,描述隨時間變化的司法文明進步軌跡,為其加強司法文明建設提供一面「鏡子」。

7. 求 成都七中高2015屆二診模擬文綜試題 答案 在線 等

成都七中高2015屆高三「二診」適應性考試
政治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D 2.A 3.A 4.B 5.C 6.C 7.B 8.D 9.B 10.A 11.A 12.C
二、非選擇題
13.(28分)
(1)信息:法治指數的高低與人均國民收入密切相關:歐美發達國家法治指數高,人均國民收入也較高;金磚四國和發展中國家法治指數較低,人均國民收入也較低。(3分)中國法治水平不斷提高,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1分)(若答出「法治是經濟的保障」,可加1分)
(2)①良好的市場秩序需要市場規則維護,法律法規是市場規則的重要形式,提高法治指數有利於規范市場秩序,建立和完善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從而促進市場經濟發展。(3分)②誠實守信是現代市場經濟正常運行必不可少的條件,提高法治指數,形成以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3分)③提高法治指數,貫徹「法無禁止皆可為」法治經濟理念,有利於更好保障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作用,激發市場主體創造活力。(3分)④提高法治指數,貫徹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為」的法治經濟理念,有利於規范政府行為,更好運用法律手段科學宏觀調控。(3分)
(3)①中國共產黨要堅持依法執政,領導立法、保證執法、帶頭守法。(2分)②國家權力機關要科學民主立法,加強對憲法和法律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2分)③國家行政機關要堅持依法行政,加快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切實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2分)④審判機關、檢察機關要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保證公正司法,不斷提高司法公信力。(2分)⑤全體公民要增強憲法意識和法制觀念,自覺履行遵守憲法和法律的義務。(2分)⑥各民主黨派和其它社會組織,都必須以憲法和法律為根本活動准則。(2分)
14.(24分)
(1)①傳統村落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承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保護傳統村落有利於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3分)②保護傳統村落有利於研究文明的演進,展現文化的多樣性。(3分)③傳統村落寄託著人們的鄉思、鄉情,保護它有利於增強民族認同感和凝聚力。(3分)④弘揚散落在傳統村落里的文化基因,有利於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3分)
(2)①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要求我們辦事情要善於抓住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文化遺產保護得好才能突顯它的時代價值,帶動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進而改善民生,因此保護是主要的。(4分)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它要求我們學會統籌兼顧,恰當處理好次要矛盾。改善民生作為次要矛盾解決得好,有利於增強當地居民文化遺產保護的意識和能力。(4分)③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在保護傳統村落的過程中,既要保護好文化遺產,又要不斷改善民生。(4分)
參考答案
1——5:CBCBD 6——10:AABDC 11——12:BC

13、(1)區別:唐代海陸交通都很發達,宋代海路發達,陸路衰退。(4分)
原因:從唐朝國家統一、經濟發展、民族融合和對外交流頻繁等角度分析,每點1分。(4分)宋朝民族政權並立,陸上絲綢之路衰落,經濟重心南移,制瓷業、絲織業、茶葉等生產發達,造船航海技術發達,促進海路交通。(4分)
(2)中心:以大西洋沿岸為中心;方式:殖民貿易為主。(4分)
原因:新航路的開辟和海外殖民活動的拓展;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4分)
(3)發展:增加了西南地區;與亞太地區緊密相連。(2分)
因素:改革開放和綜合國力的增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形成;外交政策的調整;上海合作組織建立;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民族政策的實行;經濟區域化和全球化的發展;(6分,3點即可)

