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幼兒道德教育

幼兒道德教育

發布時間: 2020-12-21 10:38:40

1. 如何對幼兒進行道德教育

論文摘要: 一、完善課程的結構 在這一過程中,重點處理兩個關系 (1)階段與整體的關系 (2)重點與連續的關系 二、幼兒良好品質需要綜合影響 (1)教育內容、方法、手段的綜合影響 (2)幼兒園、家庭、社會的綜合影響 三、要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良好品質 四、從品質主要素著手培養的良好品質 (1)從認識著...手 (2)從情感著手 (3)從行動著手 人的品德是在德育影響下形成的,因此,這種教育影響必須是有目的、有計劃的,這就需要在一定的課程結構保證下來實施。幼兒園教育是由小、中、大三個年齡段構成的連續性教育這就決定這一教育的特點:系列的、縱向的發展過程,根據這一特點,可將三年的教育分成多個主題的小階段,某一階段按主題提供某些方面的生活經驗,促進幼兒的全面發燕尾服,在這一過程中,要重點處理好兩個關系。 1、階段與整體的關系。幼兒品質形成是長期積累的結果,要把認識轉化為行動,養成行為習慣,需要經過長期的認識積累和實踐積累,對幼兒的教育影響必須有計劃地貫穿在各年齡段中的各個階段,在三年整體目標下,要做到各年齡班每學期有目標,階段有重點,通過階段目標的實施,以保證總目標的實現。 2、重點與連續的關系。幼兒品質形成不象智育那樣,通過各門課程內容的逐年增加和變換來完成,而是多種品質同在一個階段反復進行著,如遵守紀律、懂禮貌、團結合作、自信心、獨立性等品質的培養往往同時反復進行,逐步提高,呈螺旋形上升,但這並不排除各階段的重點,只有做到重點與連續相結合,良好的品質才能形成和鞏固。在我設計的主題中,有的以直接培養道德品質為主,如《我們都是好朋友》、《玩具大家玩》、《學做小客人》等,有的則將品質培養滲透在其他類型的主題之中,如在《小小發明家》、《小問號》、《我們在春天裡》等主題中,培養幼兒克服困難、自信心、意志力、堅持性、合作、助人、分享等品質,各個主題有重點,並正確處理重點與連續的關系,促進了幼兒良好品質的形成。 二、 幼兒良好品質培養需要綜合影響 品質形成的教育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多種教育因素又廣泛地來自社會的各個方面,這些教育因素又通過各種渠道影響幼兒品質的形成,而綜合教育正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廣泛地、綜合地對幼兒施加影響。 1、教育內容、手段、方法的綜合影響。集中一個階段、圍繞某一方面重點、用各種教育內容、各種教育手段和各種活動形式綜合進行教育,是綜合課程的主要特點。而培養幼兒良好品質,必須自然地滲透在每個主題活動中。例如:小班主題《天冷,我不怕》目的是鍛煉幼兒意志,讓他們克服困難,堅持上幼兒園,並積極參加各項活動。為了實現這一教育目標,我在常識課中組織觀察和體驗冬天的寒冷,觀察街上的行人怎樣冒著嚴寒堅持上班;語言課中講「冬天也要鍛煉身體」的故事,組織「比比誰最不怕冷」的談話,進行木偶表演「冬天不怕冷」音樂課中唱「科天我們在做什麼歌」,戶外活動推雪人,滾雪球。還玩「掃雪」的游戲,讓幼兒在活動、游戲、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中接受教育影響。 2、幼兒園、 家庭、社會的綜合影響。幼兒教育是涉及幼兒園、家庭、社會三個方面的系統工程,幼兒是家庭社會中的一員,他的每一言、每一行都要受家庭、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的各種言行的影響,因此,幼兒良好品質的形成與家庭、社會是分不開的,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在幼兒園創造條件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施加影響,還要充分調動家庭、社會中的積極因素,如建立家長學校、召開家長經驗交流會,組織幼兒活動開放日等等,並定期向家長報告班級工作,共同研討教育問題,並通過家訪,日常交流等加強幼兒園與家庭聯系;此外還要積極創造條件使幼兒廣泛接觸社會,提高其道德認識、情感體驗和社會交往能力。如了解各行各業人們的勞動,讓幼兒自己去了解父母、親友的工作單位,參觀周圍環境等。 三、 幼兒良好品質要在活動中培養 影響幼兒品質形成的教育因素只有成為幼兒活動對象時,才能顯示它的意義和作用,幼兒在園參與活動是很多的,有集體教育活動,還有日常生活、游戲等。 這些都是培養幼兒品質的很好契機,如節日中、幼兒不僅要以語言、行動等表達情感,還要自己動手做些小禮物互相贈送,表達情意,交流情感,這在無形中促進了幼兒社會性的發展,組織幼兒經常對自己與別人的行為進行評議,能培養幼兒團結、謙虛、合作、自信心、明辨是非以及自我教育的品質。 四、 幼兒良好品質培養的過程是可從品質的要素著手 1、 從認識著手。認識是形成品質的基礎。其最主要的特點是具體形象性、表面性和片面性,根據這一特點,教師應考慮幼兒的思維與道德觀念的發展水平,提供多方面的知識經驗,結合具體事物明辨是非,使他們學會判斷與評價,教師善於根據教育的目標內容重點運用解釋法進行解剖概念、分解因素、由近及遠、由具體到抽象地發展幼兒的概念,例如:要培養幼兒「團結友愛」的品質,教師就要通過一系旬的教育和隨機教育,使他們懂得 (1)認識本班的各個小朋友,知道他們的名字和優點。 (2)能和小大朋友輪流玩玩具,共享玩具,合作游戲,共同表演。 (3)能知道他們喜歡的事情,能與他們共享歡樂,同情朋友的困難,並能幫助他人、不幹擾他人。 (4)願意學習小朋友有優良行為,不岐視有缺點和身體有缺陷的小朋友。 (5)正確評價自己在集體中和與小朋友活動中的表現,能正確評價他人的行為。 (6)會正確處理與小朋友發生的沖突與糾紛等等。 2、 從情感出手。幼兒的情感具有易沖動、易轉移和易感染等特點,情感在幼兒的各項活動中的直接或間接中發揮作用,並影響其心理、行為的健康發展。培養幼兒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高級情感,保護、鼓勵積極情感,改善消極情感,進而充分發揮情感在幼兒各項活動中的功能,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是幼兒情感教育的基本內容,圍繞上教育內容,我談以下五項措施: (1)進行恰當的體質鍛煉。情感伴隨幼兒各項活動的始終。體弱多病的幼兒,其活動的數量和質量大大低於健康幼兒,所以其情感的發展和釋放比健康幼兒來得緩慢,對其活動常產生消極作用。一般說來,體弱多病的幼兒較易體驗到痛苦、害怕、孤獨、厭煩等消極情感,相應地在活動中就容易表現出害羞、膽小、自私、孤僻和任性等不良行為傾向,這樣久而久之,幼兒就會形成不健康的心理。所以,加強幼兒體質鍛煉是對其進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前提。 (2)為幼兒提供溫馨的生活環境。 (3)利用大自然、音樂、美術和文學作品等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由於幼兒極易接受外界的情感信號,所以利用大自然、音樂、美術等培養幼兒的美感、理智感和道德感是很重要的。在此,我重點介紹一下文學作品在豐富幼兒情感體驗方面的作用。對識字較少的幼兒來說,我們可以把文學作品讀給他們聽,讓幼兒在聽的過程中加強情感體驗,為此,我們可以通過改換文學作品中主人公的姓名,改變環境布置,以配合作品中場景描述等方式,讓幼兒在身臨其境的感覺中充分理解和接受主人公的情感世界,進而達到豐富情感體驗的目的。 (4)在活動中盡可能減少幼兒懷疑、羞辱和內疚的情感體驗,鼓勵其創造性、獨立性的發揮,培養其合作意識。消極情感是幼兒進行游戲或其他活動的嚴重障礙。幼兒在活動中一旦體驗到過度的失敗、羞辱、不受信任、內疚等,教師不要隨便評論、嘲諷或表示不信任。過度保護幼兒情感的創造功能也十分不利。幼兒喜歡的或積極探究的活動,如果僅僅因為臟,有點危險,就遭到成人的禁止甚至呵斥,幼兒就會因此變得畏畏縮縮。對於幼兒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獨立精神和創造精神,成人一定要加以保護和鼓勵。此外

