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漢唐法治

漢唐法治

發布時間: 2022-03-13 21:34:27

A. 中國的朝代,秦漢,隋唐,為什麼漢唐比秦隋強大和長壽

傳統的觀點認為秦朝亡於苛刻的法治和無休止的暴力。綜合各種的說法,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1,秦國的法治(法家思想)推行了100多年之後,其本身已經逐步地走向了僵化。
2,秦國在伐滅六國之後,國家面臨的情況發生了重大變化。以前可以在一隅行之有效的制度,卻不能在全國全面開花。
3,秦朝官吏的執法過於粗暴。。
4,秦朝政府運作失效和地方武力的缺乏。
5,從陳勝吳廣以扶蘇和項燕為號召來看(而根本不顧後者的國家正是被前者的父親所伐滅),顯然百姓只是恨那些官吏和苛政,對秦室並無特殊的惡感,政治宣傳失敗。
6,秦朝的徭役過於嚴重,並伴有族群間的歧視。
7,秦國的統一進程具有殖民征服般的政策,這使得關東人遭受了極大的苦難。
8,是秦領導人素質的變化。二世個人的閱歷和火候顯然不足以擔當重任)趙高專權;

隋朝滅亡的原因:

和秦朝滅亡的原因有很多相似之處:

  1. 大興土木,開鑿運河,營建東都,南巡江都.

  2. 三征高麗,勞而無功,耗盡民力國力.

  3. 國家基礎不夠穩固。

  4. 當然跟接班人也是有很大關系的。

    漢唐興盛的原因

    一,從歷史條件看.秦隋結束了分裂割據,完成了統一,進行了許多有效的建設,開創了很多影響深遠的制度.這些為漢唐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同時秦隋的暴政和短命為漢唐提供了慘痛的教訓.
    二,漢唐的統治者大多比較開明,能夠奮發圖強,這是最主要的原因.以劉邦,劉徹,李世民,武媚娘,李隆基等為代表的開明皇帝,心胸寬廣,有膽有識,親賢臣遠小人,在決策上特別是重大問題上能夠集思廣益,他們比較關心人民疾苦,善於協調各種矛盾.在他們的統治下,民族的凝聚力比較強

B. 中國從漢到唐的法制變化及其原因和影響

國刑律發生了從法治到禮教、重刑主義到恤刑主義、法不阿貴到刑分等級的變化這些變化實質是在齊儒陰陽學的主導下完成的漢武帝「獨尊儒術」以來
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確立了「德主刑輔」的治國思想
把刑罰的作用置於禮教的從屬地位秦律奉行的重刑主義
在後世至唐的立法中逐漸被廢止秦律在法律適用上雖然做到了「刑上大夫」
但對各種犯罪仍然規定「同罪不同罰」漢文帝後
「刑不上大夫」的禮治原則逐漸復活
到唐律形成「議、請、減、贖、當、免」完整系統的法律適用體系
使禮治的「親親」、「尊尊」在律法中得到了更徹底和全面地體現漢以降
侵害父權和孝道成為刑律重點懲戒的對象
但實質是維護皇權的神聖不可侵犯