14、(1)古希臘民主政治,羅馬法,人文主義思想。(任答兩點,2分)
(2)事件: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啟蒙運動。(4分,每點2分,答出2點即可)
影響:促進了思想解放,傳播和發展了人文主義思想;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推動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運動的開展,確立並逐步發展、完善資本主義政治制度;推動了近代自然科學發展,促進了文學藝術發展。(6分,每點2分,答出3點即可)
(3)洋務運動,學習西方先進技術,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第一步;維新變法、辛亥革命,學習西方政治制度,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與科學,沖擊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9分,每點3分。評分建議:應扣緊「離異」這一角度,闡述「離異」的具體表現及影響。每點3分,其中事件1分,具體內容1分,影響或意義1分)
(4)認識:按以下兩個層次給分,本問總分3分。
第一層次:能作出簡單、表面的描述。(1分)(如:在東西方近代化轉型過程中,都
有過文化離異與回歸的現象。)
第二層次:能作出恰當的、概括性的評述。(2分)(如:在近代化轉型過程中,文化的離異與回歸都是不可避免的,但離異不等於全盤否定傳統文化全盤吸收外來文化,回歸也不等於全面復古。)
成都七中二診模擬考試答案(地理)
1——5:CBBCA 6——10:CCABC 11——12:BD
13.(1)以公路線為主(2分);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南部和東部地區,西北地區少(2分);以拉薩為中心的運輸網(2分)。
(2)高山冰雪融水較多(2分);海拔高,氣溫低,蒸發弱(2分);有凍土,地表水不易下滲(2分);地表不平,低窪處易積水形成湖泊(2分)。
(3)夜晚,山坡降溫快,(谷地降溫慢)(2分),山坡上的冷空氣不斷沿坡下沉(2分),抬升了河谷中的暖濕空氣,形成雲雨(2分)。
(4)白天降水相對少,光照充足(2分),(熱量較好)有利於光合作用,增加農作物有機質積累,可提高其產量、品質(2分);夜間降水多,氣溫較白天低,雨水消耗於蒸發的部分少(2分),滲入土壤中的水分多,有利於水分涵養,增加作物根系吸收(2分)。 (5)有利條件:海拔高,夏季涼爽;瀕臨拉薩河,夏季夜雨多,濕度適中;空氣清新;晴天多,陽光充足。(任答兩點得4分) 不利條件:海拔高,空氣稀薄,氧氣不足;太陽紫外線輻射強烈;氣溫日較差大。(任答1點得2分)

14.(1)甲河流春季徑流量大(以春汛為主)(2分);冬季積雪多,春季氣溫升高,融雪補給量大(2分);乙河流夏季河流徑流量大(以夏汛為主)(2分);夏季受夏季風(東南季風)影響,降水豐富(夏季鋒面雨帶到達,帶來大量降水)(2分)
(2)受西北-東南向張力(拉力)(2分),岩層出現東北—西南向斷層(斷裂)(2分),中間岩塊沿斷裂面(斷層線)相對下陷成地塹(谷地、低地)(2分)成湖。
(3)農業:全球變暖會促進俄羅斯的農業發展,增加產量(2分)和耕地面積(2分)。(南部的小麥,甜菜等種植區會向北部擴展(2分),產量提高(2分)。) 交通:對交通運輸業會有負面影響,因為俄羅斯東部多凍土 ,一旦氣溫升高, 凍土溶化,會破壞路基特別是鐵路(2分);河流和近海的封冰期變短,提高航運價值(2分)。(其他言之有理均可給分,兩個均寫取第一個為答案)

8. 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中國政府應有怎樣的嚴正立場

香港回歸以來,「一國兩制」實踐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得到切實貫徹落實。

香港保持繁榮穩定,被公認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營商環境和國際競爭力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香港居民享有前所未有的民主權利和全世界范圍內少見的廣泛自由。香港的法治指數在全世界名列前茅。實踐充分證明,「一國兩制」是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



(8)2015世界法治指數擴展閱讀:

幾點意見

1、希望香港社會各界人士旗幟鮮明地反對和抵制暴力。香港近期事態的演變,特別是少數激進分子實施的暴力活動,已經嚴重破壞了香港繁榮穩定的大局,嚴重挑戰了香港法治和社會秩序,嚴重威脅到香港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也嚴重觸碰了「一國兩制」的原則底線,絕對不能容忍。

