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子牛人民法治
❶ 子牛是不是傳銷
是屬於正規的范疇之內的,重要是選擇適合自己的做,全方位考慮!
一百一一│騰║
一度一一│駿║向專業人士一請教一希望能幫到你!!
一查一一│教║
一搜一一│練║
❷ 魯子牛注冊過商標嗎還有哪些分類可以注冊
魯子牛商標總申請量2件
其中已成功注冊0件,有2件正在申請中,無效注冊0件,0件在售中。
經八戒知識產權統計,魯子牛還可以注冊以下商標分類:
第1類(化學制劑、肥料)
第2類(顏料油漆、染料、防腐製品)
第3類(日化用品、洗護、香料)
第4類(能源、燃料、油脂)
第5類(葯品、衛生用品、營養品)
第6類(金屬製品、金屬建材、金屬材料)
第7類(機械設備、馬達、傳動)
第8類(手動器具(小型)、餐具、冷兵器)
第9類(科學儀器、電子產品、安防設備)
第10類(醫療器械、醫療用品、成人用品)
第11類(照明潔具、冷熱設備、消毒凈化)
第12類(運輸工具、運載工具零部件)
第13類(軍火、煙火、個人防護噴霧)
第14類(珠寶、貴金屬、鍾表)
第15類(樂器、樂器輔助用品及配件)
第16類(紙品、辦公用品、文具教具)
第17類(橡膠製品、絕緣隔熱隔音材料)
第18類(箱包、皮革皮具、傘具)
第19類(非金屬建築材料)
第20類(傢具、傢具部件、軟墊)
第21類(廚房器具、家用器皿、洗護用具)
第22類(繩纜、遮蓬、袋子)
第23類(紗、線、絲)
第24類(紡織品、床上用品、毛巾)
第25類(服裝、鞋帽、襪子手套)
第26類(飾品、假發、紐扣拉鏈)
第27類(地毯、席墊、牆紙)
第28類(玩具、體育健身器材、釣具)
第29類(熟食、肉蛋奶、食用油)
第30類(面點、調味品、飲品)
第32類(啤酒、不含酒精的飲料)
第34類(煙草、煙具)
第35類(廣告、商業管理、市場營銷)
第36類(金融事務、不動產管理、典當擔保)
第37類(建築、室內裝修、維修維護)
第38類(電信、通訊服務)
第39類(運輸倉儲、能源分配、旅行服務)
第40類(材料加工、印刷、污物處理)
第41類(教育培訓、文體活動、娛樂服務)
第42類(研發質控、IT服務、建築咨詢)
第43類(餐飲住宿、養老托兒、動物食宿)
第44類(醫療、美容、園藝)
第45類(安保法律、婚禮家政、社會服務)
❸ 華為手機不支持儒子牛怎麼辦
讓樓主手機為什麼不支持呢?是因為版本問題還是什麼問題,如果是單位問題,那麼建議你更換版本。是。
❹ 魯子牛是牛的品種嗎
魯子牛是一般種地的牛。
❺ 淄博魯子牛飼料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淄博魯子牛飼料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09月29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濃縮飼料、配合飼料(按飼料生產企業審查合格證經營)、添加劑預混合飼料(有效期至2015年10月19日)生產、銷售(有效期限以許可證為准)等。
法定代表人:趙元君
成立時間:2004-09-29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70300228069736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周村區南郊鎮李家工業園
❻ 墨家與儒家、道家、法家法律思想比較研究
孔子:儒家 春秋 仁、克己復禮、有教無類
孟子:儒家 戰國 民貴君輕、仁政、性本善
老子:道家 春秋 清靜無為
墨子:墨家 戰國 非攻兼愛
韓非子:法家 戰國 法治(注意不是法制)
首先說一下儒家:
引用
儒家基本上堅持「親親」、「尊尊」的立法原則,維護「禮治」,提倡「德治」,重視「人治」。儒家思想對封建社會的影響很大,被封
建統治者長期奉為正統。
儒家的「禮治」主義的根本含義為「異」,即使貴賤、尊卑、長幼各有其特殊的行為規范。只有貴賤、尊卑、長幼、親疏各有其禮,才能
達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的理想社會。國家的治亂,取決於等級秩序的穩定與否。儒家的「禮」也
是一種法的形式。它是以維護宗法等級制為核心,如違反了「禮」的規范,就要受到「刑」的懲罰。
儒家的「德治」主義就是主張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認為,無論人性善惡,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這種教化方式,是一種心理
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恥辱而無姦邪之心。這是最徹底、根本和積極的辦法,斷非法律制裁所能辦到。
儒家的「人治」主義,就是重視人的特殊化,重視人可能的道德發展,重視人的同情心,把人當作可以變化並可以有很復雜的選擇主動性
和有倫理天性的「人」來管理統治的思想。從這一角度看,「德治」主義和「人治」主義有很大的聯系。「德治」強調教化的程序,而「人治
」則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種賢人政治。由於儒家相信「人格」有絕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礎上便發展為「為政在人」、「有治人,無治法
」等極端的「人治」主義。
下面說一下法家:
引用
法家是先秦諸子中對法律最為重視的一派。他們以主張「以法治國」的「法治」而聞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論和方法。這為後來建立
