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道德事件
❶ 找5個關於道德或法律的案例小故事!急急急!
1、解救奴隸
魯國曾經制定一條規則,如本國人在外國能贖回一名魯國奴隸,魯國將報銷費用且有獎勵。這個制度解救了許多在外的魯國奴隸。
一名道德高尚者解救回一名魯國奴隸後,向魯國國君提出不要報銷費用且不要獎金。國君向孔子提出在全國學習此人,孔子說絕對不可。
國君急問為何?孔子說:如果將此人樹為榜樣,以後有國人在外國遇到魯國奴隸該如何辦呢?花錢贖回奴隸回國後,如向國君報銷費用領取獎金,則道德不夠高尚可能受人鄙視。
大部分人也不會自己負擔全部費用去做此事,最後的結果是可能導致無人再在國外救贖奴隸。
因此不可能要求人人道德高尚,只有人人能遵守規則將是社會治理的最高境界。
5、許武教弟
漢朝時候,有個姓許名武的,他父親是早已死了,剩下兩個弟弟,一個叫許晏,一個叫許普的,年紀都還很小。
許武每每在耕田的時候,叫他兩個弟弟立在旁邊看著,晚上許武自己教他兩個弟弟讀書。如若弟弟不聽他的教訓,他就自己去跪在家廟里告罪。
後來許武舉了孝廉,但是他因為兩個弟弟都還沒有名望,就把家產分了三份,自己取了最肥美的田地,和廣大的房屋,所有壞的統統給了弟弟。所以當時社會上的人,都稱許他的兩個弟弟,反而看輕許武了。
等到兩個弟弟都得了選舉,他就會合了宗族和親戚們,哭著說明當時要給他弟弟顯揚名聲的緣故,並且把所有的家產,都讓給了兩個弟弟。
❷ 思想品德問題:1、違反網路道德例子 2、網路犯罪例子 3、網路自我保護 4、如何維護網路道德
利用網路進行騙取錢財,利用網路進行非法入侵,小心注意騙人等信息,自我遵守網路道德,講文明。
❸ 生活中有哪些有道德的事例
我和媽媽坐公交汽車去姥姥家給姥姥過生日,我剛找到一個位子坐下來,就看見一個老奶奶顫顫回巍巍地答走上車來,這時車上已經沒有空位了,老奶奶的臉上露出一絲難色,我心理想:我該不該給老人讓座呢?如果讓了,別人會不會說我出風頭?不讓座,萬一老奶奶站不穩,摔著怎麼辦。我心理就像有一個小天使和小惡魔一樣:小天使說:「快給老人讓座吧,做一個孝敬老人的孩子。」小惡魔說:「別聽她的,萬一讓了座,別人說你出風頭怎麼辦?再說了,坐這兒多舒服呀。」小天使說:「快給老人讓座吧,老師上課時不是經常說要尊敬長輩嗎?」「不讓!」「讓!」「不讓!」「讓!」這時,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那是我上一年級的時候,我在校園里拾到了一元錢,我便交給了老師,老師誇我是個拾金不昧的孩子,雖然只是一元錢,但是,它在我心裡留下了很深很深的印記……想到這兒,我便鼓起勇氣對老奶奶說:「奶奶,您坐這里吧。」老奶奶感激的對我說:「真是個好孩子。」我的心裡像吃了蜜一樣甜。
❹ 職業道德的事例!(急)
①「最美司機」吳斌的在被鐵器擊穿腹部的1分多鍾時間里,吳斌忍受著肝臟破裂的劇痛,堅持完成停車的一系列規定動作,換擋、減速、停車、拉手剎、打開雙閃燈、開車門,讓乘客安全下車,而後他才倒下。
中國青年報的一次調查顯示,86.2%的受訪者認為吳斌最讓人感動的是他對職業道德的堅守。
②漢武帝劉徹在位時,司馬遷在朝中任太史令,具體負責編寫《史記》。當時,許多達官貴人都想討好司馬遷,期望通過他的筆給自己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於是紛紛給他送來了奇珍異寶。
有一天,朝中最得寵的大將軍李廣利派人給他送來一件禮物,司馬遷的女兒妹娟打開送來的精緻盒子,發現盒子里放著的是一對世間罕見的珍寶——玉璧。 司馬遷發現妹娟對寶物有不舍之意,於是語重心長地說:「白璧最可貴的地方是沒有斑痕和污點,所以人們才說,白玉無瑕。我是一個平庸而卑微的小官,從來不敢以白璧自居,如果我收下了這珍貴的白璧,我身上的污點就增加了一分,白璧不能要,叫人送了回去。」
司馬遷所著的《史記》,被稱為「史家之絕唱」,在我國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史記》的價值就在於真實地記錄了歷史,司馬遷何以能據實寫史的原因之一就是他自身清白,珍惜自己的名譽,行得端做得正。倘若司馬遷見了別人的東西就喜愛,不珍惜自己的名譽,必定使他難以秉筆直書,《史記》也絕不會有今天這樣的價值。