2、希望香港社會各界人士堅決守護法治。法治是香港人引以為傲的核心價值,是香港良好的營商環境的基礎,是香港保持繁榮穩定的重要基石,絕不能坐視一小部分人肆無忌憚地踐踏。法治的支柱一旦動搖,香港的繁榮穩定亦將不保。

3、希望香港社會盡快走出政治紛爭,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發展是香港的立身之本,也是解決香港各種問題的正道。香港雖然積攢下一些不錯的家底,具有一些有利條件和獨特優勢,但也經不起折騰。

9. 能不能跳出西方灌輸的思想的桎梏

能不能跳出西方灌輸的思想的桎梏,真正理性地去思考一下,別人宣揚給你們的是不是真正的民主?是否真的符合邏輯和事實??

先給文章總結、懶人包:
1、平等不等於平均,一人一票忽略個人能力差異,全都一票絕對平均,是最大的不平等。
2、人類的權利是基於平等的原則來分配的,任何權利都是和能力、付出等掛鉤的而不是平均的,同樣政治權利也是如此。
3、一人一票違背人類人才選拔的普遍規則。任何行業的人才都不是一人一票選出來的。一人一票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4、多黨制是推卸責任的最佳方法,真正幕後權力者毫發無傷。
5、選領導人是為了什麼?是為了人民利益,這才是最終目的最高民意,因此,符合人民利益就是民主。
6、所謂民主是精神需要,但是精神需要不是妄想,也是跟你的能力掛鉤的。
7、發達與一人一票無關,大多數實行一人一票的國家都不是發達國家。
8、政府清廉是靠法治,和一人一票等權力來源的方式不是一回事。
9、所謂靠選票去監督,是最不靠譜的方式。

下面是詳細內容和論證過程:

1、一人一票危害了「人人平等」。
很多人把「平等」和「平均」混淆一談,
事實上,平等指的是人格平等,並非權利相等,具體的體現就是公平,而不是平均。而「平均」往往是不公平不平等的,平等和公平的體現恰恰來源於不平均。
就如大學入學,任何國家,都有一套篩選學生的方式,高考、會考、成績積點……等。什麼能體現考生之間的平等?那就是公平!即每個考生通過自己的實力去競爭,最後的結果和回報根據考生學習能力來劃分,學習好的上好好學校,學習差的只能去差學校,甚至落榜。這個結果就是不平均的,但是公平的,體現了學生之間的平等。
如果搞平均主義,學生無論學習多差,都能上好學校,這就是對學習好的學生不公平,就根本不是平等。

所以,一個公平的社會,是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報。如果付出和不付出,都同樣的回報,那麼這就是個不公平的社會。
而一人一票,無論你是刻苦努力,還是游手好閑,無論是學富五車,還是目不識丁,全都是相同一票,無論你付出多少努力,都跟不努力的人一樣,一票平均。這就是一種絕對平均主義,相當於能力差付出少的人佔了能力高付出多的人的權利,這就是最大的不公平!所以,一人一票,其實嚴重危害了人人平等。

2、人類的任何權利都是和能力、付出等掛鉤的,這樣才體現了平等和公平。政治權利也不例外。
你行使和你的能力、付出匹配的權利,才真正是維護了自己的權利。

上面的考大學是一個例子,即便是公司里股東大會選總裁,那也是一股一票,而不是一人一票,投票權和你的投入是掛鉤的,這也是體現了公平。

政治權利是人民的需求。人人都有參政的權利。你當然有選舉權。但是就如其它任何權利一樣,權利大小是跟能力水平掛鉤的。
如醫生可以診病主刀,護士就不能,建築設計師能從事建築設計,但建築工人就不能,只能做搬磚一類的活。這是分工,不管你是設計還是搬磚,都是參與,只不過參與的位置、權利和你的能力掛鉤而已。
這並非歧視,也並非不平等,而是能力水平決定。
建築設計師之所以能擁有從業資格和職位,那也是經過考試、考核、實踐等多個選拔步驟篩選出的,而篩選他們的是建築領域的專家,而不是建築工人一人一票選出來的。因為建築工人沒有相應的專業修為去選拔設計師級別的人才。

同樣,國家級的政務,對專業水平的要求極高,
要說建築工人從事建築多年,還對建築領域多少有些了解,而絕大多民眾並非從事政治領域,政治修為就更低的多,對政治的理解猶如小學一年級學生水平讓一年級小學生去選拔猶如「教授」、「院士」級別的國家領導人,豈不是荒謬?

