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社會道德善惡

社會道德善惡

發布時間: 2022-03-12 06:08:50

㈠ 人類社會評價善惡的標準是什麼

陳丹人類社會評價"善"與"惡"的道德標準是什麼? 對這個古老倫理問題的回答多種多樣.有人說是真理,有人說是權力,還有的人說是利益;在我看來,這些答案基本上可以歸納為兩大類型:真理的善惡觀和利益的善惡觀.前者是以是否符合真理和對錯為標准;後者則是以是否符合於人的利益為准繩;而且,兩者之間也是有局部相互聯系和藉助的地方. 有史以來,人類社會的先行者們都是以"追求真理"為己任;在日常生活中,平民百姓也經常是把"講道理"掛在嘴邊上.可問題是,主觀界定"真理既是善"的觀念很容易,可是實際實行起來卻很難.因為,人類對真理的發現和驗證是需要很長時間的.例如:對光本質問題的研究,就用了幾百年的時間才搞清楚,就更不用說涉及范圍更廣的一般性觀念了.顯然,如果人類社會把真理當作評價善惡的標准,就不可避免的總會因觀點不同而長期爭論不休,出現無法統一觀念的情況.可是,現實的道德評判卻是即時的,是起規范人們行為的作用,而行為是不許可長期猶豫和等待的.這實際上就是意味著,人類社會評判善惡的標准可能更多的是理性以外的因素. 事實上,人類只不過是生命界里的一份子,適者生存和弱肉強食不僅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基本法則,而且也同樣是支配人類行為的基本法則.只不過是,人類是地球上的最高等生命,其不同於低等生命之處在於:不僅要謀求最基本的生存,而且還要謀取盡可能高質量的生存.而人類發達的智力就可看作是實現此種目標的保證. 從根本上說,趨利避害從來而且永遠都是指導一切生命包括人類行為的最根本動力. 人類的不同之處還在於:從總體上看,伴隨著生存質量的提高,人類社會內部的利益再分配愈來愈向"合理"與"均衡"化方向發展.這在社會政體的演變上就是表現為從"專制"向"民主"的過渡.如果說,"專制"是為少數人謀利的政體,需要用權力來維護的話;那麼,"民主"就是為多數人謀利的政體,它不僅需要用權力,還更需要用倫理道德來維護.例如:"愛"是社會倫理提倡的主要內容之一,是一種利他主義行為. 從表面上看,"愛"似乎是無私的,可實際上,它的功能仍然是維護利益,只不過,它所強調維護的不再是少數人而是絕大多數人的利益. 以至於鼓勵為了大多數人,而不惜犧牲個人利益的行為.因此,"舍己為人"才會被社會輿論宣揚為"高尚"的行為和"英雄"的榜樣. 實事求是的說,"愛"的功能遠遠的被誇大了,它其實並不是一個普適的概念,而只是一個適用於同類之間的概念.環境保護主義者試圖把"愛"應用到動植物界, 可是他們卻永遠無法改變自然界食物鏈的殘酷性,你們對一種生物的仁慈就必定是對另一種生物的殘忍; 人們都自稱為"愛國者",並以此為榮,可是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必定是加重對國家資源的剝奪,這到底是愛國還是害國?這才是人們不願看到但又客觀存在的現實.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 因此,人類社會評價善惡的道德標准就是:利益. 更加確切地說,只要是有利於大多數人利益的思想和行為,社會就認為是"善"的;只要是有違於大多數人利益的思想和行為,社會就認為是"惡"的. 因此,人類社會的倫理道德實行的就是"利益的善惡觀"而不是"真理的善惡觀". 雖然說,前者並不絕對排斥後者,甚至有時還部分的包含後者.可是畢竟,這樣的局部真理只能夠是用來為人類利益服務的,而絕對不被許可凌駕於人類利益之上.凡是不利於人類利益的東西毫無例外地都會被貼上"邪惡"的標簽.在影視作品中,外星人之所以經常成為被醜化的對象並非偶然,這與其說他們真是"邪惡"力量的代表,到不如說是出於對他們具有威脅人類潛在能力的恐懼. 總之.在人類"利益善惡觀"的原則下,為人類利益服務是指導一切行為的道德准則,不危害到人類利益是一條不可逾越的最基本的道德底線.毫無疑問的,人類社會實行的是標準的利益善惡觀.但是,我認為這樣的道德標准不可能會是理性

