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當今社會道德
1. 你如何看待當今社會的道德狀況
道德當然有「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分,君不見,英國的議員用公款為自家裝了一個燈泡,幾十元錢,修了一個馬桶,二百元錢,最多的也就報銷了兩千元錢,英國人民就小題大作,群起而攻之,一奌也不顧「維穩」的需要,罵得這些高官們灰頭土臉,紛紛賠錢賠禮,辭職謝罪。我們一歺飯就吃掉公款幾千幾萬,曉都不讓你曉得,「三公」消費到底有多少?連當局也分不清,因為,國企、央企的那些開銷,財政部根本不不管的。尼克松總統的手下偷聽了別人的電話,全國報紙、電台電視爭相譴責,尼氏只得黯然下台。毛澤東聽後大為不解,問基辛格:這么點點大的屁亊,怎麼就垮台呢?我當年就干過,我還用錄音機將他們的對話錄了下來,作為他們反對我的罪證。柯林頓「紅杏出?牆」,全國又是一片嘩然,弄得總統在電視上左一次右一次向國民和家庭道歉。搞個女人祘什麼?美國是一個性開放得很的國家,但宂就是不準當宮的亂搞,與我們截然相反。所以,道德是有姓「社」姓「資」之分的。
毒牛奶亊件,當地政府是不公布的,只是「三鹿」的合夥人,紐西蘭的某公司,覺得這不符合西方的商業道德准則,遂在海公布,這才不得不公開。結果是:國內所有的大牛奶製品公司,全部在奶里添加了「蛋白精」,持別是蒙牛,亊犮,後牛根生痛哭流涕,口口聲聲要國民保護民族工業,但他在奶里摻毒時,就沒有想到要保護民族的嬰幼兒么!
瘦肉精、牛肉膏、地溝油、殘留農葯的萊,在西方聞所未聞或幾近絕呴,這不光是法治問題,很大程度上就是道德問題,世風不古,道德淪喪,根源何在?切聽下回分解。
花崗岩拙筆
2. 你如何看待當今社會的道德狀況,面對所出現的問題,你覺得你能做些什麼
our petty tasks, hardly aware of our listless attitude
3. 怎樣看待當今社會道德滑坡現象
不同意上述現象。
認同道德滑坡,也就要認同原先的社會道德水平曾經很高。
沒有證據表明,中國歷史上、改革前,中國整體社會道德水平很高。
文獻資料中,所提及到的社會道德水平程度高,恐怕只局限於文化圈中。
鄉野村夫,各朝各代,都有社會丑惡現象的描述與記載。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呼喚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道德規范。傳統道德規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各種不適應,不能理解為道德滑坡。
在傳統社會中,見利忘義、坑蒙拐騙、爾虞我詐一樣存在,只不過沒有市場經濟土壤生長與誘發。
4. 如何看待當前社會中的道德缺失現象
中央黨校教授宋惠昌說,一個時期以來,社會上曾經發生過一些令人感到困惑的現象,諸如「小悅悅事件」、食品衛生問題、商業欺詐問題等。有人據此認為我們的社會出現了「道德滑坡」。應該說,這些判斷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這些說法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顯露出了某種悲觀情緒。應該看到,我們的社會中也有像張麗莉、吳斌、高鐵成等一個又一個「最美的中國人」接連地涌現,他們的先進事跡和高尚品德,是我國社會思想道德主流的真實寫照。所以,也有一些積極性的觀點認為,道德問題並不是如有些人說的這樣嚴重,我們整個社會的道德主流是好的,是在向積極方向發展的。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不同的評判呢?我認為這是一個思想方法的問題。在我看來,有些人思想方法的偏頗是一個重要原因。這其中的一個突出表現,就是看問題的方法簡單化,孤立地分析某些道德現象。具體來說,就是把某些道德現象作為一個孤立的問題來研究。這樣,人們的思想就會陷入片面性而走向極端,於是,一旦看到了某個惡性不良事件,就會惶恐不已;當然,由於孤立地看問題,有些人對那些惡性不良事件不以為然,在他們看來,無非是些偶然的個案而已,無須大驚小怪。很顯然,這是另一個思想極端,也是不可取的。 我認為,要擺脫思想上的困境,一個關鍵是改造我們的思想方法。其中一個基本的認識方法,就是不要把目前道德領域的突出問題看成是一種孤立的社會問題,而應該在現實社會的總體上和歷史的發展中去認真研究它的本質及演變規律。 建立新的道德價值觀念 中國計量學院教授鄧澤球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有與之相適應的道德價值觀。這種新的道德價值觀念,至少應當確立以下三個基本點: 其一,視富強之國與禮儀之邦為同一追求目標。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名。