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法治
『壹』 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有哪些
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包括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
政治認同就是要培養學生對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真摯情感和理性認同,使學生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其它素養的內在靈魂和共同標識。科學精神不僅指自然科學學習中應體現的求真務實思想,也指堅持真理、尊重規律、實事求是等,思想政治學科培養科學精神,就是使學生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對個人成長、社會進步、國家發展和人類文明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這是達成其它素養的基本條件。法治意識是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內容,思想政治學科培養法治意識,就是要使學生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自覺參加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是其他素養的必要前提或必然要求。公共參與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的責任擔當,思想政治學科培養公共參與,就要培養學生集體主義精神,樂於為人民服務,積極行使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權利、履行義務,是其它素養的行為表現。
『貳』 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學科特點有哪些方面
一、思想政治課的特點:
1、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觀點教育,以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常識為基本內容,引導學生緊密結合與自己息息相關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經歷探究學習和社會實踐的過程。
2、領悟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切實提高參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
3、逐步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終身發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質基礎。
二、高中的思想政治課,與初中思想品德課相互銜接,與時事政策教育相互補充,與人文、社會學習領域其他科目的教學相互支撐,與學校其他各項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從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叄』 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的意義
法制化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實現法制化教育能夠從根本上豐富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法制水平,培育法制精神。在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社會大背景下,不斷地提升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強化學生的德育意識和綜合素質,力求能夠將大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積極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法制化教育的結合,從而來不斷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深化素質教育改革的實現。
『肆』 什麼是高中政治核心素養
政治認同
政治認同是指人們對一定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認可和贊同。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確信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
理解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建設什麼樣的國家、建設什麼樣的社會、培育什麼樣的公民最基本的價值標准,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是人們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維品質和行為特徵。通過本課程的學習。
學生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和方法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矛盾,面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問題。作出理性的解釋、判斷和選擇,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文化自信,以負責任的態度和行動促進社會和諧。
法治意識
法治意識是人們對法律的認可、崇尚與遵從,是關於法治的思想、知識和態度,主要包括規則意識、程序意識和權利義務意識等。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理解法治是人類文明演進中逐步形成的國家治理方式;形成憲法至上、法律權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懂得行使權利與履行義務的關系;養成依法辦事、依法維權、履行法定義務的習慣;具有法治讓社會更和諧、生活更美好的認知和情感。
公共參與
公共參與是公民主動有序參與社會公共事務和國家治理,承擔公共責任,維護公共利益,踐行公共精神的意願與能力。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具有人民當家作主和勇於擔當的責任感;了解有序參與公共事務的途徑、方式和規則;積累參與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的實踐經驗;提高通過對話協商、溝通與合作表達訴求、解決問題的能力。
