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中國法治十大問題

中國法治十大問題

發布時間: 2022-03-12 18:39:52

A. 中國法治現狀如何.

建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在解決"人治"問題上採取了各種措施,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於社會主義制度還很不完善,人治和人治思想依然有它的市場,人治是中國經濟發展遲緩的重要原因。經濟現代化要求必須實行法治,徹底摒棄人治。法治是近代大工業和商品經濟的必然產物,近代西方的法治,推動了西方生產力的迅猛發展,促進了社會分工、自由競爭。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必須明確國家、企業和個人的責、權、利關系;必須實行商品的等價交換,保護企業之間的競爭;必須提高工作效率和商品信譽;必須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由人民自己管理國家、經濟、企業、社會……所有這些,都必須實行法治,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樹立至高無上的法律權威。這也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所要求的。
人治與法治,並不是簡單的領導制度的區別,而是判斷一個民族是否加入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應當指出,我們至今對人治的危害、法治的意義的認識都還不夠全面深刻,這也是當前政治體制改革必須解決的問題之一。
法治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標志,和諧是人類社會的理想境界。和諧社會要求有秩序,要求穩定,要求公平和正義,因此和諧社會首先是一個法治的社會。
眾所周知,所謂法治社會,就是社會公民和社會組織把憲法和法律作為行為規范。其基本特徵是立法必公、執法必嚴。所謂「公」,就是公平正義,大多數公民贊成;所謂「嚴」,就是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但僅僅做到這兩點,社會就會太平、就會和諧了嗎?
秦朝推行商秧和韓非的法家思想,推行嚴刑峻法,當官的都是酷吏,執法嚴格,可謂「法治」社會了。但秦不行王道而行霸道,不遵周公所制的「周禮」,民不知禮、義、廉、恥、信,人無倫常,盜賊叢生,官府一味地鎮壓,最終區區幾十年秦就亡了,沒有建成太平盛世、和諧社會。
亂世用重典是句屁話,沒聽說過人心是可以殺服的。清朝初年,康熙帝從元朝短命的教訓中悟出人心不可以殺服,積極學習漢族文化,尊崇孔、孟,祭祀明太祖陵,重用漢族賢達,用禮、義、廉、恥、信教化萬民,才收服了人心,出現了唯一一個異族統治下的太平盛世――康乾盛世。
所以,法治社會建設與社會文明建設必須同步推進,推行法治要有推行法治的社會土壤―――社會民眾推崇平等、自由、博愛的普世價值觀,禮、義、廉、恥、誠信等中國特色的貴族精神佔主流,大部分人積極追求真、善、美,自覺抵制假、丑、惡。
不信請看,南京「彭宇案」中,法官說:從常理看,如果彭宇沒有撞倒徐老太太,他就不會主動扶起徐老太太並送到醫院治療,彭宇這樣做了,就一定是他撞倒了徐老太太。在這樣的「常理」下,彭宇杯具了,美好的雷鋒精神也壽終正寢了。
可以看出,要建成真正的法治社會,還任重而道遠。

B. 中國法律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中國的問題不叫「法律問題」,中國有那麼多法律條文,而且條文相互矛盾版沖突甚多,權即便憲法也有相互沖突地方。法律地位上有上下位關系,憲法是一切法律的源頭,按國際貫例(普世價值觀)法律是有上下位關系的。憲法第41條規定公民可以民告官,而且嚴打令保護檢舉控告人。但憲法規定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所以「縣官不如現管」,「穩定大於一切」後政法委文件(被中共中央政治局授權)秘密規定「民告官」是「渋法渋訴上訪」「要一隻四不將檢控變成渋法渋訴上訪「還要」千方百計息訴罷訪「。這些權治犯罪憲法規定必須追究,可都被和諧了。有」三個代表理論「以後國家是人民的嗎?如果是真正的法治國家,執政黨必須帶頭遵守憲法法律,可是共產黨人發明了雙規,還有坦白從寬政策,老百姓又不能告黨組織{沒有黨務訴訟法},甚至被侵犯不能告黨組織中的犯罪嫌疑人。中國是法治問題,還是人治。所以人民會相信有青天大老爺,會喋喋不休上訪,而共產黨人樂於發上訪財。

C. 中國現階段的法治問題

法制是名詞,法治是動詞。不管名詞也好,還是動詞也罷,最關鍵的是:必須整頓司法部門!因為,司法部門是法制的根基,是法治的風向標。大陸的司法部門實在太過黑暗,令人感覺是無法痊癒的怪胎!

