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我國應該如何建設法治中國

我國應該如何建設法治中國

發布時間: 2022-03-11 15:59:04

『壹』 我國確立今後五年法治政府建設路線圖,法治政府該如何建設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講究法治的國家,中國的各個部門也應該堅持“法治”原則。近日,我國確立了今後五年法治政府的建設路線圖,從這幅圖中可以看出我國將通過以下四個方面來建設“法治政府”。1、貫徹新精神;2、立足新起點;3、明確新方位;4、提出新舉措

1、貫徹新精神

首先,我國經過多年的建設,其實已經建立起一個比較完善的法治社會了,但是依然有可進步的空間,我國政府也將持之以恆地去完成這個目標。在最近的國務院大會中,各位代表都提出了自己的新觀念,國家領導也提出了新的理念,而各級政府應該做的第一點,就是貫徹國家的新精神。

4、提出新舉措

最後,我國多年來一直在法治的道路上探索,以前的各項大會中也提出過很多舉措,但是這些舉措可能不是很適用於現在的中國了,所以建立法治政府的時候,必須要按照政府現在的情況,和百姓們的真實生活,來制定新的方法和舉措。

『貳』 我國建設法治國家的措施有哪些

1、強化依法辦事的理念。

堅定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中國,必須保證憲法和法律的全面有效實施。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衛憲法和法律尊嚴,就是捍衛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保證憲法和法律實施,就是保證人民根本利益的實現。

各級領導幹部都應當帶頭依法辦事,帶頭遵守法律,牢固樹立法律紅線不能觸碰、法律底線不能逾越的觀念,始終對憲法和法律保持敬畏之心。

特別是司法機關作為法治建設的生力軍,必須始終保持理論上的清醒,堅定法治信仰,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政法幹警核心價值觀,自覺抵制西方錯誤思想觀點的滲透,始終做到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憲法法律。

2、發揮好法治與德治相輔相成的作用。

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實踐表明,良好的道德風尚既可以減少各種矛盾紛爭、凈化社會環境,使司法機關能夠集中精力解決一些重大疑難案件,又可以使法律的實施得到廣泛的道義上的理解與支持,減少法律實施的阻力,提高法律權威。

要通過依法打擊犯罪、保障人權,釐清責任、明辨是非,平衡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充分發揮司法裁判的教育、評價、指引、示範等功能,引導全體公民切實增強法律意識、道德意識,依法行使權利,主動履行義務,做到知榮辱、明善惡、重品行,促進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

3、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總體上解決了有法可依的問題,但是法治建設仍然任重道遠。法律不能只寫在紙上,而是要寫在公民的心裡。只有人心思法、人心思治,才能形成推動法治進步的強大力量。

習近平同志強調要以法治凝聚共識,樹立全社會對法治的信仰,培育法治文化,弘揚法治精神,對於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弘揚法治精神,必須堅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通過依法審判處理各類案件,把法律觀念、法治精神融入當事人和社會公眾的心中;必須加強法制宣傳教育,讓憲法和法律家喻戶曉,促進在全社會形成憲法至上、守法光榮的良好氛圍。

必須引導公民以法治方式表達訴求,使大家相信只要是合理合法的訴求,通過法律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結果,從而能夠發自內心地擁護法治、信仰法治。

(2)我國應該如何建設法治中國擴展閱讀

法治國家的相關要求: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不僅需要制定完備的法律制度,而且需要使這些法律制度為廣大公民接受認同並遵循運用。黨的十七大強調,要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

公民意識是公民對自己在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主體地位和法定權利義務的認知、情感、態度和行為的統一,加強公民意識教育能為社會主義法治中國建設提供堅實的思想理念支撐。

因此,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應大力加強包括權利義務、民主法治、道德文明意識教育在內的公民意識教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治國家

『叄』 這當今社會青少年應該怎樣建設法治中國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青少年應該做到:

1、生活在法治國家裡,人人都要自覺弘揚社會內主義法容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觀念,學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維護國家利益,依法規范自身行為。