的中央集權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論依據,後來的漢朝繼承了秦朝的集權體制以及法律體制,這就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政治與法制主體。
法家在法理學方面做出了貢獻,對於法律的起源、本質、作用以及法律同社會經濟、時代要求、國家政權、倫理道德、風俗習慣、自然環
境以及人口、人性的關系等基本的問題都做了探討,而且卓有成效。 但是法家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如極力誇大法律的作用,強調用重刑來治理
國家,「以刑去刑」,而且是對輕罪實行重罰,迷信法律的作用。他們認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沒有什麼道德的標准可言,所以,就要
用利益、榮譽來誘導人民去做。比如戰爭,如果立下戰功就給予很高的賞賜,包括官職,這樣來激勵士兵與將領奮勇作戰。這也許是秦國軍隊
戰鬥力強大的原因之一,滅六國統一中國,法家的作用應該肯定,盡管它有一些不足。
法家的思想簡略介紹如下:
反對禮制
法家重視法律,而反對儒家的「禮」。他們認為,當時的新興地主階級反對貴族壟斷經濟和政治利益的世襲特權,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勞
與才幹授予官職,這是很公平的,正確的主張。而維護貴族特權的禮制則是落後的,不公平的。
法律的作用
第一個作用就是「定分止爭」,也就是明確物的所有權。其中法家之一慎到就做了很淺顯的比喻:「一兔走,百人追之。積兔於市,過而
不顧。非不欲兔,分定不可爭也。」意思是說,一個兔子跑,很多的人去追,但對於集市上的那麼多的兔子,卻看也不看。這不是不想要兔子
,而是所有權已經確定,不能再爭奪了,否則就是違背法律,要受到制裁。
第二個作用是「興功懼暴」,即鼓勵人們立戰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懼。興功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富國強兵,取得兼並戰爭的勝利
。
「好利惡害」的人性論
法家認為人都有「好利惡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像管子就說過,商人日夜兼程,趕千里路也不覺得遠,是因為利益在前邊吸引他
。打漁的人不怕危險,逆流而航行,百里之遠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漁的利益。有了這種相同的思想,所以商鞅才得出結論:「人生有好惡,
故民可治也。」 「不法古,不循今」的歷史觀
法家反對保守的復古思想,主張銳意改革。他們認為歷史是向前發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隨歷史的發展而發展,既不能復古倒退,
也不能因循守舊。商鞅明確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張。韓非則更進一步發展了商鞅的主張,提出「時移而治不易者亂」,他把守舊
的儒家諷刺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法」「術」「勢」結合的治國方略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別提倡重法、重勢、重術,各有特點。到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時,
韓非提出了將三者緊密結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勢指的是君主的權勢,要獨掌軍政大權,術是指的駕御群臣、掌握政權、推行法令的策
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覺、防止犯上作亂,維護君主地位。 法家思想和我們現在所提倡的民主形式的法治有根本的區別,最大的就是法家極力主
張君主集權,而且是絕對的。這點應該注意。法家其他的思想我們可以有選擇地加以借鑒、利用。
上面對法家的思想算是一個總體概括,思想體系為以法治國!
接著應該是兵家:
引用
中國古代兵家管理思想是中華民族燦爛的古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歷代軍事家對戰爭決策、指揮、統籌及其規律方面的理性認識的總
和。
中國古代兵家管理思想包括若干科學的管理觀點,它既把政治、經濟、軍事、天文、地理、國際關系等各種客觀因素作為決定勝負的條件
,並把它們看成是相互關聯的管理決策的統一整體同時又把戰爭主觀指導,即主體的決策、指揮、組織、運籌等軍事理素質(所謂的「將能 」
、「將才」)作為一項基本因素,並由此而引出爭取戰爭勝利的一系列戰法。
關於計謀(戰略)的論述,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兵家管理思想中內容最豐富方面,它所揭示的許多帶有規律性的原則,是至今仍必須遵守的
。許多名言已成為膾炙人口的管理格言,諸如:「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居安思危」,「有備無患」,「先計後戰」
,「遠交近攻」,「攻其無備、出其不意」,「避實擊虛」,「 以眾擊寡 」,「兵貴勝、不貴久」,「兵貴神速」;「兵貴其和,和則一心
」,「三軍一人,勝」,「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密察敵之機,而速乘其利,復疾擊其不意」 等等。這些著名的兵家管理格言運用的
一些基本原則,與現代科學理的理論,不僅基本精神一致在語言上也有明顯的淵源關系。
兵家的主要思想應該是詭辯!