因此,不否認每個人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像其它任何領域一樣,你權利的大小是和你的能力掛鉤的。

而量化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大小,就是決定你可以選拔哪個級別的政治人才,而不是一步直達直接選拔國家級領導人。層層選舉而不是一步到位直選,才是最優秀最合理的選拔方式。
就像普通工人可以選工頭,但不能選總工程師一樣,總工程師得讓更高水平的人選拔。
所以,讓民眾參與選舉,但限制於地方人大代表或預設前提的選舉是合理的,這是水平所限,並非權利的限制或剝奪。

3、 人類任何行業任何領域沒有一個是採用一人一票普選的方式來選拔人才的。
全是通過專業的機構以考試、考核、評估、公示等方式來選拔人才,是內行選內行、精英選精英的模式。
因為選拔本身就是一種專業能力,不是每個人都能當伯樂的。就如博士,能選拔他的也只能是答辯委員會的5-7個本領域專家。沒有一個領域的人才是靠外行一人一票來投出來的,

各行業各領域,全沒有一人一票,難道各參與者都被專制被獨栽了?難道這些行業領域全都無法被監督?無法服務於民眾了?

這並不是說民眾素質不夠,只要人類社會有分工,就有外行和內行之分。民眾是各司其職,各有各的專業領域,在自己領域里當然擅長,但出了其專業,就是外行。就如你讓醫學博士去看摩天大樓圖紙,他就是個睜眼瞎,能讓他選拔建築師嗎?你讓飛機設計師去看手術圖片,他也是個睜眼瞎,能讓他選拔外科醫生嗎?

同樣,政治是極為專業的事務,對政治人才的素質要求極高,特別是國家級別的領導人,要兼顧社會、經濟、軍事、外交等內外復雜的矛盾和利益,沒有專業的經驗和素養是不可能勝任的
而普通民眾有幾個懂政治的?(不是說民眾素質不夠,而是因為社會有分工,即便是民眾個個都是博士,也有不同的專業,在其專業之外也是個外行)
讓民眾去選拔對能力和專業要求極高的國家領導人
這不是典型的外行選內行嗎?
就像博士不讓專家教授答辯,而讓路人一人一票決定學位給不給、醫生不是以專業機構考核出來,而是讓不懂醫的路人投票決定醫師資格給不給、建築師資格讓不懂建築的民眾投票……,這是對社會對民眾負責任的做法嗎?

為什麼西方卻採用這種「一人一票」這種方式而且滿世界宣傳?
因為事實上,「一人一票」是把選拔專業政治人才的責任交到絕大多數根本不懂政治的民眾手上,而且又是採用「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人群中少數真有政治頭腦的人也被其它不懂政治的多數人所稀釋,不起作用。
這種典型的外行選內行,實際上決定權根本不在民眾手上,
就是因為民眾根本不懂政治,所以,只要控制了輿論,就可以控制民眾的思維,進而左右選舉。
忽悠精英很難,但是忽悠民眾那是太容易了,
就如一個不懂醫的人想當醫生,忽悠專業醫學機構肯定是過不了關,但若是採用一人一票的方式,靠滿嘴忽悠口舌生花,那還是能忽悠大多數不懂醫的人,不出胡萬林、張悟本之流的騙子才怪。
所以,陳水扁兩顆玩具子彈就可以玩幾百萬選民於鼓掌,少數能看出蹊蹺的人手上的選票也被稀釋不起作用。
因此,「一人一票」不過是利益集團把持政治的一種手段。