關鍵詞:秦、漢律 唐律 重刑主義 恤刑主義 一斷於法 刑分等級 皇權至上 齊儒學

作者簡介:陳紅太(1956—)
法春晚林妙可搶話筒學博士
中國政法大學中外政治制度專業教授
博士生導師

一、關於法治到禮教的變化

秦、漢律的藍本要追溯到戰國時代魏文侯時李悝著的《法經》《晉書?刑法志》雲:「是時(指魏明帝定魏律前)承用秦、漢舊律其文始自魏文侯師李悝悝撰次諸國法
著《法經》 ……商君受之以相秦 漢承秦制
蕭何定律」《漢書?刑法志》有這樣的記載:「漢興
高祖初滲入滲出關
約法『三章』
曰:『殺人者死
傷人及盜抵罪』蠲削煩苛
兆民大說其後四夷未附
兵革未息
『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
於是相國蕭何攈摭秦法
取其宜於時者
作律『九章』」 瞿同祖先生在論述中國法律的儒家化時對秦、漢律的性質作了這樣的表述:「秦、漢之法律為法家所擬定
純本於法家精神」他認為
隨著周封建制度的衰落
法家應運而生
為國君所重「這些法家在政治上即占優勢
當時各國法律多由此輩制定
其所擬定之法律即娛樂新聞報道法家平日所鼓吹之主張李悝之《法經》
商鞅之秦法
固不待論
即蕭何所制漢律亦全襲秦舊
為法家一系相承之正統」 不過瞿同祖先生也指出:「法律之儒家化漢代已開其端漢律雖為法家系統
為儒家所不喜
但自漢武標榜儒術以後
法家逐漸失勢
而儒家抬頭
此輩於是重整旗鼓
想將儒家的精華成為國家制度
使儒家主張籍政治、法律的力量永垂不朽漢律雖已頒布
不能一旦改弦更張
但儒家確有許多機會可以左右當時的法律」 瞿先生的這一論斷
得到學界一些學者更為詳盡的論證徐世虹的研究表明
漢儒學雖然在漢中期取得統治地位
作為立法的指導思想的地位已經確立
但作為正典的漢律仍秉承秦律的框架和規范
尚沒有把漢儒學的禮教思想和主張貫徹到刑律的詳細的條文和規范之中不過在詔令和刑律的司法解釋中
漢2月21日山西地震儒學的這些思想和主張得到比較好的和充分的體現和貫徹 陳寅恪先生也曾指出:「兩漢之時雖頗以經義折獄
又議論政事
解釋經傳
往往取儒家教義
與漢律之文比傅引申
但漢家法律
實本贏秦之舊
雖有馬、鄭諸儒為之章句(見晉書三十刑法志)
並未償以儒家經典為法律條文也」

兩漢經過魏晉南北朝至唐
中國的刑律由漢九章律經魏律、晉泰始律、北魏正始律、北齊律、隋開皇律的增改
到唐律發生了具有根本性的變化對於這個變化
宋代聞名學者葉大慶在其《考古質疑》中說:「及唐律出
後世咸以為善」
「律准乎禮
旨要而文簡」《明史?刑法志》也說:「唐撰律令
一準乎禮以為出滲入滲出」清代聞名學者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唐律疏議>提要》中也說
「論者謂唐律一準乎禮以為出滲入滲出
得古今之平」 張晉藩先生指出:唐律在禮與法的結合方面已臻成熟和定型
可以新華網評說一整套體現封建宗法等級思想與制度的禮
基本上法律化了以至「一準乎禮」成為對唐律的評價透過唐律可以發現禮與法的內在聯系
可以體驗禮是溶化於法的
可以印證禮是唐律的靈魂
唐律是禮的法律表現
二者互補而不可分的關系如同《唐律疏議?名例》中所說
「德禮為政教之本
刑罰為政教之用
猶昏曉陽秋相須而成者也」唐律是中國古代禮法結合的典範

以「德禮為政教之本」和「刑罰為政教之用」作為唐代立法的原則
已成公論
有的學者用「德主刑輔」、「禮法並用」來表述 不過
唐初太宗及其統治集團的法律思想與董仲舒的思想相同
主張「任德教而不認刑罰」
這與「禮法並用」是有區別的 對「德禮為政教之本
刑罰為政教之用」
這句話的理解
也不能把德禮和刑罰並列
或僅有先後之別刑罰只是德教中的一個環節
或德教的一方面體現cwb1什麼意思或者說
刑罰是德教中的刑罰
刑罰必須符合德教的禮義
即荀子所謂的「義刑」「義殺」是也 對唐初刑律主導思想的這種熟悉
可以在唐人吳兢編撰的《貞看政要》這本記載唐太宗和群臣問答錄中得到證實唐太宗在貞看元年說:「朕觀古來帝王以仁義為治者
國祚延長
任法御人者
雖救弊於一時
敗亡亦促既見前王成事
足是元龜
今欲專以仁義誠信為治
望革近代之澆薄也」貞看二年
太宗又講道:「為國之道
必須撫之以仁義
示之以威信
因人之心
去其苛刻
不作異端
自然安靜」 太宗名臣魏徵也主張「聖哲君臨
移風易俗
不資嚴刑峻法
在仁義而已故非仁無以廣施
非義無以正身惠下以仁
正身以義
則其政不嚴而理
其教不肅而成矣然則仁義
理之本也
刑法
理之末也為理之有刑罰
猶執御之有鞭策也
人皆從化
而刑罰無所施;馬盡其力
則有鞭策無23歲副局長的新聞所用」魏徵還認為:「遭良吏
則懷忠信而履仁厚;遇惡吏
則懷姦邪而行淺保忠厚積則致太平;淺薄積則致危亡是以聖帝明王
皆敦德化而薄威刑也」

