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空氣立法
㈠ 英國20世紀90年代為治理空氣污染採取哪些措施
在16和17世紀,英國空氣污染的主要源頭是未充分燃燒的煤炭。當時由於木材價格上漲,煤炭取而代之成為居民日用燃料。到了18世紀,由於蒸汽機的廣泛使用,幾乎所有的英國企業都以煤炭為燃料,倫敦煤炭的消耗量隨著人口的增長急劇上升。
1821年英國頒布《煙塵禁止法》,規定對煙塵造成的公害可予以起訴,只是該法令將機車、鍋爐等高污染源排除在外,對改善大氣質量貢獻甚微。其後,英國出台了一系列規范煙塵排放的地方法案,因內容空泛,終未獲實效。
1853年,在帕麥斯頓的推動下,英國議會通過《煙塵污染控製法案》,要求工業窯爐和行駛在泰晤士河城區主要河段的蒸汽船盡量減少排放,並規定用焦炭取代煤炭,否則會被處以罰款。然而,由於警察執行不力,罰款金額極低,該法案根本沒有引起責任者的重視。
1863和1874年分別制定的兩部《制鹼法》命運相若。法律要求企業採用最先進的技術,減少有毒有害氣體排放,但排放限值要求經常被企業規避,稽查隊懾於強大的資本勢力,怠於履行法定職責,終致條文形同虛設。
在輿論的壓力下,英國於1875年制定了《公共健康法》,許多條款涉及空氣污染,不過因循章不嚴,落實不到位,英國的空氣質量並無好轉。到了19世紀末期,英國的各種環保技術日臻成熟,但因企業片面追求低成本,居民囿於傳統的生活習慣,先進技術和替代能源無法普及。
進入20世紀後,兩次世界大戰以及戰後重建使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降低。1944年燃料和電力部設立專門咨詢委員會,再次對國內燃料政策進行評估。該委員會在1946年發表研究報告,號召以無煙煤全面取代煙煤,並敦促政府強力介入。英國政府肯定了調研成果,授權倫敦和曼徹斯特市政府建立無煙區。遺憾的是,由於煤炭製造商以及相關利益集團的破壞和大量居民的反對,兩大市府的努力無疾而終。
英國治理空氣污染失敗的教訓在於,由於利益集團的阻撓、官員的腐敗和保守民眾的沉默,諸多立法要麼嚴格得無法落實,要麼寬松得豁免大量責任;政府漠視環境問題,長期消極怠工;罰款數額太小,企業寧願繳款也選擇違法排污;居民排放未被納入治理范圍。
1952年倫敦霧霾事件後,舉國震驚,各界痛定思痛,遂以全社會之力直面污染挑戰。諸多因素都起到助推作用,主要包括民間的廣泛動員、政府的嚴厲監管、社會價值觀的改換、綠色生活方式的普及、能源技術的進步、企業與民眾資源節約意識的高漲、重工業特別是重污染產業向發展中國家的轉移等。
民間力量的推動
在抗擊空氣污染的漫漫長途上,英國自發性社會團體扮演了推手角色,喚起了民眾和政府的環保意識。早在17世紀,包括英國作家伊維林在內的一些先知們就注意到空氣污染問題,猛烈抨擊工業化的負面影響。在1843到1850年間,以麥金龍為代表的活動家們領導的環保運動風起雲涌,促成了多部防止企業污染空氣的立法。
1842年,羅奇戴爾市的牧師建立民間團體「曼徹斯特消除煙塵聯合會」;1877年,希爾姐妹創辦「凱爾會社」,為建設「人民美麗的家園」而四處奔走;1882年,倫敦「治理煙霧委員會」在倫敦郊外舉辦「減少煙霧展覽」,其轟動效應彰顯了環保先驅們對提高空氣質量的渴求。
自20世紀初開始,民間的公民精神與環保意識在治理空氣污染運動中更是起到導向性作用。1929年,在查爾斯•甘迪的領導下,「英國減少煙霧協會」成立。該協會呼籲在全國各地設立無煙區,倡導節能保溫建築設計,推廣使用無煙燃料。盡管由於煤炭生產商作梗,協會努力功虧一簣,但其建議引起社會各階層的關注。這其實是英國空氣污染治理進程中的一個轉折點,為1956年的《清潔空氣法案》提供了具體措施。
