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學李德旺

法學李德旺

發布時間: 2022-03-12 15:08:00

A. 西夏是怎麼被滅的,元昊時是不是西夏最強的

黨項族建立的西夏被蒙古消滅,並進行大肆屠殺,黨項族基本被清族,極少數西夏
(1032年-1227年)
唐末、五代時,黨項族興起於西北,建立了李氏政權.宋太宗時,黨項首領臣服,但李繼遷卻繼續組織部眾割據,與北宋發生長期戰爭.李德明在位期間,接受宋中央統治,出現和平發展的局面.元昊即位後,公開稱帝,建立西夏國,再度與宋發生戰爭.西夏雖取得很多勝利,但百姓的生產和生活卻受到巨大的影響.1044年,西夏與北宋簽定「慶歷和議」,表面取消帝號.以後,西夏與宋、金時戰時和.西夏後期,統治衰弱,最終被蒙古滅亡.
黨項族經過艱苦的努力,對發展西北地區的經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其農業、牧業比較發達;手工業中以冶鐵、鍛造、毛織、曬鹽、雕版印刷及陶瓷等較突出;商業則以官方經營的邊境貿易為主.在吸收漢族先進文化的基礎上,西夏創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明.
西夏年號
年號 廟號 名字 即位時間 即位年齡 在位
年數 死時
年齡 世系 備注
顯道、開運、廣運、大慶、天授禮法延祚 景宗 李元昊 (1032) 30 11 46 大夏國王李德明之子 宋明道元年(1032年)其父卒,元昊以太子嗣位.1038年稱「吾祖」(可汗,皇帝),國號大夏,都興慶府
延嗣寧國、天佑垂聖、福聖承道、奢單都、拱化 毅宗 李諒祚 (1049) 3 19 21 母沒藏氏,與元昊私通而生諒祚 景宗末年,廢太子寧明,立寧令哥.復廢寧令哥,立私生子諒祚.景宗死,諒祚以太子嗣位
乾道、天賜禮盛國慶、大安、天安禮定 惠宗 李秉常 (1067) 8 20 27 毅宗子 以皇太子嗣位,年僅八歲,由太後梁氏(漢人)攝政,至帝卒,仍由母黨專權
天儀治平、天佑民安、永安、貞觀、雍寧、元德、正德、大德 崇宗 李乾順 (1086) 4 54 57 惠宗子 以皇太子嗣位,年僅八歲,由其母梁太後攝政,永安二年(1099年),帝十七歲,梁太後被遼國毒死,帝始親政
大慶、人慶、天盛、乾佑 仁宗 李仁孝 (1140) 17 54 70 崇宗長子 以皇太子嗣位
天慶 桓宗 李純佑 (1193) 17 14 30 仁宗長子 以皇太子嗣位,天慶十三年(1206年)正月,為李安全和羅太後所廢,三月暴卒
應天、皇建 襄宗 李安全 (1206) 37 6 42 崇宗之孫,越王仁友(仁宗弟)之子 天慶十三年(1206年)正月,李安全與羅太後合謀廢桓宗,自立為帝.皇建二年(1211年)七月被廢
光定 神宗 李遵頊 (1211) 49 13 64 齊王李彥宗之子 即位前,嗣父齊王爵.皇建二年七月,襄宗被廢,遵頊繼立.1223年傳位於其子德旺,自稱太上皇
乾定 獻宗 李德旺 (1223) 43 4 46 神宗子 受父禪即位
(末主) 李眈 (1226) 2 獻宗侄,清平郡王之子 獻宗死,被國人擁立為帝.1227年,蒙古軍圍夏都興慶府,六月,李眈降,被殺,西夏亡
西夏滅亡
西夏在襄宗、神宗一再的腐敗下,終於病入膏肓,無可救葯,盡管獻宗李德旺是治國之才,仍然挽不回西夏政權覆滅命運.李德旺打算趁成吉思汗西征之際抗擊蒙古.不料機密泄露,1224年蒙古攻克銀川.李德旺向蒙古投降,送人質,才得免滅國.1225年成吉思汗西徵得勝後又開始對西夏的進攻.1226年李德旺病死,他的侄子李睍被推為皇帝.1227年李睍投降蒙古.成吉思汗此時已死,但密不發喪,以免西夏反悔.李睍投降後按照成吉思汗遺囑被殺,黨項族也被滅族.西夏滅亡.僥幸逃脫的後來也藏化了。據說還有一些逃到了今天的尼泊爾(考古方面無依據),自然也被當地民族同化了。今天,黨項族作為一個民族,似乎已經不存在了。
中外學者對西夏滅亡後黨項族是經過如何途徑和其它民族融合,而逐漸從歷史上銷聲匿跡的原因作了多方面的探討,對西夏後裔的下落大致形成以下幾種解釋:
其一,降元。西夏滅亡後,黨項族的統治階級有一部分向元朝投降,元朝重用他們,把他們列為「色目人」來對漢族進行統治。據王桐齡的《中國民族史》統計,仕官元朝的唐兀人達 60人之多,宿衛諸軍中,也有唐兀衛,領河西軍3000人。投降元的唐兀人,成為元朝一支重要力量。
其二,投金。據《金史·西夏傳》載,有些西夏人投降了金朝,並定居在河南信陽、方城一帶。後來,逐漸與漢族融合了。
其三,東遷。河北保定城北韓庄出土的西夏文「勝相幢」,建於明代弘治十五年((1502),兩幢所記人名近百人,其中有不少黨項人的姓氏。西夏滅亡270多年後,在保定地區還有這么多的黨項人,證明西夏滅亡後有一部分西夏人已東遷。此外,元至正五年(1345)在居庸關建造的六體石刻,也有納鱗、智妙彌通等黨項人參與此工程。其四,南徙。四川康定木雅地區的部分藏民,即為西夏遺民。歷史上,英、美、法學者都曾去調查過。近年來,寧夏社會科學院的西夏學專家李範文教授又作了調查,認為有一部分黨項居民不甘心投降作亡國奴,開始「長征」,他們繞甘南趨松潘,出阿細、班佐,循金川河谷,經丹巴、乾寧以至木雅在深山溪谷中建立小邦。
其五,留居。西夏滅亡後,還有一部分信奉佛教的黨項久仍居住西夏故地。但他們迫於形勢而改名換姓,不敢承認自己是黨項族,很快溶合於各族人民中。
其六,在甘肅南部迭部地區,至今還居住著一個語言、風俗習慣異於他族的民族,人們懷疑他們是西夏遺民,或是鮮卑吐谷渾的原始居民,說法不一。