D. 中國十大熱點問題是什麼

社會保障收入分配
反腐倡廉
住房保障
醫療改革
穩定物價
食品葯品安全
法治中國
行政體制改革
國防建設

E. 我國法治建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哪些方面

違法成本極低、守法成本相對畸高,不僅誘使當事人違法,更重要的是守法者吃虧,違法者賺便宜,進而劣勝優汰,具體表現在:

1、公權力機關的退位、歸位與市場機制和社會組織發育仍不成熟之間的矛盾。

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過程是公權力機關退位和歸位,理性再定位的過程。但由於市場機制仍不健全,社會組織仍不規范,市場機制和社會組織往往難以擔當起合格的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提供者的角色,導致公權力的進退維谷。

2、嚴格執法和公正司法的要求與法律質量整體上仍不理想之間的矛盾。

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是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然而,雖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立法質量已在不斷提高,但仍有一些法律尤其是低層級的法律規范質量不高、類型化不夠、科學性不足,將執法和司法帶入或難以實施,或實施沖突,或實施背反的多難困境。

3、嚴厲制裁違法行為的要求和期待與違法成本極低、守法成本較高之間的矛盾。

普遍守法是法治社會的當然特徵,嚴厲制裁違法行為是保障法治權威和發揮法治威懾力的必要條件。

但是現實中,在一些方面,由於責任設置過低,特別是查處率不高,導致違法成本極低、守法成本相對畸高,不僅誘使當事人違法,更重要的是客觀上造成「逆向選擇」、守法者吃虧,違法者賺便宜,進而劣勝優汰,並導致普遍違法。

(5)中國法治十大問題擴展閱讀:

我國法治建設存在的問題的改善:

1、價值建設,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法治社會的根本問題在於將法治理念、法治信仰內化於人心,成為社會成員決策和行動的基本指引。

當前人民群眾已經有一定的法治意識,但牢固的法治理念尚未確立。實現人心大治,不僅要通過立法、執法、司法著力強化規則意識、誠信意識、權利義務統一意識、責任意識,還要透過多途徑、全方位的理念引領價值觀建設,使法治精神浸潤人心。

2、基層調整,使治理暢達「末梢神經」。

體制問題具有決定性。我國傳統上從中央到基層的縱向層級化管理體制倚重「生產經營單位」和「基層組織」。

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存在著在「最後一公里」失靈的問題。建議以確立社區的法律地位為主要方式,重塑我國社會的基層組織形態,確保國家與其成員之間的「感測」途徑暢通。

F.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是什麼

黨和法、黨和法治的關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根本問題,必須科學認知和正確把握。

中國社會主義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願的體現,黨和法、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是高度統一的,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本質相同、目標一致,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

憲法明確規定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集中統一領導,既是憲法責任,更是歷史擔當。全黨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應有之義,必須加快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實現國家法律和黨內法規制度協同互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和法的關系是政治和法治關系的集中反映。法治當中有政治,沒有脫離政治的法治。西方法學家也認為公法只是一種復雜的政治話語形態,公法領域內的爭論只是政治爭論的延伸。每一種法治形態背後都有一套政治理論,每一種法治模式當中都有一種政治邏輯。」

(6)中國法治十大問題擴展閱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法治道路的選擇也自然如此。獨特的國情決定了中國必須走獨特的法治道路。

法安天下,德潤人心,迎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依法治國行穩致遠,大踏步向前邁進,法治建設全面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立足中國歷史文化傳統和現實國情,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