如今,英國的環保組織如雨後春筍般涌現,除了保護國際、地球之友、綠色和平之類的國際組織外,地方和社區性環保組織多如牛毛。英國思想家吉登斯據此現象把環保權利與職責列為公民的基本權利,其主張已成為不列顛各界共識。
政府強力干預
英國政府歷史上的不作為長期為人詬病,但在1952年以後,唐寧街對利益集團展開凌厲攻勢,把法律條文變成剛性約束。如今,英國政府在治理空氣污染方面實行鐵腕政策,各種空氣監測信息均向公眾開放,對特殊利益集團構成巨大壓力。英國公民可援引《自由信息法》,向政府機構索取相關環保數據,從而對社區所在的企業嚴格監督。如果企業稍有疏失,公民就可將其告上法庭,主流媒體也會配合政府為選民撐腰。
上個世紀80年代以後,機動車尾氣取代煤煙成為不列顛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英國政府堅決強制推行了無鉛汽油政策。到90年代初,研究表明機動車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不穩定有機化合物等污染物極為有害,因此自1993年始,政府強制所有境內出售的新車都必須加裝催化器。1995年,英國通過了《環境法》,要求制定治理污染的國家戰略,規定企業界、交管部門和地方政府攜手減少八種常見污染物的排放量。時至今日,企業界已經幾乎無力抗衡政府、公眾和媒體在環保事項上的壓力。
2000年以後,倫敦市政府著手研究環保組織提出的空氣中PM2.5問題。鑒於城區80%空氣污染量源於機動車尾氣排放,市府於2003年推出交通擁堵費,並逐年提高徵收額度,限制私家車入城,由此獲得的收入完全用於改善公交系統。此舉大幅提升了公交車的可靠性,市民出行時間縮短了14%。所有達官貴人和政府機關都必須嚴格遵守,即使是傲慢的美國大使館也不能豁免。盡管超富階層從中阻撓,迄今為止該舉措仍有效運作,深受普通市民的歡迎。
生活方式的改變
在19世紀,英國的工業排放已受一系列立法比較鬆散的監管,但這些法案都沒有涵蓋居民排放,因為政黨害怕失去民眾的選票。1952年倫敦霧霾事件後,公眾意識到空氣污染的重大危害,居民排放的監管終於得到輿論和民眾的支持,一些游說團體亦趁機影響議會,迫使政客順應民眾價值觀的改變。社會意識的轉變最終促成了1956年《清潔空氣法案》的出台,標志著英國社會的公民、企業和機構都承擔起維護和改善大氣質量的責任。
英國環保史料表明,少數地方城市並未嚴格執行1956年出台的清潔空氣法案,可空氣質量也大為進步。比如,切斯特市根本沒有執行該法案,但污染程度也大幅下降;在約克市,無煙區的設立直到1970年才啟動,到1990年該項工作也未完成,然而上世紀60年代是約克空氣質量改進最大的時期。事實上,進一步研究顯示,主要原因在於當地居民選擇了更環保的生活方式。
英國家庭現在基本上都擁有汽車,但大多數人平時上班都使用發達的公交,只有周末度假或者去超市采購時才會駕車。在倫敦,由於汽油價格、擁堵費和停車費持續高企,駕車進倫敦城開銷高昂,市民逐漸喜愛上公交的方便和經濟。一些倫敦市民的生活方式更出現革命跡象,崇尚駕駛電動車、混合動力車,或者步行、騎自行車,甚至完全放棄購買私家車。
環保意識形塑了倫敦人的綠色生活方式。倫敦的公共綠地面積接近2萬公頃,公園、私家花園等軟質地在全市總面積佔比超過60%。嚴格的城建管理制度保護了綠地,限制了高樓的膨脹,把眾多人口分散到郊區的衛星城,這樣倫敦城不至於過度擁擠,空氣質量的維護更有保障。
產業結構轉型
英國在1956年頒布的《清潔空氣法案》被公認為全球第一部空氣污染防治法,它嚴格約束了企業和居民的煙塵排放,是面向全民的治污法案,對歐美環境保護立法產生了深遠影響。不過,英國治理空氣污染諸多政策中最具前瞻性的環節當屬經濟結構的升級,特別是重工業向輕工業、服務業和高科技產業的轉型。