(4)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法治擴展閱讀:
核心素養課題組歷時三年集中攻關,並經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審議,最終形成研究成果,確立了以下六大學生核心素養。
文化基礎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礎,重在強調能習得人文、科學等各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掌握和運用人類優秀智慧成果,涵養內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統一,發展成為有寬厚文化基礎、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蘊。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具體包括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等基本要點。
2.科學精神。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價值標准、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於探究等基本要點。
自主發展
自主性是人作為主體的根本屬性。自主發展,重在強調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認識和發現自我價值,發掘自身潛力,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環境,成就出彩人生,發展成為有明確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質的人。
3.學會學習。主要是學生在學習意識形成、學習方式方法選擇、學習進程評估調控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具體包括樂學善學、勤於反思、信息意識等基本要點。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學生在認識自我、發展身心、規劃人生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具體包括珍愛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點。
『伍』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滲透法制點有哪些
主要可以用,社會意識反作用於社會存在,上層建築反作用經濟基礎。
社會主義法制是上層建築的重要內容。
『陸』 高考評價體系中,思想政治學科素養包括哪幾個方面
高高考的評價體系當中,思想政治學科素養主要包括有核心價值,政治認同。法治意識,科學精神公共參與。
『柒』 如何使法治教育融入高中政治課堂
文化的力量首先在於構建人們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我國,承擔這一任務的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課。然而,始於二0世紀50年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出於意識形態宣傳的需要,往往重政治教育而輕思想教育,在價值觀相對單一的歷史時期,單純的政治教育尚能發揮一定的作用,隨著全球化的沖擊,價值觀更加多元,灌輸式、口號式的政治教育已經很難取得成效,甚至會適得其反。因此,將傳統文化學習融入以馬克思主義為主導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已經甚為必要。 把傳統文化教育納入新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並不困難。事實上,我國的傳統文化包含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需要倡導的價值觀和方法論。如傳統文化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得益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傳統,「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仁者愛人」、「民胞物與」的大愛情懷,「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憂患意識,「人無信不立」的做人准則,「和而不同」的思維方式都是我們應該具備的。 然而,改革近半個世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並非易事,我國啟動「兩課」教育改革時日已久,但成效甚微,主要原因在於沒有突破單一的政治教育藩籬,陳舊的政治教育課仍居於主要地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改革將首當其沖,應當將傳統文化課程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程開設,使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相輔相成,教材選編應該系統權威,避免為了服務於政治教育而零散地教授傳統文化知識,要對傳統文化進行系統地梳理和研究,同時,加強教育人才培養,形成有機統一的傳統文化教育整體氛圍
『捌』 政治學科素養四大要素
1.內涵外延不同
朱明光老師曾明確指出:「不同要素在內涵和外延上具有獨立性。」政治認同是人們對一定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認可和贊同。科學精神的內涵是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和勇於探究。法治意識是人們對法律發自內心的認可、崇尚、遵守和服從。公共參與是公民主動有序參與社會公共事務和國家治理,承擔公共責任,維護公共利益,踐行公共精神的意願與能力。關於我國公民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的內涵,《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准(2017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有詳細的表述,同樣可以看出它們的明顯差異。
2.育人價值不同
四個要素都具有獨特的價值。我們培育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這四個要素,就是要使學生成為有信仰、有思想、有尊嚴、有擔當的人。「有信仰,是科學理論支撐的信仰,即基於政治認同的理想信念;有思想,就是能堅守正確價值取向和道德定力,提高辯證思維能力,立足基本國情,拓展國際視野,在實踐創新中增長才幹;有尊嚴,是凝結自由、平等、公正價值取向的尊嚴,唯有法治意識才能使人切實擁有並享受這樣的尊嚴;有擔當,實質上是行使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和義務,唯有公共參與才能真正體現這種擔當。」可見,這新「四有」就是四個要素分別具有的獨特的育人價值和使命。
