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老孑道德網

老孑道德網

發布時間: 2022-03-13 10:15:19

『壹』 《老子道德經》,誰解釋得最好

欲家SCT :你好。
西漢【河上公注視道德經】。又稱《河上公道德經章句》。最為經典。

『貳』 老子道德經的精髓

的道德經主要講的就是順應自然。
第一,《道德經》認為,世界的本原、宇宙的規律是「道」,道也可以說成是「無」。

道生成一切事物,是一切事物的本體。具體的事物有種種具體的屬性,如有白有黑,有高有下,有大有小,但是道不能有具體的屬性。

因為具體的屬性是相對立的,如果道有大這種屬性,就不能生成小的事物,如果道有白這種屬性,就不能生成黑的事物。

所以道沒有任何具體的屬性,老子形容道:「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道只能是恍恍惚惚的一片混沌。

所以道可以稱之為「無」,魏晉時期的天才哲學家王弼在註解《道德經》時,提出了以無為本的思想。王弼說:「天下之物,皆以有為生,有之所始,以無為本。將欲全有,必反於無也。」

第二,《道德經》認為,人也必須學習「無」的道理。

道是萬物的規律,所以人也應該順應道的規律,才能成功。《道德經》特別重視「無」的作用,老子說:「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道德經》提倡「無為而治」,認為君主應該做到不妄為,這樣就可以天下大治。

《道德經》還說:「常使民無知無欲」,要去除民眾的機巧之心與慾望之心,才會消滅種種紛爭。
老子認為,高下,美醜,前後,禍福這些都是相輔相成、對立統一的,甚至在某種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辯證法思想,讓我們看到對立物之間的真實關系。

02 逆向思維

春秋時期,儒家提倡仁愛、禮義和忠孝,認為只有仁愛、禮義和忠孝等美的才能改造社會,融合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但老子採用逆向思維,他認為,「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紛亂,有忠臣。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老子認為,上用智慧治,下便以計謀應,上下都旁離了質朴而崇尚文飾機詐,便使天下失去了真誠,以致大的詐偽必然就會出現。家庭親屬不和睦,才有了所謂的孝慈;國家陷於昏亂,才有了所謂的忠臣。

03 不爭思維

老子曰:「唯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唯有不爭的處世態度,天下才沒有人能與之相爭。老子認為,不顯示自己,不自以為是,因而更顯耀突出;不誇耀自己,因而有功績;不自以為賢能,因而受到尊重。不爭,才能保全自己,立足不敗之地。

04 利他思維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老子之所以推崇水,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水包含了「利他」精神。這個世界上,什麼才是真正的無敵?儒家說,仁者無敵。這與老子有相通之處。只有利他的人,才是無敵的。

只有利他的人,才會有精神上的大格局,有靈魂上的高度。反之,如果只是為自己的私慾所蒙蔽,看問題、做事情始終離不開自己的慾望,那永遠只能是井底之蛙。

『叄』 老子關於道德的經典語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 名天地之始 有 名萬物之母。
無為無不為
絕聖棄智
上善若水
夫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致虛極,守靜篤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重在實修與見性,莫執文字)

『肆』 誰有老子道德經全文及譯文TXT電子書百度雲盤

http://pan..com/share/link?shareid=1981691757&uk=1829027111

『伍』 老子道德經

《老子》二十二章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是以聖回人抱一答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大意:
本章通過對「曲則全」這一論點的闡述,指出「聖人」成功的秘訣在於守「道」,而不在於過分地宣揚自我。「抱一」在這里的意思是把握事物的核心。和三十九章中的「得一」是同樣的意思。(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

『陸』 老子道德經主要講的什麼

《道德經》上篇講道,下篇講德。道是法則,德是體現。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柒』 求老子《道德經》txt