4、「多黨制」,又是進一步忽悠的手段。
同一個金主可以操縱不同的黨派,
通過這些黨派壟斷候選人,
保證選舉結果都在自己手中,
比如美國每次選舉,都是為兩黨的候選人壟斷(其它人參選白參,肯定選不上),但是候選人怎麼出來的??這不是人民定的。
只要選項是人家給出的,無論你挑哪個都是人家的人,
就是個騙局
而盡管美國議員是民選的,但美國國會的支持率,常年只有2成,反對率高達8成,就是個逆民意的制度。而且資本游說議員是合法的,這就使得國會成了財團的工具,國會里的所謂黨派競爭,實際上是傀儡戲法而已。
所以,我們看到,美國可以花十幾萬億美元去中東燒炮灰、給華爾街填金融窟窿,甚至數千億美元軍援一些國家的獨裁者,而兩黨在這些事上空前的默契,而讓他們兌現醫改方案,拿出區區幾百億來給窮人買醫保,卻鬧到政府關門也實行不起來。

而且在執政過程中多黨制可以作為責任推卸的方式,把權力從左手倒到右手。民眾只看到自己的不滿造成政府輪換,看不到輪換後的政府背後還是同樣的利益集團。
這屆政府搞砸了,人民憤怒
怎麼辦?
主子再推出另一個代言人黨
你們再重新選吧,那個讓他下台,這個你可以選
結果人民以為自己勝利了,民怨暫時平息了
然後周而復始
這個闖禍,讓那個上,那個闖禍,再換回這個
無論代言人怎麼換,背後的主子還是紋絲不動
這怎麼就不是騙局了?
就如美國的金融危機,鬧那麼大,卻連責任人都找不到,
但華爾街還是華爾街,照樣賺的盆滿缽滿。
不過不少美國人也真的明白過來了,所以人家不去白宮鬧了,直接去佔領華爾街,因此知道誰才是真主子。
話說回來了,很多人詬病中國的一黨制
認為一黨是絕對的權力,
但是絕對的權力的另一面就是絕對的責任
責任你躲無可躲,不可能向兩黨那樣輕易推卸責任
為了不讓人民不滿,只能往好里做。

這也是為什麼西方,如美國等,
對中國這個禁運哪個調查
真正的好東西如高科技,生怕中國得到
但是卻不遺餘力地一再向中國推銷美式民主
就是因為中國如果著了道
他們也可以同樣的方式扶植代言人、傀儡政權。

5、什麼是判斷是否是真正民主的標准?
符合人民利益就是民主,而不在於形式!

民主是個固有詞語,不能從字面上去理解它的意思。
關於判斷民主的標准,有人完全按照西方標准說看是否有普選、有三權分立、有言論自由,來作為民主的標准。
但這些無一不是形式,並非本質。
比如一人一票選總統,是為了選總統而選總統嗎?不是,而是指望這個總統能讓自己生活幸福、境遇改善。
三權分立也是,為的是保障法制,保障法制的目的也是為了人民生活幸福。
言論自由也是,為了群眾能提出意見,也是為了人民幸福。
所謂人民參政議政,也是為了人民生活幸福。

因此,人民生活幸福才是最終的目的,是最高的民意。
只要符合這個最高目的和最高民意,才是民主
換句話說,只要符合人民利益,就是民主。

其它所謂的民意,都低於這個最高民意,也必須服從這個最高民意。
比如你選誰當總統,那隻是你一個階段性的民意,也只是為了實現最高民意的一個手段,如果不能達到符合人民利益的目的,即便總統是一人一票選出來的,那也根本不是民主。

所以,我們看到的就是,一些國家,一人一票、議會制、三權,這些形式都學全了,但是卻無法達到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的目的,甚至連最基本的社會穩定、人民生命有保障都做不到,也就是說,根本不符合人民利益,這也根本不能叫做民主。

就如對岸台灣省,也是什麼形式都學全了,但是選出的領導人都是什麼貨色?日本種李登輝、「美國駐台行政長官」代表美國利益的貪污犯陳水扁、支持率9%人稱白痴的馬英九
造成社會發展停滯,人民薪水17年不變
經濟由搞西式制度之前佔大陸的40%,變成今天的僅有二十分之一
這樣符合人民利益嗎?
符合最高民意嗎?
這能叫民主嗎?