工業革命之後,伴隨著工業化的突飛猛進和各國產業升級,全球製造業和污染排放中心就從英國轉移到歐陸,其後到美國,再到日本,最後轉向東亞新興經濟體。以重化工為產業支柱之一的經濟體都面臨污染密度居高不下的難題。從英國、美國和日本的單位二氧化碳排放歷史數據可以看出,污染峰值走向與國際產業轉移路徑一致,依次出現在英國、美國和日本。
19世紀70至90年代是英國排放高峰期,當時英國完成工業革命,確立了以蒸汽機為動力的工業生產體系。蒸汽機的能源主要依靠煤炭,而其開采和燃用產生大量的煙塵、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質,此時英國污染排放達到峰值順理成章。
自上個世紀60年代以來,英國城市的空氣質量逐步改善,工業煤炭消費量的降低、生產模式轉換和煙塵控制區的設立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傳統觀點認為,居民排放的減少甚為關鍵,但新的研究表明企業減排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英國空氣質量的改善與其製造業產出呈反比。上個世紀50年代以後,英國的經濟發展誕生劃時代的結構變化,製造業特別是重污染企業走到海外,國內的服務業迅速崛起。大量的「兩高一資」企業遷到發展中國家進行生產,然後其製成品以低價迴流,立竿見影地減輕了國內生態壓力。從世界經濟歷史來看,這其實就是一條以鄰為壑的產業升級道路。
目前英國政府大力推行綠色經濟政策,包括低碳、環保及新能源三大產業。據商業創新技能部的信息,2010-2015 年英國增速最快的行業是碳金融、替代能源、替代燃料和新能源汽車。綠色產業將成為英國經濟未來增長的引擎。
㈡ 世界上第一部空氣污染防治法案是哪個國家出台的
英國《清潔空氣法》。
1952年後,英國人開始反思空氣污染造成的苦果。1956年,英國國會通過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氣污染防治法案《清潔空氣法》。
法律規定在倫敦城內的電廠都必須關閉,只能在大倫敦區重建。要求工業企業建造高大的煙囪,加強疏散大氣污染物。
還包括要求大規模改造城市居民的傳統爐灶,減少煤炭用量,逐步實現居民生活天然氣化;冬季採取集中供暖。
(2)英國空氣立法擴展閱讀
早在1851年,芝加哥和辛辛那提市就開始了進行保護空氣質量的立法嘗試。就聯邦層次的立法而言,美國從1955年的《空氣污染控製法》到1963年的《清潔空氣法》,1967年的《空氣質量控製法》。
再到1970年的《清潔空氣法》以及後來的1977年修正案、1990年修正案等多次修正而逐步完善,建立起來了一個完整的法律規范體系。經過半個世紀的不斷修改完善,美國的清潔空氣法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原則。
中國早在1979年就出台了《環境保護法》。2008年,有關方面曾召集專家探討奧運會空氣質量對策。當時有專家提議,可以把美國的《清潔空氣法》翻譯過來,作為制定政策的參考。但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實現。
2013年11月,隨著「383改革方案」的對外公布,加快環保立法已經提速。作為大氣治理的基本法,制定於1987年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已經啟動第三次修改,被列入《國務院2013年立法工作計劃》。
該次《大氣污染防治法》的修法被要求徹底修改,屬於大修大改,修法思路也將由過去的就污染談污染,變為從改善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高度來談大氣污染治理,從而制定出一部更為有效的大氣污染防治法。而修改後法案的名字,很可能採用新的命名——《清潔空氣法》。
