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淵源道德
① 法律淵源有哪些
還有國際條約(這個好像是正式的)、司法解釋、法學家學說等非正式的。
② 法律淵源是
從法律人職業的角度看,所謂法的淵源,就是指特定法律共同體所承認的具有法的約束力或具有法律說服力並能夠作為法律人的法律決定之大前提的規范或准則來源的那些資料,如制定法、判例、習慣、法理等。
在法律實踐中,法的淵源最主要的分類是正式的法的淵源與非正式的法的淵源。
正式的法的淵源是指具有明文規定的法律效力並且直接作為法律人的法律決定的大前提的規范來源的那些資料,如憲法、法律、法規等,主要為制定法,即不同國家機關根據具體職權和程序制定的各種規范性文件。對於正式法源而言,法律人必須予以考慮;或者說,法律人有法律義務適用它們。非正式的法的淵源則指不具有明文規定的法律效力,但具有法律說服力並能夠構成法律人的法律決定的大前提的准則來源的那些資料,如正義標准、理性原則、公共政策、道德信念、社會思潮、習慣、鄉規民約、社團規章、權威性法學著作,還有外國法等。
當代中國法的淵源主要為以憲法為核心的各種制定法,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經濟特區的規范性文件、特別行政區的法律法規、規章、國際條約、國際慣例等。這是由我國國家和法的本質所決定的。
(一)憲法
憲法是每一民主國家最根本的法的淵源,其法律地位和效力是最高的。它是國家最高權力的象徵或標志,憲法的權威直接來源於人民。
(二)法律
法律有廣義、狹義兩種理解。廣義上講,法律泛指一切規范性文件;狹義上講,僅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我們這里僅用狹義的法律。在當代中國法的淵源中,法律的地位和效力僅次於憲法。
(三)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是指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即國務院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其法律地位和效力僅次於憲法和法律。國務院所發布的決定和命令,凡屬於規范性的,也屬於法的淵源之列。目前我國行政法規的數量遠遠超過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法律的數量。
(四)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法規、經濟特區的規范性文件
這三類都是由地方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規是一定的地方國家權力機關,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依法制定的在本行政區域內具有法的效力的規范性文件。根據憲法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立法法的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級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有權制定地方性法規。此外,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關、執行機關所制定的決定、命令、決議,凡屬規范性者,在其行政區域內,也都屬於法的淵源之列。地方性法規及其他規范性文件,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才有效。
(五)特別行政區的法律
憲法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這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構想在憲法上的體現。特別行政區實行不同於全國其他地區的經濟、政治、法律制度,即在若干年內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因而在立法許可權和法律形式上也有特殊性,特別行政區的法律、法規在當代中國法的淵源中成為單獨的一類。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已於1 990年4月和1993年3月先後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六)國際條約、國際慣例
國際條約是指我國作為國際法主體同外國締結的雙邊、多邊協議和其他具有條約、協定性質的文件。條約生效後,根據「條約必須遵守」的國際慣例,對締約國的國家機關、團體和公民就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因而國際條約也是當代中國法的淵源之一。
③ 道德規范屬於民法淵源嗎
從法理角度而言,自然法學派者推崇道德規范屬於法律的淵源,從我國的立法來看,道德規范應該屬於淵源,如同正義觀念、習慣一樣屬於非正式淵源,
④ 法律淵源包括那些行為規范A習慣B道德C宗教D政策
法律淵源一般是執法的效力來源,可以分為正式法律淵源和非正式法律淵源
正是法律淵源我國有制定法、習慣法、國際條約等,你說的AD是非正式法律淵源
⑤ 法律淵源的法律淵源
當代中國法律淵源是以憲法為核心的制定法形式,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淵源可分為以下幾類: 國際條約指我國與外國締結、參加、簽訂、加入、承認的雙邊、多邊的條約、協定和其他具有條約性質的文件(國際條約的名稱,除條約外還有公約、協議、協定、議定書、憲章、盟約、換文和聯合宣言等)。這些文件的內容除我國在締結時宣布持保留意見不受其約束的以外,都與國內法具有一樣的約束力,所以也是我國法的淵源。