2. 如何做好幼兒的道德教育

南溪縣幼兒園 左月琴 實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一項關系提高全民族素質、提升國家未來綜合競爭力的希望工程,也是一項關系千家萬戶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幼兒園是整個教育的基礎,幼兒時期是一生的關鍵時期,是個性形成的奠基時期,幼兒德育教育的好壞將影響到整個德育工程的質量,關繫到一個民族道德素養的提高。作為幼兒教師,在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方面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一個人品德的形成是一個長期、復雜、曲折的發展過程,是一項有連續性、一致性的系統工程,幼兒思想道德則是這個工程的起點,在整個德育過程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影響。因此,思想道德工作應從幼兒抓起,注重家庭和幼兒園教育。幼兒園和家庭在幼兒教育中如何實施思想道德教育?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和探索,覺得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教育。一、幼兒早期思想道德培養的重要性1、首先培養幼兒的社會化發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培養應從培養幼兒的社會化入手,社會化是一種過程,一個從不知不識的生物個體,通過學習群體文化,學習承擔社會角色,逐漸充實,從而形成個性,溶於社會,成為社會成員,這個過程就是社會化。幼兒的社會化主要是學習與人交往,與社會交往,學習待人接物處事的規范。生活中有正直善良、有欺詐虛偽、有真善美、有假丑惡,光怪陸離,五光十色的事物,孩子的一切猶如一張純潔無暇的玉,需要教育者善於捕捉生活中點點滴滴的事例,不失時機且有目的的對兒童進行教育。幼兒從呱呱墜地起自身就處在社會中,模仿是幼兒學習的主要手段,孩子通過生活中模仿好的、正確的道德行為形成道德認知。因此,成人的教育在孩子社會化發展中起決定性的作用。如果成人正確的引導和啟發教育跟不上,孩子的可塑性很強,往往會模仿反面的、丑惡的行為,容易誤入歧途。其實從更廣的的程度上講,家長更是最基層的教育者。孩子的社會化培養關鍵在於家庭教育。家庭是社會的搖籃,孩子是父母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必須加強學習,重視自身道德修養,生活中無形的為孩子做出榜樣。如:中班一男孩聰明可愛,與班上小朋友友好相處,非常懂禮貌。一天游戲活動中,班上一位十分調皮的男孩搶了他的玩具,還把臉給他抓傷了,結果第二天這個男孩與別的小朋友發生爭執時就用牙咬小朋友的手,老師覺得很奇怪,問他為什麼咬小朋友,他回答說:「媽媽教我的,媽媽說打不過小朋友就用牙咬。」老師聽後非常震驚,同時也很痛心。從這個例子說明: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孩子的父母。因為家庭教育其實就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社會化的過程,如果家長的社會化程度不高,那麼他的孩子更不用談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庭成員的言行對孩子的行為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他的社會化程度能提高嗎?我認為孩子的社會化發展本身就是道德素質教育,也是最早、最長期的道德教育。家長和老師應共同擔負起這一職責,讓我們的孩子成為二十一世紀最卓越的一代。2、重視孩子早期良好品格行為的培養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更是父母的希望所在,渴望孩子成為他們的驕傲,害怕自己的孩子吃虧、受委屈、受挫折,因而一味的滿足孩子的任何要求,有的家長這樣對老師說:「我們小時侯條件不好,現在條件好了,孩子需要什麼我們都盡量滿足他。」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自尊心太強而內心太脆弱,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缺乏那種在艱苦成才路上的品格力量,形成了追求享樂,不愛惜勞動成果、任性、自私、爭強好勝等不良品格,阻礙了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少成若成天性,習慣如自然。」意思是說:一個人小時侯養成的習慣是非常穩固的的,終生都會起作用的。知識需要道德的引導,幼兒良好品格的養成對孩子一生的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作用。例如:在一次教學活動中,一位幼兒表現很好,老師獎勵了他一個小禮物,可在後來的活動中這位幼兒表現得不好了,老師把小禮物收了回來,孩子受不了這樣的打擊,又哭又鬧。這個事例中,孩子自尊心太強而內心脆弱、任性、固執表現得淋漓盡致。還有的孩子就是別人有什麼我就要什麼,老師讓他分東西時,先選一個最大、最好的留給自己而把小的分給別人等等,諸如此類的例子。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孩子不具備分享行為,沒有建立分享規則所至,另一方面是孩子的道德意識方面的殘缺。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是家庭和社會中的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現在家庭中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長輩們把所有的精力和心血都放在孩子身上,很少需要孩子為自己做什麼,久而久之這種過度的照顧、過分的關心和保護,養成了孩子只知享受,不懂得分享和付出,什麼事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唯我獨尊的心理。其次,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如:「個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等,幼兒在耳聞目染、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變得對周圍的人和事漠不關心。具體表現在:小朋友摔倒了沒人去扶他,玩具扔了一地沒人主動去揀起來等現象。良好行為習慣、品格的形成應從小培養和糾正,使幼兒從小積累經驗,養成一種正確的道德規范和道德行為。3、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感的培養現在的《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把「萌發兒童熱愛祖國的情感」作為幼兒園工作的主要目標之一。當今的孩子一味的追求「吃好、喝好、穿好」。「愛國」在他們聽來是十分陌生的事情。