③喬丹的敬業精神:
作為一名職業籃球選手,喬丹的敬業態度的確是無與倫比的。為了比賽的勝利,他可以放棄娛樂和休息,拚命苦練。長期艱苦的技巧和體能訓練是喬丹獲得成功的根本保證。
喬丹在他的自述中提到了成功的「秘訣」:「為什麼當我需要在賽場上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時,我能夠做到呢 ?因為我以前曾經做過,它是我准備工作的一部分。我到達過那種水平,我知道它在什麼地方——如何獲得用以對付比賽的突發情況。」
④「一別五十載,從未曾離開」,50年前,一場意外事故,雷鋒不幸倒地犧牲,但雷鋒精神閃亮矗立。人們一提起雷鋒,就想到他的奉獻精神,比如「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現如今,只要有人幹了好事,人們就會把他們贊為「活雷鋒」。雷鋒已被完全符號化,是好人的象徵,隱喻著奉獻、良善以及純粹等等優秀品質。
其實,雷鋒不是扁平的,而是立體的;雷鋒精神不是單一的,而是豐富的。雷鋒是一名士兵,駕駛員是雷鋒的本職工作,而做好事只是其「業余愛好」。人們往往盯住一個存善心、行善舉的雷鋒,而往往忽略了一個工作稱職、有著極高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的雷鋒。
雷鋒的崗位是平凡的,但他「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他不把工作當成負擔,而是當做了一種快樂,有快樂、全心投入,才能深入其中,積極創新。據報道,雷鋒當年駕駛的卡車很破舊,是連隊出了名的「耗油大王」,但經過他精心維修保養,竟成為節油標兵車。
在那個時代,雷鋒的內心深處也許沒有職業道德這樣的字眼,但他對職業道德有頗為形象的表達。「我願永遠做一個螺絲釘。螺絲釘要經常保養和清洗,才不會生銹。」「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
這些名言提到的螺絲釘,後被贊為螺絲釘精神,即像螺絲釘一樣愛崗敬業。雷鋒這些樸素的表達,深刻地詮釋了職業道德的真義。
⑤今年50歲的曹中希是上海圓通速遞北京分公司的一名快遞員,負責北京師范大學片區的收派件工作。他和千千萬萬的快遞員一樣,每天收派快件盡千次,埋頭工作,「連吃飯的時間都捨不得浪費」。
自創了「老曹體」,打油詩式的幽默和發自心底的關懷讓不少收件人都心生溫暖;為了更好服務客戶,他設立了先期賠付基金,收派件偶發失誤時,第一時間將損失賠償給客戶;繁忙的工作中,他還不忘奉獻社會,多次為貧困地區捐款捐物……他用愛心與熱忱得到了人們的認可,被親切地稱為「老曹」。
(4)2016年道德事件擴展閱讀:
職業道德(Professional ethics)
良好的職業修養是每一個優秀員工必備的素質,良好的職業道德是每一個員工都必須具備的基本品質,這兩點是企業對員工最基本的規范和要求,同時也是每個員工擔負起自己的工作責任必備的素質。
第一,早到公司。每天提前到公司可以在上班之前准備好完成工作必須的工作條件,調整好需要的工作狀態,保證准時開始一天的工作,才叫不遲到。
第二,搞好清潔衛生。做好清潔衛生,可以保證一天整潔有序的工作環境,同時也利於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情。
第三,工作計劃。提前做好工作計劃利於有條不紊的開展每天、每周等每一個周期的工作,自然也有利於保證工作的質和量。
第四,開會記錄。及時記錄必要的工作信息,有助於准確的記載各種有用的信息,幫助日常工作順利開展。
第五,遵守工作紀律。工作紀律是為了保證正常工作秩序、維持必須工作環境而制定的,不僅有利於工作效率的提升,也有利於工作能力的提高。
第六,工作總結。及時總結每天、每周等階段性工作中的得與失,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工作習慣,總結工作經驗,不斷完善工作技能。
第七,向上級匯報工作。及時的向上級請示匯報工作,不僅有利於工作任務的完成,也可以在上級的指示中學習到更多工作經驗和技能,讓自己得到提升。
