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者道德
❶ 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至高無上之道德者,是不與世俗爭辯的;而成就大業者往往是不與老
簡言之就是以君主之道處事,心有大胸懷,高尚品德,自然得人敬畏。
❷ 關於道德的詞語30個
拾金不昧 助人抄為樂 默默奉獻 大公襲無私 堅貞不屈
勇往直前 尊老愛幼 見義勇為 樂善好施 舍己為人
博採眾議 從長計議 從長商議 大發議論 集思廣議
街談巷議 論議風生 竊竊私議 談議風生 巷議街談
議論紛錯 議論紛紛 議論風發 議論風生 議論紛紜
議論英發 眾議成林
❸ 道德制高點和道德至高點意思有區別嗎
道德制高點,是在爭執、爭端、爭論中,找到高度符合道德的立場、立足點或論點,而不會在道義上處於下風。
道德至高點,是指的用道德標准來衡量事物時的至高無上的原則,或者進行道德觀察時的觀點與視角的高位置,最高標准等。
所以兩者的區別在於,制高點是道德應和,至高點是道德屬性。例如一個人的站位(制高點),一個人的身高最多不超過1米8(至高點).
❹ 大道至簡,悟在天成取至道德經多少章
道德經一共八十一章,裡面並沒有這句話,是後人的總結或者說閱讀道德經後的感悟,望採納。
❺ 怎麼理解「有二事焉,恆然於心;敬之畏之,日省日甚:外乎者如璀璨星穹,內在者猶道德律令」
康德有言,「有二事焉,恆然於心;敬之畏之,日省日甚:外乎者如璀璨星穹,內在者猶道德律令。」自然律和道德律,值得驚嘆和敬畏。而在浩渺未知的大自然之間,哪怕只是感悟「日月不同光、晝夜各有宜」的辯證與激越,亦是指引人類在文明路上勇往直前的本源。
黑格爾說,一個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今天或許也可以說,正是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人類才會不斷進化,地球才會因此美好。
相關信息:
作為科學界大IP的黑洞,也許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將之來龍去脈搞懂,但這並不妨礙全人類為這張照片而激動、而瘋狂。就像伽利略的望遠鏡照破了亞里士多德的宇宙觀一樣,人類對世界、對自然、對人自身的宏觀與微觀探索,總是在文明的認知版圖上一次次撥亂反正、一步步開疆闢土。
這個過程也許是篳路藍縷的,抑或是頭破血流的,甚至是險象環生的,但始終有人為真知而摒棄門戶與界別的成見、跳脫世俗與傳統的窠臼,協力為探求未知世界而孜孜以求。
❻ 《道德經》中「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循環往復的運動變化,是道的運動,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原文出自於戰國老子的《道德經·第四十章》。
原文: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白話譯文:
循環往復的運動變化,是道的運動,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萬物產生於看得見的有形質,有形質又產生於不可見的無形質。
(6)至者道德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老子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環境是周朝勢微,各諸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戰爭不斷。嚴酷的動亂與變遷,讓老子目睹到民間疾苦,作為周朝的守藏史,於是他提出了治國安民的一系列主張。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體驗和以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為鑒,溯其源,著上、下兩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經》。
作者簡介:
老子,又稱老聃、李耳,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其被唐皇武後封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作品有《道德經》。
❼ 中國傳統道德文化的經典有哪些
傳統文化縱覽
1、簡介
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琴棋書畫、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
發明、民間禁忌、精忠報
、竹、民謠、黃土、
江、黃河、紅、月亮
十二
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農家、農民起義、鋤
;皇宮官府、宮庭文化、帝王
2、諸
百家
1.儒家(孔
、《論語》、孟
、《孟
》、荀
;思想:仁、義、禮、智、信;四書:《
庸》《
》《孟
》《論語》)
2.道家(
、庄
;思想:道德
、逍遙)
3.墨家(墨
、《墨
》、思想:兼
、非攻、舉賢、節儉)
4.
家(韓非、李斯、《韓非
》思想:君主集權
治
)
5.名家(鄧析、惠施、《公孫龍
》)
6.陰陽家(鄒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7.縱橫家(鬼谷
、蘇秦、張儀、《戰
策》)
8.雜家(呂
韋《呂氏春秋》)
9.