在他們幼小的心目中自己是一切、什麼都是以我為中心,如果問他長大後干什麼?很多孩子回答:「當經理、當董事長、當警察」。他們的目的是當經理、當董事長有錢,想要什麼,就有什麼。當警察有槍,壞人就不敢欺負我,可很少有人說學習是為了報效祖國、建設祖國。現代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人們過度追求享受,而降低了對祖國的熱愛,很少有人想到我做這件事對國家有利還是有害。愛國教育應從小培養,如果把一些愛國教育的內容滲透到日常生活中孩子是可以接受的。因此,作為教師,有責任給孩子創造良好的思想氛圍,用豐富多彩的、富有生命力的愛國主義教育滲透於孩子的生活中,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和幼兒園素質教育的發展。二、培養幼兒良好道德的途徑和方法根據孩子道德行為的表現和道德培養的重要性,促進幼兒良好的道德習慣的形成,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開展工作:1、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進行隨機教育幼兒一日活動中,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常規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與生活實踐相結合,針對幼兒接觸過的各種事情,隨時隨地地進行教育。我們要把德育教育滲透到幼兒的衣食住行,言談舉止等生活的各個方面,使幼兒在具體的行為中逐漸萌發愛家鄉、愛祖國、愛集體、愛勞動的情感,培養幼兒誠實、勇敢、好問、友愛、愛惜公物、不怕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等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真正地為幼兒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比如,有的幼兒幫助別的幼兒穿衣服、系鞋帶,游戲時把玩具或頭飾主動讓給別人,孩子偶爾說出有禮貌的話語時,教師和父母要善於抓住這些事例進行隨機表揚,鼓勵好的典型,對於那些搶別人東西、打架、罵人的孩子隨機進行用建議的方式引導、教育,使孩子知道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引導幼兒養成辨別是非的好習慣,同時也在潛移默化的凈化孩子的心靈,通過典型的日常小事,孩子親眼目睹、親耳傾聽,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徑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顯而易見的,會使孩子終身難忘,受益匪淺。2、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促進幼兒思想道德的發展家庭教育是幼兒人格成長的搖籃,家庭是孩子接觸的第一個環境,家庭環境的好壞會給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難以磨滅的烙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也是孩子的終身教師,父母的人格力量對孩子的成長具有深遠的意義和影響。在描述德國人的性格特點時,「 嚴謹、誠實、守信 」 是經常被提到的字眼。德國的教育心理學家普遍認為,孩子在四五歲時是培養價值觀和辨別是非能力的最重要時期,97%的孩子的品性是在這個時期養成的。因此在德國的青少年教育體系裡,家庭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場所,父母則是孩子的啟蒙教育者。德國的教育法中明確規定,家長有義務擔當起教育孩子的職責。德國家庭里家長也都非常注重為孩子營造一個真誠的氛圍。家長們普遍遵守這樣一個原則:教育孩子誠實守信,家長必須做出榜樣。俗話說:孩子的行為表現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因此父母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互相尊重、互相謙讓,與鄰里、同事友好相處、關心別人,為孩子營造一個溫暖和諧的家庭氛圍,為幼兒做出榜樣。其次父母在生活中對幼兒的做法適時做出正確的評價,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為孩子指明方向。有條件的家長可帶幼兒去旅遊,認識祖國的山山水水、名勝古跡,讓幼兒了解我國地大物博、風景優美,激發幼兒從小愛祖國的情感。因此家庭環境是幼兒德育教育的基礎,也是最關鍵的教育。3、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教育教學手段,不失時機的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比如通過書中、故事中的人物行為來幫助他們分清道德標准去認識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及生活中的事情。社會活動中鼓勵幼兒與自然界中的弱小生靈交往,心靈上引起共鳴,產生要呵護他們的願望。在喂養小動物、照顧小花小草的過程中,幼兒體驗到了付出愛的快樂。因此當生活中與小弟弟、小妹妹及需要幫助的同伴交往時,幼兒自然就流露出「愛心」,並付之行動—去幫助他人、為他人服務。當幼兒學會了正確的關心行動以後,要及時的進行順勢強化鞏固,如點名、發小紅花等對幼兒的行為進行肯定和表揚,使幼兒主動形成關心別人的良好品質。教師要充分利用教育教學手段寓教於樂,將思想道德教育內容貫穿於幼兒園五大領域中,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4、家庭、幼兒園、社區之間相互配合,協調一致,共同搞好幼兒德育教育在幼兒德育教育中,幼兒園、家庭、社區三者要互相配合,教育要協調一致,假如幼兒園教育工作者對幼兒進行正面教育,而家庭則相反,孩子就會迷失方向,無法樹立正確的道德標准。德育教育要全面,正確實施必須要加強家園聯系,定期召開家長會,設立家園聯系欄等,及時傳遞信息,相互溝通,同時要充分調動社區資源,如:利用重陽節組織幼兒和社區的爺爺、奶奶共同聯歡表演節目,對幼兒進行尊老敬老教育。家長、教師為幼兒做好榜樣,社區做好調節作用,從小培育幼兒良好的道德素養。萬丈高樓平地起,只有根基扎實,大廈才能巍然屹立。幼兒教育是整個教育的基礎,幼兒的品德教育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德育教育必須從幼兒抓起,並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地努力,只有從小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修養,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跨世紀的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3. 如何進行幼兒道德教育