職業習慣是一個職場人士根據工作需要,為了很好的完成工作任務主動或被動的在工作過程中養成的工作習慣,也是保證工作任務和工作質量必須具備的品質。良好的職業習慣,是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務的必要前提,如果不具備良好的職業習慣就不能按照要求完成自己的工作。所以每一個人都需要一個良好的職業習慣。
參考資料:
職業道德_網路
❺ 紅黃藍涉德勤被舉報違規審計事件,事實還是謠言
2021年2月4日晚上,由於網上有網友舉報違規審計行為的事件,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德勤”登上網路平台熱搜,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2021年2月4日晚上,網傳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北京分所的一名員工,群發公司的郵件,通過一份長達55頁的PPT舉報了,在其工作期間公司,多個項目存在未執行抽憑相關程序等違規審計行為,以及工作期間各種不合規的人和事。根據舉報內容,舉報者披露了在2016年下半年期間,中國某外運的2016年度審計違規事宜,舉報人指出,公司相關人員的行為已嚴重背離了審計職業道德。具體違規內容包括了審計現場負責人要求舉報人,直接把抽憑的樣本發送給外運公司的財務人員,讓其填完相關信息之後直接發給他們,並叮囑這件事情只能電話說,不能發郵件留下證據。
❻ 從法律和道德的角度對比分析重慶武漢公交事件
重慶武漢公交事件,無論是從法律還是道德角度來評判,最後的總結都只能說是痛心。之前看過來自百味書屋的文章《重慶公交墜江事件的多重反思》,我覺得它的分析會是您問題答案的一個非常好的參考。筆者從法律角度對事件還原,再在事故發生後從各責任主體挨個進行法律道德層面分析,最後又從事後法律道德建設提出十點改進。個人認為分析到位全面。
❼ 近期道德方面的熱點案例,比較有代表性的
路遇老人摔倒在地,扶還是不扶——這是近期中國最大的道德熱點,已經引起全世界媒體的關注。
你可以通過網路等「搜索引擎」查閱。
❽ 官方回應老賴被評為道德模範,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2月3日,有網友反映,四川南充,“老賴”何志敏於2019年1月被評為“感動順慶2018”道德模範。而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何志敏因借款合同糾紛案於2018年12月16日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針對此事,3日下午,順慶區精神文明辦工作人員回應稱,關於何志敏的2018年道德模範評選程序存在瑕疵,但他及時歸還了欠款,不足以因此取消他“孝老愛親”表彰。
在這方面,很多地方也有明確規定,如湖南《關於限制對失信被執行人授予相關榮譽的通知》就明確,同級文明辦與人民法院之間要建立協調聯絡機制,共同做好限制對失信被執行人授予相關榮譽的工作。就目前看,當地有必要舉一反三、引為借鑒,完善遴選審核機制。
據爆料網帖反映,當事人對外宣傳時,會用道德模範的“人設”自我包裝,藉此招搖獲利。這仍待查證。但可以肯定的是,道德模範評選不能讓“老賴”鑽空子,不能成為背德之人。
❾ 中國如何走出道德困境
2016年春運大幕已經拉開。圖為志願者在北京西站站前廣場為旅客服務,倡導文明出行。新華社發
新春臨近,億萬國人已經進入「春運」周期。浩浩盪盪的返鄉大軍和外出旅遊的人群中,種種不和諧的「小事」又一次集中爆發:「中國式過馬路」、在火車上搶座位、用酒店毛巾擦皮鞋……
每到節假日,總有與節日氣氛相悖的不文明事件搶佔新聞頭條,一次次拷問著國人脆弱的公德意識。不僅如此,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此類事件已經漂洋過海、走出國門:中國旅客在泰國航班上大吵大鬧、在埃及神廟塗鴉、在歐洲痛打便利店店員……一些網友直呼「丟人丟到了國外」,國際媒體也開始討論:中國人的文明素質能否與GDP同步增長?