行政協定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政府相互之間簽訂的有關政治、經濟、貿易、法律、文件和軍事等方面內容的協議。國際條約和行政協定的區別在於:前者以國家名義簽訂,後者以政府名義簽訂。註:我們國家和政府一旦與外國或外國政府簽訂了條約或協定,所簽訂的條約和協定對國內的機關、組織和公民同樣具有法律約束力。 (一)判例
所謂判例,是指那些事先存在的·可能構成法官審理案件依據的判決範例。中國不是普通法法系,也不存在判例法這種法的形式,但中國最高司法機關選擇、確認和公布的典型判例,在法律實際生活中,是起到了法的淵源的作用的。
(二)習慣
習慣是無論何種法律文化背景下都存在的一種法的淵源。法律規則中有不少規則來自於習慣。立法機關可以根據習慣形成制定法規則。司法機關往往從習慣中抽取某些規則,據以處理某些案件。這些都是沒有疑義的。一般來說,習慣在歷史上比之現今時代,在法的淵源的體系中的地位更重要。
(三)道德規范和正義觀念
這是具有普遍性的的法的淵源。古今自然法學派者就特別強調這種法的淵源,他們中的許多人不僅把這些因素視為最主要的法的淵源,甚至要把這些因素直接視為法的形式。在中國文化傳統下,道德規范以及其相關聯的正義觀念,成為中國自古以來的一種法的淵源。
(四)理論學說特別是法律學說
學說也是古今資源性法的淵源之一。歷史上和現實中,有關學說甚至擔當著法制和法治的指導思想的角色。中國封建時代的儒家學說是法的淵源。隨著社會的發展,不得不重視法律學說特別是科學而權威的法律學說,並以之作為重要的資源性淵源。
⑥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道德法》是哪種形式法律淵源
這個格式是成文法的格式,成文法應該是成文法淵源、直接淵源、制定法淵源、主要淵源、正式淵源。但是,我國目前並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道德法》這個法律。
⑦ 論述法律職業道德規范形式的淵源
由於道德的內部結構非常的復雜,包括行為、意識、規則等,因此道德的表現形式也非常的復雜。從規范形式看,法律職業道德的淵源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法律
法律規范必然吸收倫理道德規范這是法律與道德的天然關系的結果。倫理道德規范中的核心內容往往被法律所吸收,上升為法律規范。 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第三條規定:「法官必須忠實執行憲法和法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法官在司法實踐中應當遵守的一些倫理規范被納入到法官的法律義務規范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中也有類似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在總則部分規定:「律師執業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恪守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
2、司法解釋
這方面主要涉及法官、檢察官的職業道德,當然很多方面也包括了律師、警察等其他法律職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比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都有關於適用《刑事訴訟法》的司法解釋,其中的許多內容也涉及法官、檢察官、律師的職業道德。
3 、行政法規
這一類主要集中在行政管理部門。像國務院頒布的《法律援助條理》中有關律師的法律職業道德規范。
4、部門規章
比如司法部、公安部等部門發布的有關法律職業道德規章的內容。比如司法部制定的關於《律師違法行為處罰辦法》等。
5、行業規范
目前主要的法律職業者大都有自己的行為道德規范,如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的《檢察官職業道德規范》,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發布的《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這些行業規范反映了法律職業道德的倫理規范。學習和研究法律職業道德主要依靠這些行業規范。
6、國際公約
這方面主要集中在聯合國國際人權公約,特別是有關刑事法律方面的法律文件中,比如《執法人員行為守則》,《關於司法機關獨立的基本原則》,《有關檢察官作用的基本准則》《關於律師作用的基本准則》等。這些文件就有大量的涉及的法律職業包括法官、檢察官、律師、警察等法律職業人員的倫理要求和規范。
7、道德規范
職業道德規范的淵源除了,法律和有關法律職業的倫理規范外還包括一般的社會倫理道德。 職業道德是社會倫理的升華。在這方面的規范包括國家制定的有關職業道德規范的內容,其中重要的有,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社會主義文明建設若干問題的決定》,以及中央頒布的《公民道德建設綱要》。
⑧ 社會公德是非正式性法律淵源嗎
社會公德屬於非正式法律淵源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