古往今來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德育是教育的核心與靈魂。新時期德育應該包含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即學會做人,具有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學會勞動,具有動手操作和應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以及認識社會問題的能力;學會創造;學會生活;學會適應社會;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個性;具有集體主義精神和合作意識。幫助學生主動關注自我、關注他人、關注現實社會以及自然、環境和人類未來,從而成為一個有獨立人格、有神聖尊嚴、有豐富情感,更有不可遏止的創造力量的人。而針對天真爛漫的孩子,德育啟蒙不能是枯燥無味的說教,也不能是簡單的走形式,更不能嚴厲的制止孩子不能這樣或不能那樣。那麼如何開展幼兒德育? 一、注重幼兒情感教育。 情感是認知的動力,要使幼兒獲得對人對事的正確認知和態度,必須喚起幼兒積極的情感經驗,根據幼兒生活經驗少,思維具體形象,情緒易受暗示,感情豐富易激動等特點,幼兒德育要特別注重從情感入手。 (一)利用故事培養幼兒良好的情感。故事是幼兒最喜聞樂見的,千萬不要小看講故事的作用,它是最能夠也是最容易吸引、打動幼兒並能讓幼兒受之影響的文學載體。在帶班組織幼兒時,每天我都會利用生活中一些零碎的時間,給孩子們講一個童話故事,而每次講完故事,我都要和幼兒分享故事帶給我們的感受。如給幼兒講《青蛙王子》的故事,引導幼兒明白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做人做事要誠實守信;講《七色花》的故事,使幼兒了解自己有了快樂,有了好東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也會從中感到分享的快樂;講《大姑與小姑》的故事,讓幼兒明白,只有勤勞的人才能得到幸福;講《公主與織布女》的故事讓幼兒學習勤儉節約;在國慶節、清明節、還給幼兒講些英雄的故事,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聽故事時,幼兒是全神貫注的,他們深深地被故事情節所吸引,此時也是最易於調動幼兒情感積極性的時候,他們時常會將自己引入童話故事的情節之中,將自己的情感隨著故事的發展而外顯,從而通過故事引發了幼兒潛在的道德共鳴,使他們用心去體會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丑,用心去感悟什麼是正義與勇敢。在每次講完故事後,我都會請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講一講,說一說,通過故事情節對幼兒的德育熏陶,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實踐行動,這樣既幫助幼兒走出故事角色又非常巧妙的教給了他們日常生活中怎樣接人待物、與人相處,也是對幼兒進行了道德啟蒙教育。 (二)利用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種教育契機,調動幼兒情緒情感。記得一次,我組織幼兒做戶外採集時,有一個孩子手突然被樹枝劃破,當時我和保育員都沒帶任何醫療救助物品,其他的孩子看到受傷小朋友痛苦的神情,看到老師焦急的神態,突然有一個孩子大聲地說:「老師,我有手絹,用我的手絹給小朋友包傷口。」好多小朋友爭先恐後地拿出自己的小手絹,情景非常感人,後來那塊為小朋友包傷口的手絹,被我們班譽為「最漂亮的手帕」!此外,日常生活的一些細小環節也可以利用起來,引發幼兒的情感共鳴,從小事入手,培養幼兒道德情感。如:激發幼兒給生病的孩子搬椅子,幫助年齡小的夥伴穿衣服,關心植物生長,幫助老師做值日,小朋友生日的時候自己做手工表示祝賀,給老師端水……這些看似瑣碎的事,卻點點滴滴浸入孩子幼小的心田,在使幼兒深受感染的同時,進行道德啟蒙教育。 二、注重養成教育。 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與行為習慣,絕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教師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不失時機地把品德教育滲透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注重品德教育的隨機性。因為日常生活對幼兒品德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影響,並且為幼兒提供了行為練習與實踐的機會。幼兒在一日生活中,吃飯、入廁、洗手、睡覺、整理日常用品等要佔去一半時間,這是向幼兒進行品德教育的最佳良機。並且養成教育身教重於言教,通過教師的身體力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幼兒。例如,在組織孩子帶班時,我有一個習慣,當孩子為大家做了什麼事情,我會由衷地說一聲「謝謝」。比如,小朋友幫老師擺椅子,我會說一聲「謝謝某某小朋友」小朋友為大家發勺子、發書,我會說一聲「謝謝某某小朋友」,其他孩子也跟著很自然的說「謝謝」,漸漸的我發現小朋友也會說「謝謝」了,哪個孩子尿褲了,我幫他換好衣褲,他會說:「謝謝老師!」給小朋友梳完頭,她會說:「謝謝老師!」給孩子們講完故事,他們會說:「謝謝老師!」就連伙房叔叔給我們班送飯添菜,孩子們也會主動地說:「謝謝叔叔!」幼兒期的孩子喜歡模仿別人,老師的言行很容易在孩子的心目中留下點滴印跡,這些印跡日復一日的積累,就會在孩子們心中種下潛在的道德萌芽,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三、實施「三位一體」的立體式教育。 對幼兒進行德育,不僅是幼兒園的任務,同時也需要家庭與社會的大力支持、協作。因為家庭是幼兒生活的重要場所,家長的教育素質,道德水平直接制約著幼兒道德發展的水平。幼兒教育的實踐及科學研究證明,家長如果重視孩子的德育,並配合幼兒園的德育工作,幼兒的道德發展水平則較高,反之亦然。我們的調查表明,教師和家長都認為幼兒品德教育的主要承擔者應該是教師和家長,應有兩者各司其職,共同配合來對幼兒進行德育。 (一)利用家庭教育資源,構建以幼兒園教育為主體、家庭教育為基礎、社會道德為依託的立體化德育網路。這其中,首先,要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德育目標,並讓家長嘗到家園合作的快樂。如:以前帶班時班裡有位孩子「個性」特別強,老愛和別人對著干。家長告訴我他在家裡總是不聽話,特別倔,早晨起來不吃飯,為了喂他吃飯,害得孩子的媽媽每天都顧不上吃早飯。針對這個孩子,我在班上進行了一次「媽媽真辛苦」的談話活動,首先,專門把孩子母親一天的工作概況錄制下來,讓孩子們看,並請每個孩子講一講自己媽媽的每日工作有多麼辛苦。再開展「上幼兒園」的角色游戲,把孩子上幼兒園的情景搬到游戲中,讓她親自體會做母親的辛苦,又與家長聯系好,讓孩子幫媽媽做事情,讓她體會大人的辛勞。幾天下來,孩子真的變了,變的懂事了,能體諒大人尊敬老人,家長顯得特別激動開心。這個孩子的轉變,其實是幼兒園與家庭雙方努力的結果。老師幫助孩子理解家長的苦心,體驗家長的愛意,並引導家長思考自己付出了什麼,得到了什麼,如何教育孩子……引導家長與老師共同進行卓有成效的道德啟蒙教育。此外,作為幼兒德育工作者,教師和家長心目中的德育目標應有一致性。而且,目標的實現有其場合、時間的特定性,家長和教師應利用各自的優勢有所側重,以便各司其職、互相配合,以便一致性、側重性的有機結合,這樣才能使德育工作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利用社區資源,對幼兒進行網路道德啟蒙教育。例如,在學習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任務》後,一次為了增強幼兒的環境意識,勞動意識,我帶著孩子們進行了「我是環保小衛士」的活動,請孩子們自己製作環保圖,引導幼兒將一些廢舊的瓶瓶罐罐消毒處理做成各式各樣的裝飾品布置教室,讓幼兒親自體驗變廢為寶、勤儉節約及體驗勞動的快樂,家長們告訴我:「我的孩子現在一扔東西就要找果皮箱,還時時監督大人呢!家裡喝過的一些奶瓶、空盒子,我們和孩子一起做成手工,這樣既培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也增進了與孩子間的感情,同時還潛在進行了德育教育,真好!」由此可見,幼兒德育工作需要教師與教師協調、溝通,教師與家長協調、溝通。因此,我們要創造一些定期與隨機相結合、交流與研究相結合、書面與口頭相結合、集體與個別相結合的溝通和協調的工作模式,以便使幼兒德育工作整體的、有序的進行。 四、注重幼兒的主體地位。 外因主要通過內因即幼兒的真實感知、領悟或信服才能起作用,忽視幼兒地位與作用不僅容易使幼兒產生逆反心理,而且會使德育處於一種被動、消極、片面狀態,從而極大地降低道德教育的效果,對幼兒進行道德啟蒙教育,要適應幼兒的年齡特點,滿足幼兒發展需要,塑造和建構幼兒的道德主體。幼兒道德學習是在成人的指導下的自主行為,離開了幼兒的自主性,任何道德教育活動都難以對幼兒產生有效的影響。例如,為了引導幼兒認識國旗並培養幼兒對祖國和國旗的熱愛,我沒有採取枯燥講述的教育方式,因為那樣一來幼兒無法真正理解,而且也不能調動幼兒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而是採取了另一種方式,引導孩子親手製作粘貼國旗,在剪剪貼貼中,孩子們始終處於積極興奮、主動探索的狀態,另外還帶著孩子們學習升國旗、學習唱一些國旗的歌……既使孩子們樂在其中,又在玩中進行了愛國啟蒙教育。 總之,幼兒德育,教師要把握好各種教育資源,從情感入手,以幼兒為中心,創設各種德育環境,通過一點一滴的身教言行,培養幼兒具有良好的情感和良好的道德萌芽,在此基礎上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進行德育養成教育,最終使幼兒「文明樂群,健康成長!」