3.養成機制不同
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是如何養成的?政治認同如何達成?科學精神如何凝聚?法治意識如何形成?公共參與如何實現?除了知、情、意、信、行矛盾運動的過程等共同的機制外,基於各要素獨立的內涵外延和獨特的價值,它們必然有自己特殊的形成機制。
馬克思說,追求利益是人一切活動的動因,「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社會生活中,人們之所以從事政治活動,其根本動因在於人們實現自己利益的要求。不同社會階級、集團、政黨、個人從事政治與活動,也同樣是為了通過影響社會政治來獲得或實現自己的政治權利,並使之落實為政治利益的有利分配。「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爭取有利的政治利益分配最終又是為了獲取經濟利益。這就告訴我們,要達成政治認同,必須使人們充分認識和體會到自身利益與所要認同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高度一致性。這也是我們黨做群眾工作的一條寶貴經驗。
科學精神,從不同角度有許多不同的定義,但其核心詞不外乎崇尚科學,發揚理性,尊重事實,自主選擇,合規律,合原理等,它的反面就是愚昧和無知、迷信和盲從、封閉和僵化。總之,有科學精神的人就要會追求真理、堅持真理和發展真理。竺可楨先生曾言:「科學精神是什麼?科學精神就是『只問是非,不計利害』。」這一論述明確區分了政治認同素養與科學精神素養的形成機制。可以說,科學精神的養成,最主要的是一個「辯」字,只有通過辯才能明是非。「理不辯不清,道不辯不明。」通過「辯」,在價值沖突的經歷中深化理解,在比較鑒別的過程中堅定認識,在反思與追問的循環中養育智慧,從而最終凝聚成科學精神。
法治與德治是對立統一的,它們相互滲透、相輔相成。法是反映統治階級意志的,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在各種行為規范中,法的強制性是最強的,因此強制性也可以說是法的最主要的特徵。正因如此,在現實生活中,有道德的人常會因為不懂法而犯法,而不道德的人卻會因為懂法而不敢犯法。可見,個體的法治意識和道德素養的形成機制有很大差別,道德素質的提高很大程度上靠內心的修養,而法治意識的養成更要靠外來的影響。不懂法、不守法,甚至違法犯罪,不僅自己的正當權益得不到維護,社會正常秩序會遭到破壞,而且行為主體自己還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甚至被追究刑責。當然法律也有溫情的一面,如對弱勢群體的保護和公平正義的伸張,但這一溫情同樣建立在強制和權威的基礎上。認識到這些,經常地感受到這些,人們才會最終在內心確立法律神聖和權威的觀念,法治意識才能得以形成。當然,這樣說也並不是要否定法律與道德的相輔相成關系。
公共參與與其他三個素養要素相比,其養成機制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即實踐性。它的內涵本身就是以積極的態度和實際的行動來參與公共事務、承擔社會責任,從而使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落到實處。可見,公共參與素養的養成最主要的是要通過社會實踐,在有關經濟的、政治的、文化的、社會的、生態文明的實踐活動中使公共參與得以實現,在實踐中進一步提高公共參與的積極性和公共參與的能力。
『玖』 高中政治的學科思想是什麼
,「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它的核心價值是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教育;重要任務是提高學生認識、理解和參與社會生活能力;目標是培養公民思想政治素質的課程。
『拾』 高中政治學科任務有哪些
1.按照全面提高學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質的要求,?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課的課程改革。
按照當前中學思想政治課的課程設置,高中思想政治課對學生比較集中地進行馬克思主義哲學常識、經濟常識和政治常識教育。現行課程的設置,對於幫助學生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確地分析和觀察社會的經濟現象、政治現象,逐步確立力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奮斗的政治方向,無疑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調查顯示,當前高中思想政治課的課程設置在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上,發揮的作用是比較明顯的,是其它課程不可替代的,但在提高學生的道德水準、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培養學生的心理品質方面也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在高中階段,法律意識教育內容在思想政治課中雖有一定的反映,但相對比較薄弱,而道德教育、心理品質教育的任務,幾乎完全讓給其它德育渠道。
因此,在高中階段,學校的道德、法律行為規范教育和心理品質養成教育,缺乏應有的理論支撐,難以在初中教育基礎上適應高中學生的年齡特點進一步加以提高。實踐證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與道德教育、法律意識教育和心理品質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政治教育解決的是政治立嘗政治信念和政治方向問題;思想教育是從認識個人與社會關系的角度解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問題;道德教育是在正確的政治方向和人生價值觀的指引下,解決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問題;法律意識教育則是在正確的政治方向指引下,在增強民主法制觀念基礎上解決依法行使公民權利,依法履行公民義務,依法與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依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問題;而學生的心理狀況與他們的思想觀念、道德品質也存在著很高的關聯度,學生的許多心理品質既是價值觀念、道德內化的結果,也是它們的表現形態。因此,政治、思想、道德、法紀、心理教育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程中,應當按照全面提高學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質的要求,把馬克思主義常識教育同其它必需的社會科學常識教育相結合,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同道德教育、法律意識教育、心理品質教育有機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