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學價值論

法學價值論

發布時間: 2022-03-13 19:09:58

『壹』 論述法律價值

作為主體的個人、集團、階級、社會和國家等與作為客體的法律之間,在相互作用的過程中,不僅會由於法律對人們的行為或社會關系的調整而形成一定的社會控制關系,而且會由於主體及其內在尺度的作用,使客體趨向於主體、接近主體,為主體的需要及其服務,形成一定的價值關系。"法律價值"概念就是對這種關系的概括。我們先把意義上的價值概念到法學中,給"法律價值"下一個初步的定義:法律價值是指法律的存在、作用及其發展變化對一定主體需要及其發展的適合、接近或一致。這個定義雖然還未完全揭示法律價值的特點或規定性,但它具有一定的論意義,是我們進一步認識和揭示法律價值的基礎。
首先,法律價值概念不是一個屬性范疇,它不等於法律作用或法律效用(法律的有用性)等概念。法律本身的各種屬性,包括法律的各種作用、法律的階級意志性和強制性等,只是法律價值得以形成的基礎和條件。盡管法的客觀屬性對說明法的價值有意義,但相對而言,主體及其內在尺度是形成法律價值的主導因素。武步雲先生在其《馬克思主義法哲學引論》中指出:"如果我們把價值的一般概念規定為: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需要與滿足相統一的效應關系,那麼,法律的價值也應是這樣的:一種法律是否有價值,既不能以主體的意志、願望和需求,又不能以法律的功能、作用、有用性為標准,而必須是二者的有機合一所形成的』第三種東西』。"〔1〕這一推論雖說得過去, 但他在後文中說:"我們將法律價值的總概念規定為法律對社會有序性的維護和增進……"〔2〕,這就可能使法律的有用性與法律價值混淆, 也不免失之狹隘。孫國華先生認為:"法的價值就是法這個客體對滿足個人、群體、階級、社會需要的積極意義。一種法律制度有無價值、價值大小,既取決於這種法律制度的性能,又取決於這種法律制度能否滿足一定主體的需要以及滿足的程度。"〔3〕孫先生這一定義比較恰當, 但他沒有充分突出法律價值是主體與法律之間特定關系的范疇。至於某些習慣用法如"法律價值是法律對人的意義"等,只有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使用才可能避免誤解。在哲學史中,主義價值觀曾經把價值簡單地歸結為對象的客觀屬性,使價值認識變成了功能,使價值評價變成了功能比較,最後使價值論變成了認識論。法律價值論不應該重蹈覆轍。
其次,法律價值概念也不是一個意識或理念范疇,而是一個反映主體與法律之間特定關系性質、方向和作用的范疇,或者說,是反映主體與法律之間特定關系的范疇。在哲學史上,主觀唯心主義價值觀認為,事物的價值完全依賴於主體,是主體賦予的;客觀唯心主義價值觀則認為,價值是事物的某種潛在的、隱蔽的意義。前者撇開了客體,使價值成為純粹主觀的東西;後者撇開了主體及其社會實踐,使價值成為超驗的"宇宙尺度";兩者殊途同歸:使價值脫離了現實世界。馬克思主義價值論認為,價值的形成和發展是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這個過程可以概括為"認識-評價-實踐"。單獨從法律(客體)或單獨從主體的角度都難以界定法律價值,只有從主體與法律的特定關系中,從人的積極的、能動的實踐活動中,才能界定法律價值.

『貳』 什麼是法律價值位階理論

法律價值位階理論,是指在不同位階的法的價值發生沖突時,在先的價值優於在後回的價值。就法的基本價值答而言,主要是自由、秩序、正義,其他則屬於基本價值以外的一般價值,如效率、利益等。一般而言,自由代表了人的最本質的人性需要,他是法的價值的頂端;正義是自由的價值外化,他成為自由之下制約其他價值的法律標准;而秩序則表現為實現自由、正義的社會狀態,必須接受自由、正義標準的約束。因而,在以上價值之間發生沖突時,可以按照位階順序予以確定何者應優先使用。

