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韓大元法治政府效能政府

韓大元法治政府效能政府

發布時間: 2022-03-12 01:37:32

Ⅰ 政府權力有限是法治政府的根本和關鍵是否正確

政府權力有限是法治政府的根本和關鍵------正確。
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徵:
有限政府。指政府的權內力源於人民委託,政容府只能在法律規定的職權范圍內活動,法律就是政府權力的空間范圍,政府權力有限是法治政府的根本和關鍵。
責任政府。法律在授予行政機關職權的同時,也賦予行政機關以義務和責任。責任政府就是政府承擔各種責任過程中所分別具有的行政許可權以及履行對應義務的法治運作狀態,它是基於一定的職位而應當承擔的社會管理責任。
誠信政府。政府誠信的基本要求是:誠信履約、誠信執法、誠信守法,對人民有諾必踐,接受人民的監督,切實承擔對人民的責任。
透明政府。一般指政務公開、政府信息公開、政府情報公開、行政公開、透明行政等。除法律禁止的情況以外,一切與國家行政有關的活動一律對外公開。
效能政府。法治政府應當是效能、效率和方向正確的統一。效能是行政管理的生命,要求政府不僅是公正的,而且是高效率的。「高效率」是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是衡量法治政府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准。

Ⅱ 法治政府指標體系的建設包括哪些

法治政府指標體系的標准問題的關鍵在於有效地控制和約束國家權力,法治的功能首先是「治官」。
近現代法治實踐告訴我們,法治的意義在於有效地控制和約束國家權力,法治的功能首先是「治官」。通過憲法和法律有效地約束國家機關的權力,保護公民、企業和社團的合法權利,是近現代以來法治活動的核心目標。
依法行政是建設法治政府的核心,是現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標志。這一論斷體現和反映了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一個重要規律,更是法治政府建設的根本要求。
1、依法行政是政府機關發揮職能作用必須遵守的客觀規律
實踐證明,離開了依法行政,就不能在法治的軌道上推行政務,不能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無法實現公共管理的有序高效。依法行政問題是當前法治政府建設中的重大課題。
根據法治國家理論,依法行政是指政府機關在其職能活動過程中,行使行政權力必須依據國家的憲法和法律。依法行政要求政府機關堅持法律至上的原則,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行使行政權力和承擔責任,以實現管理國家、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的職能。在現代社會,法律是行政機關據以活動的標准,也是公民及社會對行政機關職能表現評判的重要標尺。依法行政作為法治政府的基石,反映了行政機關運作方式的基本特徵,是政府機關發揮職能作用必須遵守的客觀規律。國內外的實踐也證明,能否做到依法行政直接決定和影響著法治政府以及政治文明建設的成敗。因此,依法行政在法治政府的建設過程中居於核心的地位。
2、依法行政是政府正確貫徹執行法律的重要保障
據統計,我國的法律約有80%規定政府機關作為執法部門。可想而知,如果政府自身做不到有法必依,出現大量的有法不依行為,就會直接阻礙法律的貫徹執行。
為了實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必須首先推行和加強依法行政的進程,使各級政府在公共管理中嚴格做到依法辦事,在行政執法中有法必依,有令必行,有禁必止。這樣才能保證社會主義法律制度真正貫徹執行。
法治資源初步具備後,執法的問題便凸顯出來。因為法律定得再好,若得不到正確和有力的執行,也難以起到應有的作用。強化政府部門嚴格依法辦事,努力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就成為當前比立法更為迫切和艱巨的任務。
3、依法行政是樹立和保持法律權威和政府權威的前提
政府活動依法進行,特別是政府領導人嚴格依法辦事,尊重和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不僅在全社會起到良好的遵法、信法、守法的示範作用,有助於全社會法律意識的普遍提高,而且能使國家法制在全社會得到全面落實和普遍遵守,促進法律權威的樹立和提高。
依法行政是樹立和維護法制權威的最重要的手段,同時也是提高政府權威的有效途徑。政府依法辦事,規范地行使權力,才能取信於民。促進公民依法行使權利履行法定義務,促進憲法和法律在國家和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得到普遍切實的遵守。
法制的效力得到了保證,政府的效能自然就會提升,從而進一步強化和提高法制的地位和作用。因此,關鍵還在於依法行政。通過堅定不移地推行依法行政,健全和完善一整套依法行政的制度和體制,才能促進法律在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得到普遍而切實的遵守。
4、依法行政是監督控制政府權力的重要手段
在國家權力體系中,行政權力的適用范圍是最廣的,行政機關所管理的領域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幾乎涉及社會的各個角落。行政權的強大及其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關系,使得行政機關成為國家機關中最為活躍的權力部門。
由於承擔的職責范圍面廣量大,使得行政權成為最易於膨脹和越權的力量。行政機關可以為被管理者設定義務,可以獨立實施行政處罰,特別是大量的行政機關在處理社會事務時擁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如果這些權力被濫用,則必然給公民和社會團體造成嚴重的侵害。尤其是在政府部門中發生權力腐敗,危害後果更為嚴重。
近現代法治實踐告訴我們,法治的意義在於有效地控制和約束國家權力,法治的功能首先是「治官」。通過憲法和法律有效地約束國家機關的權力,保護公民、企業和社團的合法權利,是近現代以來法治活動的核心目標。為防止行政權力的膨脹和越軌,就需要採取有力手段約束行政權力的行使,使其在有序規范的軌道上使用。通過貫徹依法行政的原則,使各級各類行政機關在處理社會事務時,能夠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和方式運行。從而達到以法律控制權力,防止權力濫用的目的。

