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的最佳效果是理性自治

法治的最佳效果是理性自治

發布時間: 2022-03-13 09:13:40

法治與自治的關系

法治就是有調油款的東西,自製是自己用道德來約束自己。

② 自治,法治,德治,的工作要點分別是什麼答案

摘要 法治是指以民主為前提和基礎,以嚴格依法辦事為核心,以制約權力為關鍵的社會管理機制、社會活動方式和社會秩序狀態。

③ 中國法治是強調理性主義目標規劃的建構性法治對不對

中國法治是由中國行為法學會主管主辦[1]的國家級法治類新媒體,致力於法律實踐性研究、宣傳、建言、監督。中國法治新媒體以關注國計民生、展開法學爭鳴、促進社會公正、推動法治進程為現代傳媒理念,本著知識、資訊、權威、全面的宗旨,致力於中國法律體系的全面實施,服務於社會主義的法治建設,推動全國法治進程。[2]

編委會
編委會主任:[3]
劉家琛
副主任委員:
馬寶善 卓澤淵 江必新 李文燕 田明海 王建明 戴玉忠 樊崇義 付子堂
馬懷德 沈國明 何家弘 林喆
編輯部
顧 問: 馬寶善 毛新宇 張樹海王福如 劉德馨 蘇毅然 趙志浩[4]
孟慶豐段緒永 王瑞璞 黃孚京 李定坤 解海波
總 編 輯: 譚振平
副 總 編:蘇 秦 毛文志 張一彬 翟瑞鋒 孫昌文 譚成山[4]
總 監:張愛武
通聯部長:曹衛國
辦公室主任:張春[4]
辦公室副主任:何樂
通聯副主任:陳哲
外宣部長:陶麗秀
藝術總監:陳愷良
總編助理:王德臣 黃開堂
編 輯: 廖曜中曾 義 李 威 左 浪 廖衛湘 廖偉明 高 山張鎣鎣 陳恆安[4]
參考資料
[1] 中國行為法學會簡介.中國行為法學會官網.2015-1-1 [引用日期2017-05-19]
[2] 中國法治簡介.中國法治官網.2015-1-1 [引用日期2017-05-16]
[3] 中國行為法學會下屬機構.中國行為法學會官網.2015-1-1 [引用日期2017-05-19]

④ 法治思維是一種道德規范為基準的理性思考是正確嗎

摘要 親,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問題,非常感謝您的耐心等待。法治思維是將法律作為判斷是非和處理事務的准繩,它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於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和推進工作。

⑤ 法治思維方式與其他思維方式最突出的區別

摘要 親親,您好~

⑥ 法治是規則之治感性知識對還是錯

摘要 理性思維才是法治的正確思維方式。

⑦ 以「新時代楓橋經驗」--法治、德治、自治、共治為題,就什麼是「楓橋經驗」、

摘要 適應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後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公共品這一「法福利」新需求、新期待的迫切需要。新中國成立70年來,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為基準、基本制度為依託、重要制度為支撐的社會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基本公共服務保障獲得國際社會公認,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優勢日益彰顯,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隨著國內「一個時段、兩個階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任務實施加速,國際社會的經濟競爭、文化博弈、軍事較量乃至制度比拼的白熱化,要求「大國之治」在於必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制度,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破解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法福利」公共品供給不充分的難題,消解社會治理結構不完備、治理能力不適應的問題,彌補市域、縣域、基層治理領域存在的若干短板,加快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形成社會治理共同體。

⑧ 法治的必要性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復是中國特製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需要從現在起加快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步伐,才能在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得以全面實現。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

法治對於改革具有極其重要的引領和規范作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製度性的引導和保障。全面深化改革還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礎上,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調整和改革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的關系,同樣需要法律的引導和保障作用。因此,要實現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任務必須及時地推進全面法治建設。我國已經進入需要系統全面治理階段,迫切需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從整體上提高我國的法治建設水平。我們必須清醒看到,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眾期待相比,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相比,法治建設還存在許多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必須下大氣力加以解決。這就迫切需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做好頂層設計,實現加快法治建設的要求

⑨ 法治精神是什麼

「法治精神」是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精神。這種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既吸納並體現了人類法治文明的共同規律和基本價值,又立足於並體現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民主法治建設的基本國情和特定價值文化。

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的具體表徵

1、理性概念源於古希臘時期赫拉克利特提出的「邏各斯」(logos)說,它兼有客觀規律和主體理性思維的雙重含義,主要是指合客觀性(區別於信仰)和合邏輯性(區別於感性、情感和慾望等非理性)。

2、美國法理學家博登海默曾說過:「理性乃是人用智識理解和應對現實的(有限)能力。有理性的人能夠辨識一般性原則並能夠把握事物內部、人與事物之間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某種基本關系。有理性的人有可能以客觀的和超然的方式看待世界和判斷他人。

⑩ 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法治生命線是什麼

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法治生命線是: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這就把司法公正提升到了一個全新高度。

公正是司法的生命線,必須把提高審判質量作為確保司法公正的著力點,嚴肅認真對待每一起案件,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嚴把事實關、證據關、程序關、法律關,重視發揮二審、再審和信訪的糾錯功能,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偏差、預防錯案,努力使每一起案件的審判都經得起法律、歷史和人民的檢驗。

要加強審判流程管理,嚴格簡易程序轉為普通程序的條件,健全案件繁簡分流和速裁工作機制,完善輕微刑事案件快速辦理機制,大力推行庭前調解、繁簡分流、小額速裁等制度措施,加強對訴訟和執行中止的監管,減輕當事人訴累,切實解決少數訴訟案件久拖不決、久拖不執、久執不結的問題。

(10)法治的最佳效果是理性自治擴展閱讀: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並按照法律理性化和程序化的內在邏輯,以司法權的合理配置為目標,提出了一系列司法改革的具體內容,實際上就是對西方法治傳統中有益要素的積極吸收。

司法公正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法律應該具有定紛止爭的功能,司法審判應該具有終局性的作用,如果司法不公、人心不服,這些功能就難以實現。

司法機關要緊緊圍繞司法公正這一目標改進工作,重點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嚴肅認真地對待每一起案件,堅決防止和依法糾正冤假錯案,維護司法權威。

熱點內容
湖南法律碩士報考點的選擇 發布:2024-11-19 14:21:19 瀏覽:512
司法考搜狐 發布:2024-11-19 14:19:01 瀏覽:93
勞動合同法教程 發布:2024-11-19 14:12:48 瀏覽:669
大幾能考司法考試 發布:2024-11-19 14:06:33 瀏覽:403
道德模範的主要事跡材料 發布:2024-11-19 13:51:59 瀏覽:701
違反徵信管理條例 發布:2024-11-19 13:42:13 瀏覽:262
中國民商法年會 發布:2024-11-19 13:34:56 瀏覽:553
2014民法段波 發布:2024-11-19 12:32:28 瀏覽:204
勞動法里是否有合成工資 發布:2024-11-19 11:37:43 瀏覽:668
國際刑事法院締約國 發布:2024-11-19 10:55:18 瀏覽: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