G. 當下中國的法治進程中所面臨的最大難題是什麼

既得利益。。。。。。。。。。。。。。。。。。。。。。

H. 中國十大民生問題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國家和政府已經致力於和諧社會的構建,民生的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因為民生問題是構建和諧社會、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從這個意義上說,對民生問題的重視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希望通過這樣的關注,從根本上改善和解決這些問題,讓全國人民真正感受到中國經濟發展的好處,品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

一、 反腐倡廉

也許有人會說「反腐倡廉」怎麼會是民生問題呢?「反腐倡廉」不僅是民生問題,而且是最根本的民生問題。因為只有政府及其官員廉潔奉公,才可能有清明的政治環境,國家的科學發展觀才有可能實現,民生問題才有可能得到改善與解決。實事上,很多民生問題只所以得不到解決,並不是地方政府的無能為力;相反,恰恰是因為一些官員不作為所至。應該看到黨和政府對「反腐倡廉」的態度,也應該看到黨和政府在這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希望能通過合理的幹部選拔機制,通過長抓不懈的努力,做好「反腐倡廉」的工作,從根本上為改善民生問題做出保障。

關注指數:★★★★☆ 重要指數:★★★★★

二、安居工程

提起住房,就會想起杜甫的名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一個社會的和諧,最根本的是要讓老百姓安居樂業。即有家可居,有業可樂。而住房問題就是和諧社會的根本之一。誠然,就目前的社會現狀而言,如果說讓每一個人都有家可居,是有點奢望。但是最起碼也應該保證普通百姓、工薪階層能買得起房,能住得起房吧?目前虛高的房價,恰恰是因為沒有遵從市場經濟的結果。虛高房價的背後,是房地產開發商的超高利潤。房價居高不下,恰恰是因為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發展速度,片面強調政績所致。如果每一級政府和領導,能有杜甫那樣的胸懷,人民何愁無家可居?不論是經濟學家,還是什麼文化人士,必須記住的是「安居」是根本,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是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

關注指數:★★★★★ 重要指數:★★★★★

三、就業問題

我碰到過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人人都有穩定的工作,人人都有穩定的收入,誰還會干偷雞摸狗的事呢?這話雖然不全面,卻非常的有道理。百姓能有業可操、有業可樂,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另一個根本。目前所存在的就業壓力、大學生就業難、民工問題、農村孩子的留守問題等,都突出的說明了有業可樂的重要性。如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如何發展農村經濟,如何完善和執行《勞動法》,是「有業可樂」的關鍵。需要特別強調的一點,企業對打工者的工資剋扣問題。由於打工者的流動性,很多企業對臨時性質的打工者普遍採用延發工資的辦法,致使打工者最終要被剋扣少則一月、多則數月的工資。

關注指數:★★★★★ 重要指數:★★★★★

四、醫療體制

人吃五穀雜糧,就難免身體有恙。而老百姓看病難、看不起病的問題,就變得非常突出。從葯品的監管,到葯品的價格,再到醫療機制,我們始終沒有走向正規。而後果就是讓老百姓承受著巨大的生存壓力。實事也說明政府的監管是不到位的,醫療體制的改革是不成功的。如何完善政府對葯品的監管,如何讓葯品的價格降下來,如何完善醫療體制,是改善這個問題的關鍵。目前農村開始實施的醫療保障制度,是一個良好的開始。希望老百姓在未來的一天,不再為看病發愁。

關注指數:★★★★☆ 重要指數:★★★★☆

五、教育問題

教育問題是事關國家前途與未來的大問題,是事關國家長期發展的根本。我們中華民族一直有個傳統:學生所學,首要在學做人,其次才是學知識;老師所授,首要在於教做人,然後才是傳知識。現在教育所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重視學知識,而忽視了學做人。這也是社會不文明的根本原因之一。做人的根本是從遵守規則做起,是自覺的遵守社會的公德和公則,是遵守國家的法律。可面對社會,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自覺遵守社會公則呢?而大學現在存在的資源浪費更是突出。試問:這樣的教育機制如何能讓我們的孩子成為國家的棟梁呢?