說家(
吳承恩《西遊記》、羅貫
《三
演義》、蒲松齡《聊齋志異》、曹雪芹《紅樓夢》)施耐庵(《水滸傳》)
10.兵家(孫臏《孫臏兵
》孫武《孫
兵
》思想:強調作戰前
定要做
准備)
11.醫家(扁鵲、淳於意、張仲景、華佗、孫思邈、王冰、張
、朱震亨、李
珍、張景岳)
3、琴棋書畫
4、傳統文
主要
指詩詞曲賦
《詩經》、《漢樂府》、《孫
兵
》、《三十六計》、《先秦詩歌》、《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
說》、
四
名著(《西遊記》《紅樓夢》《三
演義》《水滸傳》)《聊齋志異》等
5、傳統節
6、
華詩詞
古詩、律詩、絕句、近體詩、
題詩、自度曲(詞)、傳統詩詞等
7、
戲劇
8、
建築
些:http://ke..com/view/40254.htm
傳統道德觀:
、
家思想:
吳起與魏王泛舟江河
魏王誇說山河
險
固若金湯
吳起歷舉夏商各朝代
山河
險
亡
痛
說:
家強盛
德政
山河
險
德
歸
德
舟內
皆
寇讎
《鹽鐵論》:
道德
城
仁義
郭
曰:
道德
胄
仁義
劍
《左傳》晉
公家
利
知
忠
季文
相三君
私積
死
衣帛
妾
食粟
馬
藏金玉
器備
忠於公室
范仲淹:
先
憂
憂
樂
樂
顧炎武:
興亡
匹夫
責
古代先賢懂
思想
立統
諧發展
根本
力
先秦
期
形
與
同
概念
同
簡單
同
則
集合
許
同
素
形
統
音樂
例
必須
清濁、
、短
、疾徐、哀樂、剛柔、遲速、高
、
入、周疏
等聲音
才能組
樂曲
若琴瑟
專
誰能聽
王夫
:
六經責我
面
七尺
乞
埋
二、政治理念:德政
《尚書》
惟德
遠
屆
《管
》稱:
政
所興
順民
;政
所廢
逆民
《論語》
政
德
譬
北辰
君
德風
德草
季梁說:
民
神
主
聖王先
民
致力於神
君應
民
利益看作
自
利益
政權才能鞏固
權者
命
養民
楚
令尹
文說:
夫
政者
庇民
民
曠者
我取富焉
勤民
自封
死
矣
政權
失關鍵
民
民
向背
社稷
奉
君臣
位
自古亦
政
君
意誠
所
1.
君者修德
化
德字
者
其
於
身率
使
化
躬行其實
民先
2.政
德
則
歸
政
德
事擾民
且要
民;
民
家理財
養民
本
養民力;
3.統治者要平易近
親民
民
孟
提倡
民
貴
社稷
君
輕
孟
主張仁政論
仁義論
認
:
桀紂
失
失其民
;失其民者
失其
道
其民
斯
矣;
其民
道
其
斯
民矣;
其
道
所欲與
聚
所惡勿施爾
仁政必須與廣
民眾
利害相連
憂樂相通
樂民
所樂
憂民
所憂
《禮記》提倡
明德
親民
止至善
修身
齊家
治
平
德政:
道
政
齊
刑
民免
恥;道
德
齊
禮
恥且格
道
即引導
率先;政
謂
制禁令;齊
所
統
思想
引導
民遵守
令
服
則處
刑罰;刑
使
民
敢犯
苟免於刑
民
見善
善轉變
善
德引導
民
禮節劃
民
知恥並
斷追求善行
朱熹:主張
政
德
政者
治
具;刑者
輔治
德禮則所
治
本
德
禮
本
……
政刑能使民遠罪
已
德禮
效
則
使民
遷善
自知
故治民者
徒恃其末
深探其本
禮
則民恥於
善
至於善者
講統治者發揮道德教化
作用
用
化
養民
本
使民
善至於至善
吉凶禍福
自
事
與
鬼神沒能關系
吉凶由
禍福
門
惟
所召
古代
神論者駁斥
禱祝、咒術、
卜筮等迷信思想
齊
政治家晏嬰認
齊君
病
由於
縱欲厭私
斬刈民力
結
祈禱
用
說
雖
善祝
抵擋
住
民群眾
統治者
詛咒
民
苦病
夫婦皆詛
祝
益
詛
損
……雖
善祝
豈能勝億兆
詛
三、民本思想:
民
本
民
食
民
邦本
歷代都相信君權神授
商紂王文武兼才
自比太陽
百姓說:
曷喪
予與汝皆亡
表現
民願與
同歸於盡
強烈反抗情緒
西周建
總結商朝亡
經驗教訓
提
敬德
、
保民
思想
保享於民
才能
享
命
西周統治者認
命並
永遠
變
命
民
轉移
惟
求民主
帝關
民
民求主
民
所欲
必
民意
視自我民視
聽自我民聽
《管
》
民
認識
視
則愚
合
視
則聖
古代產
神論思想
春秋
代
認識
鬼神
能支配
神聰明
直
壹者
依
行
鬼神非
所親
惟德
依
