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行政規劃的法治化

行政規劃的法治化

發布時間: 2022-03-11 12:56:26

⑴ 國土資源規劃與法制建設

一、國土資源規劃

「十五」期間,為加強國土資源規劃、計劃管理,逐步完善了土地資源、礦產資源規劃體系,啟動了其他相關規劃,制定了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建設用地預審、土地利用規劃審查、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實施以及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保護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保障了規劃的有效實施,國土資源管理參與政府宏觀調控的作用明顯增強。

(一)國土規劃編制工作已經起步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土規劃編制工作方案》已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編寫提綱已完成。

(二)土地利用規劃體系進一步完善

編制完成了《自治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1997~2010 年)》,經國務院批准實施;審查並上報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烏魯木齊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經國務院批准實施;各地州(市)、縣(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全部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實施;成了《自治區土地開發整理規劃》及《伊犁河谷地區土地開發整理規劃》編制,並經國土資源部審查通過;編制完成了《自治區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待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實施。截至2005 年底,烏魯木齊市、克拉瑪依市和各縣(市)全部完成了土地開發整理規劃。按要求完成了基本農田保護區調整和劃定工作。

(三)礦產資源規劃體系基本形成

編制完成了《自治區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0~2010 年)》,並於2002年11 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實施。截至2004 年底,15個地州(市,含石河子市)完成了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的編制。2004~2005 年,有42 個縣(市)開展了《縣(市)級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的編制。按照國土資源部的要求,對《自治區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0~2001年)》中期實施情況進行了評估。

(四)其他專項規劃編制工作相繼啟動

(1)編制完成了《自治區地質災害防治規劃》(2002~2015年),2004年8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實施。

(2)編制完成了《自治區國土資源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送審稿。

(3)編制完成了《自治區地質勘查規劃》審查稿。

(4)編制完成了《自治區國土資源信息化「十一五」規劃》送審稿。

二、國土資源法制建設

「十五」期間,自治區國土資源法制建設,在普法宣傳教育、法律法規培訓、地方立法工作,以及行風行規建設、內部管理建章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顯進步,普法宣傳教育力度加大,法制意識進一步增強,地方性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和內部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行風行規建設深入展開,國土資源管理進一步走向法制化、規范化、制度化軌道。

(一)地方性法規體系建設

「十五」期間,按照自治區地方立法工作規劃部署和要求,密切結合國土資源管理的實際需要與可能,經過努力,全區國土資源地方性法規體系,包括地方性法規、政策規章、規范性文件,以及內部管理制度的框架體系形成初步形式,依法行政在走向法制化、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上邁進了一大步。

截至2005 年末,全區國土資源管理出台的地方性法規1 件,政府規章2件,政府發布的規范性文件4件,其他廳局發布的規范性文件1件,本廳發布的規范性文件36 件,內部管理制度51 件。共95件(見附表18、19、20)。

(二)「四五」普法工作

「十五」期間,依照國家、自治區「四五」普法規劃的總體部署和要求,自治區國土資源系統普法工作堅持以新《憲法》為核心,以國土資源專業性法律、法規為主要內容,著力組織開展了多層次、多形式、多內容、多渠道的普法宣傳教育活動,及以提升國土資源管理依法行政水平為目標的培訓工作。其特點:領導重視,機構健全,組織得力,內容豐實,經費保障,成效明顯。

組建了國土資源系統「四五」普法工作領導小組,落實了處理日常工作的辦事機構,下發了法制宣傳工作要點等普法工作的指導性文件,編印了《國土資源政策法規匯編》等一批政策法規的普法材料;組織舉辦了法律法規培訓班50 期,參加培訓人員累計3500人(次);利用「世界地球日」、「全國土地日」、「全國法制宣傳日」等重大活動,組織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普法宣傳活動。通過「四五」普法宣傳教育,經國土資源部、自治區和本廳組織驗收,廳機關、廳直屬事業單位和各地州(市)國土資源局均一次性通過驗收,涌現出一批普法先進單位和法制先進個人。

三、行政復議工作

「十五」期間,自治區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按照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的總體要求,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妥善處理行政爭議,共受理行政復議188件,審議結案184件,見表7-1。