從唐代的立法實踐來觀
《唐律》及其《疏議》體現出的主導傾向是維護以「三綱」為核心的禮教思想 劉俊文教授對唐律的研究表明
唐律的實質
也是唐律的最大的特徵是「一準乎禮」
而禮的精神最根本的是兩條「別貴賤」、「異尊卑」
也就是等級制和家長制一部唐律
就是從維護這樣兩個制度出發
構建了嚴密的刑律體系劉俊文教授把唐律的「等級制」高度概括為十二個字:「嚴別君臣
優崇官貴
異罰良賤」;把唐律的「家長制」也高度概括為十二個字:「親屬一體
五服制罪
尊長優越」劉俊文教授並用唐律中的大量條文充分而有說服力的證實了他對唐律實質的高度概括 陳鵬生教授指出:「唐律修撰以禮為指導
唐王蒙1500犯規律條文多源於禮
唐律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為禮所左右所以說
禮是唐律的靈魂
唐律是禮的法律表現」 唐律『一準乎禮』
這一斷語是確當的

自漢中期武帝「獨尊儒術」以來
雖然當時還不能對律法體例和正典條文用儒家倫理思想入行全面的修訂
但在詳細的司法中以及在對律典的解釋中
已開始把儒家的禮義或倫理思想貫徹入去如始自漢中期的「春秋決獄」和東漢盛行的漢律章句學 「獨尊儒術」對於中國律法的發展變化無疑具有導向性的作用這種居於主導地位的影響
逐漸滲入滲出到中國的律法制度中
經過魏晉南北朝隋的演入
到唐代就形成了「一準於禮」的《唐律》及其《疏議》從漢到唐中國律法的變化
主要有兩個顯著傾向和特徵:第一
法規定更加符合人情人道
即更加人性化
尤其更注意對儒家倫理「親親」「孝道」的維護
對家族內部山東青州天氣侵犯尊卑秩序的犯罪懲處的力度加大;第二
律法規定注意對齊儒倫理「尊尊」「忠道」的維護
使對皇權不可侵犯的保護更加全面系統
同時也使貴賤等級制度不斷的法制化
即「刑分等級」不斷法制化並規范化

在定罪方面
唐律針對親屬相犯制定了許多特殊的罪名例如同樣是姦淫行為
但如所奸者為「小功以上親」
則不定為奸罪
而定罪名為「內亂」
科列「十惡」《唐律?名例律》「十惡」條規定:「十曰內亂謂奸小功以上親、父祖妾及與和者」《議疏》曰:「《左傳》雲「『女有家
男有室
無相瀆易此則亂』若有禽獸其行
朋淫於家
紊亂禮景
故曰『內亂』」又如
同樣是謀殺行為或略賣行為
但所謀殺或略賣者為「緦麻以上親」
則不定為謀殺罪或略賣罪
而定罪名為「不睦」
科列「十惡」《唐律?名例律》「十惡」條規定:「八曰不睦謂謀殺及賣緦麻以上親
毆告夫及大功以上尊長、小功尊屬」《議疏》曰:「《禮石化cwb1什麼時候到期》雲:『講信修睦』《孝經》雲:『民用和睦』睦者親也此條之內皆是親族相反
為九族不相葉睦
故曰不睦」又如
同樣是殺人行為
但如所殺者為伯叔父母等期以上親
或同樣是毆人行為
但如所毆者為祖父母、父母
則不定為殺人罪或毆人罪
而定罪名為「惡逆」
科列「十惡」《唐律?名例律》「十惡」條規定:「四曰惡逆謂毆及謀殺祖父母、父母
殺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議疏》曰:「父母之恩
昊天罔極;嗣續妣祖
承奉不輕梟鏡其心
愛敬同盡
五服至親
自相屠戮
窮惡盡逆
絕棄人理
故曰惡逆」