4. 幼兒園教育幼兒德育包括哪些方面

幼兒德來育內容是培養幼自兒思想品德的教育內容體系。3歲以前,主要是日常生活中教育幼兒要愛清潔、講衛生、有禮貌。3歲至 6歲幼兒要教育幼兒愛家鄉、愛祖國、愛集體、愛勞動、誠實、勇敢、友愛、禮貌、守紀律、活潑開朗。不同年齡階段要有不同要求。既有連續性又有階段性。

5. 如何培養幼兒道德品質

俗話說:「一歲來看小,三歲看老。」自幼兒正處在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學習做人的奠基期。幼兒道德教育將影響到幼兒的整個人生的德育水平。一個人品德的形成是一個長期、復雜、曲折的發展過程,是一項有連續性、一致性的系統工程,幼兒德育則是這個工程的起點,在整個德育過程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影響。如何實施道德教育?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教育。強化家庭教育在幼兒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家庭教育離不開家庭成員的身傳言教。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作為家長,必須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道德修養,在生活中無形的為孩子做出榜樣。常言說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庭教育的顯著特徵,就是潛移默化的熏陶。父母應從家庭實際出發,根據孩子身心發育的特點和品德形成的規律,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抓起,從點滴抓起,循循善誘,以情導行,以事明理,寓教於樂,對孩子進行生動的滲透性的道德啟蒙教育。有這樣一個事例:孩子對媽媽說:「爸爸和我一樣,也喜歡看動畫片。」媽媽笑著對孩子說:「你爸爸本來不喜歡看動畫片,但為了讓你高高興興看動畫片,他就不看其他節目了,你爸爸就是這樣,遇到事情總是先替別人著想,然後才考慮自己。