B. 建立西夏的黨項族被蒙古滅族了嗎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首都師大、寧夏社會科學院、河北省社科院、河北師大以及邯鄲文史界的數十位專家,齊聚邯鄲學院,對出土於大名縣舊治鄉陳庄村的一方圓首豎碑墓誌銘感嘆不已。他們從僅有的11個西夏文字母和500多漢文字元中,竭力搜尋著其中所隱含的歷史信息。經過研討,與會專家一致認定,這塊寬35厘米,高60厘米的墓誌銘,是目前發現的元代最早一方西夏文、漢文碑刻,顯示出元代西夏後裔的民族傳承、墓葬特點和文化特色,是研究西夏移民在中國的存在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

一、西夏、漢合璧墓誌銘邯鄲研討專家爭鋒

這方兩面書寫的石碑,一面為西夏文,兩行並列共11個字,翻譯過來為「小李統軍大」「田氏,夫也,阿母」。一面為漢文,頂部有篆書〈小李鈐部公墓誌〉八字,正文為〈宣差大名路達魯花赤小李鈐部公墓誌〉,全文共21行,500餘字。「公鈐部,其先河西肅州之世系,祖瑩在焉。公生而通敏,長有才略……辛亥改授大名路都達魯花赤。戊午秋七月廿有八日以病卒,年六十九歲。夫人田氏六十五歲,男三人,孫三人。長愛魯,襲父爵,寵授虎符,至元四年十月間改授雲南安撫使。次子羅合,中統三年宣授大名等路行軍萬戶,至元元年八月十二日卒。次子小鈐部以兄愛魯出,仕南國,襲爵如前,加昭通大將軍,至元十三年二月卒。長孫教化是年四月有四日祗授宣命,虎符襲爵,加嘉議大夫兼大名路諸軍奧魯達魯花赤。次孫帖木爾、次孫萬奴。噫,一門之中,襲爵承宣,枝葉不替,非公之積德累功,焉能至此耶。長孫教化以父之出仕未還,念祖之權厝未葬,是以改卜新瑩,仍刻貞石以志其後。嘉議大夫大名路達魯花赤兼諸軍奧魯達魯花赤孝長孫教化志」

根據邯鄲市博物館助理研究館員朱建路的初步考證,小李鈐部,也稱昔里鈐部,《元史》卷有〈昔里鈐部傳〉。根據此碑文中記載,這塊墓誌記述的是小李鈐部及其子孫的生平事跡,由其長孫教化撰寫。

這是一次有關西夏文研究的高規格的專業研討會。研討會上,各位專家圍繞這方元代碑刻的意義,西夏黨項族的消失及西夏移民的分布展開研討,同時,就墓誌中提到的「鈐部」是否是「統軍」的別稱;「小李鈐部大」中的「大」是否是對長輩的尊稱,「阿母」代表的是「母親」還是「祖母」,引經據典展開爭鋒。隨著數位專家的發言,眾多疑問也越來越清晰。經過討論、碰撞,與會專家認定:從時間上看,這能出土於大名縣陳村莊的〈小李鈐部公墓誌〉,是我國新發現的第一方元代夏漢合璧碑刻;從碑刻的內容和性質上來說,小李鈐部墓誌銘是我們新發現的第一方夏漢合璧墓誌銘。它也同時證明了,西夏移民在大名府的存在。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史金波在發言中表明觀點:大名20多年前發現李愛魯墓誌,現又見昔李鈐部墓誌,接連發現重要西夏後裔碑刻,令人驚喜。此墓誌是目前發現的元代最早一方西夏文、漢文碑刻,具有特殊的文物和學術價值,十分稀見,建議定為一級文物。

熱點內容
履行查對制度的規章制度和程序 發布:2024-11-19 18:19:19 瀏覽:18
阜平法院 發布:2024-11-19 18:18:19 瀏覽:951
法院體庭 發布:2024-11-19 18:17:35 瀏覽:896
關於心道德事的心得 發布:2024-11-19 17:14:24 瀏覽:202
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七條規定 發布:2024-11-19 16:51:51 瀏覽:748
經濟法中半數以上是含半數嗎 發布:2024-11-19 16:38:46 瀏覽:741
勞動合同法中以上以下 發布:2024-11-19 16:29:35 瀏覽:735
合同法的第59條 發布:2024-11-19 16:29:34 瀏覽:296
公司培訓合同法的通知怎麼寫 發布:2024-11-19 15:59:01 瀏覽:513
法院職工編制 發布:2024-11-19 15:23:49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