唐律不僅對親屬相犯設專門的罪名列滲入滲出「十惡」
不在「八議」等論贖之限
對犯「十惡」者
一律施以重刑
罪在不赦在量刑幅度上甚至比秦律更加嚴厲如《秦律》規定:「毆大父母
黥為城旦舂」《法律答問》有:「今毆高大父母
可論?比大父母」 唐律秉承漢律對不孝罪的處淄博青州新聞罰
不僅嚴厲而且范圍寬:《唐律?名例律》「十惡」條規定:「七曰不孝謂告言、詛詈祖父母、父母
及祖父母、父母在別籍、異財
若供養有闕;居父母喪
身自嫁娶
若作樂
釋聽從吉;聞祖父母父母喪
匿不舉哀
詐稱祖父母父母死」 對上述列舉不孝行為
唐律都給予嚴厲刑罰如「諸告祖父母、父母者
絞」 「諸詈祖父母、父母者
絞毆者
斬過失殺者
流三千里;傷者
徒三年」 「諸祖父母、父母在
而子孫別籍、異財者
徒三年」 「諸居父母喪
生子及兄弟別籍、異財者
徒一年」 「諸居父母及夫喪而嫁娶者
徒三年」 「諸聞父母若夫之喪
匿不舉哀者
流二千里;喪制未終
釋聽從吉
若忘哀作樂
徒三年;雜戲
徒一年;即遇樂而聽及參預吉席者
各杖一百聞期親尊長喪
匿不舉哀者
徒一年;喪制未終
釋聽從吉
杖一百大功以下尊長
各遞減二等卑幼
各減一等」 「詐稱祖父母、父母及夫死以求假及有所避者晉城海斯制葯有限公司
徒三年」 即使對祖父母、父母或丈夫被殺後私自和解的
也要給予嚴懲「諸祖父母、父母及夫為人殺者
私和者
流二千里;期親
徒二年半;大功以下
遞減一等受財重者
各准盜論雖不私和
知殺期以上親
經三十日不告者
各減二等」 唐律對侵害父權的其他一些行為也給與一定程度的處罰如對財產權侵害的保護:「諸同居卑幼
私輒用財者
十疋笞十
十疋加一等
罪止杖一百」 對主婚權侵害的保護:「諸卑幼在外
尊長後為定婚
而卑幼自娶妻
已成者
婚如法;未成者從尊長違者
杖一百」 又如對侵害教令權的保護:「諸子孫違反教令及供養有缺者
徒二年」 對於祖父母、父母在教責子孫時致死致殺
則予以寬宥「若子孫違反教令
而祖父母、父母毆殺者
徒一年半;以刃殺者
徒二年……過失殺者
各勿論」