2、關心國家大事,積極參與政治生活,依法行使建議權、監督權等政治權利。

3、依法行使公民權利,自覺履行公民義務,勇於同破壞法治中國建設或社會 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言行作斗爭。

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應當是我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所必須遵循的基本准則。否則,就不可能實現依法治國,更不談不上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我國作為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都屬於人民,人民的意志具有最高性,而作為人民意志集中體現的由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自然也具有至上性,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具體來看,法律權威主要體現在法律至上與法律信仰兩個方面,前者可視為法律權威的外在權威要素或外在影響力,後者則為法律權威的內在權威要素或內在影響力

『肆』 我國為什麼要提出法治中國建設

因為:

(一)法治是中國進入現代社會的必然要求
(二)法治是市場經版濟發展的基本保障
(三)法治是解決中國社會現實權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的有效手段
一是通過程序來實現正義,將糾紛通過技術的手段化解,而不至於轉化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二是法治本身是一種「控權」機制,法律在賦予公權力機關國家權力的同時,也一並確立了其權力的界限、責任、行使程序。健全的控權制度以及保護私權的機制,可以有效協調好政府與民眾之間的關系,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從而最有效地化解社會矛盾。
(四)法治是實現社會正義的有效方式
(五)法治是實現國富民強的根本保障

『伍』 從我國的實際出發,分析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2005年2月19日,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指出,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經驗,根據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和我國社會出現的新趨勢新特點,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從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六個基本特徵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要求,體現了我們黨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認識的進一步深化。

第一個總要求:民主法制。民主法制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政治基礎和政治保障。「民主」一詞的原意,就是「大多數人的統治」。民主一定要尊重和體現大多數人的意願。只有這樣,才能發揮人民群眾和各個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社會主義民主是體現絕大多數人意志的新型民主。我們黨在總結國內外民主政治建設的經驗教訓,尤其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明確提出,必須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黨的十六大把社會主義民主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十六屆六全會再次強調,要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保障人民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為了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健全民主制度,豐富發展形式,從各個層次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黨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的基本要義,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各項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必須堅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要善於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實施。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民主,不斷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

第二個總要求: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之一。馬克思、恩格斯對社會公平正義作過深刻和全面的系統論述。他們認為,人類千百年來所追求的真正公平,「只有在共產主義制度下才可能實現」;公平的實現程度取決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生產決定分配,分配的前提取決於可供分配的產品;在共產主義社會的第一階段和高級階段,公平及其實現的程度是不一樣的。他們還認為,作為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公平及其實現還有自身的特點:一是在社會主義社會,分配的依據只能是勞動,也就是馬克思講的「按勞分配」。但是,由於每個人的勞動能力和家庭狀況不盡相同,分配的結果必定是不公平的。二是機遇和環境是公平的,社會主義社會最大的公平就是階級差別已經不存在。只要是有勞動能力的人,社會都會為他們發揮才幹提供平等的條件,也就是馬克思所講的「各盡所能」。三是社會調劑,也就是說,在社會成員分配之前必須作必要的扣除。扣除下來的勞動產品用於再分配,包括救濟生活困難的社會成員。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基礎。從現代意義上的公平正義的具體內容和基本規則看,它必須包含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的四個原則,是一個缺一不可的有機整體。這四個原則是:第一,保證基本權利的原則。這里所講的基本權利,包括生存權利、社會保障權利和受教育權利等。正如恩格斯指出的:「一切人,或至少是一個國家的一切公民,或一個社會的一切成員,都應當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這就要求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必須建立在社會成員的基本權利得到保證的基礎之上。與此同時,必須保證經濟社會發展使絕大多數社會成員受益,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發展,避免只有少數人受益的「有增長無發展」的情形。第二,機會平等的原則。也就是說,要從總體上保證每個社會成員享有大致相同的平等發展機會,具有大致相同潛能和相同意願的社會成員應當有著大致相同的發展機會和發展前景。在參與社會財富等社會資源分配之前,機會平等的原則要求摒棄先賦性因素(比如身份、家庭出身、性別等)的影響,保證每一個社會成員能夠有一個平等競爭的條件,能夠得到公正的對待,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每一個社會成員的能力。第三,按貢獻分配的原則。也就是說,要根據每一個社會成員的具體貢獻進行有差別的分配。在社會財富等社會資源的形成過程中,每一個社會成員所投入的勞動的數量和質量、所投入的生產要素是有差別的,因而,每一個社會成員對社會的貢獻也是有差別的。按貢獻進行分配,就是要把每一個人的具體貢獻同自身的切身利益緊密地結合起來。這樣做,有利於調動每一個社會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有利於激發社會的創造活力,使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第四,社會調劑的原則。也就是對一次分配後形成的利益格局進行必要的調整,使社會成員普遍地共享發展的成果。在現實社會中,由於人們能力、機會以及具體環境的千差萬別,由於制度和規則等方面的不完善、不配套,由於社會特別是市場經濟中存在種種不確定性因素,在初次分配之後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不合理乃至不公正現象。因此,在初次分配之後,社會有必要進行再調劑。這就必須建立健全社會利益協調機制,特別是建立健全有效的以所得稅制和社會保障制度為主要內容的社會轉移支付體系。

