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第七章

道德經第七章

發布時間: 2020-12-21 10:20:49

道德經教我們如何做人做事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版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權要來源。《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語言極為精闢,是至理名言,形成諸多成語、格言、座右銘。如:「天長地久」(七章)、「上善若水」(八章)、「少私寡慾」(十九章)、「弱之勝強,柔之勝剛」(七十八章)、「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四十六章)。有的原句,今已演變為警句,廣泛流傳。如:「功成,名遂,身退」(九章),現為「功成身退」;「知其白,守其黑」(二十八章),現為「知白守黑」;「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四十五章),現演變出「大智若愚」;「天網恢恢,疏而不失」(七十三章),現為「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知足之足,常足矣」(四十六章),現為「知足常樂」;「寵辱若驚」(十三章),現為「寵辱不驚」。

❷ 道德經中的名言

道德經名句及解釋匯總如下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出處】《道德經》第一章。

【解釋】天地萬物之道是可以認知的,但道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名也是可以名狀的,但名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

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出處】《道德經》第二章。

【解釋】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是因為有丑的存在;天下人都知道善是善,是因為有惡的存在。

3、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出處】《道德經》第二章

【解釋】有與無相互滋生,難與易相輔相成,長與短相比較而顯現,高與下相互依存,聲音音律的相互應和而成曲調,前與後相互聯接而成順序。

4、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出處】《道德經》第五章。

【解釋】天地無所謂仁慈不仁慈,它對待萬物就像對待草狗(古代用草紮成的祭品)一樣平等;聖人也無所謂仁慈不仁慈,他對待百姓也像對待草狗(古代用草紮成的祭品)一樣,任憑百姓自生自滅。

5、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出處】《道德經》第五章。

【解釋】有的版本為「多言數窮」。意思是:多說無益,言多必失,還不如保持靜默。

6、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出處】《道德經》第七章。

【解釋】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久存在,是因為它們不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運行著,所以能夠長久生存。

7、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出處】《道德經》第八章。

【解釋】最大的善就應當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與萬物交融,而不與之爭奪;水只停留在眾人不喜歡的低窪之處,所以水性最接近於道。

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出處】《道德經》第九章。

【解釋】太滿了會溢出,應當適可而止;太冒尖了,難保長久。

9、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出處】《道德經》第九章。

【解釋】金玉滿堂,不一定能守得住;因富貴而驕奢,容易引禍上身。成功了如能做到急流勇退,這才是自然之道。

❸ 7月28日學習《道德經》【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

本章對「道」的不同層次做了詳細的描述,闡述「德」「仁」「義」「禮」的區別

❹ 老子道德經第7章的解釋

說實話,對於老子的這一章,我最欣賞的就是第一句啦,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回他和第81章的信言不答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意思近同,還有第23章的,希言自然①。故飄風②不終朝,驟雨③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
熟讀整篇道德經,你會發現整片文章基本可以涵蓋天地萬物之運行法則,其為人、為政亦包攬其中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我們每天都在說道啊,說理啊,可是誰會想到你說的是誰的道?誰的理呢?這句話翻譯到現在的通用語言就可以理解為多說無益,說的越多,解釋的就越多,狡辯的就更多了,話說多了就失去他本身的意義所在。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①。塞其兌,閉其門②;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③,是謂玄同④。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⑤;故為天下貴。
[譯文]
聰明的智者不多說話,而到處說長論短的人就不是聰明的智者。塞堵住嗜欲的孔竅,關閉住嗜欲的門徑。不露鋒芒,消解紛爭,挫去人們的鋒芒,解脫他們的紛爭,收斂他們的光耀,混同他們的塵世,這就是深奧的玄同。達到「玄同」境界的人,已經超脫親疏、利害、貴賤的世俗范圍,所以就為天下人所尊重。

❺ 道德經第七章中: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什麼意思.