只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就是民主
而不在於所謂的選票、多黨等形式
作為政治外行的絕大多數民眾,對自己的利益所在也很難把握清楚,特別是長遠利益的保障,需要一定的政治眼光。
如果盲目依照民意,最後可能反而損害人民自己的利益,這能叫民主?
就如醫生也會限制病人的行為,可能不符合病人的意志,但絕對是為了病人的利益,你能說病人就是醫生的奴才?
父母師長也會限制孩子的行為,也是為了孩子好,難道你能說這孩子就是老師的奴才?

6、所謂民主是精神需要
採用層層遞進、水平提升的間接選舉,就已經可以滿足人民的民主精神需要了。
因為精神需要不是妄想,同樣和你的修為掛鉤。社會不是根據你的妄想而滿足你的精神需要的。
就如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這個"想"不是妄想。你想當將軍,你必須有當將軍的能力和素質。
你妄想當將軍,這不叫精神需要,這叫白日做夢。
你要想當將軍,要從班長、排長、連長……扎扎實實地起,其中的每一步中的努力和目標追求,才是你真正的「精神需要」。

7、有人說發達國家大都是一人一票、多黨制,但是他們沒有看到,同樣,最落後的的國家也大都是一人一票多黨制,如盧安達、阿富汗。
而那些所謂的發達國家,沒有一個是靠今天的這種西式制度而發達的。比如美國二戰後就是老大了,但是種族隔離制度一直實行到60年代,到1965年選舉法案出台後才有真正的普選;英國,上議院把持到50年代,而到今天上議院議員都是世襲的,它當老大的時候在搞羊吃人、種族屠殺;瑞士,婦女到1971年才有選舉權。
而第三世界國家搞西式制度而發達的國家鳳毛麟角,甚至幾乎沒有。例如韓國,成為四小龍的時候是軍政權獨裁時期。台灣省,兩蔣世襲的時候也是四小龍,90年代搞西式制度,經濟停滯,經濟由佔大陸的45%變成今天的不到5%。
西方建立真正的一人一票、多黨制,那已經是70年代以後了,不過短短的幾十年,還遠沒有經過歷史的考驗。而且事實是,實行這些年以後,西方也明顯開始衰落,如美國經歷金融危機,至今靠借債度日,歐洲至今在歐債危機中尚未走出,而歐債危機的根源,就是希臘政客為了討好選民不負責任的掩蓋問題、層層加碼許諾的惡果。
因此,這種制度是不是真的適合西方自己,都有待考驗。遑論普世。

結語:作為政治外行的民眾,在治理國家過程中的角色,可以在法律框架內起到溝通、提供信息和權力監督的作用,或者在初級的地方人大代表或村級的層面參加投票選舉,一級級選出更高級的政治人才,保證執政專業度的逐級提升。並且在法治化進程中發揮每個人的作用,培養整個社會的法治精神。
這才是我們國家的體制需要完善的地方,而不是要引入某些人鼓吹的普選和多黨制而淪為資本利益集團的工具。

8,一人一票、多黨制和政府清廉並無相關性。
防止和治理腐敗,是靠權力監督,屬於法治范疇,而和權力的來源方式不是一個概念。
政府清廉程度,和國家的法治水平、社會發展水平相關。
世界178個國家,多年來中國腐敗排名70-80位,可以說在世界范圍內屬於中等偏上,在同一發展水平的第三世界國家中屬於情況比較好的。
那些最清廉的國家,絕大多數也是發達國家,其社會制度經歷了至少百年的完善,法治完善是清廉的主要因素。
而同樣,全球最腐敗的國家,絕大多數也是實行一人一票、多黨制制度的國家。