必須特別指出的是,我國現在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口多、底子薄、地區發展不平衡、生產力不發達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因此,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公平只能是相對的公平。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生活中出現了一些比較突出的社會公平問題,比如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分配差距過大,農民、工人(特別是失地農民和下崗失業工人)等社會群體為改革發展所承擔的代價與應得到的補償不對等。對當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出現的公平問題,要做全面、科學的分析,要綜合運用政策、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堅持依法、及時、合理解決的原則,採用教育、協商、調解等方法來解決。對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的問題,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通過改革稅收制度、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轉移支付等措施,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來解決,使全體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成果。對一些敏感性問題,既要克服視而不見、無動於衷的官僚主義,又要防止進行人為炒作,影響社會穩定和社會秩序
第三個總要求:誠信友愛。要在全社會倡導並形成誠實守信、互幫互助、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而又融洽相處的社會氛圍和人際關系。誠信要求社會成員自覺遵守社會規則、規章制度和公共秩序,並按這些規范行事。友愛,強調的則是要在全社會倡導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誠信友愛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徵,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要以誠實守信為重點。首先,因為誠信是人類社會一切道德的基礎和根本,是做人做事和經濟社會生活中的一個基本道德規范,是調節人際關系、規范經濟和社會生活秩序的一種重要的行為規范。一個信用缺失、道德淪喪的國度,不可能有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社會秩序,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協調、快速發展就因為缺少良好的社會環境支撐而成為一句空話。其次,誠信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從某種意義上講,市場經濟本身就是一種信用經濟。如果破壞了信用關系,就會動搖市場經濟的基礎,結果是經濟和社會秩序的混亂。所以,市場經濟越發達,越要誠實守信。再次,誠信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實現社會風氣根本好轉的關鍵。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包括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誠信建設則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

誠信友愛屬於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范疇。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重在建設、以人為本,在全民族牢固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全社會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

第四個總要求:充滿活力。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充滿生機活力的社會,是需要和能夠不斷激發發展和創造的社會。我們黨提出要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其著眼點就是要從政策上促進、從制度上保證整個社會的創造活力。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全會、六中全會都強調,要全面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堅決破除各種障礙,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使一切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黨要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充分發揮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工人階級、廣大農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根本力量的作用,又要鼓勵和支持以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和自由職業者為主體的新社會階層為經濟社會發展積極貢獻力量;既要保護發達地區、優勢產業和先富群體的發展活力,又要高度重視和關心欠發達地區、比較困難的行業和群眾。