㈡ 什麼叫做探討人文社會道德善惡的具體說一下,謝謝。

不是道德人文理論,而是倫理道德。倫理,就是人與人如何和諧相處的道理。
中國古代倫理版的內涵,主要有「權三綱」「五常」和「五倫」「八德」。
「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以前我們把「綱」理解為「特權」,以為是欺壓婦女的,其實,「綱」是「重要支撐」之義,三綱強調的是一個管理者,一個家長和一個男人應當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五常」,即人與人相處時必須遵循的幾個道德原則,指仁、義、禮、智、信。為人要仁慈,有愛心;做事要合適,處世要得體;對人要有禮貌,遵守禮節;要有理智,知人且有自知之明;要誠實守信,內處如一。
「五倫」,即五種人際關系:君臣(領導與被領導)關系、父子關系、夫妻關系、兄弟關系和朋友關系。這五種社會關系所遵循的道德規范就是「五常」。
「八德」,就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其中「禮義廉恥」被稱為「國之四維」(詳細內容請看《管子》)。

㈢ 道德標准

「道德標准」亦稱「善惡標准」。是指判斷和評價人們行為是非、善惡、榮辱的尺度或根據對於道德標准問題,在倫理學史上有各種各樣的見解:
有的把「義」作為判斷行為善惡的標准(孔子、董仲舒、朱裹等),有的把知識和理念作為判斷行為善惡的標准(蘇格拉底、柏拉圖);有的把上帝的意志作為判斷善惡的標准(奧古斯丁),有的把幸福或痛苦作為判斷善惡的標准(伊壁鳩魯、斯賓諾莎等);有的把利與害作為評價善惡標准(功利主義者)。上述說法有的包含著一定的合理內容,但都沒有對道德標准作出科學的規定。
馬克思主義道德學說認為:人們總是以他們所處那個時代的社會或階級所倡導或實際奉行的道德原則和規范直接作為評價行為善惡的標准。凡是符合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原則或規范的行為,這一社會或階級的人們即認為是善,反之即為惡。由於不同時代和階級有不同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因此還必須解決道德評價標準的客觀規定性。馬克思主義看來,只有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和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道德原則和規范才是判斷行為善惡的客觀的科學的標准。

㈣ 道德是以什麼為判斷標準的社會准則

善惡

道德是以善惡為判斷標準的社會准則。道德標准亦稱「善惡標准」。是指判斷和評價回人們行為是非、善惡答、榮辱的尺度或根據對於道德標准問題。馬克思主義道德學說認為:人們總是以他們所處那個時代的社會或階級所倡導或實際奉行的道德原則和規范直接作為評價行為善惡的標准。凡是符合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原則或規范的行為,這一社會或階級的人們即認為是善,反之即為惡。

(4)社會道德善惡擴展閱讀:

在一定的時間區域內,為了指導並約束這一時間區域內的人們行為規范所形成的理論是不是科學的,主要看它所表達的經濟關系和相應的利益需要,是否同社會發展的客觀必然性相一致,是否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願望。道德標準是倫理體系的定盤星是界定人為形為是非的准繩,拋開其階級和歷史成因,它當是人道主義品德的標准。

如簡單的理解成父母與子女之間、弟兄姊妹之間以及泛化的人際之間如何相處、做人的基本准則,這不是高尚的標准,如儒家的一些道德思想是適用於一夫多妻制的舊式道德標准。

㈤ 善惡 道德 尊嚴為何物

1、道德是基於人類社會而產生的為了保護群體及個人利益和情感的精神世界的產物,具有一定的虛擬性,主觀性,它的形成與特定的歷史背景,文化因素以及社會公俗良序有密切關系。
2、遵守道德,於己有助於形成自我認同,於人有利於維持良好的社會關系,於社會有利於和諧正向發展。
3、善惡屬於道德范疇,是主觀世界的產物,可以說存在善惡,但善惡與對錯並無絕對的關聯。在不同的情況下,善或惡可以是正確抑或不正確的。
4、尊嚴屬於自我認同感中的一項。人們歌頌不因利益犧牲尊嚴,正因為這種行為是少部分人才可以做到的,利益或許是固定的,尊嚴是可以流動的,能屈能伸,未嘗不能成為保障尊嚴的手段之一。