接著說說道家:
引用
在中國,儒道經常是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的。儒家主張「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大丈夫能屈能伸」,條件允許便積極奮斗,遇到阻力,
便拐個彎走,退居山林。所以,道家的「避世」、「無為」,恰恰反映了中國文化的柔韌一面,可以說對儒家思想是個補充。
引用
道家以道為世界的本原和普遍法則 ,認為天道無為 ,道法自然 ,據此提出無為而治 、貴柔守雌、以柔克剛等政治、軍事策略。
古代道家的政治思想比儒家還要龐雜。老子的思想主要是「無為而治」和「小國寡民」;莊子逃避政治,並且是無君論的宗師;楊朱是「
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黃老道家在繼承老子「無為而治」的同時,又雜糅了其他學派的思想,如法家的權術;魏晉時
期的阮籍和嵇康實踐了政治上的個人不服從主義,此後,道家對政治的看法轉化為道教的政治思想,我對此不熟悉,故略之。
西方政治學中有這樣的觀點:「政府充當的是守夜人的角色」,「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老子的無為而治與此有許多相似之處
,同時,老子的「我無為而民自化」也與哈耶克的「自發秩序」有許多相似之處,但老子的無為是對專制政府的告誡,而西方的那些思想都是
從自由民主的理念而來。老子的「小國寡民」說的是古代社會自然村落的狀態,不過卻和現代社會的自治理想有許多相似之處。
莊子逃避政治的思想使人們認為整個道家都是主張逃避主義的。事實上,莊子對社會政治的批判精神是無與倫比的,他可以說是古代無君
論的師。這種思想中經阮籍、鮑敬言、《無能子》、鄧牧等,成了黃宗羲批判君主專制制度的寶貴資源。
楊朱被人們看成了一毛不撥自私自利的典型,但他們的自私是建立在不損害別人利益之上的自私,這對中國的集體本位思想是大膽的反叛
。頗有點現代「經濟人」的形象,如果他們的政治理想變為現實,那就是先秦版的「帕累托最優」。
人們對道家還有一個誤解,那就是權謀的代表,其實權謀雖然和道家思想有關,一開始卻是法家的專利。後來黃老道家將道家思想和法家
思想糅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所謂的人主南面之術。不過黃老道家將無為而治的思想發揚光大,主張清靜自定,漢唐盛世以及宋代的繁榮都與黃
老道家有密切的關系。
魏晉時期,阮籍和嵇康實踐了政治上的個人不服從主義,這與印度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美國馬丁路德非暴力群眾直接行動運動有顯
著的區別;至於魏晉玄學不過是統治者橫征暴斂得過且過的遮羞布,留下了空談誤國的說法。
接著說說墨家吧:
引用
儒家講以德治國,崇尚模範作用;墨家走極權主義治國道路,崇尚服從上級(尚同)。(「上之所是皆是,上之所非皆非」,這話大家恐
怕很熟悉 ,就是來自墨子。
墨子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戰國初期偉大的思想家 、政治家,也是一位有卓越貢獻的自然科學家。在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諸子創說
,學術空氣十分活躍,涌現出了許多思想家和科學流派。墨家就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學派。
墨子名翟,生卒年不詳。近代學者一般認為,墨子生於公元前476年左右,卒於公元前390年左右,也有人考證說墨子大約出生在周敬王四
十年(公元前480年)左右,卒於周威烈王六年(公元前420年)左右。
墨子出生何地,也有爭議。《史記·孟荀列傳》說他是宋國的大夫。《呂氏春秋·當染》則認為他是魯國人。也有文章相傳他原為宋國人
,但後來長期居住在魯國。墨子可能屬於當時的「士」階層,但他本人曾經當過製造器具的工匠,具有豐富的生產工藝技能。據說,他製作守
城器械的本領比歷史上最著名的巧匠魯班還要高明,曾經在楚惠王面前與魯班互比攻守城池的技術,結果斗敗了魯班。
相傳墨子初學於儒術,但由於不滿儒術所提倡的繁瑣的「禮」,學習大禹刻苦簡朴的精神,因而自立新說,創建了墨家學派。墨子的學說
對當時的思想界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墨家學派是儒家學派的主要反對派。 墨子的門徒很多,大多來自社會的下層。他們組成了一
個組織嚴密的政治性團體,紀律要求非常嚴格。這些人能夠吃苦耐勞,勤於進行實驗,作戰十分勇敢,平時從事生產勞動。墨子及其門人為人
們做好事,即使是犧牲了個人性命也在所不惜。因此《淮南子》中說:「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還踵。」而且他們功成
不受賞,施恩不圖報,過著極其簡朴和艱苦的生活。