6. 怎樣加強幼兒的德育教育

「德」即是指人道德品質行為的一種表現。幼兒德育就是幼兒園教師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與認知特徵,有目的、有計劃、系統地對幼兒進行思想、道德及行為能力等方面的培養的一種教育活動。它是通過幼兒的認識、體驗與踐行,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社會與環境所需的品德、行為的教育。簡單的說:幼兒園的德育是指教師綜合多種教育方法和途徑,按照一定的道德規范、行為准則培養幼兒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教育。它以社會公德、生活習慣、文明禮貌等規范為主要內容,旨在培養幼兒誠實守信、禮貌待人、堅強勇敢的道德品質;培養幼兒熱愛祖國、關愛生命的道德情感;使其養成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和行為規范的習慣。幼兒德育教育既包括培養,也包括形成,培養是途徑,形成是目標。
德育是一項基礎教育, 是我們開展其它教育活動的前提和保證,是幼兒園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它處於幼兒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是我們進行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也是我們教育工作的根本所在。德育工作貫穿於幼兒教育的全過程,貫穿於幼兒生活的各個方面;整合於語言、社會、健康等領域之中,滲透在學習、生活、游戲及娛樂等活動之中,融入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里。幼兒期是人格形成的關鍵期,是對幼兒進行道德品質教育的重要階段,幼兒德育對促進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起著主導和決定性作用。
了解了德育的含義及其重要性,下面,我們來談談如何實施的問題。幼兒園德育教育的目標是什麼?幼兒德育的內容及方法有哪些?在實施的過程中我們應遵循哪些原則?如何有效地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 這些問題不僅關繫到幼兒園德育工作的成敗與否,還是我們德育工作的關鍵所在,是教師必須研究和掌握的問題。
一、 德育教育的目標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品德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行為習慣為主要目標」。就是教師通過各種教育活動,使幼兒在思想、行為、品德等方面受到教育和影響,培養幼兒基本的道德觀念和社會責任意識,使其建構和提升自己的價值理解、情感體驗和品德行為,養成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和行為規范的良好品質與行為習慣。
二、德育教育的內容
廣義的德育教育包括: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人道主義教育、社會公德教育、勞動教育、自覺紀律教育、民主與法制觀念的教育、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等幾個方面的內容。根據德育教育的總目標,我們可以把幼兒德育教育的內容概括為:
1、在思想上:萌發幼兒愛祖國、愛家鄉、愛集體、愛人民、愛父母等情感;培養幼兒關心集體並服從集體的集體意識,有初步的集體榮譽感;具有積極、樂觀、勇敢、堅強的人格特徵。
2、在品德上:教育幼兒要講文明、懂禮貌;培養幼兒誠實守信、好學好問、團結友愛、樂於助人等良好品質。
3、在行為上:培養幼兒具有良好的生活、學習、衛生習慣;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自我保護能力;遵守社會公德及法律法規、愛護公物、愛護動植物,具有基本的環保意識等。
三、實施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說服教育法
說服教育法就是通過例舉事實、講解道理,使幼兒提高認識,形成正確觀點的方法。即利用一些故事或真實的事例,通過講解、交談、討論等方式向幼兒闡述簡單、深刻道理的教育方法。運用此方法,教師可以幫助幼兒分辨是非好壞,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和價值情操,使幼兒掌握正確的行為准則,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榜樣示範法
環境熏陶是指教師通過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在環境中潛移默化地感染、熏陶幼兒的道德品質,培養、促進幼兒品德行為形成的方法。教育環境包括:幼兒園、家庭、社會三方面的環境。
環境是一種無聲的教育。《綱要》中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教師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教師在環境的創設中,應充分利用空間、活動材料等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如:教師利用教室或走廊的空間或牆體,布置、設計「祖國山河」、「家鄉風光」、「美麗家園」等主題環境牆。通過圖片的收集與展覽,不僅使幼兒對祖國的偉大、家鄉的美麗、家庭的幸福、班級體的溫暖有了深刻的認識與了解,同時還激發了幼兒愛家鄉、愛祖國、愛集體、愛家人的真實情感,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啟蒙教育。另外,教師還可利用活動室的「圖書角」、「娃娃家」、「自然角」等區域,讓孩子們通過自主閱讀、自主體驗、自主表演等形式,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念,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幼兒人格成長的第一環境。做好德育教育,就必須要家園合力,將幼兒園的德育教育延伸到家庭。因此,教師與家長要經常保持聯系,及時了解幼兒在家的行為表現,掌握幼兒在家的發展情況,以便採取有效的教育措施,進行有針對性的德育教育。同時,教師還應向家長介紹、宣傳幼兒園德育工作的主張和要求,使家園合作,共同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如:利用「家園聯系」、「育兒之窗」、「家長會」等形式,及時交流並傳遞信息,幫助家長樹立「以德育兒」的觀念。
社會是幼兒的第三課堂,要培養造就符合社會需要的人,就必須走向社會、融入社會。充分利用社區中的人力資源、物質環境拓展幼兒學習、成長的空間。如:帶領幼兒走進「孤兒院」或「敬老院」,讓幼兒從家中帶上好吃的食品或玩具,給老人及孤兒們表演節目。如「汶川地震」組織幼兒開展「向災區獻愛心」的募捐活動,激發幼兒的同情心與仁愛心。事實證明,有意義的社區活動能讓幼兒在關注社會的同時融入社會,有利於幼兒道德品質的發展,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總之,教師在為幼兒創設教育環境時,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為幼兒創設一個溫馨、舒適而富有教育意義的環境,共同為幼兒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五)行為評價法
德育原則是人們在長期教育實踐中形成的,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德育過程的規律性,是對德育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德育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制訂德育工作計劃、選擇德育內容和方法、組織德育過程的重要依據。教師在對幼兒實施德育教育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三) 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幼兒的品德是在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面的長期教育影響下形成和發展的。幼兒園、家庭、社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都要以德育目標為依據,在教育要求和教育方法上保持步調一致,使學校內外的教育影響保持連續一貫性,互相配合以便形成強大、統一的教育合力,共同協力教育好我們的幼兒,確保幼兒的品德按照社會的要求健康成長。孩子的德育工作,離不開家庭的配合,離不開社會的支持,只有家校合作,社會參與才會取得相應的德育效果。
總之,教無定法,法無定性,但必須以人為本、尊重實際。德育教育的方法多式多樣,只要我們能夠充分認識到幼兒德育的重要性,都來關心我們的德育教育,我們的未來一定會有希望。德育教育要從幼兒抓起,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把我們的幼兒培養成為健康活潑、好奇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責任感的二十一世紀兒童。

7. 簡述幼兒德育的意義

1、學前兒童德育是全球化時代的需要。

2、學前兒童德育是實施各育的方向和動力保證。內

3、學前容兒童德育是獨生子女健康成長的特殊需求。

學前兒童德育的原則:1、熱愛、尊重和嚴格要求兒童的原則。

2、堅持正面教育的原則。 3、教育影響的一貫性和一致性原則。

4、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學前兒童品德教育的內容與任務包括發展學前兒童的社會性的教育與發展學前兒童個性的教育兩方面。