㈥ 探討人文社會道德善惡的電影有哪些,你喜歡看么,為什麼感受。。。。

《肖申克的救贖》《再見我的幼兒園》

㈦ 道德如何善惡

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系。 中華傳統文化中,形成了以仁義為基礎的道德。 道德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 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系。 中華傳統文化中,形成了以仁義為基礎的道德。

㈧ 道德善惡判斷標准以什麼和什麼

傳統習俗、社會輿論和內心信念來維系。

(回答完畢,若有價值,請予採納)

㈨ 沒有道德善惡倫理法律的社會將是一個什麼樣

就是無政府狀態 樣子就好比著名的
日本動畫(北斗神拳)的時代背景一樣
盜賊橫行 燒殺擄掠 弱肉強食 無惡不作

㈩ 現階段的社會道德存在哪些問題

社會道德淪喪之根源
說起這個話題其實改講講中國古代的道德從何而來,我們的教科書上怎麼得到的古人的5000年文明史,以及代代相傳的禮儀道德,還有傳為佳話的道德成語。古代也有古代的黑暗,古代也有古代的弱點,但是冷兵器時代國家法律只有這點好,那就是殺人償命,關鍵就在於這個償命上,因為那時法律認為如別人殺了自己的親人的話自己是有權在政府抓到殺人者之前的任何時候殺死對方而無罪的。所以這就是一個社會公德的底線,不管貧富都要遵守這一底線,不遵守不行。雖然暴利些,但是從社會公平和道德公平意義上來說是國家法制的准繩,是對是對不良思想的人的一種法律之外的震懾,一種道德震懾,是法律公益的最大支持。而現時社會模糊了這個重要點,法律和道德相悖,甚至於殺人犯被政府抓了,受害者連在刑場手刃仇人的機會都沒有,讓很多人壞人有恃無恐,甚至於有錢人可以出錢了事。國家法律把人的恥辱和精神打擊歸納到可以用錢來買,還有價格,這才是社會公德淪喪的關鍵點。每個人都知道尊嚴如果可以用錢來換的話就不是人類聖神的尊嚴了,那就等同於街邊的垃圾了。一個尊嚴都沒有的社會何來道德?何來管理?在人口如此眾多的國度內心憋著如此巨大的憤恨無法排解才是社會道德扭曲,人性泯滅的源頭。金錢等於尊嚴,因為尊嚴可以用金錢買。這和在菜市場論斤稱兩買尊嚴有何區別?那這還叫尊嚴嗎?這也從根本上說明國家和人,人在這個社會是處於什麼狀態。所以人命是有價格,每個人在頭上可以插標論價的,只是賣人的地方是在法院而已。面對受害人沒錢取得證據,沒有錢請到律師幫助,沒有錢和時間了解法律知識法律是如何保護善良但沒錢的受害者的?然而這種人在社會的比例有多大?由此而論法律是不是只保護富人和壞人的道德公益而已。

熱點內容
女法官p 發布:2024-11-19 20:11:24 瀏覽:269
新鄭律師援助 發布:2024-11-19 19:04:40 瀏覽:708
印刷廠裝訂車間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19 19:03:11 瀏覽:247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由規定 發布:2024-11-19 18:48:34 瀏覽:987
24條婚姻法北京電視台 發布:2024-11-19 18:48:29 瀏覽:373
履行查對制度的規章制度和程序 發布:2024-11-19 18:19:19 瀏覽:18
阜平法院 發布:2024-11-19 18:18:19 瀏覽:951
法院體庭 發布:2024-11-19 18:17:35 瀏覽:896
關於心道德事的心得 發布:2024-11-19 17:14:24 瀏覽:202
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七條規定 發布:2024-11-19 16:51:51 瀏覽: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