第七章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理解:
天地長久,是因為天地的私慾就是化育萬物,天地造就了並繁榮了萬物。繁榮的萬物通過自身作用反過來又改造了天地。天地被萬物不斷更新,歷久常新,所以長生。

聖人並不是沒有私慾,聖人的私慾就是為了推動文明進步、人人安寧快樂、人類文明的永恆。所以他無私忘我的努力來為人類做貢獻。當人們都感到他的成就、精神和品格之美後,便都紛紛推舉他,他反而身先了。在人們遇到問題和困難時候,他能夠站在外在角度審慎客觀的思考如何解決問題(舉例:毛澤東在抗日危難時期,清醒的寫下了《論持久戰》),人們發現了他的方法並在他的指導下走出困境了,人類得以永恆,而且他自己也能得以保存,並被歷代人們所傳唱,所以身存。

很多人眼光短淺,急功近利,煩惱一生,忙碌一生,看似為自己和後人創造了大筆財富,其實卻為人類文明無所貢獻。我們倘若把「自生」升華,開始為公想,不要凡事搶先,就不會有那麼多煩惱了。諸位都知道,人要是尖銳的話,就會得罪人,所以我們說話做事都不要太尖銳,要忠厚。聖人永遠是以柔弱、謙卑自處的。要交朋友也是這樣,如果說一個人自私自利,那麼我們都不願意跟他交往,害怕以後會吃虧。但假如這個人為人豁達,助人為樂,我們為什麼不願意交這樣的朋友呢?

為了自私的目的做出無私的奉獻,我們該警惕這種論點。偉大的自私是無私,而這種無私是真心的。真心的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在無私幫助中,我們也要保持自尊、獨立和適中。幫助自然萬物就是幫助人類自己,幫助地球就是幫助人類自己。聖人自私就是無私,無私卻成就了大私。

注釋:
成,形成、成就、完成。存,存在。是以,所以。私,自己的、與「公」相對。

譯文: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久存在,是因為它們不生長,所以能夠長久生存。
所以聖人無私奉獻反而能在眾人中領先;置身於外反而能保存。
難道不正是因為他的無私?所以能成就他的自私。

❻ 《道德經》第七章說明了什麼道理

第七章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理解:
天長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長久,是因為天地不只為自己生長而存在。天地無私的化育、繁榮萬物。繁榮的萬物又通過自身作用反過來改造天地。天地被萬物不斷更新,進而歷久常新,所以長生。

聖人總是置身於眾人之後,綜合全面的傾聽別人的意見,審慎的考慮矛盾的各個方面。所以當聖人抓住主要矛盾並給出解決方案的時候,他總是得到眾人的支持,所以他身先了。聖人考慮事情總是跳出自己所在的小范圍,從更大的視角看待整個趨勢,認清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總是向著更長遠更有利的方向做事,所以身存了。

很多人眼光短淺,急功近利,煩惱一生,忙碌一生,看似為自己和後人創造了大筆財富,其實卻為人類文明無所貢獻。我們倘若把「自生」升華,開始為公想,也許我們對人類文明就有點貢獻,
也許我們成為不了聖人,但某個想法、靈感卻是可以震驚世界啟迪千年的。
一個人終生的成就是可以空前絕後的。但只有無私奉獻,才能讓這些想法成就長生永存;只有無私奉獻,才能證明我們對人類是有點價值的。
幫助地球就是幫助人類自己,就好比大面積的植樹造林為人類抵禦了風沙、洪水、霧霾、全球變暖一樣。所以幫助地球和萬物就是幫助我們人類自己。

聖人並不是沒有私慾,聖人的私慾就是為了推動文明進步、人人安寧快樂、人類文明的永恆。所以他無私忘我的努力來為人類做貢獻。當人們都感到他的成就、精神和品格之美後,便都紛紛推舉他,所以成就了大私。

聖人的自私是無私,無私卻成就了大私。

注意:
本章呼應第十三章、第六十六章。

注釋:
成,形成、成就、完成。存,存在。是以,所以。

譯文: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久存在,是因為它們不生長自身,所以能夠長久生存。
所以聖人無私奉獻反而能在眾人中領先;置身於外反而能保存。
難道不正是因為他的無私?所以能成就他的自私。