除上文所列唐律對父權和孝道保護的律文外
在史載的一些司青浦廢品站火災法案例中
也體現對父權和孝道的偏重如程樹德《九朝律考?漢律考》「漢以春秋決獄之例」中記載:「建初中
有人侮辱人父者
而其子殺之肅宗貰其死刑而降宥之
自後因以為比
是時遂定其議
以為輕侮法」《魏律考》「不孝」中記載:「甘露五年
太後詔曰:夫五刑之罪
莫大於不孝夫人有子不孝
尚告治之」《晉律考》「晉以春秋決獄」中記載:「時女子李忽覺父北叛時殺父(周)處奏曰:覺父以偷生
破家以邀禍
子圉告回
懷嬴結舌
忽無人子之道
證父攘羊
傷風污俗
宜在投畀
以彰凶逆
俾刑市朝
不足塞責奏可
殺忽」這個案例
大有「孝」重於「忠」的味道對大義滅親的女子砍了頭周處還認為「俾刑市朝
不足塞責」《後魏律考》「魏疑獄以經義量決」中記載:「時雁門人有害母者
八座奏轘之而瀦其室
宥其二子虯駁奏雲:君親無將
將而必誅今謀逆者戮及期親
害親者今不及子
既逆甚梟2010年2月17日地震獍
禽獸之不若
而使禋祀不絕
遺育永傳
非所以勸忠孝之道
存三綱之義……奏滲透
世宗從之」 這個案例說明對不孝罪也應如不忠罪一樣實行連坐《舊唐書?刑法志》記載長慶二年為父擊人致死案:刑部員外郎孫革奏:「京兆府雲陽縣人張蒞
欠羽林官騎康憲錢米
憲征之
蒞承醉拉憲
氣息將絕憲男買得
年十四
將救其父
以蒞角抵力人
不敢撝解
遂持木鍤擊蒞之首見血
後三日致死者准律
父為人所毆
子往救
擊其人折傷
減凡斗三等;至死者
依常律即買得救父難是性孝
非暴;擊張蒞是心切
非凶以髫□之歲
正父子之親
若非聖化所加
童子安能及此?《王制》稱五刑之理
必原父子之親以權之
慎測淺深之量以別之;《春秋》之義
原心定罪;《周書》所訓
諸罰有權今買得生被皇風
動符至孝
哀矜之宥
伏在聖慈臣職當讞刑
合分善惡」赦:「康買得尚在童年
能知子道
雖殺文迪雅英文人當死
而為父可哀若從沉命之科
恐失原情之義
宜付法司
減死罪一等」此例說明司法往往「以孝原情」而突破律典規范

C. 如果儒家思想不好,為什麼把唐朝影響的那麼強大

儒家還是很好的,只是腐儒太多了。敗壞了他

D. 唐朝的刑法原則 是從新從輕<<中國法制史>>

唐律一準乎禮,採取的是從舊兼從輕原則,這與當今中國刑法一致專

漢唐以來,在刑屬罰適用的原則上一直強調從輕原則,尤其唐律規定了採取從舊從輕的原則

唐律中有明確規定:「犯罪未決斷,逢格改者,格重,聽依犯時;格輕,聽從輕法。」

而明朝為之一變,在適用原則上確採取從重從新原則,所謂輕罪重罰

E. 唐朝法制的特點

一是「德本刑用」。唐初統治者強調論理道德是治國之本,刑罰鎮壓為輔助回手段。因此,「德答本刑用」思想成為當時立法的重要依據。
二是立法要求寬簡、穩定、統一。唐朝建立時就確定了寬簡的立法思想,貞觀年間 根據這一思想刪簡了舊律,作了不少改重為輕的規定,並保持了法律的穩定與劃一。
三是嚴格守法與執法。為維護封建法制的權威,唐朝嚴格了貫徹守法與執法的原則,使得內外官吏「多自清謹」,守法、執法情況較好,保證了封建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

F. 歷朝歷代以什麼治天下

漢朝以後,無論是漢族統治還是少數民族統治中原,歷朝歷代都是以儒家經義、內禮教,給合容法制來管理國家的,因此,主要還是仁義禮智信,三綱五常。
原因主要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奠定了儒家成為封建王朝正統思想的地位,以後的每個封建王朝,為了方便統治以及對人民的思想進行禁錮,都用這種思想來統治國家臣民。

G. 古代人說現代人的詞彙嗎比如漢唐宋明人說.人民社會法治警察政治等詞語嗎這些詞彙是誰創造的

人民,法治。這兩個詞春秋時候就有。
社會,警察,政治。這三個詞引用的是日語翻譯

H. 從漢唐到宋元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西漢鞏固

西漢建立後,實行郡國並行制,導致了王國問題的出現,使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面臨嚴峻的挑戰。為解決王國問題,漢景帝在削藩的基礎上,平定西漢七國之亂,收回王國官吏任免權。漢武帝時,又頒布了推恩令及其他舉措,解除了王國的威脅。

武帝又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議,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終於找到了一種最適合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論基礎。從此,封建政治制度的政體基本定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制度得以鞏固。

隋唐完善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的加強過程中,不僅要伴隨著克服中央與地方的矛盾,而且還要克服君權與相權的矛盾。隋朝實行三省六部制,把原為丞相的權力分散於三省六部。這項新的措施,被唐朝沿襲並有所發展,從而使中央集權制度得以完善。