郵箱??????、

『捌』 《老子道德經》第十三章

《道德經》第十三章(按王弼本)原文: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也下是我個人的理解,如有不妥,請見諒:
世人太重個人榮辱,於一榮一辱間,每每似受驚一般;世人太重一己私利,將這些身外大患,看得跟本我一樣重要。(寵不是今天我們所說的受寵,而是指榮耀;大患,也有人認為就是指上句的「寵辱」)
什麼叫「寵辱若驚」?無論得到還是失去它們,都好像受到了驚嚇一般,不能淡然處之。其中,榮比辱更為卑下,更容易引起人心的起伏。
什麼叫「貴大患若身」?我之所以會有名利得失這些大患,是因為我有「私利之身」。如果我委己一身以為全天下,不計較個人得失,那我哪來什麼大患呢!
因此,以「委己一身以為全天下」為貴的人,方可寄之以天下;以「委己一身以為全天下」為志的人,方可托之以天下。(貴以身為天下,即以「以身為天下」為貴,貴作為動詞理解,以……為貴,下句「愛以身為天下」義同)
查看全部4個回答
老子的道德經超值低價,盡在淘寶!
杭州易宏廣告有限公司廣告 
亞馬遜書店,亞馬遜Kindle海量電子書,超低價格!

關注亞馬遜圖書的人也在看
亞馬遜亞馬遜書店,每日精選特價電子書,使用Kindle設備或者下載Kindle App均可閱讀!
北京世紀卓越信息技..廣告 
相關問題全部
廣告當當網上商城書店「當當圖書」百萬圖書,正版低價,快速到家!
「當當圖書網」匯聚百萬本圖書,各類圖書應有盡有,來當當低價任性go!買書當然是當當!
572020-05-05
《老子道德經》第十二章
意思就是: 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使人眼花繚亂嘈雜的急管繁弦使人震耳欲聾山珍海味,美酒佳餚,使人口不辨味射鵰逐鹿,騎馬打獵,使人精神瘋狂金銀珠寶,鑽石瑪瑙,使人犯法背德因此,聖人治理天下,首先讓民眾吃飽肚子,而不在色彩斑斕的大千世界裡東張西望. 所以舍棄繁華奢侈,而選取淳厚樸素.
3 瀏覽3352017-03-25
老子道德經全文及譯文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語來表述的

『玖』 老子道德經全文及譯文

1、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2、譯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語來表述的,它並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辭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說明的,它並非普通的「名」)。「無」可以用來表述天地渾沌未開之際的狀況;

而「有」,則是宇宙萬物產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從「無」中去觀察領悟「道」的奧妙;要常從「有」中去觀察體會「道」的端倪。無與有這兩者,來源相同而名稱相異,都可以稱之為玄妙、深遠。

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奧,而是玄妙又玄妙、深遠又深遠,是宇宙天地萬物之奧妙的總門(從「有名」的奧妙到達無形的奧妙,「道」是洞悉一切奧妙變化的門徑)。

(9)老孑道德網擴展閱讀

作品賞析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道德經》德經部分,在經文中佔了很大部分,這是修道的基礎。

「道」是渾全之朴,「眾妙之門」。「道」生成了萬物,又內涵於萬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萬事萬物殊途而同歸,都通向了「道」。

熱點內容
工作的條例 發布:2025-01-28 00:42:40 瀏覽:45
行政法中利害關系人 發布:2025-01-28 00:42:38 瀏覽:767
中級經濟法一周能過嗎 發布:2025-01-28 00:29:23 瀏覽:270
總經銷商與分銷商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8 00:20:57 瀏覽:657
法律碩士會有補助嗎 發布:2025-01-27 23:48:49 瀏覽:631
襄陽法官受賄 發布:2025-01-27 23:39:11 瀏覽:971
四川農業經濟法 發布:2025-01-27 23:18:01 瀏覽:574
2015年中級經濟法教材 發布:2025-01-27 22:11:51 瀏覽:206
增加法律條例 發布:2025-01-27 21:51:34 瀏覽:321
交通損害賠償司法解釋 發布:2025-01-27 21:49:42 瀏覽: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