『叄』 談談對「法學方法論」一詞的理解

法學方法論,是指對法律研究方法的研究,法律研究包括法學理論的研究和法律操作的研究,而後者又包括:法律解釋、法律推理、法律思維方法。 方法,在古希臘語中,即「通向正確的道路」之意。 一、法學的性質及其方法 (一)學科的性質決定學科的研究方法,而學科的對象及領域決定了學科的性質。法學主要研究三個基本問題:1)應然法:回答法律應當是什麼樣子?關注的是法律的理想和價值。2)實然法:法律實際上是什麼樣子?關注的是律令和技術。換言之,法律的意思是什麼。如民法中的不當得利,揭示該制度的要件和技術問題。3)社會事實:應然法要解決的是法律的道義基礎和正當性,實然法使得法律的意思變得明確,如果法律在道義上是正當的,在意思上是明確的,那麼,這種法律就果真能夠發生作用么?我國的破產法運行的實施失敗,即是一個反例。因此,法學還要研究法律的作用與功能。 圖表1: 應然法——理想、價值——價值判斷分析方法 實然法——律令、技術——邏輯和語義分析 社會事實——作用、功能——社會實證分析方法 相應地,法學的方法也就有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價值判斷。法學成為關於正義和善的藝術,而不能成為科學。因為,科學有定式,藝術無定法。存在定法的是工藝,不是藝術。 第二層次是邏輯和語義分析,有點科學的意思。主要研究法條的語言,類似於形式化的學科研究。 第三層次是法律社會學,這是科學的研究領域。 當然,這些方法不是截然分開的,在針對某一話題時,存在著運用方法的交叉。 法律與法學的生成,存在時間差。先產生法律,後產生法學研究。 古希臘的哲學家最先關注法律。由於法律是剝奪一個群體而保護另一個群體的利益,這種強制性就需要正當性的論證。人們關心是什麼正當性支撐著法律在規則上保護某一群體和損害或扼制另一群體的行為和利益,此部分是自然法的關懷。 後來實然法在理論上進行總結,則是分析法律派的功績,它標志著法律作為一種獨立學科的最終形成。因為,它標識了一種獨特的方法,聲稱要價值祛除,只是了解法律的意思。 而社會法學派,則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法律正當且明確,就果真能夠改變社會么?他們的研究結論是:法律能夠改變社會,但社會更能改變法律,換言之,社會改變法律的力量更強大。他們的方法是通過法律研究社會,也通過社會研究法律。法律不僅僅當作一個道德規范或實然規范來研究,而更應當作為社會事實來研究。只有才能這樣實現法律的功效。 由此,法學方法歸結為三種:1)價值評判方法;2)邏輯分析和語義分析方法;3)社會實證研究方法。 (二)法學的學科性質:即法學到底是科學,還是藝術?這里涉及到兩個問題:即1、法學是不是科學,是何種意義上的科學?2、理性與情感的關系是什麼? 1、科學是研究事實的,事實就是「是什麼」,法學相當大的領域並不具有科學性,而是一門研究正義的藝術,是善與公正之學。 什麼是科學,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我們關注的是科學內含的幾種分析方法。哲學的任務是研究如何用詞。因此我們就需了解「科學」有幾種使用方法。下面介紹三種科學觀。 第一種觀點認為「科學」指稱對自然界的實證研究,如歷史上積累起來的有關自然界事務的知識經驗和知識。在這個意義上,社會科學是不存在的。此說在十九世紀之前佔主導地位,二十世紀也相當有影響。如英國曾認為科學具備四個特徵:1)科學是「描述對象」的理論,而不是「規定對象」的理論。如物理學和化學,僅僅是描述所觀察到的現象。比較而言,社會科學規范研究的多為規定性的東西,研究對象與研究者本身息息相關,兩者合為一體。所以,完全要求社會科學按照自然科學來進行精確,是不可能的。如美國總統選舉,就不可能象物理那樣進行計算而得出結果。因為作為社會科學動物的人,是自己可以採取對策的,社會科學的研究結果可能誘發相關者採取對策改變行為。因此,社會科學永遠不可能高度精確化。相比較而言,經濟學較接近於科學,它是從數字化角度來觀察。 第二種觀點認為,科學是以經驗方法為標志的實證研究。其代表人物是馬克思。這種觀點認為科學就是用理性的方法來整理經驗的材料。這在二十世紀的西方社會是主流觀念。所謂經驗的方法,實證的研究,其基本的形式包括:觀察法、實驗法、統計分析法、數學模型法、問卷調查法等,其中最基礎的方法是:觀察法和實驗法。如培根說科學是建立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之上的。觀察方法,就是指在不改變研究對象的基礎上,收集經驗材料的方法。如達爾文的進化論,即是運用觀察方法得出的結論。所謂實驗,是指在人為控制的條件下進行觀察,研究兩個以上的變數之間的關系。如這樣兩項研究就是科學研究:1)為了小區的安全,研究這樣幾種方法的選擇,是增加警察的數量或進行巡邏的次數,還是增加小區路燈的量度,研究結果是後者。2)研究偷竊啤酒中的證人作證的幾率,發現在場的人數與作證的可能性之間存在比率關系。在這種意義上,倫理學、數學、邏輯學等都不是科學。因為邏輯學和數學並非實證研究,無須進行實驗,它們研究的不是事實或經驗,而是純形式,是符號之間的邏輯關系。當然,辨明一個學科不是科學,決非意味該學科不重要。 在這個意義上,存在社會科學,而沒有人文科學。人文由「Humanity」而來,是和神學相對立的知識體系,產生於文藝復興時期。社會科學始於19世紀,由孔德創立,他論述了靜態的社會靜力學和動態的社會動力學。