第五個總要求:安定有序。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社會安定,就是社會平安、穩定,人與人之間關系和睦,人們心理平和。二是社會有序,就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有章可循。這里的「章」,包括法律、制度、體制、機制、秩序和規范等等。政治領域的有序,主要表現為權力授予和權力運行代表人民的意願,符合民主程序,權力監督制約完備有效。經濟領域的有序,主要表現為企業、市場、政府的功能定位正確,行為方式符合法律法規和市場准則。思想文化領域的有序,主要表現為正確處理指導思想的一元化和思想文化發展的多樣性的關繫上。社會生活領域的有序,則主要表現為堅持共同的社會主義道德規范,以及在此前提下的個人自由。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人與人、人與社會、社會群體與社會群體、社會階層與社會階層之間和諧相處的社會。要實現社會的安定有序,就必須努力做到人人平等、和而不同、互惠互利。人人平等,就是人們之間在人格、權利、機會、規則和分配等方面的平等,這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要求。在現代社會,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應當具有平等的人格、權利和機會。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更應該是尊重社會成員獨立人格的社會,更應該是社會成員的基本權益能夠切實得到保障的社會,也是社會成員有平等的機會並遵循公平的規則充分發揮其能力和才乾的社會。和而不同,就是尊重個人,包容個性差異,並通過協商達成共識,在多樣性之間達到協調、合作和共贏。和諧的價值就在於它是多樣性、差異性的統一。和而不同的前提是承認和尊重個性的差異,也即承認和尊重多樣性。我們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既尊重多樣性和個性差異,又能夠在多樣性中尋求統一性和互補性,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社會的安定團結。互惠互利,則是要求社會各階層、群體和社會成員之間,能夠保持一種互惠互利的關系。尤其是處於較高位置的社會階層、群體在增進自己利益的時候,不能以犧牲和損害較低位置的社會階層、社會群體的利益為代價,兩者的利益應該得到共同增進,達到雙贏或共贏。只有這樣,社會成員之間才能達到團結和睦,實現社會的安定有序。

第六個總要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要堅定不移地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和諧社會不僅要做到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這當然是最重要的,而且要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和重要目標。

人與自然能否和諧相處,必然影響到社會和諧,社會和諧有賴於人與自然的和諧。道理很簡單,無限制的掠奪自然,會造成資源的枯竭,森林的破壞和減少,土地的退化、荒漠化和沙化,水資源的減少和污染,人類生產和生活環境的惡化,這就不但實現不了發展的目標,還會使地球變得不再適合人類生存,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無從談起,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更無從談起。當前,我國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問題相當嚴重,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十分突出。如果不能有效地保護生態環境,不但不可能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還可能引發嚴重的經濟社會問題。

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必須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和資源開發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這就必須始終堅持計劃生育、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的統一,堅持資源開發與節約並舉,把節約放在首位,切實加大投入,加強生態環境的治理和建設。

從當前來講,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一是在全社會大力倡導和確立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倫理觀。人類永遠是自然之子,無時無刻不在享受著大自然的恩澤,人類的生存發展一刻也離不開自然生態系統。人類的命運與大自然的命運是緊密交織在一起的。我們必須學會尊重自然、善待自然,自覺地維護大自然的平衡與和諧穩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其實也就是尊重和善待我們人類自己。二是在全社會大力倡導和確立科學精神,正確認識自然、認識並尊重自然規律。人類對自然的開發利用和改造,永遠也不會停止,問題在於如何開發利用和改造。這就必須認識自然,尤其是自然規律,按自然規律辦事。只有在科學認識自然和自然規律的基礎上,才可能做到按自然規律開發利用和改造自然,從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我們在追求發展進步的過程中曾經出現過人與自然不和諧的現象,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尊重自然規律,不按自然規律辦事,這個教訓是深刻的。三是必須高度重視和加強環境污染的治理與生態建設。面對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和環境污染的嚴峻現實,我們必須以人類的良知、遠見和氣魄,採取堅決行動來彌補我們的前人以及我們自己對大自然所犯下的過錯。保護自然,維護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與和諧,是我們人類義不容辭的責任。要增強全民族的環境保護意識,在全社會形成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良好風氣。要加大治理環境污染的力度,堅決禁止各種掠奪和破壞自然的做法,堅決改變以破壞資源和環境為代價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四是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要滿足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就必須努力實現自然資源的良性循環和永續利用。要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節約資源的觀念,形成節約資源的良好社會風尚,努力形成有利於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的生產模式、產業結構和消費方式,構建資源節約型國民經濟體系和資源節約型社會。 (作者 青連斌 中共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教授)