傳統道德中,尤其是勞動人民的道德傳統中有許多優秀的成分,如勤勞、善良、節儉、刻苦耐勞精神等等。利與善,富裕與文明,並不是截然對立、非此即彼的東西。 其二,視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為同等價值砝碼。在道德價值的天平上,以個人利益損害社會利益,或以社會利益否定個人利益,都必然導致這種天平的失衡。這並不是說,當社會利益需要犧牲個人利益的時候,個人就有理由拒絕這種犧牲,因為在凝結著自己個人利益的社會利益的升值過程中,個人利益也意味著同樣的升值;個人道德價值的實現,也不同程度地意味著個人利益的實現。如此來理解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個人道德價值與社會道德價值的關系,就可能形成一種「我為社會,社會為我」、「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性循環。 其三,視現實基礎與理想目標為同歸復興之途。如果說理想是我們追求的目標,那麼,要達到這個目標,就必須以現實為基礎,並用一個相互聯結的新的現實架起一座通往理想的橋梁。因此,為了實現理想利益的目標,必須重視現實利益的基礎。同樣,沒有理想,就意味著滿足,滿足就會失去動力,其直接的危害,便是對現實基礎的瓦解。
5. 如何評價當前社會道德現狀
我覺得當前社會的道德現狀總體是好的,總體是積極向上的,充滿了正能量,只有幾個不道德的現狀,期待著大家都能向好的方向發展
6. 如何看待當今社會的道德狀況
個人認為有種危言聳聽但是比較接近現實的說法,那就是道德破產。
7. 你如何看待當今社會的道德狀況
有的好,有的壞。還算正常。
8. 如何理性看待當今社會的道德問題
我們現在的許多中國人,對道德的看法很矛盾很微妙:一方面承認人不能無道德,另一方面又認為道德在人生中所佔的比重不太大。能給災區捐些款、公交車上能給老人孕婦讓個座,就證明自己已是個很有愛心的人了,自己是個講道德的人。
這樣想、這樣做,當然沒有錯,只不過跟我們中國文化中的道德觀還差了一大截。
中國人說:道,道路,就是人人在此生都應該所走之路,此之謂「人道」。人道從天道而來。德,得也,由於所走人生道路正確而於己有得,如孝弟忠信即是。只有講道德,人類大群才能和睦幸福、長治久安,從而個人幸福也自在其中了。有良好的社會秩序才會有個人自由,社會秩序的維系主要靠道德,故講道德是每一個人天生的本分事。
正因如此,所以中國人視道德為人生第一要務,慾望、財富、享受等都是等而下之之事。具備了起碼的道德修養,才無愧於「人」之稱號,故中國人說「做人難」,一輩子都要努力做人。我們現代人都認為慾望的滿足才是人生第一要務,只有充分地「享受」了人生才算不枉在此世界來一遭,道德只是第二、第三位之事。這和傳統中國人的人生觀大相徑庭。
如三國第一人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生都奉獻給了國家,自己卻清苦終生。其高風亮節為一般人所不及,故歷代中國人瞻仰不盡。今天我們提起此人,仍然發自內心的敬佩不已
。可見,道德來自於人之內心,是天生的,自然的,絕非外力強加。若諸葛亮當時憑借權勢作威作福,以慾望滿足為第一事,誰還會敬仰他呢?
許多人認為他人有難,自己能伸出援手,這才是講道德。實際上講道德並不需任何外在條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己本分事,就是最大的道德。做了父親,孝敬父母,愛護妻子,教育子女,這就是講道德;工作中,兢兢業業,盡職盡責,這就是講道德;生活中,與人言而有信,為人謀而盡忠,這就是講道德。可見,道德是人人可為之事,只需要盡己本分而已。就這么簡單。
問題是,當代社會中的許多人,連自己的本分也不願盡不想盡。做了丈夫,仍然只顧自己在外面吃喝玩樂,不顧愛人,不顧家庭;做妻子的,動輒威脅離婚,甚至紅杏出牆,還美其名曰尋找真愛;做官的不為民服務,做教師的誤人子弟,做醫生的草菅人命,做的警匪一家,﹒﹒﹒﹒﹒﹒大家都認為道德是可有可無之人生末事,慾望享受才是人生頭等大事,可人人都沒有基本道德,人的享受又從何而來呢?
進一步說,道德才是真享受,慾望滿足離享受還隔了一層。你是家,你辦好的目的不是為了自己發財而是出於社會責任感,當你看到成千上萬員工因為你的出色管理而安居樂業時,你的快樂是無法替代的,你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人生價值;你是教師,當你真正是以教書育人的使命感參加工作時,學生的健康成長就是你最大的快樂,你會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沉,自己有多麼重要。慾望滿足只是動物性本能,道德修養才是人類所獨具的。只有在此處,才將人類與動物區分了開來。孟子說:「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豈不令人深思?