Ⅲ ,試析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政治體制改革要改什麼,怎麼改(約

不照搬西方模式
【報告摘要】政治體制改革是我國全面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繼續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各方評說
政治體制改革單獨列出
●將政治體制改革單獨列出,作為報告一個重要部分闡述,足見中央對政治體制改革重要性與緊迫性的認識及共識。就報告要點來看,所提政治體制改革的主線,是加快社會主義民主與法治建設,改善制度運行的效率。所列舉需要加快改革的具體領域,涵蓋了幾乎所有主要領域。
——浙江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趙偉
●在各種改革當中,政治體制改革非常重要。很多經濟領域的改革,離開政治體制改革,從根本上講也很難搞下去。所以,政治體制改革也是躲不開、繞不過的。我們應該認識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這既是我們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發展的要求,也是我們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的體制機制保障。
——中央黨校社會發展中心原主任、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龐元正
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結合
●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堅持根本目標,即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展人民民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
●把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結合起來,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10年來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
——全國政協常委、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
選擇適合自己國情道路
●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政治制度,歸根結底是由這個國家的國情和性質決定的。我們必須選擇適合自己國情的道路,而不是照搬「三權分立」的模式,當前關鍵是要進一步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好、完善好、發展好。對此,我們有充分的制度自信。
——中央黨校教授張榮臣
●從全世界范圍來講,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也沒有一個適合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一成不變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
——中國社科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王偉光
政治協商納入決策程序
【報告摘要】就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廣泛協商,廣納群言、廣集民智,增進共識、增強合力。
各方評說
不同利益訴求需要協商解決
●在中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背景下,社會的利益訴求逐漸多元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各方的利益訴求如何達成一致,這必須通過民主的方式來協商解決。
——中共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副主任戴焰軍
有利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
●中共中央領導人以誠懇的態度鼓勵、支持民主黨派參政議政,認真傾聽、及時回應民主黨派的建議和意見,更增添了我們參政議政的責任感和積極性。
——民進中央主席嚴雋琪
●把政治協商納入決策程序,有利於實現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是政治協商的重要原則。
——重慶市北碚區政協社會法制委員會原副主任段明學
●「把政治協商納入決策程序」,必須遵循其固有的內在規律,一是要把發揮黨委在政治協商中的主導作用和增強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職能的主動性有機統一起來。二是要把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職能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有機統一起來。三是要把政治協商的實體制度建設和程序制度建設有機統一起來。
——中共浙江省委辦公廳綜合一處副處長王文滋
增強民主協商實效性