為規范行政復議工作,加強對行政復議工作的組織領導,2005年5月,國土資源廳成立了行政復議委員會。

表7-1「十五」期間自治區國土資源行政復議情況 單位:件

⑵ 如何在基層推進依法行政的幾點思考和建議

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也是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的重要方面。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提出,「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被普遍認為是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一大亮點。
一、在基層推進依法行政意義重大
市縣鄉三級基層政府都處在政府工作的第一線,承擔著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的管理職責,直面廣大群眾,直面各種利益關系和社會矛盾,其能否做到依法行政,不僅會關繫到政府的形象,而且還會關繫到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十八屆四中全會的《決定》對依法治國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和現代化建設中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國憲法規定,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公民享了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等廣泛的民主權利和自由。而人民民主權利的實現在一定程度上有賴於行政法制度的完善和有效運作。行政法通過創設行政公開制度、行政責任制度和對檢舉、揭發、控告、申訴和來信來訪等行政制度的規定,既確保了公民對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權。建立公平、公正、公開、高效、廉潔的政府是廣大人民的希望,也是時代的要求。
由於我國有著的封建專制的影響,缺乏法治傳統,在體制下行政權又不適當地強化,行政權幾乎無所不在,無所不能,政府行為不規范問題嚴重,這些現象已經嚴重製約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主義民主法制的建設。因此,我們要切實加強行政法制建設,而行政法治建設的目標,就是要依法行政,嚴格依法行政。這對於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促進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的全面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二、當期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分析
(一)在一些行政單位尤其是基層,依法行政意識樹立的不夠牢固。一些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對於什麼是依法行政,為什麼要依法行政,怎樣才能依法行政存在模糊的、甚至是錯誤的認識和作法。在一些基層單位看來達到目標比手段重要、完成任務比途徑方式重要、看到結果比程序重要,把法治作為自己完成任務目標的方式之一,有選擇的「執法」,有用的用之、有礙的不用或者改之。在基層政府長官意志往往比較嚴重,習慣於傳統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輕視法律手段重個別處理,輕制度管理重協調解決,遇到問題拍腦袋,決策問題拍胸脯,出了問題拍屁股,導致決策失誤無人負責或者推脫推諉時有發生;有的幹部只考慮自己的晉升權在哪、乾的活應該讓誰看到、自己的仕途怎麼走才更順暢,因此往往出現唯上、畏上、唯權、畏權,以言代法,以權壓法的現象,只重視上級領導的講話、批示,忽視法律的規范、引導功能,導致行政執法水平不高;有的得過且過,不思進取,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制定政策、部署工作脫離實際,導致依法行政缺乏具體實際的內容。
(二)基層政府依法行政的工作體制有待完善、系統、順暢的。目前,我國的依法行政工作的主管部門是各級政府法制機構,承擔著依法行政工作規劃的制定和組織實施的重要職責。實踐證明,哪個地方、哪個地區政府法制機構建設搞的好,其依法行政也就搞的比較好,社會經濟事業的發展也比較順利。目前我國的依法行政工作體制與依法行政工作的要求還有不相適應的地方。從機構設置情況看,政府法制機構的設置為國家、省、市、縣四級,鄉一級政府未設置專門的機構,這種狀況勢必影響基層依法行政工作的開展。政府法制機構內部人員結構不盡合理。從知識結構看,目前,政府法制機構的部分工作人員是從行政工作崗位轉行而來,沒有受過系統、專業的法律教育學習,在法學理論、法律理念和法律知識等方面還不能完全適應依法行政的要求。目前的法治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新的法律法規不斷出台,不少政府的法治人員並非科班出身、人員流動比較大,接受培訓時往往應付了事,造成了政府法治機構人員法治水平普遍不高。政府法制工作在一些基層政府看來是不得不設立的一個部門,在開展總做中往往要受地方「發展大局」的影響為地方「發展大局」服務,在對於違法執法人員的處理上只有「建議」權而沒有直接處理權,嚴重影響監督效果和政府法制機構的權威,對依法行政工作產生負面影響。這就造成了文件的合法審查、機構的合法性和執法的合法性和力度等審查的確實或者有時的越位。
(三)違法行政問題突出。行政執法是行政機關最主要的職能,是行政機關履行管理社會職能的重要手段,法律、法規能否在實際生活中產生作用,最終要靠行政執法來落實。同時,執法活動是面向社會的活動,客體是社會上的公民和各種團體,因此行政執法活動直接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義務,人民群眾往往是通過行政執法來認識和評價政府,認識和評價法律,行政執法是否公正、廉潔,直接關系著政府的威望和法律的權威。目前,一些地方行政執法隊伍過多、過濫;行政執法權分散;執法主體不合格;部門職能重疊,職能不清,重復執法,多頭執法現象嚴重,甚至在一起違法案件出現之後,幾家單位搶著去罰款,誰先罰了是誰的。目前,一些基層執法隊伍經費的一項來源是罰款和收費,而且罰得越多,收的越多,返還的也就越多,使行政執法與執法者的自身利益直接掛鉤,甚至在一些交管部門在罰款後不開具罰款單,罰款的去向讓人懷疑,在基層往往聽到這樣的話「開單...錢,不開單...錢。」往往差距較大,作為客體的被罰款對象多數選擇不開單,這就促使了違法行政的蔓延,造成了執法行為與執法目的嚴重背離。執法就是罰款,執法就是收費已經成為個別執法人員的「准繩」。一些部門之間有利爭著上,無利躲著走,爭管轄,爭權利,爭罰款,爭收費。執法程序在一些地方呈現「隨意性」。有的在實施行政處罰過程中,不履行事先告知義務,剝奪了行政執法相對人的申辯權;有的不告知行政執法相對人獲得法律救濟的途徑,剝奪了行政執法相對人的法律權利;有的顛倒程序,先罰款後定性;有的該適用普通程序的,卻適用了簡易程序,該適用簡易程序的,卻適用了普通程序。基層執法人員素質普遍偏低。從文化素質看,基層執法人員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偏低。大多數執法人員沒有受過法律專業教育培訓,一般也就集中參加幾次法律方面的有關培訓,缺乏行政執法所必備的法律素質, 在基層有一個應該引起關注的現象:不少政府的執法人員一般只知道與自己關系密切的單位的職能,對於關系較遠的單位的職能知之甚少,有的甚至分不清人大和政協的性質和職能,不知道憲法是干什麼的,對於一些涉法案件甚至不知道歸哪個司法機關受理,這不能不說是普法活動的一個不足。基層幹部往往把自己宣傳的東西告訴群眾,自己卻只當成一般的任務應付了事,在全面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和群眾法治意識漸強的今天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