如今的中國,是否面臨著公德危機?應該如何看待公共生活中並存的「醜陋」和「美好」?怎樣塑造中國人的公德意識和良好形象?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1.現狀:不文明現象讓人憂
「去年有一次因為台風天氣造成列車晚點,有些旅客不聽任何解釋,就把我們圍起來指責、漫罵,有的動手打人、用安全錘把車窗敲碎,還有人把車票直接摔在了我的臉上。」說起旅客的種種不文明行為,官淼至今仍心有餘悸。
官淼是京滬高鐵G13次列車的車長。從2007年開始,她就工作在京滬鐵路大動脈上。從普通車、動車到高鐵,官淼見證了中國鐵路的飛速發展,也見證了國人文明素質的點滴變化。
「現在大多數旅客都能自覺維護好車上的公共秩序,不過還是會有人不太注意,比如,用電腦、手機等看視頻、聽歌時不戴耳機,聲音放得特別大;穿著鞋直接踩在座椅和小桌板上;任憑孩子在過道里吵鬧、嬉戲等。」官淼列舉了旅客的各種不文明行為。
作為首都圖書館的圖書管理員,王女士也有類似的煩惱:一些讀者高聲喧嘩、吃東西喝飲料、在書本上隨意塗畫……
「總是有一些不遵守閱讀秩序的讀者,真的很讓人頭疼。」面對記者,王女士無奈地搖搖頭,「桌子上明明放著『禁止喧嘩』的牌子,我也專門提醒過說話要輕聲細語,可他打電話的聲調還是那麼高。」
如今,逐漸富裕起來的中國人越來越追求生活品質的提升,旅遊休閑成為重要的娛樂方式。據統計,2015年我國接待國內旅遊人數接近40億人次,出境游達1.2億人次。伴隨著「旅遊熱」,不文明旅遊現象不斷被曝光。有學者把不文明旅遊總結為「五不」:不修邊幅、不講衛生、不懂禮儀、不守秩序、不遵法規。
2.成因:傳統模式難解公德問題
「我國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一百多年前,梁啟超就曾敏銳地指出中國人公德缺失的問題。
一百多年後,困擾依舊,甚至影響到了中國人的國際形象。公德缺失為什麼會成為頑疾?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倪素香認為,在中國傳統道德文化中,道德規范是以家族為本位的,重視私德是其主要特色,而社會公德內容則較為貧乏,這與我國傳統的社會結構有一定的關系。
「從現實來看,市場經濟的發展必然要打破傳統血緣關系的狹隘視野,廣泛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合作與交流的關系,必然要由『熟人社會』邁向『陌生人社會』,由鄉村邁向城市,而當今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社會公德規范尚處在建構和培育的過程中。」倪素香說。
中國倫理學會會長、清華大學教授萬俊人也表示,現代社會是一個日趨公共化的開放社會。傳統的家族式、地方性或特殊群體性的「熟人型」道德倫理,已不足以應對日益開放的公德問題。只有基於健全的現代法律秩序和現代社會的公共價值理念,公共道德才能獲得廣泛的價值認同,形成引領社會發展的力量。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思敏對不文明旅遊現象進行了研究,結論是人在兩種情況下行為最容易失范——一種是在休閑中釋放壓力和放鬆心情時,另一種是脫離了自己所生活和熟悉的群體或習慣時。「旅遊作為一種新興的消費方式,正好符合這兩種情形。」