●切實把是否重視政治協商、能否發揮好政治協商作用作為檢驗領導水平、執政能力的一項重要內容,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察考核指標。採取一系列措施大力加強政協自身建設,制定委員參與政治協商的具體辦法,確保協商的質量和水平。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人民政協理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李昌鑒
●協商的前提是公開分歧。有政治和政策的明確反對,才會產生有意義的協商、溝通和妥協,從而整合意見。
——專欄作家趙楚
嚴控編制 減少職數
【報告摘要】行政體制改革是推動上層建築適應經濟基礎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國特色行政體制目標,深入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各方評說
行政審批改革要有新思路
●過去減少的行政審批項目,多數可能是各個部門來報的,避重就輕的問題比較嚴重,所以下一步行政審批改革,要有新思路。這個新思路就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能夠自主決定的,市場競爭機制能夠有效調節的,行業組織或者中介機構能夠自律管理的,政府要考慮退出。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汪玉凱
●凡是市場能夠自我調節的事項一律交給市場,凡是社會組織能夠承擔的事項堅決轉移給社會組織。
——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王峰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建設小政府、強政府的核心舉措。
——廣東省編辦行政體制改革處處長劉光大
進行大部門制度改革
●大部門體制改革需要在實踐中大膽地創新和探索。大部門體制改革的五個注意事項:第一是注重科學優化機構設置;第二是注重全面正確履行職責;第三是注重加強政府管理創新;第四要注重健全協調配合機制,堅持權責一致的原則,建立健全各部門協同配合和省部戰略合作機制;第五是注重加強機關建設。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李毅中
●推進大部門制改革,要對職能相近、管理分散的結構進行合並,對職責交叉重復、長期難以協調解決的結構進行調整,以利權責統一、提高整體效能。同時,對職能范圍過寬,權力過分集中的機構進行適當分設。
——國家行政學院原常務副院長魏禮群
減「人頭」提升行政效率
●嚴控機構編制,減少領導職數,不僅能降低行政成本,更能提升行政效率,是政府更好地向服務型轉型的一個現實要求。不過,經驗證明,職數削減後常常容易「死灰復燃」,對此一定要加大檢查和監督力度。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委書記梁維東
●如果說削減政府權力、加強公權力監督等幾方面的改革是對內的話,與之相聯系的,行政體制改革對外的服務,那就是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解決老百姓的醫療、教育等問題。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汪玉凱
憲法和法律是「高壓線」
【報告摘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各方評說
所有公權力都必須依照憲法
●對公共權力的監督和制約,是法治的基本要義。公共權力具有二重性,唯有法律方能使其揚長避短和趨利避害。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江必新
●立法、執法、司法等所有公權力行為都必須依照憲法、符合憲法,認真落實「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的原則。在執行和遵守憲法方面,公職人員要明確兩個觀念:一是人本觀念;二是規則觀念。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韓大元
通過制度設計促進民主
●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應當著力抓好六項工作:一是提高公務員特別是領導幹部依法行政意識和能力。二是完善學科民主依法決策程序,建立重大決策跟蹤反饋和評估制度。三是完善政府立法工作機制;健全規范性文件制定和發布程序;建立規章和規范性文件評估和清理制度;強化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四是保證嚴格、公正、文明執法。五是強化行政監督和問責。六是依法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建立健全社會矛盾糾紛調解裁決制度,完善行政復議制度,認真做好行政應訴工作。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所長李林
執政黨要有落實憲法的覺悟
●要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形成全社會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風尚,扎扎實實把黨的十八大精神落實到各項工作中去。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郭聲琨
●執政黨需要有落實憲法的覺悟。憲法和法律的公正性、合理性,只有在實踐當中才能得到保證。公平性、合理性的問題首先要在實踐當中才能體會得到。——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憲法學會副會長張千帆