而亞洲,最清廉的國家就有卡達、阿聯酋。但它們都是酋長世襲的封建制度,嚴禁任何政黨行為,遑論選票和多黨制。但它們比台灣都清廉的多,比印度、菲律賓更強的沒邊。就是因為其法治完善,如阿聯酋,法治指數全球排二十多名,與發達國家水平相當,雖然那是封建法治,如歧視女性、必須符合古藍經等。

另外,腐敗不止是政府范疇,其它擁有實權的都會腐敗。如華爾街的腐敗舉世皆知,連發行美元的美聯儲都把持在他們手中,可謂掌握美國國家命脈,但他們搞出金融危機也沒有任何人擔責,反倒通過國會強行拿納稅人的錢給自己填窟窿。就是因為,美國雖然三權分立,但是沒有一權可以抗衡華爾街,反倒成了他們金錢捕獲的工具。

因此,我們國家真正需要改善的就是法治化水平。當然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法治化不僅僅是法律條文的完善,還涉及到社會每一個人的法治精神。
一些法律的制定也需要時間。
如官員財產公示制度,需要大量調研和試點,而且要建立在社會信用制度的完善的基礎上,不然倉促實行,反倒迫使大量贓款通過法律漏洞轉移或漂白。如很多第三世界國家也早就實行了財產公示制度,但是比中國的腐敗還要嚴重。
就如美國,關於官員財產公示制度,20世紀初就有提案,但到60年代才開始制定相關法律,到80年代末還有四分之一的州沒有實行,前後醞釀了差不多100年。
而我們國家,80年代有提案,現在已經有不少法律出台,一些地方已經開始試點,相比之下還是要快的多。

9、很多人認為,有了選票,就能夠監督官員了。實際上這是一個巨大的誤區。實際上,靠選票,是最不靠譜的方式。世界上腐敗排名倒數的國家,絕大多數是有一人一票選票的。
其一、選票只能是四年一次,所謂如果「他胡作非為,下次就不選他」,這種反而是最不痛不癢!反而是推卸責任的最佳方式!
四年時間短?足夠他折騰夠嗆了吧?但民眾的反應只能是4年後不選他,這不就如同遇到騙子,被騙了大量財富和時間,受害者的反應只能是「幾年後的下次不找他」,那騙子不就樂得其所?更何況,最多任期兩屆,第二屆的時候,反正不會再參加下一次選舉,民眾連「下次不選他」這機會也沒有了。
其二、所謂「因為民眾決定了當政者的去留,所以當政者為了民眾的支持不會胡作非為」。更加可笑!誰真正決定了當政者的去留??民眾只是最後一步選舉階段才有二選一的權力。而之前,誰扶植他當候選人的?誰出錢為他大力宣傳的?這不是民眾決定的吧?你得罪了財團,連候選人都當不成!
更何況不從事政治沒有政治素質的民眾,很容易被財團媒體控制的輿論左右。就如陳水扁,兩顆玩具子彈都能玩民眾於鼓掌(也可見,所謂「下次不選他」是多麼不靠譜,關鍵時刻一點小動作就可以讓大多民眾改變,少數看出蹊蹺的有政治頭腦的人也被「少數服從多數」的規則掩蓋)。
可見,民眾也只是在人家給好的選項中挑一個而已,選項是人家定的,不管你選誰,都是人家事先給好的。這真的是決定權在民眾嗎??
就如美國的選舉,一直以來都是為兩黨壟斷,總統都是來自兩黨的候選人。而誰能讓你當上兩黨的候選人?超級黨代表及他們背後的財團說了算。得罪了他們,你連候選人都當不成,遑論當總統?
即便你當上了總統,就如肯尼迪,是美國歷史上支持率最高的總統?可那又怎樣?光天化日電視直播之下被殺掉,相關資料竟然被FBI封鎖當機密要到2039年才公開,真凶至今逍遙法外,殺了總統,竟然還輕易動用國家機器擺平了。可見真正的權力在誰手中?誰才有真正的決定權??
其三、真正起監督作用的是法治。如陳水扁下台後被捕,那不是靠公投,也不是靠選舉,而完全走的是法律途徑。彈劾柯林頓也是由獨立檢察官發起,走的也是法律程序!哪裡靠的是選票??
而法治和一人一票無關。就如阿聯酋,是禁止政黨存在的世襲君主制,但是法治指數比台灣、義大利都高,清廉指數也在亞洲排名前列,超過台灣。
其四、「因為有了選票和監督,就像有了方向盤,國家就可以在前進中修正自己,以免誤入歧途,這就可以使國家長期保持活力」
笑話!那美國怎麼還搞奴隸制一百年?種族隔離兩百年?還一而再地暴發金融危機找不到解決之道?歐洲還繼續深陷危機?就如希臘,一屆屆選舉人反而使國家一步步走向深淵,更遑論更多實行一人一票的第三世界國家,多少國家已經積重難返?就連表現還不錯的印度,長期的種姓制度就無法被撼動。所謂的「以免誤入歧途」,真的是你想像的那樣嗎??能不能有點理性思考而不要去想當然地喊口號??
其五、人類任何領域,不管是教育、醫療、建築,還包括司法等公共權力機構,它們也都是服務民眾,與每個民眾的利益相關。但沒有一個是用一人一票來選拔人才和管理者的。按你的邏輯,難道這些領域都無法良性運行?無法被有效監督?