道遠
道邇
非所及
主張
治
認
虐待
百姓
治
惡政;
警告
政者:
民
畏死
奈何
死懼
漢馬衍《車銘》:
乘車必護輪
治
必
民;車
輪安處
民誰與
四、倫理觀念:
《管
》
讓
民
倉廩實
、
衣食足
才能發展
產
富強
家
想讓
民遵守道德規范
要讓
衣食
憂
倉廩實
知禮節
衣食足則知榮辱
傳統思想
都注重倫理
道德教化
注重
道德修養
提
仁、義、禮、智、信
核
道德價值體系
希望
培養
君
賢
由
修身
達
齊家
治
平
目
道德品質
基礎
德治
認仁
先
功利
仁義制萬事
德
種
理
道德或善
;禮
制度品節
禮者
理
亦言禮
屬於
理
克
復禮
克服戰勝自身
私慾
恢復
理
提高
道德境界
禮或
理
倫理道德
權貴富
者說
要節欲
縱欲
事
巨細
要謹察
念
萌
必謹
察
理耶
欲耶
理
則敬
擴
……
欲
則敬
克
撥亂反
明紀綱
克字
殺賊工夫
殺
欲
賊
五、義利
辨
義利關系
倫理道德哲
價值觀念
儒家重義輕利
家
公
講
要講功利
造福於民;
體
言
能光講利
更要講義
義利
別
要
別
理
欲
公私、邪
義利
理
欲、公與私
別
仁義
根於
固
屬於
理
公
義
理
所宜
義者
宜
送給回答者一份禮物送香吻
贈言:好帥的回答,樓主送上香吻一枚,以表誠摯謝意!
0
0
x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到
檢舉
<span
class="line
ui-line
last-line">
❽ 什麼事管理者道德
管理道德的內容
組織管理目標的道德
任何管理都是組織的管理。但是,組織管理者的思想道德水平如何,又直接關繫到管理水平的高低和管理目標的實現。因為組織者在制定管理目標時,不僅要考慮到管理目標的可行性,而且要考慮到管理目標的道德性,才能使管理目標成為有效的目標。組織管理者為了使其管理目標可行,或多或少地都要考慮它的目標的道德性。原始社會的氏族公共事務管理,其目標是為了獲取必要的物質生活資料,其道德目標是為了維護氏族組織成員的生存。到了階級社會,組織的管理目標被打上了階級的烙印, 不同階級的組織管理,其管理目標也有不同的道德要求。奴隸主階級和封建地主階級在強化國家管理中的鎮壓職能時,其社會管理目標也考慮到要把階級沖突保持在一定的「秩序」 的范圍內,用「禮」或「仁」 規范人們的行為,使民眾懂得如何安分守己,不要「犯上作亂」。他們還把有效實現對國家的管理看作是有效管理社會的目標,認為治理好國家也就是治理好社會,其道德目標就是保護國家利益,也就是維護剝削階級的利益。正如古希臘思想家德謨克利特所說:「應當認定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以便把國家治理好。決不能讓爭吵破壞公道,也不能讓暴力損害公益。因為治理得好的國家是最可靠的保證,一切都系於國家。國家健全就是一切興盛,國家腐敗就一切完蛋」。中國封建社會時期著名的「貞觀之治」,就是與唐太宗李世民在制定和實施國家管理目標的過程中所採取的德政措施分不開的。所以,後來的許多封建統治者都效仿唐太宗,提倡德政,「以德治國」。 與以往剝削階級強化國家管理目標不同,資本主義從其產生的那一天起,就致力於生產力的發展因此,資產階級進行社會管理的最基本方面是進行生產管理。但是, 資產階級在制定其生產管理目標時,基於追求更多的剩餘價值,往往很少考慮其目標的道德性,所以總是達不到其應該達到的有效管理。對此,馬克思曾揭露過資產階級這種管理目標的道德弱化的本質。他說:「如果說資本主義的管理就其內容來說是二重的,——因為它所管理的生產過程本身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製造產品的社會勞動過程,另一方面是資本的價值增殖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管理、監督和調節的職能就成為資本的職能。這種管理的職能作為資本的特殊職能取得了特殊的性質」。