實施德育的途徑:1、日常生活是實施學前兒童德育最基本的途徑。

2、專門的德育活動是實施學前兒童德育的有效手段。

3、游戲活動是實施學前兒童德育的有力措施。

8. 如何在幼兒園領域活動中滲透道德教育

一、將德育滲透於一日活動之中是最有效的途徑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教師要善於將幼兒良好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的培養滲透到幼教中去。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德育因素,及時對幼兒進行良好習慣的培養。這種滲透是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這樣就確定了幼兒時期在衣、食、住、行、與人交往等方面應有的文明行為和習慣的標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樣,飯後會收拾餐具,活動結束會整理好用品等。
我們在教育過程中要「一點一滴交給,一點一滴學會,一點一滴做到」,力求使教育落到實處。例如,每天到校我們都要求幼兒用抹布抹自己的小椅子、桌子,放學後將自己的小椅子整齊地放好,以培養孩子愛勞動的習慣。午餐前,要有序洗小手,午餐時要求做到不剩飯,以培養孩子講衛生、惜糧食的良好品格。午睡後要求幼兒自己整理床鋪,中、大班幼兒自己學疊被子,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領子。以教育孩子們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的事情學著做,學會的事情堅持做」。我們要重視習慣培養的過程,經常反復地進行練習,天天督促,常常檢查,使習慣得到鞏固。
二、將德育滲透於精心設計的各項活動中是最佳的途徑
我們設計、組織活動時,要綜合運用各種教育手段,從而發揮教育的整體效益,寓教於樂,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活動氣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達到教育過程的最優化。
1、利用節日活動有機滲透
我國有不少傳統節日,在節日里,幼兒園可以開展系列教育活動。每次節日教育活動可以圍繞節日,用形式多樣的活動設計成一個系列進行。
如三·八節,節日到來前,給孩子們介紹有關這個節日的特點、意義。給孩子們講講媽媽們的故事,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辛苦,懂得疼媽媽。也可以邀媽媽一起參加系列活動,讓孩子在和媽媽的互動游戲中,學著愛媽媽。
2、利用游戲活動巧妙滲透
游戲活動是幼兒園常見的活動形式,也是幼兒最為喜愛的一種形式,同時也是培養孩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重要形式。許多游戲活動都是通過模擬社會環境、社會角色進行的。在游戲中,讓幼兒懂得什麼是道德的,什麼是不道德的,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也在解決問題或糾紛的過程中,揭示正確道德要求和行為規范,提高道德認知水平。
(1)、在角色游戲中對幼兒進行德育的滲透
游戲是現實生活的再現,幼兒在游戲中模仿他人並獲得愉快感。開展角色游戲有助於培養幼兒的創造力、交往能力、培養幼兒的獨立性和道德情感。在游戲中孩子學會了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同時可以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比如在「過家家」游戲中,「媽媽」要就要溫和、細心;「爸爸」就要嚴厲,保護孩子;「孩子」就要尊重長輩、乖巧懂事,幫助爸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游戲讓幼兒懂得了尊老愛幼。「老鷹抓小雞」游戲中,雞媽媽要不顧一切保護孩子,小雞要緊緊跟著媽媽不掉隊、不亂跑,也要靈巧,老鷹則要靈敏、勇猛。幼兒在同一個游戲中可以分別扮演各種不同角色,逐步認識並理解各種角色的義務、職責,不斷學習著社會經驗和行為准則,進而使同情心、責任感得到發展,並逐步養成互相幫助的優良品質。
(2)、在桌面游戲中對幼兒進行德育的滲透
兒玩桌面游戲時,最容易引發的就是爭搶玩具的糾紛。這時,教師要教育幼兒要互相謙讓,要團結友愛,讓孩子們明白玩具是大家的,小朋友要在一起友好地玩,不能獨自佔有,不能有霸王心理。如果想要玩別人的玩具,就要先和對方商量,在徵得他人的同意後才能拿。這樣培養了幼兒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質。讓幼兒在游戲中學會與人和諧相處,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讓幼兒學會觀察、體驗、理解別人的情緒情感,利用「移情」來教育幼兒,使其具有內在的自我調節力,有助於人格的完善,良好行為品格的形成。在一起游戲中,幼兒間必須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戲順利進行下去。合作常常會帶來積極愉快的結果,可以使得活動成功,心情愉悅,同時增進友誼。這時對幼兒進行鞏固、強化,讓其體會合作精神的重要性,進而產生更多的合作行為。
(3)、在體育游戲中對幼兒進行德育的滲透
體育活動不僅可以使幼兒全面鍛煉身體,增強體質;而且培養了他們機智勇敢、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等優良品德和活潑開朗的性格。嚴格遵守游戲規則,不僅是順利進行游戲,提高質量的保證,同時也是在游戲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比如,在各類競賽性體育游戲中,教育幼兒要團結協作,要擰成一股勁,激發上進心和勝不驕、敗不餒的品德;在以跳繩、玩皮球等為主的小型游戲中,教育幼兒互諒互讓,不爭搶活動器具,學會合作;當活動場地受到干擾時;幼兒注意力不易集中時;當幼兒要鑽過障礙物,走過獨木橋,個別幼兒產生畏懼情緒時,老師都及時而恰如其分地進行品德教育,寓德育於體育活動中。教師採用「寓教於樂」的方式,把道德素質教育的內容納入到游戲教學中進行,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及興趣,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4)、在主題活動中對幼兒進行德育的滲透
結合幼兒園德育教育目標,教師可以開展系列綜合性主題教育活動。例如,開展「我勞動我快樂」的專題活動時,可通過組織幼兒參觀成人勞動、念兒歌、看電視、做游戲等形式,使幼兒懂得勞動是光榮的。開展主題活動「媽媽我愛你」時,可通過組織幼兒親手畫媽媽,親自為媽媽製作卡片,為媽媽戴上大紅花,說一句感恩的話等活動,使幼兒懂得從小就要愛媽媽,培養幼兒懂得感恩、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品質。
在游戲活動中,我們根據教育目標,創設各種動態的活動區、活動角,在幼兒開展游戲活動時,引導幼兒與人交往,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真實的品德行為表現,抓住苗頭隨機教育,自身言行示範。在游戲中對幼兒進行勇於探索,正確對待輸贏、誠實勇敢的教育。

對幼兒活動中進行德育教育的實踐和思考,我深刻的感到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及各項活動是實施幼兒園德育的主要途徑,其中滲透是幼兒園德育實施過程的主要特點,即滲透在幼兒游戲、學習、勞動、娛樂和日常活動的整個過程之中,滲透在幼兒與同伴以及與成年人的各種交往關系之中。盡管,在過去的日子裡我嘗到了德育教育的甜頭,但這僅僅是我教育實踐和探索的點滴,今後我將更深層次地研究幼兒德育的問題,使我們的幼苗更加健康地成長。