三、相關對策和建議
(一)加強行政法制宣傳教育。沒有教育就沒有思想的轉變,沒有思想的轉變就沒有行為的改善。首先要加強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基層領導幹部的宣傳教育,促使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轉變思想觀念,從時代發展的大趨勢出發、從黨的方針政策出發、從正反兩個方面事例出發清除官本位、特權思想等的影響,正確認識和處理「人治」與「法治」的關系,權力與法律的關系,法治與改革的關系、法治與發展的關系。牢固樹立法律權威至上、法律大於權力、權力服從法律、沒有法治就沒有大發展、違背法治理念必將受到懲罰的觀念,只有這樣,依法行政,嚴格執法才會有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繼續做好面對人民群眾的普法活動。在一些基層政府把普法看成是不得不幹的任務,把貼幾張標語、進學校講一次課看成普法的成果,不願也不像話費力氣去開展此項活動,甚至一些基層領導幹部認為人民群眾法治意識越高自己的管理越難。他們習慣於落後的「人治」,這個區域是我的天下我說的就是規定,我說怎麼辦就怎麼辦,而法治一旦增強,自己的行為將受到約束、利益受到限制,自己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的地位將動搖,因此暗中抵制普法活動。殊不知,普法運動就是為了更好的依法行政、為了經濟社會的發展,作好人民群眾的法制宣傳教育,使人民群眾不但知道法律,更要熟悉和掌握法制,增強自覺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意識和能力,有助於糾正基層政府的違法或者有法不依行為,讓行政變的更科學、更合理。要創新普法性質,變過去的「以教」為中心的「靜態」普法為「動態」普法,雙向互動、有來有往,在形式和思想上注重趣味性和實用性,使群眾逐漸地擁有法治精神,改善社會的法治文化氛圍。
(二)進一步加強政府法制機構和隊伍建設。努力改變「倒三角」的工作體制,加強基層政府法制機構設置。在鄉一級政府設置政府法制機構或者鄉鎮一級政府的抽象和具體重要行政行為要經過上級法治部門的合法性審查,使依法行政工作形成完善的工作體制,同時進一步加強地縣市政府法制機構力量,使地市縣法制機構人員達到一定規模,使「倒三角」為「倒梯形」,進而發展為「正梯形」,為基層依法行政工作提供充分的組織保障。同時,市縣兩級的政府法治部門應該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作為本單位的一個部門很難有效的監督級別比自己高、權力比自己大而且是用人用錢來源的政府,因此,建議提高市縣兩級法制部門的地位和職權,在用人用錢上或者至少是業務上歸上一級人大或者政府管理,在重要行政行為、規范性文件出台之前把法制部門的意見作為生效的要件之一,對於法制部門提出異議但是政府仍然施行的法制部門不應承擔責任,對於法制部門簽字同意認為合法的實際卻是違法行為的政府相關責任人和法制部門簽字人、責任人都應承擔責任,並且設定合理的追究期限。讓法制部門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部門,切實強化其職能和責任。
加強政府法制工作者的業務培訓,提升其業務水平。不少人認為,政府法制工作隊伍這一群體不需要專門的職業訓練和專門知識,不過是政府工作人員的一部分。只要政治可靠、服從組織調動和工作安排就可以勝任,不像法官、檢察官等法律工作者那樣有法定的准入標准。這種忽視政府法制工作人員職業特點的認識,導致政府法制工作人員的崗位要求等同於一般政府工作人員。從另一方面來講,由於沒有「門檻」和職業定位,導致社會對政府法制工作認識的缺乏。實際上,政府法制工作人員從事的工作內容,比一般的公務員要求更高,專業性更強。這一職業群體必須共同經過系統學習而獲得法律理論知識、法律思維知識以及法制工作能力方面的一致性。建議建立政府法制工作人員准入制度,堅持「凡進必考」原則,有條件的地區可以設定具有司法從業資格方可上崗的門檻,在人員崗位上不易流動性過大,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使他們成為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工作的主力軍和政府法制工作的業務骨幹,力爭成為優秀合格的政府領導的法律顧問和參謀、助手。
通過各種手段增強法制人員工作的獨立性, 政府法制工作人員作為行政機關的成員,自然要服從行政機關的領導。從事的政府法制工作,作為重要的法律工作,在具體工作中,首要的要求是對法律負責。一般情況下,這樣做也符合行政首長的意志。但在特殊情況下,即使對法律負責的行動違背了個別行政首長的個人意志,行政首長也不應非法干預政府法制工作人員的獨立性,或者以此隨意撤換其工作崗位。因此,要通過各種制度來保證政府法制工作人員的良好素質以及職業的穩定性和專業性。政府領導應大力支持政府法制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獨立開展工作,讓他們放心放膽去干,不斷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他們在推進依法行政中的作用,從源頭上減少行政爭議的發生,使政府有更多的精力投身於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三)完善監督機制,強化行政執法的監督。切實加強行政執法機關的內部監督制約。加強上級政府部門對下級政府部門的執法情況進行監督;進一步加強監察機關和審計機關的監督力度,並通過這種專門的執法監督,保證行政執法活動嚴格依照法律法規辦事,要通過監察、審計部門的有效監督,及時糾正和嚴肅查處違法違紀行為和行政執法中的不正之風;嚴格執行執法責任制和錯案責任追究制。對執法過錯者予以堅決追究,情節嚴重的,要給予行政處分直到調離、清除出執法隊伍。
充分發揮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作用。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要切實行使憲法、法律賦予的監督職權,採取各種有效的措施,強化執法監督力度,促進依法行政。首先,要認真做好規范性文件的審查工作。實踐中,往往政府的行政執法行為,除了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外,許多時候是以政府的規范性文件為尚方寶劍的。而行政執法中出現的一些亂收費、亂處罰問題,也往往根源就出在規范性文件上。因此,人大及其常委會要抓好對行政執法的監督,審查政府規范性文件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輿論監督是一項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和措施。要加強行政執法監督,社會新聞媒體要敢於曝光,充分發揮輿論監督的特殊作用。新聞媒體是黨和人民的喉舌,新聞單位行使監督權就是行使人民民主權利的具體體現,理應受到法律的保護和全社會的支持。建議對於新聞媒體曝光的違法行政案件本級和上級政府應該建立台賬和記錄,改變以往重大輿情事件只是聽聽本級政府匯報、說明一面之詞的簡單做法,應該建立雙方都有記錄、都能說話甚至互相辯論的沖突解決機制。
制定準確的監督標准,增強行政執法監督的實效性,如逐步制定和完善黨紀、政紀量化監督標准,盡快出台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對監督的機關、許可權、范圍、方式、程序等加以明確規定,使監督本身有法可依。
(作者單位:臨西縣委宣傳部)