㈢ 首次認定空氣污染致人死亡,英國的空氣污染處於什麼水平
英國的空氣污染早在2017年時就被定為了10級,其顆粒物的污染水平超過了北京,我們都知道中國的北京一直以來都是空氣污染比較嚴重的地區,而英國的空氣污染超過北京,那我們可以想像一下,當霧霾比較嚴重的時候能見度有多低。
英國的首都倫敦的空氣污染一直都非常的嚴重,一般空氣污染比較嚴重的時期在一年內屬於冬季,因為在冬天的時候雖然寒冷,但是卻沒有風,那麼也就使得空氣裡面的污染物沒有辦法進行擴散。對於一個國家空氣污染水平的測量有以下幾個等級,那就是從第1級到第10級,而英國倫敦的空氣污染水平走在2017年時就達到了10級,這也就是最高水平了,我想如果繼續有上升的空間,那麼可能英國的污染水平還要繼續上升,那麼也就意味著英國倫敦空氣中的顆粒物含量很高,你想一想北京冬天的霧霾多麼嚴重,而英國比北京還要嚴重,那麼其可見度,我覺得可能在一米以下人們出門,那是必須佩戴口罩的,不然可能其呼吸道就會受到感染,而這對於那些有哮喘的人士更是十分的不友好。
㈣ 英國當年事如何治理空氣污染的同時誕生了那些行業
在中國想要真正治理空氣污染問題,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政府法律層面的制度問題,政府要真正重視空氣污染問題。二、基礎設施要完善,清潔能源要普及,不能使用煤炭發電做飯,取暖。三、污染工業要向0污染轉變。四、鼓勵高科技綠色環保公司發展。五、增加城市和農村植被覆蓋面積。
英國治理霧霾用了10年,誕生很多新能源和環保科技公司,也關閉了很污染公司,整個倫敦市民都參與空氣治理當中。
在中國,政府如果重視的話,可能用不了10年時間,空氣就可以得到有效治理。可是,中國城市的發展和污染並存,城市為了發展,樓房越來越高,大樹卻越來越低,道路越來越寬,植被卻越來越窄,我們的發展犧牲了環境,所以,想要治理中國空氣污染,必須政府下狠心,下決心,和全國人民一道齊心協力共治霧霾。
美博環保科技
㈤ 英國首次認定空氣污染致人死亡,這有什麼意義為何要重視這個問題
空氣污染直接都是人們最關心的事務,打鐵趁熱社會的進步,浩大化工的推桿和汽車尾氣的投放是以致空氣污染的必不可缺由來,不過這么著的傳染到底能促成如何的產物呢?英國一名驗屍官論斷,空氣污染對9歲倫敦女孩子埃拉·基西-德布拉的過世“起到了實質性的意圖”。這是英國首例被論斷由空氣污染促成雞爪瘋斃命的戰例。埃拉生前八方社區氣氛中的捐物檔次過量世界衛生組織的正式,二氧化氮排放量也超常了合法上限,她在經歷了三年嚴重痰喘比比發作後,於2013年命赴黃泉。
並且,這些顆粒物還是其它污染物的運載體,將一點有色金屬元素和有機污染物直接運輸到肺部,可知損傷肺臟細胞,甚至誘惑情變。並且,這些顆粒物徑直振奮氣管,引起支氣管抽縮和乾咳,驅使哮喘時有發生。骨子裡不但是艾拉個私,年年歲歲英國至少有2.8萬的人因為空氣污染的題目殞滅,這是旁及到每個人的民命問題,艾拉的親娘也求告當地政府對空氣污染做出有效的處理。空氣污染的題材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並且全球性的題材,人們在生存成色增進的並且真的要刮目相看氣氛的身份,但願在這件事真正要挑起重視。
㈥ 英國立法流程
英國分上下議院,兩個議院的議員都有提議立法的權利.兩個議院相互制約監督.但上議院和內閣有強行通過法律的權利.不管誰制定出來的法律,如果沒有最高法院大法官的認可同意就不具備法律效力.所以就會出現議院或內閣的多次審議通過的法律由於得不到大法官的認可,就通過法律程序撤換最高大法官來使法律生效的情況了.
