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加入法律
A. 道德和法律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法律與道德之間具有密切聯系,二者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作用。同時,作為社會上層建築的不同部分,法律與道德又有顯著的區別。法律與道德的區別:第一,法律與道德起源和存在的時間不同。第二,法律與道德的形成方式不同。第三,法律與道德的表現形式不同。第四,法律與道德的使用范圍雖有交叉但不完全相同。第五,法律與道德的外部約束力不同。社會主義法與社會主義道德的聯系:1.社會主義道德對法律的作用第一,社會主義道德是社會主義法律制定的價值指導。第二,社會主義道德對法的實施的促進作用。第三,社會主義道德可以彌補社會主義法在調整社會關系方面的不足。2.社會主義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作用:第一,社會主義法以法律規范的形式把社會主義道德的某些原則和要求加以確認,使之具有法的屬性。第二,社會主義法是進行社會主義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民法第一條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B. 道德如何帶入法律中實施
法律就是法律,法不容情,道德再好觸犯了法律一樣依法行事。否則就不叫法律。
道德是每個人的品德素質所在,和法律是兩回事。
個人見解。
C. 法律和道德可以並存嗎
其實法律本身就是道德的一個嚴肅版本,是約束那些不遵守道德規范的人的強制手段。所以說是可以並存的。產生沖突的地方有些是因為法律的不完善,有些是因為現今社會人們道德的標准不同。
D. 道德也成為法律你們會支持嗎
這個問題比較駁雜,范圍太大,我僅從具體事例給你回答。
比如公交車讓座,這種行為是一種自發性的道德行為,法律沒有強制規定。如果法律規定了必須給老幼病殘讓座,那麼誰來監督?首先得安排專門的工作人員每天8小時輪換監督。
犯法了得有處罰吧,比如罰款。讓座你罰幾百幾千不現實吧。一次5塊錢。你得開票,你得有專門的稅務部門登記。但是,這種處罰有另一個壞處,一次5塊錢,那我有錢,我給你100塊,這位子我就佔了行不行?
類似的還有隨地大小便、吐痰,等於說全社會各個角落都得安排人手監督,罰款,開票,等等等等。
所以說,提升全民素質並不是國家一直裝樣子做做宣傳,社會的改變我是看在眼裡。法律和道德沒有高低之分,對社會都是有益的
E. 把道德寫入法律,會怎樣
挺好的建議,如果人類未來有可能實施這個政策的
1、道德需要和法律結合,才有實際版的約束權力。
2、道德和法律配合在一起,將是法治的重要補充。
3、道德是法治社會的重要底線。
4、道德是人類社會很重要的指標,把道德提升到理性,是人類精神文明發展到高級階段的標志。
5、總有一天,道德會立法。當人類絕對理性覺醒的時候。
F. 什麼是法律法律與道德的關系
一般認為法律是調整人們社會關系的規范,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社會關系都屬於法律調整的范圍。法律的淵源主要包括成文法,判例法等等。
法律與道德都屬於社會規范,但是二者也存在明顯的區別:
法律關注人的行為,不單獨調人的思想活動。比如,想殺人的行為並不受法律調整,只有在實施行為的時候才考慮人的思想因素。而道德則同時調整人的思想與行為。
實施方式不同。法律依靠國家的強制力來保證實施,而道德主要依靠人們的自覺遵守。
調整范圍不同。法律的調整范圍比道德小,不如法律不調整戀愛關系但是卻受道德的調整。
表現形式不同。法律包括成文法與判例法都是以文字形式表現出來的,而道德往往是人們口口相傳的一種傳統。
內容不同。法律規定的內容是人們的權利義務關系,但是道德則不突出權利,注重義務。
有理論認為法律是最低標準的道德,但是現代法理學有很多觀點也認為二者其實沒有這樣一種包含關系,法律是最低程度的道德的說法是不準確的。
G. 道德和法律的關系
道德和法律的關系是道德包含法律。
從規范的力度角度來講,法律的規范力度要大於道德的規范力度。道德和法律的關系區別如下:
1、法律與道德起源和存在的時間不同;
2、法律與道德的形成方式不同;
3、法律與道德的表現形式不同;
4、法律與道德的使用范圍雖有交叉但不完全相同;
5、法律與道德的外部約束力不同。
社會主義法與社會主義道德的聯系:
1、社會主義道德是社會主義法律制定的價值指導;
2、社會主義道德對法的實施的促進作用;
3、社會主義道德可以彌補社會主義法在調整社會關系方面的不足。
社會主義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作用:
1、社會主義法以法律規范的形式把社會主義道德的某些原則和要求加以確認,使之具有法的屬性;
2、社會主義法是進行社會主義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
法律與道德之間具有密切聯系,二者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作用。同時,作為社會上層建築的不同部分,法律與道德又有顯著的區別。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九百八十五條 得利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的,受損失的人可以請求得利人返還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為履行道德義務進行的給付;
(二)債務到期之前的清償;
(三)明知無給付義務而進行的債務清償。第九百九十五條 人格權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權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第一千條 行為人因侵害人格權承擔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的,應當與行為的具體方式和造成的影響范圍相當。
行為人拒不承擔前款規定的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可以採取在報刊、網路等媒體上發布公告或者公布生效裁判文書等方式執行,產生的費用由行為人負擔。
H. 為什麼道德不能成為法律
法律是很具象的,具體做了什麼事,要承擔什麼責任付出什麼代價,道德很感性,會因為什麼做了什麼事,應該承擔什麼後果,很容易產生爭議,缺乏公平性。舉一個不太成熟的例子,一個人偷雞,法律會規定偷雞要進行什麼賠償,而當知道這個人是因為沒有錢,為了給患病的母親補身體才偷雞,按照道德來講,是不是因為他的孝順要對他減輕處罰
I. 論述道德和法律的關系
一句話,道德是不同社會和不同社會意識形態下人與人,人與社會形成成的普遍社會規范,法律是調解這種規范的工具。
以前好像回答過,你在看看。
J. 法律與道德的關系
法律分析:1、法律是傳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社會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一社會要維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傷害他人、不得用欺詐手段謀取權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類包括那些有助於提高生活質量、增進人與人之間緊密關系的原則,如博愛、無私等。2、道德是法律的評價標准和推動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補充。第一,法律應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沒有道德基礎的法律,是一種「惡法」,是無法獲得人們的尊重和自覺遵守的。第二,道德對法的實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執法者的職業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識、道德觀念的加強,都對法的實施起著積極的作用。第三,道德對法有補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調整的,或本應由法律調整但因立法的滯後而尚「無法可依」的,道德調整就起了補充作用。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況下會相互轉化。一些道德,隨社會的發展,逐漸凸現出來,被認為對社會是非常重要的並有被經常違反的危險,立法者就有可能將之納入法律的范疇。反之,某些過去曾被視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為,則有可能退出法律領域而轉為道德調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八十六條 營利法人從事經營活動,應當遵守商業道德,維護交易安全,接受政府和社會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第六百六十條 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銷的具有救災、扶貧、助殘等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贈與人不交付贈與財產的,受贈人可以請求交付。依據前款規定應當交付的贈與財產因贈與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毀損、滅失的,贈與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 第三十六條 社區矯正機構根據需要,對社區矯正對象進行法治、道德等教育,增強其法治觀念,提高其道德素質和悔罪意識。對社區矯正對象的教育應當根據其個體特徵、日常表現等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其工作和生活情況,因人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