⑶ 名詞解釋:1.行政程序 2.行政計劃

行政程序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行使行政權力、實施行政活動過程中所遵循的步驟方式、時限和順序的總和。

現代法治國家特別強調對於重要的行政行為程序加以規范化,即對直接影響行政相對方重大權益的行政行為實行嚴密的程序控制,以法定的形式設置若干程序規則和制度來控制監督行政權力的運行,規范行政行為的實施過程,

力圖反映現代行政的民主、法治精神,體現公正、公開和公平的原則。正因為如此,行政程序成為現代行政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與重要內容。

行政計劃是指:行政機關為達成特定的行政目的,為履行行政職能就所面臨的要解決的問題,從實際出發,對有關方法、步驟或措施等所做的設計與規劃。

從行政活動的程序角度來說,行政決策所確定的目標必須通過制定和執行相應的行政計劃才能落實。沒有計劃,則組織、執行、控制、監督將因失去標准而無法實施。因此,行政計劃是一切行政工作的基礎,特別是在當代各國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對行政計劃的研究就成了進行有效行政的重要內容。

⑷ 行政規劃的原則

我國行政區域劃分遵循的是以下原則:
1、有利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2、有利於行政管理
3、有利於各民族的團結和發展
4、有利於鞏固國防
5、照顧自然條件和歷史狀況

⑸ 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把什麼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

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

依據如下:

四中全會公報:全會提出,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

(5)行政規劃的法治化擴展閱讀:

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是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迫切需要。

決策是行政行為的起點,規范決策行為是規范行政權力的重點,也是法治政府建設的前端。行政機關能否做到依法決策,直接體現著其依法行政水平高低,直接決定著政府職能全面正確履行,直接關繫到2020年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目標的實現。

多年來,各級行政機關在推進依法行政的過程中,積累了不少依法決策的好經驗好做法,決策的法治化水平不斷提高,但決策尊重客觀規律不夠,聽取群眾意見不充分,亂決策、違法決策、專斷決策、拍腦袋決策、應決策而不決策等問題也比較嚴重,損害了國家利益,侵害了群眾權益,影響了黨和政府形象。

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迫切需要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出台統一的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制度,明確重大行政決策事項、主體、許可權、程序和責任,著力推動重大改革、重要規劃、重大民生、政府重大投資和建設項目等重點領域決策的法治化。

以科學、剛性的決策制度約束規范決策行為,切實提高決策質量,努力控制決策風險,及時糾正違法不當決策,不斷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健全依法決策機制 積極推進「六權治本」

⑹ 如何堅持依法行政,加強法治政府建設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推進法治中國建設」作出部署,強調「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建設法治政府是建設法治中國的關鍵和著力點,也是依法治國的重心。陝西省要確保與全國同步實現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標,必須在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上實現新突破。
一、建設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重要舉措
建設法治政府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現實需要。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社會轉型期,改革發展也到了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逐步顯現,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呈現多元化,社會利益調整更加復雜困難,這些都對建設法治政府提出新的挑戰和要求。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也是解決新時期各類矛盾和問題的根本途徑。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行政事務,把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全面准確落實到位,就能創造公平的社會環境,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從根本上減少矛盾糾紛,保障和促進改革發展進一步深化。
建設法治政府是提高政府自身建設和管理水平的客觀要求。政府要不負人民的重託,履行好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至關重要的是加強自身建設,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建設法治政府,是促進各級政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履行經濟調節、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環境保護等職能的必要前提,是增強公務人員依法行政的能力,維護好公共利益、人民權益和社會秩序的必然要求。我們必須加快法治政府建設步伐,從根本上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建設法治政府是建設「三個陝西」的基礎和保障。趙正永書記在「樹立法治思維運用法治方式建設法治陝西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建設富裕陝西、和諧陝西、美麗陝西,必須要法治陝西,要確立「前提是法,關鍵在治,基礎靠法制宣傳教育」的理念。法治是實現「三個陝西」的有力保障。法治陝西是建設「三個陝西」的根本要求。因此,建設法治政府是陝西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備條件和現實需要。
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必須著力抓住六個重點
著力提高全省依法行政水平。依法行政既是法治政府建設的核心,也是政府工作的生命線。各級政府和部門要抓好依法行政各項工作落實。各級法制機構必須積極履行依法行政工作的統籌規劃、綜合協調、督促指導等職能,並進行深入研究,有針對性地提出意見建議。要持續抓好依法行政示範創建活動,適度擴大范圍,發揮好典型引領作用,推進全省依法行政工作取得新成效。要嚴格落實領導幹部法律學習培訓和法律知識測試等制度,縣級以上政府每年要組織3次以上領導集體學法,把依法行政納入各級幹部培訓的教學內容,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要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大力弘揚法治精神,提高各級幹部學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識,努力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
著力推進依法科學民主決策。政府治理始於決策,決策是否科學民主,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利益有重大影響。要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作為重大決策的必經程序,凡作出的決策不得與法律及其精神相抵觸。凡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容易引觸社會穩定問題的,必須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要強化決策責任,建立健全重大決策跟蹤反饋評估機制,及時採取措施糾正偏差,減少決策失誤所造成的損失。對出現重大決策失誤、造成重大損失的,要按照「誰決策、誰負責」的原則,嚴格追究責任,而且要終身追究。
著力提高立法質量。完備的法制是依法行政、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的前提。按照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規范行政權力運行的要求,要把立法重點轉到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創新社會管理上來,立經濟社會急需之法,立人民群眾期盼之法。同時,健全定期清理機制,及時修訂和廢止不適應形勢、有礙發展的法規規章。要掌握真實情況,不盲目追求數量,制定真正管用的措施,使法規規章反映客觀規律,符合省情實際,切實解決問題。要將群眾路線貫穿於立項、調研、起草、審議等各環節,通過徵集民意、專家咨詢、座談論證等方式,拓展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使立法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體現民情。要嚴格立法程序,更加註重利益的協調平衡,重視立法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可執行性。法制機構在立法工作中要堅持原則、加強協調,堅決克服立法中的「部門利益化」傾向,多立高質量的法,提高立法的生命力。
著力規范行政執法。行政執法是群眾對政府的「第一印象」,直接影響著法治政府建設的成效。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在縱向上,合理劃分各級政府職權,推進執法重心下移;在橫向上,積極推進相對集中行政執法權和綜合執法工作,著力解決多頭執法、交叉執法和重復執法的問題。要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完善行政執法程序,細化自由裁量權,最大限度地壓縮執法「彈性」。不斷創新執法方式,嚴格執法人員管理制度,狠抓執法紀律和職業道德教育,增強行政執法人員依法行政能力。落實縣級行政執法部門編制和人員工資福利待遇,行政執法經費要向基層傾斜,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和罰繳分離制度,杜絕亂收費、亂罰款,決不允許無資格人員從事執法活動。
著力強化行政監督。要繼續簡政放權,大力推行權力清單制,積極推進網上電子審批、一個窗口集中辦理等,為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審批服務。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創新公開方式,扎實開展「邀請公民代表走進政府」等活動,擴大重大決策、公共資源配置、部門財政預算等公開內容,不斷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要依法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加強司法監督,支持新聞媒體對違法行政行為進行曝光,積極回應網路輿論監督。要把行政不作為、亂作為作為重點,加強對安全生產、食品葯品、環境保護等領域的監督檢查,及時糾正違法和不當的執法行為。加強法制監督與行政監察的協調配合,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強化規范性文件的監督管理,在全省推行規范性文件「統一登記、統一編號、統一發布」制度。堅持好規范性文件「逢文必審」制度,加大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力度,從源頭上防止行政行為違法。
著力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切實發揮行政復議的主渠道作用,暢通復議受理渠道,改革和完善審理方式,提高行政復議的公信力。加強行政復議工作規范化建設,在總結渭南、延安行政復議委員會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擴大試點范圍,推進行政復議機制創新。把行政調解作為各級政府及其部門的重要職責,建立健全行政調解工作機制,落實工作責任,積極引導當事人採用行政調解方式解決矛盾糾紛。加強與人民調解、司法調解的有效銜接,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減少不和諧因素,推動建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系。
三、發揮好三個作用,確保法治政府建設落到實處
發揮好各級領導的「領頭雁」作用。建設法治政府,關鍵在領導。各級行政首長作為依法行政的第一責任人,應親自研究部署,每年至少聽取2次依法行政工作匯報,及時解決突出問題;分管領導應加強依法行政工作的協調、督促和指導;其他領導也應堅持抓好依法行政工作,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發揮好依法行政考核的「指揮棒」作用。要認真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把依法行政納入各級政府及其部門的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建立科學的法治政府建設指標體系和考核標准,不斷完善考核監督制度,使法治政府建設真正成為一種硬標准、硬要求、硬約束。
發揮好法制機構的「參謀部」作用。重視和依靠法制機構推進依法行政,應是各級政府和領導幹部的明智選擇。要進一步加強各級法制機構特別是縣市法制機構和隊伍建設,努力改善工作條件,保障其充分履行職能。各級法制機構也要准確把握法治政府建設的內在規律和任務要求,擔負起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重擔,振奮精神、強化素質,開拓創新、扎實工作,為建設法治政府當好參謀和助手。