在社會主義社會里,由於消滅了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實行了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制度,勞動人民當家作主,因此, 社會一切管理的本質和目標也就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社會主義生產的管理目標, 是為了發展生產力,達到最佳的經濟效益,與此相適應的道德目標是為了實現人民群眾的共同富裕。這種管理目標與道德要求的一致性,只有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才能真正實現。
實現組織管理目標的手段的道德
手段是為實現一定目的或目標而採取的一定的途徑、方法、辦法和策略的總和。任何組織管理目標的實現,都要通過一定的手段。至於採取什麼樣的手段, 達到什麼樣的效果,則取決於組織管理者對手段的選擇。而所選擇的手段是否正當,即手段是否道德,會直接影響管理目標的實現。在階級社會里,不同的階級在實現其管理目標時採取的手段是各不相同的。奴隸主階級民主派曾要求對奴隸採取一些懷柔的、寬容的政策,以利於穩定社會秩序。但奴隸主階級貴族派卻繼續堅持嚴厲的壓迫政策,激起了奴隸們的極大反抗。封建地主階級在反對奴隸主階級專制制度的革命斗爭中,曾經採取過一些小恩小惠的政策, 給農民一些好處,對吸引農民參加革命確實起了較好的作用。但封建地主階級掌權之後,又採取更加嚴厲的手段剝削和壓迫農民,結果導致農民起義連綿不斷。資產階級高舉「自由、民主、博愛」的革命大旗,對封建專制制度採取了無情揭露和批判的斗爭手段,這對於吸引廣大工人階級和勞動群眾參加革命,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資產階級掌權之後,由於仍然奉行極端利己主義的道德原則,因而在其實現生產管理的目標過程中,又採取了各種各樣的不正當手段,如延長工時,增加勞動強度,招收童工,壓低工資等等,殘酷地壓迫和剝削工人,以此來達到其追求高額剩餘價值的目的。正如恩格斯所說,資產階級總是「採取不道德的手段達到不道德的目的。」與資產階級不同, 無產階級在掌握國家政權之後,要求一切組織管理者在為實現其管理目標而選擇的所有手段,都必須是正當的,必須符合社會主義道德的要求。它堅決反對一些組織管理者為達到其私利而採取不正當手段的做法。它還要求人們對諸如偷工減料、偷稅漏稅、走私販私、制假造劣、哄抬物價、進行虛假廣告宣傳等不正當行為, 必須給予嚴厲的打擊和譴責。
人際關系管理的道德
人際關系管理是社會管理的重要內容。一定社會的人際關系管理,除受社會性質決定之外,還受血緣、地緣、業緣等因素的影響,從而造成這種管理的復雜性和管理層次的多樣性。知名獵頭烽火獵聘總經理認為調整和協調不同的人際關系或同一種人際關系中的不同層次的人際關系,需要有不同層次的道德規范,即處理和協調鄰里人際關系、老鄉人際關系與處理和協調家庭人際關系、夫妻人際關系的道德規范是各不相同的。中國長期流傳的「清官難斷家務事」的說法,雖是老話,卻說明了人際關系管理的復雜性。特別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有的人濫用等價交換的原則,使人際交往中出現許多「關系網」現象,如「人情大於公章」的現象,以及「殺熟」現象,即在經濟交往中既「吃里」又「扒外」的現象,使人們感到信用危機、世風日下、道德滑坡。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規范人們的交往關系,使人們的人際關系沿著平等、和睦、協調和有序的健康方向發展,就成為管理道德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人事管理的道德