『陸』 如何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如何推進法治中國建設?(需以下五方面)
一、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理論地位。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馬克思主義法律觀與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實踐相結合的最新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學發展觀在法治發展領域中的具體體現,是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思想的觀念基礎,是全社會法律意識的核心和靈魂,是法治建設所有環節的共同指導思想,是法治意識形態的共同理論原則。其思想意義具有很強的時代性。

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對社會主義法律意識的意義。社會法律意識由低到高分為五個層次:公民意識、法制觀念、法治理念、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對社會主義法律意識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指導和引領意義。它所要解決的法律意識問題,是帶有方向性、根本性、價值性、宗旨性、目標性、原則性和普遍性的問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決定著公民意識、法制觀念、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的屬性,也規定著它們的內容。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社會主義法律意識的核心與精髓。

三、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對社會主義法律制度的意義。任何制度設計,都離不開制度的指導思想、價值取向和基本原則三要素。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恰恰是三者相結合的統一體。它是社會主義法律制度創設和發展的思想指南。

四、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對法律實施的意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之後,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主要矛盾將從無法可依轉向法律有效實施。這其中的核心環節是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普遍守法和有效監督四個方面,而執政黨依法執政則是實現這些環節的根本保證。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對上述法治實踐的諸環節都起著觀念和思想保障的作用,也起著標准和價值尺度的作用。在這個意義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就是政法工作的政治原則和指導原則。

五、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對法律意識形態的意義。法律是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學是上層建築中意識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亦可稱法律意識形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對法學而言,其意義表現為三方面:其一,它為法學發展指明方向;其二,它為法學人才培養提供了標准;其三,它為法學理論研究提供了宗旨和目的。

『柒』 新時代如何建設法治中國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建立完善的社會法制體系,厲行法治,全力深化依法治國實踐,根據實際情況建立自己的制度,發展自己的文化思想,以讓社會運轉讓人民生活好為目標。

『捌』 為建設法治中國,我們應當怎麼做

樹立責任意識,維護憲法尊嚴,大力宣傳憲法知識。

『玖』 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怎樣實現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新華網北京4月25日電 黨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3月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入憲法,對於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具有重大的意義。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依法治國的主體是廣大人民群眾。憲法明確規定,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我們所說的法治,不應是「治民」,而應是「民治」,就是人民當家作主治理國家。

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具體來講,有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要加強立法工作,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第二,要加強執法工作,行政機關要依法行政,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

第三,要完善民主監督制度。

第四,要大力開展普法教育,廣泛進行法制宣傳,不斷提高廣大幹部和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特別是提高各級領導幹部的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能力,形成良好的社會法治環境。

熱點內容
周末條例 發布:2024-11-19 22:50:11 瀏覽:312
紅章對賬單彩色列印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9 22:37:40 瀏覽:450
膠權認購承諾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22:35:50 瀏覽:602
公證全國統一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21:43:05 瀏覽:263
在新婚姻法之前結婚證嗎 發布:2024-11-19 21:28:30 瀏覽:821
婚姻法21這條屬於 發布:2024-11-19 20:42:30 瀏覽:938
瑞達行政法補充講義 發布:2024-11-19 20:36:23 瀏覽:551
新合同法以什麼為指導制定 發布:2024-11-19 20:34:37 瀏覽:295
女法官p 發布:2024-11-19 20:11:24 瀏覽:269
新鄭律師援助 發布:2024-11-19 19:04:40 瀏覽: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