隋唐以來的科舉制也是與當時政治制度的發展相適應的。唐代三省六部制與科舉制的實行,提高了行政效率,擴大了統治基礎,有利於官僚隊伍文化素質的提高,使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完善。

北宋加強

北宋建立後,宋太祖吸取唐末五代以來藩鎮割據的教訓,接受趙普的建議,採取「杯酒釋兵權」等舉措,收回朝中大將和節度使兵權,將地方的行政、軍事、財政權力收歸中央。

防止地方割據局面的出現,加強了中央集權,但也造成了一些不良後果,使北宋形成了龐大的官僚機構和龐大的軍隊,導致了後來嚴重的社會危機。

元朝新發展

元朝實現了全國性的大統一。為了加強封建統治和對遼闊疆域的管轄,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實行行中書省制度。既是元朝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成功的嘗試,同時又是加強中央集權的新舉措,是對古代郡縣制度的重大發展,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8)漢唐法治擴展閱讀:

利於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鞏固和發展,利於維護祖國統一與領土完整。 能有效地組織人力、物力和財力從事大規模的生產活動和經濟建設以及救災行動,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 在統一的環境下,利於各民族的融合,利於各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

皇權專制極易形成暴政、腐敗現象,是阻礙歷史發展的因素。在思想上表現為獨尊一家,鉗制了思想,壓抑了創造力。助長了官僚作風和貪污腐敗之風。

I. 漢唐法治體系的特點表現為禮法合一

唐律是中國古代法律發達的集中體現,主要表現為以下特點
1.禮法合一.唐律將禮教倫理精神與國家刑罰有機地統一在一起,有力地維護了唐朝的統治.
2.科條簡要.唐律全篇僅為12篇,502條,寬簡適中,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3.立法技術完善.唐律在繼受前代立法成果的基礎上,具有結構嚴謹,用語概括、規范等特點,進一步明確了公罪、私罪,化外人犯罪等原則和概念.
4.唐律是中國傳統法典的楷模和中華法系形成的標志.唐律在中國古代法歷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承襲了秦漢立法的成果,吸收了漢晉律學的成就唐律的歷史地位主要體現在史上具有繼往開來、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 (l)唐律對中國封建法律的影響.唐律是中國封建法典的楷模,在中國法制史上具有繼往開來、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唐朝承襲秦漢的立法成果,吸取漢晉律學的成就,使唐律表現出高度的成熟性.唐律因具有封建法典的典型性,代表性,因此,對宋、元、明清法律產生了深刻影響.(2)唐律對東亞各國的影響.唐律作為中華法系的典型代表.其影響力不僅作用於本國.而且超載國界,對亞洲,特別是東亞各國產生了重大影響.如朝鮮高麗律的篇章內容都取法於唐律.日本大寶律令也以唐律為藍本,越南李太尊時期的刑書.也大都參用.可見,唐律不僅在中國法制史上.而且在世界法制史上都佔有重要的地位.

J. 漢唐盛世對現實社會的借鑒意義,告訴我是什麼,晚上要考的,萬分感謝!!!

盛世是相對於周邊來說的,唐朝時綜合國力遠超於同期的其他國家!唐朝最值得肯定的一點就是大力發展了科舉制度,使天下人成才有規可循!對社會的發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熱點內容
民法456 發布:2025-01-27 12:14:19 瀏覽:822
廢品收購站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27 12:12:30 瀏覽:707
2015武漢大學法律碩士招生人數 發布:2025-01-27 12:10:51 瀏覽:34
民事訴訟法第113條第三款 發布:2025-01-27 11:59:23 瀏覽:420
雲南省高等級公路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27 11:47:40 瀏覽:988
勞動法的關系 發布:2025-01-27 11:38:14 瀏覽:98
釘釘告上法院 發布:2025-01-27 11:27:45 瀏覽:142
減肥店老闆走了該付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7 10:49:37 瀏覽:530
行政法上的行政就是指 發布:2025-01-27 10:04:10 瀏覽:109
撫遠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27 08:59:48 瀏覽:152