『肆』 論中國法律的價值

中國法律有其不完善之處以及眾多的漏洞空白,但是它是保障中國公民生命安全的堅強後盾,對於中國發展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伍』 什麼是法律價值論

科學的法理學體系應由法學方法論、法學范疇論、法律本體論、法律發展論、法律運行論、法律價值論、法律社會論等基本內容構成。

『陸』 關於法理學中法的價值論的一道司考題

樓主沒有明白原則和規則的區別。這條是法律原則。
1.法律規則是更具體的法律版原則,而法律原則不權具體設定權利義務內容,只是規定指向。
2.在適用范圍上,一個案子只能適用一個規則,而原則的適用范圍要廣泛得多。
3.在適用方式上,法律規則是以「全有或全無的方式」應用於個案當中的。而法律原則則不是此種情況
做題要看清楚

『柒』 為什麼說法的本體論和價值論是法理學體系的兩個永恆性問題

摘要 法的價值論是指法律滿足人類生存和需要的基本性能,即法律對人的有用性。法的價值是以法與人的關系作為基礎的,是法對人所具有的意義。法的價值的主體是人,法的價值的客體是法。法的價值是法對人的意義,其含義包括兩個方面:

『捌』 求雨果《克洛德.格》、梁慧星《法學學位論文寫作方法》(第2版)、卓澤淵《法律價值論》電子版,謝謝啦!

已下載 +my name 群

『玖』 什麼是法學方法論

法學方法論的定義
法學方法論,是指對法律研究方法的研究,法律研究包括法學內理論的研究和法律容操作的研究,而後者又包括:法律解釋、法律推理、法律思維方法。
方法,在古希臘語中,即「通向正確的道路」之意。

法學的方法也就有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價值判斷。法學成為關於正義和善的藝術,而不能成為科學。因為,科學有定式,藝術無定法。存在定法的是工藝,不是藝術。
第二層次是邏輯和語義分析,有點科學的意思。主要研究法條的語言,類似於形式化的學科研究。
第三層次是法律社會學,這是科學的研究領域。

『拾』 如今法學界哪一個是主流觀點行為無價值論還是結果無價值論

行為無價值是相對於結果無價值而言,「行為」是指行為本身以及行為人的主觀內容,行為「無版價值」是指行為權違反社會倫理秩序,或者行為缺乏社會的相當性,或者行為違反法規范、違反了保護法益所需要遵守的行為規范,故行為無價值論主要認為故意、過失是主觀的違法性要素。

熱點內容
勞動法里是否有合成工資 發布:2024-11-19 11:37:43 瀏覽:668
國際刑事法院締約國 發布:2024-11-19 10:55:18 瀏覽:312
唐山司法鑒定中心地址 發布:2024-11-19 10:43:57 瀏覽:412
拆迂預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9 10:17:07 瀏覽:430
人力資源涉及到哪些法律知識 發布:2024-11-19 10:00:40 瀏覽:900
交強險無責任賠償限額的法律依據 發布:2024-11-19 09:35:05 瀏覽:878
經濟法戰略聯盟的類型 發布:2024-11-19 09:33:59 瀏覽:129
現代勞動法不包括什麼制度 發布:2024-11-19 09:24:33 瀏覽:358
勞動法被解僱不滿一年怎麼賠償 發布:2024-11-19 09:23:49 瀏覽:283
盜竊公家財產的法律責任的聲明通知 發布:2024-11-19 08:55:25 瀏覽: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