墨子的一生都是在為扶危濟困的正義事業而奔忙,班固《答賓戲》中說:「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就是說墨子像孔子一樣為天下事而終
日奔勞,連將席子坐暖和將爐灶的煙囪染黑的功夫都沒有。他「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長期奔走於各諸侯國之間,宣傳他的政治主張。
相傳他曾阻止強大的楚國進攻弱小的宋國,實施「兼愛、非攻」的主張。後來魯陽文君要攻打鄭國,墨子知道後又前去說之以理,說服魯
陽文君停止攻鄭。他「南遊使衛」,宣講「蓄士」以備守御。又多次訪問楚國,獻書楚惠王。但後來他拒絕了楚王賜給他的封地,離開了楚國
。 墨子晚年來到齊國,企圖勸止項子牛討伐魯國,但沒有成功。越王邀請墨子作官,並許給他以五百里的封地。墨子以「聽吾言,用我道(聽
我的勸告,按我講的道理辦事)」作為前往條件,而不計較封地與爵祿,目的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和思想主張。
墨家學派在政治上所代表的是廣大小生產者、小私有者階層的利益。墨子的學說,如「天志、明思」等仍脫離不了殷周的傳統思想,但賦
以了「非命、兼愛」的內容,以反對儒家的「天命」和「愛有差等」的思想。墨子認為,「執有命是天下之大害」,極力主張「兼相愛、交相
利」,不應有親疏貴賤之別。他更有「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的獻身精神。
他的「非攻」思想,體現了當時人民反對掠奪戰爭的意向。他提出「非樂」、「節用」、「節葬」的主張,反對當權貴族的「繁飾禮樂」
和奢侈享樂的腐朽生活。他意識到了勞動人類生活的基礎,提出強調重視生產和「賴其力者生,不賴其力者不生」的主張。在政治上,他主張
改善勞動者和小生產者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提倡「必使飢者得食,9*寒者得衣,勞者得息,亂則得治」,並且提出「尚賢」和「尚同」的
觀點,認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
對於知識和邏輯等問題,墨子有較深的研究,制定了作為認識真理准則的「三表」,並且提出了「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的唯物主義認
識論。 墨子的教育思想是「艱苦實踐、服從紀律」,提出「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教育目的。
墨學在先秦時期曾為一時之「顯學」,可是到了漢代就衰落不顯了。但是,墨家精神並未失傳,漢代以後的俠士是墨家「兼愛」精神的繼
承者。中國的民間社黨「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平等互助的俠義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墨家精神的真傳。中國歌頌俠義精神的詩歌和俠士小說,
其精神源頭莫不與墨家思想有著密切的聯系。墨家思想在中國民間的社會底層流傳著,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之大,並不亞於儒學和道學。
/來自中華網社區 club.china.com/
使用道具收藏此帖復制地址好友分享
內容舉報您可以點擊好友分享和論壇里的朋友分享此帖。登陸之後可享受論壇更多服務。
注冊 登錄我知道了,下次不用再提醒關閉×020
❼ 古代中國只有道家主張民治其它都是人治
你看費孝通的書,他就說過其實中國不是人治,是禮治。人治是不可能的,任何社會都會有有一套制度來運行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只依靠自己一個人的想法就能為所欲為,中國古代社會其實是禮治社會,禮比法要重要。
道家也不是民治,它是講究無為而治。道家之所以講究無為而治,據呂思勉老先生的看法,因為道家創立的於春秋戰國時代,那時候去古不遠,而中國最遠古時代,歷史課本也說過,原始社會,公有制,所有成員共同決策的時代,在那個時代,領袖是被共推出來最有威望的人,他只要按照部落成員的共同決定而行即可。道家依照此等背景,因此提出仿照古代聖賢無為而治。因為整個社會本身就是好的,並不需要特別的改變,領袖只要遵從即可。其實儒家思想也是在此背景上產生的,儒家一直強調要修身。儒家思想很多都是對個人品德的要求,其實原本它所對的對象也並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主要對於君主。儒家也是看到了古代聖賢治理社會的先例,比如堯舜禹,他們都是品德高尚的人,他們也都是名垂千古的「聖君」,因此儒家提出修身,當統治者自己品德高尚的時候,這個國家就容易治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