⑺ 行政規劃為什麼是具體行政行為

行政規劃很明顯屬於規劃部門針對所有受到規劃影響的全體市民,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和命令,是抽象行政行為。

⑻ 行政規劃的理論研究的現狀與不足

隨著自由法治國向社會法治國的跨越,以及干涉行政向給付行政方式的轉變,現代國家為適應國民生存照顧等行政目的之要求,行政活動的內容空前龐雜,行政活動的領域空前廣泛。同時現代國家又面臨著時間緊迫性、空間不足性以及財源有限性的三不足狀態。因此要求行政權必須集中、高效運行並合理配置資源,規劃就成為一種不得不做的選擇和最優化的選擇。因為「沒有計劃的行政,其最大毛病在力量分散,勞而無功或資人作弊」。由於日常生活的復雜化,行政的觸角不斷地伸向私人活動的領域。在一定意義上說,現代社會已經進入了一個行政的時代、規劃的時代。行政規劃在純粹的行政管理中的作用更是不能取代,它是行政過程中的重要一環,是全部管理職能中最基本的一個職能。因為它所涉及的問題是要在未來的各種行為過程中做出抉擇,沒有行政規劃,則其他的行政管理活動如組織、人事、協調、控制等都無從實施。「現代政府的所有行政行為,都和計劃行為分不開。」
現代國家的行政規劃雖與計劃經濟時代具有強制性、命令性、無處不在的計劃相比很不相同,但是無論是拘束性規劃還是非拘束性規劃都廣泛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行政法的學科旨趣,在於檢討行政如何受到法的拘束,以確保人民的基本權利。因此,行政機關的行為中,凡涉及人民權利或義務者,均應成為行政法學科討論課題。」這可以說是對行政法學研究范圍的一個精闢闡釋。在以人為本的價值模式和人性尊嚴理念的關懷下研究行政機關的行為和行政相對人的權利保護,應該成為行政法學學科發展的核心動力之一。這也與行政法學自身的發展相契合。因為不僅行政法的產生與人性尊嚴理念有密切關系,而且國家各種行政領域,舉凡行政組織、行政作用、行政救濟等,亦皆須從維護人性尊嚴的觀點去加以體認與運作。行政法學科由於長期形成的類型化思維方式和方法論,容易造成「自戀式」的自我欣賞,而客觀上形成研究范圍的自我封閉。法治實踐的發展和人文關懷的需要,就成為打破這種封閉性的有效鑰匙。行政法學對於行政規劃研究由最初的簡單拒斥,有關研究逐漸升溫,就是行政規劃的運用日益頻繁和人們面對行政規劃如何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需要在行政法學研究領域中的投影。
但是行政規劃在行政法學研究中的地位和影響,與其在實踐中的地位和影響遠不一致。「行政規劃在現代行政中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角色,但在行政法學中的研究卻起步較晚,尚未引起學者們的足夠關注,具體實踐與理論研究之間處於嚴重失衡的狀態。」從宏觀的理論體繫上考察,國內行政法學研究中,行政規劃一直是比較薄弱的環節。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在行政法學教材和專著中很難尋覓到行政規劃的蹤影;在行政行為的理論體系中也未給行政規劃留下一席之地。有關研究情況雖然稍有改變,但由於研究的廣度和深度不夠,也不能完全回應現實的要求。
以我國為例,我國大陸行政法學界對行政規劃的研究總的來講,起步較晚。「學界對計劃(規劃)的研究非常薄弱,從行政法的角度對行政規劃的監督和規范加以研究更是近幾年才逐漸引起人們重視的。」在前幾年我國大陸出版的有關行政法的專著和教材中,一般都沒有專門研究行政規劃的章節,直到近兩年出版的部分綜合性行政法教材和專著中,才辟出專門的章節對此進行研討。還有的行政程序著作也專門研究了行政規劃程序。在部分行政法譯著中亦設專門章節論述行政規劃或其程序。行政法學領域研究行政規劃或其程序的論文一直比較少,僅有的一些篇目也多是近幾年完成的。多年來行政法學專業開始出現以行政規劃或其程序作為選題的學位論文。 可以說,在我國行政規劃實踐和行政法學研究之間存在著明顯落差。在依法治國的背景下,行政法學界正對此進行反思。行政規劃必須走法治化道路,國人對此日益形成共識,日益增加了迫切感。