任何的組織管理,都是通過人來執行其管理職能,通過人的活動來實施的。因此,如何管理好人,如何用人,不僅要考慮人的知識、經驗和能力,而且要考慮人的思想道德素質。中國自古以來一直流傳著「人存政存,人亡政息」,「天下治亂,往往系於用人」的說法。這種說法雖然不是至理名言,但卻包含著較為深刻的道理。事實上,中國歷代的許多國家管理的決策都重視用人的德才要求。從戰國時代的客卿、養士到漢代的舉賢士;從魏九品官人法門閥士族制,到隋唐的科舉制、明清的八股文取士等等取才用人制度,都要求人選者不僅要有才,而且要有德,即忠君愛國、舉孝廉、不犯上。當代西方資產階級在網羅人才的過程中,也很重視其所用人才的政治、宗教和道德的因素。在社會主義社會里,我們的用人制度,更應該重視德的要求,必須堅持用人的德才兼備和知人善用的原則,反對「任人唯親」、「以權謀私」的做法,使我們的人事管理科學化、規范化、道德化。
財物管理的道德
物資錢財是實現組織管理目標的物質基礎。沒有物資錢財的組織根本不可能進行管理。但是,有了物資錢財的組織,也不一定能實現有效的管理目標,因為物資錢財總是要交給組織機構的人員去掌握和運用的。這時,財物管理人員的道德素質的高低與財物的道德風險就會成正比。如果管錢管物的人連「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非我之物勿用」等最起碼的道德意識都沒有,必然會利慾熏心,貪污挪用,化公為私,這就必然動搖或削弱組織管理的物質基礎。近年來,我國連續出現了許多巨大的貪污案件,以及貪污人員的低齡化(如「26歲現象」),都足以說明我國財物管理制度的薄弱和財物管理人員道德意識的缺失。因此,如何規范財物管理人員的行為,加強財物管理方面的道德建設和道德教育,也是管理道德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
❾ 經典中如何解釋道德
榜眼最佳答案 - 由投票者2009-05-03 14:02:00選出 說通俗一點兒,道德就是指人們順應自內然規律和社會法則做人容做事的自覺程度。這是道德概念的本質內涵。至於做人的修養、境界、品行之類的內容,都是道德的引申意義,比較抽象,難以把握,也很容易被社會強勢力量所左右。因此,認識各種道德現象,從道德的本質內涵入手,評判標准清晰明了,無論聲言道德者講得多麼天花亂墜,我們也不難得出正確結論。唯有如此,道德概念才在社會現實生活中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否則它會被社會強勢力量任意修訂,或者淪為某種精神統治工具,或者充作掩飾人性丑惡和社會丑惡的面具。
❿ 道德是什麼意思
道德 [ dào dé ] 的意思是:社會意識形態之 一。以善惡評價的方式調整人與人之間及個人同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主要通過教育和社會 輿論的力量,使人們逐漸形成一定的信念、習慣、傳統而發生作用。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並為 之服務。
詳細釋義
1、老子 《道德經》的省稱。
南朝 宋 鮑照 《蜀四賢詠》:「閉簾注《道德》,開卦述天爵。」
2、僧道修行的功夫、法術。
《敦煌變文集·佛說阿彌陀經講經文》:「都講闍梨道德高,音律清泠能宛轉。」
(10)至者道德擴展閱讀
近義詞
一、品德 [ pǐn dé ]
品質道德。
老舍 《四世同堂》三六:「和平與剛毅揉到一起才是最好的品德。」
二、德性 [ dé xing ]
1、指人的自然至誠之性。
《禮記·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 鄭玄 註:「德性,謂性至誠者也。」
2、品性;品質。
清 李漁 《風箏誤·和鷂》:「就當才貌都有了,那舉止未必端莊,德性未必貞靜。」
3、方言。指不入眼的模樣、品行。含有輕蔑意。
曹禺 《日出》第三幕:「 胡四 ……你瞧見這個么?大爺有的是洋錢。可就憑你這德性(向 黑三 ),一個子也不值!」
三、德行 [ dé xíng ]
道德品行。
《易·節》:「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 孔穎達 疏:「德行謂人才堪任之優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