9. 如何看待分析當前中國社會道德狀況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興起和人口流動的加快,我國正迅速進入城市化的快車道。農耕社會「仁義禮智信」的道德土壤發生變化,但與此相適應現代都市的社會公德、約束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這就容易造成失信、失德高收益卻低風險,守護良知卻要付出更大的成本等各種不正常現象。
人們原有的價值觀受到沖擊,而新的社會規則又不能及時完善,個人的道德焦慮也因此轉變成社會性議題。道德焦慮有兩個指向,一是道德滑坡,人人但求自保,出現普遍的社會冷漠;另外就是在新社會環境下,全社會期盼建立新的道德約束和評判機制,重建社會公德良序。
從正確價值觀立場、科學認識方法論和歷史視野出發來分析認識當前我國的道德狀況,必然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國道德狀況的主流是發展進步的。
第一,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建立,為全社會打下了共同利益的堅實基礎,從而使社會共同利益成為中國社會道德的利益基礎。
決定道德性質的直接基礎是利益關系。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在全社會始終得到倡導和堅持的集體主義道德原則,其利益基礎正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礎上的社會共同利益。私有製作為社會基本經濟制度的廢除,使沒落的舊道德特別是自私自利的道德原則,喪失了賴以存在的根本制度基礎和利益基礎。這是中國道德發展史上翻天覆地的大變革。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和完善,使多種經濟成分得到迅速發展,多種經濟利益得以普遍實現。不可否認,受私有經濟成分發展的影響,受市場經濟利潤至上、等價交換等原則的影響,利己主義、拜金主義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確實有了更加頑強的表現。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從社會主流道德來看,集體主義道德原則,仍然是中國社會道德的主旋律,其最深厚的根據,就是公有制為主體的基本經濟制度鞏固了社會共同利益的基石。同時,過去實行單一公有制時造成的利益「大鍋飯」局面和平均主義道德弊端,得到了根本改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的統籌兼顧,有了更大的伸展和實現餘地,按勞分配原則獲得了有力的道義支撐,自私自利並沒有重新成為社會普遍的道德原則。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些革命性的思想解放和制度創新,既對人們的傳統道德觀念產生了劇烈的沖擊,也催生了與時代的發展進步相適應的新道德觀念和新道德規范。新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規范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更新了傳統的觀念,激勵著人們勇於變革、勇於進取、勇於探索、勇於創新,在不斷破除不符合時代精神的陳規陋俗的進程中,不斷為人們的行為確立新時代的准則。
第二,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建立,為全社會打下了共同道德價值的堅實基礎,使以人為本和為人民服務成為中國社會道德的基本價值取向。
中國共產黨誕生90多年來,自身進行了許多重大變革,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如一、堅定不移。從為人民服務到以人為本,都是中國共產黨為自身設立的最根本的道德價值目標、道德價值尺度和道德建設的核心。黨的這種道德價值目標和道德價值尺度,已成為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天經地義的神聖道德觀。
第三,馬克思主義為靈魂的社會主義文化制度的建立,從精神道德的意義上說,在於使人民群眾通過認識人類社會從低級向高級發展進步的客觀規律。
通過認識人類在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歷史進程中必將不斷改造自身並升華自身的精神道德境界的客觀規律,培育出對人類現實生活和未來前途充滿正義、向善和光明憧憬的高尚社會理想與道德理想。馬克思主義的精神道德學說,本質上是以真善美的價值目標激勵人們為創造和建設新社會奮斗的實踐理論,幫助人們站在社會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層面,把人類的終極價值、至善目標和解脫苦難的希望,寄託在人民大眾改造自然、改造社會、改造人自身的偉大社會實踐中。中國人民正是在實踐馬克思主義精神道德學說的歷史進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人格和精神境界,不斷建設真善美的新社會和新生活。
第四,社會主流道德輿論和主流道德觀念積極、進步、向善。
對社會整體道德質量的更高標准,對國民道德素質的更高要求,對社會向善價值追求的更緊迫期待,對社會各色各樣敗德行為的更嚴厲譴責,都深刻揭示了全社會道德狀況向善前進的大趨勢。對人的正當利益的肯定、對人的價值的肯定、對人的個性的肯定、對人權的肯定;改革開放意識、進取競爭意識、自由民主意識、公平公正意識、和諧包容意識、生態環保意識等的增長,無不是社會主流道德輿論和主流道德觀念積極、進步、向善的表現。社會道德建設領域大大拓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以及經濟道德、公共道德、新聞道德、生態道德等各個領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道德建設的觸角,日益向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延伸,道德調節社會關系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擴大加深。