那麼,這種共識和迫切感是怎樣形成起來的?20世紀末,我國憲法確立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方略;21世紀初中央提出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經過十年不懈努力初步實現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這些固然是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因素恐怕是這些年愈演愈烈的房屋拆遷、土地徵用糾紛和這些糾紛中凸現出來的侵權、濫權、腐敗現象,以及由這些侵權、濫權、腐敗現象造成的千千萬萬民眾的痛苦悲劇。然而,行政規劃的法治化道路應該怎樣走?我們應該通過建立什麼樣的法律制度來盡量避免或減少糾紛,盡量避免或減少侵權、濫權和腐敗,盡量避免或減少成千上萬人的痛苦悲劇?今天的國人對此尚未有足夠共識,學界對之研究也未有迫切感。
我國台灣地區對行政規劃的研究起步時間也比較晚。著名學者吳信華指出:「自90年代起方有較為體系的研究,相較於起步較早、學界討論亦較深入的其他行政法學上的熱門課題,如行政處分、行政命令(法規命令及行政規則)與行政契約等,行政計劃無疑是一個較新興的課題。」教科書或著作中有關行政規劃的闡釋都相對比較簡略,也存在少量的期刊論文,多年來也有行政法領域的研究生以此為課題進行研究,形成三篇碩士論文。由於在我國台灣地區出現了少量的訴訟案例,有些內容的研究相較於大陸有所增多,如行政規劃的法律性質和訴訟的范圍等。但是從總體上講,存在著與大陸基本相同的問題,即理論研究的結構不盡合理、研究內容不夠深入與厚重等。
總體上講,我國對於行政規劃的理論研究在廣度和深度上都不足,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比較起來,對行政規劃的范疇研究較多,對其法律性質研究不足,無法在行政法上將其准確定位。可能出於對過去計劃經濟時代那種計劃的疑慮,目前國內對於行政規劃的研究,關注點更多集中於范疇研究,如定義、分類、功能等,對於行政規劃的法律性質則未進行深入研究。原因有:一是我國沒有直接針對行政規劃行為的判例,使理論研究暫時沒有著力點;二是由於行政規劃中,有的表現出抽象性,有的表現出具體性,按現有行政行為分為具體行政行為和抽象行政行為的理論框架,難以將其吸納。但是關於行政規劃的法律性質的探討,對判斷其法律效果或救濟,以及建立其理論體系,使其與其他行政行為緊密結合,有其重要性,是不能避開的課題。對於行政規劃的性質,理論上有單一性質說和非單一性質說的爭論,有待於在理論上加以釐清。在德國、日本和我國台灣地區,每當出現關於行政規劃法律性質的判例,都能引起理論上的研究高潮,與我國大陸學界對行政規劃的研究比較冷清形成鮮明對照。
2.比較起來,行政規劃程序研究成果較多,行政規劃實體法律關系研究成果較少。對於行政規劃的法律控制,主要包括程序控制和實體法控制,由於規劃本身的特殊性,行政機關享有廣泛的自由決定空間,因此對其控制更多表現為程序控制;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可以忽視實體法律的控制。對於行政規劃的實體法控制主要包括組織法上的授權和作用法上的規定。實體法的依據往往是行政規劃正當性的最基礎依據,但是立法機關基於規劃特點的考慮,在立法時往往有很大的原則性和模糊性。因此如何確定有關的標准、界限等,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3.比較起來,對一般行政裁量研究較多,對規劃裁量及其內部結構研究較少。規劃裁量與行政裁量、判斷餘地相比較,是一個有著獨立個性的概念。因為行政規劃具有目的綱領式,而非條件式的法規形態,人們所熟悉的行政裁量和判斷餘地就不完全適用於行政規劃法的領域,因此行政法學就以規劃裁量來描述行政機關的「規劃形成自由」。規劃裁量尚屬人們感到陌生的概念,學界對之研究較少,例如規劃裁量的獨特個性、憲政界限、規范限制、作為其核心規制的衡量原則等,都缺乏必要研究。
4.比較起來,對於行政規劃的爭議解決,行政調處和司法審查的研究都很少,司法審查機制研究尤為滯後。這包括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司法審查的可能,也即能否審查;二是司法審查的范圍,也即哪些能夠審查;三是司法審查的強度,也即可以審查到什麼程度。行政權和司法權的界限是一個古老的課題,與其他行政行為相比,行政規劃在面臨著這一問題時,有著更為獨特的內容,如抽象性的行政規劃能否接受審查,對於規劃裁量應該審查到什麼程度等,都有必要從理論上加以澄清