9. 幼兒品德教育的目標和內容是什麼

一、幼兒品德教育的內容與目標:
(一)萌發幼兒對祖國的愛 對祖國的愛是人類的美德,也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和珍貴遺產,它是成才的巨大推動力,從我國的科學家、數學家李四光,華羅庚身上都能看到愛國情思的巨大力 量。 對幼兒來說,培養他們對祖國的愛,要從身邊做起。蘇霍林基要求他的學生,首先要愛媽媽,他說:如果一個孩子連他媽媽也不愛,他還會愛別人,愛家鄉,愛祖國嗎?自己的媽媽,容易懂,容易做,而且為日後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打下了基礎。」 因此,家長要教育幼兒努力給母親、父親、祖父、祖母帶來歡樂,為他們分擔憂愁和不幸,關心、體貼、照顧大人病痛,有好吃的東西要先讓父母和親人吃。還可通過游覽,參觀,旅行使孩子領受到祖國山山水水,江海,河川的美麗風光,知道祖國領土的遼闊,物資的豐富,悠久的文化,這些都能對幼兒進行愛的熏陶,萌發他們對 祖國的愛。 我們還可以採用生動活潑,形式的教育活動。如:節日、故事、繪畫、過生日等,使孩子感到做中國兒童的幸福,知道自己今日幸福是靠老一輩革命家,英雄,科 學家奮斗,犧牲而換來的。
(二)使孩子養成講文明,講禮貌的好習慣 文明,禮貌的行為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標志。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是從小開始 長期實踐而形成的。 因此,要求幼兒從小不罵人,不講臟話,待人和氣,熱情,有禮貌,別人講話不插話,不打斷別人說話;要尊老愛幼;在別人家做客時,不亂翻東西,吃飯要守規矩 等等。
(三)培養孩子誠實,講真話的好品質 教育孩子不論拾到什麼東西都要交公,不隱瞞自己的過錯,並要勇於改過。要使幼兒切實做到這些,最主要的是家長教育的態度,如果對孩子的過錯一味指責,是很難培養孩子這一品質的。家長發現孩子說謊時,應分析說謊的原因,有針對性的解決。如孩子要買彩色筆畫畫,遭到家長拒絕,結果孩子背著家長私拿鄰居家的。有的孩子做錯了事怕挨罵挨打而說謊,有的為了滿足其虛榮心而說謊等等。若是家長不分 青紅皂白批評孩子,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家長應成為孩子的榜樣。有的孩子待人不真誠,私拿別人的東西,說謊,是因為受了大人不良行為的影響,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會使孩子形成根深蒂固的惡習,家長 不可掉以輕心,要處處以身作則。
(四)培養幼兒勤勞,儉朴的品質 幼兒勤勞儉朴的品質是通過勞動來培養的,幼兒勞動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自我服務的勞動,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穿衣,洗臉、刷牙,吃飯,收拾床鋪、玩具等。自我服務勞動能培養幼兒生活的條理性,獨立生活的能力,並為幼 兒參加家務勞動和社會公益勞動打下良好基礎。二是家務勞動能幼兒對家庭的關心,愛護,成年後主動關心別人,與各類人員保持良好關系。同時,通過勞動獲得生活的能力,長大後會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美滿 和諧和家庭。 通過家務勞動,增強孩子參與意識和勞動觀念。可讓孩子洗碗筷,打掃居室衛 生,撿菜,就近處買小物品等。 通過勞動。可培養幼兒愛惜勞動成果,培養幼兒熱愛勞動和節省,儉朴的好品質。做到不浪費水、電、食品,不與人攀比衣著、玩具,女孩子不化妝,不戴手飾 等。
(五)培養幼兒大方,好客,不自私,能約束自己與人友好相處的品格 目前,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孩子獨居獨食多。培養孩子大方不自私,與人友好相處十分重要,要求他們事事處處不能只顧自己,要和小朋友一起玩,共同分享食品和玩具,並能遵守游戲規則,收拾玩具。通過多種活動讓孩子與其他孩子友好相處。 培養孩子生活的節律性,按時起床,就寢,進餐,學習做游戲。
(六)培養孩子勇敢、堅強、活潑、開朗的性格 勇敢是指人不怕危險和困難,有膽量的一種心理品質。這種品質與人的自信心和自覺克服恐懼心理的能力結合在一起的,必須從小開始培養。要教育孩子敢於在陌生的集體面前說話,表演;鼓勵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育活動和其他各類游戲活動,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要求孩子在黑暗處及聽到大聲音或遇到打雷,刮風,下雨的天氣不驚慌,不害怕,能克服各種困難堅持完成任務,勇於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注意運用正確的教育方法,經常鼓勵,支持孩子參加各種有益的活動,不要隨便指責,嘲笑,挖苦和恐嚇孩子,以免形成幼兒遇事膽小畏縮的心 理。 為培養孩子的勇敢品質,家長要教給孩子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孩子產生足夠的自信心。孩子的膽怯行為大多因缺乏自信心才產生的,而自信心又是建立在必要的知識技能基礎上的。例如:幼兒會對雷電、風暴感到恐怖,對黑暗感到不安,就是因為缺乏相應的知識和相應的能力造成的。家長應當給其講解有關知識,教給其一些相應 的技能,方法,孩子的恐懼感就會減輕不少。 如果孩子害怕困難往往是因為自己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所致,如果孩子確實能力較弱,天賦較差,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不但要盡可能符合孩子的實際水平,還應給孩子以具體指導與幫助。當他完成了力所能及的事後,要立即給予肯定,不管這事多麼 小,多麼微不足道 。 此外,家長還可以用現實生活中的實事、故事、電影、戲劇等文藝作品中富有勇 敢精神的形象來影響和教育孩子,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 幼兒天生愛動,在動中發展動作,發展智力,發展品德個性。但無控制的動,過分的動,會影響他們的組織紀律和注意力的良好發展。故家長在多種活動中應正確誘 導和培養其自控力,使其成為既活潑開朗,又善於控制自己性格的人。

熱點內容
成都周邊法院 發布:2025-01-19 09:48:34 瀏覽:666
同安法院盧 發布:2025-01-19 09:44:05 瀏覽:211
司法部最新任命司局長 發布:2025-01-19 09:44:01 瀏覽:919
上海法院李罡 發布:2025-01-19 09:18:56 瀏覽:224
北京昌平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9 08:13:05 瀏覽:615
木工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9 08:12:59 瀏覽:986
借條上面的擔保人是不是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9 08:12:53 瀏覽:811
輸入法立法 發布:2025-01-19 06:59:25 瀏覽:325
爾雅律師 發布:2025-01-19 06:58:15 瀏覽:583
衛生行政法律與法規比較 發布:2025-01-19 06:58:12 瀏覽: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