這是轉載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10. 關於香港的資料50字

香港(Hong Kong),簡稱「港」(HK),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HKSAR)。地處中國華南地區,珠江口以東,南海沿岸,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接珠江,與澳門特別行政區、珠海市以及中山市隔著珠江口相望。

香港是一座國際大都市,區域范圍包括香港島、九龍、新界和周圍262個島嶼,管轄陸地總面積1106.34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648.69平方公里。

香港與紐約、倫敦並稱為「紐倫港」,重要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也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城市之一。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中央擁有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香港可享受外交及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國政府的基本國策。

(10)2015世界法治指數擴展閱讀:

香港的主要社會事業:

1、城市建築

香港城市以現代建築為主,大量摩天大樓分布維多利亞港兩岸,高度逾90米的建築超過3000座。全球最高100棟住宅大樓中,最少一半位於香港。香港摩天大樓數目居世界首位。

2、教育事業

教育是香港的公共開支中最大的項目之一,預算開支約占經常公共開支總額的五分之一。政府設有學生資助計劃,確保學生不會因經濟問題而失去受教育的機會。

3、娛樂傳媒

粵曲是香港早年普及的大眾娛樂,1930年代是粵曲的黃金時代,也是香港市民最普遍的娛樂,這時期香港的流行文化與廣州一衣帶水,並未形成獨特的香港文化。

香港電影始於1913年的首部香港電影《莊子試妻》。二次大戰後,大批內地電影人才及資金南下,香港先後成立多家電影公司,令粵語片在1950年代異常繁榮。

4、社會治安

香港大學於2011年進行的公眾意見調查結果顯示,分別95%和76%的受訪者認為香港的日間和夜間環境是安全的;以美國為基地的世界正義工程於同年發表的法治指數將香港的公共秩序和安全在全球66個國家或地區中排列首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香港

熱點內容
餐飲部服務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20 00:38:31 瀏覽:46
王優銀律師 發布:2024-11-20 00:07:08 瀏覽:7
勞動合同法上班期限 發布:2024-11-20 00:00:45 瀏覽:470
下列屬於旅遊法律責任特點的有 發布:2024-11-19 23:29:54 瀏覽:28
周末條例 發布:2024-11-19 22:50:11 瀏覽:312
紅章對賬單彩色列印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9 22:37:40 瀏覽:450
膠權認購承諾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22:35:50 瀏覽:602
公證全國統一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21:43:05 瀏覽:263
在新婚姻法之前結婚證嗎 發布:2024-11-19 21:28:30 瀏覽:821
婚姻法21這條屬於 發布:2024-11-19 20:42:30 瀏覽: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