3.解讀:極端個案不代表整體素養
「近年來出現的種種不文明行為,說明公德建設還任重道遠,但並不意味著中國社會面臨著嚴重的『公德危機』。」倪素香表示,總體上人們的文明意識是不斷提高的:「這段時間如果到車站、碼頭觀察一下,你肯定能看到不文明行為,但也會發現互相幫助、體諒的旅客非常多,可以說處處都有真善美;自覺遵守當地風俗習慣、舉止文明的遊客也越來越多。」
為什麼公眾會產生「世風不古」的印象?倪素香分析,一方面是因為公德是全民性的道德規范,內容上具有簡單性、易行性,如果沒有做到,就會產生不良社會影響,造成底線倫理失守。另一方面,由於部分媒體特別是網路媒體和自媒體對一些負面事件具有很強的敏感性,加之傳播速度快,很容易抓住公眾眼球。
「對不文明旅遊行為,要具體分析。有些是無心之過,是遊客把自己的不良生活習慣帶到公共領域中來了;有的則是遊客不了解旅行地的風俗習慣所致;還有一種比較惡劣的情況,就是遊客素質低下故意為之,但這只是極少數。」中青旅質監合規部總監李廣說。
在萬俊人看來,我國正處於社會加速轉型的關鍵期,公德領域呈現出「感天動地」與「觸目驚心」並存的兩極狀態,既有層出不窮的「最美」人物,也有時而遭遇的「最糟」事件。
「對公德現狀的分析評價,必須基於中國目前社會發展的特殊階段、時代背景和社會基本結構。武斷地做出好與壞的判斷都不能使人信服,也是不負責任的。」萬俊人強調。
4. 解局:教化與法治並重
「阿姨,對不起,是我爺爺不對。」一個七八歲的小姑娘因為自己的爺爺辱罵公交車司機,而鄭重地向司機道歉,司機感動地流下了眼淚。不久前,發生在河南鄭州97路公交車上的一幕在網上傳開,觸動了很多人。
「小姑娘的行為說明,公德教育需要從娃娃抓起。同時,針對社會不同群體的不同特點,要實行全方位、全覆蓋的公德教育。」中國倫理學會副會長、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王小錫說。
「除了加強公德教育,還應該完善法治。首先要在法律上明確公民應該遵守的基本規則,其次,應該完善社會信用體系,推進社會公德建設。」倪素香表示,針對部分法律難以落實、失德行為「死灰復燃」的現象,在加大執法力度的同時,可以建立個人信用檔案,將不文明行為計入檔案中,並與升學、就業、營商等掛鉤,讓失德者在社會上「寸步難行」。
事實上,相關舉措已在逐步推行。2015年4月,《遊客不文明記錄管理暫行辦法》開始施行,目前已有4批共16名遊客被列入「黑名單」;2015年8月,深圳交警發出第一份行人出行信用報告,闖紅燈行為將影響個人信用記錄。
倪素香同時指出,加強公共設施的建設管理、提供更人性化的社會服務,也是公德建設必要的環節。如配置更多的分類垃圾箱、完善道路規劃和建設、改造小區環境等,都能對人的行為產生引領作用,有效避免不文明現象發生。
官淼還記得,前幾年京滬線上剛開通動車組時,旅客在車廂里吸煙的情況時有發生。「現在,我們的服務措施不斷完善、宣傳力度加強,同時處罰執行到位,旅客基本不會在高鐵車廂里吸煙了。相信今後旅客出行的文明程度會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