⑼ 如何依法行政 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堅持民主決策、民主施政,積極促進法治政府建設。「法治」是與「人治」相對立的,是與民主相生的,是與專制不相容的。沒有充分而廣泛的民主,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法治。實踐證明,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民主制度越發達,它的法治化程度就越高。因此,必須推進和發展民主。當前,我市少數地方、少數單位權大於法、情大於法等現象還存在。這是人治觀念在實踐中的反映。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推進民主建設。今後,各級政府和部門都要採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依法、科學和民主的行政決策機制,完善行政決策程序。要擴大政府規范性文件制定工作的公眾參與度,對一些重要的規范性文件,要完善聽證程序,提高聽證質量,重視聽證結果。對與群眾切身利益關系密切、社會影響大的規范性文件應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更好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使之符合客觀規律,體現社會正義,反映廣大人民的利益。要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充分發揮間接管理、動態管理和事後監督管理等手段對經濟和社會事務實施管理的作用,充分運用行政規劃、行政指導、行政合同等體現民主精神的方法實施行政管理。要加快電子政務建設,推進政府上網工程,進一步促進政府部門間信息互通和資源共享;要大力推行政府信息公開,實行政策法規公開、崗位職責公開、工作流程公開、收費標准公開、服務時限公開、工作紀律公開、投訴舉報方式公開、監督結果公開,為公眾查閱政府信息提供便利條件,著力打造「透明政府」。真正做到依法實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

熱點內容
紅章對賬單彩色列印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9 22:37:40 瀏覽:450
膠權認購承諾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22:35:50 瀏覽:602
公證全國統一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21:43:05 瀏覽:263
在新婚姻法之前結婚證嗎 發布:2024-11-19 21:28:30 瀏覽:821
婚姻法21這條屬於 發布:2024-11-19 20:42:30 瀏覽:938
瑞達行政法補充講義 發布:2024-11-19 20:36:23 瀏覽:551
新合同法以什麼為指導制定 發布:2024-11-19 20:34:37 瀏覽:295
女法官p 發布:2024-11-19 20:11:24 瀏覽:269
新鄭律師援助 發布:2024-11-19 19:04:40 瀏覽:708
印刷廠裝訂車間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19 19:03:11 瀏覽: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