社會道德榜樣的層次愈加豐富多樣。道德模範的層次更加豐富多樣,對人的道德評價的尺度也更加豐富多樣。從雷鋒到郭明義,從焦裕祿到楊善洲,這些精神道德上一脈相承的道德榜樣所踐履的主人翁責任意識、無私奉獻精神和堅守品格,始終代表著我們這個時代普通群眾和領導幹部道德風貌的主流。道德理論發展進步。我國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越來越系統化、規模化和科學化,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指導全社會的道德建設,提供了扎實的理論支撐。
存在的問題以及面臨的道德考驗
一段時間以來,關於道德的負面新聞頻頻見諸報端,道德失范、誠信缺失現象時有發生,良知的底線不斷被侵蝕。我們的道德水平究竟怎樣,一時成了問題。道德議題的熱度持續走高,對道德問題的關注,成為社會輿論特別是各類媒體常說常新的話題。無論是贊美道德模範的感言,還是抨擊敗德現象的批評,似乎都在印證這樣的評論:我國社會出現的一系列道德事件,勾勒出「感動與疼痛並存,譴責與反思交織,憂慮與希望同在」的圖景。論辯各方對道德問題超乎尋常的關注和唇槍舌劍,折射了中國社會深厚的道德底蘊和中國人濃重的道德責任心結。
第一,道德問題主要表現於一些時段。我國道德領域出現受到普遍關注和產生廣泛爭論問題的時期,集中表現在改革發展的節點時期,比如,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初期,實行商品經濟制度的初期,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期等。新的政策特別是新的制度體制推行的初期,常常也是新舊社會規范(法律、行政和道德等)沖突的時期,舊規范往往失范,新規范尚待建立。
第二,道德問題主要表現於一些領域。一是與市場經濟聯系緊密,容易發生權錢交易和容易受到金錢腐蝕的領域,是腐敗、誠信等問題多發易發的重災區。二是現有道德嚴重失范的領域,比如,公共道德領域問題多發易發,一個重要原因,是現有道德所調節的社會關系和社會人群發生了重大變化:從「熟人社會」到「陌生人社會」;從農民到城市新市民;從單位人到社會人;從體制內的人到體制外的人;從國有制的人到個體、私營和外資等多種所有制的人等。
第三,道德問題主要表現於一些人群。一是一些官員道德缺失。突出表現在少數官員弄權謀私、錢權交易、貪污腐化等。這些人的敗德行為對社會的負面影響最大。二是一些企業和商人道德缺失。突出表現在誠信缺失、坑蒙拐騙、制假販假等。三是一些文化名人道德缺失。突出表現在沽名釣譽、抄襲剽竊、低俗炒作等。四是一些公民道德缺失。突出表現在不守公德、見危不救、以怨報德等。
正是這些局部的、少數社會成員的敗德現象,無形中給民眾帶來了極大的道德壓力和心理暗示,很多人因此認為社會正在逐漸滑向一個低信任度和缺德的深淵,進一步加劇了人們評價社會道德狀況的悲觀、消極情緒。當前道德領域確實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但這是前進中的問題,要放在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來看待。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奮斗,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大幅提高相伴隨,全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極大增強,廣大幹部群眾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精神風貌,城鄉環境、公共秩序、文明禮貌、社會服務、旅遊景區等方面都發生了有目共睹的積極變化。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整個社會現代文明程度的不斷提升,全體公民思想道德素質的不斷提高,構成了中國社會道德建設的主流。
總之,道德考驗必將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但中國人民有信心經受住這一切考驗。因為社會的道德主流是進步、光明、向善的,因為社會的道德問題是發展前進中的問題,更因為中國人民從事著以真善美為價值前提和價值目標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資料來源——
求是理論網(中共中央機關刊《求是》雜志):
http://www.qstheory.cn/zxdk/2012/201204/201202/t20120213_138403.htm
http://www.qstheory.cn/zxdk/2012/201201/201112/t20111228_132528.htm
人民網: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387/16476759.html
10. 怎樣評價當今社會的道德水準
目前中國的道復德現狀既非在制「滑坡」(1976年10月之後),亦非在「爬坡」(大張旗鼓地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包括道德建設時期),而是處於一個新的正常發展階段。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與「經濟發展新常態」相對應,目前中國處於「道德發展的新常態」。
1、對於社會中出現的不道德現象(事件)不必大驚小怪、憂心忡忡,不要否定主流、否定發展;可以進行必要的譴責,不必連篇累牘地報道。
各類媒體要多宣傳道德楷模和身邊好人,推動道德進步。
2、青少年要少看網上不道德的奇葩新聞,多看權威媒體及其網站宣傳的道德楷模。從而有利於自己積極進取、奮發向上,在報效國家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