憲法
英國憲法與絕大多數國家憲法不同,不是一個獨立的文件,它由成文法、習慣法、慣例組成。主要有大憲章(1215年)、人身保護法(1679年)、權利法案(1689年)、議會法(1911、1949年)以及歷次修改的選舉法、市自治法、郡議會法等。君主是國家元首、最高司法長官、武裝部隊總司令和英國聖公會的「最高領袖」,形式上有權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級法官、軍官、各屬地的總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國聖公會的高級神職人員等,並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議會,批准法律,宣戰媾和等權力,但實權在內閣。蘇格蘭有自己獨立的法律體系。
大憲章共65條,其內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國王與領主關系規定;第二部分為國王施政方針與程序規定;第三部分為國王與領主爭端處理規定。按照大憲章的規定,國王要保障貴族和騎士的封建繼承權,不得違例向封建主徵收高額捐稅,不得任意逮捕、監禁、放逐自由人或沒收他們的財產,承認倫敦等城市的自治權。為了保證憲章不落空,由25名男爵組成一個委員會,對國王進行監督,如果憲章遭到破壞,封建領主有權以軍事手段強迫國王履約。英國以後的憲政,追根溯源即來自大憲章,其基本精神即王權有限和個人自由。有的學者如斯托布斯就認為,整個英國憲政史,實際上是大憲章的注釋史。
司法
有三種不同的法律體系:英格蘭和威爾士實行普通法系,蘇格蘭實行民法法系,北愛爾蘭實行與英格蘭相似的法律制度。司法機構分民事法庭和刑事法庭兩個系統。在英格蘭和威爾士,民事審理機構按級分為郡法院、高等法院、上訴法院民事庭、上院。刑事審理機構按級分為地方法院、刑事法院、上訴法院刑事庭、上院。英國最高司法機關為上院,它是民、刑案件的最終上訴機關。1986年成立皇家檢察院,隸屬於國家政府機關,負責受理所有的由英格蘭和威爾士警察機關提交的刑事訴訟案。總檢察長和副總檢察長是英政府的主要法律顧問並在某些國內和國際案件中代錶王室。英國陪審團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至今已經是其刑事法制根深蒂固的組成部分了。
㈦ 根據材料一,歸納英國為治理空氣污染採取了哪些措施
答: 採取的措施主要有:從整體上綜合防治空氣污染; 議會加強立法;中央政府重視;地方政府各部門緊密合作;各地方政府相互協商;全民的積極參與。
㈧ 英國的立法權和決定權
英國議會分上下院,其中有實權的是下院。議會掌握立法權,首相掌握行政權,所以,英國回的行政答權與立法權原本是分開的。
但是,我們要注意下首相的產生,首相是下院多數黨的領袖,名義上由國王任命,無需對選民負責。多數黨必然是控制了議會,且多數黨又接受首相的領導,這么一來,英國的立法與行政大全就落到一個人身上了。
我還是要申明下,英國首相雖然大權在握,並且只要能控制議會,就能永遠幹下去,但是這個位置是不穩的。英國議會選舉比較頻繁,首相做事稍不如意,選民就可以讓他這個黨派喪失多數黨的地位。所以,雖然首相集行政、立法大權於一身,但英國還是個非常標準的民主國家。
㈨ 英國首次認定空氣污染致人死亡,如何減少空氣污染
多植樹,樹木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於減少空氣的污染。
㈩ 英國美國法國德國的立法機構分別是什麼
英國的議會為立法機構,分為上議院和下議院。
美國立法權在國會
法國議會由國民議會和參議院兩院組成。主要行使立法權,財政權,監督權。
德國議會擁有立法、組織和監督政府(內閣)等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