把權力關進「籠子」里
【報告摘要】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是權力正確運行的重要保證。
各方評說
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
●與以往的權力制約監督理論相比,十八大報告在權力制約監督問題上提出了許多新論述,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思路更清晰。特別強調要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是權力正確運行的重要保證,清晰地提出了用制度制約監督權力濫用和腐敗的新思路。
二是目標更全面。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其目標不再只是強調單一的監督制度,而是要構建全面系統的權力制約監督制度體系。
三是主體更明確。進一步明確了權力制約監督的主體是人民。
四是定位更准確。權力制約監督的要義在於執政者是否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
——中山大學教育學院院長、黨史黨建研究所所長、教授郭文亮
缺乏制約的權力是危險的
●近年來出現的各種腐敗案件一再證明,缺乏有效制約的權力是危險的,是導致權力濫用的根本原因。黨內監督和行政監督對於制約權力防止權力濫用無疑具有重要意義。有效的司法監督同樣不可或缺。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教授馬懷德
●十八大報告關於法治建設有許多新思想、新論述。比如,突出對公共權力的制約。十八大報告以專門段落闡述了「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體現了我黨對法治功能認識的新水平。分權並形成制約,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是法治得以實現的表現之一。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山東大學校長徐顯明
機制透明了 權力制衡了
●保持黨的純潔性,反腐倡廉,黨需要採取措施。對人的行為約束有兩條,一是價值、二是規范。
——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導師高新民
●人民參與了、機制透明了、權力制衡了、黨帶頭了,依法治國就能有效推進,腐敗就能從根本上得到遏制,黨的執政地位就將更加牢固。
——公益律師佟麗華

Ⅳ 嚴格執法是法治政府的內在要求嗎

法律就是要嚴格執行的,不需要喊口號,也不需要另外強調嚴格,越是這樣越證明你平時沒嚴格執法,給人以法律也可以不嚴格執行的感覺。真心再幫你期待採納。

Ⅳ 法制政府建設實施綱要指出加強行政調解工作要堅持三調聯動有效銜接所謂三調指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23

Ⅵ 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是相互關系。

建設法治國家是建設法治政府的前提,建設法治政府是建設法治國家的關鍵;建設法治國家是建設法治社會的基礎,建設法治社會是建設法治國家的條件;建設法治政府是建設法治社會的保障,建設法治社會是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

要在同一時空同一語境解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涵義,可能要循以下三個步驟進行:首先探討國家、政府、社會的不同內涵和外延。

其次,研究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中法治的共同要件;最後,分析法治分別與國家、政府、社會組合後法治涵義重心的差別,法治與國家、政府、社會組合後形成的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三個概念的異同。

(6)韓大元法治政府效能政府擴展閱讀:

相關來源

法治國家或法治國是德語中最先使用的一個概念。早期的法治國是指中世紀歐洲的某種國家形式,尤其是德意志帝國,當時被認為是「和平與法律秩序的守衛者」現代意義上的法治國家,是德國資產階級憲政運用的晨霧。

法律必須沒有內在矛盾,不僅同一法律內部不能自相矛盾,不同法律之間也不能互相矛盾;法律必須合乎情理,切實可行,不能要求公民去做他做不到的事情。

Ⅶ 法治政府是什麼

法治政府就是政府在行使權力履行職責過程中堅持法治原則,嚴格依法回行政,政府的各項答權力都在法治軌道上運行。一、要求各級人民政府從決策到執行及監督的整個過程都納入法制化軌道,權利與責任緊密相聯,集陽光政府,有限政府,誠信政府,責任政府於一身,並用法律加以固定即為法治政府。關鍵是要推進政府法制建設,建立健全政府行政的法律依據和督促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律制度。二、要求政府全面推進依法行政,不斷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為保障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發揮更大的作用。

Ⅷ 法治政府建設的重點和難點原則中的合法原則是包括哪方面

建設法治政府應該堅持政府依法行政,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

熱點內容
瑞達行政法補充講義 發布:2024-11-19 20:36:23 瀏覽:551
新合同法以什麼為指導制定 發布:2024-11-19 20:34:37 瀏覽:295
女法官p 發布:2024-11-19 20:11:24 瀏覽:269
新鄭律師援助 發布:2024-11-19 19:04:40 瀏覽:708
印刷廠裝訂車間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19 19:03:11 瀏覽:247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由規定 發布:2024-11-19 18:48:34 瀏覽:987
24條婚姻法北京電視台 發布:2024-11-19 18:48:29 瀏覽:373
履行查對制度的規章制度和程序 發布:2024-11-19 18:19:19 瀏覽:18
阜平法院 發布:2024-11-19 18:18:19 瀏覽:951
法院體庭 發布:2024-11-19 18:17:35 瀏覽: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