關注指數:★★★★☆ 重要指數:★★★★☆

六、文化建設

思想文化的水平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這恰恰是我們的軟肋。衡量思想文化水平高低的尺度,不在於是否榮獲了諾貝爾獎,也不在於是否榮獲了奧斯卡獎;衡量思想文化水平高低的是人民的文化修養水平,是人民的道德素質水平,是人民的文明程度。思想文化的發展與進步,就會帶動各種形式的藝術繁榮,就會帶動人民文化修養水平的提高。所以說,思想文化的建設與發展,是國家進步的動力。

關注指數:★★★☆☆ 重要指數:★★★★☆

七、食品安全

國家固然有監管的責任,政府的確也有整治的義務,但食品安全的問題大多是因為我們中的所謂「人民」造成的。從這個意義說,我覺得悲哀,覺得是一種恥辱。為了繩頭小利,而相互殘害著。對食品安全的的治理如果僅僅靠國家和政府的努力是永遠不會得到改善的,全民必須有不掙黑心錢、不掙喪良心錢的素質。往往那些施害者,同時又是另一種食品的受害者,我們的食品安全就是這樣一個恥辱的惡性循環。我們在責怪這個社會的時候,也應該反省自己的行為。

關注指數:★★★☆☆ 重要指數:★★★☆☆

八、貧富分化

富者窮奢極欲,窮者苦於生存。這樣的現狀,其根本原因是因為分配不公,是因為富者的剝削,是因為富者的不道德資本,是因為社會保障體制的不完善,是因為窮者的根本利益未受到保護,是因為壟斷行業的強取豪奪。貧富分化現象如此之嚴重,不能不說是我們這個社會的一面鏡子,它照亮了每個人的心。國家如何完善稅收制度,如何調整分配製度,如何提高社會保障,是解決貧富分化的根本。

關注指數:★★★☆☆ 重要指數:★★★☆☆

九、環境污染

環境污染問題的存在,很大程度是國家和政府的責任,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的責任。污染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根源於一些地方政府的腐敗,根源於地方政府錯誤的發展觀和政績觀。國家和政府要把污染源堵住,把好審批關,把好監管關,我們就不會有現在這樣的局面。同時保護環境也要有一個全民意識,每個人都應該把保護環境、愛護環境作為自己的責任。

關注指數:★★☆☆☆ 重要指數:★★★☆☆

十、社會治安

社會治安是事關老百姓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的大事。對於這個問題,要兩手抓:一手要治本,要從根本上解決安居樂業的問題,要從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質;另一手要嚴厲打擊窮凶極惡的犯罪分子。這就是寬猛相濟的道理。以德治國,以寬臨民是根本;以法治國,以猛糾民,是手段。

關注指數:★★☆☆☆ 重要指數:★★☆☆☆

其實這些民生問題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系在一起的。清明的政治環境,就會有一心為民的官,人民的安居樂業的問題才能得到根本改善。人民安居樂業,自然社會就不會有如此嚴重的貧富分化,社會治安也就能從根本上得到扭轉。良好的教育機制,重視思想文化的建設,人民的文化素質、文明素質就會得到提高,自然就會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就能以法經商、以則做人。

關注民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開始。

I. 中國法治化進程中的主要問題與對策

中國的法治化進程在立法,執法,守法方面都沒有問題,

有問題也不在法治之內,而在法治之外.

熱點內容
關於心道德事的心得 發布:2024-11-19 17:14:24 瀏覽:202
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七條規定 發布:2024-11-19 16:51:51 瀏覽:748
經濟法中半數以上是含半數嗎 發布:2024-11-19 16:38:46 瀏覽:741
勞動合同法中以上以下 發布:2024-11-19 16:29:35 瀏覽:735
合同法的第59條 發布:2024-11-19 16:29:34 瀏覽:296
公司培訓合同法的通知怎麼寫 發布:2024-11-19 15:59:01 瀏覽:513
法院職工編制 發布:2024-11-19 15:23:49 瀏覽:202
民法典取姓 發布:2024-11-19 14:51:27 瀏覽:461
湖南法律碩士報考點的選擇 發布:2024-11-19 14:21:19 瀏覽:512
司法考搜狐 發布:2024-11-19 14:19:01 瀏覽: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