❼ 老子道德經第7章的解釋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從無法計算的年代之前。天仍然是這個天。地仍然是這個地。可見它的生命是長久的。那麼天地為什麼能夠如此的長久呢。就是因為它不是自己生長自己。而生長萬物。不為自己而為別人。所以它能夠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
因此聖人。明白這個道理之後。他也學著天地一樣。將自己的事放在後面。將別人的事放於前面。可是他的靈性。卻永遠在別人之上。
▼外其身而身存。
他雖然將自己置之度外。但是他的真我。反而永遠長存。
▼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這就是聖人。他沒有私心。反而能成就他的偉大。而且等到他的身體死了以後。他的靈性永遠超脫三界。不再受到六道輪回之苦。還受到後人的敬仰。這就是他沒有私心。反而得到了好處。
另,天長地久。
註:天地長久不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註:天地所以能有這麼長久的壽數,就是天地無私不擇貴賤高下親疏。
故能長生。
註:所以天地能這樣的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
註:是因為聖人之處事,體
天地之道
,先人而後己,不為先於天下,而天下之人莫不推尊而仰為聖人,故其身未有不先於人。
外其身而身存。
註:聖人以道德為本,以假體色身為末,不求顯榮於身,而天下之人莫不尊親於聖人。
非以其無私也。
註:聖人以誠而無私,而成其私,所以無私之人反成其私。
故能成其私。
註:聖人因為大公無私,所以成為聖人,故成為其私。

❽ 老子道德經第七章說明一個什麼道理

安然1048 :你好抄。
《老子道德經》第七章襲:
原文: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久者,以其不自生。
故能長久。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這一章是說:天地是道所生成的,(道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而天地是人們能看得見。這樣,由天地,可以推到【道】上了。)天地是永恆的,無窮的。它生長了萬物,只是為了生長而已。換一句話說,天地是為萬物服務的。體道的聖人,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處處謙虛退讓,反而得到眾人的愛戴。事事不計較利害得失,舍己為人,結果反而身受其益。西漢注釋《道德經》的河上公給這一章的標題為【韜光】。
從這一章,體會:道體永恆,道用無窮。是會有大收益的。
註:【韜 】:(韜) (tāo): 弓或劍的套子。
隱藏,隱蔽:韜光養晦(隱藏才能,收斂鋒芒,不使外露。亦作「韜晦」)。
用兵的謀略:韜鈐。韜略。

❾ 道德經第七章非以其無私邪怎麼讀

非fēi以yǐ其qí無wú私sī邪yé

邪(yé):同「耶」,助詞,表示疑問的語氣.譯為「嗎?」

❿ 請教老子道德經第七章反應了什麼哲學本質和規律

翻譯:天和地之所以長久,是因為它們並沒有讓自己長久的意識,沒有認為自身版能長久或不能權長久的想法,所以它們反而能夠長生;同理聖人忘掉了自身的存在,一直在尋求道或者已經得道,換就話說就是忘掉了世間功名利祿,故被稱為聖人!
辯證法的本質和規律:想追求一種夢想或境界,又左顧右盼,權衡社會屬性中的利益與名譽,把自己的所謂的短視的利益看的特別重,這種「先其身」的做法,最終會達到「而身後」的效果,永遠也不能實現自己的追求!
(其實道德經早就講了:「道可道,非常道」,道如果說出來的話就不是真正的道了,因為語言是人類發明的,所以本身就是有限的,用語言來反映世間的一些本質和規律也就是有限的,所以關鍵還要看悟性。)

熱點內容
招標投標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9 03:21:01 瀏覽:916
司法局上號 發布:2025-01-19 03:19:55 瀏覽:79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朔及力 發布:2025-01-19 03:02:21 瀏覽:542
法治文化研究院 發布:2025-01-19 02:54:05 瀏覽:110
口頭協議有視頻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9 02:40:15 瀏覽:107
保安勞動法無法保證 發布:2025-01-19 02:05:21 瀏覽:315
民法典與與生態環境 發布:2025-01-19 01:21:19 瀏覽:439
中國合同法起草 發布:2025-01-19 01:08:06 瀏覽:180
法律與道德的案例 發布:2025-01-18 23:50:09 瀏覽:277
違反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8 23:45:42 瀏覽: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